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表达技巧课件

合集下载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课件62张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课件62张

设问
概念:先提出问题(故意设置疑问),接着自己
把答案说出。即无疑而问,自问自答。
作用: (1)突出强调作用:通过自问自答,强调思想内容或表 达情感态度; (2)引人思考作用:提出问题,引起思考; (3)提纲挈领作用:辅助反映思维过程,起廓清思路、 提纲挈领的作用. (4)开头:点明题旨,领起下文;中间:承上启下,突 出内容;结尾: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折杨

萧译巫山巫峡长,垂柳复垂杨

同心且同折,故人怀故乡。山似莲花艳 ,流如明月光。
寒夜猿声彻,游子泪沾裳。 ①运用比问喻:手“法山,似山莲如花莲艳花,般流明如艳明,月水光如”月两光句般素洁 ,以莲花喻山历,来以为月人光称喻道水,,请形简象要写赏出析了。山之明丽与 水之清澈,描绘了一幅清幽的月下山水风光。②以乐 静写哀情,山水的美丽与下文猿声的悲哀、游子的愁 绪形成反差,凸显了游子思乡的悲哀。
辞手法。(6分)
比拟、排比。①“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 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 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 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 ②“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 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设问 反问 反复 双关 互文 顶真 列锦
比喻
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做比方 的修辞手法。诗歌中经常用打比方的方式对事物的
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语言化平淡为生动, 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
作用: 1、化平淡为生动,描写生动形象; 2、化抽象为具体,突出事物特征; 3、化深奥为浅显,表达某种情感; 4、化冗长为简洁,引发读者联想(激发读者共鸣)。

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ppt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ppt课件

实践演练5 (08辽宁卷)
蝶恋花 晏 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 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 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问:词的上阙中,诗人是怎样表现离恨苦的? 上阕用拟人、反衬、移情于物等手法来表现离恨之苦 (步骤一2分)。 先表面写菊愁兰泣,实则是人内心悲伤,然后用燕子双 飞 来反衬人的孑然一身,凸显出主人公的孤独和对所 思之人的期盼。最后两句再次使用拟人的手法,埋怨月 光照朱户的无情,以明月“不谙”衬“人谙” (步骤 二2分)。
(六)对比
• 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 3.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作用:1.以强烈反差突出事物特征。 2.强化作者思想感情。
2018/11/17
(七)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 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 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问:本词运用了对偶、设问、 、 的修辞方法。请简要

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分析后两种修辞方法的运用之妙。
比喻、拟人。首句比喻,把水比作是眼波横流、 •
把山比作眉峰攒聚,化无情为有情,原本无情的 山水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既写出了山水相连之 处的美丽,又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尾句拟人,表现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也表现了 对朋友的美好祝愿。
•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 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八)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
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 课件(共47张PPT)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 课件(共47张PPT)
(点明修辞)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 (阐释运用)春愁乃无形之物 ,帘儿一卷,它竟象鸟儿 一样被放了出去。(分析效果)这句诗写得富有特色, 作者成功地赋予抽象之物以形象的感觉,化无形为有形, 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表达出词人在阳光涌入 室内后的愉悦心情。
3.夸张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手摩法天写愁白。生发白竟发有,“诗三人千用丈夸”张那的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么南长倾.可。见愁思的深重。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
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 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 定的行踪。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 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2.比拟(拟人、拟物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白鹤将要飞下来时,
向具体,难度适中。 1.描绘类(作用:生动形象):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描绘]了……内涵 [形态])、夸张(生动地突出了……特征)、比拟(生动传神地突出了…… 形象或抒发了作者……感情)、借代、通感。 2.结构类(作用:和谐音韵、强调突出、充沛感情):排比、对偶、反 复、顶针。 3.语气类(作用:增强语气、强化感情、引发思考):设问、反问。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 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作用:1.使语言简练、含蓄。
2.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引人联想。
“一日三秋,寸肠千结”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夸张、对偶;②表现离愁之重、思念之苦以及 与在京亲友们的情谊之深。
4.借代

超强完整版本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PPT课件

超强完整版本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PPT课件

鉴赏常用的词语
1、反映表现手法的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虚实结合、以小见大、以动 衬静、动静结合等 2、反映诗人心情的 愉悦、欢快、激动、沉痛、哀伤、赞美之情、惜别之 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报国之情等 3、反映语言特色的 凝练、简洁、幽默、质朴自然、清新秀丽、生动形象、 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 4、反映总体风格的 刚健、雄奇、悲壮、旷达、苍凉、飘逸、委婉、含蓄、 缠绵、清新、明丽、秀美、恬淡、凄美、明快等
9.白描
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而描画出 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5、对比对照
观祈雨 李 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 作简要赏析。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 农民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情景,前 者忧,后者乐,通过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 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 的阶级矛盾,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表达技巧鉴赏之
表现手法鉴赏
表现手法
1.直接抒情 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
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 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 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 处话凄凉。”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 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2、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乐景 乐情
B、衬托,也叫映衬,相形。为了突出主 要事物,用相似、相关、相反的事物作为 背景,加以烘托。被烘托的事物叫主体, 用来作背景的事物叫衬体。衬托又分正衬 和反衬。
6、动与静
把握整首诗歌的意境,明确 “ 动”“静”中何者为主: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 课件PPT下载(共47页)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 课件PPT下载(共47页)

抒 直抒 情 胸臆
(1)景情角度:借景抒情、触景生情、以景衬情、寓情于 景;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 (2)物情关系: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表 达
记 叙 间接
(3)事情关系:借古讽(伤)今、怀古伤今、用典抒情、
即事抒怀、

议 抒情

诗 歌 的 表
论正

描描 写写
人 物
(1)描写顺序:远近、高低、时间空间变化 (2)色彩运用:明暗对比,绘形绘色 (3)动静(视听)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侧结合
侧 面
描 写
(4)衬托 渲染 (5)白描、工笔(细节) (6)修辞:比喻、夸张、拟人、对比等
达 技 巧 、 艺 术 手 法
表 现 手 法
修辞方法


(7)感官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



物 象征、想象、描联想、曲笔(从对方如笔,展开想象)、衬托、烘 托、渲染、对写比、比兴、用典、
比喻、拟手人、借代、夸张、双关(谐音)、反问、反复、 顶真、反法语、通感、排比、叠字(词)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 课件PPT下载(共47页)
1.比喻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
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色未调淡磨雅。,山水浑然一体。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 为明喻、暗喻、借喻。 作用: 1.形象具体可感。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2.有突出事物特征,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感。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 课件PPT下载(共47页)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 课件PPT下载(共47页)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 课件PPT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 课件PPT
古代诗歌鉴赏 之
表达技巧
考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 点 表表达达技技巧巧; 导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 读 者的观点态度。
考点分析
表达技巧是一个含义很宽泛的概念,而古典诗歌 的表达技巧十分丰富,它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一是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拟人、夸张、对比、 借代等;二是表达方式,如记叙、议论、描写、抒 情等,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而抒情方式 又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三是表现手法, 如象征、衬托、用典、想象、联想、渲染、动静、 虚实等;四是篇章结构,如照应、过渡等。
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志未绝。佳 节时不喜反忧,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久” 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三层对比,层层递进,准确地表达了作 者的内心世界。
7.反问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
江亭》)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作用: ❖ 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
6.对比
❖ 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3.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对比是把两个相反、相对或相近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
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这种写作手法叫
对比,也叫对照。在文学理论上,对比是抒情话语的基本组合方式之
(点明修辞)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 (阐释运用)春愁乃无形之物 ,帘儿一卷,它竟象鸟儿 一样被放了出去。(分析效果)这句诗写得富有特色, 作者成功地赋予抽象之物以形象的感觉,化无形为有形, 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表达出词人在阳光涌入 室内后的愉悦心情。

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表达技巧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表达技巧课件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
4、正面描写 和侧面描写
头上倭堕髻,耳着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 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
的诗 修歌 辞中 手常 法用
1、比喻;2、比拟; 3、借代;4、夸张; 5、对偶;6、设问; 7、反问;8、双关 9、互文;10、反复;
修 辞 手 法 的 效 果
1、比喻:生动形象、化虚为实 2、比拟:感情色彩鲜明 启人联想 3、借代:特点突出 含蓄凝练 4、夸张:烘托气氛、 增强感染力 5、对偶:整齐和谐、表意凝练 6、设问:启发思考、加强印象 7、反问:加强语气 感情强烈 8、双关:含蓄委婉、趣味性强 9、互文:言简意赅 10、反复:强调突出
常见设问
1、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 析其作用。 3、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 XX这一修辞手法的?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如何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 效果?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合,从而在艺术上表现为含蓄蕴藉,诗味浓郁,
诗人写景抒情,或前景后情,或前情后景,或情景相 间,具体写法,不一而足,要在善于变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诗人撷取“孤帆远影尽”“长江天际流”这两幅动 态画面,逼真地描写了远望中的船儿消逝时情景, 也勾勒出诗人翘首凝望的神情。诗人久久伫立,一 直望到友人的帆影消失时的情景。这里,借景抒情, 表现了人情之美——诗人与孟浩然的深情厚谊,抒 发了十分真挚的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设问
1、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 析其作用。 3、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 XX这一修辞手法的?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如何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 效果?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么美,她就有多么美.
5、渲染与烘托、衬托:
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 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营造意境。
烘托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 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也就是不说本意, 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 的目的。 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 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 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分正衬和反衬。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杜甫《旅夜书怀》 渲染:通过(环境)景物描写来渲染气氛 烘托:通过(景物)环境描写来烘托心情 衬托:通过这件事或人来衬托那一件事或人,那件 事高于这件事,突出的是那件事
6、联想与想像:
联想,是一种心理活动的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构思方式。它 的特点是,从某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另一事物。 “相 关”“因果”“相似”“对比”“相近”这些联系就是“联想 的桥梁”。
汪莘 野店溪桥柳色新,千愁万恨为何人。 殷勤织就黄金缕,带雨笼烟过一春。 1诗中运用拟人、比喻手法; 2自己与友人离去的浓重的愁恨和悲凉(千 愁万恨、雨、烟)巧妙的借用绞缠无绪的柳 丝表现出来。把柳条喻成“黄金缕” ; 3 既没有分别的场景描写,也没有作者个人 身影的出现,却把浓重的友情淋漓尽致的表 现出来了。
定 林 [宋]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明确: 1运用拟人手法;
2诗人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
云对宿,又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月相寻; 3写出在定林留恋往返的愉悦心情。
再见了
1 修辞手法

指出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1.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 夸张) 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比喻 )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拟人 ) 4.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对仗/对偶 ) 5.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反问) 6.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设问) 7.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双关) 8.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借代) 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互文)
表 达 技 巧
2 表现手法 3 表达方式
4 结构技巧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简要分析。
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
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 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 情。
的诗 修歌 辞中 手常 法用
1、比喻;2、比拟; 3、借代;4、夸张; 5、对偶;6、设问; 7、反问;8、双关 9、互文;10、反复;
修 辞 手 法 的 效 果
1、比喻:生动形象、化虚为实 2、比拟:感情色彩鲜明 启人联想 3、借代:特点突出 含蓄凝练 4、夸张:烘托气氛、 增强感染力 5、对偶:整齐和谐、表意凝练 6、设问:启发思考、加强印象 7、反问:加强语气 感情强烈 8、双关:含蓄委婉、趣味性强 9、互文:言简意赅 10、反复:强调突出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 从而突出的中心的。如欧阳 修的《踏莎行》: 候馆 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 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
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
从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 《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 “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 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
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
合,从而在艺术上表现为含蓄蕴藉,诗味浓郁,
诗人写景抒情,或前景后情,或前情后景,或情景相 间,具体写法,不一而足,要在善于变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诗人撷取“孤帆远影尽”“长江天际流”这两幅动 态画面,逼真地描写了远望中的船儿消逝时情景, 也勾勒出诗人翘首凝望的神情。诗人久久伫立,一 直望到友人的帆影消失时的情景。这里,借景抒情, 表现了人情之美——诗人与孟浩然的深情厚谊,抒 发了十分真挚的友情。
两个比喻的运用,使得本诗的景物描写生动形象, 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的喜爱之情。(步骤三).
总结解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步骤 一) 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修辞手 法。突出了什么特征。 (步骤二) 3、这种修辞手法的描写效果以及如何有 效地传达出诗人感情。(步骤三)
次潘别驾韵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诸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合。 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前景后情,融为一体, 全诗气象雄浑,感慨深沉;用意曲折,而一气流转,诗人 面对辽阔的江天,耳听清猿哀鸣,眼见飞鸟栖止不定,长 江滚滚,落木萧萧,如何能不引发诗人的身世之感。诗人 把新愁旧恨,浓缩在后四句诗里,参差错落,一语百情。 由后四句回看前四句,可知全诗情景融洽,不着痕迹。情 是景中之情,景是情中应有之景。
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 法?请具体分析其作用。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翻译全诗
翻译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步骤一), 将潭面比作未磨之镜,将湖中的君山作比皓月银 辉下银盘里的一颗青螺 (步骤二),

汪莘
野店溪桥柳色新,千愁万恨为何人。 殷勤织就黄金缕,带雨笼烟过一春。 注:次韵就是和诗的一种方式。也叫步韵。 举例说明这首送别诗中修辞手法的妙用。
次潘别驾韵

汪莘
野店溪桥柳色新,千愁万恨为何人。 殷勤织就黄金缕,带雨笼烟过一春。 思考:1陈述主体是什么? 2修辞手法是什么? 3主旨情感是什么?
次潘别驾韵
定 林① [宋]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② 。 因脱水边屦③ ,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④值⑤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 后常到此游憩。 ②襟,指胸怀、心怀。③屦:jù:用麻、葛 等制成的单底鞋 ④仍: 又。 ⑤ 值:恰逢 1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简析 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
直抒胸臆。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
情方式。如陈于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
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
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动与静 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 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三、艺术手法
1、虚与实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 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 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 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 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 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 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 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 ,苏轼的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
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前四句是正面描写,后八句是侧面描写. 前四句夸张的写罗敷的服饰之美,是为 了衬托人物的高贵和美好.至于罗敷具 体怎么美呢 是很难描绘的.于是作者笔 势一荡,不直接写罗敷本身,而去写周围 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通过侧面描
写,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你想她怎
古代诗歌鉴赏之
修辞手法 表达技巧鉴赏
指出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1.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4.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6.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7.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8.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 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例如柳永《雨霖铃》,《西厢记· 长亭送别》 。
1、虚与实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 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 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 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 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再看看诗歌中的“实”。 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 “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 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 《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上阙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 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等。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 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 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 的审美趣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