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胜日寻芳(45)有图

合集下载

胜日寻芳的寻芳指什么

胜日寻芳的寻芳指什么

胜日寻芳的寻芳指什么
“胜日寻芳泗水滨”中“寻芳”的意思是游春,踏青。

更深层次的理解是,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

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相聚之日,此指晴日。

滨:水边。

这句诗出自于宋代思想家朱熹的诗作《春日》,诗的全文如下: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白话译文】
风和日丽之时游览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让人耳目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的面貌,到处都是万紫千红百花开放的春景。

创作背景
这首诗从字面意思看来,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写的游春观感,王相注《千家诗》,就认为这是游春踏青之作。

而根据作者生活年代可知这首诗所写的泗水游春不是实事,而是一种虚拟。

宋高宗绍兴十一年。

宋金签订了《绍兴和议》,一顶宋金领土以淮水为界。

隆兴元年,张浚北伐,又败于符离。

从此,主和派得势,抗战派销声。

宋孝宗以
还,南宋朝廷稍稍安稳,偏安于东南,而金人亦得暂时息兵于淮北。

终朱熹一生,南宋没有很大的边防军队,而朱熹本人更无从渡淮而至鲁境,不可能北上到达泗水之地。

作者从未到过泗水之地,而此诗却写到泗水,其原因是朱熹潜心理学,心仪孔圣,向往于当年孔子居洙泗之上,弦歌讲诵,传道授业的胜事,于是托意于神游寻芳。

因此此诗其实是借泗水这个孔门圣地来说理的。

与水有关的诗句

与水有关的诗句

与水有关的诗句1.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李白《将进酒》2.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五代·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3.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宋·朱熹《春日》4.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唐·白居易《长恨歌》5.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唐·白居易《长恨歌》6.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7.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宋·苏轼《浣溪沙》8.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赠汪伦》9.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郦道元《三峡》10.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吴均《与朱元思书》11.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12.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王湾《次北固山下》13.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14.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5.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16.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咏鹅》17.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18.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19.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刘禹锡《竹枝词》20.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21.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杨万里《小池》22.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23. 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

——杜甫《春水》24. 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

——杜甫《春水》25. 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杜甫《春水》26. 月峡瞿塘云作顶,乱石峥嵘俗无井。

白皮松——胜日寻芳(209) 有图

白皮松——胜日寻芳(209) 有图

白皮松:三鬣白袍大将军——胜日寻芳(209)2009年10月21日摄于北京香山。

白皮松,松科松属乔木。

为我国特有树种,产于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四川、湖北等省。

生于海拔500-1800米地带。

“白皮松”之名,是近代才有的,古时候并不这么叫。

那古时候叫什么呢?因古人提到某植物时,除了说个名字,很少做形态描述,所以很难作准确判断,只能猜个大概。

出现最早的与之相关的树名是“白木”,载于大约战国时期出现在的《山海经》。

该书第十六卷《大荒西经》提到:“有沃之国……爰有……白木……”,意思是沃国这个地方出产“白木”。

晋代郭璞为“白木”注释:“树色正白”。

白皮松从形态上看,最明显的特点,一是树皮脱落呈现斑驳的白色,二是针叶三枚为一簇。

白木只符合了其中一个特征,似乎不好认定,但清代人的一条注释让白木即白皮松的说法得以流行。

南北朝诗人庾信的《枯树赋》中有“东海有白木之庙”的句子,清代人倪璠在其所注《庾子山集》中解释:“白木:俗说密县东三里天仙宫,有白松,相传轩辕黄帝葬三女处,于今获存。

”因白皮松亦名白松,所以白木与白皮松便联系起来了。

唐代时,白皮松可能也叫孔雀松。

唐代人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提到:“俗谓孔雀松,三鬣松也。

”松树的针形叶子状如马鬣(鬃),当时称一簇几针为几“鬣”,所以三鬣松就是三针松。

一簇三针正是白皮松的特征,所以一般认为段成式所说的孔雀松就是白皮松。

因段成式是在描述庭园松树时提到孔雀松的,所以人们认为唐代时白皮松可能已用于园林建造。

到了北宋,白皮松又有了新名,那就是“栝”。

北宋时白皮松肯定已用于园林建设,因为此名就出现在北宋李格非(女词人李清照之父)的《洛阳名园记》中。

《洛阳名园记·董氏东园》中提到:“入门有栝可十围,实小如松实,而甘香过之。

”“栝”即白皮松。

“栝”本是柏的一种,成书于三国时期的《广雅》就说“栝,栢也。

”清代王念孙在疏证时说:“栝,与桧同。

《尔雅》云:‘桧,柏叶松身。

’是栝即栢之别种。

关于春的诗句结尾三句

关于春的诗句结尾三句

关于春的诗句结尾三句1.关于“春”的诗词结尾有哪些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咏柳》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多)步(走)于庭,被发缓形(意喻不受束缚),以使志生。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春阳:因春天阳光温和明媚,令人神往陶醉,故而得名;陈子昂诗“白日每不归,春阳时暮矣”。

就是描写春阳的诗句。

阳春:春天的美称。

唐朝诗人李白诗中就有“阳春召我以烟景”的诗句。

[1]芳春:因春天草木萌动,百草新生,大地草绿如茵,繁花似锦,故而得名。

陆机诗“烈心厉劲秋,丽服鲜芳春”。

将芳春的特点,写得入景入神。

蠢:古时“春”“蠢”同音同意,春来虫动,形声兼会。

春天春天(5张)青春:因春天草木青青而得名。

杜甫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艳阳:因春季阳光灿烂而得此荣名。

清代华广生辑俗曲集《白雪遣音·艳阳春》有句云:“艳阳天,和风荡荡,杨柳依依”。

三春:因为春季包涵了一、二、三月,而合称“三春”。

孟郊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九春:按民间习俗,十天为一春,春季有90天,故又称“九春”。

诗人阮籍有诗:“说怪若九春,磐折似秋霜”。

踏青:又叫春游、探春等。

中国的踏青习俗由来已久,传说远在先秦时已形成,也有说始于魏晋。

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至唐宋尤盛。

唐代诗人杜甫就曾记载皇家游春踏青的盛景,“三月三日天地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千百年来,踏青渐成了一种仪式,仿佛只有行了这种仪式,才真正拥有了春天。

“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

美人蕉——胜日寻芳(155)有图

美人蕉——胜日寻芳(155)有图

美人蕉:绛唇翠袖舞东风——胜日寻芳(155)2017年7月7日摄于北京回龙观和谐家园二区。

美人蕉,美人蕉科美人蕉属植物。

从国外引入的观赏植物。

原产地为印度及热带美洲。

美人蕉引入中国的时间,不会晚于唐代,因为在唐代“红蕉”这个词已出现诗词或文章中,而美人蕉引入后就叫“红蕉”。

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就写过吟诵红蕉的诗,《酉阳杂俎》也在介绍红蝙蝠时提到:“南中红蕉花,时有红蝙蝠集花中。

”唐代诗人徐凝在《红蕉》诗中对其形态进行了描述:“红蕉曾到岭南看,校小芭蕉几一般。

差是斜刀剪红绢,卷来开去叶中安。

”从描述可以确定当时的“红蕉”,就是美人蕉。

虽然现代植物学中“红蕉”已指芭蕉科芭蕉属中一种开红花的植物,但在过去的文章中,红蕉指的就是美人蕉。

《汉语大词典》对红蕉的解释就是:“指红色美人蕉”。

现代植物学中美人蕉与芭蕉是两种不同的植物,但古人认为美人蕉是芭蕉的一种。

芭蕉是中国的本土植物,深受人们喜爱,而美人蕉长得与芭蕉相似,人们便把它归入了芭蕉一类。

北宋宋祁所著《益都方物记略》就说:“红蕉花于芭蕉盖自一种。

”北宋的《本草图经》将其列在“甘蕉根”条目下,明代的《学圃杂疏》列在“芭蕉”条目下,《二如亭群芳谱》列在“蕉”的条目下,《本草纲目》列在“甘蕉”条目下,而“甘蕉”、“蕉”都是芭蕉的别称。

南宋范成大所著《桂海虞衡志》将“红蕉花”单独列为一条加以介绍,但李时珍引用《桂海虞衡志》的内容时却在前边添加了一句:“南中芭蕉有数种”,非把红蕉归入芭蕉类不可,可见此种认识的根深蒂固。

直到清代的陈淏子才把二者彻底分开,他在《花镜》中,将芭蕉归入花果类,把美人蕉归入花草类。

不过美人蕉获得“美人蕉”这个女性化的专用名字,却要早得多。

宋代号称“百岁寓翁”的袁褧在《枫窗小牍》中提到:“花石纲,百卉臻集,广中美人蕉,大都不能过霜节,惟郑皇后宅中鲜茂倍常,盆盎溢坐,不独过冬,更能作花。

此亦后随北驾,美人憔悴之应也。

”文中所说“花石纲”指的是为运送修建皇家园林“艮岳”所需奇花异石而成立的运输编组,这说明在宋徽宗修建“艮岳”之前,就已有人用“美人蕉”这个名字称呼美人蕉了。

关于春天的诗小众

关于春天的诗小众

关于春天的诗小众1、《春江花月夜》唐代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2、《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3、《夜直》宋代王安石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4、《大林寺桃花》唐代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5、《忆江南词三首》唐代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6、《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五代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7、《苏溪亭》唐代戴叔伦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8、《无题》唐代无名氏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

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声。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人归万里外,意在一杯中。

只虑前程远,开帆待好风。

自入长信宫,每对孤灯泣。

闺门镇不开,梦从何处入。

一别行千里,来时未有期。

月中三十日,无夜不相思。

9、《大酺·越调春雨》宋代周邦彦对宿烟收,春禽静,飞雨时鸣高屋。

墙头青玉旆,洗铅霜都尽,嫩梢相触。

润逼琴丝,寒侵枕障,虫网吹黏帘竹。

邮亭无人处,听檐声不断,困眠初熟。

10、《绝句》宋代王雱一双燕子语帘前,病客无憀尽日眠。

开遍杏花人不到,满庭春雨绿如烟。

11、《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初春小雨/早春》唐代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2、《田园乐七首·其六/闲居》唐代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1.古诗三首

1.古诗三首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古诗词课外拓展:诗中秋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锅《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8.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遭 中》
① 古诗三首
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春暖花开 柳绿花红 万木争春 草长莺飞
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烈日当空 小荷初绽
绿树成荫 蝉鸣阵阵
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绝句 [唐]杜甫

描写春天的诗句(经典5篇)

描写春天的诗句(经典5篇)

描写春天的诗句(经典5篇)描写春天的诗句篇一1、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李煜《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2、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

——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3、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4、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牛希济《生查子·春山烟欲收》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6、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姜夔《淡黄柳·空城晓角》7、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苏曼殊《本事诗十首·选二》8、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岸欲平。

——查慎行《晓过鸳湖》9、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

——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10、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

——武则天《腊日宣诏幸上苑》11、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李白《清平调·其一》12、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白朴《天净沙·春》13、一春不识西湖面。

——许棐《后庭花·一春不识西湖面》14、时时自有春风扫。

——王安石《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15、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李白《劳劳亭》16、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17、更谁情浅似春风。

——晏几道《虞美人·疏梅月下歌金缕》18、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李白《落日忆山中》19、画楼影里双飞燕。

——谢逸《蝶恋花·豆蔻梢头春色浅》20、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送别》21、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杜甫《春日忆李白》22、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纳兰性德《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23、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

——晁冲之《春日·阴阴溪曲绿交加》24、三月正当三十日,占得,春光毕竟共春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仍为霸王舞不休:虞美人
——胜日寻芳(45)
2015年8月7日摄于北京回龙观东亚上北公园。

虞美人,罂粟科罂粟属植物。

虞美人是外来植物,原产地为欧洲。

查《辞海》也这么说。

为什么要查字典,因为存疑。

它的名字太中国化了,一看就能想到那位虞姬大美人,而绝不会想到金发碧眼的洋美人。

再者,中国宋代以来,出现了许多吟咏虞美人草的诗歌,内容均涉及楚汉相争中霸王别姬的故事,这个浑身中国文化味儿的花儿,怎么会是欧洲洋货呢?太让人难以接受了。

中国民间有个传说,说虞美人草就是虞姬变的,她自刎前为霸王跳舞,化作花草后仍为霸王跳舞。

南宋辛弃疾的《浪淘沙·赋虞美人草》就提到此事:“至今草木忆英雄,唱著虞兮当日曲,便舞东风”。

这事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也提到:“旧传有虞美人草,闻人作虞美人曲,则枝叶皆动,他曲不然。


这么感人的传说,就让它流传吧,偏有人叫真,《梦溪笔谈》中就提到,有人试了,不独虞美人曲,只要弹吴音的曲子它都跳。

后来还有人证明,不光曲子,其它动静它也跳,并煞有介事地分析了其中的机理,你说这多么让人扫兴。

因它应声起舞,有人也叫它舞草。

不过我还是喜欢“虞美人”这个名字,因为能让人想起那段悲壮凄美的故事。

2015年6月15日摄于北京回龙观龙跃苑二区。

2015年8月7日摄于北京回龙观东亚上北公园。

2015年7月15日摄于北京回龙观东亚上北公园。

2015年8月7日摄于北京回龙观东亚上北公园。

2015年6月15日摄于北京回龙观龙跃苑二区。

2015年8月7日摄于北京回龙观东亚上北公园。

2015年8月7日摄于北京回龙观东亚上北公园。

2015年5月27日摄于北京回龙观田园风光。

2015年6月15日摄于北京回龙观龙跃苑二区。

2015年6月15日摄于北京回龙观龙跃苑二区。

2015年6月15日摄于北京回龙观龙跃苑二区。

2015年8月7日摄于北京回龙观东亚上北公园。

2015年6月15日摄于北京回龙观龙跃苑二区。

2015年5月27日摄于北京回龙观田园风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