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语法基础 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语法知识专题完美ppt课件

高中语文语法知识专题完美ppt课件

10
。可以作谓语但不能带宾语使动词,使……完好。
形容词的语法功能
11
四、数词
确数:
概数:
序数:
12
五、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
物量词:动量词:数词和量词的语法功能:1、经常一起使用,共同修饰名词,作定语。文言文中,数词可以活用为动词。如“六王毕,四海一”
13
六.代词,能代替事物名称的词。人称代词:我、你、他、它、她们、大家、咱们疑问代词:谁、什么、怎么、哪里、为什么、 指示代词:如这、那、那里、那边。
3434
2、谓语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做什么”、“是什么”或“怎么样”。例如:
------------
3535
名词、名词性短语不能无条件地单独做谓语。名词做谓语限于说明日期、天气等等、简短的口语句子,例如:名词性短语做谓语限于说明人物的籍贯、容貌等简短的口语句子。例如:
2023/10/23


三个
两本
祖国

又高又大你来
2023/10/23
38
38
5、状语(文言文中介词结构常做状语)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的一种成分,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
副词
刚多么
很这么介词结构 从北京为人民
多快好省
很高兴
2023/10/23
39
39
状语一般是放在主语后谓语中心词前的。
但是也有许多状语可以放在主语前。例如:
][状] ()
42
2023/10/ 23
42
完整的句子结构是:[状],(定)主||[状]谓<补>+(定)宾
43
第一步:先用“||”分出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

文言文语法知识

文言文语法知识

(三)助词
作语气助词,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或无义 ①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 (《出师表》) ②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方位) 例句:从这儿到那儿的十五座城池给与赵国。 ③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过度奢华)(表范围)
(四)动词
1.以为,认为。 •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任用。 •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屈原《涉江》) 翻译:忠臣不一定被任用啊,贤者不一定被任用。

(一)介词
4.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
①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赤壁之战》) 曹操想必会把我(鲁肃)送还乡里
5.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①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欺骗)秦邪? (《廉颇蔺相如列传》)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6.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
(二)连词。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 ”“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以 的用法 (一)介词
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
①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 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 ③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屈原列传》)
3.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
• 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文言倒装句译成现 代汉语时,要依现代 汉语的句子成分的排 列规律 ,将其 “顺 装”过来。
高考考文言句式,一般与对文意的理解 的考查结合起来进行。学习文言句式,固然 要会辨认某句是何种句式,因为这是基础; 但更为重要的,是要会正确翻译。从高考的 角度讲,了解这些句式,也是指能在文言文 阅读的材料中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具有识记与 辨别的能力,进而把握文意,而不是要求考 生去抽象地记忆到底有哪些种不同于现代汉 语的句式,以及各种句式的具体用法如何。

文言ppt课件

文言ppt课件

《史记》不仅对后世的史学和文学产生了 深远影响,还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
《汉书》鉴赏
内容概览
《汉书》是一部纪传体的断 代史,主要记载了西汉一朝 的历史。
文学特点
其文学特点在于文笔优美、 刻画细致,尤其擅长通过细 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和心理 。
主题思想
《汉书》强调国家治理的重 要性,通过对西汉历史的记 述和评价,表达了作者的国 家观和历史观。
详细描述
首先,词汇方面,文言文有许多生僻字和一词多义的现象,而现代汉语则更加贴近生活,词汇量大且丰富。其次 ,语法方面,文言文的句子结构较为复杂,有时省略主语和宾语,而现代汉语则更加规范清晰。最后,表达方式 上,文言文注重文采和韵律,而现代汉语则更加注重实用和口语化。
02 文言文语法结构
词类
01
02
03
名词
表示人、事、物等实体或 抽象概念的词。
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变化的 词。
形容词
表示事物性质、状态的词 。
词类
副词
连词
修饰动词、形容词或整个句子的词。
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以及句与句 的词。
介词
表示动作行为与其它事物之间关系的 词。
词类
数词
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
代词
代替名词、形容词或数词的词。
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 语以及句与句的词。
表示语气的虚词,如“ 也”、“矣”等。
03 文言文阅读理解
文章结构分析
总结词:梳理文章脉络, 把握整体结构
详细描述
划分段落,理解段落大意
识别开头、结尾和过渡句
语义理解
详细描述
总结词:深入理解文言见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的用法

文言文特殊句式ppt课件

文言文特殊句式ppt课件
五、无标志的判断句
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 刘备是天下枭雄。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吕氏春秋 察今》 他的剑从船上落入水中,赶紧在船上刻下记号,说:“这是我的剑落入水中的地方。”
判断句
总结:
一、用“者”、“也”来判断 二、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三、用 “乃”、“则”、“即”、“皆”、“诚”、“本” 等表示判断 四、否定判断——“非”、“莫”、“无” 五、直接判断
5、擢(提升官职)超擢(破格提拔)
奏对称旨,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梁启超《谭嗣同》)
6、谪(贬官,降职并外放)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淹《岳阳楼记》)
7、贬(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
贬连州刺史.(《旧唐书 刘禹锡传》)
8、黜(罢免官职)
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高启《书博鸡者事》)
1、举(举荐) 辟(招用)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范晔《后汉书 张衡传》)
2、征(征召.特指君招臣)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范晔《后汉书 张衡传》)
3、拜(授予官职)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4、除(任命,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被动句
四、用介词“被”引出主动者,构成“被+动词”的形式,这种形式 和现代汉语的被动句一样,但在文言文中较少见。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五人墓碑记》 我还记得周公被逮捕,是在丁卯年农历三月十五。
省略句

高中文言文教学ppt课件

高中文言文教学ppt课件
高中文言文教学ppt 课件
• 文言文基础知识 • 文言文阅读理解 • 文言文教学方法 • 文言文教学实例 • 文言文教学评估与反思
目录
Part
01
文言文基础知识
文字的起源与演变
总结词
了解文字的起源与演变有助于理解文言文的语境和意义。
详细描述
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隶书、楷书,文字的起源与演变揭示了古代人们的思 维方式和生活状态,对于理解文言文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讲解文言文基础知识
包括文言文语法、词汇、句式等,帮 助学生建立扎实的基础。
互动提问
鼓励学生提问,通过师生互动,加深 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记忆。
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讨论
自主学习
提供学习资料和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详细描述
选取文章中的重点语句,引导学生进行解读,包括词语解释、句式分析等,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特 点。同时,提供重点语句的现代汉语翻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通过对比现代汉语和文言文的表 达方式,让学生体会文言文的韵味和美感,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Part
03
文言文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与互动
文献。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左传》的编纂背景、 主要内容和特点,掌握其中的历史 事件和人物。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左传》中复杂 的记述和描写,以及其中蕴含的历 史观和思想。
《史记》选读
01
02
03
《史记》简介
《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 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司 马迁,被誉为“史家之绝 唱,无韵之离骚”。

文言文课件ppt

文言文课件ppt

文言文词法
01
02
03
04
实词
指有实际意义的名词、动词、 形容词、数词等。
虚词
指没有实际意义的助词、介词 、连词等。
通假字
指古代汉语中音同音近的异体 字。
古今异义字
指意义用法不同的字。
文言文句法
判断句
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 示判断。
被动句
用“被”、“受”、“ 为”、“所”等表示被
动关系。
省略句
省略主语、谓语、宾语 等成分。
THANKS 感谢观看
文言文课件
• 文言文基础知识 • 文言文语法知识 • 文言文阅读理解 • 文言文翻译技巧 • 文言文写作技巧
01 文言文基础知识
文言文定义
01
02
03
定义
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书面 表达形式,主要用于经典 文献、历史记录、文学作 品等正式场合。
起源
文言文起源于先秦时期, 随着历史演变逐渐形成和 完善。
倒装句
将谓语、宾语等成分前 置或后置。
文言文虚词

用作代词、助词、连词等。

表示代词、副词、语气词等。

表示介词、连词、动词等。

表示介词、连词、动词等。
03 文言文阅读理解
文言文篇章结构
总结词
理解文言文的篇章结构对于把握文章的整体意义和逻辑关系 至关重要。
详细描述
文言文的篇章结构通常采用起承转合的布局,即开头破题、 承接论述、转折过渡、结尾总结。了解这一结构有助于更好 地理解文言文的中心思想和各段落的内在联系。
文言文修辞手法
总结词
掌握文言文的修辞手法有助于深入理解文意和欣赏其语言之美。
详细描述

文言文固定句式 课件(共37张PPT)

文言文固定句式  课件(共37张PPT)
① 无乃尔是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
孔子说:“冉求,这恐怕是你的过错吧?
②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 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
现在大王您退守到会稽山之后,才来寻求有 谋略的大臣,恐怕太晚了吧?
2.得无......耶,得无……乎,(可译为“大 概......吧、恐怕......吧、该不是……吧?能...... 吗?(兼表反问)”等
我已无事可做,只等待死期罢了!
4. 一何 (可译为 何等、多么、为什么……那么……) 吏呼一何怒 !《石壕吏》
差役吼得是多么凶狠啊!
5.亦……哉 (可译为 也……啊!) ①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而且在其墓门前竖立石碑,来表扬他们的所作所为。唉 ,这也真是隆重啊!
6.……何如哉?(可译为 该是怎样的呢?) ①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
• 4.……庶几……欤?(可译为……或许……吧?) • 吾王庶几无疾病欤? • 我们的国君大概没有生病吧?
五、表示选择
1.与其……孰若……?(可译为与其……,不如……?) 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 若无忧于其心。《送李愿归盘谷序》 与其当面受到赞誉,不如背后不受;与其肉体享受安 乐,不如心中没有忧虑。
2.虽然:(可译为“虽然如此,(但),即使如 此”。)
•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 摇者或脱而落矣。《祭十二郎文》
• 虽然这样,我从今年以来,花白的头发将要变得 全白,松动的牙齿将要脱落。
九、其他常见的固定句式
• 1、得以:(可译为“能够”。)
• 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 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 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五人墓碑记》

初高中文言文语法知识衔接复习课件(共33张PPT)

初高中文言文语法知识衔接复习课件(共33张PPT)
2. 词义缩小。即今义小于古义。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中的“亲 戚”,古代除了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外,通 指自己家庭中的成员,现代汉语中则不能用于自己家庭中的成员。
3. 词义转移。即一个词由表示某事物变为表示另外的事物。如“牺 牲玉帛,弗敢加也”的“牺牲”,古代指祭祀用的牲畜,现在则表示为
• 3、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像……一样” 如: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犬:像狗一样地坐。
• 4、时间名词作状词,表示时间。“在……”等。 如: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 日: 天天、每天。
初高中文言文语法知识衔接复习课件( 共33张 PPT)
初高中文言文语法知识衔接复习课件( 共33张 PPT)
⑤(这样) ⑥(怎么样)
初高中文言文语法知识衔接复习课件( 共33张 PPT)

初高中文言文语法知识衔接复习课件( 共33张 PPT)
常见虚词
文言虚词: 副词 、介词 、连词 、 助词 和代词。
文言虚词很多 ,但“常见”者毕竟有限 。 《考纲》中要求“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 用法”,“常见的文言虚词”指的是考纲规定 的18个:而、何、乎、乃、其、若、所、为、 焉、也、以、矣、因、于、与、则、者、之。 高考涉及文言虚词的试题不会超过这18个虚词 的范围。
初高中文言文语法知识衔接复习课件( 共33张 PPT)
初高中文言文语法知识衔接复习课件( 共33张 PPT)
检测

①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①《(出答师应表)》
②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②(赞许、赞同)
③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③(表约数)
④曳屋许许声《口技》
④(拟声词)
⑤吾头颅如许。 ⑥一生长恨奈何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虚词之
3.连词,连词是用来连接词与词、词 组与词组、句子与句子,表示某种逻 辑关系的虚词。
并列连词:和、跟、与、同、及等。 承接连词:至于、说到、此外、如、 比方等
转折连词:却、只是、不料、岂知等
因果连词:因为、由于、因此、以 致等。
选择连词:或、抑、非…即、不是 …就是等
假设连词:如果、假如、假使、倘 若、要是等
状 状
取谓得了(优定异)的~成~宾绩~~。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 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用 法比较特殊的现象。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 ,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 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 意动用法等。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形容词用作名词): “故”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 “新”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
1、主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
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如: 回家的感觉又不知不觉涌上心头。 他来到小河边。 提高人们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
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2、谓语 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
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 么样”。
如: 战士们英勇顽强。 你是学生。 小女孩哭了。
3、宾语 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
感受词性 1、他代词 的助词 一名 词生自副词然使动词 我代词 想动词起了助词
名 名 名 介代助 名
《论词语》中词 孔词子同词 他词的词弟词子
助数量 名
的词 一词 段词对词话。
( 指代 示词
动 词
名 词
助名 词词
形 容 词
助 词
动 词
2、)那个戴墨镜的人静静地等
待着助词,还连词 不副词时用介词 指名词尖轻形 容 词轻地助词敲动词
事物名词:笔、蜗牛、猎豹、棒球、战 斗机、冥王星、思想、物理、过程等;
时间名词:上午、过去、将来、午夜、 三更、甲戊、世纪等; 方位名词:东南、上面、前方、中间等。
实词之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
词。
行为动词: 跑、唱、喝、敲、吆喝、 盯、踢、闻、听、摸; 发展动词: 生长、枯萎、发芽、结果、 产卵; 心理动词: 喜欢、恨、气愤、觉得、 思考、厌恶; 存现动词: 消失、显现、有、丢失、 幻灭;
使令动词:使、让、令、禁止、 勒令;
能愿动词:会、愿意、可以、 能 够、宁可;
趋向动词:来、去、上、下;
判断动词:是、为、乃。
实词之
3.形容词,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 征的词。
表形状的:大、高、胖、瘪、细、壮;
表性质的:甜、好、香、漂亮、圆滑、 机智、单调;
表状态的:快、浓、满、多、迅速、悄 悄。
让步连词:虽然、固然、尽管、纵 然、即使等
虚词之
4. 助词,主要是表示成分之间结构关 系和动作时态的词。
结构助词:的、地、得; 时态助词:着、了、过; 其他助词:所、连、们、似的
虚词之
5.语气词,是突出句子语气意义类 型的词,通过语气词可以表示句子 的肯定、疑问、祈使等意义。
如:
的、了、呢、吧、吗、啊、 罢了、啦……
一切困难都是(纸)老虎。
5、状语 状语是动语或形容词前面的修饰
限制成分,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 时间、处所或程度等。
[十点半],大门打开了。 他[迅 被速 一]地 伙歹走徒进]教打室了。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 [高数]举学老旗师帜[把。成绩单]交给班主任。 他的成绩[非常]优秀。
6.补语
词性: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①实词
数词 量词
②虚词 代词
副词 介词 连词 助词 语气词
实词: 意义较实在,能独立充当句
子成分;加上一定的语气语调, 一般可独立成句。
虚词:
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除 了个别副词,一般不能独立成句。
实词之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人物名词:学生、老头、妇女、叔叔、 酒鬼等;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形容词作意动词): 认为……奇特、非凡。
其一犬坐于前。(《狼》) (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 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 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 间、处所、数量、行状等。
如: 我的心,绷得像调紧的弦。 他生于1918年。 他坐在桌子旁。
完整的句子结构是:
(定)主//[状]谓<补>+(定)宾
例如: 定

(参加今年高考)的学生[通过积极
的应战][最终]
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
如: 大家喜欢游泳。 他给我一本~~~书~~~。 (双宾语)
~~ ~~~~~~~~
4、定语
定语是名语前面的连带成分,用 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 状态、数量、所属等。
如:
(浅浅的)月光流进了村子。 定语后置 荷塘的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烤)肉很香。 (承受的)压力很大。
实词之
6.代词,能代替事物名称的词。
人称代词:我、你、它、她们、 大家、咱们; 疑问代词:谁、什么、怎么、哪 里、为什么、何以; 指示代词:这、那、那里、那边。
虚词之
1.副词,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 面,表示动作行为的程度、范围、 时间、否定等。
程度副词:刚、才、将、要等;
实词之
4.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确数:1、2、3、一、二、三、壹、 贰、叁、二分之一、3.45; 概数:几、一些、左右、以下、余; 序数:第一、第二、老大、老三、 初九、初十。
实词之 5.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
名量词:尺、寸、里、公里、 斤、两、辆、角、元; 动量词:把、次、趟、下、回、 声、脚、座。
助名
着词桌词面。
句子六种成分
•主语、谓语、宾语; ——三种主要成分
•定语、状语、补语; ——三种附属成分
句子成分标识符号
➢主语:“ ”
➢谓语:“ —— ” ➢宾语:“~~~~” ➢定语:“( )”
➢状语:“[ ]”
➢补语:“〈 〉”
划在主语下面 划在谓语下面 划在宾语下面 用在定语前后 用在状语前后 用在补语前后
范围副词:都、全、总、只、仅等;
情态副词:正好、果然、刚好、
依然、全然、悄然等;
语气副词:准保、确实、不、没
有、岂、难道、尤其、甚至、绝对 等;
重复副词:又、再、还、仍等。
虚词之
2.介词,是引出动作的对象、时间、 处所、工具、原因、方式、手段、 目的的词。
如: 从、往、在、当、把、对、
同、为、以、比、跟、被、由 于、除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