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房地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徐州房地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

徐州房地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20xx-40铜沛路南侧8400平方米商住756万元挂牌徐州市九里区房产开发有限公司20xx-1-720xx-39南临徐海路,西接一号路575100平方米商住17250万元挂牌徐州城置有限公司20xx-1-720xx-38煤港路西侧,朱庄村南侧41679平方米商住18300万元挂牌徐州市广达铁路工程有限公司20xx-11-2020xx-33新城区商住综合地块500.1亩综合38300万元挂牌江苏中茵置业有限公司20xx-10-1520xx-31新城区办公e地块17亩办公680万元挂牌徐州市新城区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20xx-9-2820xx-29新城区办公c地块30亩办公1200万元挂牌徐州市新城区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20xx-9-2820xx-28新城区办公b地块39.5亩办公1600万元挂牌徐州市新城区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20xx-9-2820xx-25铁路西,迎宾大道东290.5仓储物流7900万元挂牌徐州源洋商贸公司20xx-9-1120xx-23郭庄路与三环东路交叉口16.4亩商住4300万元挂牌徐州盈佳贸易有限公司20xx-9-320xx-22三环东路西侧、鼓楼法院南13.32亩商业466万元挂牌江苏远方汽车工贸实业有限公司20xx-9-3三、徐州土地市场分析(20xx年)据徐州市国土资源局最新发布的消息,20xx年前三季度,市区已挂牌出让土地33宗,面积4012亩,挂牌价33.15亿元。
其中,已成交32宗,面积2592.11亩,成交总额22.8亿元。
总体来看,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参与地块竞争的单位越来越多。
不仅有本地开发商,外地开发商较往年也有明显增加。
而且,一些中小地块的竞争十分激烈,常常是多家单位历经数十轮竞价后才能成交。
如20xx—7号淮海服装厂地块,共有包括天润、鑫宝、新华、建美等12家单位参与竞拍,创下了土地市场建立以来,参与竞拍单位数量最多的纪录;二是新城区地块的出让数量明显增加。
徐州房地产项目可行性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项目背景 • 市场分析 • 土地考察与评估 • 项目规划与设计 • 财务分析 • 风险评估与对策 • 环境影响评价 • 结论与建议
01
项目背景
徐州市房地产市场概况
01
徐州市经济发展状况良好,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为房
地产市场提供了稳定的需求。
02
徐州市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了宏观调控,促进了市
土地价值评估
评估方法
土地价值评估的方法包括市场比较法、收益还原法、剩余法等,根据不同的评估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影响因素
土地价值评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理位置、交通便利度、周边配套设施、环境质量、未来发展潜力等,需 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
土地风险分析
政策风险
政策调整对土地价值产生影响,例如政府对土地用途的限制、城市规划的调整等,需要关注政策变化并评估其对项目 的影响。
改善型需求和首次购房需求。
投资需求
02 随着政策的支持和市场环境的改善,投资需求也在逐
渐增加。
需求结构
03
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房产的需求结构存在差异,需根
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类型和布局。
竞争对手分析
主要竞争对手
对市场上的主要竞争对手进行详细的分 析,包括他们的产品、定位、价格、销 售策略等。
VS
竞争优势
自有资金
根据企业自身财务状况,确定用于项目投资 的自有资金金额。
合作伙伴
寻找具有共同投资意向的合作伙伴,共同承 担项目风险。
银行贷款
与银行协商贷款事宜,包括贷款金额、利率 、还款期限等。
其他渠道
如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等,但需考虑相关 风险。
徐州可行性研究报告分析

徐州可行性研究报告分析一、研究背景徐州是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中国东部,是一座工业城市,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徐州市的经济也在逐渐增长,但仍存在一些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
因此,对徐州市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有助于整体了解市场发展形势、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和规划,并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参考。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1.了解市场环境:研究徐州市的可行性,有助于企业和投资者了解市场环境、产业发展情况、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为进入徐州市市场提供参考。
2.制定发展策略:通过对市场调研和可行性分析,可以更好地制定发展战略和规划,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投资提供指导。
3.促进经济发展:深入的可行性研究可以为徐州市的经济和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支持,促进市场的活跃和经济的增长。
三、研究内容1.市场调研:了解徐州市的产业结构、市场规模和市场需求,分析市场前景和发展趋势,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2.资源分析:研究徐州市的资源禀赋和优势,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产业基础等,分析市场竞争力和优势;3.政策分析:分析政策环境和法规政策对市场发展的影响,了解市场准入和竞争环境;4.风险评估:对徐州市市场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包括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经济风险等。
四、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通过搜集相关资料和文献,了解徐州市市场发展情况、政策法规和产业结构等;2.实地调研: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徐州市市场的真实情况和需求;3.数据分析:通过统计资料和数据分析,分析徐州市市场的规模、增长率、产业结构等信息;4.专家访谈:与相关领域的专家和企业代表进行访谈,了解市场趋势和发展方向。
五、研究结果经过深入的调研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研究结论:1.徐州市的综合实力较强,具有发展潜力:徐州市拥有丰富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市场需求旺盛,经济增长势头良好,具有发展潜力;2.市场竞争激烈,产业结构待优化:徐州市的市场竞争激烈,产业结构亟待优化和升级,市场需求存在巨大空间,但也存在挑战和风险;3.政策环境有利于市场发展:徐州市的政策环境相对稳定,政府支持力度大,鼓励企业创新和发展;4.风险控制和管理需加强:徐州市的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较大,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和控制,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徐州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徐州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徐州市概况1.1 徐州市区位优势徐州地处长三角经济区和中原经济区的交汇处,是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
徐州市在内河、铁路、公路、航空、能源资源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连接华北、西北与东南沿海地区的交通枢纽。
1.2 徐州市资源禀赋徐州市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金属矿和建筑材料等资源,是国家能源和冶金基地,是中国铁矿石、煤炭、质轻集装箱生产基地和商品粮生产基地。
同时,徐州市还拥有得天独厚的风能、太阳能和地热资源,是发展清洁能源的重要基地。
1.3 徐州市经济实力徐州市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工业基地,拥有机械、化工、建材、钢铁、矿产、能源、汽车等多个优势产业,是中国重要的工程机械制造基地和冶金装备制造基地。
此外,徐州市还是中国重要的农业产业基地,畜牧业、养殖业、水产业等产业发展迅速,为徐州市的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投资环境分析2.1 徐州市政策优惠徐州市为了吸引更多的外资和民间投资,不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比如税收优惠政策、土地使用政策、财政扶持政策等,为投资项目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2 徐州市市场潜力徐州市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拥有庞大的市场需求和卓越的市场潜力。
徐州市的建材、汽车、机械、冶金、化工等产业发展迅猛,市场需求旺盛,为各类投资项目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2.3 徐州市基础设施完善徐州市在交通、能源、电信等基础设施方面非常完善,如南北两大高铁、京沪高速、连霍高速、新长铁路等,为投资项目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
2.4 徐州市人才资源丰富徐州市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包括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同时,徐州市还有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各类投资项目提供了足够的人才保障。
三、投资方向分析3.1 绿色环保产业投资徐州市是中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和环保产业基地,拥有丰富的风能、太阳能和地热资源,为绿色环保产业投资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此外,徐州市还是中国重要的建材、化工、钢铁和矿产等产业基地,投资新型环保材料、环保技术等项目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徐州房地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徐州房地产市场现状
市场规模及增长
分析徐州市目前的房地产市场规模、增长趋势及原因。
市场竞争格局
对徐州市的房地产市场竞争格局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 主要开发商、市场份额等。
市场供求关系
对徐州市的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进行分析,包括供求现 状、主要问题等。
目标市场及需求预测
目标市场选择
根据项目特点、市场定位等选择目标市场 ,并对目标市场的特点进行分析。
要点二
智能化设施
报告应评估项目是否具备智能化设施,如智能安防、智 能照明等,并分析其是否符合当地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 趋势。
05
项目建设条件和施工组织设计
建设条件分析
01
02
03
政策条件
地理条件
经济条件
符合城市规划要求,满足建设行 政主管部门的有关政策和规定。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周边 配套设施完善,为项目实施提供 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建筑物所有权
核实建筑物所有权人、共有情况等权 属信息,以及是否存在权属纠纷,为 项目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其他权利
了解土地和建筑物上可能存在的其他 相关权利,如抵押、查封等情况,全 面评估项目风险。
04
项目规划和设计方案
项目总体规划
地理位置
报告应详细描述项目的地理位置,包括所在 城市、区位条件、交通便捷性等。
01
土地面积
调查地块面积,形状,以及土地使用 性质是否符合预期项目需求。
02
地质条件
分析土壤类型,地质构造,地基承载 能力等,以评估建筑设计和施工的可 行性。
03
交通情况
调查项目周边交通配套设施,包括道 路、公共交通、学校、医院等,评估 交通便利程度。
2023年徐州房地产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2023年徐州房地产行业市场研究报告徐州房地产市场概况:徐州是江苏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徐州市的核心区域,具有很高的发展潜力和吸引力。
房地产行业是徐州市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徐州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城市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政策、土地供应和投资需求等。
一、城市人口增长:徐州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城市,城市人口的增长对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徐州市,对住房需求的增加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尤其是年轻人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加,使得住房需求更加旺盛。
二、经济发展水平:徐州市的经济实力不断提升,GDP持续增长,对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随着城市经济的蓬勃发展,徐州的人均收入也在增加,人们对居住条件的要求也在提高。
高收入群体和中等收入群体对于购买房产的需求有所增加,对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政府政策:政府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对市场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徐州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限制投资房地产的需求,以保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
政府还加大了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力度,打击了一些不合规的房地产项目,提升了市场发展的规范性。
四、土地供应:土地是房地产市场的基础资源之一,土地供应的增加对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徐州市政府积极推出土地供应政策,新增建设用地的供应量不断增加,满足了市场对新房产的需求。
土地供应的增加也推动了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和建设。
五、投资需求:徐州市的房地产市场主要由住宅和商业地产组成。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投资商对于房地产市场的投资需求也在增加。
徐州市政府在吸引投资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为投资商提供了有竞争力的政策和优惠措施,提高了项目的投资回报率。
市场趋势和前景:随着徐州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徐州的房地产市场有着良好的前景。
市场需求的增加、政策的支持和土地供应的扩大,为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徐州可行性研究报告案例

徐州可行性研究报告案例1. 引言本文档旨在对徐州市进行可行性研究,并评估该地区在未来发展中的可行性。
徐州市作为江苏省重要的工业城市,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因此进行可行性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2. 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徐州市作为发展中心的可行性。
通过收集和分析有关徐州市的各种数据,包括经济、环境等方面的数据,以确定徐州市未来的发展潜力和可行性。
3. 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3.1 数据收集我们通过收集徐州市的相关数据,包括经济数据、人口数据、环境数据等,来了解徐州市的现状和潜在发展机会。
3.2 数据分析我们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得出一些关键指标和结论,以评估徐州市的可行性。
我们将利用统计方法和模型来分析数据,如SWOT分析、回归分析等。
3.3 案例研究我们还将进行案例研究,以了解其他城市或地区的发展经验,并对徐州市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4. 研究结果根据数据分析和案例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4.1 经济发展潜力徐州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交通条件,这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根据数据分析,徐州市的GDP增速持续上升,预计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速。
同时,徐州市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朝着高附加值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
4.2 人口增长趋势徐州市的人口在过去几年中保持了稳定增长,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继续增长。
这将为徐州市的经济发展和市场潜力提供支持。
4.3 环境保护问题尽管徐州市的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但也面临着环境保护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建议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
5. 结论和建议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5.1 徐州市的发展潜力巨大,具备成为发展中心的条件。
政府和企业应积极推动徐州市的经济发展,加强产业升级和引进高技术产业等。
5.2 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行动解决环境保护问题。
政府应加大对环保项目的投资和支持,推动徐州市的可持续发展。
徐州房地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

徐州房地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图表220xx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0月份主要指标指标绝对量(亿元)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0.4731.97规模以上投资655.532.37城镇投资552.3330.79房地产开发70.2449.41规模以上工业投资391.9232投资结构继续优化。
在规模以上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6亿元,20xx 年比上年增长60.4%;第二产业投资423.5亿元,增长28.3%;第三产业投资188.03亿元,增长23.8%。
工业投资402.64亿元,增长31.6%,其中原材料工业投资62.5亿元,机械电子工业投资110.0亿元,轻纺工业投资165.9亿元,分别增长14.1%、56.7%和43.1%。
第三产业投资中,批发和零售业投资66.1亿元,增长42.1%;房地产开发投资69.70亿元,增长11.2%。
重点建设项目投资情况良好。
20xx年全市160项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13.5亿元,占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41.5%,徐州天成氯碱、芭田复合肥、福润禽业、天璐纺织、金凤凰家具、跃进正宇、美驰车桥、徐州发电厂扩建工程1号机组、徐塘发电厂扩建工程6号机组、坝山电厂、矿大南湖校区等一批重点工程竣工投入使用。
固定资产投资成效显著。
20xx年全年规模以上投资建成投产项目1072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55.4%;新增固定资产320.1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52.1%。
五、人口生活人口总量保持低速增长。
20xx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72.07万人,比上年末下降1.0%。
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0.51‰,提高0.48个千分点;死亡率为6.99‰,提高0.33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52‰,提高0.15个千分点。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934.73万人(见表4)。
比上年末增加9.42万人,增长1.0%,其中非农业人口320.76万人,增加4.91万人,增长1.6%。
图表3徐州市20xx年1-11月份城市居民家庭收支情况指标1-11月绝对量(元)增长(%)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20.5015.5工薪收入9328.4313.9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9004.5718.2食品3137.1616.2衣着835.918.0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803.5599.0医疗保健552.8510.1交通和通信974.0514.3教育文化娱乐服务1441.6925.0居住866.05-2.0图表420xx年户籍人口主要构成情况指标年未数(万人)比重全市总人口934.73100.0市区人口187.1120.0农业人口613.9765.7非农业人口320.7634.3男性481.4651.5女性453.2748.518岁以下206.8522.118-35岁257.5827.635-60岁338.0236.260岁以上132.2814.2六、城市建设城市建设成效显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徐州区域特征 (3)一、地理环境 (3)二、历史沿革 (4)三、区划经济 (5)四、固定资产投资 (8)五、人口生活 (9)六、城市建设 (12)第二部分徐州区域房地产市场 (13)一、徐州市房地产市场行情分析(2005年) (13)二、徐州2006年徐房指数分析 (16)三、徐州房地产市场容量分析 (20)第三部分徐州住宅环境特征 (23)一、徐州各区房价走势(2004年三季度—2006年三季度) (23)二、徐州各区房价走势分析 (24)三、徐州各区房价房价波动节点分析 (24)第四部分徐州项目规划要点 (27)第五部分徐州项目的地块价值 (29)一、近期土地挂牌信息(2006年) (29)二、近期土地成交信息(2006年) (31)三、徐州土地市场分析 (32)四、徐州项目的土地价值判断 (32)第六部分徐州项目竞争个案分析 (34)第七部分徐州项目的销售价格 (37)一、徐州铜山区总体概况 (37)二、徐州铜山区域房屋价格 (39)三、徐州房价走势的判断 (41)四、徐州铜山区房价走势的判断 (42)第八部分徐州项目财务测算 (43)一、徐州项目周期 (43)二、项目收益情况 (44)第九部分徐州项目风险说明 (47)第十部分徐州项目运作建议 (48)第十一部分徐州项目可研结论 (50)第一部分徐州区域特征一、地理环境徐州市位于华北平原的东南部,域内除中部和东部存在少数丘岗外,大部皆为平原。
丘陵海拨一般在100-200米左右,丘陵山地面积约占全市9.4%。
丘陵山地分两大群,一群分布于市域中部,山体高低不一,其中贾汪区中部的大洞山为全市最高峰,海拔361米;另一群分布于市域东部,最高点为新沂市北部的马陵山,海拔122.9米。
平原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降低,平均坡度1/7000--1/8000,平原约占土地总面积的90%,海拨一般在30-50米之间。
徐州市地处古淮河的支流沂、沭、泗诸水的下游,以黄河故道为分水岭,形成北部的沂、沭、泗水系和南部的濉、安河水系。
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湖沼、水库星罗棋布,废黄河斜穿东西,京杭大运河横贯南北,东有沂、沭诸水及骆马湖,西有夏兴、大沙河及微山湖。
拥有大型水库两座,中型水库5座,小型水库84座,总库容3.31亿立方米,以及众多的桥、函、渠、闸等水利设施,初步形成具有防洪、灌溉、航运、水产等多功能的河、湖、渠、库相连的水网系统。
徐州市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由于东西狭长,受海洋影响程度有差异,东部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西部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受东南季风影响较大。
年日照时数为2284至2495小时,日照率52%至57%,年气温14℃,年均无霜期200至220天,年均降水量800至93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56%。
气候资源较为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主要气象灾害有旱、涝、风、霜、冻、冰雹等。
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
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春季天气多变,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潮频袭。
二、历史沿革徐州历史悠久,6000多年前,徐州的先民就在此生息劳作。
原始社会末期,尧封彭祖于今市区所在地,为大彭氏国,徐州称彭城自始起。
春秋战国时,彭城属宋,后归楚,秦统一后设彭城县。
楚汉时,西楚霸王都彭城。
西汉设彭城郡,东汉设彭城国、都彭城。
三国时,曹操迁徐州刺史部于彭城,彭城自始称徐州。
魏晋南北朝各代曾设彭城国或徐州,都城或治所多在彭城。
隋时设徐州,后改彭城郡,治彭城。
唐初,徐州与彭城郡名称多次互易,中后期徐州为节度使驻地。
五代时各朝置有徐州,治彭城,领7县。
宋元两朝都置徐州,隶属和辖领变化较频。
明初徐州曾直隶京师,后属南京。
清初,徐州先后为江南省和江苏省所属直隶州,雍正末年升为徐州府,辖领1州7县。
民国初,府废,徐州府地附郭**县,后曾设徐海道,治所在**(徐州)。
日伪时由**县析置徐州市,曾为伪淮海省省会。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仍置徐州市,属江苏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保留徐州市,初为山东省辖市,后划回江苏省,并同时成立徐州专区,驻徐州市,辖11县市。
此后,徐州市和徐州专区并存,不同时期辖属有所变化。
1983年,江苏省实行市管县体制,撤徐州专区,将所辖6县划归徐州市。
徐州市现辖5区6县(市)。
三、区划经济徐州市自1983年起实行市管县的行政新体制,现下辖丰县、沛县、**县、睢宁县四县,邳州市、新沂市二市,以及鼓楼区、云龙区、贾汪区、泉山区、九里区五区。
至2005年1月,共有镇、办事处157个。
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428.91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增幅提高0.8个百分点,是近十年来的新高。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0.90亿元,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742.13亿元,增长17.3%;第三产业增加值505.88亿元,增长15.3%。
人均生产总值16258元(按常住人口计算),按现行汇率折算达2084美元。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高新技术产业增速加快,传统产业在改造中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明显加速。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14.0∶50.7∶35.3,调整为12.7∶51.9∶35.4,第二、三产业比重提高1.3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7.2%,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城市化进一步发展。
年末全市城市化水平达44.8%,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5%(见表1),涨幅比上年回落0.7个百分点。
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1.5%,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6%。
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7%。
表1:2006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情况指标比上年增长(%)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食品# 粮食油脂肉禽及其制品蛋1.52.6 2.4 -0.7 -3.6 -6.6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扎实开展。
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城乡统筹就业,加快农村劳务输出,加大城镇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
年末全市城乡从业人员484.60万人,比上年增加39.50万人。
其中城镇国有、集体、股份制、“三资”等单位从业人员60.13万人,增加0.83万人;私营个体从业人员46.03万人,增加6.53万人。
通过多种途径使4.56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3%,比上年下降0.41个百分点。
全年农村劳务输出114万人,比上年增加17万人。
各项改革逐步向纵深推进。
以骨干企业资产重组为重点,大力推进国企改革攻坚,北方氯碱、四方铝业、煤机厂、医药股份等9家企业引进战略伙伴工作进展顺利。
2006年末,市属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已完成328家、占总数的91%,安置职工达18.9万人。
生产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改制启动实施,行政审批、财政、金融、投融资体制等项改革加快推进。
民营经济发展加快。
通过完善政策、加强扶持、优化环境,民营经济发展加快。
全年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788.26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增幅高于全市GDP增幅0.1个百分点,总量占全市GDP的55.2%,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工商部门登记私营企业3.07万户,新增5189户,增长20.4%,总注册资本达322.29亿元,增长32.1%;个体户14.25万户,新增867户,注册资金31.26亿元,增长7.4%。
四、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52.99亿元,比上年增长25.2%。
规模以上完成投资614.16亿元,增长26.6%,其中城镇投资完成513.35亿元,增长31.0%;农村投资完成100.8亿元,增长6.1%。
规模以上投资中,民间投资535.2亿元,增长37.5%,其中私营个体经济投资279.61亿元,增长62.2%。
民间投资占规模以上投资的比重达87.1%。
投资结构继续优化。
在规模以上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6亿元,比上年增长60.4%;第二产业投资423.5亿元,增长28.3 %;第三产业投资188.03亿元,增长23.8%。
工业投资402.64亿元,增长31.6%,其中原材料工业投资62.5亿元,机械电子工业投资110.0亿元,轻纺工业投资165.9亿元,分别增长14.1%、56.7%和43.1 %。
第三产业投资中,批发和零售业投资66.1亿元,增长42.1%;房地产开发投资69.70亿元,增长11.2%。
重点建设项目投资情况良好。
全市160项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13.5亿元,占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41.5%,徐州天成氯碱、芭田复合肥、福润禽业、天璐纺织、金凤凰家具、跃进正宇、美驰车桥、徐州发电厂扩建工程1号机组、徐塘发电厂扩建工程6号机组、坝山电厂、矿大南湖校区等一批重点工程竣工投入使用。
固定资产投资成效显著。
全年规模以上投资建成投产项目1072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55.4%;新增固定资产320.1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52.1%。
五、人口生活人口总量保持低速增长。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72.07万人,比上年末下降1.0%。
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0.51‰,提高0.48个千分点;死亡率为6.99‰,提高0.33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52‰,提高0.15个千分点。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934.73万人(见表8)。
比上年末增加9.42万人,增长1.0%,其中非农业人口320.76万人,增加4.91万人,增长1.6%。
表8:2006年户籍人口主要构成情况指标年末数(万人)比重(%)全市总人口# 市区人口# 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 男性女性# 18岁以下18-35岁35-60岁60岁以上934.73187.11613.97320.76481.46453.27206.85257.58338.02132.28100.020.065.734.351.548.522.127.636.214.2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全年城镇以上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25.20亿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1864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7%和16.0%;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37元,比上年增长14.8%;人均消费性支出8621元,增长12.3%。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896元,增长10.2%;人均消费性支出3220元,增长13.4%。
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其中城市为33.96%;农村为40.99%。
城乡居住条件继续改善。
全年城镇投资竣工住宅建筑面积140.3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3.9%。
年末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含偶然住房)25.80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1.0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32.11平方米,增加3.1平方米。
社会保障事业得到加强。
年末全市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95.17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