神经调节第二课时—知识讲解
第四单元第六章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第二课时)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第二课时)知识与技能:描述反射弧的结构及功能。
理解反射必须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进行。
过程与方法:联系实际,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教学重点描述反射弧的结构以及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
教学难点能结合实例描述反射弧的结构以及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体验松开烫手馒头的反射过程,体验是先松手,还是先感觉烫。
预习教材有关内容。
教学流程创设情境:上课后,对还没有进入学习状态的某个同学“点名”,该同学听到“点名”后,立即起立。
接着老师让该同学们分析他的这一反应活动,能否称为反射,为什么?该反射属于哪一类型?以此吸引大家的注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再让同学们举一些简单反射的例子,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约5分钟)教学过程:拓展思考:1.如果上图中B或位受损伤,能否产生缩手反射?能否感觉到烫?2.试着说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
描述膝跳反射是怎样完成的。
板书设计: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二)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入神经:将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神经中枢:产生冲动,传给传出神经 传出神经:将神经冲动由中枢传到效应器效应器:接受冲动,作出反应教学反思: 自主学习:1.反射是通过一定的神经结构—— 完成的。
2.一个完整的反射弧是由 、 、 、 和 五部分组成的。
3.缩手反射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是 ,神经中枢位于 。
同步训练:1.效应器是指( )A .传入神经末梢和传出神经末梢B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C .传入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D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2.小明的妈妈刚蒸出一锅馒头,开锅后小明马上就拿,小明会( ) A .先感到疼痛,再缩手 B .先缩手,后感到疼痛 C .疼痛和缩手同时发生 D .只缩手,不会疼痛 3.如果脊髓在胸部横断,会造成患者小便失禁,原因是( )A .脊髓中的排尿中枢损坏了B .大脑中的排尿中枢损坏了C .脊髓中的排尿中枢失去了大脑的控制D .膀胱缩小了 4.下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 是效应器,能接受刺激并作出反应 B .c 是神经中枢,不受其他结构的调控C .d 能将来自c 的神经冲动传至e ,引起反射D .e 是感受器,能接受外界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5.下图是缩手反射反射弧的模式图,若③处损伤,则导致( )A .有感觉,不能缩手B .有感觉,能缩手C .无感觉,不能缩手D .无感觉,能缩手 6.根据反射弧的模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2.2-人体神经调节第二课时PPT课件

生物必修3
3、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 ——负反馈调
寒冷、紧张等
节
下丘脑
(-)
(+)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
垂体
(+)
促甲状腺激素
(+)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生物必修3
(-)
三、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关系 1、区别: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激素调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作用途径 反应速度 作用范围 作用时间
反射弧 迅速
体液运输 较缓慢
7、兴奋区域与未兴奋区域存在______________ 这样就形成了_____________
8、电流方向在膜外由____________流向__________ 在膜内由_______________流向_____________
9、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_____________速度_____
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
产生兴奋或 抑制
神经递质-----你了解多少?
(1).产生 主要与高尔基体、线 粒体有关
(2).分泌结构 突触前膜
(3).受体 (4).种类
(5).作用
突触后膜上糖蛋白 按功能分为两种 使后膜兴奋或抑制
(6).去向
作用后被分解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021
10
返回
小结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结构基础
1、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什么?其结构和功能如何?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有哪两类? 3、反射的结构基础?包括哪几部分?结构不完整产生的反应
叫反射吗?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形式是什么? 5、在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是如何分布的?静息电
神经调节第二课时教案

3.3 神经调节【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说出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了解人脑的结构与功能;了解脊髓的结构与功能。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读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学会收集资料,关注脑科学的前沿进展。
【教学重难点】重点:神经系统的组成;脑的结构和功能难点:神经系统的结构【教学用具】教学课件、图片【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课时安排】3课时,本教案写的是第二课时【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师: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对刺激的反应分为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传导信息——作出反应这样一个连续的过程,我们也知道信息的接受和传导主要是通过神经元来完成的。
其实由神经元传导进来的信息还需要进一步的传导和处理,这一过程的完成主要是由神经系统承担的。
2 讲授新课一、周围神经系统的讲解师:我们人体对各种刺激的反应,,都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的。
神经系统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同学们能从课本第100页的内容中找出神经系统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吗?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构成的。
师:恩,同学们都找的非常准确,那现在我们来看看周围神经系统是什么,周围神经系统又包括哪些。
生:周围神经系统负责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其他部位的通讯,周围神经系统是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的。
师:对,前面老师说过由神经元传入的信息,会由神经系统来做进一步的传导和处理,中神经系统中的周围神经系统承担着信息的进一步传导,也就是同学们说的周围神经系统负责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发其他部位的通讯;其实周围神经系统除了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以外他还包括另外一种神经,那就是植物性神经,因为他是不受人的意志控制的,所以又叫做自主神经。
植物性神经是分布在内脏器官上的传出神经,其中既有脑神经又有脊神经,起支配内脏功能的作用,比如说我们心脏有规律的搏动,胃肌的蠕动和瞳孔放大等这些都是由植物性神经支配的。
好,接下来同学们再来认真的看课本的100页,你们能找出脑神经和脊神经分别有几对?他们分别是由什么器官发出的?他们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生:脑神经有12对,脊神经有31对,他们分别是由脑和脊髓发出,脑神经只要支配头部和颈部各个器官的感受和运动,脊神经主要支配身体的颈部、四肢及内脏的感觉和运动。
七年级生物课件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第二课时

今日午餐
看看这些图片,你发生什么反射了?
❖ 如:排尿反射、唾液分泌反射、缩手反射等。
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1、吃梅止渴 酸 有味的像刺、激这生一下味类觉来感人就受和会器动的物反与射生神 中叫经 枢具做 非条唾液件反射 唾液腺
2、望梅止 渴
形 或态动刺像物激2出和生3视中受以觉器,感后反的射生是视活觉在过中脑人枢程
像2、3反射是在人或动物出生以后的生活过程中逐渐 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叫做条件反射。 引起条件反射的刺激叫做条件刺激。
。
课堂练习
一、填空
1、神经的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反射 ,它是指人体通过 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 刺激 产生的 有规律 的 反应。
2、反射弧是反射的 神经结构 。
二、选择
1、下列叙述中不属于反射的是( D )
中逐唾液渐形成唾的液后腺天性神反经射中枢叫
3、谈梅止渴 语 做言条刺其件激中反,射听第。受觉3器感类条件听反觉射中脑枢
与人唾类液 语言唾有液关腺 ,为神 人经类中特枢
有的条件反射。
❖ 五、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像1这一类人和动物与生具有的、生下来就会的反射叫做
非条件反射。 如:婴儿的吮吸反射、膝跳反射等。 引起非条件反射的刺激称为非条件刺激。
膝跳反射
注
扣击部位要准确
意 翘起来的腿要自然下垂
讨论:哪一块肌肉的收缩引起小腿踢起来?
自主学习:阅读书本P72, 尝试分析神经传导的过程。
膝跳反射的反射弧
三、反射弧
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
反射弧的组成: 感受器 传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经元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元 效应器
意义:
人体通过各种简单或 复杂的反射,来调节自身 的生命活动,从而能够对 体内外的刺激迅速作出适 当的反应。
第3节神经调节(第二课时)[可修改版ppt]
![第3节神经调节(第二课时)[可修改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4b6f7e54b9d528ea81c779f0.png)
手碰到高温物体后,首先通过_感_受_器_感觉高温, 产生神经冲动,然后经_传_入_神_经 传导进入_神_经中_枢, 再通过_传_出神_经_传达到_效_应器_,手便立即缩回。
4、反射弧:产生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要产生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 缺少任何一环,反射活动就不能正常进行。
活动
膝跳反射 检查一个人的神 经系统是否正常
一个同学坐在椅子上,卷起
一条裤腿,露出膝盖,让它自 皮头的
小槌轻轻地扣击膝盖下面的韧带。
你观察到的现象是小__腿_不_自_觉_的_抬_起_。
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是: _感_受_器__传_入_神_经__神_经_中_枢 __传_出神_经__效_应_器
股四头肌肌腱 传入神经 脊髓 传出神经 股四头肌
膝跳反射过程与“驾驶员看见红灯刹车”的 反射过程有什么不同?
【思考】 驾驶员看见红灯刹车的 反射过程是怎样的?
驾驶员看见红灯刹车:
眼(感受器)→传入神经(视神经) →大脑皮层 的视觉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腿部肌肉(效应器)
像这种反射,需要通过大脑皮层上的神经中枢才能 完成,经过后天的学习而得到较为复杂的反射
第3节神经调节(第 二课时)
思考? 当我们的手无意中碰到高温物体时, 会怎样?
手会立即缩回,然后才感觉到痛
手迅速缩回是对高温刺激的 应答性反应。
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应答性反应 神经系统对刺激作出的反应
碰到高温物体,手迅速缩回,就是对高
温刺激的应答性反应。
反 射:
如敌害,食物, 声,光、体内
疼痛等
人或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作出应答性
四、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神经调节-神经系统调节知识讲解

神经调节(二):神经调节【学习目标】1、能说出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难点)2、举例说明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3、概述人脑的高级功能4、重点理解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要点梳理】要点一: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1)类型:神经元之间的联系仅表现为彼此接触,局部电流沿着轴突一直传到其分支的末端,这些轴突可与其他神经元的树突、胞体形成接点,由此可分两类:轴突——树突型和轴突——细胞体型两种。
(2)结构突触前膜: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形成的突触小体膜。
突触后膜:一般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其上有受体。
突触间隙:充满组织液(3)突触小泡释放的递质: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氨基酸类物质。
(4)神经递质传递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神经冲动的传递传导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
要点诠释:(1)递质传递突触小泡释放的递质: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
递质移动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传导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即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注意:有些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并不一定都是兴奋性的,也有抑制性神经递质,如γ- 氨基丁酸,甘氨酸和去甲肾上腺素等。
抑制性神经递质可使Cl-内流,下一神经元细胞膜发生超极化,不能形成兴奋性神经冲动。
(2)突触传递的特点:单向传递。
原因是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要慢。
原因是:兴奋由突触前膜传至突触后膜,需要经历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
某些化学药品能阻止兴奋递质与受体结合,使兴奋不能传递到下一神经元,导致反射不能完成。
要点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比较要点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结构名称主要神经中枢功能脑大脑语言中枢、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具有感知、控制躯体的运动、及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维持身体平衡脑干呼吸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调节呼吸、心血管运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和生物节律调节中枢调节体温、水平衡、血糖平衡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受大脑的控制2、人脑的高级功能(1)大脑皮层功能区的划分:躯体运动中枢——位于中央前回,又称“第一运动区”一般支配对侧运动。
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二课时优秀课件

第一节通过神经系 统的调节第二课时
兴奋:
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 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 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刺激”能被传导吗? 如果能又怎么传导呢?
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形式: 神经冲动(电信号) 体外实验现象
+
+
a
图1
b
+
-
a
图3
b
刺 激
-
+
+
+
与神经传导障碍有关的疾病
帕金森病(多巴胺-乙酰胆碱功能失 调);中老年记忆衰退(乙酰胆碱含 量下降) ;老年性痴呆等。
[思考讨论]:
1、完成一次反射活动所需的时间主要取决于 什么因素?
2、麻醉剂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例2、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
D 错误的是( )
A.突触前膜和后膜之间有间隙 B.兴奋的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 成电信号 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电信号 ①静息状态(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
内负 外
正
膜对Na+通透性增加, Na+大内流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电信号 ②兴奋状态(受到刺激后): Na+内流
动作电位:内正外负
③局部电流 膜外:未兴奋部位 兴奋部位
膜内:兴奋部位 未兴奋部位
④神经冲动:局部电流刺激相邻的未兴奋部位兴奋,
a
图2
b
a
图4
b
结论: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
的,这种电信号也叫做神经冲动。
神经调节第二课时ppt课件

威尔特森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则发现爱因斯坦的天才 是天生的,并非后天用功求学得来,证实后天的努力虽然 也能成才,但天生天才也是事实。据威尔特森研究的结果, 爱因斯坦大脑左右半球的顶下叶区域,比常人大15%, 非常发达。大脑后上部的顶下叶区发达, 对一个人的数 学思维、想象力以及视觉空间认识,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解释了为何爱因斯坦有独特的思维,才智过人。爱因斯 坦大脑的另一特点,是表层很多部分没有凹沟,这些凹沟 就像脑中的路障,使神经细胞受阻,难以互相联系,如果 脑中没有障碍,神经细胞就可横行无阻进行沟通,思维活 跃无比。 爱因斯坦尽管生来是天才,但如果没有后天的 培养和个人的努力,天才也难发挥出超人的智慧。
如果小脑受到损伤,会出现什么后果?
小脑 病变
小脑损伤,会使人站立不 稳,行走摇晃,不能完成 灵巧的动作。
被切除小脑后 的狗的走姿
脊髓
1、脊髓是脑干的延续,位于脊柱的椎管内,呈扁 圆柱形。脊髓是由许多神经元组成的。 2、脊髓是中枢神经的低级部分,主要有传导和反 射两个方面的功能。 3、脊髓中的许多神经中枢,可以独立完成一些
跳、咳嗽等,它无须任何
意识的干扰就能保持着生 命活动功能的正常运行
大脑 分别具有管理人体不同部位
的功能
人的脑 包括大 脑、小 脑和脑 干三部 分
小脑 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协 调肌肉的活动,如步行、奔 跑等,并保持身体平衡。
1、大脑的表面称为大脑皮 层。
2、沟和裂之间隆起形成回。 3、沟、回使大脑皮层的面 积大大增加。
反射活动
思考: ①神经中枢在哪里? 在脊髓 ――说明脊髓有什么功能? (反射)
②痛觉在哪里形成?在大脑皮层感觉中枢 如何传导? ――说明脊髓有什么功能? (传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调节(二):神经调节
编稿:闫敏敏审稿:宋辰霞
【学习目标】
1、能说出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难点)
2、举例说明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3、概述人脑的高级功能
4、重点理解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要点梳理】
要点一: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
(1)类型:神经元之间的联系仅表现为彼此接触,局部电流沿着轴突一直传到其分支的末端,这些轴突可与其他神经元的树突、胞体形成接点,由此可分两类:轴突——树突型和轴突——细胞体型两种。
(2)结构
突触前膜: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形成的突触小体膜。
突触后膜:一般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其上有受体。
突触间隙:充满组织液
(3)突触小泡释放的递质: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氨基酸类物质。
(4)神经递质传递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神经冲动的传递
传导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
要点诠释:
(1)递质传递
突触小泡释放的递质: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
递质移动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传导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即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注意:有些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并不一定都是兴奋性的,也有抑制性神经递质,如γ- 氨基丁酸,甘氨酸和去甲肾上腺素等。
抑制性神经递质可使Cl-内流,下一神经元细胞膜发生超极化,不能形成兴奋性神经冲动。
(2)突触传递的特点:单向传递。
原因是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比
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要慢。
原因是:兴奋由突触前膜传至突触后膜,需要经历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
某些化学药品能阻止兴奋递质与受体结合,使兴奋不能传递到下一神经元,导致反射不能完成。
要点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比较
要点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2、人脑的高级功能
(1)大脑皮层功能区的划分:
躯体运动中枢——位于中央前回,又称“第一运动区”一般支配对侧运动。
躯体感觉中枢——位于中央后回,一般支配对侧感觉
(2)言语区【高清课堂:神经调节(二)神经调节】(00:33:23~00:35:23)
①视运动性语言中枢——又称“书写中枢”,位于额中部接近中央前回手部代表区的部位(W区)。
若受损伤,会引起“失写症”,即病人可听懂别人讲话和看懂文字,也会说话,手部运动正常,但失去书写绘图能力。
②运动性语言中枢——又称“说话中枢”,位于中央前回底部之前(S区)。
若受损伤,会引起“运动性失语症”,即病人能看懂文字,也能听懂别人讲话,但自己却不会讲话。
③听觉性语言中枢——位于颈上回后部(H区)。
若损伤,会引起“听觉性失语症”,即人能讲话、书写,也
能看懂文字,但听不懂别人谈话,能听懂别人发音,但不懂其含义,可模仿别人的谈话,但往往是答非所问。
④视觉性语言中枢——又称“阅读中枢”(V区)。
若损伤,会引起“失读症”,即病人的视觉无障碍,但看不懂文字含义,变得不能阅读。
(3)学习和记忆
【典型例题】
类型一: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
例1、(2014海南卷,)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
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
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
B.d处位于传入神经上
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
【答案】C
【解析】由牵拉肌肉可引起神经冲动并传到d处,并且神经节位于传入神经可知a(骨骼肌中)位于感受器,b位于传入神经,c位于神经中枢,d位于传入神经,AB正确;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释放神经递质,引发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D正确;图中a到d不包含效应器,不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C错误。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反射弧的结构及兴奋的传递,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记忆及运用。
【举一反三】:
【变式一】
(2014 上海卷)人在剧烈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占优势,此时
A.瞳孔缩小B.胆汁分泌增加
C.支气管扩张D.唾液淀粉酶分泌增加
【答案】C
【解析】人在剧烈运动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刺激呼吸中枢,通过交感神经的调节,使肺和支气管扩张,加快呼吸频率,排出二氧化碳,吸收氧气,因此C项正确。
【变式二】
图示表示三个突触连接的神经元。
现于箭头处施加强刺激,则能测到动作电位的位置是()A.a和b处B.a、b和c处
C.b、c、d和e处D.a、b、c、d和e处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传导情况及静息电位、动作电位时,离子的变化情况。
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膜内外电位为外正内负。
静息电位产生的主要原因K+透过细胞膜向外扩散比Na+向内扩散更容易。
当神经纤维受到刹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内外表面离子的分布情况是内正外负。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而突触间的传导则是由长的轴突到短的树突或细胞体,则由图中可以指出,若在箭头处施一强刺激,则能测到动作电位的是b处、c处、d处和e处。
当动作电位刚通过神经纤维,细胞膜又恢复为静息电位时,发生的离子移动主要是Na+经主动运输到膜外。
类型二: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例2、下列事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
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
【答案】C
【解析】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只受低级中枢脊髓的调控;B、C选项内容只能说明这两项生理活动只受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调控;排尿反射中枢在脊髓,有无意识排尿受大脑皮层调控,因此D项内容体现了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中枢的调控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低级中枢与高级中枢的关系。
【举一反三】:
【变式一】
某人因受外伤而成为“植物人”,处于完全迷状态,饮食只能靠“鼻饲”,人工向胃内注流食,呼吸和心跳正常.请问他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仍能保持正常功能的部位是()
A.脑干和脊髓B.小脑和脊髓
C.小脑和脑干D.只有脊髓
【答案】C
【解析】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脑干、小脑和脊髓。
不同的神经中枢功能各不相同。
大脑皮层是人体最高级中枢,调节机体最高级活动,同时拉制脑干、小脑、脊髓等低级中枢的活动。
小脑有维持躯体平衡的功能。
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的中枢,所以又称为“活命中枢”。
脊髓中有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各个中枢的功能不同,但彼此之间又相互联系相互调控。
“植物人”失去所有的高级神经活动,说明大脑皮层受损伤,身体基本不能动,说明小脑也失去功能,但是一些必要的生命活动还在进行,说明脑干正常,脑干要通过调控脊髓来完成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说明脊髓也没有受损伤。
【变式二】
下列哪一项活动没有大脑皮层上有关的中枢参与()
A.感觉B.非条件反射C.条件反射D.思维【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