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远古上古时代的方形文化——兼及八卦的起源

合集下载

文史常识之八卦

文史常识之八卦

文史常识之八卦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别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起源关于八卦的起源,主要有三种说法:1、伏羲画八卦于卦台山,后来甘肃天水和河南还有伏羲画卦台。

卦台山又名画卦台,相传为伏羲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始画八卦的地方,处于三阳川西北端,现辖于麦积区渭南镇。

当然,很多现代学者不相信,认为是后人把一些发明托于古名人;另外,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江苏东部海安县青墩遗址,1979年出土了八个六爻的数字卦,在远古那种人口稀少、部落林立、交流工具很差的环境里,文化传播到遥远的江苏东部,需要漫长的过程。

2、张政烺的筮数多步演化出八卦论:其文《试释周初青铜器铭文中的易卦》研究二十世纪出土的一批数字卦,认为先有大量筮数(数字卦),后简化成几个筮数,战国时期再由这些少量的具体数值简化成(由一、六两个数字表示的)二元奇偶数符(才有数符化的八卦),战国末期至秦汉再演化为(后世通用的)抽象的二元阴阳符号(才有阴阳化的八卦),阴阳哲学观起源很晚。

此论与某些古籍的记载矛盾大,影响也大。

3、刘林鹰的天文六卦演化出八卦论:其《易学起源之谜新解》阐述六卦体系论,认为卦产生于天文学家圭测工具的预测活动,初期的卦是六卦体系,没有坎卦和离卦,后来演化出八卦体系,其重要证据是六卦体系(如三阴三阳)是中医学的主干性理论,不是八卦能解释的,而且六卦体系里的月卦等在《归藏》《易经》有残迹。

其后来的论文《商周数字卦之用六象筮法考》,否定易卦源于筮数论,论证四象性大衍筮法在东周占统治地位之前的数千年,易的卜筮是用六象筮法,复杂的.筮数只是六象的用数及其变化等,阴阳六象本质上是六卦,即:六卦生八卦曾是漫长的卜筮历史,抽象阴阳观起源非常古远。

这三种说法所含论证力相对较大,此外有多种看法,如:刘珏1946年提出圭影说,认为八卦源于土圭记录日影;冯友兰认为八卦由模仿占卜的龟兆而来,是标准化的“兆”,类似说法还有屈万里的易卦源于龟卜论;李镜池认为古人用结绳方法记录占筮之数,后衍化为八卦,此说的来源是臆测八索这个古书名;汪宁生的八卦源于彝族雷夫孜。

河图洛书(中国古代文明图案)—搜狗百科

河图洛书(中国古代文明图案)—搜狗百科

河图洛书(中国古代文明图案)—搜狗百科中国易学关于八卦来源的传说,最初指天赐的祥瑞。

河洛之辞,最早见于《尚书·顾命》,又见于《论语·子罕》。

《尚书·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

”《管子·小臣》:“昔人之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洛出书,地出乘黄,今三祥未见有者。

”《周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认为八卦乃据河洛推演出来。

汉人多宗此说,以河洛解释八卦来源。

河图洛书(1)河洛所指,后世理解不一。

西汉刘歆以河图为八卦,以《尚书·洪范》为洛书。

汉代纬书有《河图》九篇,《洛书》六篇。

以九六附会河洛之数。

宋初陈抟创“龙图易”。

吸收汉唐九宫说与五行生成数,提出一个图式,名龙图,即河图。

西蜀隐者则以陈抟之先天太极图为河图。

刘牧将陈抟龙图发展为河图、洛书两种图式,将九宫图称为河图,五行生成图称为洛书。

南宋朱震于《周易挂图》中载其图。

南宋蔡元定认为刘牧将河图与洛书颠倒了,将九宫图称为洛书,五行生成图称为河图。

朱熹《周易本义》卷首载其图。

后世所称一般以蔡说为准。

南宋薛季宣以九数河图、十数洛书为周王朝的地图、地理志图籍。

清黄宗羲《易学象数论》、胡渭《易图明辨》亦认为河图洛书为四方所上图经一类。

今人高亨认为河图洛书可能是古代地理书,另有人认为河图为上古气候图,洛书为上古方位图,或以为河图为天河之图。

众说不一,尚在继续探求中。

(2)河图,洛书的关系。

一般认为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主常,洛书主变;河图重合,洛书重分;方圆相藏,阴阳相抱,相互为用,不可分割。

汉代刘歆认为:“河图洛书相为经纬。

”(《汉书·五行志》注)南宋朱熹、蔡元定:“河图主全,敌极于十;洛书主变,故极于九。

”“河图以五生数统五成数而同处于方,盖揭其全以示人而道其常,数之体也。

洛书以五奇数统四偶数而各居其所,盖主于阳以统阴而肇其变,数之用也。

”并认为河图象天圆,其数为三,为奇;洛书象地方,其数为二,为偶。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八卦造型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八卦造型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八卦造型中国古代建筑历史悠久,自古至今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古代建筑不仅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场所,也是人们文化信仰的体现,所以古代建筑设计中的八卦造型有着特别的意义。

八卦起源于中国古代易理,是东方文化的独特贡献。

八卦形象虽然是由三合两立所组成,但是包含了天地阴阳和风雨雷电等自然界因素,也成为了中华文化精神的一种象征。

传统古建筑中,八卦造型广泛应用于很多建筑物的建设中。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传统园林建筑,比如故宫博物院内的景山公园、颐和园的长廊、苏州园林等都有八卦造型的设计。

在八卦造型的设计中,建筑师通常会把八卦的阴阳两极和五行相结合,这样可以达到阴阳和谐的效果。

比如阴宅的设计通常要看中的是食神、枭神,因此八卦中的乾、震、坎、艮这四个方位是常被运用的,而如寅、卯、午、未这些方位则不常使用或者禁忌。

在八卦造型的设计中,五行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比如宅门的设计中,应该选择一个能显现金水木火土五行的方位。

同样的,在某些场合下,比如举行婚礼,建筑师也会用八卦的五行之分来布置整个场景。

古建筑中的八卦造型也常常容纳天文地理元素,所以与古代科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例如明代西安扶风县南口城楼,它的顶端构造采用的是四个相互垂直的直角三角形,并把它们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八卦造型。

城楼的这个设计体现了当时数学知识的特点。

八卦造型的应用不仅仅是在古代的建筑上,现代建筑中也有许多八卦造型的应用。

比如北京鸟巢体育馆,就采用了八卦造型的设计,成为了当时奥运会的代表建筑之一。

总之,八卦造型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不仅仅是一个美学形式,更是文化精神和哲学思想的升华。

它的出现和使用既满足了实际要求,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周代文王的八卦是怎么来的?数千年的中华古文化!

周代文王的八卦是怎么来的?数千年的中华古文化!

周代文王的八卦是怎么来的?数千年的中华古文化!是我国周朝的易经,是周文王囚里据伏羲先天八卦演绎而成后天八卦(即文王八卦)并进一步推演为六十四卦并作卦辞和爻辞的。

实际上,自周朝以来,经历代圣贤先师的不断努力和完善,周朝的易经已经有了很大发展,现代所称的周易泛指丰富和发展了的一整套易学理论,包括易理象和数派的主要著作。

易经是我国群经之首,是一部用阴阳学说揭示和描述宇宙内在本源规律的书。

民间称无字天书82岁的姬昌被关进监狱,其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人仅仅因为叹息了一声,就要遭此磨难,世道怎会变成了这样?我猜,他最初入狱的那些天,可能会因气愤难息而在这所高出地面五米的台形监狱里不停地踱步。

但最后,他使自己镇静了下来,他明白他必须接受眼下的现实,不管心中多么不满和气恨,他都暂时无法走出这座监狱。

既然如此,那就找点事做吧,要不然,怎么度过漫长的白天和夜晚?在监狱里能做成什么事?有监规在限制着,有武士在监督着!那就思考,没有谁能剥夺得了自己思考的权利。

思考什么?82岁的姬昌要思考的事情太多,可只有一个问题最紧迫,那就是思考自己的命运,他太想知道自己未来的命运了,太想预测自己还会碰到什么,预测等在自己前边的是什么事情。

可怎样预测?用何种办法预测?也许就在这时,他想起了伏羲的八卦,想起了八卦中的乾、坤、震、巽、坎、离、艮、兑,他于是依此琢磨,开始了自己的发现和创造。

正当他全心钻研这前所未有的预测学时,新的打击又来到了,纣王为了进一步污辱姬昌的人格,从精神上彻底把他压垮,竟把他的长子伯邑考杀害,并烹作肉羹强令姬昌喝下。

姬昌胸怀灭商大志,为避免遭到“辟尸”残害,只得咽下这揪心裂肺的人肉汤然后再去含泪呕吐。

为了对付这残忍的摧残,姬昌能做的就是更深地沉入对易经的钻研之中,去总结古人的生活经验,去回想古代的历史故事,把它们作为自己卦辞和爻辞的内容……整整7年时间。

在两千多个日夜里,文王就用监狱地上长的蓍草作为工具,把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演绎得清清楚楚。

易经八卦的起源和发展

易经八卦的起源和发展

易经八卦的起源和发展自古以来,易经八卦被称为无字天书,是因为它神奇而奥秘的科学理论,在世界文化上是史无前例的。

关于它的起源问题,从古至今,虽从未停止过研究和探讨,但直到现在仍然是一个“谜”,众说纷纭。

洛书起源于古天文学:其理由是,八卦的“卦”字,“从圭从旷。

圭,土圭也,即用泥土堆垒而成,用来测日影之用。

从卜,后来测日影不用土圭:而改用八尺标竿代之,为了保持标竿的垂直,标竿上挂一条绳子,绳子下悬一重物,故象“卜”字。

故说,八卦起源于古天文学。

二日,八卦起源于文字,如古字坤、坎、震、兑而衍为八卦。

三曰,八卦是伏羲时代的八个官的符号。

管天的官叫乾三、管地的官叫坤三三、管雷的叫展三、管水的官叫坎三、管山的官叫艮三、管见的官叫巽三、管火的管叫离三、管泽的官叫兑三,所以有八卦起源于官名。

四曰,八卦起源于占卜,是模仿占卜的龟兆而来的。

八卦和六十四卦是标准的“兆”。

屈万里有“易卦源于龟卜”之说。

又远古时代早就有物象占,天象占,星象占等,故八卦起源于占卜。

五曰,八卦起源于“河图'、“洛书'。

相传古代有龙马出自黄河,背负“河图”,有神龟出于洛水,背负“洛书”。

伏羲得后,根据“河图”、“洛书”上的阴阳点而画八卦。

六曰,八卦起源于数字,古代记数的方法是划道道,一数划一,二数划二,三数划三等。

八卦阴阳符号的起源问题,和八卦的起源一样,也是一个县而未决的问题,但传说甚多。

一说,是取于男女的生殖器;二说,取于古代用来占卜的竹节,一节为阳,二节为阴,还有无节的为阳,有节的为阴;三说天一色为阳,地有水陆之分为阴;四说,《系辞》上有“结绳而治”取于古代结绳记数的方法。

一个结为阳,二个结为阴。

后来占筮用来表示占卜之数,所以衍成八卦。

八卦符号的出现时间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原有五千年的考证,现在又有新发现:“在大约距今万年的陶片上有些刻画貌似卦画。

”(《易图的数字结构》)《易经》成书时代八卦和六十四卦形成的时间,约在夏朝。

八卦演变六十四卦原理(一)

八卦演变六十四卦原理(一)

八卦演变六十四卦原理(一)八卦演变六十四卦简介•八卦演变六十四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重要内容,是由古代哲学家、卜辞家先贤所创立的。

•八卦演变六十四卦通过八卦的变化和组合形成了一个包含丰富内涵的符号系统。

八卦与六十四卦•八卦,即乾、坤、震、巽、离、坎、艮、兑,是古代中国哲学中的基本概念,代表了天地自然以及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和属性。

•六十四卦是由两个三连续八卦组成的,每个卦都有自己独特的意义和象征。

和太极图的关系•太极图是八卦与六十四卦的基础图形,由阴阳相互组合构成。

•太极图中的阴阳对立象征了宇宙的运行规律,也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各种对立和平衡。

八卦的变化原理•八卦通过变换爻位形成了不同的卦形,这里的爻位是指阴阳的排列组合方式。

•爻位的变化代表了不同的属性、气质和变化趋势。

六十四卦的解析•六十四卦是由八卦的排列组合方式演化而来的。

•六十四卦通过爻位的变化,结合天、地、人三才的关系,代表了世界万物的状态和发展。

六十四卦的用途•六十四卦在卜辞、决策、预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解读六十四卦的象征意义,可以为人们指引方向,预测未来,助力决策。

结语•八卦演变六十四卦承载了古代哲学家的智慧和对宇宙万物的观察和思考。

•研究和应用八卦演变六十四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把握机遇,迎接变化。

八卦的起源与哲学思想•八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和老子的思想。

•孔子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一”衍生出来的,“一”即为太极,太极分为阴阳,阴阳相互作用形成八卦。

•老子更注重阴阳的相对性和平衡,他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观念,其中的“二”即为阴阳。

六十四卦的形成与意义•六十四卦是由八卦按照一定的组合方式形成的,每个卦都有自己独特的意义和象征。

•六十四卦通过爻位的排列和变动,以及上下卦的组合,展示了万物的多样性和变化性。

•每一个卦都有其具体的解释和应用,反映了世界万物的不同属性、状态和发展趋势。

六十四卦的解读方法•解读六十四卦可以采用卜辞、象征图案、传统文化解释等方法。

伏羲画八卦的传说故事

伏羲画八卦的传说故事

伏羲画八卦的传说故事伏羲创造发明八卦的地方被称为八卦台,画卦台等,那伏羲画八卦的传说故事是怎样的?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伏羲画八卦的传说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伏羲画八卦的传说故事伏羲是中华历史上一位很伟大的上古帝王。

他娶了自己的妹妹,大名鼎鼎的女娲娘娘,两个人生育了人类。

他还统一了整个华夏民族,教会了人们很多东西,还曾经在泰山举行了封禅仪式。

完成这些事情之后,他感觉有些疲劳,于是在一座山上生活了一段时间。

伏羲氏一个注意观察四周事务的人,在那段时间,他一边享受着天娱之乐,一边推演着自然的变化。

白天时候他就看着山下的田野,晚上的时候他就看着天上的星星。

日复一日,终于有一天他灵光一闪,开始用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

他曾经教人们结绳记事,他自己也是用这个方法的。

推演来推演去,费了他很大的精力,也消耗掉了他很长的时间,他终于完成了一个非常伟大的东西,叫做八卦图。

八卦图,是伏羲大帝一个非常伟大的发明。

黑白两色,互通有无,相互贯通,相互关联,又相互对立着。

阴阳平衡,平衡的又特别的微妙。

人们喜欢用八卦图来推演事情的发展,算一下自己将来的事情,是吉祥是凶残,怎么才能够化险为夷。

总而言之,八卦图就在山上完成了。

山上地势微妙,因而八卦图的形状还有一点像山下的俯视图。

人们到了伏羲当年待过的山,总是不忘看一下山下的平原形状(像八卦图一样的平原盆地)。

伏羲八卦意义伏羲是洪荒时代的智者,也是一个创造者,发明家和传播者。

他生活的远古年代,是一个没有语言数字甚至没有思想,对空间时间上没有认识的蛮荒年代,一切都处于混沌时期。

伏羲是最早的人类始祖,由他而创造的八卦图囊括了最原始古老的世界万物信息,为后代形成文化律法各种思想奠定了基础。

八卦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图文字符。

它是以天地雷电风等自然之物为构架,同时又包括空间时间上的推演。

最早的时候伏羲用它来记录天文地理年历。

卦是占卜测算的意思。

祭祀出行都可以用八卦来卜问。

伏羲八卦的产生和运用对人类发展有着不可逆转的促进作用。

伏羲八卦

伏羲八卦

伏羲八卦孔子说:“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圣人之道鲜矣。

”先天八卦是伏羲所创,伏羲是人类文明的始祖,伏羲年代距今应该是在6800至8000年之前的历史时期,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中,我们通过伏羲的八卦符号,可以感知到在那个历史时期人类对宇宙的全方位的认知与思考。

令人惊讶的是,伏羲的先天八卦通过简单的阴阳符号的组合与描述,竟然把宇宙的平衡观、矛盾观、互动中的阴阳消长现象描述的井然有序,滴水不漏!让我们先看看先天八卦的图形先天八卦是取自然之象而来,乾为天,为明日高悬,所以居上,在南方,在前位;坤为地,居高天之下,为北方,居与后;离为火,为明日初生之象,在东方;坎为水,为日落之地,处西方。

这是四正方的解释。

先天八卦有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它的卦数排顺序是乾1、兑2、离3、震4、巽5,坎6、艮7、坤8。

在这样一个图示中,猛的一看,你可能会觉得很简单,也很神秘,其实,当你慢慢地去了解它每一个卦象的符号和寓意的时候,你就会熟悉它、了解它,你就会发现我们的祖先是多么地智慧和多么地亲切了!上南下北,左东右西,最上面的卦就是乾卦,代表南方,最下面的卦是坤卦,代表北方,从乾卦为1数开始,顺左边往下,依次是兑卦,其数是2、离卦,其数是3、震卦,其数是4,从乾卦到震卦,叫做阳仪顺行;再从乾卦的右边开始,从上往下,依次是巽卦。

数是5、坎卦、其数是6、艮卦,其数是7、到坤卦,其数是8,从巽卦到坤卦,叫做阴仪逆行。

图示如下——一、先天八卦序数的数字排列从八卦序数的数字排列上,凡是相互对应的方向,其数理相加都是9,比如乾坤相对,乾1对坤8,南北相对,1加8为9,坎6与离3相对,6加3为9,震4对巽5,4加5为9,对2与艮7相对,2加7为9。

这是先天八卦序数排列的组合图,也是八卦的圆形数字结构的平衡图。

通过这个对应的数字相等的场力模式,我们基本可以看到宇宙间四面八方的能量场基本都是对等的。

二、先天八卦序数的消长现象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个卦象,它们的顺序分别是1、2、3、4、5、6、7、8,在从1到8的循环过程中,其中的阴阳符号的对冲和消长是一个很耐人寻味、拍案叫绝的——比如从乾卦到兑卦,乾卦有三个阳爻,兑卦有两个阳爻,计五个阳爻,减去兑卦中的一个阴爻,还有四个阳爻;用此四个阳爻和离卦对接,用四加上离卦中的两个阳爻,计有六个阳爻,用六减去离卦中的一个阴爻,还有五个阳爻;用五个阳爻和震卦对接,用五加上震卦中的一个阳爻,计有六个阳爻,用六减去震卦中的两个阴爻,还有四个阳爻;用四个阳爻和巽卦对接,用四加上巽卦中的两个阳爻,计有六个阳爻,用六减去巽卦中的一个阴爻,还有五个阳爻;用五个阳爻和坎卦对接,用五加上坎卦中的一个阳爻,计有六个阳爻,用六减去坎卦中的两个阴爻,还有四个阳爻;用四个阳爻和艮卦对接,用四加上艮卦中的一个阳爻,计有五个阳爻,用五减去艮卦中的两个阴爻,还有三个阳爻;用三个阳爻和坤卦对接,坤卦没有阳爻,只能加零,还是三个阳爻,用三减去坤卦中的三个阴爻,于是阴阳的总数成为了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河 姆 渡 文 化 时 期 的 原始 人 便 在 生 产

于 投掷 和 击 中野 兽 的打 制 石 球 的半 圆形 刮 削 器 或 圆 头 刮 削 器 形 或 半 圆 形 的 以 作 开 采 石料 锤
。 、
有 加工 制作
生 活 及 装 饰 等 多方 面 广 泛 地 运 用 方 形 了


,
有打 制 圆

由之 产 生 的 原 始 八 卦 征

巫 锥 中的 方 形 符 号

模 式数 字 四


的原
新 石 器 时 代 的 原 始 人 在 生 产 生活 的 诸 多
型等
之前
,
学 者 们 由 于 未 发 现 方形 文 化 系
方 面 为 什 么 采 用 方 形 呢 ? 这 可 能 得利 于 方 形
的实 用性

论 中国 远 古 上 古 时 代 的 方 形 文 化
论 中国远 古上古 时代 的方形文 化
一一兼 及 八 卦 的 起 源
张 劲 松
据 考 古 资料
,

旧 石器 时 代 只 有 圆 形 用 器
从 表中可 以 看 出 韶 文化

距 今七 千 年 以 前 的 仰
而 无 方形 用 器

旧 石器 时代 的圆形 用器有 便
可 见 圆 体 和 圆 形 是 旧 石器 时 代 原

方 形 墓 穴 被 应 用 后 原 始 人 继 而 在 建造 居 室 以及 别 的 方 面 运 用 方 形
。 。
始 人 的 发现 和 运 的

,
是 新石 器 时 代才 被原 始 人 发
继 长方 形之后 的运 用 用 扩展是 有可 能 的 测 和深入 研究

,
,
运 用 的 范 围 包 括 在墓 穴


房屋

;
同时方形 空 间和方 形
生 产工 具
:
陶 器 纹 饰 等 诸 多方 面

能 给人 以 秩序感 和静 态完 美

下 列 简 表为 证

此 表依 据 《新 中国 的 考古 发现 和研 究 》 书 中材 料
民 间 文 学论 坛
年 第

1
6
新 石器时代 方形运 用 简表
距 今 5 4 0 0年
长方 形 竖 穴 土坑 墓
长 方 形或 正 方 形 半 地穴式
马 厂 类 型陶 窑 的 平 面 呈方 形
长方形石

菱形纹 十字纹
齐 家文 化
距 今 约 4 0 0 0年
长方形竖 穴土坑
多是 方 形 或 长 方 形 半地 穴 式
室 中央 为 圆 形 灶
方格 纹 菱形纹
长 ,
占沪 夕 t 、 」 王 月,
良诸 文化 化
距今 5300 至 4 2 0 0年
长方 形 浅 坑小型墓
长 方石 刀 长 方木 槽
竹编物有 十 字 菱格纹
“ ,
J匕 方 地

红 山文 化
距今 5500 至 5 0 0 0年

形 半地 穴式房 址
菱形 纹
富 河文 化
距 今 约 5 2 0 0年
大 多 为 方 形房 址
房 中 央 有 方形 灶 址

,
因 此 对 与 方形 文 化有关 的 许 多 重 要 的历

新 石 器 时 代 从 早 期 到 晚 期 的房 子
,
史 文 化之 谜 聚讼纷 纭
,
有鉴 于 此
,
我在发 现
和 烧 火灶 是 圆 形 和 方 形 的 两 种建 构 并 存


了 中 国 肇始 于 远 古 的 方形 文 化 之 后 并 对 之 作 了 系 统 化 的研 究 的 历史
,



以方 形 构 建 逐 渐 取 代 圆 形 构 建 的 事 实
,
生 活 在 现 今 中国 版
这反 映 了人 类经过 长期 的使用 比 较
可 能逐
,
图 上 的 新 石 器 时 代 的原 始 人 几 乎 都 发 现 和 运 用方形 了 烧 火灶

步 认 识 了方 形 房 子 较 圆 形 房 子 具 有 稳 定 性 能 抵 御 自然 力 的 袭 击 面较 圆形适 用
地区 黄 河 中 游 黄 河 上 游 分 系 年 距今 至 代 墓 穴 房 屋 灶 坑 生产工具 长方 形 穿 孔石 刀 陶器纹饰 方格纹 菱形纹
仰韶文化

长方 形 土 坑竖 穴 墓
方 形 半地 穴 式 和 地 面式 方形地面连 间式
,
室 中央 为 长 方 形灶 灶 或方 形 烧土 台
马 家 窑文 化

有 方 圆 相 结 合 的构 建
,
,
早 期 以 圆形的居 多
,
破 译 了一 些 隐 含 在 方 形 中

但 是 至 新 石 器 时 代晚 期 火 灶较 圆 形 的 增 多
方形 房子 和方形 烧
,
神话

宗 教 和 文 化之 谜

至 夏商周 三 代
从古 遗
,
址 中就 基 本 上 找 不 到 圆形 的 房 子 和 烧 火 灶 一 新 石 器 时 代 方形 的 发 现 运 用 及 崇拜 据 考 古 发 掘 的 资料
始 人 运 用 方形 可 能 始 原于 挖 掘 长 方 形 墓 穴 新 石器 时 代早 期 已 实行 土 葬
.
制 造 石器 的 石
,
依 照 躺卧 的 尸

旧 石 器 时 代 晚 期 的原 始 人 还 在 装 饰 品 上

体 的 形 状 挖 掘 的 墓 穴 只 会 是 长 方形 的
烧 火灶

自长

磨 钻 圆孔
之意 象
.
大溪 文 化
距 今约 640 0 至 5 3 0 0年 距 今约 4 8 7 5 至 4635年
方 形 或 长 方 形地 面 式 方形 式

长方 形 双 肩石 锄 长方形穿 孔石 刀
一 b 、 刁
长 方 格纹 方格纹 菱形纹 方格纹 菱形方格 纹
个孺
毓 竺
TH
屈 家岭 文 化
长方 形地 面
太杭 湖州 平湾 原地 和 区
河 姆渡文化
距 今 约 7 0 0 0年
第 四 层 文化 有 千 阑 式 房屋 遗址 有相 互 平行 的 四 排 桩 木 为 长方 形
, ,
灶在 屋 的上 层 无 遗 存 第一 第二 层的 鼎支脚有方柱 形的
。 、
长 方 形 双 孔石 石 刀 第 四 层文 文 化 的骨 粕 横 凿 方孔

长方形纹 方形纹 菱形纹
,

方 形 的 这 种发 现 和 运
,
自从方 体方 形 被发 现 和 运 用

,
当然
对 之可作 别 的推
,
竟生 发 出 以 方 形为 模 式 的 丰厚 的方 形 文 化
它 包 括 地 方观 念

,
但 是 有一 点 可 以 肯定
,
即方
四 方 四 时 的分割 模式 以 及 帝 王统治 的 方 形 象

形 的 发 现 和 运 用 是 源 于 原 始 人 生 产 生 活 实践 中的直观 和直觉 而不 是 别 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