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油二酯ppt课件
合集下载
4.脂类 PPT课件

存在部位:血浆脂蛋白, 肝和肾上腺皮质中
特点:非极性最大,不易 移动
例如:动脉粥样硬化病灶 中血管中堆积的就是胆固醇 酯
三、脂类的生理功能
1、提供、贮存能量 2、是生物有机体的构成成分 生物膜的重要组分(磷脂和固醇),合成胆汁、皮
下脂肪 3、供给必需脂肪酸 4、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5、保护内脏器官,防止机械损伤和热量散失 6、内分泌作用 瘦素、肿瘤坏死因子、血管紧张素原、雌激素 7、增加饱腹感
6、防癌作用:由于橄榄油中含丰富的单不饱和脂肪酸与多不饱 和脂肪酸,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的ω-3脂肪酸能降低癌肿从 血液中提取的亚油酸的数量,使癌肿戒除了一种非常需要的营 养物质。
7、防辐射作用:由于橄榄油含有多酚和脂多糖成分,所以橄榄 油还有防辐射的功能,因此橄榄油常被用来制作宇航员的食品。 经常使用电脑者更视其为保健护肤的佳品。
少吃≠不吃
正确的吃油方法是:植物油、动物油搭配或交替 食用,以植物油为主,动物油为辅。
(二)必需脂肪酸 1、必需脂肪酸的概念 人体生命活动必需,但不能被机体合成,必
需由食物供给的脂肪酸。 2、必需脂肪酸的种类 亚油酸和亚麻酸 3、必需脂肪酸的功能 必需脂肪酸是磷脂的组成成分,磷脂又是
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亚油酸是合成前列腺素的的前体
亚油酸普遍存在于植物油中 亚麻酸存在于豆油中 EPA、DHA主要存在于鱼贝类食物中 磷脂较多的食物为蛋黄、肝脏、大豆、麦胚和花
生等。
胆固醇丰富的食物是动物脑、肝、肾等内脏和蛋 类,肉类和奶类。
七、常见植物油的营养
大豆油:常用食用油,有一种特殊的豆香。亚油酸50-
60%,亚麻酸5-9%。有显著的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预防 心血管疾病的功效。大豆中还含有维生素E、维生素D以 及丰富的卵磷脂。人体消化吸收率高达98%。
特点:非极性最大,不易 移动
例如:动脉粥样硬化病灶 中血管中堆积的就是胆固醇 酯
三、脂类的生理功能
1、提供、贮存能量 2、是生物有机体的构成成分 生物膜的重要组分(磷脂和固醇),合成胆汁、皮
下脂肪 3、供给必需脂肪酸 4、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5、保护内脏器官,防止机械损伤和热量散失 6、内分泌作用 瘦素、肿瘤坏死因子、血管紧张素原、雌激素 7、增加饱腹感
6、防癌作用:由于橄榄油中含丰富的单不饱和脂肪酸与多不饱 和脂肪酸,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的ω-3脂肪酸能降低癌肿从 血液中提取的亚油酸的数量,使癌肿戒除了一种非常需要的营 养物质。
7、防辐射作用:由于橄榄油含有多酚和脂多糖成分,所以橄榄 油还有防辐射的功能,因此橄榄油常被用来制作宇航员的食品。 经常使用电脑者更视其为保健护肤的佳品。
少吃≠不吃
正确的吃油方法是:植物油、动物油搭配或交替 食用,以植物油为主,动物油为辅。
(二)必需脂肪酸 1、必需脂肪酸的概念 人体生命活动必需,但不能被机体合成,必
需由食物供给的脂肪酸。 2、必需脂肪酸的种类 亚油酸和亚麻酸 3、必需脂肪酸的功能 必需脂肪酸是磷脂的组成成分,磷脂又是
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亚油酸是合成前列腺素的的前体
亚油酸普遍存在于植物油中 亚麻酸存在于豆油中 EPA、DHA主要存在于鱼贝类食物中 磷脂较多的食物为蛋黄、肝脏、大豆、麦胚和花
生等。
胆固醇丰富的食物是动物脑、肝、肾等内脏和蛋 类,肉类和奶类。
七、常见植物油的营养
大豆油:常用食用油,有一种特殊的豆香。亚油酸50-
60%,亚麻酸5-9%。有显著的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预防 心血管疾病的功效。大豆中还含有维生素E、维生素D以 及丰富的卵磷脂。人体消化吸收率高达98%。
高血脂症ppt课件

13
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异议侵 权的话可以联系删除,可编辑版!
中医辨证分型
1.痰湿内阻此型多见于肥胖之人,平时经常头晕胀痛,胸脘痞闷,甚则 呕恶痰涎,身沉肢重,乏力倦怠。舌淡,边有齿痕,苔白滑腻,脉来 濡滑。 2.肝胆郡滞 患者平素性情抑郁,情绪不宁,善叹息,伴胸闷,少腹或 胁肋胀痛,脘痞嗳气,泛酸苦水,妇女可见月经不调,经前乳胀、腹 痛。舌淡,苔薄白,脉弦等症。 3. 肝肾阴虚多见于中年以上形体并不丰腴者,常眩晕,耳鸣、头痛,肢 麻,腰膝酸软,口咽干燥,五心烦热,健忘难寐。 舌红少苔,脉来 细数。 4.脾肾阳虚患者多形体肥胖,形神衰退,常头昏头晕,耳鸣,齿摇,腰 膝酸软,形寒怕冷,手足欠温,腹胀纳呆,肠鸣便溏,阳痿滑精。舌 体淡胖,边有齿印,苔中根白腻,脉象沉细而迟。
2
血脂
中性脂肪
类脂
胆固醇
甘油三脂
磷脂
糖脂
固醇
类固醇
2/3胆固醇脂
一是外源性的,即消化道吸收来的;二是内源性的, 即由体内组织动员或由肝脏合成而来。在正常情况下, 它易受食物成分及体内代谢的影响。糖尿病时由于脂类 代谢紊乱,血脂一般都是明显升高。
1/3游离胆固醇 甘油三酯参与人体内能量代谢,胆固醇则主要用于合成细胞浆膜、类固醇激素和胆汁酸。
脂质不溶或微溶于水必须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形式存在因此高血脂症通常也称为高脂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37百岁疗法血脂中性脂肪类脂胆固醇磷脂甘油三脂糖脂固醇类固醇23胆固醇脂13游离胆固醇甘油三酯参与人体内能量代谢胆固醇则主要用于合成细胞浆膜类固醇激素和胆汁酸
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异议侵权的话 可以联系删除,可编辑版!
10
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异议侵 权的话可以联系删除,可编辑版!
生物化学之脂类代谢

1、是生物机体内重要的贮能和供能物质:脂肪完全氧 化产能9.3千卡/g;蛋白质完全氧化产能4千卡/g;糖 完全氧化产能大约4千卡/g。 但不是主要贮能和供能物质:脂肪少而糖类多,则 对机体无大碍,但脂肪多而糖类少,则对机体有碍 。这是因为TCA中乙酰CoA和草酰乙酸是起始物质 ,而草酰乙酸则主要由糖生成,故脂肪的生物氧化 需要有糖类生物氧化配合。 2、是良好的脂溶剂 3、供给人和动物营养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 亚麻酸、花生四烯酸是机体必须的,缺少时会产生 一些疾病。亚油酸:治心血管病。
第七章 脂类代谢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脂类的消化和吸收 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 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 磷脂的代谢 胆固醇代谢 血浆脂蛋白代谢
脂类
脂肪:甘油三酯 脂类
胆固醇 胆固醇酯 磷脂 糖脂
类脂
是动、植物细胞原生质的主要成分 分子中除C、H、O外,还有P和N
一、脂肪的生理功能
乙酰乙酸硫激酶(肾脏)
(3)乙酰乙酰CoA硫解,生成2分子乙酰CoA
CH3CHOHCH 2COOH
β -羟丁酸
β -羟丁酸脱氢酶
NAD+ NADH+H +
CH2 CH2
COOH COSCoA
HSCoA+ATP 乙酰乙酰硫激酶 AMP+PPi
(肾脏)
CH2COCH2COOH 乙酰乙酸 CH3COCH2COSCoA
步骤1:脱氢
步骤2:加水(水化)
步骤3:再脱氢
步骤4:硫解
由此产生2碳的乙酰CoA,剩下少掉2个碳的脂酰CoA,再 进入β-氧化循环。一个16碳的软脂酸经过完全分解总共可产生 129个ATP。
O
脂肪酸
RCH2CH2C 脂酰CoA 合成酶
第七章 脂类代谢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脂类的消化和吸收 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 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 磷脂的代谢 胆固醇代谢 血浆脂蛋白代谢
脂类
脂肪:甘油三酯 脂类
胆固醇 胆固醇酯 磷脂 糖脂
类脂
是动、植物细胞原生质的主要成分 分子中除C、H、O外,还有P和N
一、脂肪的生理功能
乙酰乙酸硫激酶(肾脏)
(3)乙酰乙酰CoA硫解,生成2分子乙酰CoA
CH3CHOHCH 2COOH
β -羟丁酸
β -羟丁酸脱氢酶
NAD+ NADH+H +
CH2 CH2
COOH COSCoA
HSCoA+ATP 乙酰乙酰硫激酶 AMP+PPi
(肾脏)
CH2COCH2COOH 乙酰乙酸 CH3COCH2COSCoA
步骤1:脱氢
步骤2:加水(水化)
步骤3:再脱氢
步骤4:硫解
由此产生2碳的乙酰CoA,剩下少掉2个碳的脂酰CoA,再 进入β-氧化循环。一个16碳的软脂酸经过完全分解总共可产生 129个ATP。
O
脂肪酸
RCH2CH2C 脂酰CoA 合成酶
畜禽动物油甘油二酯的酶法制备及应用

产物分离纯化方法研究
萃取分离
研究不同萃取剂对产物分离的效果,确定最佳萃取剂及用量 。
柱层析分离
采用柱层析技术对产物进行分离纯化,研究不同洗脱液组成 及流速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02
畜禽动物油甘油二酯的制 备应用
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01
02
改善口感
延长保质期
畜禽动物油甘油二酯在食品工业中可 以作为乳化剂、稳定剂、增稠剂等, 能够改善食品的口感和质地,提高消 费者的接受度。
感谢实验室导师和同学们的帮 助和支持,以及实验室提供的
设备和资金支持。
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和 专利,从中获得了许多有价值
的启示和信息。
引用了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 果和学术观点,在此表示衷心
的感谢。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由于畜禽动物油甘油二酯具有较好的 抗氧化性和稳定性,因此可以作为食 品防腐剂,有助于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
03
提高营养价值
畜禽动物油甘油二酯可以作为脂溶性 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载体,使食品中 的营养成分更易被人体吸收利用。
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
药物载体
畜禽动物油甘油二酯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和安全性,可以作为药物载体,用于制备靶 向药物和缓释药物等。
畜禽动物油甘油二酯的市 场与发展前景
市场需求与趋势分析
健康食品市场增长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 ,畜禽动物油甘油二酯作为食品添 加剂,其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功能性油脂市场扩大
畜禽动物油甘油二酯作为一种功能 性油脂,在医药、化妆品等领域的 应用不断拓展,市场前景广阔。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酶法制备畜禽动物油甘油二酯具有 环保优势,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甘油二酯介绍及功能

(UCP1)的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性升高(P<0.05)。总之,甘油二酯可能通过刺激 白色脂肪组织中的脂肪分解和褐色脂肪组织的产热,从而减少体脂重量。
不难看出,国内外多年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了,甘油 二酯(DAG)确实可以:
◆ 促进脂肪氧化燃烧,减少内脏脂肪面积; ◆ 防止体内脂肪积聚,减轻体重和降体脂; ◆ 刺激白色脂肪组织中的脂肪分解和褐色脂肪组织产热; ◆ 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甘油三酯(TAG) 水平; ◆ 降低II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 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以及高脂血症密切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 如动脉硬化、冠心病、中风、脑血栓等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二酯能显著减少内脏脂肪面积。这些结果表明,食用甘油二酯可能有助于预防肥胖。
世界部分科技文献中,甘油二酯对人体健康的研究(五)
本研究旨在验证甘油二酯对体脂重量的影响。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n=12), 分别为:(1)正常饮食组,(2)菜籽油对照组,(3)菜籽油中含有10%甘油二酯组 (DAG10组),(4)菜籽油中含有20%甘油二酯组(DAG20组)。与对照组相比, DAG20组小鼠体重和脂肪重量均显著性下降(P<0.05和P<0.001)。DAG10组和DAG20 组血清甘油三酯均显著性降低(P<0.01和P<0.05)。DAG20组的白色脂肪组织中的激素 敏感性脂肪酶(HSL)和甘油三酯脂肪酶(ATGL)的水平、褐色脂肪组织的解偶联蛋白1
所以一切食用油皆可二酯化, 而这也是中国亿万家庭的全新健康选择!
1、食用油是每个家庭、每个人摄入的必需品 2、食用油二酯化后将取得更好的营养效果
感谢聆听 期待共赢
脂肪的氧化。与食用甘油三酯相比,食用甘油二酯显著提高了膳食脂肪的能量 利用率。
不难看出,国内外多年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了,甘油 二酯(DAG)确实可以:
◆ 促进脂肪氧化燃烧,减少内脏脂肪面积; ◆ 防止体内脂肪积聚,减轻体重和降体脂; ◆ 刺激白色脂肪组织中的脂肪分解和褐色脂肪组织产热; ◆ 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甘油三酯(TAG) 水平; ◆ 降低II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 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以及高脂血症密切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 如动脉硬化、冠心病、中风、脑血栓等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二酯能显著减少内脏脂肪面积。这些结果表明,食用甘油二酯可能有助于预防肥胖。
世界部分科技文献中,甘油二酯对人体健康的研究(五)
本研究旨在验证甘油二酯对体脂重量的影响。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n=12), 分别为:(1)正常饮食组,(2)菜籽油对照组,(3)菜籽油中含有10%甘油二酯组 (DAG10组),(4)菜籽油中含有20%甘油二酯组(DAG20组)。与对照组相比, DAG20组小鼠体重和脂肪重量均显著性下降(P<0.05和P<0.001)。DAG10组和DAG20 组血清甘油三酯均显著性降低(P<0.01和P<0.05)。DAG20组的白色脂肪组织中的激素 敏感性脂肪酶(HSL)和甘油三酯脂肪酶(ATGL)的水平、褐色脂肪组织的解偶联蛋白1
所以一切食用油皆可二酯化, 而这也是中国亿万家庭的全新健康选择!
1、食用油是每个家庭、每个人摄入的必需品 2、食用油二酯化后将取得更好的营养效果
感谢聆听 期待共赢
脂肪的氧化。与食用甘油三酯相比,食用甘油二酯显著提高了膳食脂肪的能量 利用率。
甘油二酯

甘油二酯的制备原理
甘油解法 利用脂肪酶催化甘油三酯与甘油反应
甘油二酯的制备原理
酯化法 利用脂肪酶的催化作用,使甘油与脂肪酸发生酯化反 应,可得到单甘酯、甘油二酯和甘油三酯的混合物
优点:反应可一步完成,相对来讲反应时间较短,酶 反应器利用率高。 缺点:反应原料需分别制备,费用较高,不太适合大 规模生产。
3、甘油二酯的功能 调节血脂
日本东京慈惠大学国际营养和代 谢研究所以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 象,研究了甘油二酯在改善糖尿40 日本东京慈惠大学国际营养和代谢研究所曾以 缓解糖尿病 病患者餐后血脂水平方面的功能 名健康男性为试验对象,研究了摄食甘油二酯对 ,发现这一功能在糖尿病患者身 餐后机体血脂水平的影响。试验采用具有相同脂 抑制脂肪积累 上同样适用。糖尿病患者常伴随 肪酸组成的甘油三酯作为对照,在两者相对剂量 有高血脂症,如果采用甘油二酯 相等的前提下,研究结果表明进食甘油二酯组的 代替甘油三酯来设计糖尿病患者 研究表明,与含有传统食用油(甘油三酯)的 防止动脉血栓的形成 人群餐后体内血脂水平明显比进食甘油三酯组人 的饮食,则可以改善和缓解糖尿 食物相比,含有甘油二酯的食物更能促进体重 病患者并发的高血脂症。 群的要低[3]。 的降低和体脂的减少。
4、甘油二酯的应用
用于食品添加剂 将甘二酯调配成包水型乳化 液用于面包的制作,可得到 其他风味或口味不变而湿润 性很好的面包。国内的实验 也表明,将二硬脂肪酸甘油 酯添加到高油脂面包中,不 仅可增加面包的组织弹性和 体积,还能改善面包的口味, 使口感更润,硬化速度减慢, 储存时间延长。
4、甘油二酯的应用
甘油二酯
引 言
油脂是人体维持机体正常 但甘油二酯能抑制甘油三 生理功能不可或缺的物质 酯在体内的积累[2],具有 。但过量摄入油脂则会引 防止脂肪积累、降血脂等 起一系列病症。因此,健 功能且食用安全,能从根 康油脂的开发引起了全世 本上缓解我国居民高油脂 界的广泛关注。甘油二酯 、高热量的膳食结构,在 就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性油 不改变现有饮食习惯的前 脂,其口感和外观与传统 提下调节人体亚健康水平 食用油(甘油三酯)类似 及遏制相关慢性病的发生 。 与发备原理
《CDP二脂酰甘油》课件

CDP二脂酰甘油在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总结词
CDP二脂酰甘油在抗肿瘤药物中具有潜在的 应用价值,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
详细描述
CDP二脂酰甘油在抗肿瘤药物中可以发挥多 方面的作用。一方面,CDP二脂酰甘油可以 抑制肿瘤细胞信号转导,影响肿瘤细胞的增 殖和分化;另一方面,CDP二脂酰甘油可以 调节肿瘤细胞的代谢和能量平衡,诱导肿瘤 细胞凋亡。此外,CDP二脂酰甘油还可以增 强免疫系统的抗肿瘤活性,提高抗肿瘤药物 的疗效。
详细描述
CDP二脂酰甘油是细胞内合成磷脂的中间产物,也是合成其他脂类物质的重要前体。在 心血管疾病发生过程中,CDP二脂酰甘油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 成,如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诱导炎症反应等。因此,监测CDP二脂酰甘油水平对
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CDP二脂酰甘油与糖尿病
THANK YOU
《cdp二脂酰甘油》课件
目 录
• CDP二脂酰甘油简介 • CDP二脂酰甘油与疾病的关系 • CDP二脂酰甘油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 CDP二脂酰甘油的研究进展
01
CDP二脂酰甘油简介
CDP二脂酰甘油的化学结构
01
02
03
04
CDP二脂酰甘油是由一分子 胞苷二磷酸、一分子甘油二酯
和两分子脂肪酸构成的。
CDP二脂酰甘油在抗炎药物中的应用
总结词
CDP二脂酰甘油在抗炎药物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
详细描述
CDP二脂酰甘油在抗炎药物中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减轻炎症反应。 此外,CDP二脂酰甘油还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分化,抑制免疫应答和过敏 反应。这些作用有助于缓解炎症性疾病的症状,促进炎症的消退和康复。
大学生物化学课件第五章 脂类代谢

4.脂酸氧化的能量生成
软脂酸(C16),进行7次β-氧化,生成:
7分子FADH2
7×1.5 ATP
7分子NADH+H+ 7×2.5 ATP
8分子乙酰CoA 8×10 ATP
共生成 108ATP-活化消耗2ATP
净生成 106 ATP
奇数碳原子脂酸的氧化
(三)酮体生成与利用
酮体 ketone body:概念: 脂肪酸在肝内氧化分解生成的中 间代谢产物, 包括: 乙酰乙酸(acetoacetate)
原料在线粒体内生成,合成脂酸在胞质,需要将乙 酰CoA运至胞质
柠檬酸-丙酮酸循环
3. 脂酸反应过程
(1)丙二酰CoA合成: 关键酶
乙酰CoA羧化酶
乙酰CoA
丙二酰CoA
生物素
(2) 脂酸合成
脂酸合成酶系
乙酰CoA+7×丙二酰CoA
长链脂酸 ( 软脂酸 )
总的过程以软脂酸为例:
由1分子乙酰CoA和7分子丙二酰CoA缩合而成。 每次延长两个碳原子,连续 7 次重复加成。
2. 脂肪组织
① 利用食物脂肪(CM)或VLDL中脂酸合成脂肪 ② 主要以葡萄糖为原料合成脂肪。
脂肪细胞可大量储存脂肪,为机体合成、储存脂 肪的“仓库”。
小肠粘膜: • 利用脂肪消化产物合成TG,以CM形式运输。
TG,PL,ch,apoB48,C,AⅠ, A Ⅳ 等 → CM
(二)合成原料 1. 食物脂肪:(甘油 , 脂酸 ) 2. 葡萄糖
(三) 合成过程: 甘油三酯合成有甘油一酯和甘油二酯两条途径
1.脂酸活化-脂酰CoA生成
脂酰CoA合成酶
脂酸+CoA-HS
脂酰~CoA +PPi
ATP Mg2+ AM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油二酯
引 言
油脂是人体维持机体正常 但甘油二酯能抑制甘油三 生理功能不可或缺的物质 酯在体内的积累[2],具有 。但过量摄入油脂则会引 防止脂肪积累、降血脂等 起一系列病症。因此,健 功能且食用安全,能从根 康油脂的开发引起了全世 本上缓解我国居民高油脂 界的广泛关注。甘油二酯 、高热量的膳食结构,在 就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性油 不改变现有饮食习惯的前 脂,其口感和外观与传统 提下调节人体亚健康水平 食用油(甘油三酯)类似 及遏制相关慢性病的发生 。 与发展。
3、甘油二酯的功能 调节血脂
日本东京慈惠大学国际营养和代 谢研究所以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 象,研究了甘油二酯在改善糖尿40 日本东京慈惠大学国际营养和代谢研究所曾以 缓解糖尿病 病患者餐后血脂水平方面的功能 名健康男性为试验对象,研究了摄食甘油二酯对 ,发现这一功能在糖尿病患者身 餐后机体血脂水平的影响。试验采用具有相同脂 抑制脂肪积累 上同样适用。糖尿病患者常伴随 肪酸组成的甘油三酯作为对照,在两者相对剂量 有高血脂症,如果采用甘油二酯 相等的前提下,研究结果表明进食甘油二酯组的 代替甘油三酯来设计糖尿病患者 研究表明,与含有传统食用油(甘油三酯)的 防止动脉血栓的形成 人群餐后体内血脂水平明显比进食甘油三酯组人 的饮食,则可以改善和缓解糖尿 食物相比,含有甘油二酯的食物更能促进体重 病患者并发的高血脂症。 群的要低[3]。 的降低和体脂的减少。
4、甘油二酯的应用
用于食品添加剂 将甘二酯调配成包水型乳化 液用于面包的制作,可得到 其他风味或口味不变湿润 性很好的面包。国内的实验 也表明,将二硬脂肪酸甘油 酯添加到高油脂面包中,不 仅可增加面包的组织弹性和 体积,还能改善面包的口味, 使口感更润,硬化速度减慢, 储存时间延长。
4、甘油二酯的应用
甘油二酯的制备原理
甘油解法 利用脂肪酶催化甘油三酯与甘油反应
甘油二酯的制备原理
酯化法 利用脂肪酶的催化作用,使甘油与脂肪酸发生酯化反 应,可得到单甘酯、甘油二酯和甘油三酯的混合物
优点:反应可一步完成,相对来讲反应时间较短,酶 反应器利用率高。 缺点:反应原料需分别制备,费用较高,不太适合大 规模生产。
用于医药 研究表明,甘二酯对胆汁酸的分泌有抑制作用,可用 于腹泻的预防和治疗。可将甘油二酯做成片剂、胶囊、 注射剂等。另外,还可以在日常饮食中,将油脂改为 甘油二酯来治疗腹泻。甘油二酯被食用后,不像油脂 那样在体内积累,因此食用甘油二酯能防止肝脏脂质 浓度的增加,达到顶防和治疗脂肪肝的目的。
4、甘油二酯的应用
用于化妆品 甘二酯可用于制造固形化妆品如口红等。这种口 红扩展性好,具有较亮的光泽,涂抹后能保持较 长的时间。
参考文献
[1].王卫飞. 酶法甘油解合成甘油二酯工艺的研究[D]. 华南 理工大学, 2012 [2].谢林云.磷脂酶催化水解大豆油制备甘油二醋的研究[D]. 暨南大学, 2008 [3].郑平玉.全酶法制备高纯度甘油二酯的研究[D]. 华南理 工大学, 2014 [4].邹冬芽.甘油二酯的酶法制备及其功能性研究 [D]. 江南 大学, 2004 [5].王卫飞 ,宁正祥 ,徐扬.酶法甘油解制备甘油二酯的研究 [J]. 中国油脂,2012.37(5)
目录
01
02
甘油二酯的制备原理
03
甘油二酯的功能 甘油二酯的应用
04
1、甘油二酯的结构
甘油二酯是由丙三醇(甘油)与二个脂肪酸酯化 后得到的产物,可分为 1,3-甘油二酯和 1,2甘油二酯两种异构体,其分子结构简式如下:
2、甘油二酯的制备原理
天然存在的甘油二酯 的含量很少 ,目前大都 天然存在的甘油二酯的含量很少 ,目前大 酶法按其反应方式 通过油脂的化学或酶 都通过油脂的化学或酶法得到。与化学 的不同可分为: 法得到。与化学法相 法相比,酶法以其高效性、温和性、专 水解法 比,酶法以其高效性、 一性及环境友好性等优势受到学者们的 温和性、专一性及环 高度关注,并成为近年来学者们研究的 甘油解法 境友好性等优势受到 热点。 酯化法 学者们的高度关注, 并成为近年来学者们 研究的热点。
甘油二酯的制备原理
水解法 利用脂肪酶将甘油三酯上的一个脂肪酸水解下来 反应机理 优点:原料来源广、容易获取 缺点:1.水解反应会产生大量的副产物,因而甘 优、缺点 油二酯的得率较低,一般仅30%左右。 2.残留在水解产物中未水解完全的甘油三 酯也会影响终产物中甘油二酯纯度。 因此,水解法并不是制备甘油二酯的最佳工艺。
引 言
油脂是人体维持机体正常 但甘油二酯能抑制甘油三 生理功能不可或缺的物质 酯在体内的积累[2],具有 。但过量摄入油脂则会引 防止脂肪积累、降血脂等 起一系列病症。因此,健 功能且食用安全,能从根 康油脂的开发引起了全世 本上缓解我国居民高油脂 界的广泛关注。甘油二酯 、高热量的膳食结构,在 就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性油 不改变现有饮食习惯的前 脂,其口感和外观与传统 提下调节人体亚健康水平 食用油(甘油三酯)类似 及遏制相关慢性病的发生 。 与发展。
3、甘油二酯的功能 调节血脂
日本东京慈惠大学国际营养和代 谢研究所以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 象,研究了甘油二酯在改善糖尿40 日本东京慈惠大学国际营养和代谢研究所曾以 缓解糖尿病 病患者餐后血脂水平方面的功能 名健康男性为试验对象,研究了摄食甘油二酯对 ,发现这一功能在糖尿病患者身 餐后机体血脂水平的影响。试验采用具有相同脂 抑制脂肪积累 上同样适用。糖尿病患者常伴随 肪酸组成的甘油三酯作为对照,在两者相对剂量 有高血脂症,如果采用甘油二酯 相等的前提下,研究结果表明进食甘油二酯组的 代替甘油三酯来设计糖尿病患者 研究表明,与含有传统食用油(甘油三酯)的 防止动脉血栓的形成 人群餐后体内血脂水平明显比进食甘油三酯组人 的饮食,则可以改善和缓解糖尿 食物相比,含有甘油二酯的食物更能促进体重 病患者并发的高血脂症。 群的要低[3]。 的降低和体脂的减少。
4、甘油二酯的应用
用于食品添加剂 将甘二酯调配成包水型乳化 液用于面包的制作,可得到 其他风味或口味不变湿润 性很好的面包。国内的实验 也表明,将二硬脂肪酸甘油 酯添加到高油脂面包中,不 仅可增加面包的组织弹性和 体积,还能改善面包的口味, 使口感更润,硬化速度减慢, 储存时间延长。
4、甘油二酯的应用
甘油二酯的制备原理
甘油解法 利用脂肪酶催化甘油三酯与甘油反应
甘油二酯的制备原理
酯化法 利用脂肪酶的催化作用,使甘油与脂肪酸发生酯化反 应,可得到单甘酯、甘油二酯和甘油三酯的混合物
优点:反应可一步完成,相对来讲反应时间较短,酶 反应器利用率高。 缺点:反应原料需分别制备,费用较高,不太适合大 规模生产。
用于医药 研究表明,甘二酯对胆汁酸的分泌有抑制作用,可用 于腹泻的预防和治疗。可将甘油二酯做成片剂、胶囊、 注射剂等。另外,还可以在日常饮食中,将油脂改为 甘油二酯来治疗腹泻。甘油二酯被食用后,不像油脂 那样在体内积累,因此食用甘油二酯能防止肝脏脂质 浓度的增加,达到顶防和治疗脂肪肝的目的。
4、甘油二酯的应用
用于化妆品 甘二酯可用于制造固形化妆品如口红等。这种口 红扩展性好,具有较亮的光泽,涂抹后能保持较 长的时间。
参考文献
[1].王卫飞. 酶法甘油解合成甘油二酯工艺的研究[D]. 华南 理工大学, 2012 [2].谢林云.磷脂酶催化水解大豆油制备甘油二醋的研究[D]. 暨南大学, 2008 [3].郑平玉.全酶法制备高纯度甘油二酯的研究[D]. 华南理 工大学, 2014 [4].邹冬芽.甘油二酯的酶法制备及其功能性研究 [D]. 江南 大学, 2004 [5].王卫飞 ,宁正祥 ,徐扬.酶法甘油解制备甘油二酯的研究 [J]. 中国油脂,2012.37(5)
目录
01
02
甘油二酯的制备原理
03
甘油二酯的功能 甘油二酯的应用
04
1、甘油二酯的结构
甘油二酯是由丙三醇(甘油)与二个脂肪酸酯化 后得到的产物,可分为 1,3-甘油二酯和 1,2甘油二酯两种异构体,其分子结构简式如下:
2、甘油二酯的制备原理
天然存在的甘油二酯 的含量很少 ,目前大都 天然存在的甘油二酯的含量很少 ,目前大 酶法按其反应方式 通过油脂的化学或酶 都通过油脂的化学或酶法得到。与化学 的不同可分为: 法得到。与化学法相 法相比,酶法以其高效性、温和性、专 水解法 比,酶法以其高效性、 一性及环境友好性等优势受到学者们的 温和性、专一性及环 高度关注,并成为近年来学者们研究的 甘油解法 境友好性等优势受到 热点。 酯化法 学者们的高度关注, 并成为近年来学者们 研究的热点。
甘油二酯的制备原理
水解法 利用脂肪酶将甘油三酯上的一个脂肪酸水解下来 反应机理 优点:原料来源广、容易获取 缺点:1.水解反应会产生大量的副产物,因而甘 优、缺点 油二酯的得率较低,一般仅30%左右。 2.残留在水解产物中未水解完全的甘油三 酯也会影响终产物中甘油二酯纯度。 因此,水解法并不是制备甘油二酯的最佳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