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雨水渗透的可持续利用
浅谈城镇雨水收集的必要性与处理方法

浅谈城镇雨水收集的必要性与处理方法城镇雨水收集具有重要的必要性,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带来多个好处:1. 资源利用:城镇地区通常面临水资源紧缺的问题,而雨水是一种宝贵的可再生资源。
通过雨水收集和利用,可以减轻城市对地下水和自来水的需求,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水资源管理:雨水收集可以帮助管理城市的水资源。
通过收集雨水进行储存和利用,可以减轻暴雨期间的排水压力,减少洪涝和排水问题的发生。
同时,将雨水纳入城市的水循环系统,有助于维持地下水位和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3. 环境保护:雨水收集可以降低城市的水污染问题。
雨水在经过屋顶或道路表面时会携带污染物,如油脂、颗粒物和化学物质。
通过收集和处理雨水,可以减少这些污染物进入水体的量,起到保护环境和水质的作用。
针对城镇雨水收集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1. 屋顶收集:通过安装雨水收集系统,在屋顶上集中收集雨水,并将其导入储水设施进行存储和利用。
这是一种常见且简单的雨水收集方法。
2. 铺装收集:城市的道路、人行道等铺装表面可以收集雨水,在道路设施中设置集水系统,将雨水引导到储水池或地下水库,以便后续利用或慢慢渗透入地下水。
3. 雨水花园和湿地:通过建设雨水花园和湿地系统,可以利用植物和土壤来净化和处理雨水,并促进水的自然循环。
4. 雨水过滤和处理:对收集的雨水进行预处理和过滤,以去除悬浮物、沉淀物和有害物质。
可以使用物理过滤器、生物滤池或化学处理方法,确保存储或再利用的雨水质量达到要求。
需要根据具体的城市条件、资源可用性和法规要求来选择适合的雨水收集和处理方法。
此外,公众的认知和参与也至关重要,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对城镇雨水收集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
《2024年城市雨水利用与城市水环境改善的研究》范文

《城市雨水利用与城市水环境改善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其中雨水问题尤为显著。
城市雨水利用与城市水环境改善的研究,对于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城市雨水利用的途径及其实施策略,分析其对城市水环境改善的影响,以期为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城市雨水利用的现状与挑战(一)现状目前,我国城市雨水利用主要集中在雨水收集、雨水渗透、雨水回收利用等方面。
这些技术措施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排水压力,减轻了水环境压力。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域差异,各城市在雨水利用方面的实践存在差异,整体上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二)挑战1. 资源短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水资源日益短缺,对城市雨水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排水系统落后:部分城市的排水系统建设滞后,难以应对极端天气条件下的暴雨洪涝灾害。
3. 公众意识不足:公众对雨水利用的认识不足,缺乏参与雨水利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城市雨水利用的途径与策略(一)雨水收集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冲厕、绿化、景观用水等非饮用水用途。
同时,可以建设小型湿地公园等生态设施,提高雨水的自然渗透和净化能力。
(二)雨水渗透通过增加地面透水面积,如建设透水铺装、绿屋顶等设施,提高雨水的自然渗透能力。
这不仅可以减少雨水径流,还可以补充地下水,改善土壤质量。
(三)雨水回收利用对雨水进行净化处理后,用于农田灌溉、工业用水等用途。
同时,可以建设雨水储存设施,如雨水收集池、地下蓄水池等,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
四、城市雨水利用对水环境改善的影响(一)减轻水环境压力通过城市雨水利用,减少雨水径流和洪涝灾害的发生,降低对水环境的压力。
同时,提高雨水的自然渗透和净化能力,改善水质。
(二)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城市雨水利用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
通过增加透水面积和建设生态设施,改善土壤质量和微气候,为植物生长提供更好的条件。
城市雨水收集和利用方案

城市雨水收集和利用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其中之一就是雨水的管理和利用。
城市的大面积铺装和建筑物的增加导致了雨水的排水问题,同时也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
因此,开发城市雨水收集和利用方案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城市雨水收集和利用的各种方案,旨在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1. 雨水收集系统雨水收集系统是城市雨水管理的基础。
这种系统通过收集和储存雨水,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并为城市提供可再生的水资源。
目前,一些城市已经开始在新建建筑物中安装雨水收集系统,以收集屋顶和道路的雨水。
这些系统通常包括雨水收集装置、储水设备和过滤系统。
收集的雨水可以用于浇灌花园、冲洗马桶、洗衣服等非饮用水用途。
2. 绿色屋顶绿色屋顶是一种通过在建筑物屋顶上种植植物来减少雨水径流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雨水在城市中的积聚,并提供一些额外的环境和生态效益。
绿色屋顶可以吸收和蓄水,减缓雨水流入排水系统的速度,从而减少洪水的风险。
此外,绿色屋顶还可以提供降温效果,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并提供一个宜人的休闲空间。
3. 雨水渗透系统雨水渗透系统是一种将雨水引导到地下的系统,以减少雨水径流并提供地下水补给的方法。
这种系统通常包括雨水渗透井、渗透管道和渗透沟等设施。
通过将雨水渗透到土壤中,可以减少城市的洪水风险,并补充地下水资源。
此外,雨水渗透系统还可以改善土壤质量,促进植物生长,并提供城市的生态系统服务。
4. 雨水回用系统雨水回用系统是一种将收集的雨水用于饮用水和工业用水的方法。
这种系统通过对收集的雨水进行过滤和消毒处理,使其符合饮用水和工业用水的标准。
回用雨水可以减少对地下水和自来水的依赖,从而节约水资源。
此外,雨水回用系统还可以减少污水的排放,降低环境污染。
5. 教育和宣传除了以上的方案,教育和宣传也是推动城市雨水收集和利用的关键因素。
通过教育和宣传,可以增加公众对雨水收集和利用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并促使他们采取行动。
城市雨水利用可行性研究

城市雨水利用可行性研究城市雨水利用可行性研究Ⅰ. 引言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环境挑战,其中之一就是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传统上,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主要侧重于快速将雨水排走,以防止洪水和水浸。
然而,随着水资源日益紧缺的问题愈发严重,雨水资源的再利用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雨水利用的可行性,以及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这一资源。
Ⅱ. 城市雨水资源的潜在利用价值城市的建筑密集度增加,导致了更多的土地面积被水泥和沥青覆盖,这导致雨水很难渗透到土壤中,并增加了排水系统的负担。
然而,这些表面汇水导致了大量的雨水流失,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
适当地收集和利用雨水可以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降低洪水的风险,并提供其他环境和经济好处。
Ⅲ. 城市雨水利用的技术城市雨水利用的技术包括收集、储存和利用雨水的系统。
收集雨水的方式有屋顶收集系统、地面收集系统和道路排水系统等。
屋顶收集系统是最常见的形式,通过管道将雨水从屋顶引导到集水桶或水池中。
地面收集系统通常包括雨水花园、雨水沟和雨水湖泊等。
道路排水系统是将雨水经过处理后,引入湖泊、河流或海洋中。
储存雨水的方法包括地下水库、水塔和集水坝等。
利用雨水的方式包括灌溉、冲厕、洗衣和工业用水等。
Ⅳ. 城市雨水利用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城市雨水利用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雨水收集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
为了确保雨水质量,需要定期清洁集水设备和维护管道系统。
其次,由于人口密度大、城市结构复杂,需要有足够的土地来建设雨水储存系统。
此外,需确保储水系统的安全性,避免水污染和盗窃。
针对这些挑战,可以采取综合利用的方法,比如将雨水与废水处理系统相结合,减少成本并提高利用效率。
另外,政府应当出台政策和法规,鼓励和支持城市雨水利用的发展。
Ⅴ. 城市雨水利用的环境效益和可持续性城市雨水利用可以减少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降低城市洪水的风险,实现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雨水的利用还可以降低对地下水资源的依赖,并减少对自然水源的过度利用。
雨水的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雨水的利用与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雨水的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雨水的利用方式和其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雨水的利用方式1. 雨水收集和储存雨水收集系统是将雨水从屋顶、道路和其他表面收集起来,并储存在地下水箱或其他容器中,以备后续使用。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减轻城市排水压力,还可以解决干旱地区的用水问题。
2. 雨水灌溉将收集到的雨水用于植被的灌溉是另一种常见的利用方式。
通过灌溉系统,雨水可以用于花园、公园、农田等地的植物生长,减少对地下水和市政供水的需求。
3. 雨水净化和再利用将雨水进行过滤和净化后,可以作为生活用水或其他非饮用用途。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减少对水资源的依赖,还可以减少排污对环境的影响。
二、雨水的可持续发展意义1. 节约淡水资源雨水的利用能够减轻自然淡水资源的压力。
在全球范围内,很多地区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而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可以提供替代水源,减少对地下水和河流水的开采。
2. 减少城市排水压力在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雨水无法被地面自然渗透,而是被排放到下水道中。
这不仅增加了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还会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
通过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可以减少城市排水压力,降低洪水风险。
3. 促进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土地利用利用雨水进行植物灌溉可以促进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土地利用。
在城市中,雨水灌溉可以提供充足的水源,维护绿地和公园的生态系统平衡。
在农业领域,雨水灌溉可以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增加农田的可持续性。
4. 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碳排放与传统供水方式相比,雨水利用需要较少的能源和投资。
在供水和排水过程中,传统水处理厂和供水系统消耗大量的电力。
而雨水的利用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碳排放,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三、雨水的可持续发展挑战与前景1. 技术和投资雨水的有效利用需要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支持,而建设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需要相应的投资。
雨水的控制与利用

雨水的控制与利用雨水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资源之一,它对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雨水排放至污水系统中,导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浪费的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控制和利用雨水的措施,以实现可持续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一、雨水的控制1. 暴雨过程的监测与预警建立完善的气象观测网络,通过气象预测和实时监测技术,及时掌握暴雨过程的演变和影响范围,提前进行预警,以便采取应急措施降低灾害损失。
2. 建设雨水收集设施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雨水的收集和利用需求,设置雨水收集设施,如雨水收集塔、屋顶绿化和雨水花园等。
这些设施能够有效减少城市表面径流和排水系统的运行负荷,降低洪涝灾害风险。
3. 构建生态雨水系统通过建设湿地公园、人工湖泊和绿地等生态雨水系统,将雨水进行天然过滤和净化,提高水质,同时提供城市空间的美化和生态功能的增加。
4. 推广城市防洪设施建设城市河道、河堤和沉水广场等防洪设施,增加城市的洪水容量和承载能力,减少洪涝灾害的风险。
二、雨水的利用1. 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通过设置雨水收集池、地下水窖和雨水收集桶等设施,将降水收集起来,用于农田灌溉、景观绿化和工业用水等方面。
这不仅能节约淡水资源,还能够降低污水处理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2. 暴雨时段的雨水利用在暴雨过程中,通过设置绿色屋顶、透水铺装和雨水花园等设施,利用雨水进行浇灌和补给地下水,减少暴雨过程中的径流量和洪涝风险。
3. 雨水调蓄措施透水性休闲广场、雨水滞留池和湿地公园等设施能够将雨水收集起来,延缓排放时间,并减少雨水径流的速度和冲刷力。
这对于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损失和降低水资源浪费具有重要意义。
4. 雨水利用技术的创新加强对雨水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如雨水回用灌溉系统、雨水净化设备和雨水收集管网等,不断提高雨水利用的效率和节水效益。
三、雨水控制与利用的意义1. 节约淡水资源雨水的控制和利用可以将雨水转化为可再生的水资源,减轻对淡水资源的依赖,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浅谈我国城市雨水的综合利用

1 雨 水 利 用 的 意 义
雨 水 利 用 有 广 义 和 狭 义 之 分 . 义 的 雨 水 利 用 是 指 对 雨 狭 水 的 原 始 状 态 或 最 初 转 化 阶 段 ( 地 表 水 、 下 水 或 土 壤 水 如 地
阶 段 ) 利 用 … 广 义 的 雨 水 利 用 . 于 一 个 区域 来 说 . 指 所 的 对 是 有 形 式 的 水 资源 ( 括 河 川 径 流 和 地 下 水 等 ) 来 自雨 水 l。 包 都 2 随 着 人 口剧 增 和 经 遍 关 注 的 问题 国人 均 水 资 源 约 为 世 界 人 均 的 我
中图分 类号 :U 9 .1 T 9 114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6 2 9 6 (0 00 — 0 5 0 1 7 — 0 42 1 )5 0 6 — 3
用 基 本 处 于探 索 与 研 究 阶 段 _。北 京 、 海 、 连 、 尔 滨 、 5 _ 上 大 哈 西
安 等 许 多 城 市 相 继 开 展 研 究 . 显 示 出 良好 的 发 展 势 头 。 已 19 9 8年 以 来 .北 京 城 市 雨 水 利 用 的 研 究 和 应 用 都 发 展
了《 水集蓄利 用工程技 术规范) S 27 2 0 ) 建筑与小 雨 ) L 6 — 0 1 和《 (
区 雨 水 利 用 工 程 技 术 》 G 5 4 0 20 ) 这 些 规 范 技 术 的 出 ( B 00 —06 ,
台标 志 着 我 国雨 水 的 利 用 在 逐 渐 成 熟 。
径 流 量 . 轻 城 市 排 水 的压 力 。 3 雨 水 用 于 工 农 业 用 水 和 生 减 () 活 用 水 . 城 市 提 供 新 的供 给 水 源 , 解 水 资 源 供 需 矛 盾 。 为 缓
雨水收集利用提升城市环保水平

雨水收集利用提升城市环保水平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雨水收集利用成为了提升城市环保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雨水收集利用的意义、实施方法与效果、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雨水收集利用的意义雨水是自然界赋予城市的一项宝贵资源。
在传统城市排水系统中,大部分雨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或下水道,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而通过雨水收集利用,可以将这些宝贵的雨水资源储存和重复利用,不仅可以减轻城市的用水负担,还可减少因降雨引发的洪涝灾害,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
二、雨水收集利用的实施方法与效果实施雨水收集利用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比如建设雨水收集系统、构建绿色屋顶、修建雨水花园等。
其中,建设雨水收集系统是最常见的方式之一。
这些系统通过设置雨水收集设施,如雨水收集桶或水塔,将降雨收集起来,再经过处理和净化,用于浇灌草坪、饮用水源或冲洗马路等用途。
同时,通过构建绿色屋顶,将雨水留存在屋顶植物中,既能降低雨水径流的排放,还能防止高温和减少空调用电。
此外,修建雨水花园也是一种常见的雨水收集利用方式,通过设置合理的排水系统和绿植植物,将雨水自然过滤、渗透和蓄存,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实施雨水收集利用的效果显著。
首先,它能够提供一定数量的可再生用水资源,减轻城市供水压力,降低自来水的消耗。
其次,雨水收集利用可以减少城市的雨污水混排,改善水体质量,降低水源污染风险。
此外,雨水收集利用还能够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改善空气质量,并提供了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
三、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尽管雨水收集利用有诸多好处,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传统的城市规划设计并未充分考虑雨水收集利用的需求,导致现有建筑物缺乏相应的雨水收集设施,限制了雨水利用的潜力。
其次,在雨水收集过程中,容易受到环境污染和污水、泥沙的影响,需要加强对雨水进行处理和净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城市雨水渗透的可持续利用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不透水地面面积不断增加,雨水径流量也相应增加。
雨水是宝贵水资源,应通过渗透等方式充分利用雨水以涵养地下水、调节城市生态环境后,再使用雨水管系将剩余径流安全、合理地排除。
对各种雨水渗透设施及其选址、堵塞、污染控制等问题作了简略论述。
关键词:雨水径流渗透引言目前城市排水体制主要为合流制(截流制)和分流制。
从环境保护、污水处理厂运行、管道养护等多方面考虑,分流制较合流制优越,因此目前新建小区多采用分流制,即污水和雨水分别由污水管道和雨水管道收集和输送,污水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雨水直接排入水体。
雨水管道设计指导思想是:及时、迅速地排除降雨形成的地面径流。
在确定雨水设计流量时没有考虑对雨水径流量的利用和压缩。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大量建筑物和道路等的建设使城市不透水地面面积快速增长。
图1反映了北京市建筑占地面积年际变化情况。
从1996年开始,北京市建筑占地面积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往年,几乎呈直线上升态。
预计到2010年,北京市建筑占地面积将达300km2 左右,其中还未包括道路等所占面积。
屋面、混凝土和沥青路面等不透水表面的径流系数一般取0.9,也就是说其降雨量的90%将形成径流。
因此,随着城市发展,雨水径流量将大大增加,如果不采取措施而单纯考虑将雨水径流快速排出,所需雨水管道、雨水泵站等设施的容量、输送能力必将随之增大,这对于城市建设是一个沉重的包袱。
此外,由于环境意识的增强,人们认识到城区雨水的快速排出增加了接纳水体洪涝危害、河岸侵蚀和污染物的冲击负荷,还造成合流制系统中污水处理厂运行的困难及一部分雨污混流外溢而污染水体,因此对于传统雨水排除的指导思想从另一方面提出了质疑。
1利用雨水涵养地下水--雨水渗透我国许多城市水资源缺乏,以北京市为例,它是世界上100个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300m3,低于国际公认的下限 1000m3。
1999年是建国以来最干旱的一年,北京市降雨量为389mm,为平均年降雨量的59%,自然形成的水资源仅为18.2亿m3 。
而北京市用水量为40亿m3,其中70%来自地下水。
过度开采使北京市地下水储存量在1999年一年中减少了近15亿m3,地下水位下降了2~3m,以北京东郊为中心形成了一个2000km2的漏斗区。
地下水位的下降又导致地面下沉,自1966年以来,北京市地面以每年10~20mm 的速度下沉。
因此,一方面是使用庞大的雨水排放系统将日益增长的雨水径流排出城市,另一方面却是城市地下水补给的严重不足。
如在雨水管道系统设计、用地规划和地面覆盖上考虑雨水渗透,合理、充分地利用雨水涵养地下水源,那么既能缓和城市水资源危机,又能增加土壤中的含水量、调节气候,从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还能减少所需雨水管系容量,即减少雨水管系的投资和运行费用,并减轻城区水涝危害和水体污染。
从60年代起,发达国家就努力开发各种雨水渗透装置,并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
如目前德国在新建小区(无论是工业、商业、居民区)之前,均要设计雨洪利用(集雨)项目,若无雨洪利用措施,政府将征收雨洪排放设施费和雨洪排放费。
实际上雨水渗透早在我国一些古城的建筑中已有所体现,利用渗坑、渗井、渗沟使雨水就地下渗。
80年代末曾对一些地区作过调查,如杭州老城区在庭院中设天井沟和矩形渗坑;苏州老城区及附近一带乡镇的住宅用天井贮蓄雨水;潍坊老城区街道的雨水流入坑洼地及池塘(俗称”湾子”,有的湾子平时是干涸的);曲阜孔府宅内和后花园均有雨水渗井 [1]。
2雨水渗透设施2.1渗透地面除了绿化面积外,人工渗透地面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多孔沥青及多孔混凝土地面,另一类是草皮砖。
它们可用于停车场、交通较少的道路及人行道,特别适用于居民小区。
2.1.1多孔沥青及混凝土地面典型的多孔沥青地面构造见图2。
表面沥青层避免使用细小骨料,沥青重量比为5.5%~6 .0%,空隙率为12%~16%,厚6~7cm。
沥青层下设两层碎石,上层碎石粒径1.3cm,厚5cm ,下层碎石粒径2.5~5cm,空隙率为38%~40%,其厚度视所需蓄水量定,因它主要用于贮蓄雨水并延缓径流 [2]。
多孔混凝土地面构造与多孔沥青地面类似,只是将表层改换为无砂混凝土,其厚度约为12. 5cm,空隙率15%~25%。
多孔沥青及多孔混凝土地面自1973年在美国使用以来,得到EPA的支持,至今已广泛应用于发达国家,但在国内还鲜见报道。
2.1.2草皮砖草皮砖是带有各种形状空隙的混凝土块,开孔率可达20%~30%,因在空隙中可种植草类而得名。
它最早于1961年用于德国,至今在国内外均已被广泛使用。
特别多用于城区各类停车场、生活小区及道路边。
它除了有渗透雨水的作用,还有美化环境的效果,国内建材市场上有成品出售,便于采用及推广。
草皮砖地面因有草类植物生长,与多孔沥青及混凝土地面相比,能更有效地净化雨水径流及调节大气温度和湿度。
试验证明它对于重金属如铅、锌、铬等有一定去除效果。
植物的叶、茎、根系能延缓径流速度,延长径流时间。
草皮砖地面的径流系数为0.05~0.35,取决于其基础碎石层的蓄水性能、地面坡度等因素。
国外资料介绍:渗透地面成本比传统不透水地面高出10%左右,但综合考虑因径流量减少、地面集流时间延长而导致雨水管道长度缩短及管径减小,雨水系统的总投资可减少12%~3 8%。
而且还可产生较大的环境及社会效益 [3]。
以北京建工学院为例,校园面积约12hm2,因院内建筑物分布密集,按5%的面积可改为渗透地面计算,改造后院内雨水管系投资可减少6%,这还未计入因进入市政雨水管道径流量减少对下流管系的有利影响。
2.2渗透池2.2.1地面渗透池当土地可得且土壤渗透性能良好时,可采用地面渗透池。
池可大可小,也可几个小池综合使用,视地形条件而定。
地面渗透池有的是季节性充水,如一个月中几次充水、一年中几次充水或春季充水秋季干涸,水位变化很大。
有的地面渗透池则是一年四季均有水。
在地面渗透池中宜种植植物。
季节性池所种植植物应既能抗涝又能抗旱,并视池中水位变化而定。
常年存水的地面渗透池与土地处理系统中的”湿地”相似,宜种植耐水植物及浮游性植物。
它还可作为野生动物的栖居地,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利用天然低洼地作地面渗透池是最经济的。
若对池底再作一些简单处理,如铺设鹅卵石等透水性材料,其渗透性能将会大大提高。
2.2.2地下渗透池当地面土地紧缺时,就不得不利用地下渗透池,实际上它是一种地下贮水装置,利用碎石空隙、穿孔管、渗透渠等贮存雨水。
图3为各类地下渗透池示意,图4为利用底部透水渠贮水的渗透池,透水渠的使用可减少所需石料并增大贮水体积。
总之,地下渗透池种类多样,形状各异,在美国一般按重现期2年的暴雨强度在36h内全部渗入地下来计算其容量 [3]。
2.2.3渗透管渗透管一般采用穿孔PVC管,或用透水材料制成。
汇集的雨水通过透水性管渠进入四周的碎石层,再进一步向四周土壤渗透,碎石层具有一定的贮水、调节作用。
相对渗透池而言,渗透管沟占地较少。
便于在城区及生活小区设置,它可以与雨水管系、渗透池、渗透井等综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
日本和德国在这方面有较成熟的经验。
3雨水渗透工程的实施3.1渗透设施的选址要求使用渗透设施的适宜地点为:地下水最高水位或地下不透水岩层至少低于渗透表面1.2m ,土壤渗透率不小于2×10-5m/s,地面坡度不大于15%,离房屋基础至少3m远。
此外还需考虑表层及下层土壤结构、表面植被种类、土壤含水率、车辆及行人交通密度等 [4]。
3.2渗透装置的堵塞屋面及地面的初期雨水径流带有一定量的悬浮颗粒和杂质,对于渗透装置或土壤层可能有堵塞作用。
沥青多孔地面经吸尘机抽吸(每年吸3次)或高压水冲洗后,其空隙率基本能完全恢复。
多孔混凝土地面至今未见有堵塞报道。
曾对北京建工学院材料实验室所制作的无砂混凝土块(孔隙率18%,渗透系数0.85cm/s)作堵塞试验。
模拟北京市年平均降雨量600mm,向试块中灌入多种浓度的含泥砂试验浊水,当试验浊水的SS为1000mg/L及2000mg/L时,试块的渗透系数不变,当浊水SS增至3000mg/L,渗透系数减少8%,当SS增至4000mg/L时,渗透系数减少25%,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堵塞。
实际上北京市普遍使用的沥青屋面初期雨水径流的SS仅为100~250mg/L,路面径流的SS也仅为1000~3000mg /L,而且是短期的,降雨后期分别降为20~50mg/L和300~400mg/L。
试验证明多孔混凝土地面不易堵塞。
但为了安全起见,应尽量去除径流中易造成堵塞的杂质,并对渗透装置加强管理,定期清理。
3.3初期雨水径流的污染屋面和地面初期径流的COD可达3000mg/L左右,虽然它随着降雨时间迅速降低,但在降雨初期的短时间内,雨水径流有相当的污染性。
在渗透设施的选址要求中,强调渗透表面距最高地下水位或不透水岩层1.2m以上,这是为了保证有一定土壤厚度以净化径流,是控制地下水污染的一种措施。
此外,渗透装置中多使用过滤纤维层,俗称土工布,它是一种较好的过滤材料。
对细小颗粒杂质有较强的阻隔作用。
为了安全起见,提倡径流先进入绿地、花坛,再进入渗透设施,以充分利用植被和土壤表面的净化能力。
对污染较重的初期径流宜设置初期弃流装置及适当的净化措施。
最后需强调的是:雨水渗透仅为雨水利用的方法之一,它能促进雨水、地表水、土壤水及地下水之间的”四水”转化,维持城市水循环系统的平衡。
雨水利用应与雨水管系建设、城市平面和高程规划有机地结合,既要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又要保证人民生活、生产的安全,不受雨洪及不合理积水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