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总说
古诗词简短鉴赏

古诗词简短鉴赏
古诗词简短鉴赏如下: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鉴赏: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静夜思乡的场景。
月光洒在床前,让人不禁想起远方的家乡。
诗人通过举头望月、低头思乡的动作,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鉴赏:这首诗描绘了登高远眺的壮丽景象。
诗人通过“白日依山尽”和“黄河入海流”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辽阔和壮美。
而“欲穷千里目”则表达了诗人对更高境界的追求,“更上一层楼”则暗示了只有不断努力、攀登更高峰,才能看得更远、更清晰。
整首诗意境开阔,气势磅礴,是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
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总结

抒情手法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正衬 (1)衬托 (1)衬托 反衬 以动衬静 以声衬寂 以乐衬哀
描写手法
(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 (2)联想和想像, 联想和想像 (3)对比 (3)对比 (4)白描 (4)白描
(1)比 兴 (1)比 (2)比 喻 (2)比 (3)拟 (3)拟 人 常用的修辞手法 (4)夸 (4)夸 张 (5)双 (5)双 关 (6)用 (6)用 典
答题步骤: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3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 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 黄莺儿”是儿化音, 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 骤一) 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 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 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 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 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提问方式: 提问方式: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 提问变体: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 解答分析: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 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 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十篇】

【导语】中国诗起源于先秦,⿍盛于唐代。
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于宋代。
在中华⽂明灿烂的长卷中,唐诗宋词是其中最为绚丽的华章。
诗词是阐述⼼灵的⽂学艺术,⽽且诗词在语⽂教材中也是很重要的⼀门课程。
下⾯®⽆忧考⽹就给⼤家分享下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欢迎阅读!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静夜思》 《静夜思》 唐代:李⽩ 床前明⽉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低头思故乡。
诗词鉴赏: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刹那间所产⽣的错觉。
⼀个独处他乡的⼈,⽩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到夜深⼈静的时候,⼼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
何况是在⽉明之夜,更何况是⽉⾊如霜的秋夜。
“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动地表达了诗⼈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光误作铺在地⾯的浓霜。
⽽“霜”字⽤得更妙,既形容了⽉光的皎洁,⼜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凝望着⽉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的照耀下。
于是⾃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
“低头”这⼀动作描画出诗⼈完全处于沉思之中。
⽽“思”字⼜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草⼀⽊,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不在思念之中。
⼀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这⾸⼩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华美的辞藻;它只是⽤叙述的语⽓,写远客思乡之情,然⽽它却意味深长,耐⼈寻味,千百年来,如此⼴泛地吸引着读者。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钱塘湖春⾏》 《钱塘湖春⾏》 唐代:⽩居易 孤⼭寺北贾亭西,⽔⾯初平云脚低。
⼏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不⾜,绿杨阴⾥⽩沙堤。
诗词鉴赏: 这是⼀⾸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
古诗词鉴赏 读懂诗歌 知识讲解

高考解决方案读懂诗歌读懂诗歌高考考什么(7)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察(8)古典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怎样读懂古诗词一、注意诗的题目。
首先是要想一想这首诗“写的是什么?”不要急于作答,看看诗题,也许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杜甫的《月夜》诗题告诉我们写作的背景;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诗作内容没有离开夜,而且这是一个雨夜,滂沱大雨也好,绵绵细雨也罢,这一夜诗人无法入眠要给远方的亲人或是友人寄去绵绵情思;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势必要描述洞庭风光,而题目还告诉我们这首诗要呈给张丞相,一个“上”字,又向我们透露出张丞相的身份、地位显然是高于孟浩然的;元稹是白居易的好朋友,仕途不顺被贬到通州得了一场大病,险些要了他的命,这时《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他的心灵会受到怎样的触动?题目是解读诗歌的钥匙,古诗词的特点是抒情性,诗人常常由偶然事件激发感情,借某一场景表现诗人的所见所感。
从创作动机上讲,题目就是引发作者情思的端点,展开诗歌内容的引子诗歌的题目往往点明了诗的内容,定下了感情基调。
阅读时要注意将诗句的内容与诗歌题目结合起来理解。
如: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题目中就透露了两个方面的信息:一是从题材上可以判断,这是一首怀古诗;二是怀古的地点,在京口北固亭。
顺着这个思路下去,结合诗歌的背景,我们就能迅速地读懂这首诗了。
2.2012年北京卷《柳堤》,题目中可显露出信息,作者在种满柳树的长堤观景而发感慨,即为借景抒情。
所以读诗歌时,先抓住景色特点,再细分析诗人传达的情感。
3.2011年北京卷《示秬秸》,“示”把事物拿出来或指出来使别人知道,通过下文注释可知道“秬”“秸”是作者的两个儿子的名字,可知作者写作的目的是给两个儿子指出一些人生道理,以作警语。
并且通过诗歌的小序也能得到本诗的写作目的,所以在阅读时,注重读出示警的内容。
还有一些诗歌,根据题目可以看出其体裁。
如汉代以后的诗人用古乐府诗的题目写诗,有塞上曲、塞下曲、从军行、陇西行、长干行、子夜吴歌等,其体裁还是乐府体。
古诗词鉴赏大全

古诗词鉴赏大全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诗意的表达方式。
通过对古诗词的鉴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与美学追求。
本文将为您带来一篇古诗词鉴赏的大全,从唐诗宋词到元曲等各个时代的经典之作,为您展示古代诗词的瑰丽魅力。
1. 唐代诗歌鉴赏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出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和佳作。
其中最著名的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这首诗以壮美的景色描绘、豪迈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精神。
另外,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李白的《静夜思》等作品也都是唐代诗歌的经典之作,充分展现了唐代诗人的文采和才情。
2. 宋代词作鉴赏宋代是中国词作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词人和优美的词作。
苏轼是宋代词坛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水调歌头》以对生活的真实表达和对爱情的独特刻画而广受赞誉。
另外,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李清照的《如梦令》等作品也是宋代词作的经典之作,充满了深情与思索。
3. 元曲鉴赏元曲是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它融合了音乐、舞蹈和文学元素,充满了浓厚的戏剧氛围。
其中最有名的一本是郑光祖的《牡丹亭》,它讲述了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
《牡丹亭》以华丽的歌舞表演、悲壮的音乐和深刻的台词塑造了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外,关汉卿的《汉宫秋》、白朴的《宝剑记》等作品也是元曲的经典之作。
4. 明清小说鉴赏明清时期,小说作为一种新兴文学形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涌现出许多经典之作。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巅峰之作,它以细腻的描写、丰富的情节和丰富的人物形象塑造了一个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世界。
《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等小说也是明清小说的经典之作,它们揭示了人性的各个层面,引人深思。
通过以上鉴赏,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词的卓越之处。
古诗词承载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通过它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时代的文化与审美追求。
无论是唐代的壮美,宋代的细腻,元曲的戏剧性,还是明清小说的生动,每个时代的作品都有其独特之处。
古诗及鉴赏摘抄

古诗及鉴赏摘抄《书湖阴先生壁》宋代: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鉴赏及赏析:这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屋壁上的。
诗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际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转到院外,写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
全诗既赞美了主人朴实勤劳,又表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从田园山水和与平民交往中领略到无穷的乐趣。
前两句是庭院之景,干净无苔是由于主人的”长扫”,"花木成畦”由于主人的“自栽”,写景写人。
后两句写自然环境之美,水"将绿绕”,山"送青来”,自然山水如此有情,也表现了主人爱好山水的情趣。
描写景物亦以表现人,写见人,人于景中,表现了客观景物的美,又写出了人的美其次运用映衬和拟人手法。
如果说庭院的美是人工创造的美,那么环境的美是天然施设的美。
两者互相映衬,组成了一幅内与外、人造与天然美结合的完美的境界。
特别是后面一联,把山水拟人化,主人送来秀丽的风光,居然闯门而入,把主人对自然景物的爱和自然景物对主人的爱融和一起,生动地表现了生人爱美的情趣,因而成了传诵的名句。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来相照。
鉴赏及赏析:这首诗词样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
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仅发出长长的啸声。
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
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明来相照。
”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
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江上渔者》宋: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古诗词鉴赏技巧总结

古诗词鉴赏技巧总结一、古诗词的形象1.人物形象主要指主人公形象(诗人自我形象、诗人塑造的诗中人物形象等)。
2.景物形象主要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山川、河流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3.事物形象主要指诗词中描写的事物、事物的特征等。
二、古诗词的语言1.语言风格淡雅闲适、朴素自然、豪迈雄奇、婉约细腻、清幽委婉、直率洗练、旷达奔放、悲壮慷慨、沉郁顿挫等。
2.语言内容(1)意象语言意象,即诗中的形象,指诗词中蕴含诗人情感、思想、观点等的景物,是(物)象与(情)意的结合。
常见的景物(事物)在古诗中往往表达着某种固定的情感,如白发多表达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凉;浮萍、柳絮等多表现漂泊的孤寂等。
(2)情感语言指直接表达诗人情感的词语。
例如诗词中经常出现的孤、苦、悲、伤、怨、恨、乐等词语。
(3)象征语言托物言志诗中使用具体的物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感,而这些物象体现的特征、品格就是诗人追求的精神、品格。
例如蝉多表达诗人清高的品格:松柏表达孤直的性格:飞鸟表达居无定所等。
(4)特定语言指诗词使用的一些用典、用事特征的语言。
例如"秋水"多指眼睛;"尺素"指书信;"杨花"指性格多变:"登临"表达对家国的思念、昔盛今衰的悲凉等。
3.语言特色指古诗词在使用语言时体现出的词句变化特征等。
例如词类活用、语序颠倒、叠词(又叫"叠字")、炼字、诗眼等。
三、古诗词的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
这里重点讲述描写、抒情。
(1)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事物的特征表现出来的一种写作手法。
1)描写手法2)景与景的关系常见的景物关系有动静、虚实、乐哀、抑扬、古今等,以及远近、色彩的明暗、浓淡等。
(2)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移情于景、借景生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古诗文鉴赏总结范文3篇

古诗文鉴赏总结篇一:古诗词鉴赏个人总结(适用新课标)古诗词鉴赏一.鉴赏形象1.人物形象(1)一句概括,形象特点+社会属性(…的隐士;…的底层劳动妇女;…的书生)(2)结合全诗的句子进行分析,有描写手法的要鉴赏所用的描写手法(侧面,正面)(3)概括出形象中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对…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作者…)2.事物形象(咏物诗中)(1)一句概括,所描写事物的形象特点(2)结合诗句分析所咏之物的特点(哪句怎样表现了哪个特点)(3)结合诗人的思想感情,写出所咏之物中的所托之情(托物言志)3.景物形象(1)一句概括,诗句描写了一幅+(季节、地点、事件)+(什么样氛围特点的,孤寂冷清,雄浑壮阔,恬静优美,萧瑟凄凉等)的图景(2)用自己的语言将诗中所写之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3)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二.鉴赏语言1.炼字、词、句(1)释义,“…”字在句中的含义是…;或“…”字的特殊语法现象(名词动用之类的)、修辞手法(拟人,通感,化无情为有情,化静为动等)(2)把该字放回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所烘托出的意境(3)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起到了什么样的艺术效果2.鉴赏语言风格(1)点明语言特色(沉郁顿挫[常见杜甫]、绮丽典雅、清新质朴、简洁明快、雄浑奔放、悲慨凄凉)(2)结合相关诗句分析(3)表达了人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三.鉴赏表达技巧1.抒情方法(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用典抒情[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前人语句]、借事抒情)2.描写方法(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2)实写和虚写(虚写:神仙鬼怪世界、梦境、已逝之情景、设想想象未来之情景)(3)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4)色彩变换描写(异色相衬,在答描写的景象时要注意)(5)视角变换描写(可设题如:全诗怎样体现“望”字的;描写景物很有层次,请分析)(6)白描(一般不着抒情和议论,常和简练、质朴的语言风格相联系)(7)细节描写(常是动作描写,小的场景化描写)(8)通过不同感官描写(嗅、视[注意颜色词]、声[注意拟声词]、触[注意动作词]、味)3.修辞方法(1)比喻(要注意暗喻,说清本体和喻体,注意它能化具体为抽象,化无形为有形,突出事物特点)(2)比拟(注意拟人,拟物[人拟物,A物拟B物])(3)对比(把…和…作对比,更加突出了…,表达了作者…)(4)衬托(有正衬和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以永恒衬无常[常见咏史诗],以无情衬有情[注意托物言志诗],虚实相衬,异色相衬)(5)象征(咏物诗中)(6)借代(部分代整体,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人)(7)设问(片头设问,引起全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8)反问(加强语气,表达更加强烈的感情)4.构思方法(1)欲扬先抑,铺垫,照应,以小见大,以景结情,卒章显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 体 诗 近 体 诗
题材分类 送别诗 怀古诗 边塞诗 思乡诗 闺怨诗 田园诗 山水诗 政治诗 借景抒情诗 咏物言志诗
如何读懂诗歌——七重视
标题 注释 作者 意象
情态词
通向诗歌主旨的第一条快速通道
每个都有用,每个都要用
知人论世 意象是作者情感的载体 表示态度情感的词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写了什么? 表达了什么 思想感情?
意象:落月、稀星、孤灯、喜鹊
关键词:孤、不忿 题目:闺情
总体思考:
倦夜
杜甫
绿竹 稀星Βιβλιοθήκη 庭院野月重露
暗飞的萤 水宿的鸟 月落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月出 倦夜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景物目击者: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万事干戈里 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夜?诗人 为什么会倦?
首尾句
首句点题目,尾句显主旨
题材类别规定主题情感
题材
手法 题干
手法是如何写人表意
题干是答题的指引,也是理解的依据
举例导读
_________ 闺 情
李端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
前三句写有一个人独对孤灯彻夜未眠,月落 星稀天欲明时,披衣走到门前张望的情景。 由惊喜转为失望,由失望产生愤懑。
所谓读懂是指初步把握诗意 一、知识储备
二、掌握读懂诗意的一般方法
诗歌的基本知识
1.了解诗歌的发展线索
2.了解绝句、律诗和宋词的基本知识
3.了解一些常见的术语 如:意境、意象、语言风格、表现手法的术语 4.了解常见的风格流派 5.熟悉常见的作家作品
一、基础知识:诗歌类别 格 诗 表达方式分类 形 律 词 叙事诗 式 诗 曲 分 哲理诗 类 自由体诗 抒情诗 诗的 分类 创作分类 文人诗 民间诗
为何写?
即是从内容、形式、思想感情三方面入手解答题目
考 题 呈 现
1、意象解析题 形象 2、意境分析题 3、炼字题 语言 表达技巧 4、语言特色题 表达技巧 5、技巧分析题 技巧 形象 语言 6、一词领全诗题 7、思想感情题 思想、观点 综合 8、综合赏析题
……
诗歌鉴赏两关键
能 读懂 精 表达
如何读懂古诗词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 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 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四、通过诗中意象体味作者情感。
例1、08全国II卷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意象:雨丝、暮春、落花、黄昏、车尘、宿鸟 繁华已去,孤独落寞,世态炎凉。
表达了少妇独守空房的痛苦和对丈夫的深情。 要读懂一首诗首先要关注题目!
一、从标题初步了解诗歌的表层意义。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题富含着 诸多信息(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以及诗人的 心情 诗歌的意境 诗歌的类型等)。可以这样 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回顾解题思路或步骤:
读诗歌标题和作者
意象的找寻和理解
读诗歌文本
找关键词并领悟
看注解,作总体思考
读题作答
写了什么 约客 赵师秀 事?心情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如何?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题目:约客 关键词:闲
闺情
李瑞
月落星稀天欲明, 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 不忿朝来鹊喜声。
专题复习之
古典诗歌鉴赏
《考试说明》中的相关要求
• 要求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之上给 予恰当的评价鉴赏。 •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纲要求
写什么?
怎样写?
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深切的思念。 孤独、寂寞、凄凉。 二、要读懂一首诗,既要关注题目 又要关注表情表意的关键词。
三、从注释了解作者、背景、疑难词语、难懂的 典故,深入理解诗意。有注释必看,有注释必用
例、08全国II卷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作者
空悲 心忧国事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⑴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 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 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 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 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 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 心情。
五、通过诗歌题材体味作者情感。
归燕诗 (张九龄) 咏物诗 海燕虽微眇,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无意相争,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有心归隐。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注]本诗写于开元二十四年秋天, 诗人被罢免宰相的前夕。
六、通过诗歌卒章显志的结构特点领会诗意。 诗歌往往先写景叙事,后抒情明志,因而 把握诗歌的尾联,有利于把握诗歌的主旨。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这首诗体现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追求? 全诗抒发了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 快的情绪,表达了作者羡慕自由自在的渔樵生活。 例2、08上海卷
七、仔细阅读题干,帮助理解诗意。
命题人为了讲清题意,有时在表述中会透 露一些重要的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理解诗意, 因而要好好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