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一天的垃圾》教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一天的垃圾教案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一天的垃圾教案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废物不废》的第一节“一天产生的垃圾”,重点探讨我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种类、数量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具体内容包括:教材第68页至第70页的垃圾的分类、垃圾的产生量、垃圾的处理方式。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一天中个人和班级产生的垃圾种类和数量,认识到垃圾问题的严重性。
2. 学习垃圾分类的方法,提高环保意识,养成减少垃圾产生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垃圾的分类方法,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养成减少垃圾产生的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垃圾分类图卡、垃圾处理视频。
学具:垃圾记录表、垃圾分类盒、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学生展示前一天收集的垃圾,引发学生对垃圾问题的关注。
讨论垃圾给生活带来的影响,引出本课主题。
2. 垃圾分类学习(15分钟)教师讲解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展示垃圾分类图卡。
学生动手实践,将垃圾进行分类。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例题,讲解如何根据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来解决问题。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解答例题。
4.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完成教材第69页的练习题,巩固垃圾分类知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垃圾减量讨论(10分钟)学生分享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如: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回收利用等。
6. 垃圾处理方式学习(15分钟)观看垃圾处理视频,了解不同种类垃圾的处理方法。
学生讨论垃圾处理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改进意见。
六、板书设计1. 垃圾分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2. 垃圾减量:减少一次性用品、回收利用、环保购物等。
3. 垃圾处理:填埋、焚烧、堆肥、回收利用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记录一周内家庭产生的垃圾种类和数量,分析如何减少垃圾产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年级科学下册一天的垃圾教案教科版

1.垃圾分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2.垃圾产生原因:生活消费、生产活动。
3.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污染土壤、水源、空气,危害生物多样性。
4.减少垃圾产生方法:减少消费、重复利用、垃圾分类、绿色出行。
七、作业设计
1.作业题目:
(1)请调查你家附近的垃圾处理情况,并完成调查表。
学具:垃圾分类记录表、垃圾处理调查表、环保宣传册。
五、教学过程
1.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1)让学生展示自己家中一天的垃圾,讨论垃圾的分类及处理方法。
(2)提问:垃圾是如何产生的?垃圾对环境有哪些影响?
2.例题讲解(10分钟)
(1)讲解垃圾的分类及原因。
(2)分析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3)介绍减少垃圾产生的有效方法。
详细补充和说明:
一、教学难点解析
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及如何减少垃圾产生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部分内容,教师应通过以下方式加强讲解:
1.详细阐述垃圾对土壤、水源、空气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合实例进行讲解,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垃圾污染的严重性。
2.介绍减少垃圾产生的有效方法,如减少消费、重复利用、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同时引导学生如何在生活中实践这些方法。
2.强调重点内容时,适当提高音量,使学生印象深刻。
二、时间分配
1.实践情景引入环节不超过5分钟,确保有足够时间进行后续讲解和练习。
2.例题讲解环节控制在10分钟内,突出重点,简洁明了。
3.环保行动和总结反思环节各占15分钟,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参与实践和反思。
三、课堂提问
1.提问时注意问题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二、实践情景引入解析
2024年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一天的垃圾》教科版

2024年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一天的垃圾》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2024年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第41课《一天的垃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生活垃圾的分类、垃圾的处理方法以及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具体章节内容为第二章《环境与我们》的第五节,重点讨论日常生活中的垃圾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活垃圾的分类方法,提高垃圾分类意识。
2. 使学生了解垃圾处理的基本方法,认识到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培养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垃圾的处理方法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生活垃圾的分类及其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垃圾分类图示、垃圾处理设施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垃圾分类卡片、记录表、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垃圾,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垃圾是如何处理的吗?它们对环境有什么影响?”引发学生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生活垃圾的分类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实例,讲解垃圾处理方法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垃圾分类的必要性。
4. 随堂练习:分发垃圾分类卡片,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垃圾分类能力。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生活中如何做好垃圾分类,分享经验和建议。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1. 一天的垃圾2. 内容:a. 生活垃圾分类方法b. 垃圾处理方法及其对环境的影响c. 垃圾分类的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生活垃圾的分类方法及其意义。
b. 请举例说明垃圾处理方法对环境的影响。
2. 答案:a. 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包括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垃圾分类可以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生活质量。
b. 垃圾处理方法不当会导致土地、空气、水源污染,影响生态平衡。
例如,焚烧垃圾会产生有害气体,填埋垃圾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
教科版《一天的垃圾》教案

教科版《一天的垃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一天的垃圾》一章。
主要内容包括:垃圾的分类、垃圾的处理、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减少垃圾的产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基本知识,认识到垃圾处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
2. 知道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减少垃圾的产生。
3.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垃圾的分类、处理方法以及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难点:如何减少垃圾的产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垃圾图片、垃圾模型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张垃圾堆积如山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垃圾处理的重要性。
2. 知识点讲解:(1) 垃圾的分类: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
(2) 垃圾的处理方法:填埋、焚烧、资源回收利用。
(3) 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污染土壤、污染水源、产生恶臭等。
3. 例题讲解:以实际案例为例,讲解垃圾处理的方法和重要性。
4.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种减少垃圾产生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垃圾的分类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垃圾的处理方法填埋、焚烧、资源回收利用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污染土壤、污染水源、产生恶臭等如何减少垃圾的产生设计减少垃圾产生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整理课堂笔记,写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针对自己的生活,设计一种减少垃圾产生的方法,并简要说明原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入实践情景,引导学生关注垃圾处理问题。
通过讲解知识点、例题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垃圾的分类、处理方法以及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在课堂小结中,强调垃圾处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作业设计中,要求学生整理课堂笔记,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设计一种减少垃圾产生的方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拓展延伸:课后可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实践活动,如收集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垃圾处理的流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一天的垃圾》教科版

1.一天的垃圾【教材简析】《一天的垃圾》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环境和我们》单元的起始课。
本课将从调查垃圾入手逐步展开对“环境和我们”的探究。
教科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调查家中一天的生活垃圾”,学生通过对一天的垃圾进行称重、分类,发现家庭里一天的垃圾数量大而且成分复杂;第二部分“关于垃圾的讨论”,学生通过研讨初步认识垃圾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垃圾的数量惊人,以及垃圾的危害。
【学情分析】如何认识我们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对学生来说,从调查、研究垃圾入手是简单、可行的方法。
每一个学生家庭每天都在制造垃圾、丢弃垃圾,学生也可能实际感受到垃圾问题的严重性,但对于“一天的垃圾有多少?垃圾里有些什么?”是模糊的。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
2.丢弃的垃圾危害环境。
科学探究目标1.调查统计家庭一天的垃圾数量和成分。
2.对垃圾进行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1.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会产生破坏。
2.培养学生关注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人类活动会对环境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自觉采取行动,保护环境。
【教学重难点】重点:垃圾的分类及对环境的影响。
难点:家庭一天的垃圾进行称重测量、垃圾的分类。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两袋垃圾袋、电子秤、手套、口罩小组:便条贴、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引出问题(预设2分钟)1. [PPT2出示各类食物、物品]提问:我们每天都要消耗食物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很多垃圾。
这样一天下来,我们家里会产生多少垃圾呢?(预设:一桶、2千克)提问:这些垃圾里有些什么?(预设:剩饭、剩菜、包装袋、纸、塑料袋)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天的垃圾(板书)二、探索:一天垃圾统计调查、分类(预设15分钟)[材料准备:准备两份垃圾,一份是厨房里产生的垃圾,一份是其他垃圾]1.[PPT3出示两份垃圾]出示两包垃圾,教师演示垃圾的称量,学生完成“一天的垃圾统计”表。
教科版《一天的垃圾》教案

教科版《一天的垃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一天的垃圾》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垃圾的分类与定义、垃圾的处理方式、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日常生活中如何减少垃圾产生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处理方式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3.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垃圾处理方式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重点:垃圾的分类方法、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垃圾分类图例、垃圾处理视频等。
学具:笔记本、笔、垃圾分类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垃圾堆积如山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垃圾问题的关注,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1)垃圾的分类与定义通过讲解垃圾的分类方法,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垃圾及其特点。
(2)垃圾的处理方式介绍我国常见的垃圾处理方式,如填埋、焚烧、堆肥等,并分析各自的优缺点。
(3)垃圾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实例讲解垃圾对土壤、水源、大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垃圾问题的严重性。
(4)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如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提倡垃圾分类、循环利用等。
3. 实践情景引入:4. 例题讲解:以一道关于垃圾分类的题目为例,讲解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份关于垃圾处理的选择题和简答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垃圾分类: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2. 垃圾处理方式:填埋、焚烧、堆肥3. 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土壤污染、水源污染、大气污染4. 减少垃圾产生措施:减少一次性用品、垃圾分类、循环利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垃圾的分类方法及其意义。
(2)分析垃圾处理方式对环境的影响。
(3)列举至少三种日常生活中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
2. 答案:(1)略。
(2)略。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垃圾问题的认识程度,针对不足之处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一天的垃圾》精品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一天的垃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人们在生活中会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这些垃圾一经丢弃会给环境带来污染。
2.调查统计家庭中一天产生垃圾的名称、重量和种类,并通过讨论和计算,让学生知道垃圾的相关知识。
3.认识到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垃圾,这些垃圾对环境会造成破坏。
关注垃圾的去向,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垃圾的分类及对环境的影响。
2.教学难点:家庭一天的垃圾进行称重测量、垃圾的分类。
三、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提前收集家里一天的垃圾,并把垃圾进行分类和称重统计,完成“我家一天产生的垃圾统计表”。
2.教师收集、制作有关的图片,准备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如果让你来选,你会选择哪张图片上的小区居住呢?能说说为什么吗?(出示图片:一张环境优美、干净整洁的住宅小区图片;一张垃圾成堆、路边积水又臭又脏的小区图片)2.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出示图片:环境脏乱)3.小结:我们每天都要消耗食物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同时就会产生许多垃圾。
如果垃圾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我们居住的环境就会变得脏乱。
这节课我们就开展一项对垃圾的调查研究。
(二)调查家中一天产生的垃圾1.课前老师布置大家做了收集和统计,说一说你们家一天都产生了哪些垃圾?(出示图片:我家一天的垃圾统计)2.结合收集到的垃圾以及“我家一天的垃圾统计表”,让学生说一说都有哪些垃圾。
如:雪碧的塑料瓶、白菜菜叶、剩饭(鸡骨头、鱼刺)、废报纸、旧电池、酸奶玻璃瓶、小吃袋、香蕉皮、苹果皮、大葱叶、旧本、易拉罐、过期的药品、瓜子皮、鸡蛋壳、烟盒、橘子皮、糖纸、芹菜叶、土豆皮、牛奶袋、棒棒糖棍、花生皮、大虾皮、破布、烟头、废纸、泡沫、饼干袋、酒瓶、卫生纸……3.这么多的垃圾,怎么办才好呢?(播放视频:垃圾分类)4.小组合作,对自己组内几个家庭一天的垃圾分一分类。
(出示图片:分类回收的垃圾桶)(1)小组内讨论:可以怎样进行分类?并把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一天的垃圾》精品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一天垃圾》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主要围绕《一天垃圾》这一章节进行详细教学。
内容包括垃圾分类、垃圾处理方式、垃圾对环境影响以及如何减少垃圾产生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垃圾分类及处理方式,认识到垃圾对环境影响。
2. 培养学生减少垃圾产生、保护环境意识。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垃圾对环境危害,以及如何减少垃圾产生。
2. 教学重点:垃圾分类、处理方式,以及垃圾对环境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垃圾图片、分类垃圾桶、投影仪。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垃圾堆积如山图片,引发学生思考:我们每天产生这多垃圾,该如何处理?2. 讲解:(1)垃圾分类: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2)垃圾处理方式:填埋、焚烧、堆肥、回收利用。
(3)垃圾对环境影响:污染土壤、水源、空气,危害生物多样性。
3. 实践情景引入:(2)讨论:如何减少垃圾产生?4. 例题讲解:(1)题目:假设一个小区每天产生1000千克垃圾,如果将这些垃圾全部填埋,会对环境产生什影响?(2)讲解:计算填埋垃圾对土地、水源、空气污染,以及解决方法。
5. 随堂练习:(1)请学生列举生活中可以减少垃圾产生做法。
(2)讨论:如何提高垃圾回收利用率?六、板书设计1. 垃圾分类: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2. 垃圾处理方式:填埋、焚烧、堆肥、回收利用。
3. 垃圾对环境影响:污染土壤、水源、空气,危害生物多样性。
4. 减少垃圾产生:提高环保意识,践行低碳生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调查一下自己家庭垃圾产生情况,并提出减少垃圾产生措施。
答案:(1)调查家庭垃圾产生情况,如每天产生多少垃圾,各类垃圾比例等。
(2)减少垃圾产生措施:如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提高垃圾回收利用率,实行垃圾分类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解垃圾分类、处理方式及其对环境影响,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天的垃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人们在生活中会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这些垃圾一经丢弃会给环境带来污染。
过程和方法:调查统计家庭中一天产生垃圾的名称、重量和种类通过讨论和计算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垃圾的相关知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垃圾,这些垃圾对环境会造成破坏。
关注垃圾的去向,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家庭一天的垃圾进行称重测量、垃圾的分类。
教学重点:垃圾的分类及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提前收集家里一天的垃圾,并把垃圾进行分类和称
重统计,完成“我家一天产生的垃圾统计表”。
2、教师收集、制作有关的图片,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两张不同的图片
一张环境优美、干净整洁的住宅小区图片
一张垃圾成堆、路边积水又臭又脏的小区图片
2、师:如果让你来选,你会选择哪张图片上的小区居住?
能说说为什么吗?
3、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4、在你的身边有这样的现象吗?(学生例举)
二、调查家中一天产生的垃圾
师: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我们每天都在消耗食物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与此同时也就产生了大量的垃圾。
1、课前老师布置大家做了收集和统计,说一说你们家昨天都产生了哪些垃圾?
结合收集到的垃圾以及“我家一天的垃圾统计表”说一说:都有哪些垃圾。
2、课件出示从学校、市区、菜市场拍到的有关垃圾的图片,问:“看到这里,有什么想说的吗?”
3、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面,而且远远的就能闻到刺鼻的恶臭味。
像这样把所有的垃圾堆放在一起好吗?你们觉得怎样处理会好一些?(引导给垃圾进行分类)
4、小组合作,对自己组内几个家庭一天的垃圾分一分类
小组内讨论:可以怎样进行分类?并把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组员分工合作、动手分一分(提示:分拣垃圾时要注意卫生)
各小组成员汇报分类情况。
三、研究讨论,认识垃圾问题
(一)统计推算全校家庭产生垃圾的数量
1、小组统计一下,你们小组所有家庭总人数,和所有家庭产生垃圾的总重量。
课件(教师出示表格,根据学生的汇报完成表格)
2、请同学们计算班里家庭总人数,和垃圾总重量。
3、计算平均每人产生垃圾的重量
4、照这样计算,全校6个年级,每个年级7个班,每班人数就按我们班的人数计算,全校所有家庭一天的垃圾总重量是多少?
(二)分析数据,感受垃圾之多
1、课件出示图片及文字说明:裕丰菜市场每天产生的垃圾数量、广丰县每天产生垃圾的数量、北京市每天产生垃圾的数量、
2、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你有什么想说的?你对垃圾有哪些认识了?
3、课件出示垃圾车图片
如果我们用一辆能载5吨的汽车来拉垃圾的话,一天我们要拉多少车?
计算:这辆垃圾车的长度是6.8米,这么多的车能排多长?
(三)讨论交流,认识垃圾的危害
1、分组讨论:这么多的垃圾是从哪里来的?(通过讨论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生活中竟能产生这么多的垃圾)
师说明:当然,这些垃圾不仅仅是我们家庭制造出来的,还有商场、工厂、学校、机关、农业、建筑等,各行各业都会产生垃圾。
人们生产生活中所产生的垃圾数量是非常惊人的。
2、引导讨论:我们生产生活所产生的这么多垃圾会对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认识垃圾的危害)
四、关注垃圾,提高环保意识
1、师:这么多的垃圾被丢弃后,势必要污染环境,影响我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
因此,如
何处理生活中的这些垃圾,就成了我们每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的问题。
你们看:
课件出示:全国各地的人们为保护环境正在积极行动的图片
2、看到这些,作为新世纪的主人,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还能无动于衷、坐视不管吗?你们有什么建议呢?在以后的生活中,你会采取什么行动来保护我们的环境?
通过引导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点点的垃圾都会影响我们周围的环境,保护环境应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
3、指导学生将好的、可行的建议、做法拟成倡议书,粘贴在学校的公告栏里。
(倡议全校的同学一起加入环保的行动中来)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吗?有什么想说的?和大家一起交流和分享。
2、师小结:今天我们知道了垃圾的相关知识,以及垃圾对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
希望同学们能够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垃圾,从日常的一点一滴做起,用我们的行动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让我们共同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教学反思:
为了让学生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首先出示两张环境截然不同的图片,让学生去选择居住的环境,使其感受环境的优美,唤起学生对美的向往,从而意识到环境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他们创造优美环境的愿望。
然后让学生从调查、研究垃圾入手,从他们最熟悉的生活入手,并通过计算垃圾的数量,分析观察数据,让学生了解到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天都在制造垃圾、丢弃垃圾,从实际中感受到垃圾之多。
接着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到垃圾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以及垃圾问题的严重性,意识到自己的日常行为正在影响着环境,激发环境保护的意识。
最后,“全国各地的人们都在为保护环境而积极行动起来,我们作为新世纪的主人,还能无动于衷吗?”这样进一步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马上积极行动的愿望。
学生们想到的方法、提出的建议已经说明了一切。
他们已经充分地意识到保护环境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并逐渐把保护环境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这样,使学生在课堂中无意地接受着环境保护的熏陶,在日常生活中有意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并以此来影响、带动身边的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
这样的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学生家长配合不够,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去收集家里的垃圾,更不愿意让孩子将垃圾带到学校,光这一项任务就花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最后在学校的帮助下取得了家长们的认可。
其次
是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积极的、主动的,但在课后有同学反映,还是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学以致用,从某一方面来说,这节课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环境保护还没有深入学生的心里。
一、微课设计首页
二、微课过程实录:
1.第一部分:提出生活垃圾的概念(时长:9秒)
场景1:生活中各种垃圾成堆的照片。
师: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垃圾。
2.第二部分:调查城市一天的垃圾和垃圾的处理方法(时长:4分20秒)
场景1:一袋家庭生活中的垃圾。
师:这大约是一个家庭一天产生的垃圾,看起来并不多。
师:那,一个城市在一天里会产生多少垃圾呢?这些垃圾又是怎样处理的呢?场景2:城市生活
解说:以人口为48万的奉化市为例,平均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近600吨,如果用载重6吨的卡车,需要100辆才能运完。
目前,全国每天产生的垃圾约2.5亿吨左右。
场景3:环卫工人收集生活垃圾现场
解说:每天清晨,环卫工人会从各个小区收集城市的生活垃圾。
场景4:垃圾中转站工作现场
解说:收集起来的垃圾首先会运到垃圾中转站。
垃圾会被压缩成块,压缩好的垃圾由垃圾运送车将垃圾运送到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
场景5:垃圾填埋场填埋作业现场
解说1:运送到垃圾填埋场的垃圾,会经过推土机压平,喷洒除虫剂防止虫蝇滋生,并盖上覆膜。
解说2:为防止垃圾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渗入到地下水中,垃圾填埋场在底部铺设了50厘米碎石导流层、土工布、渗沥液收集管、HDPE膜、GCL膨润土块、地基、地下水收集管,把垃圾堆积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统一收集起来,运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解说3:垃圾在填埋过程中会产生可燃烧的气体,为防止可燃烧气体在地下聚集,填埋场会通过专用管道收集可燃气体,并利用火炬塔进行燃烧处理。
解说4:经过这样的处理,我们的生活垃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能降到最低。
但是,填埋的生活垃圾还是会对填埋场所在的土壤造成一定的污染。
因此,填埋场在填满垃圾以后,就不能用来建筑房屋和种植庄稼了。
解说5: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将要用越来越多的土地来填埋垃圾。
目前,中国600座城市已堆放和填埋的各类垃圾近80亿吨。
3.第三部分:提出城市生活垃圾面临的问题(时长:12秒)
师:同学们,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垃圾问题对我们的影响越来越大,你有好的办法来处理它们吗?和你的同伴一起讨论讨论,想出一条减少垃圾或科学处理垃圾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