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教材】2019秋季学期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第7单元20《古诗词三首》课时1-公开课PPT课件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古诗词三首《枫桥夜泊》

地名图解(三)
寒山寺:枫桥附近 的一座庙。寒山寺 位于苏州阊门外三 公里多的枫桥镇, 始建于六世纪上叶 梁天监年间,相传 七世纪唐贞观年间 高僧寒山和拾得由 天台山来此住持, 故此名为寒山寺。
附录(二)
寒 山 寺 夜 景
附录(三)
寒 山 寺 的 大 钟
同类作品赏析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 舟 泊 烟 渚, 日 暮 客 愁 新。 野 旷 天 低 树, 江 清 月 近 人。
古诗欣赏
作者用很小的篇幅,将月、鸟、树、船、 霜、渔火等无衣无缝的融合在一起,再 加上看不见的山寺和能听到的钟声,在 读者心中交织成一副秋夜江边客船停泊 时的动人景象,俨然一副清淡而错落有 致的江南风光的水彩画。
古诗欣赏
看天空,秋霜茫茫,天边挂着快要落下 的月亮.
看江面,波光粼粼,点点渔火映在水面 上,发出闪闪亮光.
词语释义
泊:船靠岸停止不动时为“泊”。 江枫:江边的枫树。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对愁眠:是说作者对飒飒枫叶和闪闪的
渔灯,因身在旅途,心绪难宁,愁苦难 眠。
地名图解(一)
枫桥:地名,苏 州城西的 一座桥。 枫桥在江苏苏州 市枫桥镇。始建 于唐代。
附录(一)
枫 桥 新 景
地名图解(二)
古诗主题
《枫桥夜泊》这首诗通过 描写诗人夜晚停船在枫桥岸 边的所见闻,描绘了枫桥一 带的夜景,抒发了诗人离家 在外的愁苦之情。
古诗赏析
全诗以“愁”为诗眼,写景写声, 动静相应,由实写到虚,渺渺余意更 在诗句之外,抒发了跨越时空的羁旅 之愁。
朗读节奏
枫桥夜泊
(唐) 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七单元《古诗三首》部编版

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七单元《古诗三首》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古诗三首》,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文内容,掌握诗文中的重点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文中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古诗三首》包括《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
这些诗篇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诗篇,可以使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熟读诗文,理解诗文内容,掌握诗文中的重点字词。
难点: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诗文中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体会古诗的美。
2. 简介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古诗三首》,引导学生关注诗文内容。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诗文,理解诗文大意。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文背景,加深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诗文内容,解析重点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文。
2. 分析诗文结构,引导学生掌握诗文的韵律美。
3. 通过讲解,使学生体会诗文中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互动环节(10分钟)1. 学生分角色朗读诗文,体会诗文中的情感。
2. 学生分享自己学习诗文的感悟,大家共同交流,提高鉴赏能力。
五、巩固练习(5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教师点评练习题,查漏补缺,确保学生掌握所学内容。
六、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激发对古诗学习的兴趣。
板书设计:《古诗三首》1. 示儿2. 题临安邸3. 己亥杂诗作业设计:1. 熟读诗文,理解诗文内容。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 课件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请大家读前三联,边读边想象: 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幅什么样的画面?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写作背景
这首诗当作于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时,此时 已是“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终南别业》)的 后期了。公元736年(开元二十四年),唐玄宗时期最后 一个开明的宰相张九龄被李林甫等排挤罢官,朝政日趋 昏暗,王维的政治热情冷却下来,对政治抱着消极的态 度。公元740年(开元二十八年)后,他在终南山构筑了 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默读《长相思》,结合注释和 插图,疏通词的大意,小组内交流 不理解的地方。
山一程,水一程
翻过一座座山, 蹚过一道道河。
这里指的是将士们跋山涉水,行军艰辛。
风一更,雪一更
风吹了一更又一更, 雪下了一更又一更。
这里形容风雪交加,天气恶劣。
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大意。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愁
枫桥夜泊
[唐]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静景 江枫渔火对愁眠。 所见
姑苏城外寒山寺, 动景 夜半钟声到客船。 所听
所见 所感 所闻
结构梳理
山 山居之景 明月松林 (动静结合)
居
清泉岩石 清幽
留
秋
浣衣之女
(隐居)
暝 山居之人
(以动衬静)
渔舟之人
结构梳理
枫 月落 桥 夜 泊 江枫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词三首优秀教案

21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掌握本课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词的思想感情。
2 .体会诗词中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古诗词和中国古典文化的兴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词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词中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大诗人苏轼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这摩诘指的是谁呢?是唐代诗人王维。
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王维是一个能诗善画的人,但是我们谁知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究竟是什么样的境界呢?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王维的诗《山居秋暝》,一起去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 .教师范读课文。
重点指导平舌音“孙、寺”、翘舌音“愁”、后鼻音“暝”,以及“更”等多音字的读音。
2 .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 .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学习“榆”等生字时,可以结合图片;学习“孙、泊、愁、眠、寺、畔”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
同时对多音字和形近字进行区分并组词。
形近字歌示例:孙:乱子万世尊,儿林家训遵。
拉孜求进学,踏实又谦逊。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孙”的“子”横画变提,“小”字两点呼应。
“泊”左边三点水最后一笔是提。
“愁”的“心”的卧钩平而托上,三点相呼应。
“寺”上面是“土”不是“士”,第二横最长。
“榆”左窄右宽,“俞”撇捺伸展覆盖下部。
“畔”左部偏上,右部“半”第二横长而托上。
易错提示:“寺”上部是“土”,不是“士”,第二横最长。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白:泊(停泊)一伯(伯伯)一怕(害怕>—拍(拍打)秋:愁(忧愁)一揪(揪住)一啾(明啾)寺:待(等待)一持(保持)一侍(侍奉)半:畔(河畔)一伴(伙伴)一拌(搅拌)(4)多音字。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七单元第第20课《古诗词三首》类文阅读含答案

类文阅读-20 古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解释词语。
十五夜:地白:2.诗的一、二句分别从、、的角度来写的。
“地白”、“树栖鸦”从写;“冷”从写;“露无声”从写。
这幅凄清的写意图画,衬托了诗人的心境。
3.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4.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
指月光照在庭院的样子。
2.视觉听觉触觉视觉触觉听觉孤寂的3.这首诗前两句写幽静清凉的秋景,写出了诗人孤独无眠,久久望月苦思的游子形象,诗人的心境是孤寂凄凉的。
4.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你觉得“羌管悠悠霜满地”这一句的意思是。
2.判断题。
(1)“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意思是“征人不能入睡,将军头发花白出征,夫人流下了泪水”。
()(2)首句中的“异”字统领了上阕中衡阳雁、边声连角、千嶂、长烟、落日、孤城等景物。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
()3.找出这首词中描写边地荒凉冷落景色的句子,用“”画出来。
4.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羌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
2.(1)×(2)√(3)√3.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和忠贞的爱国之情。
【参考答案】1.羌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
2.(1)×(2)√(3)√3.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和忠贞的爱国之情。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古诗三首》名师ppt课件(统编本)

手法 学习运用白描手法 【白描】“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
石上流。”这句话说的是山村秋天傍晚特有的景色,用精致 疏淡的手法艺术地摹画出山村景物的情态。
【举例】山村风景画黄昏,总是美得那样的纯粹,那 样的宁静,像正当豆蔻年华的姑娘的那一双泛着涟漪的眸
子,明澈空灵。
20 古诗词三 首
RJ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
者简介
生维:唐朝河东蒲州人,著名诗人、画家,字摩 诘,号摩诘居士。苏轼评价其: “味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代表诗作 有《相思》、 《山居秋瞑》等。著作有《王右丞 集》、《画学秘诀》。
张继:字懿孙,汉族,湖北襄州人。唐代诗人,与 刘长卿为同时代人。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 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 传下来的不多。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展延伸
天净沙 ·秋思 作者: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堂练习
看拼音,写词语。 tíng bó sì miào shuì mián
( 停涵 ( )寺庙( ) 睡眠
2. 选字填空。
愉榆
聒耻
(1) ( 榆 ) 钱 (2) 知 (耻 )
( 愉)悦
( 聒)噪
古诗赏析
这首诗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 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 ”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 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
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朗读古诗,展示古诗。
在今苏州市西郊。
夜间把船停
靠在岸边
枫桥夜泊 。
唐代:张继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古诗词三首》ppt课件

深入探究 欣赏品味
1.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明写 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
2.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句的词序 还可作两种排列:①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 下;②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与上两种 排列相比,诗人的排列有哪些好处 ? 3.所谓诗眼,就是一首诗中的关键词句,有 了这一个词(这个词可能是一个字)或这一个 句子,全诗境界尽出。 这首诗的“诗眼”是 哪一句?为什么?
前期的诗表现出清新明快、豪迈健康的调子, 作品也具有较强烈的现实主义,大都反映了现实, 有着较进步的政治倾向。后期因为政局黑暗,奸 臣专政,只好渐退出官场,隐居山林,诗作多是 描绘田园山水,鲜明地反映了他逃避现实的消极 情绪,隐隐透露出田园的恬静闲适的乐趣,以及 做人处事的禅机,所以被誉为诗佛。 王维晚年信奉佛禅,流露出消极避世的人生观。 不过他的佛禅修养,又使他的山水田园诗中显出 一种幽深清远、静谧空灵的境界,从而形成了他 自己诗歌的独特风格。
20古诗词三首 山居秋暝
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唐朝 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的著名的田园派诗人,是盛 唐的边塞诗及山水诗的大宗师。他工诗善画,又 精通音乐,并能以画、乐之理融会于诗中。以自 然凝炼而富有特征性的语言,寥寥几笔,便勾勒 出一幅色彩鲜明、立体感强而又意境高远的自然 风光图。他十六岁便开始作诗,开元九年(721) 二十一岁时中进士。可是不久因故受牵连,被贬 谪到山东做济州司仓参军。三十四岁时,受到宰 相张九龄的赏识,任太乐丞,后转尚书右丞,故 世称“王右丞”。 有“朝廷左相笔,天下右丞诗” 的称誉。被唐代宗称为天下文宗。
讨论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句的词序还可作 两种排列:①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②
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与上两种排列相
部编版2019年秋五年级上册语文20古诗词三首完美

月落乌啼霜满天
月亮沉落后乌鸦发出声声的啼 叫,寒冷的秋霜充满着四周 。
诗的首句,写了午夜时分三种有密切关 连的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
三.诗句词义注解
月落乌啼霜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注解】 江枫:江边枫树。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江枫渔火对愁眠
看着江上的渔火。勾起了我对故乡的 怀念,使满怀愁绪的我难以入睡。
查看人物
①:嵩 sōng
朗读课文,体会词义
朗读课文 体会词义
↑钟汉良
翻译
山一程,① 水一程,身向榆关 ② 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译文
一段山路,一段水路,我朝着山海关那边前 行,夜深了,成千上万的帐幕里还亮着灯。
①一程:一段路。 ②榆关:山海关的别称,榆 yú。
翻译
风一更,雪一更,聒 ① 碎乡心梦不成,故园 ② 无此声。
思考
本课当中的诗词的主旨诗句是什么?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望洞庭湖赠张丞 相》
“行到穷水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吸取三山去。” 《渔家傲》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长相思》
32
中心思想
此诗在清丽哀婉又①不乏边塞的雄奇的风情描述 中,表现了词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抒 发了词人天涯行役的思乡之情。
段意
本阙描写了千里之行中所见的景物。字里行间流露 出词人满腹乡思,一腔愁绪。
理解句子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风一更,雪一更” 作者再叠用“一更”来突出塞外风狂雪骤的荒寒景 象。“ “过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聒碎乡心”呼应“千帐灯”并交代深夜不寐的原 因。最后一句话直接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深深怀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一写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yú
mián
( 榆 )关
睡(眠 )
míng
秋 (暝)
huàn
( 浣 )女
pàn sì
河( 畔 ) (寺) 庙
二、连接诗词上下句
竹喧归浣女 姑苏城外寒山寺 聒碎乡心梦不成
连一连
故园无此声 莲动下渔舟 夜半钟声到客船
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要站在“向学生负责,向未来负责”的
解
高度,切实重视这部分的教学,并能在平时的教学中予以渗透。
其次研读这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你会敏锐作,更重视强化渗透学生品悟赏析、深度思维等提升性语文素
读 养训练。
最后,练习中的“口语交际”,除了秉承一贯的“生活性”、“实践性”、
作为新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材序列中应该
自有其特殊的地位和功用,很明显地就是为五年级学生进入六年级做好了提
教
升性的“启下衔接”:
首先本学期安排的习惯训练——“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在实践中学
会运用”,实际上是“多种渠道学语文”的延伸和深化,这些习惯的养成不
材
仅对正在进行的语文学习有很大的裨益,而且对今后学生继续学习和走上社
枫桥夜泊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长相思
将士们爬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 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都点起了灯。 夜里,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 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 故乡是没有这种狂风朔雪的声音的。
上面的第二个横要写 长一些
多音字
(gèng) 更好
更
( gēng) 打更
词语解释
山居秋暝
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空旷,空 寂的山野
洗衣物 的女子
任凭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刚刚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原指贵族子弟, 此处指诗人自己
春天的花草
尽
词语解释 江边的枫树
指关外
的声音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 约两小时
声音嘈杂
故乡
朗读诗歌,总结每首诗的内容。
山居秋暝
空旷的山野一场秋雨新降,傍晚的天气显得格外凉爽。 静静的月光把松林照亮,清清的泉水在石上流淌。 姑娘们洗罢衣服,笑语喧哗地从竹林里回家去,渔船 顺流而下,水上莲叶便摇动起来。 任凭春花春草枯谢吧,我要留下享受这无比风光。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 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 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 习三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小资料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 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 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 居士,世称“王右丞”,早年信道,后期因社会 打击彻底禅化。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 《山居秋暝》等。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 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chóu
愁
我会写
笔顺 组词
撇、横、竖、撇、点、点、撇、撇、 捺、点、斜钩、点、点。
发愁 愁容满面
造句 他这几天正在为工作的事情发愁,整个人 变得有些消瘦。
mián
眠
我会写
笔顺 组词
竖、横折、横、横、横、横折、 横、竖提、横、斜钩。
睡眠
造句 良好的睡眠能使人精力充沛,工作效 力提高。
yú
榆
我会写
笔顺
横、竖、撇、点、撇、捺、竖、横 折钩、横、横、竖、竖钩。
组词 榆关 榆树
造句 这棵榆树是我亲手栽下的,现在已经 长大了。
pàn
畔
我会写
笔顺
竖、横折、横、竖、横、点、 撇、横、横、竖。
组词 湖畔 河畔
造句 春天,我们来到山清水秀的西子湖畔。
sì
寺
我会写
易错字
组词 寺院 寺庙
造句: 这座曾经香火旺盛的寺庙现在 只剩下断壁残垣了。
在今江苏省苏州市 西郊。
停泊
枫桥夜泊 月 落 乌 啼 霜 满 天,
渔船上的灯火
江 枫 渔 火 对 愁 眠。
睡觉
姑 苏 城 外 寒 山 寺,
夜 半 钟 声 到 客 船。
传到
词语解释 道路、路程
长相思
山海关
词牌名
军营的帐篷,千 帐指军营之多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那边,此处
指风雪交加
小资料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 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 黄旗人,康熙十二年进士。大学士 明珠长子。他淡泊名利,善骑射, 好读书,擅长于词。他的词全以一 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 写景逼真传神。
我会认
míng huàn yú pàn gēng guō
暝 浣 榆 畔 更聒
识字方法
苏轼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 诘之画,画中有诗。”
小资料
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唐 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约公元753 年前后在世,与刘长卿为同时代人。 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 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 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 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植
加一加:田+半=畔
暝
换一换:暝-日+目=瞑
河畔 暝色
我会写
孙泊愁眠寺 榆畔
sūn
孙
我会写
笔顺 组词 造句
横撇/横钩、竖钩、提、竖 钩、撇、点 。
孙子 王孙
爷爷爱抚地抚摸着孙子的头, “真是好孩子” 。
bó
泊
我会写
笔顺
点、点、提、撇、竖、横折、 横、横。
组词 停泊 泊船
造句 河岸边停泊着几只帆船。
“时代性”的特点,更是体现了与课文的“同步性”。总之,本册教材,全
方位地、渗透性地对学生进入六年级学习做好了“承上启下”式的“衔接过
渡”。
20.古诗词三首
第1课时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
1.会认本课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 2.朗读诗词,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 (重点) 3.初步感知诗词大意。(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