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精品)2016年体外诊断试剂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血型血清体外诊断试剂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血型血清体外诊断试剂行业分析报告2016年7月目录一、行业主管部门、政策及标准 (4)1、行业主管部门 (4)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 (4)3、行业监管体制 (7)(1)对医疗器械实行分类管理和产品注册制度 (7)(2)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实行备案和许可证管理 (8)(3)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实行备案和许可证管理 (8)4、行业标准 (9)二、行业现状及前景 (10)1、体外诊断行业发展概况 (10)2、行业规模 (15)(1)全球体外诊断市场规模 (15)(2)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 (16)3、我国体外诊断试剂细分市场 (18)(1)免疫诊断 (18)①医院数量增长 (19)②总诊疗人次攀升 (20)(2)生化诊断 (21)(3)分子诊断 (21)4、行业发展趋势 (22)(1)行业集中度提升 (22)(2)国产品牌进口替代 (23)(3)技术升级的变化趋势 (23)①化学发光逐渐取代酶联免疫 (23)②精准医疗持续升温 (24)③血型分子诊断是趋势 (24)三、行业上下游关系 (25)四、进入行业的主要壁垒 (26)1、技术壁垒 (26)2、质量口碑壁垒 (27)3、营销渠道壁垒 (28)4、市场准入壁垒 (28)5、资金实力壁垒 (29)五、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29)1、有利因素 (29)(1)国家政策的有效驱动 (29)(2)中国老龄化人口比重提升 (30)(3)市场潜力巨大 (31)2、不利因素 (31)(1)主要原材料依赖进口 (31)(2)国外企业的竞争 (32)六、行业周期性、季节性、区域性特征 (32)1、周期性特征 (32)2、区域性特征 (33)3、季节性特征 (33)七、行业竞争状况 (34)1、强生(Johnson & Johnson) (34)2、长春博迅 (35)3、科华生物 (35)4、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 (36)一、行业主管部门、政策及标准1、行业主管部门血型血清体外诊断试剂行业,其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自律机构情况如下: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体外诊断行业是国家重点鼓励并支持发展的行业,为支持该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
2016年体外诊断行业研究报告

2016年体外诊断行业研究报告2016年4月目录一、体外诊断行业概述 (5)1、产品定义及分类 (5)2、产业链介绍 (6)二、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8)1、行业主管部门 (8)2、行业管理体制 (9)(1)分类管理制度 (9)(2)医疗器械产品注册与备案 (9)(4)出口销售证书以及认证 (11)(5)医疗器械行业标准制度 (11)3、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12)4、行业主要政策 (14)(1)诊断领域产业化启动 (14)(2)政策扶植产业科技研究、加速产业发展 (15)(3)战略性产业发展规划 (16)(4)主要进口国家及地区相关政策 (19)①欧盟 (20)②美国 (21)③东盟 (21)三、全球体外诊断行业概况 (21)1、体外诊断行业规模平稳增长,区域间发展不平衡 (21)2、行业技术更新快,向两极化发展 (24)四、我国体外诊断行业现状与趋势 (26)1、中国体外诊断产业市场规模及预测 (26)2、中国体外诊断市场产品结构 (27)3、中国体外诊断行业发展趋势 (29)(1)免疫诊断成主流,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引领增长 (29)(2)体外诊断技术两极化发展 (29)(3)国内外技术差距缩小,国产品牌逐步替代进口品牌 (29)4、中国体外诊断行业细分产品市场规模及趋势 (30)(1)生化诊断市场发展成熟,增长稳定 (30)(2)免疫诊断市场发展迅速,化学发光产品引领增长 (30)①免疫分析方法分类 (30)②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诊断产品引领免疫检测市场快速增长 (32)五、我国体外诊断行业经营模式与利润水平 (33)1、行业经营模式 (33)(1)销售模式 (33)(2)定价模式 (34)(3)售后服务及配套模式 (34)2、行业利润水平及其变动趋势 (34)六、行业竞争格局、市场化程度和主要企业 (35)1、我国体外诊断市场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 (35)(1)跨国企业体外诊断业务情况 (36)(2)国内企业体外诊断业务情况 (38)2、免疫诊断市场竞争格局 (38)3、行业主要企业及竞争情况 (40)(1)罗氏(Roche) (40)(2)西门子(Siemens) (40)(3)雅培(Abbott) (41)(4)贝克曼(Beckman Coulter) (41)(5)希森美康 (41)(6)深圳迈瑞 (42)(7)科华生物 (42)(8)达安基因 (42)(9)美康生物 (43)(10)安图生物 (43)(11)迈克生物 (43)(12)九强生物 (44)七、进入本行业的主要壁垒 (44)1、技术与人才壁垒 (44)2、资金壁垒 (45)3、营销渠道壁垒 (45)4、质量与品牌壁垒 (45)5、市场准入壁垒 (46)八、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46)1、有利因素 (46)(1)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不断提高 (46)(2)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 (47)(3)技术进步促进行业发展 (48)(4)医疗体制改革有助于行业发展 (48)2、不利因素 (49)(1)行业集中度高,市场竞争程度加剧 (49)(2)国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同质化严重 (50)九、行业与上下游之间的关联性 (50)1、与上游行业的关联性 (50)2、与下游行业的关联性 (51)十、行业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 (51)1、周期性 (51)2、区域性 (51)3、季节性 (52)体外诊断产品包括诊断试剂和诊断仪器,我国将体外诊断产品按照医疗器械进行行政管理,但由于诊断试剂占主导地位并且诊断产品与疾病治疗密切相关,,通常可将其归属医药制造业。
2016年体外诊断POCT行业分析报告(精编)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2016年3月目录一、行业分类及简介 51、体外诊断试剂及其分类 5(1)按照诊断原理划分 5(2)按照检测环境及条件划分 62、体外诊断仪器及体外诊断系统7二、行业监管体制71、行业主管部门7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83、行业监管制度11(1)产品注册制度11(2)企业的备案和许可证制度12三、行业发展概况121、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概况12(1)全球医疗器械产业稳步增长13 (2)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呈快速发展13 2、体外诊断行业发展概况14(1)全球体外诊断行业14(2)中国体外诊断行业153、POCT行业发展概况16(1)POCT产品主要应用领域16(2)POCT行业市场情况18①全球POCT行业市场情况18②我国POCT行业市场情况20四、行业竞争情况211、全球市场竞争情况212、国内市场竞争情况21五、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221、技术壁垒232、行业准入壁垒233、渠道品牌壁垒244、资金壁垒245、人才壁垒25六、行业利润率变动趋势及原因25七、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251、有利因素25(1)健康理念与医疗模式的转变26(2)中国社会向老龄化发展26(3)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卫生费用支出持续增加26 (4)分级医疗发展有利于体外诊断产品推广262、不利因素26(1)技术革新快,企业生存压力大27(2)外企主导中高端市场,国内企业竞争压力大27(3)国内企业资金实力有限27八、行业技术特点、技术水平与技术发展趋势27九、行业周期性、区域性、季节性特征281、周期性282、区域性283、季节性29十、行业上下游发展状况及对本行业的影响291、上游行业发展状况及对本行业的影响292、下游行业发展状况及对本行业的影响29一、行业分类及简介体外诊断是指:在人体之外,对人体血液、体液、组织等样本进行检测,从而判断疾病或机体功能的诊断方法,体外诊断试剂和器械在国外统一称为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简称为IVD(In-Vitro Diagnostics)。
2016年体外诊断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体外诊断行业分析报告2016年3月目录一、体外诊断(IVD)定义、分类及产业链 (4)1、体外诊断(IVD)的定义 (4)2、体外诊断产品的分类 (4)3、体外诊断行业的产业链 (5)二、优秀国产公司三大驱动力:行业监管、分级诊疗、政策导向 (7)1、CFDA加强监管,提高准入门槛,国产品牌市场份额逐渐集中 (7)(1)体外诊断行业管理部门及分类 (7)(2)体外诊断行业监管呈现收紧态势 (8)2、分级诊疗促使病人分流至基层医疗机构,利好与国产品牌 (9)(1)中国现状:50%的公立医院分流90%的病人,50%的民营医院占据10%的病人流量 (9)(2)未来趋势:分级诊疗的落地将20-30%的病人流量分至民营医院 (10)3、国家政策偏好与国产品牌,鼓励大型公立医院优先采购国产设备 (12)三、体外诊断行业概况 (13)1、国际:2015年体外诊断全球588亿美金,5年平均复合增速放缓至5% 13(1)体外诊断全球竞争格局稳定且集中,TOP5占据超过50%市场份额 (15)(2)全球体外诊断细分市场与中国最大的不同:血糖市场份额巨大 (15)(3)体外诊断技术的发展,具有积极和消极双重作用 (16)2、国内:2015年中国体外诊断500亿市场,未来5年增速在15-20% (18)(1)中国体外诊断人均占有相较国际水平较低,未来大有空间 (18)(2)中国体外诊断市场份额分散,部分细分市场国产替代不及10%,未来充满机遇 (19)四、中国体外诊断以渠道为主要销售途径,通过试剂赚取超额利润 (20)1、销售模式:大多靠渠道,少量做直销 (20)2、赢利模式:仪器敲开门,试剂赚利润 (20)行业整合,优质国产品牌的春天来临:2015年中国体外诊断市场500亿(出厂),整体增速17%,预计未来3-5年保持15-20%增速。
市场份额分散,公司体量较小,站在长期投资角度,未来自身成长和整合的空间巨大,优秀国产公司增速将超越大盘。
2016年体外诊断IVD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体外诊断IVD行业分析报告2016年1月目录一、IVD的定义 (5)二、IVD行业的分类 (5)1、第三类产品: (6)2、第二类产品 (6)3、第一类产品 (7)三、我国IVD行业的发展历程 (9)1、内资企业独享市场(2000前) (9)2、外企高歌猛进(2000-2005年) (10)3、国内龙头初具雏形(2005年后) (10)四、IVD行业监管情况、法规及产业政策 (11)1、行业主管部门 (11)(1)国家食品药品监监督管理局(CFDA) (11)(2)卫生部临床检测中心(NCCL) (11)(3)行业协会组织 (12)2、监管体制 (12)3、IVD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13)4、IVD行业相关产业政策 (13)五、IVD行业竞争格局 (16)六、IVD行业产业链分析 (18)七、IVD行业主要产品介绍 (20)1、体外诊断仪器介绍 (20)2、生化诊断产品 (20)3、免疫诊断产品 (21)4、分子生物诊断产品 (22)八、IVD行业销售模式 (23)九、IVD行业重点企业简况 (24)1、罗氏 (24)2、希森美康 (24)3、日立 (25)4、伯乐 (26)5、西门子 (26)6、雅培 (27)7、强生 (27)8、丹纳赫 (27)9、BD (28)10、奥林巴斯 (29)11、梅里埃 (30)12、迈瑞 (30)13、迈克生物 (31)14、达安基因 (32)15、智飞生物 (32)16、科华生物 (33)17、利德曼 (34)18、迪安诊断 (34)19、博晖创新 (35)20、九强生物 (35)21、新产业 (35)十、IVD行业发展趋势 (36)体外诊断试剂在国家政策鼓励下将快速实现国产替代化。
科技部发布《“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要求突破一批体外诊断仪器设备与试剂的重大关键技术,在一体化化学发光免疫诊断系统等高端产品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加速体外诊断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2016年体外诊断试剂即时检测产品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体外诊断试剂即时检测产品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4月
目录
一、行业监管体制及主要政策 (4)
1、行业主管部门 (4)
2、行业政策及主要法律法规 (4)
二、行业概述 (5)
1、行业基本情况 (5)
2、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6)
(1)体外检测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6)
(2)细分行业POCT发展现状及前景 (7)
三、行业技术水平 (8)
四、行业进入壁垒 (9)
1、行业准入壁垒 (9)
2、技术和研发壁垒 (9)
五、行业上下游之间的关联性 (10)
六、行业周期性、季节性和区域性 (10)
1、周期性 (10)
2、季节性 (11)
3、区域性 (11)
七、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2)
1、有利因素 (12)
(1)国家产业政策支持 (12)
(2)下游市场需求广阔 (12)
2、不利影响 (13)
(1)行业市场集中度不高 (13)
(2)行业总体研发投入水平偏低 (13)
八、行业主要企业简况 (13)
1、江苏硕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
2、丽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4)
3、安徽拓特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4)
一、行业监管体制及主要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
目前,我国体外诊断行业已经形成了政府部门监督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管理方式,行业主管部门包括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和卫生部临床检测中心。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是体外诊断试剂行业的自律组织,主要负责行业发展调查、监督执行行业政策、参与相关标准制订等。
2、行业政策及主要法律法规。
2016年体外诊断试剂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体外诊断试剂行业分析报告2016年4月目录一、行业监管体制 (5)1、行业主管部门 (5)2、行业监管制度 (5)(1)分类管理制度 (6)(2)生产许可制度 (7)(3)产品注册与备案制度 (7)(4)经营许可制度 (8)3、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9)4、国家产业发展相关政策 (10)二、行业分类及简介 (11)1、体外诊断试剂行业分类及简介 (11)①根据检测原理或检测方法分类 (12)②根据产品的风险程度分类 (12)③根据产品的检测对实施场地的要求分类 (13)三、行业发展概况 (14)1、体外诊断行业发展概况 (14)(1)全球体外诊断市场情况 (14)(2)中国体外诊断市场情况 (15)2、POCT行业发展概况 (16)(1)POCT产品主要应用领域 (17)(2)POCT行业市场情况 (17)①全球POCT行业市场情况 (17)②我国POCT行业市场情况 (19)四、行业竞争情况 (20)1、全球市场竞争情况 (20)(1)瑞士Roche(罗氏) (21)(2)美国Abbott(雅培) (21)(3)美国Alere(美艾利尔) (21)(4)丹麦Radiometer(雷度米特) (22)2、国内市场竞争情况 (22)(1)万孚生物 (22)(2)基蛋生物 (22)(3)瑞莱生物 (23)五、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 (23)1、市场准入壁垒 (23)2、技术壁垒 (24)3、渠道及品牌壁垒 (24)4、资金实力壁垒 (25)5、人才壁垒 (25)六、行业利润率变动趋势及原因 (26)七、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27)1、有利因素 (27)(1)POCT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27)①中国社会向老龄化发展 (27)②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医疗保健支出持续增加 (28)(2)分级诊疗制度推进 (28)(3)国内企业产品替代进口产品 (29)(4)诊断技术不断进步 (29)2、不利因素 (30)(1)企业规模较小、行业集中度低,同质化竞争激烈 (30)(2)国内POCT行业管理规范有待进一步完善 (30)八、行业技术特点、技术水平与技术发展趋势 (31)1、行业技术特点 (31)2、行业技术水平 (31)3、技术发展趋势 (31)九、行业经营模式、周期性、区域性、季节性特征 (32)1、行业经营模式 (32)2、周期性 (32)3、区域性 (32)4、季节性 (33)十、行业上下游发展状况及对本行业的影响 (33)1、上游行业发展状况及对本行业的影响 (33)2、下游行业发展状况及对本行业的影响 (33)一、行业监管体制1、行业主管部门体外诊断试剂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归医疗器械监管司具体管理。
2016年体外诊断试剂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体外诊断试剂行业分析报告目录一、行业概况..31、生物制品定义及分类 (3)2、体外诊断行业定义及分类 (4)3、国外体外诊断试剂现状 (5)4、我国体外诊断试剂现状 (5)二、体外诊断试剂行业市场规模 (6)1、全球体外诊断市场规模 (6)2、我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 (8)三、行业生命周期 (8)四、行业价值链分析 (10)1、上游行业对本行业的影响:原料进口占比较高,突破即为利润 (11)2、下游行业对本行业的影响:需求日益差异化,大而全将受益良多 (11)五、行业主要监管部门、法律法规及相关的产业政策 (12)1、主要监管部门 (12)2、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 (13)3、相关产业政策及其影响 (14)六、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7)1、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17)2、市场需求的大幅增加 (18)(1)医院:诊疗人次和人均检查费用增加 (18)(2)血站:血筛政策逐步落地 (19)(3)体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20)七、影响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20)1、行业市场集中度不高、产品同质化严重202、跨国公司在高端市场中占据垄断地位 (21)3、企业技术研发与市场开发面临资金瓶颈21八、行业竞争格局 (22)1、国际体外诊断竞争格局 (22)2、我国体外诊断竞争格局 (23)(1)生化试剂、免疫试剂占据体外诊断主要市场份额 (23)(2)国内诊断试剂市场处于成长初期,缺乏大型企业 (23)九、行业主要企业简况..241、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 (24)2、深圳匹基生物工程有限公司..243、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5)十、行业竞争壁垒 (25)1、技术壁垒 (25)2、人才壁垒 (26)3、资金壁垒 (28)4、质量及品牌壁垒 (30)一、行业概况1、生物制品定义及分类生物制品是应用普通的或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获得的微生物、细胞及各种动物和人源的组织和液体等生物材料制备的,用于人类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体外诊断试剂行业分析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2016年3月目录一、行业概况 41、生物制品定义及分类 42、体外诊断行业定义及分类 43、国外体外诊断试剂现状 54、我国体外诊断试剂现状 5二、体外诊断试剂行业市场规模 61、全球体外诊断市场规模 62、我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 8三、行业生命周期 8四、行业价值链分析 101、上游行业对本行业的影响:原料进口占比较高,突破即为利润 112、下游行业对本行业的影响: 需求日益差异化,大而全将受益良多 11五、行业主要监管部门、法律法规及相关的产业政策 121、主要监管部门 122、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 133、相关产业政策及其影响 14六、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71、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172、市场需求的大幅增加 18(1)医院:诊疗人次和人均检查费用增加 18(2)血站:血筛政策逐步落地 19(3)体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20七、影响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201、行业市场集中度不高、产品同质化严重 202、跨国公司在高端市场中占据垄断地位 213、企业技术研发与市场开发面临资金瓶颈 21八、行业竞争格局 221、国际体外诊断竞争格局 222、我国体外诊断竞争格局 23(1)生化试剂、免疫试剂占据体外诊断主要市场份额 23 (2)国内诊断试剂市场处于成长初期,缺乏大型企业 23九、行业主要企业简况 241、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 242、深圳匹基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243、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5十、行业竞争壁垒 261、技术壁垒 272、人才壁垒 283、资金壁垒 294、质量及品牌壁垒 30一、行业概况1、生物制品定义及分类生物制品是应用普通的或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获得的微生物、细胞及各种动物和人源的组织和液体等生物材料制备的,用于人类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
生物制品不同于一般医用药品,它是通过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物质(如抗体)才发挥其功效,在人体内出现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或细胞介导免疫。
按照用途不同,我国生物制品可分为四大类:(1)诊断制品类,指用于疾病诊断、检测机体免疫状况及鉴别病原微生物的各种诊断试剂;(2)预防制品类,指用于预防各种传染病的疫苗;(3)血液制品类,指以人血浆为原料制备的,用于疾病预防、治疗的各种制剂;(4)治疗制品类,主要有抗毒素及其它制剂,直接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2、体外诊断行业定义及分类体外诊断(IVD)包括从人体采集、制备及检测样本(如血液、尿液、体液及组织等)时使用的试剂、仪器及系统,以查明及诊断疾病和其他情况。
体外诊断试剂按照检测原理或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生化诊断试剂、免疫诊断试剂、分子诊断试剂、微生物诊断试剂、尿液诊断试剂、凝血类诊断试剂、血液学和流式细胞诊断试剂等,其中生化、免疫、分子诊断试剂为我国诊断试剂主要的三大类品种。
国际诊断行业巨头均同时生产诊断试剂和诊断仪器。
在我国,由于产业发展时间较短以及技术水平的限制,从事体外诊断产业的企业主要为诊断试剂生产厂商,诊断仪器的生产厂商相对较少。
3、国外体外诊断试剂现状全球体外诊断市场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目前已成为数百亿美元庞大市场容量的朝阳行业,产业发展成熟,市场集中度较高,聚集了一批著名跨国企业,包括罗氏、西门子、雅培、贝克曼、强生、生物梅里埃、伯乐等,行业呈现出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巨头均同时生产试剂和仪器,我国三级医院等高端市场基本被外企占据。
4、我国体外诊断试剂现状就国内现状来说,我国的诊断试剂产业仍处于弱小成长期,国内行业集中度差,厂家数量多达300-400家,规模以上企业仅200余家,年销售企业过亿元的企业约20家,主要为试剂厂商,辅以代理国外仪器。
市场割据竞争的格局较为明显,实力较强的综合性企业还较少,行业排名靠前的企业主要是在某一领域具备竞争优势。
2001年至今,国内诊断试剂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国产产品得到认可。
由于国产商品具有价格低,售后服务好的优势,用户多集中在二级医院和基层医院等中低端市场。
从品种上看,国内体外诊断试剂市场主要由生化、免疫试剂构成,二者合计占比共60%,而国际主流市场体外诊断试剂品种较为丰富,快速检测发展较为成熟,免疫、生化合计占比约33%。
从技术上看,目前在临床应用比较广泛的免疫试剂中的肝炎、性病和孕检系列,临床生化中的酶类、脂类、肝功、血糖、尿检等系列,国内主要生产厂家的技术水平已基本达到国际同期水平,基因检测中的PCR系列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因芯片、癌症系列正在迅速追赶国际水平。
由于市场因素、政策因素和国内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落后等原因,微生物学等方面一些项目发展缓慢,技术水平较低。
二、体外诊断试剂行业市场规模1、全球体外诊断市场规模据EvaluateMedTech、莫尼塔公司、EDMA的报告分析,2012年全球体外诊断(不包括糖尿病监测业务)市场约436亿美元,预计到2018年达到588亿美元,复合增速达到510%。
从市场份额看,罗氏独占鳌头,2012年市场份额约1880%,预计到2018年市场份额将提升到1930%;雅培受益于POCT和分子诊断业务增长,预计市场份额将从2012年的980%上升到2018年的1070%,位居第2;丹纳赫在收购Beckman 后异军突起,2012年市场份额为1060%,预计到2018年市场份额将达到1050%。
2012年,前10位公司的销售额为352亿美元,市场份额占比达8070%,预计到2018年销售额将达到464亿美元,市场份额下降到7890%。
2、我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根据Kalorama Information、McEvoy&Farmer 等国外研究机构的研究报告,2009年,国内体外诊断行业的市场规模约为108亿元(包括体外诊断试剂及仪器),2012年已增长到190亿元左右,2009-2012年复合增速为2070%。
其中诊断试剂的规模从2009年的79亿增长至2012年的138亿,复合增速为2050%;诊断仪器的规模从2009年的29亿增长至2012年的52亿,复合增速为21%。
目前中国体外诊断产品人均使用量约为15美元/年,较发达国家人均25-30美元/年的使用量相比较小。
未来伴随注重预防、诊断前移的观念不断深入人心及国家政策的扶持,我国体外诊断行业将延续15%-20%的增长(预计增速来自于“中国医疗器械协会体外诊断系统专业委员会”的预测),即2015年我国体外诊断行业的规模将有望突破300亿,其中诊断试剂突破230亿、诊断仪器突破80亿。
三、行业生命周期我国体外诊断行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初期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与国外差距较大,主要以学习和模仿试剂为主。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体外诊断行业现已具备一定的市场规模和基础,目前处于快速成长期,市场前景广阔。
根据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医药健康蓝皮书》统计分析,2014年,我国体外诊断产品市场规模达到306亿元,其中免疫诊断占比将近38%,生化试剂占比19%,分子诊断占比为15%。
此外,中国体外诊断产品人均年使用量仅为15美元,而发达国家人均使用量到25~30美元,差距较大。
随着新医改的推行,医保覆盖率和覆盖水平大幅提高,随之医保节余率下降,医保压力逐年增加。
2014年城镇基本医保基金支出8134亿元,结余1528亿元,结余率仅为1578%。
以2008-2014年结余率下降速度推测,至2020年全国城镇基本医保基金将首次见底。
政府卫生支出比例不断增加,截至2013年,政府支出超过9500亿元,支出占比超过30%。
长此以往,医保费用将远远超出政府承受范围,医保控费势在必行,而医保控费的一个核心环节即为医疗设备及药品使用效率的提升和取消药品加成。
据估计体外诊断可以影响近70%的医疗决策,却占全球医疗卫生总支出不到1%。
体外诊断行业的发展与运用,有助于以小博大,优化医疗设备及药品使用过程,提高使用效率。
随着未来医改继续推进,取消药品加成政策与药品招标降价都将促使医院选择性价比高的国产诊断试剂,国内体外诊断试剂市场有望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因而从行业生命周期来看,目前我国的体外诊断行业处于成长期。
四、行业价值链分析由于在应用体外诊断试剂进行检测时,一般需要使用相应的检测仪器,因此体外诊断试剂与相应的体外诊断仪器共同组成体外诊断系统。
从事这些体外诊断试剂和仪器研发、生产、销售的企业形成体外诊断(IVD)行业。
从体外诊断行业的产业链来看,体外诊断试剂的上游供应商主要系生物化学原料的提供商,包括诊断酶、抗原、抗体等活性生物制品以及高纯度氯化钠、碳酸钠、谷氨酸、柠檬酸等精细化学品。
体外诊断仪器的上游供应商主要为电子器件、仪器和五金零件、模具的生产经销商。
中游的体外诊断行业主要包括体外诊断试剂、体外诊断仪器的提供商。
下游市场包括了医院、体检中心、实验室、防疫站和专业外包诊断机构等医疗专业机构。
体外诊断试剂的消费需求主要来自医学检测和血液筛查。
体外诊断行业的产业链如下所示:1、上游行业对本行业的影响:原料进口占比较高,突破即为利润体外诊断试剂上游的核心原料包括诊断酶、引物、抗原、抗体等,此外还有各种精细化学原料,包括氯化钠、碳酸钠和各种氨基酸以及有机酸等,这些精细化工品的作用主要是调配诊断试剂的缓冲溶液系统。
由于生产工艺、产物纯度等因素影响,国产原料离生产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目前诊断酶、抗体等主要原料仍依赖国外进口。
目前国内各大诊断试剂龙头均加大原料研发力度,掘取上游原料毛利。
如利德曼自上市以来一系列诸如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体、甲状腺球蛋白原料的研发成功,获得上游原料利润溢价,促使公司毛利不断提升,至2014年公司毛利率达到6183%。
2、下游行业对本行业的影响: 需求日益差异化,大而全将受益良多下游需求市场包括医院、体检中心、独立实验室、执法部门物证鉴定中心等,其中,下游医院市场是体外诊断市场的主要消费终端之一。
2013年国内医院检验试剂采购总额约45亿美元,占医院耗材类采购总量21%,预计占全国体外诊断试剂使用量九成以上;其中化学发光与酶联免疫试剂占比最高,分别占试剂使用量的23%、20%,血液监测占比19%,常规生化占比18%,分子诊断占比4%。
由于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使用方法学定价,高端方法学检验定价高于普通方法学定价,医院将更有意愿使用高毛利的化学发光检测方法,理论上化学发光试剂的使用量将远高于酶联免疫试剂的使用,而实际两者使用占比差距仅为300%,这是由于不同医院等级、资金充裕程度有所不同,病人承受能力不同,医院的需求也有所不同所致。
高端医院重技术,低级医院重成本,中级医院是国产品牌理想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