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练习

合集下载

六年级小升初语文作文科幻文练习

六年级小升初语文作文科幻文练习

六年级小升初语文作文科幻文练习1. 选择题:下列哪个选项不是科幻文的常见元素?A. 外星人B. 时空旅行C. 魔法D. 机器人2. 填空题:请根据下面的提示,完成科幻文的开头部分:小明是一个____________的男孩,他总是梦想着____________。

3. 选择题:下列哪个选项不是科幻文的特征?A. 丰富的想象力B. 科学依据C. 奇幻元素D. 未来主义4. 简答题:请简要描述科幻文的定义和特点。

5. 计算题:阅读下面的科幻文段,回答问题:地球上的水资源日益减少,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可以循环利用的水资源。

这个水资源是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组成的。

6. 选择题:下列哪个选项不是科幻文的常见主题?A. 环境保护B. 人工智能C. 魔法世界D. 太空探索7. 填空题:请根据下面的提示,完成科幻文的开头部分:在遥远的未来,地球已经____________,人们开始____________。

8. 选择题:下列哪个选项是科幻文的典型特征?A. 现实主义B. 魔幻现实主义C. 浪漫主义D. 未来主义9. 简答题:请简要描述科幻文对人类未来的展望。

10. 计算题:阅读下面的科幻文段,回答问题: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可以消除污染的植物,这种植物叫做____________。

这种植物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11. 选择题:下列哪个选项是科幻文的常见主题?A. 人类起源B. 太空探索C. 时间旅行D. 魔法世界12. 填空题:请根据下面的提示,完成科幻文的开头部分:在未来的世界里,人们已经____________,他们开始____________。

13. 选择题:下列哪个选项是科幻文的典型特征?A. 现实主义B. 魔幻现实主义C. 浪漫主义D. 未来主义14. 简答题:请简要描述科幻文对人类未来的展望。

15. 计算题:阅读下面的科幻文段,回答问题: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可以消除污染的植物,这种植物叫做____________。

科技文阅读训练

科技文阅读训练

科技文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碳捕捉与隔离”技术方兴未艾在温室气体会使全球气温和海平面上升的警告持续不断的情况下,一些工业部门和科学家正在设法将这些气体注入地下,在那里不会造成多大危害。

他们采用的是一种称为“碳捕捉与隔离”的技术,这项技术已经取得了大有希望的成果。

在美国马里兰州,科学家们正在确定沼泽地如何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二氧化碳作为有机物封存。

科学家们认为,碳的捕捉和储存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避免全球变暖最坏后果的一个解决办法。

其他办法包括节约能源、替代燃料、核燃料和可再生能源以及比较清洁的燃烧技术。

有关碳捕捉的必要法律、技术和基础设施,例如管道和注入井,可能需要数十年的时间才能到位。

但是,支持者说,由于“碳信用额度”全球市场不断扩大以及美国对排放的限制会带来的经济刺激,碳储存的规模会扩大。

能源部说,美国有足够的储存能力,可容纳1000年排放的二氧化碳。

与此同时,科学家们说,已经排放到大气层中的大量二氧化碳可由植物吸收并储存在土壤中。

研究表明,农业耕作方法的变化以及退化土地的恢复和植物的恢复可使土壤和植物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

马里兰大学全球变化联合研究所的资深科学家吉姆·杜利说,“碳储存”看上去的确是一项重要的技术。

从帮助社会降低应对气候变化代价的意义上说,它是重要的技术;从应用广泛的意义上说,它也是重要的技术。

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研究小组说,在政府的碳排放许可制度和“碳信用额度”等经济刺激的推动下,碳储存可使发电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80%~90%。

世界上最大的碳隔离项目包括加拿大的韦本项目,加拿大能源公司正在利用从美国北达科他州一座煤气化厂输送的二氧化碳给一个老油田加压,提高石油产量。

加拿大能源公司认为,这个项目将把2000万吨二氧化碳永久地隔离,这个油田将增产亿桶石油。

北达科他气化公司每年出售给加拿大能源公司的二氧化碳可获取3000万美元的收入。

挪威的天然气生产商正在捕捉北海斯莱普纳油田排放的二氧化碳,并将二氧化碳重新注入地下深处的一个含盐蓄水层,每年注入100万吨,每天可节省16万美元的挪威碳排放税。

高三科技类说明文练习四篇

高三科技类说明文练习四篇

高三科技类说明文练习四篇软凝胶基质代替硬培养皿成为干细胞培养新方法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利用软凝胶基质代替硬培养皿来培养小鼠胚胎干细胞,无需添加昂贵的生长因子,便可让干细胞培养物长时间维持同质的多能状态。

研究人员表示,这一技术在未来的再生医学中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相关论文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杂志上。

干细胞研究面临的主要障碍就是如何让小鼠胚胎干细胞培养物保持一种均一的多能状态。

多能干细胞可自发地分化成皮肤或者肌肉等不同的组织类型。

长期以来,科学家都是利用一种被称作生长因子的化学物质来维持干细胞的多能态不变,但即便如此,培养出来的干细胞还是会很快进入各自的分化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基因表达和形态,这种多样性分化使得干细胞培养物很难被诱导生成所需的特定组织。

该研究负责人之一、伊利诺伊大学基因组生物学研究所动物科学教授田中哲也表示,可以从培养一群同质的未分化细胞入手,诱使其分化成特定的细胞类型以实现临床应用。

研究小组发现,多能小鼠胚胎干细胞喜欢“抱团”黏附在一起,而处于群体边缘、与坚硬的培养皿接触的细胞分化速度相对较快,于是他们决定对小鼠胚胎干细胞进行机械学研究而非化学研究。

由于干细胞比成熟细胞要柔软10倍,研究人员猜测是否是培养皿和细胞之间的机械力刺激了细胞分化,并通过前期研究证实,即使很小的机械力也可诱导细胞分化。

接下来,研究小组将小鼠胚胎干细胞分成3组进行平行试验:第一组用加入了生长因子的常规培养基培养;第二组采用与这些细胞同样硬度的软凝胶基质进行培养,并加入生长因子;第三组同样用软凝胶基质培养,但没有加入生长因子。

结果显示,即使缺乏生长因子,利用软凝胶基质培养的干细胞在3个多月传代20次后仍能表现出更明显的同质性和多能性。

研究合作者、伊利诺伊大学机械科学和工程系教授王宁(音译)说,这体现了事物的两面性:机械力能够诱导分化,但如果降低培养基和干细胞之间的机械力,就可以将干细胞保持在多能状态。

这项研究证实了在干细胞分化过程中力学环境的重要性不亚于化学生长因子。

语文科技说明文精题精练(共20篇)

语文科技说明文精题精练(共20篇)

中考语文科技说明文精题精练(共20篇)一、①我们的毛发为什么会有颜色呢?毛发的色调主要由两种黑色素构成:真黑色素和类黑色素。

真黑色素呈黑色或棕色;类黑色素呈黄色或红色。

两者都是在黑色素细胞中的酪氨酸酶的作用下;经一系列反应由酪氨酸生成的。

两种黑色素的相对含量决定了毛发的颜色。

②人老了头发变灰白是一个生理过程。

一根根头发就像一根根管子;其中充满了细胞和色素;细胞和色素之间的空隙全是液体。

随着年龄的增长;头发越长越慢;黑色素细胞的活动开始减弱;酪氨酸酶促使的一系列反应逐渐缓慢。

接着;生出的头发因含有的黑色素减少而变浅。

头发中的液体也越来越少。

最后;黑色素细胞完全停止生产黑色素;头发中的空隙全那为空气所充满;头发也就变白了。

③头发变白是毛发正常的老化;但是影响毛发变白还有其他的一些因素c遗传、疾病和精神因素也会使头发变白。

在我国;头发早白具有家族集聚的特点;一个家庭的父母头发早白;其遗传基因使子女的头发十有八九也会早白。

许多疾病会打破人体内原有的平衡;使内分泌紊乱;导致人过早地产生白发。

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以及贫血、营养不艮等都可能使人头发变白。

不少人由于极度紧张、忧愁、悲伤而引起体内发生一系列急剧变化;造成内分泌严重失调;在很短时间内出现白发;有如民间传说的“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

(选自《科学画报》2005年第12期;有删改) 12.请给本文加一个标题:(3分)13.文章第③段说“头发变白是毛发正常的老化”;这里为什么要强调是“正常”的?请结合上下文加以分析。

(4分)答:14.班上一位同学才15岁就已经有不少白发;而她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是一头黑发。

请你根据本文内容分析她早生白发的原因。

(5分)答:12 3 人的头发为什么会交白(或:头发变白的原因:为什么人老了头发会变白)13 4 这里用“正常”一词强调的是人老了头发逐渐变灰白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而下文所讲的影响毛发变白的其他因素则是“非正常”的。

广西平南县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广西平南县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练习目标:进一步巩固科技文阅读的方法与技巧课堂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

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因为其形制、内涵与中华文明的源头想符。

围棋的产生围棋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

围棋不仅对个人修身养性,而且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深刻影响。

围棋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这种地位不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人们在反复实践和比较中认识到的,是随着社会和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深化和升华的。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各种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中确立起来的。

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围棋活动是在春秋时期。

从春秋到西汉,社会风气浮躁、趋利,具有运气性和刺激性、介于博的博累棋流行甚广,围棋处于受挤压的位置,但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

东汉中期后,社会风气转变,文明程度提高,思想更为自由,人们不满足于掷彩行棋的非公平的竞智斗巧,围棋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而曾经盛极一时的博累棋逐步走向衰弱,到唐代时完全消亡了。

博累棋消亡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他们不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不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求,而围棋在与他们的比较中表现出了本质上的优势。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在与传统礼教观念斗争中确立起来的。

围棋作为反映和体现人们心灵自由的智力博弈活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认为不符合传动伦理观念。

后来,人们逐步认识别这些观念都是不对的。

从东汉中后期到魏晋时期,人们开始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就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并把它纳入儒士必备的艺技。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从正反两方面的社会实践对比中确立起来的。

人们在围棋活动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围棋本身具有娱乐、教育、竞技、交际等功能。

弈棋活动的负面作用不能归咎于围棋本身,而是人们自己对“度”的把握不好造成的。

高考语文科技文阅读汇编1

高考语文科技文阅读汇编1

高考语文科技文阅读汇编1
A、因环境影响脱氧核糖核酸的变化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

B、能够产生抗除莠剂、抗植物病毒等额外基因的作物。

C、一种利用移植其他生命体基因而形成的新的杂交作物。

D、移植了其他生命体基因从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

24、对文中画线处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新害虫的出现与能抗虫害作物分泌的“雾剂”污染环境有关。

B、美国的那种基因的玉米和棉花品种是无法对付害虫的。

C、能抗虫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促使更不容易杀死的害虫出现。

D、那种能抗虫害的作物,在抗虫害的同时,又保护了一些害虫。

25、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所有品种都得到推广种植。

B、提高作物抗病毒的能力仍然是转基因技术研究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

C、更难对付的害虫的加快出现将是转基因作物给环境带来的最大危险。

D、增产并不是转基因技术研究的目的,提高抗病毒能力是研究者最感兴趣的。

26、对文中所提供的信息,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生物学家知道怎样通过转基因技术使作物产生抗除莠剂等特性不过十多年时间。

B、转基因作物可能给环境带来危险是转基因技术研究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C、野生植物同抗除莠剂作物杂交之后的变种已经给农业生产带来新问题。

D、转基因是一种新的生物工程技术,它给作物栽培带来从未有过的根本改革。

23.D24.C25.B26.C。

科技文阅读训练(Ⅱ)

科技文阅读训练(Ⅱ)

科技文阅读训练(Ⅱ)一、宇宙诞生之初的物质形态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参与该中心“重离子”的科学家首次获得“夸克—胶子等离子体”,从而证明在宇宙诞生之后的瞬间确实存在过这种物质形态。

现有宇宙理论认为,宇宙形成于距今约120亿至15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宇宙“大爆炸”后的极短瞬间会形成超高温和超高能量密度,这使得一种称为“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物质能够在约10微秒(1微秒为百万分之一秒)的极短时间内充斥宇宙,然后再凝聚结合形成原子核等物质。

但迄今科学家们还难以对这一理论假设进行检验。

欧洲核子中心的最新研究成果使得科学家们能够验证“大爆炸”数微秒后的宇宙景象。

这项重大突破不仅使物理学的研究疆域拓展至接近宇宙诞生初始,而且对考察宇宙的起源、物质的本性以及对验证现有的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等都有重要意义。

近代物理学研究认为,原子的构造单元是质子和中子等亚原子粒子,而亚原子粒子又由夸克等更微观的基本粒子构成。

夸克间通过强力作用组合成质子和中子,而这种强作用力主要通过另一种名为胶子的基本粒子来传递。

通常情况下,夸克由于受到强作用力而被约束于原子核尺度内,自身无法独立存在。

但现有一些理论假设认为,足够大的能量和温度应该能拆解质子和中子,并使夸克和胶子重新结合形成所谓“夸克—胶子等离子体”。

“夸克—胶子等离子体”是与质子和中子不同的另一种新型物质形态。

为了拆除束缚夸克的强作用力,参加“重离子”计划的科学家利用铅离子互相撞击产生的超高能量进行实验。

通过对多年实验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科学家最近终于发现,在铅离子的碰撞中有新的物质形态产生,其特征与理论预测的“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很多特征相符。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公报指出,新成果证明了现有的一些对夸克间基本作用力的预测是正确的,同时也是在了解宇宙早期演化方面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

新成果是国际物理学界通力合作的产物,包括中国在内的20个国家的约500名科学家参与了“重离子”研究计划。

科技文阅读训练

科技文阅读训练

科技文阅读训练(一)在海底的泥土中蕴藏着丰富的未被开发的非化石能源资源,其总储量可能大大超过目前已探明的化石能源的总储量。

这些能源是甲烷的气水混合物。

它是深海细菌因海水高压与海底低温的共同作用,经数千年积累而生成的,呈冰晶状。

这种能源深埋在海平面500米至3000米的沉积物中。

科学家目前已挖掘到海底甲烷的气水混合物的样品,但还不清楚海底能源的稳定性如何,至于其分布情况、精准储量,尚难定论。

英国利兹大学的地球物理学家克莱奈尔研究认为,海底能源的总储量大约是目前已探明的化石燃料即煤、天然气和石油总储量的两倍。

开发和利用这一能源是诱人的,但是以现有技术还不可能与其进行实质性的对话。

科学家们眼下并没有因为海底能源资源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而盲目乐观。

当然,这并不影响对开发技术的研究,相反,倒是一种促进。

此外,科学家们充分注意到只进行开发技术的单向研究远远不够,因为还必须考虑开发风险问题。

这些海底能源为气水混合物,一旦开采会引起海底沉积物气压的变化,可能引发海底滑坡和海啸。

此外,甲烷的散逸还会带来温室效应。

解决这些问题也要靠高新技术。

目前,日本、美国和印度已开始海底能源开发的双向研究,但要大规模利用这些能源还有许多艰巨的工作要做。

1、对第一段中“能源资源”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能源资源,是由于深海细菌的作用,在高压低温条件下生成了储量丰富的非化石能源。

B、能源资源,是蕴藏在海底泥土中,储量巨大尚待开发的冰晶状的甲烷的气水混合物。

C、能源资源,是深海细菌与高压低温的共同作用,数千年前形成的丰富的气水混合能源。

D、能源资源,是距海平面500米-3000米的海底冰晶状能源,即甲烷气水混合的沉积物。

2、对第二段中画横线的一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科学家们认为目前还没有弄清楚海底甲烷的气水混合物的储量、稳定性及分布情况。

B、科学家们正在进行甲烷的气水混合物的样品研究,还没有解决海底能源的实质问题。

C、科学家们认为以现有的技术条件很难开采和利用蕴藏在海底沉积物中的非化石能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类文本阅读专练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矛盾与困惑:近代国学家的时代语境魏义霞近代意义上的国学概念与外学相对应,正如其基本含义是本国固有一样,其理论初衷是彰显中国本土文化的民族性,旨在通过对中国本土文化的认同唤醒中国人的身份认同和民族认同。

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近代思想家认识到了民族存亡与本土文化之间的血脉相连,将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的自我认同和民族救亡联系起来。

梁启超最早明确提出了国粹概念。

同时,他重视国学研究,成为中国近代国学的第一推手。

章炳麟是近代公认的国学大师,他的贡献不仅在于对语言文字代表的国学的具体研究,而且在于对国学民族性的彰显。

他反复告诫人们:在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的国粹,以此可以激动种性,增进革命道德。

这表明,文化具有民族性,只有适合本民族的才是最好的;中国的本土文化就是中国人的精神命脉,是中国之所以存立的根基。

然而,在弘扬国学以及对中西哲学进行比较的过程中,近代思想家着意突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相通、相合之处,有意无意地忽视中国文化的民族性、特殊性和地域性,对中国文化的个性认识不是,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二:一是与西方文化相比的需要。

近代国学从根本上说是面对“他者”以弘扬我者,中学在近代最大的“他者”是西学。

为了与西学分庭抗礼,必须论证、比较中学与西学的优劣文野;要比较就要有可比性、尽管相同性和差异性一样都是中学与西学比较的前提,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处境却使近代思想家始终着眼于二者之间的相同性。

之所以如此选择,原因在于:依据进化论的原则,文化具有先进与落后之分,西方文化属于资产阶级文化,中国文化属于封建文化,西方文化比中国文化先进,沿着这个思路,近代思想家的中西哲学、文化比较当务之急是寻找二者的相同性或相似性,而不是分辨其间的差异性,更遑论彰显中国文化的民族性,地域性和特殊性了。

二是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都以中国战败而告终,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羡慕不已,这是近代思想家呼吁学习西方议论绵动机。

在这个背景下,肯定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相通、相合有助于增强中国人的自信心。

以西学实现中国的强国富民之梦体现了中国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和振光中华的愿望,也在某种程度上诱发出中国人的文化自卑心理。

出于以上原因,近代思想家讲国学一面侧重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内部开发,一面采他山之石,与西方文化、佛教文化的互释成为主要的方法和途径。

这样做的目的是证明中国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代表的世界文化相合、相通,其后果则是在与西方文化的相似、相通中夸大中国本土文化的普遍性和共性,而有意无意地遮蔽其民族性和个性。

综上所述,近代思想家对传统文化的定位以及文化重建始终交织着中学与西学的关系问题,这使整个中国近代文化史、哲学史在某种程度上呈现为中学为主与西学为主的交替。

当下国学思潮的宗旨是重拾中国人对本土文化的信心,既是对近代国学的致意,又是对长期以来忽视传统文化的反省。

(选自2011—09—06《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围绕“近代国学”的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近代国学是相对于外学而言的,它强调本国固有,出发点是彰显中国本土文化,突出中国文化的民族性、特殊性和地域性。

B.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使近代思想认识到民族存亡与本土文化的密切关系,从而促使他们将两者联系起来,试图通过国学的弘扬来唤醒中国人的身份认同和民族认同。

C.梁启超最早明确提出的国粹概念,并重视国学研究,成为近代国学的第一推手,为实现弘扬国学的宗旨作出了贡献。

D.章炳麟认为中国人的精神命脉和存立根基是中国的本土文化,因为文化具有民族性,本民族的文化才是最好的文化。

2.下列不属于...“近代思想家着意突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相通、相合之处”原因的一项是()A.近代国学要面对最大的“他者”以弘扬“我者”,要做到能与西学分庭抗礼。

B.中西文化的社会属性不同,文化先进与落后有异,中国文化的地位丞待提高。

C.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羡慕不已,民族自信心需要增强。

D.近代思想家在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比较中夸大了本土文化的普遍性和共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弘扬本土文化意在让中国人重拾自尊、自信,走上民族自强之路,但其着眼于中西文化的相同性研究的做法,恰恰反映了我们的一种文化自卑心理。

B.为了弘扬国学,近代思想家在对中西哲学进行比较的过程中,特别关注于中西文化的相同性的研究,而有意无意地遮蔽了中国文化的民族性和个性。

C.一方面强调本土文化的重要性,一方面又特殊强调中西文化的相同性,这体现了近代思想家对中学和西学的关系定位的矛盾,产生了中学为主还是西学为主的困惑。

D.文章肯定了近代国学在重拾中国人对本土文化的信心方面的积极意义,但也提醒我们关注近代国学的时代语境,走出局限,真正做到重视传统文化。

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艺术批评的失语杜大恺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其所追求的目标都是真实,唯独艺术不以真实为目标,艺术倾向理想,故与现实是有距离的,艺术以“似与不似”为目标,不能似,亦不能不似,追求的是不似之似,似亦不似。

艺术批评则与艺术不同,仍应以真实为目标,酷评、恶评、艳评、俗评,包括艺术批评的娱乐化,都与真实远矣,因而有“失语”之类对艺术批评的批评,包括对艺术批评目的庸俗化的质疑,尤其“孔方兄”的不期而至,更导致艺术批评的矮化,使艺术批评已完全没有尊严可言。

其实艺术批评的所谓真实是有条件的,并不期待艺术批评与艺术的完全重合。

中国古代有“诗无达诂”之说,而在西方则有“有一千个莎士比亚,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之谓。

可见,对待艺术批评的期许,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一直是很理性的,所谓“失语”应当是指艺术批评对象的杜撰,即批评的目的与批评的行为两方面都在谋求非批评的目标,刻意制造一种幻觉,实现与其对应的批评对象风马牛不相及的目的。

“失语”之所失,失在作伪。

生于16世纪的培根讲过大抵这样的话:如果语言或者文字能够替代艺术,那还要艺术干什么?我们可以反言之,如果艺术能够替代语言或者文字,那还要语言或者文字干什么?培根指出了艺术批评与艺术之间在另一层面上的不可复制性。

培根倡导实验,坚持通过实验认识世界,他改变了人类认识世界的途径,进而改变了世界,他对语言或者文字与艺术属性差异的判断是令人信服的。

事物与事物之间无论多么相似或相近,依然不能以此一物替代彼一物,此事物不是彼事物,彼此之间无法重合。

艺术批评诉诸思维,艺术则诉诸视觉,一个在想,一个在看,其创作抑或接受的途径,凭借不通,感受不同,因而才会有彼此的存在,即使艺术批评与批评对象之间有亲缘性,艺术批评的存在亦不意味着艺术的存在。

但是艺术批评的真实性依然是可以期待的,这里的所谓真实只是相对意义的存在,不是指艺术批评与艺术批评对象之间的完全重合,仅限于艺术批评与批评对象可以相互印证,而且是在一定程度,一定情景下的有限印证,是针对艺术批评的存在意义的。

它们大致指向美与丑,善与恶,好与坏,雅与俗,远与近,虚与实,是与非,这些曾经以时序指向图腾、宗教、信仰、权力、风俗等等以及其他历史存续的社会意识。

所有艺术批评一直围绕着这些意识形成历史波澜,并且衍生出诸如简与繁,浮华与质朴,感性与理性,抽象与具象,写实与表现,现实与非现实,继承与革新等等与形象相关,用于艺术批评的标准和规则。

艺术批评的真实性从理想的层面看,并不虚妄,它可以感知,可以体悟,可以判断,可以接近。

今日中国艺术最切近的目标应当是如何回应21世纪人类共同理想的文化自觉,中国文化必须实现历史性的超越,使中国文化成为人类文化中最为生动、最少偏颇、最富亲和力的一部分,这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责任和使命,也是中国艺术的责任与使命,当然也是中国艺术批评的责任与使命。

所有关于美与丑、善与恶、好与坏、雅与俗、远与近、虚与实、是与非的信念,都应当以这一目标为始终。

(选自《光明日报》2011年12月02日,有删节)1.下列关于“艺术批评的失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艺术批评的失语”指的是艺术批评完全脱离艺术作品本身,对艺术作品进行酷评、恶评、艳评、俗评,导致艺术批评娱乐化。

B.“艺术批评的失语”是指批评目的与批评行为都在以非批评为目标,通过制造一种幻觉,实现与批评对象毫不相干的目的。

C.“艺术批评的失语”的实质是作伪,这种艺术批评方式违背了艺术批评应以真实为目标的原则,使艺术批评丧失了自己的尊严。

D.“失语”的艺术批评是一种非理性的艺术批评,在商品经济时代,由于艺术批评目的日益庸俗化,致使某些批评家可以对艺术批评对象进行随意的杜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艺术不以真实为目标,而是以“似与不似”为月标,既不能过于真实,也不能太不真实。

B.艺术批评应以真实为目标,而这种真实是有条件的,并不要求与艺术完全重合。

C.培根说,如果艺术能够替代语言或者文字,那还要语言或者文字干什么?这句话指出艺术批评与艺术之间的不可复制性。

D.艺术诉诸视觉,艺术批评诉诸思维,一个在看,一个在想,它们有着不同的凭借和感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的“诗无达诂”之说和西方的“有一千个莎士比亚,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之说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对待艺术批评的期许一直都是很理性的。

B.艺术批评与批评对象之间具有亲缘性,因此它们可以相互印证,但这种印证是在一定程度、一定情景下的有限印证。

C.简与繁,浮华与质朴,感性与理性,抽象与具象,写实与表现,现实与非现实,继承与革新……这些都是用于艺术批评的标准和规则。

D.今日中国的艺术和艺术批评的责任与使命是中国文化必须实现历史性的超越,使中国文化成为人类文化中最为生动,最少偏颇,最富亲和力的一部分。

三、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词是按照乐谱填作的,所以大都是先有了歌谱然后才能填作歌词。

作谱与填词的人都应该深谙乐理。

在宋代,不少词人同时又是音乐家,他们能够创调制谱,就往往自己作谱,自己填词。

如姜夔的自度曲十七首,歌谱与歌词皆出于他一人之手。

但并不是每个词人都能作曲,一人独自作谱作词的究属少数。

大多数词人只是根据前代或当代现成流行的乐谱填词,或者是一人作谱,一人填词,共同合作。

如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说:“柳永字耆卿,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

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

”又如《碧鸡漫志》卷二说:“江南某氏者,解音律,时时度曲。

周美成与有瓜葛,每得一解(曲),即为制词,故周集中多新声。

”柳永和周邦彦都是懂得音律的大词人,他们都同教坊乐工和作曲家密切配合,制词以填新腔。

像这样歌谱与歌词分出于二人之手的在宋词中不在少数。

如《玉梅令》,姜夔《玉梅令》词序说:“石湖(范成大的号)家自制此声,未有语实之,命予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