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史》补考试卷
《中外教育史》试卷库参考答案

《中外教育史》试题 1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三、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四、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5分)五、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六、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七、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中外教育史》试题 2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四、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六、论述题(第1小题12分,第2小题13分,共25分)《中外教育史》试题 3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三、名词解释(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五、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中外教育史》试题 4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三、名词解释(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五、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中外教育史》试题 5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四、名词解释(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六、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中外教育史》试题 6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四、名词解释(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六、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琼州学院08级小学教育语文专业《中外教育史》试题(B)(2)卷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四、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六、论述题(第1小题13分,第2小题12分,共25分)。
中外教育简史试题及答案

中外教育简史试题及答案1. 简述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历史。
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的商朝。
在古代,教育主要以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宗教教育和宫廷教育为主要形式。
家庭教育是最早的教育方式,由家长或家族长辈负责传授知识和价值观。
社会教育则是指在社会交往中通过学徒制、师徒传授等方式进行的教育。
宗教教育则由寺庙、道观等宗教机构负责。
而宫廷教育则是贵族阶层和皇室成员的特权,由专门的教育机构进行。
2. 描述中国传统教育的特点。
中国传统教育的特点包括强调礼仪、注重记忆与模仿、重视文化传承和家庭教育。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仪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教育往往注重培养学生的礼仪观念和行为规范。
同时,中国传统教育也十分注重记忆与模仿,学生被要求背诵经典文献和模仿前辈的学术成果。
此外,中国传统教育非常重视文化传承,强调传统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传授。
最后,家庭教育在中国传统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有着重要的责任和影响力。
3. 请列举几个中国古代着名的学府,并简要介绍其历史与影响。
- 国子监:国子监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成立于公元3年,是专门培养士人的机构。
其上设翰林院,负责皇帝的文书工作,培养出许多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
- 洛阳白马寺:洛阳白马寺创立于公元68年,是佛教四大名刹之一。
白马寺被视为东亚佛教文化的中心,对佛教教育和翻译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 开封大相国寺:大相国寺始建于公元685年,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国立大学之一。
大相国寺承担了官方的教育任务,培养了许多知名文化人物,对中国教育史有着重要影响。
4. 简述西方教育的发展历史。
西方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古希腊提倡全面教育,重视身体和精神的培养,强调个人思考和辩证能力的发展。
古罗马则注重实用教育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中世纪时期,基督教在欧洲的影响下,修道院成为教育事业的中心,培养了许多神职人员和学者。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兴起,对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提倡个人全面发展和人的尊严。
中外教育史补考试卷

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试卷封面姓名:张元厚单位:河南省光山县马畈镇中心学校专业:语文考试科目:中外教育史考试分数:2011年 11 月 18 日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考试试卷评分表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班《中外教育史》补考试卷一、简答(每小题15分,总计60分)1.简述孔子在教学论上的贡献答:孔子作为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教学经验,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许多宝贵的教育主张和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
他的这些教育经验和原则,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宝贵遗产,至今仍对我们的教育实践有着行之有效的指导意义。
孔子一方面强调了发展教育必须以经济条件为基础,这是管仲“衣食足则知荣辱,仓廪实则知礼节”的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另一方面强调了教民的意义,这是春秋时代人民在政治上要求提高社会地位的反映。
孔子顺应时代潮流,提出了教民的主张。
再就教育对个人的发展成长来说,孔子认为人们的生性本来是相近的,只是由于习染和教育的不同,却使人彼此间的差别悬远了。
这里肯定了教育和环境对人的作用是远远超过遗传的。
概括地说:只有通过教育,培养各种人才,才能维持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个人的才能品德得到更充分、更完善的成长。
孔子对教育的作用作了正确的阐发。
2.简述书院在组织管理和教育教学上的特点答:书院是一种多功能的文化组织,但是其最基本的功能仍是教育,而教育的特点就是传播文化。
因此,长江流域蓬勃兴起的书院群,极大地促进了这个地域的文化传播。
书院在文化传播方面所以能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与书院这种教育组织的特色是分不开的。
首先,书院将精英化的高等教育与普及化的基础教育结合起来。
在中国古代,一般情况下是由朝廷主持的官学系统承担高等教育的职能;而基础教育则没有纳入正规的教育体制,主要由家族、民间社会来承担。
而宋以后建立的书院体制,则承担了上述两方面的教育职能。
一方面,各地书院尤其是那些名书院,大多是古代的高等程度的教育机构,主讲者为国内名流大师,来受教育者也是文化水平很高的学者,有的甚至是地方官吏,他们之间传播的内容也是程度很高的“大人之学”。
中外教育史试卷试卷及答案

河南教育学院小学教育函授本科中外教育史试卷姓名:班级: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1 我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是:()A家庭教育 B宫廷教育 C学校教育 D社会教育2 我国封建社会教育是以伦理道德为基本内容的,这种伦理道德的基础是:()A勤俭 B诚实 C守信 D孝悌3 我国最早的学前教育计划产生在:()A商代 B西周 C汉代 D 唐代4 我国古代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童蒙读物是:()A《小儿语》 B《蒙求》C《三字经》 D《急就篇》5 中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是:()A《钦定学堂章程》B《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C《壬戌学制》D《湖北幼稚园开办章程》6 我国第一个近代学制颁布后出现的最早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是:()A京师第一蒙养院 B湖北幼稚园 C福州幼稚园 D湖南蒙养院7在《大同书》中康有为为了实现“天下为公,无有阶级,一切平等"的构想而设计的教育体系是:()A“公养”、“公育" B绅士教育 C平民化教育 D义务教育8 规定幼稚园正式列入学校系统的《壬戌学制》颁布的时间是:()A 1904年B 1922年C 1936年D 1950年9中国第一个乡村幼稚园是:()A厦门集美幼稚园 B北京香山慈幼院 C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D上海大同幼稚院10我国创造教育的首倡者是:()A陈嘉庚B陶行知 C陈淑华 D张克勤11“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论的提出者是:()A蔡元培 B陈嘉庚 C张宗麟 D杨贤江12陶行知办幼稚师范教育采用的具有特色的方法是:()A研讨法 B见习法 C讲授法 D艺友制13我国最早的幼稚教育研究的刊物是:()A《活教育》 B《幼稚教育》 C《初等教育界》 D《小学教师》14 1951年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师范提出的当前师范教育的工作方针是:()A各级师范教育并存 B正规师范教育与大量短期训练相结合C正规师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综合大学创办教育学院15明确提出“幼儿园基础教的机组成部分,是校教育制度的础阶段"的是:()A《幼儿园教育纲要》 B《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幼儿园工作规程》16古代社会幼儿教育完全为培养宗教意识而展开的国家是:()A古印度 B斯巴达 C雅典D古埃及17斯巴达幼儿教育的特点是重视:()A军事体育 B生活常规 C道德教育 D知识教育18西方教育史上最先论述优生优育问题的是:()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昆体良 D伊拉斯谟斯19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按儿童年龄划分受教育阶段的是:()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昆体良 D伊拉斯谟斯20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吉斯论述人道化和个性化幼儿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A《理想国》 B《雄辩术原理》C《普通教育学》 D《儿童教育论》三、名词解释1、保傅制度2、张雪门3、“六大解放"4、新兰纳克幼儿学校5、铃木镇一中外教育史试题(卷一)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A 2 D 3 B 4 C 5 B 6 B 7 A 8 B 9 C 10 B 11A 12 D 13B 14 B15 D 16 A 17 A 18 A 19 B 20 D二、名词解释1、保傅制度:我国宫廷专门选出贵族和官僚大臣中的出类拔萃的男子,负责对太子、王子们道德、知识、身体训练,这种宫廷教育制度叫保傅制度.2、张雪门: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
大学中外教育史考试(习题卷4)

大学中外教育史考试(习题卷4)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82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的“发生认识论”学说为结构主义教育奠定了心理学基础。
A)桑代克B)康南特C)布鲁纳D)皮亚杰答案:D解析:2.[单选题]书院的活动三大项,错误的是A)藏书B)供祀C)讲学D)诗经答案:D解析:3.[单选题]改革北京大学的措施不包括 _______ 。
A)改革学科和内容B)报定宗旨,改革树风C)改革学科和教学体制D)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答案:A解析:4.[单选题]古代印度那些通晓《吠陀》并致力于教学的人所开办的学校称之为( )。
A)古儒学校B)文士学校C)泥板书舍D)职官学校答案:A解析:5.[单选题]“夫学问岂以求他术,不过欲明心理,而力行之耳。
”强调的是 _______ 。
A)省察B)力行C)立志D)居敬答案:B解析:6.[单选题]“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强调以中国的经史_______为主。
A)史学B)儒学C)论语解析:7.[单选题]颜之推认为,( )是奠定一个人发展的重要阶段。
A)幼年时期B)青年时期C)乳儿时期D)儿童时期答案:A解析:8.[单选题]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根本性指导原则是()。
A)循序渐进原则B)直观性原则C)彻底巩固原则D)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答案:D解析:9.[单选题]《新教育大纲》是( )写的。
A)杨贤江B)陶行知C)鲁迅D)蔡元培答案:A解析:10.[单选题]朱熹在( )中表达了因材施教的主张。
A)《论语》B)《四书集注》C)《孟子集注》D)《尽心君子》答案:B解析:11.[单选题]张之洞的学制改革思想具体体现在()中。
A)壬寅学制B)壬癸学制C)壬戌学制D)癸卯学制答案:D解析:12.[单选题]认为教育过程就是给学生以刺激,使其做出行动上的反应,在多次尝试、错误的反复之后,得出正确的结论的教育家是()。
A)莫伊曼B)桑代克C)皮亚杰D)布鲁纳答案:B13.[单选题]王充从人性有善恶,纯系“禀气不同”的观点出发,把人的才能分为 _______ 个等级。
《中外教育史》试卷

《中外教育史》试卷(100分)希望您能认真参加本次答题,现在我们就马上开始吧!1、请在进入答题前,确保设备性能和系统条件符合线上考试要求2、做题中请勿使用F功能键或查看源代码,如使用系统会记录下来3、诚信考试,请勿上网搜索答案,与其他考生交流,求助外援等4、做题中途遇到问题被退出,在有效期内仍可进入再次进行答题1、姓名【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学号【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班级【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中国古代最早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单选)【单选题】(12分)A.《礼记》B.《学记》C.《大学》D.《春秋》正确答案: B5、中国古代的四书指的是()(多选)【多选题】(12分)A.《论语》B.《孟子》C.《大学》D.《中庸》E.《诗》正确答案: ABCD6、“五经”指的是【多项填空】填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正确答案: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回答包含答案即可得分)填空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正确答案: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回答包含答案即可得分)填空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正确答案: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回答包含答案即可得分)填空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正确答案: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回答包含答案即可得分)填空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正确答案: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回答包含答案即可得分)7、西周的教育特征是“学在官府”。
()【单选题】(10分)A.是B.否正确答案: A8、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是【填空题】(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 黄炎培(回答与答案完全相同才得分)9、苏湖教法的名词解释【填空题】(3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 宋代胡瑗;教学制度;经世致用;实学;明体达用;分斋教学(回答包含答案即可得分)答案解析: 苏湖教学法是宋代胡瑗改变传统教法创立的一种新的教学制度。
本科中外教育史试题及答案

本科中外教育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著作是()A. 《论语》B. 《理想国》C. 《学记》D. 《教育漫话》答案:C2. 古代西方教育思想家中,谁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A. 亚里士多德B. 柏拉图C. 苏格拉底D. 康德答案:A3. 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正式形成于哪个朝代?()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答案:B4. 近代西方教育史上,哪位教育家提出了“白板说”?()A. 约翰·洛克B. 让-雅克·卢梭C. 约翰·杜威D. 马丁·路德答案:A5. 20世纪初,中国哪位教育家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A. 蔡元培B. 陶行知C. 胡适D. 鲁迅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6. 以下哪些著作属于中国古代的教育经典?()A. 《大学》B. 《中庸》C. 《孟子》D. 《道德经》答案:A B C7. 中世纪欧洲的教育主要掌握在哪些机构手中?()A. 教会B. 王室C. 贵族D. 商人阶层答案:A C8.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包括哪些方面?()A. 终身化B. 民主化C. 信息化D. 精英化答案:A B C三、简答题9. 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特点。
答案:孔子的教育思想具有以下特点:(1)强调“有教无类”,主张教育面向所有人;(2)倡导“因材施教”,注重个体差异;(3)提倡“学而时习之”,强调学习与实践相结合;(4)注重道德教育,提出“仁”与“礼”的教育目标。
10. 阐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主要特征。
答案: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主要特征包括:(1)重视古典文化的学习和研究;(2)强调个人潜能的发挥和个性的发展;(3)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智力和道德;(4)倡导批判精神,鼓励对传统观念的质疑和独立思考。
四、论述题11. 试论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
答案: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课程等;(2)教学资源的丰富化,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和信息;(3)教学方式的个性化,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4)教育的普及化,远程教育和在线教育使得更多人有机会接受教育;(5)教育管理的现代化,提高了教育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中外教育史试题参考答案

《中外教育史》考试试题(一)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6×6分)1.六艺教育:以礼、乐、射、御、书、数为基本内容的“六艺”教育,经历夏、商时期的发展,完备于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时期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
2.孔子:我国先秦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成就在两个方面:创办儒家私学和修订六经,奠定古代教育理论的基础,整理和保存了我国古代文化典籍。
3.鸿都门学:东汉灵帝时期(178年)创办的一所文艺专门学校,教学内容为辞赋、小说、文学、字画等文学艺术,招生对象不论出身,学成即可封官拜爵。
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所文艺专科学院。
4.《国防教育法》:1958年9月颁布,是美国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增强国力提出的教育改革措施,内容包括加强普通学校的“新三艺”教学,强调天才教育,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增拨大量教育经费。
5.凯洛夫:其《教育学》是较早的用马列主义理论研究教育学的书,对我国20世纪50—60年代教育的影响颇大。
强调只有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而无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是学不到知识的,学校教育的最大任务之一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使学生认识学习是艰苦的劳动过程。
6.教育性教学:赫尔巴特在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概念,把培养道德与传授文化知识看作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反对无教育的教学,认为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更要培养德行;反对无教学的教育,认为教学是进行道德教育的基本手段,要进行道德教育,必须借助教学,不进行文化知识的教学,则无从实施道德教育。
二、简答题(3×10分)1简析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教育的特点和贡献。
答: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突破中世纪教会教育的垄断局面,世俗的文化教育得到了发展,为近代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适应人的多方面能力发展的要求,教学内容广泛,重视人文学科的教学的同时,增加了自然科学等实用内容;主张教学应该注重儿童兴趣、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提倡直观教学、实物教学等新方法;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个性自由、发展人的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试卷封面姓名:张元厚单位:河南省光山县马畈镇中心学校专业:语文考试科目:中外教育史考试分数:2011年 11 月 18 日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考试试卷评分表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班《中外教育史》补考试卷一、简答(每小题15分,总计60分)1.简述孔子在教学论上的贡献答:孔子作为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教学经验,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许多宝贵的教育主张和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
他的这些教育经验和原则,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宝贵遗产,至今仍对我们的教育实践有着行之有效的指导意义。
孔子一方面强调了发展教育必须以经济条件为基础,这是管仲“衣食足则知荣辱,仓廪实则知礼节”的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另一方面强调了教民的意义,这是春秋时代人民在政治上要求提高社会地位的反映。
孔子顺应时代潮流,提出了教民的主张。
再就教育对个人的发展成长来说,孔子认为人们的生性本来是相近的,只是由于习染和教育的不同,却使人彼此间的差别悬远了。
这里肯定了教育和环境对人的作用是远远超过遗传的。
概括地说:只有通过教育,培养各种人才,才能维持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个人的才能品德得到更充分、更完善的成长。
孔子对教育的作用作了正确的阐发。
2.简述书院在组织管理和教育教学上的特点答:书院是一种多功能的文化组织,但是其最基本的功能仍是教育,而教育的特点就是传播文化。
因此,长江流域蓬勃兴起的书院群,极大地促进了这个地域的文化传播。
书院在文化传播方面所以能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与书院这种教育组织的特色是分不开的。
首先,书院将精英化的高等教育与普及化的基础教育结合起来。
在中国古代,一般情况下是由朝廷主持的官学系统承担高等教育的职能;而基础教育则没有纳入正规的教育体制,主要由家族、民间社会来承担。
而宋以后建立的书院体制,则承担了上述两方面的教育职能。
一方面,各地书院尤其是那些名书院,大多是古代的高等程度的教育机构,主讲者为国内名流大师,来受教育者也是文化水平很高的学者,有的甚至是地方官吏,他们之间传播的内容也是程度很高的“大人之学”。
另一方面,大量建于乡村、城镇、家族的书院均属那种基础教育程度的书院,它们在发展地方基础教育、促进文化发展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其次,书院能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起来。
书院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教育组织,它的教育主要是一种学校教育,以补充或取代官学教育的不足。
其三,书院能够将经史教育与各种专科教育结合起来。
在中国传统教学内容体系中,经学、文史等一直是教学的主体,书院的教学内容也是以此为主。
但是,书院毕竟是一种相对自由灵活的教育体制,故而也产生出了许多专科方面的教育,包括专习官话的正音书院、专习武事的肄武书院、专讲医学的医科书院等。
晚清时期,各地还建立了许多专讲西学西艺的书院。
3.简述英国《初等教育法》的基本内容答:19世纪下半期,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资本主义经济更加蓬勃发展,这客观上要求工人具有一定的机器大生产的素质。
由于初等教育对培训工人大有好处,因此当时英国的竞争者美国和德国都非常重视初等教育的发展。
这使英国感到巨大的压力。
同时,工人群众本身已在革命斗争过程中用各种形式开展自己的教育活动,而且,这种教育活动与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是紧密联系的。
所有这些情况引起了统治阶级对初等教育的重视,使普及义务教育的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主要问题。
统治阶级逐渐认识到再也不能把初等教育只作为单纯的宗教慈善事业了,并认识到如果政府不直接控制初等教育将对其统治十分不利。
因此,国会于1870年正式颁布了《初等教育法》(又称《福斯特法案》)。
《初等教育法》的颁布,是英国国民教育制度正式形成的标志。
初等教育法规定了如下一些内容:(1)国家继续拨款补助教育,并在缺少学校的地区设置公立学校。
(2)全国划分学区,由经过选举产生的"学务委员会"负责监督本学区的教育工作。
(3)各学区有权实施五至十三岁儿童的强迫教育。
(4)承认以前各派教会所兴办或管理的学校为国家教育机关。
(5)学校的普通教学与宗教分离,凡是接受公款补助的学校一律不得强迫学生上特定的宗教课,一般性宗教教学则须安排在首节课或者末节课,以利于学生在听课与不听课之间自己做出选择。
1870年《初等教育法》的颁布,在英国初等教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然,它只适用于劳动人民子女,上层社会子弟仍然在家或在预备学校中接受进入中等学校的预备教育。
但《初等教育法》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国民教育制度的正式形成,从此,英国出现了公、私立学校并存的局面。
以后,英国又相继通过了有关义务教育和免费教育的法规,推动了义务教育的发展。
进入近代,英国出于经济发展和维护统治的需要,在教育上依循传统的做法有所改变,虽然学校的阶级性仍然很明显,但事实上在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上都呈现出了一些顺应时代发展的进步倾向,教育内容向世俗化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关照到了劳动人民子女的教育,政府对贫儿学校也采取一定的救济措施,给予补助;通过《初等教育法》的颁布,英国初等教育总算向前迈进了一步。
而且,英国捐赠教育基金的制度对各国的教育都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4.评述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答:杜威同中国教育界的关系非同一般。
1919年4月底,杜威来到中国,1921年7月离开中国。
此间,他在北京高师和南京高师以及临海几个大城市宣传他的教育思想。
其主要内容收在《五大演讲集》中。
前后介绍杜威思想的学校有北京大学、南京高师和北京高师。
介绍杜威教育思想的团体有:中国新教育促进会、中国教育改进社、江苏省教育会、全国教育联合会等。
介绍杜威教育思想的期刊有:《教育部公报》《新教育杂志》《教育杂志》《中华教育界》等。
在中国,最早介绍杜威思想的是蔡元培。
1911年,他就任教育总长时,曾介绍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并在《教育杂志》上撰文评述。
其后,胡适、蒋梦麟、郭秉文、李健勋、张伯苓、刘伯明、陶行知、陈鹤琴、廖世承、孟宪承、郑宗海、朱经农、俞子夷、程其保、姜琦、庄泽宣、邱椿、常道直、黄建中、崔载阳、曾昭森以及吴俊升等人都先后介绍过杜威的思想。
解放后,尤其是“十年动乱”中曾对杜威进行过批判。
但有些“批判”并不合适,真正的学术探讨却并未深入展开。
怎样科学地分析杜威的教育思想,仍然是有待于研究的课题。
笔者学疏才浅,本文只是简介了杜威教育思想的梗概。
选译这本书,旨在做些服务性的工作,诸多学术性问题还有待学者、专家和广大读者共同探讨。
二、论述(每小题20分,总计40分)1. 评述壬戌学制的指导原则、内容及意义答:”,“壬子-癸丑学制”规定整个教育期限为17-18年。
其中初等教育共7年:初小4年,高小3年。
中等教育4年。
大学本科6-7年,其中含预科3年。
较之“癸卯学制”,共缩短学制3-4年。
学制的缩短,在客观上增加了劳动人民享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这一学制取消了毕业生奖励出身的制度,消除了科举制度的阴魂;同时取消了专门为贵族设立的贵胄学校,废除了封建特权和等级限制,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特色。
“癸卯学制”中没有女子教育的地位,而在“壬子·癸丑学制”中,普通中学、甲级实业学校、师范学校、高等师范学校都规定设立女校,初等小学还可以男女同学,女子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地位,也反映了资产阶级男女平等的思想。
“癸卯学制”中没有女子教育的地位,而在“壬子·癸丑学制”中,普通中学、甲级实业学校、师范学校、高等师范学校都规定设立女校,初等小学还可以男女同学,女子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地位,也反映了资产阶级男女平等的思想。
以上四个方面都体现了这个学制的资产阶级性质,也体现了这一学制的主要特点与进步性。
但总的看来,这一学制在形式上与“癸卯学制”尚无重大区别,改革的力度有限。
同时,在实践中也未能得到真正的落实。
由于民国政权很快落入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手里。
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在文化教育领域也掀起了一股恢复封建主义教育的逆流。
民国元年教育方面的一些进步改革很快被复辟倒退所取代。
许多学校也恢复了尊孔仪式和读经教育。
2. 评述终身教育思想答:终身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教育是一个统一的连续不断的过程终身教育论者认为,终身教育是指开始于人的生命之初,终止于人的生命之末,包括人的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各个方面的教育活动,既包括纵向的一个人从婴儿到老年期的各个不同发展阶段所受到的各级各类教育,也包括横向的从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不同领域受到的教育。
终身教育论者彻底地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对教育赋予了全新的认识,全新的理解。
他们认为教育与训练的过程并不随学校学习结束而结束,而应该贯穿于“从摇蓝到坟墓的生命的全过程”。
他们认为传统学校教育制度不能适应剧烈的社会变化,尤其是知识迅速增长与变革的需要,教育内容狭窄,模式单一,不能满足自我实现的内在要求,忽视个性发展。
现代脑科学、成人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给终身教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脑科学成果显示:大脑中还有高达90%的潜力未曾加以利用。
生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研究也说明,人的一生各个阶段都有学习的必要性,而且都有学习的可能性。
据此,终身教育论者认为:“人们在一生的每个阶段,都可以接纳和学习许多形式的智力、体力方面的知识技能,他们的大门是敞开的。
”以个人不再与自身相冲突的方式来努力统一和协调不同阶段的教育和训练。
注重个体发展的统一性、全面性和连续性,要求教育内容和方法、手段能在社会需要与个人发展之间造成连续不断的交流。
这样,教育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其中各级各类教育要互相依赖、互相联系。
2.终身教育的本质要求是学习化社会与教育社会化学习化社会,就是在任何情况下,每一位公民都可以自由地获得学习训练和自我培养的机会。
最早系统地论述学习化社会的是美国教育家钦斯。
1968年,他以美国“余暇社会的到来”为背景,发表了《学会学习》。
他提出在学习社会中,所有的制度用以完成所有成人男女能够“学习”、“发展”和“做人”为目标。
终身教育的重点在于人的发展,它承认人的个性,要求学习者根据发展的要求、兴趣和必要性自主地选择教育,参加教育,成为教育对象。
为了保证向所有的公民提供个性社会发展所需的教育机会,要求各级各类教育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体。
每一位公民都可以自由地取得学习训练和培养自己的各种手段,教育不再是一种带有强制性的义务,而成为公民对社会的一种自觉的责任。
学习机会均等,学习主体从个体扩大到群体和社会,最佳学习环境,最优学习理论的形成和应用是学习化社会形成的标志。
教育社会化是一个与学习化社会基本吻合的概念,前者侧重从教育角度来探讨社会,后者主要从社会角度来探讨教育。
教育社会化主要指教育职责和教育方式的社会化。
终身教育理论认为,传统教育的实施主要依赖专职教育工作者,他们依靠传统、习俗习惯、思想与社会遗产尤其是对教育问题的经验主义了解来实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