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园子 设计
课文《祖父的园子》的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

课文《祖父的园子》的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课文《祖父的园子》的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文《祖父的园子》的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课文《祖父的园子》的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祖父的园子》教材简析: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著名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
全篇以轻快、优美的文笔详尽地展现了祖父园子的勃勃生机。
园子里的所有生命都是那么无拘无束;祖父又是那么宽厚仁爱;尤其是童年的“我”,在这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
学习这篇课文,要放手让学生完全自主地阅读,读懂课文内容,明白祖父的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课堂;懂得大自然处处皆学问,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很多种;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设计理念:鼓励学生在前两课同类题材的学习基础上,把阅读方法运用于阅读实践。
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前的“学习提示”,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重点,体会作者情感。
并注意与大家交流、讨论,积极吸取别人的合理见解,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使语文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2、过程与方法: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情感与态度: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着台湾女作家林海音一起感受了她在北京城南的那段美好的时光。
《祖父的园子》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祖父的园子》优秀教学设计篇8一、学情分析读《祖父的园子》一文,学生轻轻松松就跨进园子,感受到这里充满了生命的气息,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的气息。
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也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
当然,让作者感到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孩童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充满梦幻色彩的。
这样的话题十分贴切儿童生活,学生学起来不陌生,但是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情感积累与体验比较单一或肤浅。
因此,要让学生从查找作者的生平资料入手,引导学生课前或课后阅读《呼兰河传》,这样能帮助学生走近作者的内心世界,为学生自由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打入基础。
学生先谈谈读书收获,再提出自己的读书疑问,这些在课前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另外,学生个人的读书收获较片面,因此把合作学习、探究学生的精神和方式引进课堂,也是必不可少的,从而从根本上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
二、教学思路首先是课前先学,为学生提出自主阅读的三维目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读懂作者内心情感,提出个人独特见解”,检查反馈学生的自主读书的收获,这样可以了解学生的自学基础,在稍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然后教师根据事先获知的学生质疑问题,择其精华投影于屏幕,让全班同学围绕这几个问题展开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过程中教师不忘自己“引领和点拔者”的身份,从“园子”直接切入第十三段的教学,然后聚焦于“自由”这个字眼,教学由此展开并形成波澜。
接着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体会写作方法,并由此拓展片段写作,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语言内化迁移。
最后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自主探究,获得“自由的背后是爱”这个关键的感悟。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品味人物情感,领悟表达方法。
三、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优秀6篇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优秀6篇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园子里的“一切都活了”,体会“我”的率情、率性、率真,感悟因为有了祖父的宽容和爱,才有了“我”的自由与快乐,有了这个童年的乐园,有了这个无法忘却的“精神家园”。
2、学习揣摩作者鲜活的,独具个性的语言和境由心生,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听写词语,导入1、听写一组词语:栽花、拔草、下种、铲地、浇菜。
2、校对、批改。
3、读词语,正音。
4、从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干农活。
)5、引读第三自然段:课文说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我也一天都在园子里,祖父栽花,我就──;祖父拔草,我就──;……祖父干农活,我也──,我真的是在干农活吗?二、感受自由、快乐1、从干农活体会我在玩:⑴祖父干农活时,我其实是在干什么?请你快速默读课文,用我们的童心去触摸作者小时侯的那颗心。
找找答案,有重要的句子请画下来,关键的词语请圈出来。
⑴学生汇报交流,随机点拨,加强朗读指导:主要抓住3、4、12自然段进行朗读理解,尤其读好12自然段。
在评价中渗透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①第12段的教学:a、我是怎么浇菜的?读读课文,找找我浇菜的动作。
b、“一把抢过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这一扬,顿时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这一大瓢的水冲下来,园子里的你好像刚刚从淋浴房里走出来一样,像只落汤鸡,但是你的心里呢?c、把你内心的率性自由快乐给读出来。
练读,个别读。
是啊,我看到你的发梢还滴着水,可你一边看着祖父一边傻傻的大笑着呢!这哪是在干农活啊,分明是拼尽了力气在玩呢!d、多么可爱的孩子,多么淘气的瞎闹,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一节,也把我们的记忆带到了童年那段自由快乐的时间。
②第3段的教学:a、你是从哪些词上看出来的?“反而被我踢飞了。
”简直是在帮倒忙啊!③第4段的教学:找关键词,练读。
⑴引读这三段:多么自由,多么快乐,多么让人羡慕,又多么容易勾起我们对童年的回忆啊。
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模板(精选12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模板(精选12篇)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模板篇1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祖父的园子》教材简析: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著名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
全篇以轻快、优美的文笔详尽地展现了祖父园子的勃勃生机。
园子里的所有生命都是那么无拘无束;祖父又是那么宽厚仁爱;尤其是童年的“我”,在这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
学习这篇课文,要放手让学生完全自主地阅读,读懂课文内容,明白祖父的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课堂;懂得大自然处处皆学问,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很多种;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设计理念:鼓励学生在前两课同类题材的学习基础上,把阅读方法运用于阅读实践。
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前的“学习提示”,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重点,体会作者情感。
并注意与大家交流、讨论,积极吸取别人的合理见解,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使语文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2、过程与方法: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情感与态度: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着中国台湾女作家林海音一起感受了她在北京城南的那段美好的时光。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另一位女作家萧红,走进她《祖父的园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板书课题,出示)1、介绍作者(出示课件)2、介绍《呼兰河传》(出示课件)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通用15篇整理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通用15篇整理《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通用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我们应当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欢迎阅读,期望大家能够喜爱。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熟悉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胡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的心情,感悟的表达方式。
体会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让同学利用双休日的时间,走进田野,亲近自然,放松自己的心灵。
体会的心情,感悟的表达方式。
一、同学们,今日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又是关于童年的——《祖父的园子》。
板书:祖父的园子二、既然是关于童年的文章,我们不仅要知道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园子,更要体会到这座园子给的童年带来了哪些乐趣(即在园子里做了些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带着这两个问题分组朗读课文,思索并沟通。
提示:要充分调动同学的乐观主动性,让同学自己学习,相互沟通,老师只是稍稍引导与点拨。
注:肯定要在充分朗读的基本上,引导同学抓住详细的语句来体会童年的——自由、欢乐、幸福!例句参考:(1)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
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
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
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
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我” 说起花园的昆虫,仿佛一个孩子在掰着手指头,给你显示她的富有,那极满意和得意的神态跃然纸上。
当然,拥有这样的花园,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的确是值得炫耀的`,由于这是多么富有童话般颜色的一切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写小昆虫,不仅着眼于它们的颜色──“白、黄、红、金、绿”一应俱全,还对蜜蜂的样子和姿势,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看,丰富的颜色感和形象感,让你的眼前一下子就光明绚丽起来。
(2)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奇美丽。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优秀3篇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优秀3篇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萧红,黑龙江省呼兰县人,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张乃莹。
在《呼兰河传》这本书里,她用了许多的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
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二、默读课文1、画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在祖父的园子里,“我”都经历了哪些事情?三、自主学文,体会感情1、童年萧红的眼里,祖父的园子是什么样的呢?(1~3段)重点指导朗读:第一段。
重点学习:文中描写榆树的句子体会表达形式与方法。
2、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朗读体会4~20段,感悟童年的她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地边学边玩,边玩边学自由无虑的生活。
3、多种形式的朗读,表达感情:重点朗读体会:16~20段体会“园子”是自由的,孩子的身心都是自由的,这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
4、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四、默读全文,领悟表达方法结合相关的语句领悟总结:1、孩子气十足的腔调。
2、春天泥土般清新的语言。
3、诗意浪漫的景物描写。
五、拓展作业1、简介《呼兰河传》,推荐给学生读。
2、学生读《呼兰河传》中另一个关于园子的片段。
板书设计祖父的园子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玩耍自由快乐童年的乐园《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人教版《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精选5篇)

人教版《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精选5篇)人教版《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祖父的园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节选自萧红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课文描写了“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的情景,祖父的园子就像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自由的家园(作者曾称它为自己的后花园)。
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回忆。
文章用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
文字虽然浅显,但意境很美,寓意不凡。
[设计理念]:《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
”所以在设计中力求站在儿童的角度,以儿童的视野阅读课文,汲取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设计言说的主题,选择言说的方式,营造富于童趣的对话情境。
使师生都融入文本,紧扣文中关键字、词、句,不断地品味、感悟、内化,实实在在地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从而使学生获得充实的收获,在得到语言文化的熏陶同时,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透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进而引发学生对自己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我与祖父在园中自由、快乐地劳作玩耍的情景。
教学难点:借物抒情的表达方式及感悟园子对作者的精神意义。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最新6篇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最新6篇《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认得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美妙的句子。
【课时布置】1课时。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介绍1、出示课题:祖父的园子2、介绍:萧红,现代知名作家,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人。
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
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1940年发表了知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思考: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的是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读出来的?教学中要敬重同学的理解和体验,只要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词句,言之有理的,都应当激励。
同学可能的会有这样的印象:(1)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好玩的地方。
(2)祖父的园子里充分了欢快。
(3)祖父的园子特别美丽。
(4)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很自由的地方。
2、找出你最爱好的句子或段落,反复地朗读。
三、走进园子,品味童年1、默读课文,园子里的哪些情景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2、课堂交流,依据同学的回答随机引导:(1)园子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①朗读第一自然段,想象描写的情景。
②用一个词概括园子里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给你留下的印象。
(充分生机、热闹、美丽)③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2)我和祖父在园子里边干活边玩。
①默读课文4~14自然段,画出我干活和玩的句子,细细地读读,想象我。
A、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的胡闹B、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C、一抬头,看到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D、祖父浇水,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气力,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②讨论: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分了欢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前准备
作者资料歌曲《童年》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回顾单元目标,简介作者。
2、质疑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
2、默读1-2自然段,思考: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并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理解。
3、交流
三、研读课文,体验情感
1、自由(17自然段)
(1)写了哪些景物?(圈出)——(引读),走进“自由乐园”——找中心句。
(2)用什么方式把景物写得这么自由的?——修辞——反复用一个句式。
(3)园中的景物是自由的,人呢?——借景抒情——体会写法。
2、快乐、充满爱
(1)萧红在园中做了哪些事情?(圈出关键词)——交流——再次体会“自由”。
(2)萧红的心情是怎样的?——分享快乐:演示浇菜。
【过渡】萧红之所以敢这样做,是谁允许的?——这份自由快乐是祖父给的。
(3)【默读6-12自然段】这是一个怎样的外祖父?
四、阅读延伸,珍爱童年
1、萧红选择写作,《呼兰河传》;罗大佑选择了歌唱(课件播放〈童年〉)
2、伴奏演唱,揣测《呼兰河传》内容。
3、展开想象说童年是生活中的那些美好事物;正值童年,珍惜当下。
板书:
祖父的园子富有生机自由快乐
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