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考模块的教学导入研究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教考衔接的多元化路径探索

高中语文教考衔接的多元化路径探索

高中语文教考衔接的多元化路径探索作者:胡芹来源:《教育·校长参考》2023年第12期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深入,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做到因时而动、顺势而为,构建有深度、有态度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高考竞争赋能,成为教师亟待深入探究的重要问题。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联合各教育部门召开“四手联弹: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新课程——高考内容改革研讨会”,围绕新高考改革展开深度探讨,其中反复强调了“教考衔接”,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对于广大一线教师而言,深入分析新高考趋势,理解新高考评价体系,把握新时期的学科育人定位,撬动教学模式转型是当前要务。

教育部公布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一核四层四翼”的总体要求,明确了为什么考、考什么和怎样考的关键问题。

高中语文教师深入分析新高考评价体系,理解新时期的育人定位,从中发现课程发展方向,获得教学创新启发。

“一核”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的高考核心立场,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

从中可以发现,高考作为服务于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具有选拔属性,考核内容势必会具有一定的难度,将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区分开来。

高中语文教学需要盯紧高考指挥棒,根据考核趋势调整教学内容维度,优化教学方法。

“四层”即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个层面的考查目标,回答了考什么的问题。

“四层”以基础性、通用性的知识为根本,以独立思考、思辨分析、迁移创造等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为核心,以扎实的学科观念和广阔的认知视野为关键,以正确的价值观和崇高的人格品质为拓展,为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提供了更为清晰的导向。

教师需要改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式的肤浅教学思维,立足语文认知的本质规律,打造多维、多层的教学模式。

“四翼”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怎么考的问题。

其中基础性指向全面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能力要求;综合性强调打破认知藩篱,注重知识、能力与情感的勾连;应用性突出将客观知识迁移至新情境的能力,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创新性则是指向批判性思维的发展,由拿来主义走向思辨探究。

结构化教学团队建设与模块化课程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结构化教学团队建设与模块化课程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主要 特征
遵循全面育人理念。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宽泛人文素养,基础从业能力,进而培养职业岗 位工作能力。 “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学生在做的实践中习得知识、形成能力。 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从项目(任务)着手,引导学生完成项目(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在实践中得到感性知识,经过反复实践上升到理论知识。 教师要分层次下达任务,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目标。
与不足的评价,提高对作品 质量的理解
• 积极归纳通过该项目所取得 的学习成果
教师教的活动
课时
• 组织学生展示最终作品 • 组织学生对最终作品进行互评,
通过发现问题提高学生对质量 的理解
• 引导学生自我归纳学习成果
(六)评价 1. 技能评价
序号
1 2 3 4 5
技能
评价结果


2. 知识检测
序号 1 2 3 4 ......
判断其任务完成质量,严格纠 正存在的错误 • 归纳性讲解尝试任务完成过程 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 确认所有学生均在行动层面理 解了任务,并进入了工作者角 色
课时
阶段
项目教学过程
项目实施:步 骤1
项目实施:步 骤2
2 项目实施
......
项目实施:步 骤N
学生学的活动
教师教的活动
课时
• 展示该步骤要完成的任务的范
校内专任教师侧重理论教学 企业技术专家侧重实践教学
加强协作
共同完成教学过程 共同实施教学评价
项目引入 (课前)
明 知项 确 识目 工 准准 作 备备 任 务
项目实施
项目总结
按工作工程完成项目
做中学、学中做 教学团队演示、讲解、指导 (主讲教师和其他教师密切配合)

学业水平测试背景下中职英语教学策略

学业水平测试背景下中职英语教学策略

学业水平测试背景下中职英语教学策略摘要】随着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全面铺开,学业水平测试成了中职教学的一个重点。

教师如何促使学生努力学习,如何保持难度适当,如何不打击学生自信心和自尊心,已成为教学策略难点所在。

本文结合中职学校实际情况,从丰富学习方式、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灵活多样教法、研究考纲、进行针对性训练等几个方面,浅谈学业水平测试视角下的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学业水平测试中职英语教学策略前言:自《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实施以来,对中职英语进行有效教学一直是教学呼声。

传统的英语教学已难以满足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寻找有效的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势在必行。

2017年,福建省全面启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主要考查体现职业学校英语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等。

如何调整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学业水平测试的通过率,已成为教师们茶后常聊的话题。

基于这些背景,笔者依据自己教学实践,对有效中职英语教学策略进行初步研究。

一、学业水平测试下,中职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一)学生情况中职学生英语水平与普高学生相比普遍较差,他们普遍存在兴趣不高、抵触、偏见、甚至认为专业技术是学习重点等心理,他们这种对英语可有可无学习态度,已经严重影响了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师教学方法不科学就英语来说,学业水平测试主要采取卷面考查的测试形式,类型分为A、B两类:A类卷供就业方向学生使用;B类卷供升学方向学生使用。

但我们大部分英语老师不分彼此,教学方法仍沿用传统讲授法,或课堂满堂灌,或不把时代元素和学生个性发展特点融入课堂,导致整节课乏味无趣,低效,甚至失效。

二、学业水平测试背景下中职英语教学策略鉴于以上起因和教学面临问题,笔者以自己教学经历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基础模块《英语》教材中部分内容为例,探讨在学业水平测试背景下如何创新英语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会考的优秀率和合格率。

中职数学高教版拓展模块一上册教学计划

中职数学高教版拓展模块一上册教学计划

中职数学高教版拓展模块一上册教学计划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中职数学高教版拓展模块一上册教学计划1一、教学内容本学期,按照教育局教研室的要求,教学任务比较繁重。

选修1x1,第三章《导数》,按照教研室的计划,应该安排在春节前结束,鉴于临近期末考试,这一章没学,这样本学期教学内容共有以下几部分:选修1x1《导数》,选修1x2共四章《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框图》,复习必修1二、教学策略按照xx年山东省高考数学(文科)考纲的要求,及时调整教学计划,认真抓好学生学习的落实,努力使学生的学成为有效劳动。

精心备课,精心辅导,重点抓住目标生不放松,努力使目标生的数学成绩成为有效,积极沟通交流,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同时,认真研究《数学学科课程标准》,学习新课程,应用新课程。

三、具体措施本学期,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教学:1、注重学案导学,编好用好学案。

注重研究老师如何讲为注重研究学生如何学。

2、尝试分层次作业,尤其是加餐作业,提高优等生的学习成绩。

3、抓好学生作业的落实,不定期检查学生的集锦本、练习本。

4、组织好单元过关,搞好试卷讲评。

5、积极做好目标学生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中职数学高教版拓展模块一上册教学计划2一、指导思想在学校、数学组的领导下,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认真完成各项任务,严格执行“三规”、“五严”。

利用有限的时间,使学生在获得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数学能力方面能有所提高,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二、教学措施1、以能力为中心,以基础为依托,调整学生的学习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精讲多练,一般地,每一节课让学生练习20分钟左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坚持每一个教学内容集体研究,充分发挥备课组集体的力量,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上课效率。

高职数学课程模块性评价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数学课程模块性评价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相适应 。因此 , 建立 新型 的课程 评价 体 系很 有必 要 。
多 。 有重 视 学 生 学 习 过程 中 的动 态 表 现 、 得 的 没 取 成绩 以及 解决 实 际 问题 的能 力 。 出现 了学生 只重 视
期 末 复 习 、 师 忽视 了学 生 平 时学 习积极 性调 动 的 教
表现 在 成绩评 定 上 , 以期 末 考试 一 次 性下 定论
收稿 日期 :0 1 1 — 6 2 1- 0 1
基金项 目:0 1年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教改项 目( 改 B 0 16 21 教 2 12 ) 作者简介 :  ̄ (9 5 , , 16 -) 辽宁阜新人 , 女 健雄 职业技术学院副教 授, 研究方向为应用数学 ; 张学 ̄ (9 5 , , 宁阜新人 , 16 一) 辽 男 健雄职业技术
第 1 第 3期 2卷
21 0 2年 6月
金 华 职 业 技 术学 院学 报
V. 23 J1N 021. 12 o u. 0 n
数 学课 程 模块 性 评 价模 式 的研 究 与 实践
张 丽颖 。 张学 军
( 雄 职 业 技术 学 院 , 苏 太仓 2 5 1 ) 健 江 14 1
高 等 职业 教 育 是 培 养 生 产 、 设 、 理 和 服务 建 管 第 一线需 要的高 端技 能型人 才 。 据 目前 学生现状 , 根 深 化课程教学 改革 。 针对性 地确 立课程 目标 、 有 整合 课 程教 学 内容 、 改革 考 核评 价 体 系是实 现 人才 培养 目标 的保 证 。课 程 评 价 是 教学 过程 的重 要 组 成部 分, 是人 才培养 的重要 环节 。 目前 , 管大 部分高 职 尽 院校 已对 考核模 式 进行 了改革 . 现 了对 学 生学 习 体 过程 的考 核 。但 还是 与 当今 的总体课 程改 革要求 不

新高考背景下高考语文全国卷“教学考一体化”的趋势及备考策略——以近三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为例

新高考背景下高考语文全国卷“教学考一体化”的趋势及备考策略——以近三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为例

新高考背景下高考语文全国卷“教学考一体化”的趋势及备考策略——以近三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为例新高考背景下的高考语文全国卷不再“因考纲考点设题”,而是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为指导,呈现出情境性、关联性、创新性等特点。

其中“关联性”主要体现在命题与教材的关联度越来越高,教、学、考的衔接越来越紧密,“教学考一体化”成为新高考背景下的高考语文全国卷最大的特点之一。

“教学考一体化”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教师日常所教、学生平日所学的教材内容与考试的命题内容具有相当程度的一致性。

在高考语文全国卷上,“教学考一体化”表现为命题材料与教材内容建立起一定的链接。

从近三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来看,“教学考一体化”已然是新高考背景下的高考语文全国卷非常明显的趋势之一,特别是2022年全国甲卷,命题与教材的关联几乎覆盖了全卷。

以近三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为样本,我们可以看出,新高考背景下的高考语文全国卷“教学考一体化”主要呈现出以下三种命题与教材的关联:(一)直接关联所谓“直接关联”就是直接将命题材料与教材内容在字词、情感、写法、风格等方面建立链接、进行比较的一种关联。

这类关联直接明了,在题干设问、选项设计、答案设计等方面一眼可辨命题与教材之间的链接。

字词方面的关联在试卷的古诗文模块、语言文字运用模块较为多见。

最明显的是全国卷的第11题,我们可以在选项中看到大量的初高中教材中的例句。

如2022年全国甲卷第11题在字词“约”“孤”“阴”上与课内《鸿门宴》《赤壁赋》《岳阳楼记》的例句进行了关联比较;2022年全国乙卷第11题在字词“食”“放”“靡”“悲”上与课内《长歌行》《屈原列传》《曹刿论战》《孔雀东南飞》的例句进行了关联比较;2022年新高考1卷第11题在字词“蔽”上与课内《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例句进行关联比较。

而情感、写法、风格等方面的关联更多体现在现代文1、现代文2、诗歌等模块上。

最明显的是全国卷的诗歌简答题,如2022全国乙卷诗歌第15题把课外诗歌王勃的《白下驿饯唐少府》与课内同属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进行异同点比较。

2024年高二政治学考复习方案计划

2024年高二政治学考复习方案计划

2024年高二政治学考复习方案计划一、目标设定1. 确定考试目标: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和考试大纲,明确政治学考试的知识要点和题型要求。

2. 制定复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全面复习政治学的各个模块,做到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知识的巩固强化。

二、知识点梳理1. 整理课本知识:逐章节梳理政治学的基础知识,将各个模块的核心概念、理论和案例进行整理和总结,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笔记。

2. 查阅参考资料:在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查阅相关的参考资料,扩充知识面,理解深度。

三、学习方法1. 制定学习计划:根据每周课程和个人时间安排,合理安排每个模块的学习时间,并明确每日学习任务。

2. 多种学习方式结合:听课、讲解、阅读、笔记、分析比较、模拟考试等多种学习方式结合使用,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资源,如政治学学习网站、在线课程、教学视频等,进行在线学习和互动交流。

四、复习计划1. 第一阶段:整体复习a) 复习政治学基本概念和理论:重点复习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国家、政党、政治制度、政治文化等,掌握其核心内涵和相关案例。

b) 复习政治学的分支学科:包括比较政治学、国际关系学、政治思想史等分支学科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发展。

掌握其学科特点、研究方法和主要学派。

c) 复习政治学的基本方法:包括政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调查研究的基本步骤、统计和模型等分析方法的基本应用。

d) 回顾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了解政治学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掌握政治学研究的重要节点和学派。

2. 第二阶段:拓展知识面a) 逐个模块进行复习:按照教材的章节进行逐个模块的复习,重点关注各个知识点的关联和扩展。

b) 深入学习分支学科:针对自己感兴趣或正在深造的政治学分支学科进行深入研究和学习,增强对该领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第三阶段:强化巩固a) 进行模拟考试:参加模拟考试,检验自己对政治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查漏补缺,做好总结和反思。

数字化教育在线测试模块参考答案

数字化教育在线测试模块参考答案

北京大学网络(wǎngluò)教育学院远程教育技术培训在线测试模块答案第一模块测试答案1、教育技术的研究(yánjiū)对象是:答:教学资源、教学过程2、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信息技术(jìshù)和教育技术之间的关系是以下哪种?答: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是有着交叉的地方3、教育技术的本质是:答:运用技术手段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以提高(tí gāo)教育、教学效果、效率与效益的理论与实践4、当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进行整合时,其教学应用功能主要(zhǔyào)体现在答:资源获取、加工、利用,知识创建、展示、演示,情境创设和实验模拟,交流、通讯、协作,练习、测试、评估,以上都是。

5、根据 AECT 的 94 定义,教育技术包括设计,开发,,)和评价五大部分。

()(答:利用、管理第二模块测试答案1、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一般包括那几个部分?答:确定目标、制定策略和选择媒体与资源、试行方案、评价和修改、前端分析。

2、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说,认为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占据主动地位的是哪几种学习理论?答:人本、构建、认知主义。

3、从教学目标的分类来看,体育课中让学生在心中记住“三步上栏”的动作要领应属于哪种学习目标?答:认知领域。

4、信奉教育万能论和环境决定论的学习理论是下面的哪种?答:行为主义。

5、如果您所教的是小学 5 、 6 年级的学生,以下可能不属于他们特征的是:答:学生能够对社会存在、公正、真理及道德等抽象的社会问题进行比较准确的分析。

6、在对学习者特征进行分析的时候,我们一般分析那几方面的特征?答:入门能力、学习风格、一般特征。

7、当一个小学生学习了公共道德规范之后马上就不再随地吐痰了,这是情感学习领域中的哪种学习层次:答:组织。

8、前端分析除了对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和学习者分析之外还包括答:学习环境分析9、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以下哪几个部分?答:标准、行为、教学对象、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必考模块知识的导入
2.4 引入生产、生活的数据、图片、 视频等分析化学问题
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
问题一:海水中 c(Mg2+) ≈0.06mol/L ,如何把 问题二:从海水提取镁的过程中,可以采取 问题三 :如何把Mg(OH) 2转化为单质镁? Mg2+从海水中分离出来? 哪些措施来提高经济效益 ? MgCl2 MgO 物质 信息:
pH的引入。诸如:pH与c(H+)的关系是什么 ?为什么pH有使用范围?等问题的解决。
pH 是1909年丹麦哥本哈根嘉士伯啤酒厂的技术员彼 得·索伦森提出的。彼得经常要化验啤酒中所含氢离子浓 度。每次化验结果都要记载许多个零,这使他感到很麻烦。 经过长期潜心研究,他发现用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来表示 氢离子浓度非常方便,并把它称为溶液的pH(p代表德语 Potenz,意思是力量或浓度,H代表氢离子)。就这样 “pH”成为表述溶液酸碱度的一种重要数据。
O2 CO2 + H2O Cl· hv CHCl3 + HCl Cl·
hv
CCl4 + HCl3高一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3.1 有选择的开展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3.2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微课的学习 3.3 有针对性的自选、自编习题
模块
1
类别 比例
必考模块的安排
考试内容(70分) “化学1”约占40% “化学2”约占40% “化学反应原理”约占 20% 考试难度(70分) “容易题”约占60% “稍难题”约占25% “较难题”约占15%
学考试题要求、学生预期能力发展和学期安排 必考学生 选考学生 知识立意 双基取向 高一 陈述性知识 高一 高二9、10月 程序性知识 策略性知识 能力立意 问题立意 应用取向 素养取向 高一、高二
2015年8月28日杭州市高一化学教学研讨·杭州西湖高级中学
课堂中必考模块的教学导入
1
学期
必考模块的安排
根据我校教学实际,在每周3课时的 情况下,高一学年是这样安排教学的:
《化学1》专题2第二单元中Na2O2知识(删) 《化学1》专题3第一单元“从铝土矿到铝合金” 高一 化学1 (删) 上 模 《化学1》专题4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 块 化学2 合物”(删) 高一 化学反应 《化学2》专题2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下 原理 ”中的“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删) 《化学2》专题3第三单元“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 三个必修课程模块 ”(删) 内 中的“基本要求” 《化学反应原理》只上专题3中单元1、2、3的 “ 容 部分 基本要求”部分
2
必考模块知识的导入
2.3 联系化学史简化化学疑难问题
C(石墨 s )
C(金刚石 s ) ΔH = 1.5kJ/mol
1799年法国科学家德•毛沃将一颗金刚石转变为 石墨。 1955年美国科学家霍尔在1650℃、95000个大气 压下用石墨合成了金刚石。
2
必考模块知识的导入
2.3 联系化学史简化化学疑难问题
33
MgCl 580 3700 2 Mg(OH) 2 54 0.0029
2
必考模块知识的导入
2.5 回归知识的本质属性 物质的分类方法
请认真观察画面A, 时间只有2秒钟
1
1 3 2 4 3 2 4 4
请认真观察画面B, 时间只有2秒钟
1
1 2 2 2 3 3 3 4 4 4
1 2
3
1
2
必考模块知识的导入
a a
2
必考模块知识的导入
2.2 联系化学前沿知识体现化学 的发展
从天然产物中分离与人工合成的化合物种类统 计数据
年份 种类/万种 1900 55 1945 110 1970 236.7 1999 2340 2003 4500 2015
点击/,观看CAS (美国化学文摘社)中文版
2.5 回归知识的本质属性
三态 体积 摩尔体积 物质的聚集状态。
物质在三维空间的一种属性。
1mol物质所具有的体积。 V Vm= n 0℃、101KPa下, Vm≈22.4L/mol
气体摩尔体积 标准状况下的 气体摩尔体积
2
必考模块知识的导入
2.6 强化知识间的横向联系
从元素周期律中的非金属性质
甲 非金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烷 的 △ CH4 无△、点燃或hv时性质稳定 化 C + H2 学 Cl· O2 Cl· hv 性 CH3Cl + HCl CH2Cl2 + HCl hv 质 CO + H2O
高三
2
必考模块知识的导入
2.1 吸引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从 绪论开始
第1单元.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 必考要求 a a a (1)化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与人类认识世界的关系 (2)化学科学的研究内容和发展前景
四、 化学 科学 与人 类文 明
(3)化学在合成新物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 重要作用
第二单元.化学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化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化学与人类生活
(元/吨) MgCO 市场价 物质 61603 MgSO 23004
KOH 2825 NaOH Ca(OH) Ba(OH) 信息:室温下镁的化合物的溶解度( g/100gH 信息:试剂 熔点 ℃ 714℃ 2 2 2O)
工业上氢氧化钙从哪里获取? 解决:利用海边的贝壳生产, 降低成本。
溶解度
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