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的变迁

合集下载

社会生活的变迁

社会生活的变迁

社会生活的变迁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古代的部落社会到现代的高度发达的社会,人类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迁。

在古代,人们生活在部落社会中,以狩猎、采集和农耕为生。

社会结构简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受限于自然环境和物质条件。

随着农业的兴起,人类社会进入了农耕社会时代,人们开始定居下来,形成了更为稳定的社会结构。

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社会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迁。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社会进入了工业社会时代。

机械化生产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社会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多样化。

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家庭结构逐渐被打破,个人主义和自由意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中,科技的进步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的普及让人们的社交和生活更加便捷和多样化。

社会生活的变迁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也体现在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上。

人们对自由、平等、民主的追求日益增强,社会结构也更加多元化和开放。

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它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我们应该珍惜历史的成就,同时也要积极适应社会变迁带来的挑战,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只有不断适应变革,才能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我国很多地方在姑娘出嫁时往往娘家要陪送 嫁妆,嫁妆在改革开放前,社会上流传着所谓 “四大件”的说法,它们是一般家庭中的高级 消费品,被看作是当时高生活水平的标志。
你们知道这“四大件”指的都是什么 吗?
缝 纫 机
自 行 车 收 音 机
手 表
电 视 机 洗 衣 机
电 冰 箱
空 调
电 脑
住 房
电 话
材 料 研 读
由材料可以看出改革开放35年的发展,城镇居民 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 收入由1978年的343.4元和133.6元,到2013年的 26955.1元8895.9元。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 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 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 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
C
C.经济发展水平低,商品严重匮乏
D.满足收藏爱好者的需要
绚丽多彩时 尚个性
一、衣食住行的变化
2 改革开放前 饮食结构比较单 一,有些农村甚 至没有解决最基 本的温饱问题。 改革开放后
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基本上 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 饱”,而且还要“吃好”,讲 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 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 深入人心。

改革开放前
“吃饱肚子成奢望”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不 能满足人们生活需要, 衣 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 不仅数量有限,色彩和 样式也很单调。
布票
“革命”
50年代
中山装 列宁装
60、70年代
“劳动最光荣, 朴素是时尚!”
“蓝灰色的海洋”

80年代
“毛泽东的孩子们穿 起了时装!”
1984年,中国大陆的第一支时装模特队出访欧洲

高中历史必修2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高中历史必修2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高中历史必修2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留美的幼童揭开“断发易服”的序幕。

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提倡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民国建立后,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

在大城市里,新一代知识分子,倡导婚姻自由。

婚丧仪式也由铺张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

轮船:鸦片战争后,轮船开始进入中国,但又被列强垄断。

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成立后,打破了这一垄断局面。

铁路: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建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唐胥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汽车: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

飞机: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的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1920年,中国的首条航线北京——天津航线开通,拉开了中国民航业的序幕。

电讯: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到甲午战争前夕,已形成四通八达的电讯网络;20世纪初,上海崇明开设无线电报局;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

大众传媒的变迁:报刊: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主办的《昭文新报》,被认为是国人最早在国内创办的报刊。

此后,戊戌变法时期的《时务报》、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新青年》等,发挥了重大的启蒙作用。

报刊的诞生,是人类由信息封闭时代进入大众传播时代的标志。

电影:1905年,国人自己摄制的《定军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1931年,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结束了中国无声电影时代;《渔光曲》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出自电影《风云儿女》。

电视:1958年,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开始试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强。

资料整理自网络与教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整理者删除。

社会生活的变迁

社会生活的变迁

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生活是一个恒久变化的过程,伴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从古代到现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不断地发生转变。

本文将以时间的顺序,探讨社会生活的变迁过程。

一、社会结构的演变古代社会结构相对简单,以农耕社会为主导,土地所有权和贵族血统决定了社会阶层的分布。

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兴起,中世纪的封建社会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贵族、农民、工匠和商人存在明显的区别。

到了近代,随着资本主义的崛起,社会结构逐渐变得复杂起来,阶级和阶层的划分更加明确。

二、科技的革新科技的发展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的农耕社会离不开简单的工具和手工劳动,使得生产效率低下。

而随着发明的推陈出新,从蒸汽机、电力到互联网,现代科技催生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和信息化社会,使得社会生活得以快速发展。

三、交通的变革交通工具的发展也对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影响。

古代,人们徒步或依靠牲畜进行交通,交流相对缓慢。

随着轮船、火车和汽车的问世,人们的出行变得更加便捷,不同地区的交流得到了大大的促进。

现代化的交通网络也大大推动了贸易、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四、通信技术的进步通信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交流的便利化。

古代,人们主要依靠书信传递信息,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而如今,电报、电话、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等工具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信息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人们能够更加方便地获取到各种信息。

五、人们的生活方式的转变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古代,人们的生活主要集中在农村,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

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兴起,人们逐渐从农村迁往城市,从事不同的职业,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与此同时,城市生活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社交圈子更加开放。

六、教育与思想观念的演变教育和思想观念的变迁对社会生活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古代,知识传承主要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而后来的教育体系的建立使得知识的传播更加普及化。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新中国成立前,物价飞涨,民生凋敝。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 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1.衣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买衣服凭布票,衣服的色彩和样式单调。
KINGSOFT
改革开放后:衣着丰富多彩,服饰是显示风度、 展示个性的方式。
改革开放后: 主要的通信 方式有BP机、 大哥大、手 机、电脑
通讯方式的变化
QQ聊天 微信聊天 钉钉聊天
(1) 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 增强。 (2) 商品供应充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 康水平。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配 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 (4) 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利用外资成效显著。 (5) 科技教育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改革开放后: 中国形成铁路、 公路、民用航 空、水运和地 下轨道交通等 组成的综合交 通运输网。
改革开放前后衣食住行比较
改革前
改革后

数量有限,色彩、样式单调
色彩缤纷、款式新颖,显示风度,展 示个性
食 较为匮乏单调
“吃饱”“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 搭配,绿色食品

拥挤、室内设施简单
主要靠步行、自行车、
2.食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饮食结 构比较单一,有些农 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 本的温饱问题。
改革开放后:吃饱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 搭配,绿色食品等观念深入人心。
3.住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 拥挤,破旧, 室内设施简单
改革开放后: 居住面积扩 大,室内设 备和装饰大 大改观
4.交通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 城乡人民外出 主要靠步行, 有少量的自行 车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42张ppt】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42张ppt】
——《上海日用工 业品商业志》
改革开放初
“有一天一个长头发的大哥哥在艳粉街中走过,他的喇叭裤 时髦又特别,他因此惹上了祸,被街道的大妈押送他游街……”
现在
பைடு நூலகம் 50年代有啥吃啥
“一大顿人稠勒来紧两裤顿8腰0稀年带,,代多莫吃下让红饱小芋孩少哭下肚米饥。。”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初
改革开放后
上世纪70年代末,“要给香港的亲戚通个电话真不容易, 没有五六个小时的等候是轮不到你打电话的。”打电话去香 港还得到县级的电话局,先交押金,再排队。当时一个月工 资也就三四十元,但押金就要将近一个月的工资。所以 “很 少打电话,除非是遇到什么特别重要的事情。”
通信方式的变迁
1880年贝尔电话
1900年中国第一部电话 在南京出现
(手表),九十年代看腰上(手机)”的现象主要反映了( )
A.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B.时间观念的增强
A
C.通讯手段的进步
D.消费观念的变化
当堂达标
【2】从有啥吃啥到吃 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破烂平房到漂 亮楼房,从自行车到私家车进平常百姓家,主要原因是( )
B A.人们不再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
B.计划生育,控制人口 D.打击投机,平抑物价
A
当堂达标
【6】全国电信网络的形成是在哪一时期(
A.新中国成立后
B.改革开放后
C.近十年
D.21世纪初
)
A
【7】下列关于中国互联网的描述正确的是( A.起步较晚,发展迅速 B.使信息的传递变得越来越复杂
)
A
C.互联网普及率居世界第一
D.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保持传统
住宅小区
别墅区
改革开放前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返回
1978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343.4元,农村居 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只有133.6元。2015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达到21 966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 19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 422元。2015年,国内 居民出境12 786万人次,其中因私出境12 172万人次。民用 轿车保有量9 508万辆,其中私人轿车8 793万辆。
单调。改革开放后,人们的衣着变得 丰富多彩 起来,服饰
已经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 的
方式。
返回
3.吃:改革开放前后,“吃”的变化也很大。过去人们饮食 结构比较 单一 ,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
温饱 问题。改革开放后,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 要“吃好”,讲究 营养均衡 、粗细搭配, 绿色食品 等 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3)以上两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变化,请 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主要原因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我 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发生巨大的变化。
合作探究
材料 中国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时间里,使7亿多人口摆脱 贫困,占全球减贫人口的70%以上;中国人民受教育水平 大幅提高,1949年全国人口中80%以上是文盲,学龄儿童 入学率仅20%左右,而到2015年,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 为99.88%,九年制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3%,高中阶段毛入 学率为87%,高等教育已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

低矮、狭窄的平房 宽敞的洋房,别墅

自行车盛行
高速出行,家用摩托车、小
汽车普及

陈旧低效的家庭用品 手机、电话、网络普及
2.绿色食品,是指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 品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并获得绿色食品标 志使用权的安全、优质食用农产品及相关产品。 1990年5月,中国农业部正式规定了绿色食品的名称、标准 及标志。标准规定:①产品或产品原料的产地必须符合绿 色食品的生态环境标准。②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 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生产操作规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知识点汇总(可直接打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知识点汇总(可直接打印)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知识点一:日常生活的变化1.新中国成立前后变化:从物价飞涨,民生凋敝到人民当家作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改革开放前后变化3、问题思考:过去人们觉得难以下咽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好像味道很不错。

人们的感觉为什么发生了变化?改革开放前:过去物资比较质乏,人们可以选择的食物品种较少。

改革开放后:食物琳琅满目,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健康饮食。

4、绿色食品是“绿”色的吗?是指按特定生产方式生产,并经国家有关的专门机构认定,允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优质、营养型的食品。

在许多国家,绿色食品又有着许多相似的名称和叫法,诸如“生态食品”、“自然食品”、“蓝色天使食品”、“健康食品”、“有机农业食品”等知识点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一、交通的发展1、成果: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2、归纳交通发展的表现:3、影响:随着交通设施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4、列表归纳人们的衣、食、住、行、用在改革开放前与当今社会变化的表现,并说出对我国人民生活的影响。

影响:缩小距离行程,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方便;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5、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根本原因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6、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日常生活变化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制度,建立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制度,使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为生产力的发展注人了新的活力,使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通信的发展1、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增强对电信事业的投资,逐步形成全国电信网络。

改革开放后:电信产业快速发展成就:①如今,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②在全国大多数地区,固定电话已经进入千家万户,移动电话的使用十分普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 )
A.第一位
B.第二位
C.第三位 D.第四位
7.下面两幅图表现了( )
A.我国通信技术的进步
B.我国交通设施的改善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C.中国轨迹地位的变化
D.中国生态环境的改善
8.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以前,人们结婚的时候都要有“四大件”,它们是缝
——《长江全能学案》
粮油肉票
食物匮乏、单调
改革开放后“食”的变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指出改革开放后民众住房 有什么变化?
材料 三
1978-2007年,我国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 积由6.7平方米增加到27.1平方米,城市 建成区面积由1981年的7438平方千米扩 展到2005年的32520.7平方千米。我国城 市人口也从1980年的19.6%快速增加到 2005年的40.5%。
食 饮食结构单一 住 住房拥挤、设施简单
营养均衡、注重绿色、科学、卫 生
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改 善
请探讨并概况改革开放前后日常生活和交通、 通信年底,铁路营运里程居世界第二;
公路 民航 城市
建密集公路网,高速公路里程居世界前 列; 国内国际航线众多,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 国; 道路建设发展迅速,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电信 发展迅速,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 第一
互联网 发展迅速,普及率越来越高,网民规模扩大。
请同学们概括知识点,试画出 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变迁的思 维导图。
量, 衣服蓝灰色海洋,饮食单一缺营
社会养生,活的变迁 居住拥挤土墙房,便捷通信是奢
望。 2.改革经济大发展,服饰丰富个性
显, 绿色营养新观念,居住环境已改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初
陆空 海地
铁路、公路、民航、水运、地下轨道交通飞速发展,形成综合交
改革开放 前
改革开放 后
现在
20世纪70年代电报房
请探讨并概况改革开放前后日常生活和交通、 通信方面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后社会生活的变化趋势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衣 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 丰富多彩,显示风度、展示个性
——《学在荆州》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指出改革开放前后在交通 和通信方面有哪些变化?
交通、通信的变化
交通基本靠走,治安基本靠狗,通讯基本靠 吼。
——贾平凹《秦腔》
如今,自行车、摩托等交通工具正被新的 变化所取代,而且是翻天覆地的变化。老 百姓出门“打的”已成家常便饭,私家车 随处可见,高铁、地铁、共享单车、共享 汽车等飞速发展。
纫机、手表、自行车、收音机,被称为“旧四大件”,被看做 是当时高生活水平的标志。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 的提高,“旧四大件”被“新四大件”所取代,它们是冰箱、 彩电、洗衣机、空调。现在,“四大件”的说法已经远远不能 概括迅速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民的生活了,电话、电脑、手机、 私家车······已相当普及。 (1)材料主要说明了什么现象?
第 迁19课 社会生活的变
《2011-2017年中国小康指数变化示意图》
第迁 19 课
社会生活的变
李咏骋
《2011-2017年中国小康指数变化示意图》
学习目标
1.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表现和影 响。
2.对比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日常生活(衣、食、住) 和交通通信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3.认识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 有的巨大变化,从中理解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
4.解放初,城乡人民短途外出主要靠( )
A.骑摩托车 B.步行
C.开私家车 D.坐地铁
5. 农村不同时期所建房子的演变,见证了农村住房改革和发展
的历程,折射出农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农民思想观念的可 喜变化,你认为这种变化会发生在什么时候?( )
A.新中国成立后 B.人民公社化后 C.土地改革后 D.改革开 放后
一 新中国成立前后,人们日常生活有何不同?
日常生活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前: 物价飞涨,民生凋敝。 新中国成立后: 人民当家作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 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指出改革开放前后民众服饰 有哪些变化?
材料 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众的服饰发生了巨 大变化。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 以列宁装和连衣裙为代表的苏式服装一 度受到青睐。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 民众服饰的样式和颜色单调,军装和干 部服盛行,蓝、绿、黑、白成为服装的 主要颜色。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对服饰 的要求开始由穿得暖向穿得好过渡,款 式新颖的服装层出不穷,中国服饰从封 闭走向开放。
改 革 开 放 前 的 布 票
☚改革开放前的服
☝现在的服装
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指出改革开放前后民众 饮食有哪些变化?
材料 二
改革开放前,人们购物仅仅有钱是不行的, 还得有票。大到粮、油、肉、布,小到香烟、 肥皂,几乎所有供应的物品都得用票,粮票、 肉票、布票、白糖票、香烟票、肥皂票…… 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票证与人们的生活密 不可分。当时物资较为匮乏,无法满足人们 的生活需要。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我 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食物也越来越丰富。
(2)请说说材料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请列举一例说明现代生活的巨大变化。
再 来 看 看
5-
20 年 的 变 化
改革开放40年间, 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一分钟,中国“瞬息万象”
未来,祖国将更加……
善, 消费优化重休闲,生活方式大改
变。 3.交通出行见成就,铁路增程且提
1.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在什么时候?( )
A.新中国成立初 B.改革开放以来 C.20世纪90年代以来 D.土地 改革以来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 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能说明这一点的顺口溜是( )
A.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B.双手筑起两层楼,高档家电样样有,妻儿外出有汽车,吃喝穿戴属 一流
C.早晚喝喝菜粥粥,中午啃个窝窝头,一天三顿难见油
D.缝纫机缝新衣衫,自行车出门真方便,收音机听大新闻,美观手表 看时间
3. 下面是不同时代人们餐桌上的食品,其中属于改革开放前的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