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放线菌
第二节---放线菌

第二节放线菌(Actinomyces)放线菌是1877年合兹首先在牛体内发现的。
在形态上具有分枝状菌丝、菌落形态与霉菌相似,以孢子进行繁殖。
“介于细菌与丝状真菌之间又接近细菌的一类丝状原核生物”放线菌实际上是属于细菌范畴内的原核微生物,只不过其细胞形态为分枝状菌丝。
放线菌: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也可将之定义为一类主要呈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G+细菌。
原核:无核膜、核仁和线粒体等,核糖体为70S,属原核生物菌丝直径与细菌相仿:放线菌的菌丝体为单细胞,菌丝直径比真菌细,与细菌接近;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细胞壁含胞壁酸,二氨基庚二酸,不含几丁质,纤维素,革兰氏染色阳性有鞭毛的放线菌孢子同细菌鞭毛相同放线菌噬菌体同细菌的相似pH值同多数细菌相似,呈碱性:对环境pH值的要求是近中性或微偏碱,这与细菌相近而不同于真菌 (一般偏酸性);DNA重组方式同细菌相同核糖体为70S对溶菌酶敏感同细菌有相同敏感的抗生素:凡能抑制细菌的抗生素也能抑制放线菌,而抑制真菌的抗生素对放线菌无抑制作用;一、放线菌的分布放线菌广泛分布在含水量较低、有机物较丰富和呈微碱性的土壤中。
1克土壤中可存在数万~数百万个孢子。
一般,肥沃土>贫瘠土农田>森林中性偏碱土壤>酸性土壤含水低土>含水高土放线菌大多数为腐生菌,少数为寄生菌。
它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主要习居于土壤之中。
每克土壤中含有数万乃至数百万个放线菌的孢子,一般在中性或偏碱性的土壤中较多。
土壤特有的腥味主要是由放线菌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引起的。
放线菌大多数为腐生菌,少数为寄生菌。
它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主要习居于土壤之中。
每克土壤中含有数万乃至数百万个放线菌的孢子,一般在中性或偏碱性的土壤中较多。
土壤特有的腥味主要是由放线菌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引起的。
二、放线菌的形态与构造单细胞,大多由分枝发达的菌丝组成;菌丝直径与杆菌类似,约1m;细胞壁组成与细菌类似,革兰氏染色阳性(少数阴性);细胞的结构与细菌基本相同,按形态和功能可分为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三种。
03(放线菌等)

(1)营养菌丝 又称为初级菌丝体、 又称为初级菌丝体、一级菌丝体或基内菌 匍匐生长于培养基内, 丝,匍匐生长于培养基内,主要生理功能是 吸收营养物。 吸收营养物。 营养菌丝一般无隔膜;直径0.2-0.8µ 营养菌丝一般无隔膜;直径0.2-0.8µm; 0.2 长度差别很大;短的小于100 长度差别很大;短的小于100 µm,长的可达 600 µm; 有的产生色素: 有的产生色素:黄、橙、红、紫、蓝、绿、 产生色素 黑等,包括脂溶性和水溶性, 灰、褐、黑等,包括脂溶性和水溶性,脂溶 性色素局限于菌丝, 性色素局限于菌丝,水溶性色素可在培养基 中扩散。 中扩散。
二、支原体 也称霉形体、类菌质体,是介于病毒与立克 也称霉形体、 类菌质体, 次氏体之间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次氏体之间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是支原体科中 的唯一属。广泛分布在土壤、污水、昆虫、 的唯一属。广泛分布在土壤、污水、昆虫、脊椎 动物及人体中,大多数具有致病性。 动物及人体中,大多数具有致病性。 是已知可自由生活的最小生物。 已知可自由生活的最小生物。
一、放线菌的形态与构造 1.放线菌的形态 1.放线菌的形态 单细胞, 放线菌菌体为单细胞 菌落由分枝发达 放线菌菌体为单细胞,菌落由分枝发达 的菌丝组成。 的菌丝组成。 2.放线菌的结构 2.放线菌的结构 根据放线菌菌丝的形态和功能分为营养 根据放线菌菌丝的形态和功能分为营养 菌丝(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三种。 )、气生菌丝和孢子丝三种 菌丝(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三种。
四、衣原体 衣原体是专性寄生物, 衣原体是专性寄生物,为各种脊椎动物 包括和其它哺乳类) (包括和其它哺乳类)的细胞寄生菌或致病 除去鹦鹉热衣原体对磺胺类具有抗性外, 菌。除去鹦鹉热衣原体对磺胺类具有抗性外, 大多数对磺胺及抗菌素敏感。 大多数对磺胺及抗菌素敏感。
02-2第二章原核生物(其它微生物)110223_815005920

第二章第二节放线菌1一、放线菌的一般特性•至今发现的放线菌都是G+陆生性强的原核生物(一)放线菌的基本特征2(二)放线菌的分布与生长环境“泥腥味3(三)放线菌的应用最常见的是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分解纤维素、石蜡、琼脂、角蛋白、橡胶4二、放线菌的形态结构营养菌丝(培养基内部)气生菌丝(567三、放线菌的繁殖与生理特性借孢子分生孢子:最常见孢囊孢子89•对氧的需求:•温度条件:•pH 条件:•对水分要求:•营养特点:微量营养元素对其生长影响显著(参见教科书)一般生理特性四、常见的放线菌诺卡氏菌属(Nocardia)(又名原放线菌属)(Proactinomyces)1011五、放线菌的群体特征(一)菌落特征121314(二)液体培养特征静置培养:振荡培养:第三节丝状菌在第十章讲15生物统称丝状菌,如丝状细菌常见的丝状细菌16球衣细菌17丝状细菌与污泥膨胀污泥膨胀18第四节光合细菌19一、光合细菌的一般特性非产氧光合作用•对氢的利用特性:•细胞颜色:•细胞形态:•对水分的要求:2021102~103cell/ml 1~10cell/ml 105~106cell/g 103~104cell/g 106~107cell/g湖泊(BOD 10ppm )江河(BOD<1.0ppm )水稻土海滨土曝气池二、光合细菌的分类:<红螺菌目Rhodospirillal> 共4科1、Rhodospirillaceae科<红螺菌科> 红色无硫菌科•碳源和氢源:属于光能异养型细菌•存在环境:•能量获取形式:呼吸方式获取能量•好氧黑暗条件下:22红色无硫菌的培养232、Chromatiaceae科—着色菌科(红硫菌科)•碳源和氢源:(光能自养型);•存在环境:•能量获取形式:光合作用;3、Chlorobiaceae科—绿菌科(光能自养型);244、Chloroflexaceae科(绿弯菌科)•碳源和氢源:光能异养型2526+--+有机物+--+有机物±---有机物厌氧,黑暗(脱氮或发酵)H 2S+CO 2H 2S+CO 2无光合色素有光合色素-±--好氧,光照或黑暗(呼吸作用)-+++厌氧,光照(光合作用)红螺菌科(Rhodospirillacea e)着色菌科(Chromatiaceae )绿菌科(Chlorobiaceae )绿色丝状菌科(Chloroflexaceae)培养条件细菌科名27非循环光合磷酸化的基本过程:O 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非循环光合磷酸化三、光合细菌的生理特性IIII28非循环光合磷酸化的特点:反应中同时产生、还原能力29302、循环光合磷酸化(cyclic photophosphorylation )菌绿素+菌绿素*e -铁氧还蛋白泛醌eCyt.fCyt.b ADP+PiATP核酮糖—5-磷酸核酮糖二磷酸2H A 2A Glucose循环光合磷酸化的特点NADPH3132载色体,绿色泡囊CO 2或有机物H 2、H 2S,其他硫化物,有机物不产生(除蓝绿细菌外)无(除蓝绿细菌外)有菌绿素细菌类囊体CO 2H 2O 产生有有叶绿素高等植物细胞器碳源供氢体氧气非环式磷酸化过程(Ⅱ型光反应中心)环式磷酸化过程(Ⅰ型光反应中心)光合色素33四、光合细菌的应用1、制造单细胞蛋白(single cell protein )—SCP 细菌62~73%10~15%10%6~12%11~13110~1304.8~7.60.11~0.17酵母54%10%26%7%2~2030~6040~50——红色无硫细菌66%7%23%4%12μg/g 50521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灰分B1B2B6B122、产氢气3、提取色素344、提取辅酶Q(UQ—10)UQ-10是治心脏病的药物成分之一。
第二节放线菌(PDF)

分生孢子繁殖
(1)孢子丝中形成横隔
(3)成熟孢子
横隔断裂形成孢子的过程 (2)沿横隔断裂形成孢子
2) 孢子囊孢子
菌丝盘卷形成孢子囊 孢子囊可在气生菌丝、基内菌丝上形成
孢子囊间产生横隔,形成孢子 孢子囊成熟后,释放出孢子
3) 菌丝断片
藉菌丝断裂的片段,形成新菌丝体 常见于液体培养
形状:直形、波浪形或螺旋形 排列的方式:交替着生、丛生或轮生
链霉菌
2
电 镜 下 的 孢 子 丝 与 孢 子 链
链霉菌的基内菌丝与气生菌丝
(4)放线菌的孢子
电
镜 下
形成:孢子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形成孢子
的
孢子形状
孢
球形,椭圆形,杆形,柱形,瓜子形等
子
孢子表面结构(电镜):鉴定放线菌菌种的依 据
③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 不行成气生菌丝,只在营养菌 丝上长出很多分枝小梗,顶端着生着一个孢子;其菌落较链霉菌 小得多。
④放线菌属(Actinomyces) 多为致病菌。只有营养菌丝,有隔 膜,可断裂成V或Y形体。
放线菌与细菌的比较
6
第二节 放 线 菌 Actinomycetes
主要内容
一、放线菌的细胞形态与大小 二、放线菌的繁殖方式和生活史 三、放线菌的菌落特征 四、常见的放线菌种类
放线菌的特点
菌落呈放射状而得名 细胞呈分枝丝状,介于细菌和真核生物之间 多数为腐生菌,少数为寄生菌 分布在含水量较低的有机物丰富碱性土壤中,
产生泥土特有的土腥味
放线菌与人类
可产生大量的抗生素(70%) 少数能引起动、植物及人类的
病害,能使食物变质 用来生产纤维素、酶、维生素 具共生固氮作用,用于生产生
第二节 放线菌

产生无性孢子是放线菌主要的繁殖方式。 产生无性孢子是放线菌主要的繁殖方式。
孢子丝
气生菌丝
基内菌丝
二、放线菌的繁殖方式
放线菌的繁殖
无性孢子(主要) 无性孢子(主要)
菌丝片段
横分分分分分孢分分横横Fra bibliotek横缩缩横横
放线菌的繁殖
放线菌主要通过形成无性孢子的方 式进行繁殖,也可借菌丝断片( 式进行繁殖,也可借菌丝断片(液体培 养时)进行繁殖。 养时)进行繁殖。
无性孢子主要有以下三种: 无性孢子主要有以下三种: 分生孢子、孢囊孢子和横隔孢子。 分生孢子、孢囊孢子和横隔孢子。
(2)不产生大量菌丝的菌种: 不产生大量菌丝的菌种: 如诺卡氏菌属(Nocardia)形成的菌落, 如诺卡氏菌属( 形成的菌落, 菌丝不发达,形成的菌落不致密,粘 菌丝不发达,形成的菌落不致密, 着力差,干燥,一般呈粉质, 着力差,干燥,一般呈粉质,不易挑 挑之易碎。 起,挑之易碎。
六、放线菌的代表属
放线菌的菌落特征
1.液体静止培养 1.液体静止培养
表面常形成一层膜
2、固体培养基培养 菌落特征:质地致密、干燥、多皱、 菌落特征:质地致密、干燥、多皱、 蔓延、不易挑起, 小而不 蔓延、不易挑起,表面有放 射状沟纹。 射状沟纹。
菌落形状:随菌种不同可有两类: 菌落形状:随菌种不同可有两类: 产生大量分枝状菌丝的菌种: (1)产生大量分枝状菌丝的菌种: 如链霉菌属(Strptomyces),菌丝发达、 如链霉菌属(Strptomyces),菌丝发达、细、 分枝多而且相互缠绕,和培养基结合紧密牢固, 分枝多而且相互缠绕,和培养基结合紧密牢固, 形成的菌落质地致密,表面呈绒状,坚实、 形成的菌落质地致密,表面呈绒状,坚实、干 多皱,菌落小而不蔓延, 燥、多皱,菌落小而不蔓延,不易挑起或整个 挑起。但当气生菌丝形成孢子丝、产生孢子后, 挑起。但当气生菌丝形成孢子丝、产生孢子后, 菌落呈絮状、 菌落表面会发生变化 ,菌落呈絮状、粉状或 颗粒状。 颗粒状。
放线菌-其他原核微生物

一、放线菌的形态构造
大部分放线菌由分枝状的菌丝组成,菌
丝无隔膜,属单细胞。菌丝的粗细与细菌
中的杆菌宽度相近(1μm左右)。细胞壁
含胞壁酸、二氨基庚二酸,不含几丁质、
纤维素,革兰氏阳性。
一、放线菌的形态构造
(一)菌丝
菌丝根据形态和功能的不 同可分为: 基内菌丝(营养菌丝) 气生菌丝 孢子丝(繁殖菌丝)
二、立克次氏体(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
1、概 念
立克次氏体,是大小介于通常的细菌与病毒之间,在许 多方面类似细菌,专性寄生于活真核细胞内的G-原核微生物。 H.T.Ricketts 1909年,首次发现洛杉矶斑疹伤寒的
病原体,并因研究此病而牺牲,1916年人们以他的名字命
名这类病原体作为纪念。
2、特 性 (1)某些性质与病毒相近 专性活细胞寄生物,除五日热(战壕热)立克次氏体外 均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繁殖。 a.体内代谢系统不完全,只能利用谷氨酸,不能利用 葡萄糖,一些必需的养料需从宿主细胞获得; b.细胞膜比一般细菌的膜疏松;为可透性膜,使它们 有可能容易从宿主细胞获得大分子物质,但也决定了它们 一旦离开宿主细胞则易死亡。 大小介于病毒与一般细菌之间,其中伯氏立克次氏体 能通过细菌过滤器 ; 一般个体:球状体:0.2-0.5 um 杆状体:0.3-0.5 x 0.3-2 um;以二等分裂的方式繁殖。
紧螺旋
单轮(有螺旋)
双轮(无螺旋)
双轮(有螺旋)
直形单轮生
螺旋形丛生
放线菌孢子丝的光学显微镜图片
孢子
•孢子形态: 有圆、卵圆、柱状等。 表面: 或光滑或粗糙;有的还带有毛 刺、鞭毛。 色素:因种而异。 孢子是放线菌的“种子”(无 性)。 孢子对于不良的外界环境有较 强的抵抗力。散落的孢子遇到 适宜条件就萌发长出菌丝。菌 丝分枝再分枝,最后形成网状 的菌丝体。
第二章(2-2)放线菌、蓝细菌

球状(正在分裂)
丝状聚合体
链杆状
第三节 蓝细菌
一、形态大小
第三节 蓝细菌
二、蓝细菌细胞组成特点
β-胡萝卜素 两种兰色素:红光下含量高 藻胆蛋白 一种红色素:绿光下含量高 有效地利用光源
气泡:存在于细胞质中。 功能:利于菌体漂浮水面进行光合作用
第三节 蓝细菌
三、蓝细菌的主要生理特点
(1) 进行放氧光合作用(有氧条件下) (2)部分具有固N能力(热带地区、水稻田)
五、蓝细菌的作用
古细菌
产甲烷菌 极端嗜盐菌 极端嗜热菌 无细胞壁的古细菌
美国黄石公园的间歇泉中漂流的彩色的古细菌
古菌的特点
1.形态:薄,扁平;
2.细胞结构:多含脂蛋白,不含二氨基庚二酸和胞壁酸; 3.代谢:多样性,代谢中有特殊的辅酶; 4.呼吸类型:多数厌氧 5.繁殖:繁殖速度慢,进化速度慢
第二节 放线菌
一、概念 介于细菌与丝状真菌之间而又接近于细菌的一类 多核单细胞的丝状原核生物。 基本特征
单细胞,大多由分枝发达的菌丝组成; 菌丝直径与杆菌类似,约1mm; 细胞壁组成与细菌类似细胞壁含磷壁酸,革兰氏染色阳性(少数阴性); 细胞的结构与细菌基本相同,无细胞器,无核膜
第二节 放线菌
二、放线菌的形态结构 依据分布和功能分类
孢子丝
气生菌丝 1-1.4μm 0.2-0.8μm
基内菌丝
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其上可分化出形成孢子 的菌丝,即孢子丝
营养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 伸向空间形成气生菌丝
营养菌丝匍匐生长于 培养基内,吸收营养
孢子丝着生方式可作为鉴别的依据
第二节 放线菌
二、放线菌的形态结构 不同类型的孢子丝
第二节放线菌

它叠生在营养菌丝上,以至可覆盖整个菌落表 面。
3、孢子丝:孢子丝是由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
其上可分化出形成孢子的菌丝。
有垂直、波曲、螺旋、轮生等形状。
链霉菌的各种孢子丝形态
(二)、孢子形态
灰色链霉菌直链形孢 子,孢子表面光滑
• 3、生产多种酶抑制剂 • (1)淀粉酶抑制剂:抑制淀粉酶,治疗糖尿病、肥胖症、 高血脂症等(淀粉酶链霉菌、黄色产色链霉菌等) • (2)亮肽酶抑制剂:抑制胰酶、浆胞素等,用于肌肉营养 失调症(玫瑰产色链霉菌、银样链霉菌) • (3)唾液酸酶抑制剂:抗流感病毒(玫瑰色链霉菌、龟裂链 霉菌) • (4)其他酶类抑制剂 • 糜蛋白酶抑制剂、弹性蛋白酶抑制剂、碱性磷酸酶抑制剂 (癌的免疫疗法) • 4、生产维生素 • B12(橄榄色链霉菌、灰色链霉菌)、胡萝卜素(克雷斯托 链霉菌)
§2 放线菌
有机肥料
用途广
耳聋
大多腐生、异养 有一定危害性
放线菌病
马铃薯疮痂病 脱发
一、放线菌的形态与结构
n 单细胞,大多由分枝发达的菌丝组成,最简 单的为杆状或具原始菌丝。 n 菌丝直径大约1um。 n 细胞壁化学组成中含胞壁酸和二氨基庚二酸, 不含几丁质或纤维素。 n 大多革兰氏染色阳性,极少数阴性。
• (2) 以小双孢菌属菌、小四孢菌属属为代表:在基内菌丝 上不形成孢子而仅在气生菌丝顶端分别形成2个和4个孢子。 • 1) 营养菌丝:有。 • 2) 气生菌丝:有。 • 3) 孢子丝:无。 • 4) 孢子:在气生菌丝顶端分别形成2个和4个孢子。
小双孢菌
小四孢菌
• 2、菌丝顶端形成少量孢子的放线菌 • (3) 以小多孢菌属为代表:既在气生菌丝又在基 内菌丝顶端形成2-10个孢子。 • 1) 营养菌丝:有。 • 2) 气生菌丝:有。 • 3) 孢子丝:无。 • 4) 孢子:既在气生菌丝又在基内菌丝顶端形成 2 -10个孢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具有孢囊并产游动孢子的放线 菌——以游动放线菌属为代表 • 这类放线菌的气生菌丝不发达,在基 内菌丝上形成孢囊,内含许多盘曲或 直行排列的球形或近球形的孢囊孢子, 其上着生一至数根极生或周生鞭毛, 可运动。 • 1) 营养菌丝:有。 • 2) 气生菌丝:不发达。 • 3) 孢子丝:无。 • 4) 孢子:在基内菌丝上形成孢囊, 内含许多是盘曲或直行排列的球形或 近球形的孢囊孢子,其上着生一至数 根极生或周生鞭毛,可运动。
抑制细菌、霉菌、酵母菌
5、游动放线菌属(Actinoplanes)
形态: 营养菌丝 没有或极少气生菌丝体
隔膜有或无
以孢子囊孢子繁殖,孢囊形成于营养菌丝体上或孢囊梗上 济南游动放线菌新种 创新霉素
左:柱状到瓶状孢囊 右:鞭毛孢子
营养菌丝上长出很多分枝小梗,顶端着生一个孢子
庆大霉素 利福霉素 绛红小单孢菌和棘孢小单孢菌 利福霉素小单孢菌
4、 链孢囊菌属(Streptosporangium)
最显著特点: 能形成孢子囊和孢囊孢子或形成螺旋孢子丝
可产生广谱抗生素
粉红链孢囊菌 绿色链孢囊菌 多霉素 绿菌素
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阴性细菌、 病毒甚至肿瘤
• 2、菌丝顶端形成少量孢子的放线 菌 • (1) 以小单孢菌属为代表:多数是 不形成气生菌丝的,但它会在分枝 的基内菌丝顶端产一个孢子; • 1) 营养菌丝:发达、呈分枝状。 • 2) 气生菌丝:多数无。 • 3) 孢子丝:无。 • 4) 孢子:在分枝的基内菌丝顶端 产一个孢子。
• 2、菌丝顶端形成少量孢子的放线菌
§2 放线菌
有机肥料
用途广
耳聋
大多腐生、异养 有一定危害性
放线菌病
马铃薯疮痂病 脱发
一、放线菌的形态与结构
• 单细胞,大多由分枝发达的菌丝组成,最简 单的为杆状或具原始菌丝。 • 菌丝直径大约1um。 • 细胞壁化学组成中含胞壁酸和二氨基庚二酸, 不含几丁质或纤维素。 • 大多革兰氏染色阳性,极少数阴性。
游动放线菌孢囊发育
游动放线菌孢子成熟 并释放出来
二、放线菌的菌落特征
形状:圆形、初期光平,后期产生许多皱褶 表面:小而紧密 质地:干燥、不易挑取、质地不均 颜色:多样 边缘:具辐射状菌丝
• 1、链霉菌类:产生大量分枝和气生菌丝的菌 种
• • • • 形状:较小而不蔓延 质地:质地致密,不易挑起或挑起后易破; 表面:呈较紧密的绒状或坚实、干燥、多皱 颜色:有些种类的孢子含有色素,菌落正面或背面呈现不 同颜色。
• 3、具有孢囊并产孢囊孢子的 放线菌——以孢囊链霉菌属为 代表
• 这类放线菌具有由气生菌丝的孢子 丝盘卷而成的孢囊,它长在气生菌 丝的主丝或侧丝的顶端,内部产生 多个孢囊孢子(无鞭毛)。 孢囊链霉菌的孢囊及孢囊孢子 • 1) 营养菌丝:有。 • 2) 气生菌丝:发达。 • 3) 孢子丝:有。 • 4) 孢子:孢子丝盘卷而成孢囊, 长在气生菌丝的主丝或侧丝的顶端, 内部产生多个孢囊孢子(无鞭毛)。
菌丝体,是指营养菌丝发育到一定时期,长出培养基外并 伸向空气中的菌丝。
它叠生在营养菌丝上,以至可覆盖整个菌落表 面。
3、孢子丝:孢子丝是由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
其上可分化出形成孢子的菌丝。
有垂直、波曲、螺旋、轮生等形状。
链霉菌的各种孢子丝形态
(二)、孢子形态
灰色链霉菌直链形孢 子,孢子表面光滑
• (2) 以小双孢菌属菌、小四孢菌属属为代表:在基内菌丝 上不形成孢子而仅在气生菌丝顶端分别形成2个和4个孢子。 • 1) 营养菌丝:有。 • 2) 气生菌丝:有。 • 3) 孢子丝:无。 • 4) 孢子:在气生菌丝顶端分别形成2个和4个孢子。
小双孢菌
小四孢菌
• 2、菌丝顶端形成少量孢子的放线菌 • (3) 以小多孢菌属为代表:既在气生菌丝又在基 内菌丝顶端形成2-10个孢子。 • 1) 营养菌丝:有。 • 2) 气生菌丝:有。 • 3) 孢子丝:无。 • 4) 孢子:既在气生菌丝又在基内菌丝顶端形成2 -10个孢子。
• 2、生产多种酶类 • (1)葡萄糖异构酶:用于生产高果糖浆(灰色链霉菌、委内 瑞拉链霉菌、白色链霉菌、橄榄色链霉菌、玫瑰产色链霉菌 等) • (2)溶菌酶:用于消炎、抗菌、抗感染、增效(灰色链霉菌、 白色链霉菌) • (3)抗胰酶:抑制食管癌和乳癌发生,抑制烧伤疼痛和水 泡形成(横须贺链霉菌、密执安链霉菌) • (4)青霉素V酰化酶:制造半合成抗生素(淡紫灰叶链霉菌) • (5)其他酶类 • 角蛋白酶(分解蛋白等)、碱性蛋白酶、纤维素酶、α 半 乳糖甘美、 α -淀粉酶、脂肪酶等
• 3、生产多种酶抑制剂 • (1)淀粉酶抑制剂:抑制淀粉酶,治疗糖尿病、肥胖症、 高血脂症等(淀粉酶链霉菌、黄色产色链霉菌等) • (2)亮肽酶抑制剂:抑制胰酶、浆胞素等,用于肌肉营养 失调症(玫瑰产色链霉菌、银样链霉菌) • (3)唾液酸酶抑制剂:抗流感病毒(玫瑰色链霉菌、龟裂链 霉菌) • (4)其他酶类抑制剂 • 糜蛋白酶抑制剂、弹性蛋白酶抑制剂、碱性磷酸酶抑制剂 (癌的免疫疗法) • 4、生产维生素 • B12(橄榄色链霉菌、灰色链霉菌)、胡萝卜素(克雷斯托 链霉菌)
2、 诺卡氏菌属(Nocardia)
又称原放线菌属(Proactinomyces)
形态: 只有营养菌丝 无气生菌丝 以横隔分裂方式形成孢子 能生产的抗生素: 利福霉素 春日霉素 地中海诺卡氏菌 星状诺卡菌
3、 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
形态:无横隔膜,不断裂
有营养菌丝,无气生菌丝
绿色产色链霉菌螺旋形孢 子链,孢子表面有刺
褶皱链霉菌的螺旋形孢子链, 孢子表面有褶皱
上:北里链霉菌轮生孢子链, 下:玫瑰花链霉菌螺旋型孢子
(三)、特殊形态
• 1、基内菌丝会断裂成大量杆菌状体 的放线菌——以诺卡氏菌属为代表 • (1) 营养菌丝:发达、呈分枝状。 • (2) 气生菌丝:多数无。 • (3) 孢子丝:无。 • (4) 孢子:营养菌丝成熟后,会以 横隔分裂方式突然产生形状、大小 较一致的杆菌状、球菌状或分枝杆 状的分生孢子。
链霉菌
嗜热放线菌
(一)、菌丝的类型及形态
1、基内菌丝(substrate
mycelium):
又称营养菌丝,是指长在培养基内或表面,用来 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的菌丝
除诺卡氏菌外,一般无横隔膜。
左上、下:诺卡 氏菌基内菌丝, 右上:断裂成杆 状或球状细胞
※2、气生菌丝(aerial mycelium):又称二级
A|B C|D E|F
三、工业上有重要用途的放线菌属
1、 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抗生素主要由放线菌产生, 而其中90%由链霉菌属产生。 形态:无横隔 、多核
A:卡特利链霉菌;B:弗氏链霉菌;C:吸水链霉菌金泪亚种; D:卡那霉素链霉菌;E:除虫链霉菌;F:生磺酸链霉菌
链霉菌属应用
• 1、生产多种重要的抗生素 • (1)链霉素:治疗细菌性感染,灰色链霉菌或比基尼链霉 菌 • (2)四环类抗生素:广谱抗生素,生金链霉菌(金霉素和 四环素)、龟裂链霉菌(土霉素) • (3)卡那霉素:广谱抗生素,卡那链霉菌 • (4)林可霉素:抗G+\疟原虫,林肯链霉菌和浅玫瑰链霉 菌 • (5)其他抗生素 • 氯霉素:委内瑞拉链霉菌;红霉素:红色链霉菌;新霉素: 费氏链霉菌;巴龙霉素、螺旋霉素、制菌霉素、丝裂霉素 等
பைடு நூலகம்|B C|D E|F
产抗菌素的放线菌的 菌落特征 A:卡特利链霉 菌;B:弗氏链霉菌; C:吸水链霉菌金泪 亚种;D:卡那霉素 链霉菌;E:除虫链 霉菌;F:生磺酸链 霉菌
2、诺卡氏放线菌类:不产生大量菌丝体的菌种。
菌落粘着力差,结构呈粉质状,用针挑起 则粉碎。
某种诺卡氏菌菌落与基内菌丝
A:诺尔斯氏链霉菌; B:皮疽诺卡氏菌; C:酒红指孢囊菌; D:游动放线菌; E:小单胞菌; F:皱双孢马杜拉放 线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