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实验题分析及复习策略
新高考化学备考策略

新高考化学备考策略一、了解考试要求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新高考化学考试的要求和内容。
新高考化学的考试形式为开放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强调解决实际问题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因此,我们需要注重实验和实践的训练,掌握实验操作和实验过程的基本要求。
二、熟悉考试内容了解考试内容是备考的基础。
我们需要熟悉新高考化学的知识点和考点,特别是与实践和应用相关的内容。
可以通过查阅教材、参加模拟考试等途径进行复习,将知识点整理成思维导图或笔记,便于日后查阅和加强记忆。
三、掌握解题技巧在备考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解题的技巧。
首先,要学会分析题目,理清思路。
化学题目通常是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需要我们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其次,要善于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将问题归纳到已学的知识点范围内,并进行合理的推理和解答。
此外,还要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注重实际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四、进行刷题训练刷题是备考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大量的题目训练,可以巩固知识点,加深理解,并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度。
可以选择一些高质量的题库进行刷题,例如历年的真题和模拟试题,着重练习实践性和探究性的题目。
并做好错题的分析和总结,找出解题的薄弱环节,补充知识的不足。
五、加强实验和实践训练六、多方位复习复习要全面深入。
除了进行题目训练之外,我们还需要进行知识的巩固复习和概念的理清。
可以通过制定复习计划,每天进行一定的复习内容,如阅读相关知识点的教材、查看学习资料、听讲座等。
同时,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如在线视频课程、网上学习资料等,进行深入学习和拓展。
七、合理安排时间备考化学需要合理安排时间,不能过分拖延或急于求成。
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和实际时间安排,进行阶段性的复习和计划。
可以按照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和自己的掌握情况,制定复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不断调整和完善。
总之,新高考化学备考需要我们全面掌握知识点,强化实践能力,灵活运用解题技巧,并进行多方位的复习和训练。
希望以上备考策略对大家有所帮助,祝愿大家在新高考化学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高中化学】高考化学实验题的解题方法

【高中化学】高考化学实验题的解题方法高考化学实验题的解题方法(一)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原则①科学性的原则。
所设计的实验应该符合科学道理,不能凭空捏造②对照性的原则。
必须设计一个对照性的实验,必须想要这个实验更能表明问题,一定必须存有两极两个方面的实验。
③等量性的原则。
所设计的实验中的平衡反应,试剂的取用应该是等量的④单因子变量原则。
对某个实验的影响,可以存有很多的因素,实验正是必须人为掌控条件,并使众多变量中,就可以存有一个因素就是变量,其余几个就是一样的。
(二)高考化学实验题的解题方法: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1)明晰目的原理:首先必须深入细致审题,明晰实验的目的建议,弄清楚题目存有哪些代莱信息,综合已研习过的科学知识,通过投影、搬迁、分析,从而明晰实验原理。
(2)选择仪器药品: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反应条件,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能否腐蚀仪器和橡皮、反应是否加热及温度是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等,从而选择合理的化学仪器和药品。
(3)设计装置步骤:根据上述实验目的和原理,以及所采用的实验仪器和药品,设计出来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学生应当具有辨识和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力,实验步骤应当完备而又通俗易懂。
(4)记录现象、数据:根据观察,全面准确地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数据。
(5)分析得出结论:根据实验观测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通过分析、排序、图表、推理小说,得出结论恰当的结论。
(三)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规律和方法(1)思考问题的顺序:①围绕主要问题思考。
例如:选择适当的实验路线、方法;所用药品、仪器简单易得;实验过程快速、安全;实验现象明显。
②思索有关物质的制取、净化、稀释和放置等有关问题。
比如:制备在空气中易水解的物质(如al2s3、alcl3、mg3n2等)及极易变色的物质时,往往在装置末端再直奔一个潮湿装置,以避免空气中水蒸气步入。
③思考实验的种类及如何合理地组装仪器,并将实验与课本实验比较、联系。
高考复习如何备考化学的解答题和实验题

高考复习如何备考化学的解答题和实验题高考是每个学生都将面临的重要考试,其中化学科目通常是学生们比较头疼的一门课程。
化学考试中的解答题和实验题是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如何备考化学的解答题和实验题,以下将给出一些建议。
一、解答题的备考1. 理解题目要求在解答题的备考过程中,首先要非常清楚地理解题目要求,包括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解答的形式和要求等。
仔细阅读题目,注意关键词,对于题目中不熟悉或者不理解的概念,要及时查阅参考书或者向老师请教。
2. 梳理知识点解答题往往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来解答问题,因此在备考过程中,要对各个知识点进行梳理。
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整理出各个章节的重点知识点,并进行归类整理,便于日后的复习和回忆。
3. 做题练习解答题的备考最重要的就是要进行大量的做题练习。
可以从历年的高考试题和模拟试卷中选取一些解答题进行练习,逐步提高解答题的答题能力。
在做题过程中,要注意思考解答的思路和结构,提高解题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4. 学会总结方法解答题的备考过程中,要学会总结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可以记录下自己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解题思路,进行反复的总结和归纳,逐渐形成自己的解题方法。
同时,要多跟同学和老师交流,借鉴他们的解题思路和经验。
二、实验题的备考1. 熟悉实验操作实验题的备考过程中,首先要熟悉各种实验操作的步骤和要点。
可以通过实验课的实际操作来提高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尤其是对于一些常见的实验,要多加练习和记忆。
2. 掌握实验原理在备考实验题的过程中,要深入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中所涉及的化学原理。
可以通过参考教材和其他参考书,加深对实验背后的原理的理解。
只有真正理解了实验原理,才能够更好地回答实验题。
3. 定期进行实验模拟备考实验题的过程中,可以定期进行实验模拟,模拟实验的步骤和过程。
可以请教老师或者与同学一起进行实验模拟,相互讨论和交流,提高自己的实验操作和分析能力。
高三化学备考策略3篇

高三化学备考策略3篇第一篇:基础知识复习策略一、策略目标高三化学备考的首要任务是巩固和拓展基础知识。
这一阶段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高中化学的全部知识点,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为后续的专题复习和模拟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策略内容1. 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每个章节都有足够的复习时间。
2. 深入理解化学概念:对化学概念进行深入理解,掌握其内涵和外延,形成清晰的化学思维。
3. 强化记忆:通过各种方式,如制作思维导图、编写顺口溜等,帮助学生记忆化学知识。
4. 注重实践:通过做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定期检测:定期进行化学知识的检测,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第二篇:专题复习策略一、策略目标在基础知识巩固的前提下,进行专题复习,使学生对化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解题能力。
二、策略内容1. 选择合适的专题:根据高考大纲和近年来的高考题目,选择重点和难点专题进行复习。
2. 深入剖析:对每个专题进行深入剖析,分析其内涵和外延,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3. 方法指导:针对每个专题,总结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4. 经典例题:选择经典的例题进行讲解,使学生掌握解题的关键。
5. 定时训练:定期进行专题训练,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第三篇:模拟考试策略一、策略目标通过模拟考试,让学生熟悉考试的题型和流程,提高应试能力。
二、策略内容1. 选择合适的模拟试题:选择与高考难度相近的模拟试题进行练习。
2. 定时考试:按照实际考试的时间,进行模拟考试,培养学生的应试习惯。
3. 严格评分:对模拟考试进行严格评分,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真实水平。
4. 分析错误: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详细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及时进行纠正。
5. 总结经验:总结模拟考试的经验,为正式考试做好准备。
新课改下江苏高考化学实验题分析及教学建议

。
以下 分析 最 近3 江 苏省 实 验题 的命题 特 点 ,探 寻 年
实验 题 的命题轨 迹 。
二 、高考化学实验题 的特点
1 实验客观 题 的考 查特 点 . 最 近 3 的 江 苏 化 学 高考 试卷 中 实验 选 择 题 皆为 2 年
题 , 一题 考 查 实 验 基础 操 作 ,一 题 考 查 实 验 原 理 的分 析 。涉 及 的知识 点体 现 了实验 的基 础性和 知识 点 的广泛 性 。如常见 气体 的制 备与 收集 ,检 查装置 气密 性 ,物质 的鉴 别与 除杂 ,仪器 的使 用等 。在试 题 的呈现 方式 上略
常温下, 向饱和 N2O a 3溶液中加少量 B S 粉末 , 说明常温下 J如Ba O, C aO4 ( l( C )
C检 查装 置 气密性 . D 利 用排 空气 法收 集c , . 0 例2 2 1 年江 苏 卷 第 7 ) .(0 0 题 下列 有 关 实 验 原理 或 操
作 正确 的是 ()
量C , 0 , O ,N 和0
评 析 :此 2 为对 实 验 原 理 分析 的考 查 。例 3 项 例 中A 考查 必修 1 的萃取 ;B 考查B S 酸 中的溶解 性 ;C 中 项 a 0在 项考 查 氧化 还 原 反应 原 理 ;D 考查 选 修4 项 中物质 的KS P 比较 。例 4 项 考 查 能与 酸反应 放 出C , 体 的离 子 ;B 中A O气 项 考 查选 修4 e+ 中F 3 的水 解平 衡 ;c 项考 查KS 的 比较 ;D p 项 考 查选 修5 乙烯制 备 实验 中 的副产 物s 中 O的存在 。
A 实验 室制取 并收 集N . H
B 构成铜 锌原 电池 .
6
高考化学实验题分析及复习策略

②将化学实验与元素化合物 、 有机化学 、 化学计算 、 化 学概 念和原理 等各个板块 中相关 知识综合在 一起进行考
查:
求考生设计实验方案 ,测量一定 质量的铝锌合金 与强酸 反应生成气 体的体积 ;9 9年要求 考生评价测 定人体 新 19 陈代谢呼 出气体 中二氧化碳 的体 积分数 ;0 0年要求考 20
策略 。
一
学工 业 中 的应 用 ;05年 考 查 了纯 碱 试 样 的 纯 度 测 定 。 20
由此看 出高考化学实验 题在命题 中更加 重视实验 的 设计 、 评价和开放性 。 实验考查 的要求也逐步有 了新的提
高 。 体来 讲 , 考 化 学 实验 题有 以下 几个 特 点 : 具 高
生评价实验 室制取三氯 化铁 的装置 的缺点 和改进措 施 ;
③将化学实验 与化学相关知识 、 其他学科 ( 如物理 、 生
物 等 )的 相 关 知 识 与方 法 融 合 在 一 起 来 进 行 综 合 考 查 。
2 0 年要 求考生设 计实验判 断分液 漏斗 中的水层 ;0 2 01 20 年 要求考生完成 喷泉实 验 ;0 3年考查 学生对 氢氧化亚 20
工 具 , 等式 在 所 有 中 学 数 学 领 域 中都 有 应 用 . 函 数 与 不 而
标 的值分别 为 1 ,
1— 。 U
. 图 1可 知 , 由( ) 函数 、 /
的
图象 位 于 y a+l 图象 下 方 部 分 所 对 应 的 自变 量 的 取 -x 的
n
不等式往往是形 影相 随的伙伴 ,它们联 袂撑起 了高 中数
铁 制 备 及 实 验 的 创 新 能 力 ;0 4年 考 查 了 电 解 原 理 在 化 20
高考化学实验问题复习策略

考查装置气密性检查
对实验方案 的科学性的评价要从 “ 合理选择 , 排 除干扰 , 操作准确” 等方面人手。 1 . “ 合理选择” 是指 仪 器 的选 择 、 药品的选择 、 连 接 方 式 的选 择 等 。 仪 器 的选 择 又 包 括 发 生装 置 ( 几种 基本类 型) 、 净化 装置( 除杂质 的试剂 与顺 序 ) 、 反应 装置 、尾气处理装置等 ;药品的选择包括药品的种 类、 浓度 、 状 态等 ; 连接方式 的选 择指仪器 的先后顺 序, 导 管 接 口的 连接 等 。 2 . “ 排 除干扰” 是指反应条 件 的控制 、 防止空气 成分介入 、 副反应尽量避免 、 杂质的清除 以及防止产 物 的挥 发 、 水 解 等 对 实验 的干 扰 。 3 . “ 操作准确”则要求熟悉主要仪器的性能 、 用 途和典型的实验操作步骤 。
技法点拨
青考化学 验问题复习策略
■ 吕 铎
纵 观近三年高考试题 ,实验部分往往是学生复 习的难点和失分的要点。笔者将近几年的高考实验 试题进行归类分析 , 大体划分为三种类型 : 评价型实 验、 定量型实验和探究型实验 , 现将具体解题方法和 复习策 略总结如下 :
一
、
评 价 性 实 验 题
探究类实验题的一般命题思路是 :发现问题一 提出问题 ( 即在学生现有 知识水平的基础上 做出猜 想或假设 ) 一 解决问题( 设计 实验进行验证 , 最后 得 出结 论 ) 。 在 能力 考 查 点 的 设 置 上则 可 以考 查 学 生发 现 问题 的能 力 、 提 出 问题 的 能力 ( 做 出合 理假 设 或 猜 想) 、 探究 问题 的能 力 ( 设 计 实 验 进行 探 究 ) 以 及 分 析 问题 的 能力 ( 根 据 实验 现 象 得 出 合 理结 论 ) 等 。 在 知 识点的涵盖上则既可以考查基本概念 、基本理程 改 革 在 学 习方 法 上 强 调 的 “ 探究学习” 、 “ 自主 学 习 ” 。 因此 ,探究类实验题将会 是2 0 1 3 年高考试题中的一 个亮点。 探究 类 试 题 一 般 有 以 下几 种 命 题 形 式 :探 究 化 学 反 应机 理 、 探 究 化学 实 验 中的 反 常 现象 、 探 究 对 经 典问题的质疑 、探究未知物的成分 、探究物质的性 质 、探究化学反应 的条件以及探究化学反应的现象 等等 。 解决这类 问题 的关键是紧跟命题者设计的实验 探究 的思路 , 犹如身临其境 。 特别是对发现 问题这一 环节 ,根据已有知识 ,结合题 目信息作 出可能的假 设; 还有 探 究 实 验 时 , 一 定 看 清 是基 于哪 种 假 设 或 猜 想来进行设计 的等 。 探究类实验题 中往往给出一定 的信息 ,如试题 中的假设 , 一般会给出几种情况 中的一部分 , 要考生 补充全面 , 这就要求考生综合分析已给情况 , 有时考 查 的仅仅是几种情况 的简单组合 。如本题探究反应 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 响,一般来说 能影 响反应速率 的因素有 : 温度 、 压强 、 浓度 、 催 化剂等 , 即可从这几 个 方 面进 行 分 析 、 筛 选 。此 外 , 探 究 外界 条 件 对 反 应 速率 的影 响 时 , 一 定 要 遵循 “ 多定一变” 的 原则 , 即每 次实验只改变一个条件 。 同时 ,高 考对 化 学 实 验 的 考 查越 来 越 注 重 “ 细 节” ,  ̄ t 1 2 0 1 2 年浙江2 8 题, 对萃取 、 分液中分液漏斗 的 检漏 、 放气以及先打开上部塞子 , 才能打开活塞放 出 液体等 ; 2 0 1 2 年 山东高考对过滤装置 的纠错 、 沉淀洗 涤的考查等 。因此 , 在复习化学实验时 , 也要关注这 些“ 细节” 。
高考化学实验题专题复习策略PPT课件

器和药品选择等。
草酸分解产物的检
验
14年 实验装置、药品选择、分离提纯 乙酸异戊酯制备 操作、产率计算、误差分析等
13年 醇的性质、仪器名称、分离提纯 合成环己烯实验 操作、产率计算等
高考化学实验题常以物质的制备、性质的探究为命 题背景,考查仪器的识别与选择、基本操作的判断 与叙述、实验现象的判断与描述、物质的分离与提 纯、定量实验的处理与计算等。
参考答案:
分离提纯
(1) 2:1 (2)①NH4Cl+2HCl 电解 3H2↑+NCl3 ②Cl—、OH— ③c
(3)①2ClO2+10I-+8H+=2Cl-+5I2+4H2O
②吸收残余的二氧化氯气体(避免碘的逸出)
③淀粉溶液;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溶液颜色不再改变
④0.02700 (4)d
(1)实验中,能否将Na2Cr2O7溶液加到浓硫酸中,说明理由 (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2)加入沸石的作用是
,若加热后发现未加沸石,应采
取的正确方法是
。(防暴沸)
(3)上述装置图中,B仪器的名称是
,D仪器的名称是
(仪器名称)
(4)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进行操作是 (仪器的使用)
a.润洗 b.干燥 c.检漏 d.标定
①锥形瓶内ClO2与碘化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综合应用 。
②玻璃液封装置的作用是
。
③V中加入的指示剂通常为 ,滴定至终点的现象是
。
④测得混合气中ClO2的质量为
g.。
(4)ClO2处理过的饮用水会含有一定最的亚氯酸盐。若要除
去超标的亚氯酸盐,下列物质最适宜的是_______填标号)。
a.明矾 b.碘化钾 c.盐酸 d.硫酸亚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化学实验题分析及复习策略高考对化学复习策略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在复习中应认真琢磨高考试题,透过试题本身,领会试题潜在的导向作用,调整并转变自己的教学思想,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就高考复习化学实验题专题提出一些建议。
1.复习过程要分析高考化学实验题考查类型分析近年高考化学实验题可以看出,高考化学实验题在命题中更加重视实验的设计、评价和开放性,实验考查的要求也逐步有了新的提高。
1.1命题注重综合高考化学实验题命题中的“综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在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和实验操作三条“线”的基础上,向“原理+仪器”、“仪器+技能”、“原理+技能”三个交叉、综合的层面甚至向“原理+仪器+技能”三维立体结构发展,实现化学实验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考查;②化学实验与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计算、化学概念和原理等各个板块中相关知识综合在一起进行考查;③将化学实验与化学相关知识、其他学科(如物理、生物等)的相关知识与方法融合在一起来进行综合考查。
1.2命题强调创新高考化学实验题命题中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试题背景材料选取的创新。
命题时,选取生产和生活、自然与社会、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素材作为题干内容。
这种命题模式在上海高考试题中得到更好的体现。
②试题解答思路的创新。
这种命题思路高度重视思维的开放性、强调答题的多样性,提倡考生通过分析判断、演绎推理、联想转化、尝试探索、猜想验证等多种思维方式,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回答问题。
③试题考查形式的创新。
这种创新主要表现在将验证性实验的考查转化为探索性实验的考查。
④试题考查内容的创新。
这种命题思路依据化学实验本身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兼容性的特点,将化学实验的考查与化学其他板块的知识甚至是其他学科的知识、方法等有机地结合,实现学科内和学科间知识的综合考查。
1.3命题尝试开放开放性试题是高考命题新的探索方向。
这种试题强调思维的发散性、结论的多样性等为特征。
由于试题具有思维发散性的特征,从而为学生提供多种角度、多种形式、多种方式来思考,试题也往往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
答题时,不同的学生因其学习方式的差异、思维角度的不同,完全可能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这样的试题有利于学生发挥个性,进行创造性的回答,很好地考查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而且对中学实施素质教育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从近年高考化学实验题来看,最为典型的命题思路是通过提供开放性实验情境,包括:给出多余的实验条件、不限定实验条件、不限定实验方法等。
由于不同条件的组合或选择,不同学生视角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得到不同的实验过程或结论。
近年的全国高考和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中,每年都至少有一道化学实验试题具有开放性的特征。
由于题目没有对操作作出任何限制,因此不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知识掌握情况和思维方式,从多个角度进行回答,大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2.复习过程要明确高考化学实验题能力要求2.1用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来完成规定的“学生实验”的能力高考化学试题中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考查中,既有常见仪器的主要规格及其使用,又有实验操作;既有对正确操作的理解,又有对错误操作的辩认。
在高考中有时直接考查某一“学生实验”,也有时是按照某些“学生实验”的基本要求,或由其发展、派生出来的内容来命题,借以考查本项实验能力。
2.2观测、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处理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高考化学试题考查实验能力的题目中,对实验现象的考查,既可以是直接由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也可以是将实验的方法与正确的结论联系起来进行设问。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一般地是要求考生分析实验的关键、细节以及产生的误差等等。
实验结果的处理,既可能直接报告数据,也可能从有关数据中归纳出定量的计算公式,绘制出一定的变化曲线。
2.3初步处理实验中有关安全问题的能力。
高考实验能力中要求考生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具有安全操作知识和处理安全问题的能力。
考生的安全意识有以下三方面的含义:①对实验的认识应该十分明确,在化学实验中可能有那些不安全的因素,以及如何防范。
②实验的操作方法和实验装置要正确、规范,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③一旦有事故发生时,要镇定、敏捷、果断地处理。
一般在化学实验中可能出现以下几种不安全的因素:(1)有毒气体排放:作为考生应该十分清楚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哪些实验会产生有毒气体的排放,如何消除有毒气体造成的不安全因素。
消除有毒气体一般采用相对应的尾气处理装置。
(2)溶液发生倒吸:溶液的倒吸主要是反应容器中压强下降引起的,引起容器中压强下降的原因是气体急速溶解和容器内温度的下降。
作为考生应该知道①那些实验有可能会有溶液倒吸现象的发生,②如何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以避免溶液倒吸,③怎样安装防倒吸装置及安全瓶的使用原理。
(3)试管发生破裂:在氨气、氧气、甲烷等实验室制取中,都是采用固体与固体加热的发生装置来制取的,为避免试管的破裂必须采用正确的操作,①如试管口向下倾斜,避免反应中形成的水倒流;②加热不要过于剧烈;③选择适合的反应物质(4)反应溶液暴沸:一般纯液体加热或液体和液体混合加热都会有可能产生溶液暴沸现象,所以如果在容器中进行该项实验时除了反应物用量要控制外,还要求在反应混合物中加碎瓷片以防止溶液在反应中暴沸。
(5)腐蚀液滴飞溅:浓硫酸、溴水、浓硝酸、苯酚等在实验操作中使用不当都有可能液滴飞溅,造成人的皮肤灼伤,做为考生应该知道如何采用相应的补救措施。
还有反应过于剧烈、试管清洗不洁、物质用量不当、气体发生爆炸等等。
2.4识别和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力。
在高考化学对该实验能力的考查中,主要通过下列方法:①对于一些实验装置和实验仪器判断有无错误,有时还要求对错误的地方加以纠正。
②对于试题所给出的单件仪器或小的装置先行识别,然后再装配成整体装置。
③绘出单件仪器或整体的装置图。
2.5根据实验试题的要求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近年来,高考化学实验题中对考生设计简单实验能力的考查赋予了很多的关注。
其中包括①某个实验操作顺序的设计;②确认某混合物组分实验的设计;③验证化学原理的设计;④测定物质化学纯度的设计,有定性的也有定量的实验设计。
这类试题综合性强,有一定难度,是一种较高水平的能力考查。
3.复习过程要总结高考化学实验题解题原则解题的总体原则是:①看-(细);②想-(密);③写-(全)看得细就是要求考生看题仔细,不要错看、漏看,对看不懂的题应该反复看几遍,整体地来审视题目,并且找出题中给予的关键信息。
想得密就是要求考生思维严密,例:集气瓶加一根插入底部的直角导管组成的实验装置,一般考生都认为该装置用于气体的收集,至于什么样的气体可以用该装置收集,回答都是不全面的,多数考生说只要所收集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就可以了。
其实应该有以下三个条件:①不与空气反应的气体可以收集;②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可以收集;③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气体可以收集。
写得全就是要求考生书写答案要完整、全面。
如浓HCl、饱和NaHCO3溶液、500mL容量瓶、55℃水浴加热等,这些加点的字在实验填空题中考生很容易遗漏,或不重视这些关键字的书写,结果造成答案的不完整。
解题的具体原则是:3.1完整性原则(该原则主要用于考生书写实验答案)解答化学实验题时,对化学实验现象及实验操作过程的描述必须完整。
例1:将一小块铁放入装有少量稀硫酸的试管中,实验的现象。
一般考生就只会答有大量气泡生成,其实在描述物质变化过程中的现象应该全面考虑反应前与后物质的状态和颜色的变化。
上述反应的实验现象应该描述为:①铁块沉入试管底部;②铁块表面产生无色气体;③无色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④铁块逐渐溶解。
(可归纳为固体、液体、气体的变化)。
例2:如何证明CO2中混有少量的SO2?一般考生在回答上述问题常用简单的两个字“品红”或“品红溶液”,实际上该题从完整性角度解的一般原则是要有三个环节:选一种试剂;讲一种操作;得一个结论。
在回答过程中还必须注意“少量”这关键字。
如何证明CO2中混有少量的SO2?回答是:将待检验的气体过量地导入少量的品红溶液,如红色的品红溶液变为无色,则说明CO2中混有少量的SO2。
3.2顺序性原则(该原则主要用于考生分析实验操作)在进行化学实验时,所谓的顺序性原则就是装置连接的顺序性和操作步骤的顺序性。
只有正确的连接顺序和操作顺序,才能够科学地进行化学实验。
①气体的制取:一般装置的连接有以下顺序:发生装置—净化装置—收集(反应)装置—尾气处理装置;②气体流经净化装置的两个导管应长进短出;③水流经冷凝管中时应下进上出④流经干燥管中的气体应大头进小头出⑤量气时用到量气装置,气体经过装置中洗气瓶的两个导管,应该是短进长出⑥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先加稀盐酸后加可溶性钡盐⑦实验结束将导管先撤出液面再熄灭酒精灯放倒吸⑧氢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操作顺序⑨食盐精制实验的操作顺序⑩检验水煤气中混有CO和H2实验的操作顺序等等。
以上所例举的情况都应该考虑顺序性原则。
3.3对应性原则(该原则主要用于考生设计实验)对应性原则是指在考生在实验的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将各个环节分散对应,以求达到掌握化学基本操作之目的。
对应性原则也可理解为收敛性原则。
例:如何证明碳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的气体中含有SO2和CO2?一般考生会设计以下两个环节,将气体分别导入装有品红溶液和澄清石灰水的洗气体瓶中。
品红溶液红色变淡(说明有SO2),澄清石灰水变混浊(说明有CO2)。
上述回答从发散思维来看有其一定道理,就是品红溶液既是检验试剂,又是除杂试剂,但仔细分析觉得有点问题,因为品红溶液一般是做SO2的检验试剂,但做SO2的除杂试剂不是很合适,品红溶液红色变淡并不能保证SO2已被除净。
对应性原则就强调设计环节的对应性:气体经过—品红(检验SO2存在)—高锰酸钾溶液(除去对CO2检出有干扰的SO2)—品红(检验SO2是否已除净)—澄清石灰水(检验CO2存在)。
同样在精制食盐水溶液时,应尽量使用对应的除杂试剂将杂质按一定的顺序除去。
再如:除去H2中混有少量的H2S和HCl时,学生一般会将气体通过装有氢氧化钠的洗气瓶,进行洗气。
如按对应性原则,应该将气体通过装有硫酸铜溶液的洗气瓶(除去H2S)和氢氧化钠溶液(除去HCl)的洗气瓶,分别进行洗气。
这样做有利于气体的充分吸收。
因此对于除杂试剂上的选择尽可能一对应。
在其他一些环节中还有象实验装置的对应、操作对应等等。
新的高考模式对传统的知识格局和复习策略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只有不断的深化研究,认清形势,把握方向,抓住主体,重基础,求创新,采取积极的态度、合理的复习形式,就一定会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