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系统中自适应调制算法的研究
基于MIMO-OFDM系统的自适应调制算法研究

传输 的可靠性 . 在不 增加带 宽 和天线 发 射功 率 的情 况 下 , MO 技术 能 使无 线 通 信信 道容 量 和 频谱 利 用 率 MI
成倍 提 高. MO 系统在 一定程 度上 可 以抗 多 径 效 应 , 却 无 法 避免 频 率 选 择性 衰 落. OF M1 但 而 DM 技 术 可 以 把 频率选 择性 衰落信 道转 化成一 组正交 的平 坦衰落 信道 , 具有 频谱利 用率 高 、 多径干 扰与频 率选择 性衰 落 抗 能力强 等优势 , 此 可将 OF M 技 术 应 用 在 MI 因 D MO 系 统 中来 减 弱 频 率 选 择 性 衰 落 带来 的 影 响. MO MI — OF DM 技术是 结合 了 O D 和 MI F M MO两种 技术 的优点 , 不仅 可 以提 高频 谱利 用率 , 大 系统 容量 , 可 以 增 还
有效 地克 服多径 效应 和频 率选择性 衰落 , 是一 种新 的高速 数据传 输技 术口 . ]
2 MI MO— DM 系统 中的 自适应 调 制 技 术 OF
2 1 自 适 应 调 制 编 码 技 术 及 其 原 理 .
由于 实际 的移动无 线信 道具有 时变 特性 和衰落 特性 两大特 点 , 通信过 程存 在大量 的不 确定性 . 使 传统 的 固定 调制方 式为 了保证 整个 通信过 程 中信 道传 输 的可靠 性 是 根据 最 恶 劣 的信 道 情 况来 选 择 合适 的调 制方 式 , 是信 道情况 最差 的时段 在整个 传输 时段 内是非 常短 的 , 就造成 一个极 大 的浪费 . 但 这 因此 , 了获 得最佳 为
第 2期
宁 宁 等 : 于 MI 基 MO- D 系统 的 自适 应 调 制 算 法研 究 OF M
5G通信技术的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

自适应编码调制(AMC)是5G通信技术中的一个关键技术,它可以根据信道质量动态调整编码和调制等级,以提高系统的性能。
在5G通信系统中,AMC技术通过对信道质量的实时监测,根据不同的信道条件,自动选择合适的编码调制方式,以实现最佳的数据传输。
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的核心思想是根据信道质量的不同,灵活地调整编码调制等级,从而获得最佳的传输性能。
具体而言,当信道质量较好时,系统可以选择更高阶的编码和调制等级,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和可靠性;当信道质量较差时,系统可以选择较低阶的编码和调制等级,以降低误码率,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的优点在于它可以根据信道条件的变化,实时调整编码调制等级,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无线信道的资源。
这种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和可靠性,同时降低能源消耗和设备成本。
此外,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还可以通过智能化的算法,实现更精细的资源分配和调度,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
例如,可以通过对信道质量的实时监测,根据不同的信道条件选择合适的编码调制等级;可以通过智能化的调度算法,实现更精细的资源分配和调度;还可以通过联合编码调制策略,将编码和调制紧密结合在一起,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性能。
然而,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例如,它需要更精细的信道质量监测和调度算法,这会增加系统的复杂性和成本;此外,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的性能受无线环境的影响较大,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下才能发挥最佳性能。
总之,自适应编码调制是5G通信技术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它可以根据信道质量的不同,灵活地调整编码调制等级,以实现最佳的数据传输。
这种技术可以提高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和可靠性,降低能源消耗和设备成本,同时通过智能化的调度算法,实现更精细的资源分配和调度。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无线环境、设备成本、系统复杂度等,选择合适的编码调制策略。
无线电通信中的自适应调制技术

无线电通信中的自适应调制技术随着无线电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自适应调制技术在无线电通信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自适应调制技术可以根据信道的变化、噪声等多种因素实时调整调制方式,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传输性能和频谱利用率。
本文将就无线电通信中的自适应调制技术进行探讨。
一、自适应调制技术的原理自适应调制技术是一种根据信道的变化自动调整调制方式的技术。
其原理是通过利用接收机的反馈信号和先验信息,实时调整发送端的调制方式,使其能够在复杂的信道状况下保证传输质量。
在自适应调制技术中,发送机会根据接收机返回的信噪比和载噪比等参数信息,自适应地选择合适的调制方式。
比如在强噪声环境下,发送机会采用更低的带宽和更高的调制阈值,以保证抗噪性能。
在较弱的噪声环境下,发送机则会选择更高的带宽和更低的调制阈值,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和频谱利用率。
二、自适应调制技术的应用自适应调制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无线电通信中。
其中,最重要的应用之一是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使用。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信道状况会随着信号发射点和接收点之间的距离、天线的高度和地形等多种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传统的调制方式往往无法保证在所有情况下都能够良好地传输数据。
而自适应调制技术则能够在不同的信道状况下自动选择合适的调制方式,保证数据传输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自适应调制技术也广泛应用于卫星通信和数字电视等领域。
在卫星通信中,信号经过数千公里的传输,信号强度和频谱特性会发生变化。
自适应调制技术可以根据这些信号特性变化实时调整调制方式,保证信号的传输质量。
而在数字电视领域,自适应调制技术可以根据信道情况自动调整视频压缩率和图像质量,使得数字电视信号在不同的信道状况下都能够保持稳定的传输质量。
三、自适应调制技术的发展趋势自适应调制技术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
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研究更加精细的调制方式:目前的自适应调制技术主要是基于常用的调制方式,如BPSK、QPSK、8PSK等。
无线通信中的自适应调制技术

无线通信中的自适应调制技术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无线网络速度和覆盖范围的需求越来越高。
在传输数据时,数据的传输速度和可靠性都是非常关键的。
因此,在当今的无线通信系统中,自适应调制技术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1、自适应调制技术的概念自适应调制技术是一种能够自动调整调制方式和发送功率的技术。
当信道质量良好时,可以使用高阶调制方式来提高数据传输速度,同时适当降低发送功率来延长终端设备的续航时间。
当信道质量较差时,可以采用低阶调制方式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因此,自适应调制技术可以根据当前的网络质量和信道参数,自动选择最适合的调制方式和发送功率,从而提高无线网络的传输速度和可靠性。
2、自适应调制技术的优点自适应调制技术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根据当前的网络质量和信道参数,选择最适合的调制方式和发送功率,从而提高网络的传输速度和可靠性。
此外,自适应调制技术还可以提高无线网络的频谱利用率,从而减少网络拥塞和干扰,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自适应调制技术的实现方法在实现自适应调制技术时,需要对网络进行监测和分析,根据当前的网络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调制方式和发送功率。
目前,自适应调制技术通常采用两种实现方法:闭环反馈和开环反馈。
闭环反馈:在闭环反馈中,系统会发送一些控制信息来告诉终端设备采用何种调制方式和发送功率。
此时,终端设备会不断地获取网络的质量信息,并将其反馈给系统。
系统根据网络质量信息来调整自己的工作状态,并再次发送控制信息给终端设备。
这样,终端设备就可以自适应地调整自己的调制方式和发送功率,提高网络的传输速度和可靠性。
开环反馈:在开环反馈中,系统不需要给终端设备发送控制信息,而是将网络质量信息作为参数,直接输入到自适应算法中进行处理。
自适应算法会根据网络质量信息来自适应地调整调制方式和发送功率,并输出控制信息给终端设备。
这样,终端设备就可以自适应地调整自己的调制方式和发送功率。
相对于闭环反馈,开环反馈具有更高的实时性和稳定性,但需要更加复杂的算法实现和计算。
通信系统中的自适应信号处理与均衡算法

通信系统中的自适应信号处理与均衡算法在通信系统中,自适应信号处理与均衡算法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算法可以有效地降低通信信道带来的干扰和失真,提高信号质量和系统性能。
本文将探讨通信系统中常见的自适应信号处理和均衡算法,并分析其原理和应用。
一、自适应信号处理算法1. 最小均方误差(LMS)算法最小均方误差算法是一种经典的自适应滤波算法。
它通过不断调整滤波器的系数以最小化输入信号与期望输出信号的均方误差。
LMS算法的优点在于实现简单、计算效率高,适用于大多数通信系统中的实时应用。
2. 最小均方归一化(LMN)算法最小均方归一化算法是LMS算法的改进版本。
相比于LMS算法,LMN算法引入了归一化因子,使得滤波器系数的更新速度更慢,从而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收敛性能。
LMN算法在处理非平稳信号和有频率衰减的噪声时表现出更好的性能。
3. 逆滤波器算法逆滤波器算法是一种基于正弦信号模型的自适应算法。
它通过提取信号的频率响应并运用逆滤波器来抵消信道引起的失真和频率选择性衰减。
逆滤波器算法在抗干扰和提高信号传输质量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
二、自适应均衡算法1. 线性均衡算法线性均衡算法是一种基于滤波器的均衡技术。
它通过设计合适的滤波器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补偿,使其恢复到原始发送信号的形态。
线性均衡算法常用的方法包括零离子均衡器(ZIE)和频率域均衡器(FDE)。
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地抑制多径干扰和时延扩展,提高系统的传输性能。
2. 非线性均衡算法非线性均衡算法采用非线性函数对接收信号进行处理,以提高系统的抗多径传播和干扰的能力。
常见的非线性均衡算法包括最大似然序列估计器(MLSE)和广义序列估计器(GSE)。
这些算法能够较好地抵消信道引起的非线性失真,提高系统的误码率性能。
三、自适应信号处理与均衡算法的应用1. 无线通信系统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自适应信号处理和均衡算法广泛应用于调制解调、信道估计、自动增益控制等关键技术中。
它们有效地改善了信号的传输质量,提高了系统的容量和覆盖范围。
无线通信网络自适应功率控制的算法研究

无线通信网络自适应功率控制的算法研究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无线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用户数量也不断增加。
然而,由于无线信号传输过程中存在多种干扰因素,如多径效应、信号衰减等,导致网络性能和用户体验受到限制。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自适应功率控制的算法。
自适应功率控制算法的目标是通过调整发射功率,使接收信号质量达到最佳状态。
该算法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强度指示(RSSI)和信噪比(SNR)等参数,动态地调整发射功率,以保持信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通过优化功率控制算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和能效。
自适应功率控制算法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需要建立准确的信号传播模型,以便预测信号在空间中的传播特性。
这需要考虑到信号的衰减、多径效应、阴影衰落等因素,并结合实际环境进行参数的调整。
其次,需要设计适应性的功率控制算法。
这种算法应该能够根据网络的实时状态和负载情况,自动调整发射功率。
例如,在网络负载较轻的情况下,可以降低发射功率以减少干扰;而在网络负载较重的情况下,可以增加发射功率以增强信号强度。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系统的能效问题。
在设计功率控制算法时,应该尽量减少功耗,提高能效。
可以通过优化调度算法、选择合适的传输模式以及利用节能技术等方式实现能效的提升。
最后,需要进行实验验证。
通过在真实的无线通信网络中进行实验,评估所提出的功率控制算法的性能。
可以通过测量网络的吞吐量、覆盖范围、信号质量等指标,来评估算法的优劣。
综上所述,无线通信网络自适应功率控制的算法研究,是为了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和能效,解决干扰和信号强度不稳定等问题。
这一领域的研究有助于推动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通信体验。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自适应干扰消除算法研究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自适应干扰消除算法研究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现代社会中各个领域都离不开它,而无线通信系统的带宽、传输速率等指标却收到种种干扰,影响通信质量,自适应干扰消除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
为什么需要自适应干扰消除?现代无线通信系统中常会遭遇到多种干扰,例如电磁干扰、天气干扰、多径效应等,环境中的人造和自然因素都会导致噪声的产生,时频资源争夺也会对无线网络造成干扰。
在某些情况下,干扰还会导致接收端无法正常接收信号,这个问题非常常见!因此,为了提高通信质量,我们需要使用自适应干扰消除技术。
什么是自适应干扰消除技术?自适应滤波器是指根据输入信号的特性和信息动态调整的一组滤波器。
自适应滤波器一般采用最小均方误差算法进行自适应调节,该算法最易于实现自适应滤波器,精度也比较高,因此在自适应干扰消除方面,也被广泛利用。
如何通过自适应干扰消除技术解决干扰问题?自适应干扰消除技术,主要是应用于通信接收端,根据不同的接收信号特性,自适应的调整滤波器参数,以消除接收信号中的噪声干扰。
自适应滤波器的应用不仅可以消除干扰,还可以用于信道估计、多用户检测以及相干信号波束形成等领域。
自适应干扰消除技术的原理自适应干扰消除技术主要依靠最小均方误差算法,它是一种确保产生的误差最小的算法。
最小均方误差算法使用反馈回路、滤波器、误差计算器等组成自适应滤波器的基本结构,它通过调整滤波器的系数来实现自适应施加滤波,消除干扰信号。
自适应干扰消除技术的优缺点自适应干扰消除技术与基于微波干涉或时隙调制等技术相比,更为高效。
除了比传统干扰滤波器更加灵活以外,它还可以跟踪干扰者的行为,从而消除干扰信号。
并且,它允许干扰信号波形时变的特性,更加适用于复杂的通信场景。
但当前,在实际工程领域中,一些应用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算法计算速度过慢等,需要不断优化改进以提高其实用性和可靠性。
结论综上所述,自适应干扰消除技术是现代无线通信领域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可以有效消除干扰信号,提高通信质量,具有灵活性、高效性以及适用各种复杂通信场景的特点,但仍需进行不断的优化改进以提高其实用性和可靠性,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自适应干扰消除技术一定能够更加普遍的应用于实际通信工程中。
基于RLS算法在通信系统中自适应均衡技术的研究

基于RLS算法在通信系统中自适应均衡技术的研究[摘要] 在高速无线通信系统中,信号的多径传输会导致严重的码间串扰,严重限制了传输速率的提高,而均衡技术是克服多径干扰的主要技术之一。
当前的高速数字通信系统中,普遍采用了自适应均衡技术,其优化目标是收敛速度快、均衡效果好。
[关键词] RLS自适应算法判决反馈均衡技术无线通信系统仿真1.引言高速无线信道是时变的,具有多径延迟、衰落等特性。
当数据信号在HF信道传输时,主要受乘性干扰和加性干扰影响,加性干扰造成的错码主要采用差错控制技术来解决。
乘性干扰导致码间串扰,对固定特性的信道,可以采用收发匹配滤波器来消除,但对于时变的短波信道,信道的参数是变化的,必须采用自适应均衡技术,即必须自适应调节均衡器的抽头系数以跟踪信道变化。
采用训练序列对均衡器的抽头系数进行训练直到收敛,然后自动跟踪。
均衡器结构和自适应算法必须有利于抽头系数的快速收敛和稳定跟踪,并且尽可能降低运算的复杂度。
2.自适应均衡技术原理均衡技术是指各种用来处理码间干扰的算法和实现方法。
主要在移动通信环境中对抗多径传播时延造成的码间干扰。
见图1所示。
图1均衡原理2.1 判决反馈均衡器判决反馈均衡器由前馈和反馈两节组成,在原理上相当于线性均衡器后加了个反馈部分。
前馈节为一个线性滤波器,反馈节由检测判决器和反馈横向滤波器构成。
反馈滤波器的输入信号是前馈滤波器的输出,其作用是根据字符估计减去码间干扰部分,抵消信道的后尾失真。
前馈部分和反馈部分分别有Nf和Nb个抽头,均衡后的输出为:判决反馈均衡器是非线性的,其反馈部分根据判决器的判决结果减去码间干扰部分,只要判决无误,就不会引入噪声。
较低误码率时,依然可以有效工作,实际上在训练阶段结束时,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满足这一要求,当然误码率较高时,会造成误码传播,总的来说,选择判决反馈均衡器能够较好地消除码间串扰。
2.2自适应均衡算法2.2.1 LMS算法根据最小均方误差准则,最佳权系数向量w应使非线形误差函数为最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 传算 法 的计算 参 数 和计 算 量 都 较 多 , 微 粒 群算 而
法又 容易 陷入 局 部极 值 点 。为此 , 引入 局 域 搜 索较
强 的模 拟 退 火 算 法 ( i lldAn el g A) 再 Smuae n ai ,S , n
结 合蚁 群算 法 ( t oo g O t z t n An ln p i ai ,AC 在 C mi o O) 离 散优 化方 面 的优 势 , 自适应 调 制 系 统 做 了同样 对
i a n乘 子技 术 推导 获 得 整 体 最优 的调 制 模 式 切 换 等
最 后综 合 文献E ] 明 了上 述 几种 智 能 算 法 在 系统 8说 优 化方 面所具 有 的特点 。
级 。该方 法在 较 少 的调 制 模 式 数 目下 , 有 效 获 得 能
收 稿 日期 : O 2 0 8 2 1 - 4 2
比特 率 不 变 的 前 提 下 优 化 系 统 的 吞 吐 量 [ 。 虽 然 可 以通 过 目标 误 比 特 率 公 式 来 求 解 调 制 方 式 切 换 电
式[ , 7 这势必 给 优化计 算带 来难 度 。文献 E ] 用 了 ] 8采
遗 传算 法 和微粒 群算 法在 恒定 功率 以及平 均误 比特 率受 限 的情 况 下对 系统 的吞 吐量进 行 了优化 。但 是
表 1 误 比特 率 表 达 式
Ta 1 Ex e s o i r o a e b. pr s i n of b te r r r t P oP sK ( ) r
,
算 法 结果 的质量 也相 应提 高( 图 1 。 见 )
P^8 K( . r)
P^1QM ( , ^ r) 6
t e c m m u c ton r la lt nd fiinc c or i g o if r nt ha e sat s T h h vir t e t o a g h o nia i ei bi y a e fc e y a c d n t d fe e c nn l t u . i e be a o s of h w l o— rt s a e c m p r d,an he c p ion t t ra g ih sa e c duc e s w e1 ihm r o ae d t om ars o o he l ort m r on t d a l. Ke y wor : s p,na a ng n e i ds hi v le i e rng;sm u a e n a ig alort i l t d a ne ln g ihm ;a tc l n oonyoptm ia i l ihm ;a ap i od i z ton agort d tver o
结 合仿真结果 , 比较 这 两 种 算 法 在 自适 应 调 制 模 式 切 换 方 面 的特 点 , 与 其 它 智 能 算 法 进 行 了 比较 。 并 关键词 : 舶 、 船工程 ; 拟退火算法 ; 群算法 ; 船 舰 模 蚁 自适 应 调 制
中 图 分 类 号 : 7 . 5 TN9 9 3 U6 5 7 ; l. 文 献标 志 码 : A
四个变 量 , 设计 中采 用 每 次 只有 1个 变 量从 其邻 在 域 中随机选 1 与其他 3个 变量组 合 , 值 形成邻 域解 。 依 次让 4个 变 量 单 独 变 换 。在 温 度 下 降 中则 选 用 t 一a 其 中 O ≮ 1 t, ≮a 。这 种方 法 简 单 易行 , 的 它 每一 步 以相 同 的 比率 下降 。在试 验 中我 们发 现适 当
的 仿 真 。将 两 种 算 法 的 仿 真 结 果 做 了 比较 和 分 析 。
平 I 。但 Q 函数 的逆 函 数并 不 容 易求 解 , 况且 在 实 际应 用 中 , 道条 件 的快 速 变 化使 得 发 送 方 必 须 实 信
时判 断并 作 相 应 的调 整 。文 献 [ — ] 用 L ga g 56 利 a rn —
l. Th n lsso i lt nr s lss o h t h r p s ds se i a l t du ti wi hn d st aa c y ea ay i fsmuai eut h wst a ep o o e y tm s be oa js t s t igmo e Ob ln e o t s c
tai 1 ton 】
随着无 线通 信 的发 展 , 谱 资 源 变得 越来 越 紧 频
最大 吞 吐量 。但 在 高 数 据 率 传输 情 况 下 , 别 在 多 特
媒体通 信 中 , 往 需 要 较 多 数 目和 较 高 的 调 制 模 往
张 , 何提 高频 谱 利 用效 率 , 是 未来 研 究 的重 点 。 如 将
基 金 项 目 : 建 省 自然 科 学 基 金 ( 0 7 0 0 ) 福建 省 自然 科 学 基 金 ( 0 o o 2 o 福 20J16; 2 1J 1 1 )
作 者 简 介 : 国伟 ( 9 7) 雷 1 7 ,男 ,江 西 南 昌 人 , 师 , 士 , 事信 号 处 理 与 通 信 方 面的 研 究 。E malg e@ 13 cr 讲 硕 从 — i wl : i 6 .o n
( c o l fS in e i i n v r i S h o c e c ,J me i e s t o U y,Xim e 6 0 1 a n 3 1 2 ,Ch n ) i a
Abta t n ve sr c :I i w of h i ie s e t u e ou c i wiee s o m un c to t e lm td p c r m r s r e n r ls c m ia in, b s d a e on he he e da i t t or m ofa ptve
减小 算法取 非优 状态 的概率 , 以减小 算法 的时 间 , 可
特率 和信 噪 比有 一 定 关 系[1 。文 献 E ] 出 的数 90 ] g给
学关 系式 比较 复杂 , 文献 [ 0 做 了进一 步简 化 。表 1] 1 提供 了 4种调 制方式 的误 比特 率近 似关 系式 。
无 线 信 系 中 自适 应 调 制 算 法 的研 究 通 统
雷 国伟 , 韦 德 标 , 游 荣 义
( 集美 大 学 理学 院 , 建 厦 门 3 1 2 ) 福 6 0 1
摘 要 : 了改 善 无 线 通 信 中 频谱 资 源 紧 张 的 局 面 , 于 自适 应 调 制 技 术 的 基 本 原 理 , 别 采 用 模 拟退 火 算 法 ( A) 为 基 分 S 和 蚁 群 算 法 ( O)在 恒 定 功 率 以 及 平 均 误 比特 率 受 限 的 情 况 下 对 系 统 的 吞 吐 量 进 行 优 化 。对 仿 真 结 果 进 行 分 AC , 析 , 明系 统 能 根 据 不 同 的 信 道 状 态 , 说 自适 应 地 调 整 其 切 换 模 式 , 实 际 通 信 的可 靠 性 与有 效 性 同 时 优 化 。 另 外 , 使
m odu a in, t h ou l to he t r ghp fs s e i uto y t m soptm ie de he c diinsofs cfe owe nd a r g i z d un rt on to pe iid p ra ve a e BER ( b te — i r r a e)by ap yng t l ihm s o m ult d A n ai g ( or r t pl i he agort fSi a e ne ln SA ) a ntCol y O ptm ia i nd A on i z ton( ACO ), r s e tve e p ci —
调制 方式 的每符 号位 比特 数见表 2 。
表 2 每 符 号位 比特 数
Ta .2 Num b r o t e y b l b e f bis p r s m o
P^。】 ( ) lfN r s
2
P 8s ( ,PK r)
3
P 1 M ( ) .6 r
S u y o g rt t d n Al o ihm s o a i e M o u a i n i ie e s fAd ptv d l to n W r l s Co m u i a i n S s e m n c to y t m
Le o v i, W e b a Yo o gyi iGu z e iDe i o, uR n
3 2
中 国
航 海
21 O 第 3期 2年
1 自适 应 调 制 技 术
自适 应 调 制 系 统 的 基 本 原 理 是 接 收 机 根 据 衰
3 )马 尔 可 夫 链 长 的 设 置 , 用 固定 长 度 , 在 采 并 试 验 中调节 。
S 是基 于 邻域 搜 索 的 , A 邻域 定 义 的 出 发 点 应
自适应 调制 技术 就 是优化 无 线通信 系统频谱 效 率 的 有效 手 段 , 它能 根据 当前 无线 信道 的衰 落 、 干扰 和噪 声 等 因素 自适应 地 改变通 信 系统 的调 制方式 l 。 I ] 在 研 究 调制 方 式 转 化方 面 , 的文 献 将切 换 等 有 级 在信 噪 比值域 内保 持恒 定 , 的文献 在 系统 误 有
4
P 6。 M( ) ,4A r
6
对 无线通 信 系统 来 说 , 靠 性 和有 效 性 互 为矛 可 盾 , 自适应 调制 的切换 准 则 就 是 要兼 顾 这 两 种性 而
能 。构 造 代 价 函数 可 以使 系 统 的可 靠 性 和 有 效 性 达
到平衡 , 或在 可靠 性 前 提 下 提 高有 效 性 。相 比之 下 前 者要 更 为灵 活 , 但会 带 来 额 外 的运 算 量 。 以文 献 E] 4 的平均 误 比特率 和平均 吞 吐量为 准则 , 采用模 拟 退火算 法 和蚁群 算法 进行 寻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