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私奉献2006年高考实验复习_三依托_
2006年高考安徽卷理科综合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0个小题,每小题0.5分,共45分。
在以下各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选项的代码填入括号内)1.银监会根据审慎监管的要求,监管人员通过实地查阅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活动的账表、文件、档案等各种资料和座谈询问等方法,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眭和合规性进行分析、检查、评价和处理,这是银监会监管措施中的()。
A.现场检查B.监管谈话C.非现场监管D.信息披露监管2.根据《担保法》的规定,下列属于保证方式的是()。
A.质押B.一般保证C.抵押D.担保3.银监会对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进行审查核准属于监管措施中的()。
A.信息披露监管B.非现场监管C.监管谈话D.市场准人4.金融市场的参与者通过买卖金融资产转移或者接受风险,利用组合投资可以分散投资于单一金融资产所面临的非系统风险,这属于金融市场的()功能。
A.货币资金融通B.风险分散与风险管理C.资源配置D.经济调节5.以下不属于礼貌服务内容的是()。
A.银行业从业人员的业务活动以客户为中心,专业的态度、得体的行为举止、为客户提供礼貌周到的服务是从业人员履行职责的基本要求B.一般银行业从业人员所在机构对员工的着装、言行都有较为明确的要求,银行业从业人员应该熟知这些要求,自觉践行C.银行业从业人员应当以大方得体的行为举止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并在业务处理过程中,满足客户的合理要求,对于明显不合理的要求,也应耐心说明情况,获得客户的理解D.对残障或语言存在障碍的客户,银行业从业人员应当即可能为其提供便利6.存款是银行最主要的()。
A.资金来源B.风险来源C.资金用途D.投资业务7.金融衍生工具最初的目的是为了()。
A.避税B.投机C.升值D.避险8.国家开发银行成立时的主要任务是()。
A.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融资B.储蓄业务C.支持进出口贸易融资D.农业政策性贷款9.以下不属于贷款承诺业务范畴的是()。
2006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1)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卷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
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D)A.啜泣层峦叠嶂嗑碰义愤填膺B.辑拿额手称庆坍塌班师回朝C.秸秆大有稗益赘述披肝沥胆D.摩娑厝火积薪巨擘见风驶舵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B)A.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B.王大伯十分喜爱小动物,只要见到流浪的小猫小狗,他都要想办法把它们喂饱,有的人对此感到不解,他却乐此不疲....。
C.文艺演出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微笑着,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群众纷纷拍手称快....。
D.厂长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A.青藏铁路纵贯青海、西藏两省区,跨越青藏高原,是连接西藏与内地的一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铁路干线。
B.这家老字号食品厂规模不大,但从选料到加工制作都非常讲究,生产的食品一直都是新老顾客倍受信赖的。
C.天安门广场等七个红色旅游景点是否收门票的问题,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言人已在记者招待会上予以否认。
D.中央财政将逐年扩大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地方财政也将设立助学专项资金。
无私奉献2006年高考生物分析

词·清平乐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
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
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
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
2006年高考生物分析崇明中学曾群一、试题主要体现了(1)难度适中,保持试卷难度上的稳定性。
突出对重点章节的考核,兼顾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的分布,不求知识点的面面俱到。
(2)生物学基本知识的考查仍占一定的比例,从近几年的生物高考得分强调了对能力的考查,命题强调“以能力立意为主”,注重考生分析、计算以及逻辑思维等能力的考查。
例如第38题生态系统的问题,第36题关于光合作用的问题,要求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计算、作图和分析,才能正确回答问题;例如第13题,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计算;第31题有关碱基对数目的计算等。
学生在学习和复习时往往忽略了基本知识,离开了基本知识的积累,能力是很难形成的,知识是培养能力的载体。
(3)材料新颖,注重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生物科技新发展。
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生物学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因此有关生物学的热点问题很多而且很新,在试题中体现了这方面的内容。
如第39A,基因工程题目,考查了将抗病基因导入棉花,培育转基因棉花的全过程,第37题所涉及的模拟中心法则的实验等;选择题中还涉及到上海崇明东滩和东方绿舟的生态结构等内容。
还涉及社会热点问题。
如第28题,关于假药亮菌甲素引起急性肾衰竭的治疗问题;第40A有关器管移植中的免疫排斥问题。
所以我们应该学会用生物学科的知识去观察和解释社会热点焦点及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
但也不能放过冷点。
(4)考题重视教材要求的实验,及源于教材实验的拓展,对中学重视实验和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意识有好的导向。
如第41题的实验设计,要求考生根据情境要求设计完成实验步骤;第40A有关皮肤移植和第40B有关植物矿质元素的吸收,都是以实验为背景的题目。
从知识点上说,难度不大,考察的是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考场失分分析1、知识残缺,导致失分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要领理解不准确、记忆遗忘,致使知识严重错位是高考失分的重要原因。
2006年全国卷高考作文

2006年全国卷高考作文【篇一:2006年高考作文全国卷一作文试题详解】2006年高考作文全国卷一作文试题详解作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目详解试题提供了一则乌鸦学老鹰抓羊的寓言故事,要求“全面理解材料”,立足材料的整体含意或“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从形式上看,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但允许考生“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又体现出话题作文的某些特点,使高考命题的稳定性有所延续。
面对这样的题目,认真研读材料,准确把握其寓意,无疑是写好作文的重要前提。
那么,这个故事包含哪些侧面(或者说角度)呢?其中的老鹰,未必是值得深究的对象;关键在于材料末尾牧羊人和孩子的两句话。
牧羊人称乌鸦为“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显然是在批评它不自量力、好高骛远、东施效颦,由此生发开来,自然是符合题意的。
而牧羊人的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表明了他对乌鸦的喜爱;他认为乌鸦“也很可爱啊”,这一评说,很可能让不少考生摸不着头脑——这乌鸦“可爱”在哪里?材料对乌鸦究竟持褒还是贬的态度?其实不难理解,这只乌鸦,它有着“鹰击长空”的追求,对于其“见贤思齐”的动机和“拼命练习”的行动,我们完全可以持肯定甚至欣赏的态度。
或者,不妨这样理解这个寓言:把牧羊人的说法视为世俗的、传统的观念,乌鸦效仿老鹰,本是违背客观规律的愚蠢之举,所以只落得个悲剧下场——与牧羊人之说产生共鸣的考生,可将乌鸦与“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等联系起来构思作文;但另一方面,儿子的评价亦不无道理,不妨把他的话视为现代的、创新的、更为宽容的观点,把乌鸦当作悲剧英雄来尊重,从而更深入也更加丰富地理解题目内涵,写出高人一筹的精深之作。
从2006年文综全国卷Ⅰ历史题看高考复习中教材的运用

从2006年文综(全国卷)历史题看高考复习中教材的运用桂俊2006年高考尘埃落定,今年的文综试卷历史试题突出的特点是以基础知识为依托、能力考察为主要目标,将对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养的考察渗透其中。
由此可见,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是高考成功的关键,而基础知识主要来源于教材,在日常学习和复习中我们该如何把握教材?我认为应做到:读懂、悟透、活用。
读懂就是要深刻地理解教材。
理解教材必须在熟读的基础上,熟读就是对教材的知识点、语言表述和教材的辅助文以及注释都非常熟悉。
读懂是更高层次的要求,就是要能够由浅入深地理解教材。
历史教材的科学性也体现在它严密的逻辑性,其文字表述都是精雕细刻之作。
读懂教材,就要琢磨它的字、词、句。
例1.第13题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体现这一96目的的主要规定是()A.主权属于国民全体B.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C.实行总统制D.实行责任内阁制答案为D。
此题B项颇具迷惑性。
但如果平时注意教材的叙述,注意有些特定词的表述,就容易判断出正确的选项。
教材中有这样一句话:约法还特别规定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总理对总统要办的事项如不同意,可以驳回。
仔细阅读课本内容,就会发现这句话所表述的才是对袁世凯权力限制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容。
所以应该选D。
例2.第22题冷战结束后,以法德为核心的欧洲联合进一步扩大。
到1994年,欧洲联盟()A.成员国包括西欧、北欧和东欧的国家B.整体实力与美国相当C.在区域经济组织中一体化程度最高D.实现了货币联盟答案为C。
这题C选项在教材中有类似的语言,如:90年代,经济区域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欧洲联盟是经济区域化的典型代表。
关键是考生在平时读书时有没有把这样的语句与到1994年底,欧盟成员国增至15个相联系,从而判断当时已形成的三大区域经济集团中欧盟的区域化程度最高,影响也最大。
从上述例子中不难看出,只有在读懂教材字里行间所隐含的内容的基础上,把教材中的关键词真正弄懂,才能答好。
2006年_3 文综_理综_高考生物备考复习建议

2006年“3+文综/理综”高考生物备考复习建议王勇北京人大附中教育改革的基础是中小学的教育改革。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迅猛发展的今天,尤其进入21世纪,普通高中教育如何适应目前形势,准确地进行人才定位,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教育部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加快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这将是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历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新的高中《生物》教材能否体现时代要求,能否体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特别是新大纲增加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而生物学的研究性学习多以探究性学习为主,因此有必要对探究性学习进行研究。
在生物学教育改革与高考中,要探讨的问题很多,今天我选择了《生物学科探究性学习与高考》这一题目,这是因为探究性学习对生物学教师和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挑战,而且在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中显得其地位越来越突出,体现高考指挥棒在发挥作用。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特别是必修课、选修课中研究性学习的设置,以及高考试题中相关内容的出现,更有必要将探究性学习课题的研究纳入研究范围。
以深化对课程改革的认识,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教学的每一环节,提高生物科学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一、关于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inquiry learning)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
“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它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
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
”1.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不同途径。
科学探索也指的是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理解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活动。
2006年全国高考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06年全国高考试题及答案word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B.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C. 地球是太阳系的中心D.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答案:D2. 以下哪项是光合作用的产物?A. 氧气B. 二氧化碳C. 水D. 葡萄糖答案:A3.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是什么?A.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B. 大小相等,方向相同C. 大小不等,方向相反D. 大小不等,方向相同答案:A4. 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A. 2H2 + O2 → 2H2OB. 2H2 + O2 → H2OC. H2 + O2 → 2H2OD. H2 + O2 → H2O答案:A5.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B. 矩形的对角线不相等C. 菱形的对角线不相等D.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答案:D6.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0.3的倒数是3B. 0.3的倒数是1/3C. 0.3的倒数是10D. 0.3的倒数是0.1答案:B7. 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绝对零度是-273.15℃B. 绝对零度是0℃C. 绝对零度是-273.15KD. 绝对零度是0K答案:A8.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质子带正电B. 中子带正电C. 电子带正电D. 质子带负电答案:A9. 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光速在真空中是3×10^8 m/sB. 光速在真空中是3×10^5 m/sC. 光速在真空中是3×10^2 m/sD. 光速在真空中是3×10^1 m/s答案:A10.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组成B.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C. 原子核由电子和中子组成D. 原子核由电子和质子组成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1. 根据欧姆定律,电阻R、电流I和电压U之间的关系是:R = _______。
2006年高考全国卷I

2006年高考全国卷I(河北、河南、山西、海南、甘肃、宁夏、广西)理综卷和答案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Ⅰ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1页。
全卷共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第Ⅰ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确无误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回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有些神经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合成与分泌激素。
这些细胞位于A.大脑皮层 B.垂体 C.下丘脑 D.脊髓2.一般情况下,用抗原免疫机体,血清中抗体浓度会发生相应变化。
如果第二次免疫与第一次免疫所用的抗原相同且剂量相等,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血清中抗体浓度变化的是3.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A.培养中的人效应T细胞能产生单克隆抗体B.培养中的人B细胞能够无限地增殖C.人的成熟红细胞经过培养能形成细胞株D.用胰蛋白酶处理肝组织可获得单个肝细胞4.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
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每池放养等量的三种蝌蚪,各池蝌蚪总数相同。
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不同数量的捕食者水螈。
一段时间后,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无水螈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数量为J型增长B.三种蝌蚪之间为竞争关系C.水螈更喜捕食锄足蟾蝌蚪D.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5.采用基因工程将人凝血因子基因导入山羊受精卵,培育出了转基因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清平乐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
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
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
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
2006年高考实验复习“三依托”序言:实验能力已成为高中生物学教学和高考能力考查的重点内容,也是我们考生复习的难点。
本文通过“三依托”阐述了实验复习目标、复习思路、复习重点、实验考查类型、解题策略从目前高考命题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和“遵循大纲但不拘泥于教材”的指导思想以及《生物考纲》中“设计和完整实验的能力”的明确要求,尤其在各种考试中作为考查学生能力......重要载体的实验..设计题...频频出现,由此可以看出,实验能力已成为高中生物学教学和高考能力考查的重点内容,也是我们考生复习的难点。
那么,在高考复习中如何提升生物学实验能力呢?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考查类型年年有所不同,但是每个高考实验题几乎都可以在教材实验中找到“影子”。
因此,高考生物学实验的复习教学应注重课本常规实验教学为基础,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实验能力,使考生能创造性地独立解决新情景下的新问题............[1]...。
针对这个目标,本文结合实例谈谈如何在实验复习中做到“三依托”,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1 以课本开设的实验为依托,重视分析实验程序学生的实验能力不是凭空培养起来的,离不开具体的实验操作。
对课本开设的实验(包括必做、选做、实习、调查研究等),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简单的模仿、对某些问题的解决或加深对某些知识的理解与巩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研究生物学的实验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探究生物学奥秘的能力。
所以,在复习过程中对书中的实验千万不能按原来的传统做法,单纯地依照实验指导“按方抓药”,出现结果就完事大吉,教师要认真引导学生掌握一个实验方案包括的基本内容:确定实验课题、提出原理和目的(假设)、设计实验方法步骤、作出实验预期、观察和收集实验数据及方法、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等。
学生要认真理解相关的实验程序,认真分析实验中每一步骤的作用、每一处理的意义、各步骤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实验失败的原因;既要知道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还要想想换一种做法行不行?从中学习解决问题、研究问题的方法以及寻求最佳方法的途径。
值得关注的是:2001年广东、2002年全国、2004天津高考的实验评价题型......和2004内蒙古、江西高考的实验结果分析题型........就是考查学生是否重视分析实验程序。
例如:在复习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除要求了解书中的实验目的、原理、材料、方法与步骤等以外,还应有目的的提示学生注意:(1) 实验材料的选择最常用的实验材料是紫色洋葱鳞片时,它的外表细胞的液泡较大,细胞液中有紫色的花青素,在显微镜下,紫色大液泡十分明显,能方便地观察到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的过程。
提出问题:A、植物分生区细胞、干种子、动物细胞可做此实验吗?B、将洋葱鳞片放入沸水中五分钟后,再做此实验可以吗?C、将洋葱鳞片叶做怎样的处理,使植物细胞依然是生活状态,但却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这些问题考查的知识点有:成熟的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动物细胞没有质壁分离(但可发生渗透作用,失水皱缩、吸水膨胀);只有活细胞的原生质层才具有选择透过性,否则将不会出现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的现象。
(2)试剂的选择: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试剂不只一种,只要不伤害细胞即可。
30%的蔗糖溶液使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速度较慢,但便于观察变化过程。
提出问题:A、用大于50%的蔗糖溶液可以吗?B、如果用甘油或0.1g/mL的硝酸钾溶液做此实验,实验现象会出现什么不同?这些问题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加强了学科内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了解到浓度过大,细胞会因快速脱水而死亡;外界溶液中的溶质如果可以通过细胞膜,细胞质壁分离之后又会自动复原。
(3)实验思路拓展:如果使用不同浓度梯度的浓度,分别做多个装片的细胞实验,可以测定出细胞液的浓度,这就是浓度梯度法。
现提供适量的紫色洋葱、蔗糖、蒸馏水及必要的仪器、工具等,请设计一个测定出细胞液浓度的方法:①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步骤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结果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渗透作用②配制具有一定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将撕去的洋葱表皮平展于滴有不同浓度蔗糖的载玻片中;将各种浓度梯度的装片依次用显微镜观察,主要观察细胞壁和原生质层之间的变化③该洋葱表皮细胞液浓度介于细胞尚未发生质壁分离和最初发生质壁分离的两种相邻的溶液之间。
)2 以经典实验为依托,让学生重视科学研究的步骤[2](或科学思维过程)和科学实验设计的原则经典实验在高中生物教材中列举了很多,如酶的发现、光合作用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遗传定律的发现过程等。
它们隐藏着很重要的科学实验思想、巧妙的实验设计方法。
复习中,以经典实验为载体,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
例如,从遗传的分离定律发现过程可以使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科学思维的过程,如下图:从中还可以明析实验成功的关键:①形成假设,确定实验目的;②依据目的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2003年上海实验考题直接考查了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理由);③确定和控制变量以保证实验准确有效。
再如,在“光合作用”一节中,学习萨克斯的实验时,列出一张表,不仅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的过程,还要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设计的目的和原因,从而达成预期目标。
从表中可以清楚表明,实验设计需要设置对照(属于空白对照类型),并通过分析,发现哪些是实验变量,哪些是反应变量,哪些是无关变量,设置单因子的变量,控制无关变量,让学生理解这样设计实验的目的是避免无关因素干扰,使实验更有说服力,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F 1表现高茎,F 2出现性状分离比为3: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测交实验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更加严谨。
再如生长素发现的一系列实验,恩吉尔曼的实验,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也都包含着对照原则,而且还包含不同的对照类型,如空白对照(“处理对不处理”)、相互对照(“这里对那里”或“这药对那药”)、条件对照(“等药对等水”)、自身对照(同一研究对象上的“前面对后面”)等,充分挖掘出来,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大有帮助。
3 以实验设计题训练为依托,重视设计实验步骤在前面“2个重视”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教材上不同的实验原理和步骤、实验方法的科学性、设计思维的严密性等等,从而归纳出不同的实验模型,然后有目的地选择贴进生活、社会、科技的实例或就以2004年各套高考试题的实验题为例进行针对性地强化训练,训练的内容主要是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和要求,独自设计实验方案或方法步骤,并对实验将产生的现象、结果做出正确的预测和解释(2004年高考的重要亮点),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及时反馈。
题型重点放在近两年高考实验题中常见的题型(限制对照型实验设计题,即题目提出探究的结论,给出所需的器具、药品、材料,甚至给出了部分实验步骤,要求学生写出未完成的包含着对照原则的步骤及预测结果等),这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归结为.......:明确实验目的和原理;找出自变量(实验变量或实验条件)和因变量(反应变量)以及影响本实验的无关变量;判断对照方法,初步确定设计对策;构思好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获得手段;充.分占有...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方案(在设计过程中,还要巧用下列几个词语“适量”、“一定量”、“等量”、“同等条件”、“适宜条件”、“观察和结果”等)。
例1 (2004全国理综第31题)胰高血糖素对小白鼠和人具有相同的生理作用。
为了验证..“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生理作用”,请以小白鼠为实验对象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和解释实验应出现的结果,并写出实验结论。
(一)实验材料和用具:正常实验小白鼠2只,生理盐水,用生理盐水配制的适宜浓度的胰高血糖素溶液,班氏糖定性试剂,注射器,试管,烧杯等。
(二)实验步骤:(实验提示:采用腹腔注射给药,给药剂量不作实验设计要求;给药1h后,用注射器在小白鼠膀胱处穿刺取尿液。
)(三)实验结果的预测、解释和结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设计验证性实验的能力,由于是验证实验,所以,实验结果是确定的。
因此,解答时要特别注意:此题型没有假设,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常常是唯....................一的,且实验结论和实验目的也是一致的..................。
实验设计要求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本题的单一变量就是对一只小白鼠给予胰高血糖素处理作为实验组,另一只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处理作为对照组,然后利用班氏糖定性试剂检测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进而确定胰高血糖素是否具有升高血糖浓度的作用。
如果实验组小白鼠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尿液与班氏糖定性试剂共热出现砖红色沉淀),对照组小白鼠尿液中没有葡萄糖,说明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
答案:(二)(1)确定1只鼠为实验鼠,腹腔注射胰高血糖素溶液;另一只鼠为对照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2)将两支试管分别编为1号和2号,各加入等量的班氏糖定性试剂。
(3)给药1h后,对两只小白鼠采尿液,实验鼠尿液放入1号试管内,对照鼠尿尿液放入2号试管内。
(4)将两支试管摇匀后,放入盛有开水的烧杯内加热煮沸,待冷却后,观察两支试管溶液颜色的变化。
(三)1号试管中应该出现砖红色沉淀,表明实验鼠尿液中有葡萄糖;2号试管中仍为蓝色溶液,表明对照鼠尿液中无葡萄糖。
实验结论:实验鼠血糖升高,超过一定数量值而出现糖尿,是由于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生理作用所引起的。
是酸雨(pH<5.6)形成的主要原因例2 :(2004年江苏)工业生产中产生的SO2之一。
有人设计实验研究酸雨对植物的毒害作用。
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除图中特别说明的外,其他条件甲、乙均相同):实验结果表明,“酸雨”使植物叶片变黄,而对照实验中的植物没有变黄。
该实验说明“酸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影响。
参照上述装置和试剂以小麦种子为实验材料尝试设计实验,探究..2种不同pH 的酸雨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1)探究的问题:不同pH的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2)作出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步骤(简要叙述):(4)实验预期结果与分析(实验预期结果多种多样,写出其中3种并加以分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探究性实验的能力,这种试题体现了“研究性学习能力的考查”,也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高考改革的精神,.................2006...........年高考命题在这方面肯定会加大力度,要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