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习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练习题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练习题1、如图1所示,它是通过测定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试回答:(1)进行实验前,应先。
(2)称取反应前装置的总质量;(3)红磷燃烧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4)锥形瓶底部放一层细沙的目的是。
(5)实验中观察气球的变化是,其作用是。
(6)橡胶塞上玻璃管的作用是、。
(7)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天平的指针(填“偏左”“偏右”或“在分度盘中央”),该实验说明。
2、如图所示,它是通过测定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试回答:(1)进行实验前将铁钉打磨干净的目的是:(2)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3)该反应的反应原理是。
(4)反应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天平的指针(填“偏左”“偏右”或“在分度盘中央”),该实验说明。
3、下列事实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后,质量减少B.10gNaCl溶解在90g水中,形成100gNaCl溶液C.化学反应中常伴随能量变化,有的放热,有的吸热D.100mL酒精与100mL水混合后,溶液体积小于200mL4、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中正确的是()A.10g冰融化后得到10g水,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高锰酸钾加热后固体质量减少,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细铁丝的质量大,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12g镁在空气中燃烧后得到20g氧化镁,则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8g5、a g氯酸钾与b g二氧化锰混合加热。
(1)若充分反应后,得到c g氯化钾,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2)若充分反应后,得到c g剩余固体,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其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
6、A+B=C+D, 已知12gA和1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8gC,则生成的D的质量是()A、30gB、58gC、2gD、无法确定7、现有一反应A+B→C+D,有10gA和5gB反应,反应结束后还剩余3gA,B无剩余,生成4g的C,则生成D的质量为。
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例题

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例题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关键词:“化学反应”、“参加”、“质量”、“总和”(1)100克干冰升华变成100克二氧化碳气体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 3gC在10gO2中充分燃烧,生成13gC02。
(3)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体积小于2000ml说明质量守恒定律不正确。
(4)将a克过氧化氢溶液与b克的二氧化锰混合,待完全反映后得到c克残余物,则生成的养其质量为()A.(a-c)gB.(a+b-c)gC.(a-b+c)gD.(a-b-c)g2、微观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旧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在整个变化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以及原子的质量没有发生改变。
3、质量守恒定律体现的“六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两个可能改变”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问题解题一般步骤:1、说明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2、说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应该是“××”物质质量总和等于“××”物质量总和。
3、与题目中实验现象相联系,说明原因。
例:氯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轻。
氯酸钾受热分解后,生成氯化钾(固体)和氧气。
按照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氯酸钾的质量应当等于生成物氯化钾和氧气的质量之和,所以剩余固体的质量必然比原氯酸钾的质量要小。
三、推断物质的元素组成1.某物质和二氧化碳反应后只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则该物质中( )A.只含氧元素B.一定含钠元素和氧元素C.只含钠元素D.一定含钠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2.一定质量的某物质充分燃烧,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A.一定只有碳元素 B.一定只有碳、氢元素C.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3.一定质量的物质X与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2g二氧化碳和18g的水,试回答:(1)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
量守恒定律

天目初中中学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班级 姓名【例1】设有a g 氯酸钾和b g 二氧化锰,混合后加热至完全反应,可得到c g 氯化钾,根据质 量守恒定律,应得到氧气的质量为( )A. (b-c)gB. (a+b-c)gC. (a-c)gD. (a+b+c)g【练习】一定量的氯酸钾与1.5g 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残留的固体质量为m g ,收 集到n g 气体,则原氯酸钾的质量为( )A. (m+n+1.5)gB. (m+n-1.5)gC. (m+n)gD. (m-n-1.5)g【例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6g 碳和32g 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 A. 38g B. 22g C. 26g D. 14g 【练习】将9g 硫分别在氧气中燃烧,有如下数据:三次实验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 第一次B. 第二次C. 第三次D. 三次均符合说明:不能冒然地把给定的反应物的质量加起来就是产物的质量,要根据实际反应的质量比, 看反应物是否完全反应。
【例3】某化学反应A + B = C + D ,若15g A 和25g B 完全反应可生成10g C ,那么生成10g D 时,参加反应的A 的质量是( )A. 20gB. 15gC. 10gD. 5g【练习】1.某反应2A + B = 3C ,已知m g A 和n g B 能完全反应,现有2m g A 和足量的B 反应,最后可得C 为 g 。
2.在化学反应X + Y = M + N 中,5g X 和3g Y 恰好完全反应,其中生成1g M ,要制取14g N ,需要X 和Y 各( )gA. X=6,Y=10B. X=10,Y=6C. X=4,Y=10D. X=20,Y=123.在化学反应2A +B = 2C + D 中,若m g A 和n g 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p gC ,则同时生成 D 的质量是( )A. (m+n-p)gB. (m/2 +n-p/2)gC. (2m+n-2p)gD. (m+n-2p)g 4.已知反应A +B = C + D ,且参加反应的A 和B 的质量比为5:3,若反应后生成3g C 和2.6g D,则消耗反应物B 的质量为 g 。
质量守恒定律习题(附答案)

质量守恒定律习题(附答案)1.某同学用在空气中燃烧镁带的实验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镁带完全燃烧后,称量剩下固体的质量比反应前镁带的质量还轻,联系实验过程,分析:原因可能有______,改进措施是______。
2.为防止煤气泄漏使人中毒,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的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 2H 5SH )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以充分燃烧,其化学方程式为:2C 2H 5SH+9O 24CO+2x+6H 2O 则x 的化学式为( )3.为研究化学反应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三位同学分别做了如下三个实验:实验一:称量镁条,点燃,待反应结束后,再称量;实验二:将盛有稀盐酸的小试管放入装有锌粒的烧杯中,称量,然后将盐酸与锌粒接触,充分反应后再称量;实验三:将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称量,然后设法使两种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再称量。
三位同学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1)从表面上看,这三个实验中发生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实验一______,实验二_______,实验三______。
(2)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3)在三个实验中,实验______正确反映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4)由此可得结论:用实验研究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时,必须在______体系中进行。
4.2002年12月,广西某地一辆满载砒霜(剧毒物质)的卡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使三十余桶砒霜散落在河床和河水中,有关部门采取了紧急有效的措施,防止了大规模污染的发生。
已知氢氧化钠能与砒霜发生如下反应(砒霜的化学式用X 表示):X+6NaOH=2Na 3AsO 3+3H 2O ,则砒霜的化学式为______。
5.著名的发明家诺贝尔经过长期的研究与试验,终于发明了安全炸药──三硝酸甘油脂,三硝酸甘油酯的化学式为C 3H 5N 3O 9,这种炸药发生爆炸的反应方程式为:4C 3H 5N 3O 912CO 2↑+10H 2O ↑+6X ↑+O 2↑ (1)X 的化学式是______。
质量守恒定律课堂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反应中的()A、反应条件B、哪些物质是反应物C、哪些物质是生成物D、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2、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蜡烛燃烧时慢慢变短内B、打开盛酒精的瓶盖,酒精质量变小3.(云南昆明中考)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最确切的是()A.10 g冰受热融化成10 g水B.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一定等于生成水的体积C.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D.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4.李洪志在一次“法轮功”演讲会上说他可以用气功将水(由氢、氧元素组成)变成石油(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这当然是弥天大谎。
请你用化学知识来批驳李洪志的这一说法是伪科学的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不可能把水变成含有碳元素的石油。
5.(江苏南京江宁)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B.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C.物质可以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D.由于反应前后原子种类相同,所以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二、简答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问题:(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的白色粉末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增加。
(2)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后,剩余的固体物质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减轻。
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早在300多年前,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在一个敞口的容器中加热一种金属,结果发现反应后质量增加了,由此得出反应前后质量不守恒。
之后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在密封玻璃瓶内燃烧金属,发现反应后质量不变由此得出反应前后质量审恒。
这两位科学家的实验相似,为何结论不同?请你和同学们一起沿着科学家的足迹进行实验探究,并完成以下相关内容:(1)交流讨论:两位科学家得出不同的结论究竟与哪些实验因素有关呢?(2)提出假设:若用同种金属、同一容器进行实验,两位科学家得出不同的结论主要是由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缘故。
质量守恒定律专项练习题

质量守恒定律专项练习题1.某纯净物X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X+2O2→CO2+2H2O,则X的化学式是()A。
CH2O B。
C2H4 C。
CH4 D。
C4H42.在密闭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相关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3.1 B。
该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比为14:85 C。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
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3.甲烷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物质反应前质量/g 反应后质量/g甲烷 3.2氧气 11.2水 7.2二氧化碳 4.4A。
表中a的值为2.6 B。
X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X 可能含有氢元素 D。
X一定含有氧元素4.在反应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若2.6gA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8.8gD,则在此反应中,B与D的质量比为( )A。
4:9 B。
8:11 C。
10:11 D。
31:445.某化合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氧气11.2g,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5.4克水,关于该化合物的组成描述正确的是( ) A。
该物质只含有C、H元素 B。
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O C。
该物质中C、H元素质量比为3:1 D。
该物质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46.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物质反应前质量/g 反应后质量/g甲 1 m乙 20 29丙 15丁 2 8A。
m的值是1 B。
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
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是29:87.某可燃物4.6g在足量氧气充分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则该可燃物的组成为()A。
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元素 B。
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C。
一定含碳、氢元素,不含氧元素 D。
质量守恒定律专项练习题

质量守恒定律专项练习题一、选择题1. 质量守恒定律是指:A. 物体在同一物理系统内的质量始终保持不变B. 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间的质量始终保持不变C. 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而被转化成其他物质D. 能量守恒定律2. 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以下哪些情况:A. 封闭系统B. 开放系统C. 半封闭系统D. 所有系统3. 下列哪个过程违反了质量守恒定律?A. 燃烧木材产生的灰烬的总质量大于木材的质量B. 非溶解性固体溶解于液体时,溶液的质量大于纯液体的质量C. 盐水中通过电解分解水,生成氧气和氢气D. 弹簧压缩后松开,弹簧的形变能被转化为动能4. 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有两个物体同时发生化学反应,其总质量发生了变化。
这是否违反了质量守恒定律?A. 是,因为化学反应会转化物质B. 不违反,因为封闭系统并不是理想的封闭系统C. 不违反,因为总质量仅在开放系统中始终保持不变D. 无法判断二、填空题1. 质量守恒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之后改变的。
2. 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系统中物质的转化过程。
三、问答题1. 请介绍一下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
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封闭系统中,物质不会被创建或毁灭,只能通过物质的转化改变其形态。
即使在物质的转化过程中,总质量始终保持不变。
这个定律适用于封闭系统中物质转化的各种过程,无论是化学反应、物理变化还是核反应。
2. 举一个违反质量守恒定律的例子,并解释为什么它违反了这个定律。
一个违反质量守恒定律的例子是在非封闭系统中发生的核反应。
核反应可以将一个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同时产生大量的能量。
这个过程中,原有物质的质量会减少,而新产生的物质的质量会增加,从而违反了质量守恒定律。
综上所述,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基本的守恒定律之一,它规定了物质在封闭系统中的转化方式,保证了物质的守恒性。
通过理解和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物质的转化过程,并应用于实际生活和科学研究中。
质量守恒定律练习题

质量守恒定律练习题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原理之一,它指出在任何物理或化学过程中,封闭系统中物体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质量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例如能量,但总质量不会增加或减少。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质量守恒定律,以下是一些练习题。
练习题一:营养物质的消化人体通过食物摄入养分,并通过消化吸收将其转化为能量和其他需要的物质。
假设一名人类消化系统完全工作,能够吸收所有摄入的食物,将食物分解为简单化学物质。
在这个过程中,质量守恒定律是适用的。
请回答以下问题:1. 一名人类摄入了一块质量为200克的面包,其中碳水化合物是主要成分。
面包中碳元素的质量大约是多少?2. 经过消化吸收后,面包中碳元素的质量会如何变化?3. 人体摄入的面包中还含有其他元素如氧、氢等,这些元素的质量会如何变化?练习题二: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同样适用。
化学反应中的原子和分子重新组合,但总质量保持不变。
请回答以下问题:1. 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反应方程式为:2H₂ + O₂ → 2H₂O。
如果反应时氢气的质量为8克,氧气的质量为32克,那么生成的水的质量是多少?2. 在上述反应中,氢和氧元素的质量分别是多少?3. 如果化学反应发生在封闭容器中,氢气、氧气和生成的水都无法逸出,那么容器中总质量会发生什么变化?练习题三:核反应中的质量守恒核反应是指原子核发生变化的过程,其中也适用质量守恒定律。
核反应可以释放巨大的能量,例如核聚变和核裂变。
请回答以下问题:1. 核聚变是太阳和恒星中常见的能量来源。
在核聚变反应中,氢原子核(质子)融合为氦原子核,质子质量为1.00784单位,氦原子核质量为4.00260单位。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氢核融合生成氦核时会有能量释放。
计算氦核生成一个单位质量时释放的能量。
2. 核裂变是指重核(如铀)被撞击或被吸收中子后分裂成两个较轻的核的过程。
假设一个铀核在核裂变过程中分裂成两个锶核和中子,其中铀核的质量为235单位,锶核的质量为88.90584单位,中子的质量为1.00867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题精选(一)
1.为防止煤气逸散使人中毒,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的有特殊刺激性气味的乙硫醇(C 2H 5SH )。
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以充分燃烧,其化学方程式为:
O 6H 2X 4CO 9O SH H 2C 22252+++点燃,则X 的化学式为( )
A .42SO H
B .SO 3
C .SO 2
D .CO 2
2.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在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
A .原子的种类
B .原子的数目
C .分子的种类
D .分子的数目
3.下面是一些学生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 .凡是跟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B .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微粒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C .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分子的数目也没有增减
4.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 .将2g 氢气在20g 氧气中燃烧,生成18g 水
B .将20mL 酒精与20mL 水混合,总体积小于40mL
C .将浓硫酸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溶液质量增加
D .将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加热,溶液质量减轻
5.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C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一定改变
D .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6.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并且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 .5g 水受热变成5g 水蒸气
B .5g 食盐溶解在95g 水中,成为100g 食盐溶液
C .100mL 水加入100mL 酒精,成为体积小于200mL 的溶液
D .木炭燃烧后质量减少
7.在化学反应中一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 .原子的种类
B .分子的种类
C .物质的种
D .元素的化合价
8.小新用在空气中燃烧镁带的实验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1)镁带燃烧的化学表达式为________。
(2)完全燃烧后,称量留下固体的质量比反应前镁带的质量还轻,联系实验过程分析,其原因可能有:____;____......
9.最近,上海建成了我国第一条磁悬浮铁路。
磁悬浮的核心技术是利用超导体的反磁
性。
高温超导物质(Y
2Ba
4
Cu
6
O
13
)是以YmOn、BaCO
3
和CuO为原料,经研磨烧结合成(此过程
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1)高温超导物质(Y
2Ba
4
Cu
6
O
13
)由__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Y呈_____价,YmOn的化
学式是_____。
(2)在合成该高温超导物质的同时,还生成了一种物质,该物质是_______。
10.早在17纪,质量守恒定律被发现之前,英国化学家波义尔曾做过一个实验: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燃烧金属时,得到了金属灰,然后称量金属灰的质量,发现比原金属质量增加了。
(1)试解释金属灰质量比原金属质量增加的原因。
(2)由于波义尔称量方法上的原因,他错过了发现质量恒定的机会。
请你改进他的称量方法,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1.如图所示,反应前天平平衡,取下此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将其倾斜,使稀盐酸与大理石接触,待充分反应后,气球膨胀,再将装置放回天平左盘,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转。
这一现象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
参考答案
1.C [点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X为SO
2
]
2.C [点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分子被破坏]
3.C
4.B [点拨:B是物理变化]
5.C [点拨: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没有增减]
6.D [点拨:木炭燃烧生的CO
2
扩散到空气中故其质量减轻了]
7.A
8.(1)2M g+O M gO −−−→点燃(2)镁带燃烧时有一缕白烟(为生成的氧化镁)向空
气中扩散,造成氧化镁的损失;镁带燃烧时夹镁带的坩埚钳上有—层白色粉末,此粉末为氧化镁,也造成氧化镁的损失;……
9.(1)4;+3;Y 2O 3(2)CO 2 [点拨:注意质量守恒定律的灵活运用]
10.(1)金属燃烧是金属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金属与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金属氧化物的质量。
生成的金属灰是金属氧化物,所以金属灰的质量比原金属的质量增加了。
(2)分别称量反应前后密闭容器的质量。
11.遵守质量守恒定律,3222C aC O +H C l C aC l +H O +C O →生成CO 2气体使气球内气
压增大,气球膨胀,球所受向上的浮力增大,对天平左盘的压力减少,所以天平指针偏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