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全章课件

花药离 体培养
DT、dT、Dt、dt
秋水仙 素处理
ddTT 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全章课件
矮秆抗锈病
P DDTT高秆抗锈病 γ射线
ddTT矮秆抗锈 病或 P ddtt矮秆不抗锈病
γ射线
与杂交育种相比, 诱变育种有什么优点? 联系基因突变的特点, 谈谈诱变育种的局限性。 要想克服这些局限性, 可心采取什么办法?
基因决定性状
家蚕能够吐出蚕丝为人类利用 ❖
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全章课件
基因决定性状
豆科植物的根瘤能够固定空气中的氮 ❖
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全章课件
定向基因改造设想
设想 一
能否让禾本科的植物也能够固定空气中 的氮?
设想 能否让细菌“吐出”蚕丝?
二
设想 能否让微生物产生出人的胰岛素、干扰素
ddTT矮秆抗锈
病
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全章课件
优概点念::提高变异的频率,加速育种进程。 利大用幅物度理地因改素良(某如些x 性射状线。,γ射线、紫外线,
缺激点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 等)处难理以生控物制,突使变生方物向发,生无基法因将突多变个。优良性状 原理:组合。
应用:基因突变 农作物育种——黑农五号大豆
第6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自从人类开始种植作物和饲养动物以来,就
从未停止过对品种的改良。传统的方法是选择育
种,通过汰劣留良的方法来选择和积累优良基因。
自从孟第德1节尔发现杂了交遗传育规种律与之诱后变,育的种方法被广泛
应到用了于 较第动大2节植的物改育进基种。因。基技因工术工程的程及应的其用诞,生使,育使种人方们法能得够
“神舟”三号飞船上搭载的38种共计200克 神舟三号”飞船从太空带回的试管种苗 “神舟”五号搭载育成的巨第人六章南从瓜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全章课甘件肃种植的太空育种的蔬菜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概念
基因工程:又叫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 技术。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 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和改造,然后放到 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的改变生物的遗传 性状。 在生物体外,通过对DNA分子进行人工“剪切” 和“拼接”,对生物的基因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 然后导入受体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使重组细胞 在受体细胞内表达,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基因产 物。
第6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2节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转 基 因 抗 虫 水 稻
全身散发绿色荧光的转基因鱼
以往,治疗糖尿 病的胰岛素是从动 物胰腺中提取的, 从100千克猪、牛 等动物的胰腺只能 提取3-4克胰岛素, 治疗一个患者需宰 杀40-50头牛, 这种药物的造价就 可想而知了。
微生物可以有分泌产物, 且微生物繁殖速率快
?如何让大肠杆菌生产人胰岛素?
①从细胞中分 离出DNA
③ ①
②限制酶截取 DNA片断 ③分离大肠杆 菌中的质粒
②
④
④ DNA重组
⑤
⑥
⑤用重组质粒 转化大肠杆菌 ⑥培养大肠杆菌 克隆大量基因
一、基因工程与作物育种
获得高产、稳产和具有 优良品质的农作物和具 有抗逆性的作物新品种。
转鱼抗寒基 因的番茄
通常一种细菌只能分解石油中的一种烃类, 用基因工程培育成功的“超级细菌”却能分解 石油中的多种烃类化合物。有的还能吞食转化 汞、镉等重金属,分解DDT等毒害物质。
利用基因工程培育的“指示生物”能十分 灵敏地反映环境污染的情况,却不易因环境污 染而大量死亡,甚至还可以吸收和转化污染物。
五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①对生态环境的安全,包括破坏生物 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的稳定性,使目 标生物体对药物产生抗性,转移基因 可通过重组产生新病毒等; ②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和动物的食用安 全性,包括产生毒素或增加食品毒素 含量,营养成分减少,引起人体过敏 反应,使人体对某些药物产生抗药性 等。
必修二 第6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知识点复习总结

遗传与进化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一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杂交育种【概念】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原理】基因重组(自由组合或交叉互换),即控制不同优良性状的基因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重新组合在一起,产生新的基因型,从而使人们所需要的位于不同个体上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个体上。
【过程】(1)具有优良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
(2)F1表现出显性性状,让F1自交,获得F2。
(3)从F2中选出符合要求的性状进行多次自交纯化获得新品种。
【优缺点】(1)优点:可以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
(2)缺点:不会创造新物种,且杂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育种过程漫长,操作复杂。
杂交育种的适用范围和技术要求(1)适用范围:同一物种不同品种的个体间。
亲缘关系较近的不同物种个体间(为了使后代可育,应做染色体加倍处理,得到的个体即是异源多倍体),如八倍体小黑麦的培育、萝卜和甘蓝杂交。
(2)技术要求:①材料的选择,要求所选育的材料分别具有我们所期望的个别性状;所选的原始材料,是能稳定遗传的品种,一般是纯合子。
②杂交一次,获得的F1是杂合子,不管在性状上是否完全符合要求,一般情况下,都不能直接用于扩大栽培。
③让F1自交得到F2。
性状的重新组合一般是在F2中出现,选出性状上符合要求的品种,这些品种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
④把初步选出的品种进行隔离自交,根据F3是否出现性状分离,确定被隔离的亲本是否是纯合子。
如果是纯合子,F3不会出现性状分离,且基因型与亲本相同。
诱变育种【概念】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Y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原理】基因突变。
基因在自然条件下的突变率很低,人们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处理生物,诱发基因突变,提高变异的频率,然后从获得的大量突变个体中选择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
【诱变因素】(1)物理因素:X射线、Y射线、紫外线以及激光等的照射都可以使生物在DNA复制过程中发生基因突变。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精选课件
2.方法: 纺锤丝的形成,从而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加
倍,继续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即可发育 成多倍体植株。
植株茎秆粗壮,果实种子都比较大,营
3.优点: 养物质含量高
4应用:三倍体无子西瓜、八倍体小黑麦
精选课件
(2)八倍体小黑麦的培育
普通小麦是六倍体(AABBDD),体 细胞中含有42条染色体,属于小麦 属;黑麦是二倍体(RR),体细胞中 含有14条染色体,属于黑麦属。
2.优点:
F1配子:DT Dt dT dt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花药离 体培养
3.缺点:
单倍体幼苗:DT Dt dT dt
秋水仙 素处理
技术复杂 纯合子:DDTT DDtt ddTT ddtt
4应用:
普通小麦纯种
筛选所需的品种
精选课件
5.多倍体育种
1.原理: 染色体变异
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抑制
精选课件
2.完成下图并判断
单倍体
合子
二倍体
三倍体 多倍体 错 单倍体
看发 育起点
(1)单倍体一定只含奇数个染色体组( 错 ) (2)单倍体一定不含同源染色体,不含等位基因( 错 ) (3)单倍体一定不可育( 错 )
精选课件
第6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
1.目前你知道的育种方法有那些?
方法2:将矮秆小麦与高杆小麦种植在相同环境 下,如果两者未出现明显差异,则矮秆性状是环 境引起;否则矮秆性状精是选课基件 因突变造成的。
端午节作业:白卷(十三) 报纸31期 黄本99-100
精选课件
6.细胞工程育种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动物的克隆技术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一、选择题1.D 【解析】诱变育种就是在人为条件下,使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发生改变,然后从突变中选择人们所需的优良品种。
但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和多方向性等特点,因此,只有通过人工方法来提高突变频率产生更多的变异,才能从中获取有利性状;出苗率的大小是由种子胚的活性决定的。
后代遗传稳定性是由DNA稳定性等决定的。
2.A 【解析】从题干中可知需要隐性纯合子(ddee),所以在F2中可以直接获得。
通过杂交育种获得双隐性个体要比单倍体育种简捷。
3.B 【解析】图中A→B为诱变育种,C→D为基因工程育种,E→F→G为单倍体育种,H→I 为细胞工程育种,J→K为多倍体育种。
要尽快获得新品种,应该采用单倍体育种法,G过程是用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H→I过程是植物体细胞杂交,不需要用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基因工程育种和植物体细胞杂交都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诱变育种、杂交育种都具有不定向性。
4.D 【解析】太空育种属于诱变育种,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5.C 【解析】杂交育种F2中重组类型有DDtt(1/16)、ddTT(1/16)、Ddtt(2/16)、ddTt(2/16),占3/8;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由于F1产生的四种配子的比例为1∶1∶1∶1,故用此法所得植株中可用于生产的类型占1/4;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6.B 【解析】杂交育种的缺点:育种周期长,可选择的范围有限;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突变是不定向的,避免不了盲目性;杂交育种必须选择同种生物进行杂交,不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基因工程可在不同物种之间进行基因转移,定向地改造生物的某些性状。
二、非选择题1.【答案】(1)提高变异频率(2)不定向一般有害(3)萌发的种子中细胞分裂旺盛,DNA复制旺盛,易发生基因突变不能(4)蓝花基因显性【解析】(1)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非常低的,在诱变育种时,人为施加一些诱变因素如60Co产生的γ射线等,目的是提高变异频率。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之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之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之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的内容,具体内容:杂交育种指不同种群、不同基因型个体间进行杂交,并在其杂种后代中通过选择而育成纯合品种的方法。
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从杂交...杂交育种指不同种群、不同基因型个体间进行杂交,并在其杂种后代中通过选择而育成纯合品种的方法。
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知识点一: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一、各种育种方法的比较: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知识点二:基因工程及其应用一、基因工程1、概念:基因工程又叫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
通俗得说,就是按照人们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2、原理:基因重组3、结果: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获得人类所需要的品种。
二、基因工程的工具1、基因的"剪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1)特点:具有专一性和特异性,即识别特定核苷酸序列,切割特定切点。
(2)作用部位:磷酸二酯键(3)例子:EcoRI限制酶能专一识别GAATTC序列,并在G和A之间将这段序列切开。
(4)切割结果:产生2个带有黏性末端的DNA片断。
(5)作用:基因工程中重要的切割工具,能将外来的DNA切断,对自己的DNA无损害。
【注】黏性末端即指被限制酶切割后露出的碱基能互补配对。
2、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1)作用:将互补配对的两个黏性末端连接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DNA分子。
(2)连接部位:磷酸二酯键3、基因的运载体(1)定义:能将外源基因送入细胞的工具就是运载体。
(2)种类: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
必修二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一二节

第六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一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一、杂交育种1.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它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 。
2.过程:现有两个纯种的小麦,一为高秆(D)抗锈病(T);另一为矮秆(d)易染锈病(t),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如何获得矮秆抗锈病的新类型?(1) 应采取的步骤是:①先让两纯种亲本进行 杂交 ,得到F 1。
②再将F 1进行 自交 ,得到F 2。
③将F 2种植,从中选育出 矮秆抗锈病 新类型。
(2)过程如右图,请回答:①过程表示 ;②过程表示 ; ③过程表示 。
④写出图中F 2表现型及其比例。
⑤从F 2代中选出矮秆抗锈病的个体,基因型为 ,能否立即推广,为什么? ⑥怎样处理才能得到比较纯的矮秆抗锈病个体?3、杂交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4、杂交育种的优点:使位于不同个体上的_优点_集中在 同一个体 上,即“集优”。
预见性强。
5、杂交育种的不足:不能创造出新的__基因__,进程缓慢,过程繁琐,后代易出现 性状分离 。
6、应用:在农业生产中,杂交育种是 改良作物品质,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 的常规方法。
杂交育种的方法也用于 家畜、家禽 的育种。
思考:在杂交育种工作中,选择通常从哪一代开始,理由是什么?深入拓展:若该生物靠有性生殖繁殖后代,则必须选育出优良性状的纯种,以免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若该生物靠无性生殖产生后代,那么只要得到该优良性状就可以了,纯种、杂种并不影响后代性状的表达。
二、诱变育种 1.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因素 (如X 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2、诱变育种的原理是 基因突变 。
3、诱变育种的优点:提高了 突变率 ,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加速 产生新基因 的进程,创造生物新品种、新类型。
其优点是提高突变率、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抗病力强、产量高、品质好 。
一轮复习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 大肠杆菌的质粒:
最常用的质粒是大肠杆 菌的质粒,其中常含有抗药 基因,如四环素的标记基因。
质粒的存在与否对宿主细 胞生存没有决定性作用,但 复制只能在宿主细胞内成。
(三)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 • 四个基本步骤:
资料:八倍体小黑麦的培育: 普通小麦是六倍体(AABBDD),体细胞中含有42条染 色体,属于小麦属;黑麦是二倍体(RR),体细胞中含有 14条染色体,属于黑麦属。两个不同的属的物种一般是难 以杂交的,但也有极少数的普通小麦品种含有可杂交基因 ,能接受黑麦的花粉。杂交后的子一代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ABDR),不可育,必须用人工方法进行染色体加倍才能 产生后代,染色体加倍后的个体细胞中含有八个染色体组 (AABBDDRR),而这些染色体来自不同属的物种,所以称 它为异源八倍体小黑麦。
大肠杆菌(E.coli)的一种限制酶能识别 GAATTC序列,并在G和A之间切开。
限制酶
• 基因的剪刀——限制性内切酶(简称限制酶)
限制 酶
• 什么叫黏性末端?
被限制酶切开的DNA两条单链的切口, 带有几个伸出的核苷酸,他们之间正好互 补配对,这样的切口叫黏性末端。
(二)基因操作的工具
• 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
基因工程又叫做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这种技术
是在生物体外,通地对DNA分子进行人工剪切和拼接,对生物 的基因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然后导入受体细胞内进行无性 繁殖,使重组基因在受体细胞内表达,产生人类所需要的基 因产物。
通俗地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 物的个别基因复制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 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 性状(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1)二倍体黄色块根、复果型(rrYyMm)植株自交所结种子会出 现 rryymm 的种子, 种植该种子, 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四倍体种 子, 种植该四倍体种子和 rryymm 的种子, 开花后异花传粉, 得到的三 倍体种子基因型为 rrryyymmm。 (2)如果原始材料为二倍体红色块根、复果型的植株, 基因型为 RRY_M_个体不能培育出所要求的三倍体种子。只有基因型为 RrYyMm、RryyMm 的植株自交后代才能出现基因型为 rryymm 的 二倍体植株, 然后才能通过自交、秋水仙素处理得到四倍体种子, 再 与基因型为 rryymm 杂交得到三倍体种子。
答案:(1)步骤: ①二倍体植株(rrYyMm)自交, 得到种子; ②从自交后代中选择白色块根、 单果型的二倍体植株, 并收获其 种子(甲); ③播种种子甲, 长出的植株经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白色块根、 单果 型四倍体植株, 并收获其种子(乙); ④播种甲、乙两种种子, 长出植株后, 进行杂交, 得到白色块根、 单果型三倍体种子。 (2)不一定, 因为表现型为红色块根、复果型的植株有多种基因 型, 其中只有基因型为 RrYyMm 或 RryyMm 的植株自交后代才能出 现基因型为 rryymm 的二倍体植株。
人工诱变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处理方法有物理法(射线、 激 光)、化学法(化学药剂)。
题型三
基因重组在育种上的应用
【例 3】某植物块根的颜色由两对自由组合的基因共同决定。只要 基因 R 存在, 块根必为红色,rrYY 或 rrYy 为黄色,rryy 为白色;在基因 M 存在时果实为复果型,mm 为单果型。 现要获得白色块根、 单果型 的三倍体种子。 (1)请写出以二倍体黄色块根、复果型(rrYyMm)植株为原始材料, 用 杂交育种的方法得到白色块根、单果型三倍体种子的主要步骤。 (2)如果原始材料为二倍体红色块根、复果型的植株, 你能否通过杂 交育种方法获得白色块根、单果型的三倍体种子?为什么?
(3)优缺点。 诱变育种的优点是能够提高突变率, 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 的、 前所未有的优良变异类型, 大幅度改良优良性状。 缺点是诱发突 变的方向难以掌握, 突变体难以集中多个理想性状, 因此必须扩大诱 变后代的群体, 增加选择的机会。
二、杂交育种和人工诱变育种的比较
方 法 连 续 自 交 选 择 实例 小麦的抗病性 状, 多由显性基 因控制, 为获得 稳定的抗病类 型, 需连续自交 选择 原理 显性性状的基因型有纯合 子和杂合子之分, 其中纯合 子能稳定遗传, 而杂合子的 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 必须选出显性个体再进行 自交选择 特点 育种年 限较长 (自交选 择 5~6 代)
4. 诱变育种与杂交育种的不同之处是( ) ①能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 ②能形成新基因 ④一般对个体生存有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③能形成新基因型
二、诱变育种
1. 原理:基因突变。 2. 概念:利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来处理生物, 使生物发生基因 突变, 从而获得优良变异类型的育种方法。 3. 过程:选择生物→人工诱变→选择→培育。 4. 意义:培育具有新性状的品种。 5. 应用:培育优良品种。 青霉素是由青霉菌产生的, 但是在以前, 想买一支青霉素针剂很难, 因 为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很少, 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 现在青霉素很容 易买到, 而且物美价廉, 原因是什么? 提示:生物学家用诱变育种的方法, 使青霉菌发生基因突变, 然后 人工选育出产生青霉素的高产菌株, 所以产量和质量大增。
青霉菌经 X 射线、紫外线 用物理、化学因素 照射以及综合处理, 可培 处理生物, 使之发生 育出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 基因突变 株
题型一
杂交育种在生产上的应用
【例 1】 杂交玉米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 农民需要每年购买玉米杂交 种子, 不能自留种子来年再种的原因是( ) A. 自留种子的发芽率低 B. 杂交种都具有杂种优势 C. 自留种子容易患病虫害 D. 杂交种的有性繁殖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解析:玉米杂交种为杂合子, 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如果留 种会造成减产。 答案:D
通过 杂交 使亲 本的 优良 性状 组合 在一 起
Hale Waihona Puke 小麦高茎(易倒 伏)、抗锈病的纯 种与矮茎(抗倒 伏)、易染锈病的 纯种进行杂交培 育出矮茎抗锈病 的小麦品种
两对等位基因位于 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遵循基因的自由组 育种年限较 合定律, 导致基因重 长(自交选择 组, 子代出现亲本优 5~6 代) 良性状的组合, 产生 符合要求的新类型 能提高突变 率, 创造人类 需要的变异 类型, 从中选 择、培育出 优良的生物 品种
作物种植有的需要种植纯种, 如小麦;有的需要种植杂种, 发挥杂种优势, 如玉米、 马铃薯。 玉米依靠有性生殖产生的种子繁殖, 连续种植会产生性状分离, 所以每年都要育种;马铃薯依靠块茎无性 生殖, 所以获得的杂种不需要纯化。
题型二
诱变育种在生产上的应用
【例 2】下列育种实例不属于人工诱变育种的是( ) A. 一定剂量的 γ 射线处理牡丹花种子引起变异得到新品种 B. 一定剂量的 X 射线处理青霉菌获得高产菌株 C. 玉米单株自交后代出现一定比例的白化苗 D. 激光照射植物引起突变得到新品种 解析:玉米单株自交后代出现一定比例的白化苗, 一般是基因的重新 组合造成的隐性基因的纯合, 即使是基因突变, 也属于自然突变, 而非 人工诱变育种。 答案:C
根据基因重组的原理能够把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基因重 组在一个个体中, 从而体现生物的杂种优势。
1. 水稻的糯性、 无子西瓜、 黄圆豌豆× 绿皱豌豆→绿圆豌豆, 这些新品 种中变异的来源依次是( ) A. 环境改变、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 B. 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C. 基因突变、环境改变、基因重组 D. 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答案:D
2. 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 AAbb 和 aaBB, 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 定律遗传。 要培育出基因型为 aabb 的新品种, 最简捷的方法是( ) A. 人工诱变种 B. 多倍体育种 C. 单倍体育种 D. 杂交育种 答案:D
3. 太空育种是指利用太空综合因素如强辐射、 微重力等, 诱导由宇宙 飞船携带的种子发生变异, 然后进行培育的一种育种方法。 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 太空育种产生的突变总是有益的 B. 太空育种产生的性状是定向的 C. 太空育种培育的植物是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的 D. 太空育种与其他诱变方法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答案:D
一、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分析
1. 杂交育种 (1)遵循的原理。 依据基因重组的原理。 利用杂交实验使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重 新组合在一起, 再利用连续自交的方法获得稳定遗传的新品种。 (2)一般育种程序。
(3)优缺点。 杂交育种是利用已有的基因进行重组, 将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 操作较简单;但是杂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 因而需要多次的选择, 直 到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 故育种进行缓慢, 过程烦琐, 育种时间长。 2. 诱变育种 (1)遵循的原理。 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在自然条件下的突变率 很低, 人们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处理生物诱发基因突变, 提高变异 的频率, 然后从获得的大量突变个体中选择出优良性状的个体。 (2)一般育种程序。 选取种子或幼苗 突变个体 培育推广
第6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 工程
第 1 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1. 简述杂交育种的概念, 举例说明杂交育种的优点和不足。 2. 举例说出诱变育种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3. 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一、杂交育种
1. 原理:基因重组。 2. 概念: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 再 经过选择和培育, 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3. 过程:选择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亲本→杂交→选择培育→鉴别、 选择需要的类型。 4. 意义:根据需要培育理想类型。 5. 应用:培育优良品种。 有两个品种的小麦, 一个是抗病高秆(易倒伏), 另一个是不抗病矮秆 (抗倒伏)。它们各有优缺点, 有没有可能培育出既抗病又抗倒伏的小 麦新品种?依据的原理是什么? 提示:可以。用抗病高秆小麦和不抗病矮秆小麦杂交, 获得杂种 子一代, 然后让子一代连续自交, 人工选育出新的优良品种, 即选出既 抗病又抗倒伏的小麦新品种。采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