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课后随堂检测8

合集下载

2019全国通用版高考历史1轮复习基础习练8含解析新人教版8

2019全国通用版高考历史1轮复习基础习练8含解析新人教版8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基础习练(8)一、选择题1、报纸的产生、发展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

西方传教士在广州办的中国第一份中文刊物《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就曾发表了这样一段新闻:“英杰利之公会,甚推自主之理……倘国要旺相,必有自主之理。

不然,民人无力,百工废,而士农工商未知尽力竭力矣。

”这反映出近代报刊的创办( )A.推动了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B.有利于稳固西方在中国的殖民统治C.促成了国人创办实业的热潮D.开启了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之门【答案】D2、19世纪早期法国思想家傅立叶说:“任何一个劳动者都由于个人利益而与群众处于斗争状态,对群众不怀好意。

医生希望自己的同胞患寒热病,律师则希望每个家庭都发生诉讼;……在文明制度的经济体系中,每一个人都这样处在蓄意与群众斗争的状态中。

”这种现象表明( )A.社会转型中人们精神的扭曲B.经济危机中社会秩序的混乱C.工业革命加剧人们私利观念D.资本家对剩余价值无限追求【答案】C3、19世纪中期,欧洲社会主义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完善,而与此同时兴起的民族主义潮流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明( )A.自由主义是当时历史发展的主流B.社会主义尚缺乏成功的客观条件C.民族主义催生了欧洲的自由主义D.资产阶级决定着欧洲历史的发展【答案】A4、对于红军的长征,有外国学者认为“长征开始时,撤出江西革命根据地只能被认为是失败。

”“这主要是由于中共领导人及其欧洲顾问犯了错误,做出了不正确的决断。

”这说明( )A.红军根本不应进行长征B.长征是被迫实行的战略转移C.长征本来是可以避免的D.长征初期的作战方针有问题【答案】D【解析】“根本不应”说法太绝对,不长征只有死路一条,故A项错误;长征确实是被迫实行的战略转移,但“不正确的决断”无法说明这一点,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观点并未显示长征本来是怎样的,故C项错误;长征初期犯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红军损伤严重,这说明当时的作战方针是有问题的,故D项正确。

2019届高考历史第一轮课时随堂复习题70

2019届高考历史第一轮课时随堂复习题70

第十一讲从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课时跟踪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这则材料认为,无产阶级的根本使命是()A.武装斗争夺取政权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夺取资产阶级资本D.大力发展社会生产解析:选D从材料可以看出,工人革命第一步是夺取政权,使自己成为统治阶级;而后是发展生产力,“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因此无产阶级的根本使命是D项。

2.(2018·广东联考)19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种“批判”的“主义”,对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弊端作了广泛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倡导建立一个符合理性和正义要求的新社会,以宣传和示范方法来实现其主张。

这种“批判”的“主义”是()A.浪漫主义B.自由主义C.空想社会主义D.科学社会主义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的欧洲出现的“批判”的“主义”,倡导建立一个符合理性和正义要求的新社会,这只有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

当时进行示范的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欧文“新和谐公社”),故C正确。

浪漫主义是当时一种对现状强烈不满抒发个人情感、积极追寻理想世界的文学流派,未进行示范,排除A项。

自由主义是当时资产阶级经济理论,不可能批判资本主义,排除B。

科学社会主义在当时也未以示范方法来实现其主张,故排除D。

3.(2018·长沙模拟)《共产党宣言》:“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本段材料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什么基本原理?()A.无产阶级以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资本主义最终必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D.夺取政权,实现公有制解析:选C本题易因“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而错误选择A、B项,实际上是不符合题干“基本原理”的要求,故排除A、B项;由“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阐述的是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最终必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的基本原理,C项正确;D 项“实现公有制”题干材料并没有涉及这一内容。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基础:选择习题(8)含答案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基础:选择习题(8)含答案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基础:选择习题(8)含答案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基础:选择习题(8)含答案1.明太祖废丞相后,曾下令:“内臣(宦官)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

但不久后又制定半印勘合制度:六部所行一切都须经过内府勘合,方可施用。

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牵制日益权重的内阁B.减轻皇帝的行政负担C.协调政府各部门的关系D.加强对六部的监察解析:选D。

明太祖未设置内阁,故A项错误;限制内府和六部,只会增加皇帝的行政负担,故B项错误;内府和六部本无矛盾,明太祖的制度设计让其互相牵制,才滋生了矛盾,而不是“协调”,故C项错误;从限制内府,到利用内府牵制六部,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六部的监察,故D项正确。

2.右图是近代中国某时期报刊上登载的一幅《善吞》的漫画,漫画中一个日本装束的魔术师正将铁路吞入口中,火车上写着“青岛胶济路”。

此漫画()A.美化了日本对中国的经济掠夺B.批判当时的中国政府出卖铁路主权C.表达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前景的担忧D.说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解析:选C。

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日本”“胶济铁路”,根据所学知识得知,巴黎和会上作为战胜国的中国要求把德国在山东青岛的权益收回,但是列强却私下把权益转给了日本,引发了中国人民的不满,爆发了五四运动,漫画正是反映了这一事实,故选C项。

3、史学家许倬云在《历史分光镜》一书中探讨了中国历朝社会控制的得失,列出了下面的一系列标题:西周的包容——上层的坚凝;秦代的缺失——中层与教,争取婚姻自由。

”这则材料反映了()A.近代学校广泛开展女权运动B.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C.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D.自由平等思想深入人心解析:选C。

据题干可知,当时女学生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抵制专为她们设置的修身课,同时出现了“抗婚”、“逃婚”等,用实际行动反抗三纲五常,抵制封建礼教,这是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而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就是“民主与科学”,故选C项。

7.1905年,孙中山曾拜访位于布鲁塞尔的第二国际执行局,并希望成为第二国际的会员。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综合检测A卷附答案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综合检测A卷附答案解析

时间 合计 自耕农 半佃农 佃农
1912 年 100
49
23
28
1931 年 100
46
23
31
1936 年 100
46
24
30
1947 年 100
42
25
33
A.农民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主力 B.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瓦解
C.战争等因素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D.土地集中,农民无地化趋势增强
2.1854 年以后成立的由外国人管理的海关正式规定向对外贸易征收关税,并把收入上缴给中央政府而不 归各省掌握。1894 年的关税比 1864 年增长了近 2 倍,在收入结构中的比重由 1/7 左右上升为 1/4 左 右。此举反映了
1992 年南方谈话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 是经济手段。
1992 年 中 共 十 四 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新经济

体制
A.对市场经济理论早在“文革”期间就已有定论
B.在八十年代初我国已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C.对市场经济认识是解放思想、不断探索的结果
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19.1962 年同 1960 年相比,中国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下降 17 个百分点。重工业产 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下降 4.7 个百分点。据此可以推知
A.中国工业的增长速度减缓 B.计划体制阻碍了经济发展 C.国民经济结构实行了调整 D.“大跃进”导致经济持续衰退 20.下图是 1978 年 12 月、1997 年 8 月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表中反映了我国工 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2019人教高考历史一轮选训习题(8)及答案

2019人教高考历史一轮选训习题(8)及答案

2019人教高考历史一轮选训习题(8)及答案高考一睹----1913年,钱玄同在浙江就职教育司长时,身穿孔子时代的深衣玄冠到军政府报到,并发表《深衣冠服考》向全社会推广。

几年后,却宣扬“共和与孔经绝不能共存”。

1922年,钱玄同在致友人的信中说:“前几年那种排斥孔教、排斥旧文学的态度,很应改变。

”钱玄同的思想演变表明( )A.新文化运动不符合近代中国国情B.近代中国应以儒学复兴推动救亡C.近代中国对儒学的认识不断深入D.近代中国探索救亡道路艰难曲折【答案】D【解析】近代中国对儒学的认识不断深入的背后隐藏的是近代中国探索救亡道路的艰难曲折,故D项正确。

一、选择题1、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说:“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下列选项与这一观点相符的是A.郡举贤良,擢为百官 B.“分王子弟,以为屏藩”C.不再重用三省长官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A2、唐史书记载:“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

宋代,一些繁盛的草市广泛分布于乡村,成为政府最基层的税收单位,材料表明A. 中国古代商业形成了三级市场体系B. 宋朝广大乡村开始出现很多草市C. 草市发展推动了商品经济的繁荣D. 草市的税收满足了政府开支需要【答案】C【解析】材料“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这一禁止性规定,说明唐朝时,朝廷不允许在州县之外设置“市”,这意味着在其它地方形成的“市”是不符合朝廷之法的,草市“本身含有不合法”之意。

但是宋代时,“草市”成为政府征税的对象则表明“草市”取得了合法地位,草市发展推动了商品经济的繁荣,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三级市场”,排除A;草市最初形成于南北朝时期,B不符合史实,排除;宋代时,“草市”成为政府征税的对象表明,草市的税收增加了政府的收入,但并不能说明这种税收满足了政府开支的需要,且与材料“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这一禁止性规定不符,故D错误。

3、(2017·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四)古代东西方都曾展现出对人类自身认识上的自觉,其中主张正确处理人和人的关系,以道德上的律己来调整社会矛盾的思想家是( )A. 孔子苏格拉底B. 老子普罗泰格拉C. 孟子柏拉图D. 庄子亚里士多德【答案】A4、(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8届高三上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下图是近代日本制作的一幅漫画。

2019届版人教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选课后训练题一及答案精选

2019届版人教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选课后训练题一及答案精选

2019届版人教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选课后训练题一一、选择题1、(2018·湖北荆、荆、襄、宜联考)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但秦朝建立后,面对空前扩大的统治区域,却采用了郡县制。

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A.行政区域划分的变化B.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C.官员任用原则的变化D.保证了专制皇权的强化2、“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如有重大交涉事件发生,则由皇帝简派钦差大臣负责办理。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外国公使强行驻京,西方诸国相继在北京建立了使馆。

咸丰十年,清政府宣布在北京正式建立专掌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开启近代外交的旅程B.清政府己彻底放弃了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C.中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近代外交体系D.体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特征3、(2018·梅州模拟)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74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

”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A.人民强烈要求推翻专制统治B.人民急迫要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4、(2018·宁德模拟)有西方学者指出:“政府权力扩展,新的理念使得政治变成了更为复杂的事情,信仰发生了变化,科学开始成为近代西方社会生活的核心,这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上尚属首次。

”该学者所说的这些变革出现的深刻社会背景是() A.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B.宗教权威地位的不断动摇C.启蒙运动思想的迅速传播D.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5、(2018·长春模拟)下表为“一五”计划国家财政预算支出统计,据此可知()部门工业建设交通通讯农业水利文教卫生所占比例58.2%19.2%7.6%7.2% A.“一五”计划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B.国家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C.“一五”计划使得民生得到重大改善D.国家建立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6、苏联制定“二五”计划时,规定重工业、轻工业、农业投资分别增长0.97倍、1.4倍、1倍。

2019-高三第一轮复习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9-高三第一轮复习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9-2020 年高三第一轮复习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本试卷分第I 卷 (选择题 )和第Ⅱ卷 (非选择题 )两部分,共12 页,满分240 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

答卷前,考生务势必自己的姓名、准考据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纸规定的地方。

第 I 卷(必做)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洁净此后,再涂写其余答案标号。

2.第 I 卷共 25 小题,每题 4 分,共 100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切合题目要求的。

9.清李慈铭在《越缦堂日志》中记录了一副春联:诡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

这副春联应出自A.鸦片战争时期的封建官吏B.维新变法时期的财产阶级维新派C.洋务运动时期的封建固执派D.辛亥革命时期的财产阶级革命派10.有人对新文化运动作出以下议论:“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敬帝国主义文化”。

你以为这人对该历史事件的议论是A.非理性的B.完整错误的C.片面的D.中肯的11.以下图所示的折线统计图最有可能反应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A.国内生产总值增添率的变化状况B.人口增添率的变化状况C.与我国建交国家数目的变化状况D.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的变化状况12.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

历史学家以为,欧洲近代初期的文艺中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发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度。

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A.保证了代议制的逐渐成立B.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C.使宗教宽容主张被宽泛接受D.促进人类自立、自觉、自信意识的形成13.19 世纪中后期,“贵族每天酗酒赌博来消磨光阴,结果欠债累累;一个年薪 100 镑的下院书记官一年行贿 5000 镑;新兴的工厂主阶层一心只想如何发达,有了钱就在自卑驱遣下拼死讲排面” 。

这最能表现出A.工业革命引起了道德危机 B.工业革命致使英国政治更为杂乱C.工业革命引起阶级关系的改动D.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4.右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讲堂笔录,此中遗漏的知识点应当是A.挣脱苏联的经济制裁B.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C.世界经济一体化加速D.欧洲资源的严重不足15.某学者把苏联(俄 )二三十年月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此中“面对现实的实验”应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运动D.斯大林模式确定16.历史老师把地区性合作组织三种模式的特色归纳成右边的表格。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训练学题(8)含答案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训练学题(8)含答案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训练学题(8)含答案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训练学题(8)含答案一、选择题1、《史记》载:“始皇……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

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

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

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这表明()A.秦始皇帝,才能非凡B.皇权至上,大权独揽C.政权系统,尚不完备D.君相矛盾,尚不突出答案 B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丞相诸大臣……天下之事……皆决于上”即可选出B 项。

A项不是材料所要反映的主旨,题目中未涉及秦朝政治制度的弊端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等史实,故排除A、C、D三项。

2、(2019·濮阳三模,24)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政见各异,但其理论目标都在论证“治道”。

这说明诸子学派()A.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B.具有相似的政治诉求C.主张对社会革故鼎新D.高度重视社会伦理道德答案 A解析诸子百家虽政见各异,但都在论证“治道”,即治理国家的方法,说明诸子学派都关心国家发展,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故A项正确。

3、(2019·衡阳三模,27)明初规定“凡内外官属衙门官吏,有系父子、兄弟、叔侄者,皆须从卑回避”,吏部选任官员“南北更调,定为常例”;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加重其职权;后又设六科给事中,使之成为另一答案 B解析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关系正式破裂,故A项错误;国民党停止农会活动,镇压农民运动,反映出对农民运动的惧怕,故B项正确;国民革命时期中共并没有忽视领导农民运动,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国民党对农民运动的政策,此时“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尚未提出,故D项错误。

6、(2019·株洲模拟)1979年全国人大对原“选举法”进行了修订,取消了举手表决,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但这一比例在2019年修改为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43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及文学艺术成就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三明质检)《庄子·天下》篇记载:“惠施(人名)有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

”其中“书”的材质应为() A.龟甲兽骨B.丝帛C.竹木简D.植物纤维纸【解析】《庄子·天下》是战国时期的著作。

龟甲兽骨是殷商时期的,故A项错误;战国时期“书”的材质是丝帛、竹木简,竹木简笨重,而丝帛轻,又从材料“其书五车”可以判断是竹木简,故B项错误,C项正确;植物纤维纸出现在西汉时期,故D项错误。

【答案】 C2.(2016·海口调研)《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述:“义军见严纲兵来,都伏而不动;直到来得至近,一声炮响,八百弓弩手一齐俱发。

”有人据此推断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

这一推断() A.依据正确,结论正确B.依据错误,结论正确C.依据正确,结论错误D.依据错误,结论错误【解析】三国演义属于小说,有虚构的成分,仅仅用《三国演义》作为依据是不充分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火药用于军事是在唐末宋初的战争中,所以“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的结论错误,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3.(2016·南充质检)宋代路振的《九国志》记载:“唐哀帝时(十世纪),郑王番率军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发机飞火’,烧毁该城的龙沙门。

”这可以说明()A.唐代战争时使用突火枪B.唐末军事上已使用火药C.火药促进了地理大发现D.唐代火药已经传入欧洲【解析】宋代才出现突火枪,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唐末已经出现“发机飞火”,反映了唐末军事上已使用火药,故B项正确;材料与地理大发现和欧洲无关,故C、D两项错误。

【答案】 B4.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使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关于指南针的记载最早出现在战国末期的《韩非子·有度》中,当时称指南针为()A.指南鱼B.司南C.指南车D.罗盘【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在战国时期出现了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故B项正确。

其他三项名称均是北宋以后才出现的,故均可排除。

【答案】 B5.(2016·宁德一模)马丁·路德曾称印刷术为“上帝至高无上的恩赐,使得福音更能传扬”。

此语实际上()A.证实了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B.说明了路德认同基督教的上帝造物说C.肯定了印刷术有助于新教思想的传播D.夸大了印刷术在传播中华文明中的影响【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使得福音更能传扬”是说印刷术对宗教改革的作用,C项正确。

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 C6.“从春秋到清同治十一年,史书记载了985次日食。

从汉代到公元1638年,史书记载了112次黑子。

从汉代到明代,史书记载的新星是90个。

从公元前240年到1910 年,哈雷彗星共出现29次,我国每次都有记载。

”材料主要反映了()A.古代科学家勇于思考的精神B.古代科学家持续实践的精神C.古代科技重视经验的总结D.古代中国的天文历法领先世界【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依据材料可知,中国古代的科学家在持续观察天象,故选B项。

“勇于思考”“重视经验的总结”“领先世界”的说法在材料中都不能体现。

【答案】 B7.(2016·河南联考)苏轼对右图评价:“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稍纵则逝矣。

”由此可见该作品()A.追求布局严整B.富于色彩美感C.受印象派影响D.注重诗情画意【解析】苏轼强调胸中先有竹意(有人认为这是灵感),再起笔描画。

图中则体现出画中有诗,以诗画委婉表意的特点。

两个材料都强调画家心中之意,体现了传统文人画注重诗意、画中有诗的特点。

故选D项。

【答案】 D8.早在先秦时期,中国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已十分明显。

就文学而论,北方注重说理,南方倾向抒情。

南方文学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的境界,给人强烈的审美愉悦。

下列文学作品,最能说明南方文学这一特点的是()A.《离骚》B.《子虚赋》C.《论语》D.《诗经》【解析】本题考查先秦时期南方文化的特点。

《离骚》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大量运用神话故事,描绘了神奇瑰丽的境界,故选A项。

《子虚赋》是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所作,在时间上不属于先秦时期,排除B项。

《论语》是孔子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书,孔子是北方人,排除C项。

《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排除D项。

【答案】 A9.(2016·吉林质检)宋代词人柳永经常出入秦楼楚馆,与乐伎、乐工往还,无心于仕途,自称“白衣卿相”,虽然他后来考取了进士并做了屯田员外郎,还是轻视功名,沉溺市井,可以说是把全部身心投入适应市井需要的词的创作。

柳永这种类型的文人的出现,说明()A.文学的世俗化倾向日益明显B.政府不限制词人的创作C.宋代词人多沉溺于市井生活D.唐诗宋词并称古典文学高峰【解析】结合史实可知词的出现体现了文学的平民化,柳永的经历印证这一变化,故A项正确;B项不能体现题意主旨,C项表述与事实不符,D项与题干无必然联系,均排除。

【答案】 A10.(2016·徐州质检)下面是代表汉字四种字体的书法作品,其中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是()【解析】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是隶书,A项属于楷书,B项属于隶书,C项属于行书,D项属于草书,故B项正确。

【答案】 B11.下列古代中国艺术形式,能以“传神写照”“随类赋彩”“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为理论指导的是()A.国粹京剧B.李白诗篇C.绘画技艺D.书法艺术【解析】“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璪所提出的绘画创作理论。

“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作者内心的感悟。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说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是自然的美并不能够自动地成为艺术的美,对于这一转化过程,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想是不可或缺的。

【答案】 C12.“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经营的华章造纸厂,中国才有了第一家机器造纸厂。

——王连科《造纸术从中国走向世界》(1)材料一中“作契以代绳”“造纸以当策”各指什么?分析纸在人类文明演进中的地位和作用。

(2)请指出材料二中一处明显的史实错误并说明理由。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造纸术对欧洲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3)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18世纪之后欧洲“翻开了造纸工业新的一章”,而中国却长期“停留在手工造纸阶段”的原因。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解答关键是对“作契以代绳”“造纸以当策”的正确理解;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第(2)问第一、二小问,须依据所学知识逐一排除;第三小问应从欧洲的文化、艺术、思想等方面产生的重大影响来思考。

第(3)问,可从18世纪后欧洲、中国的政治、经济等角度分析。

【答案】(1)“作契以代绳”是指用文字来替代结绳记事;“造纸以当策”是指用纸来替代竹木简牍。

地位和作用:纸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2)错误:“1694年由荷兰传入美国”。

理由:因为1776年美国才建国。

作用:推动了欧洲文化的普及,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创造了条件。

(3)欧洲:18世纪后欧洲社会经济、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得到发展;工业革命的展开推动了造纸术从手工劳动方式向机械操作过渡。

中国:封建制度和传统观念阻碍了科技进步;长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重农抑商政策,使新的生产方式未能得到正常发育,从而使造纸术一直停留在手工业阶段。

14.(2016·江苏联考)著名汉学家埃狄纳·巴拉兹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到宋代已发育成熟;而近代中国的新因素,到宋代已显著呈现。

”然而之后中国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地走进近代社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内藤湖南《宋代文化特征》材料二宋代的领导地位源于一系列的因素,从技术上的发明、从普遍的教育到对宗教和各种哲学思想的宽容。

……上一个1000年的中国,是世界超级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乔纳森·斯彭斯《新闻周刊》材料三蒙古人的入侵形成了对于伟大的中华帝国的沉重打击,这个帝国在当时是全世界最富有和最先进的国家。

在蒙古人入侵的前夜,中华文明在许多方面都处于它的辉煌顶峰,而由于此次入侵,它却在其历史中经受着彻底的破坏。

——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1)根据材料一,举例说明宋代文学艺术领域的平民趣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具体史实指出宋代领导地位形成的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地走进近代社会”的原因。

【解析】第(1)问,注意设问中的时间限制“宋代”和角度限制“文学艺术”,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宋词的流行”“散曲的出现”和“风俗画的盛行”等结论。

第(2)问,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逐一分析。

第(3)问,结合北宋时期的政治、科技与思想情况概括归纳。

【答案】(1)文学: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宋代散曲等。

艺术:《清明上河图》等风俗画是当时画坛亮点。

(2)因素:宋代科技发达,活字胶泥印刷术发明,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等;教育普及,科举制进一步完善;出现了程朱理学等新的哲学流派。

(3)原因:政治上仍然是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科技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理学思想后来日益走向僵化;蒙古的入侵打断了这一进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