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艺术重复”的角度来鉴赏影片《城南旧事》

合集下载

从“艺术重复”的角度来鉴赏影片《城南旧事》

从“艺术重复”的角度来鉴赏影片《城南旧事》
中图分类号: J9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5312 (2014) 30-0117-02
“艺术重复” 是古今文学史和艺术创作中最为基本的修辞手 法。艺术重复也是诗歌、 童话、 民间故事以及小说上最常用的修 辞手法。艺术重复是指 “小说中的某一事件、 某一个细节在小说 的各个不同章节中被一次次地重复叙述。” ?重复的运用不仅能 构成完整结构还能在内容上引人思考和探析更深层次的意蕴, 此外还能彰显主题的深度内涵和体现艺术的张力。在现代电影 史上, 艺术重复也被渐渐与故事的情节相结合即为重复叙事, 所 谓重复叙事往往旧事多次讲述发生过一次的事。从重复内容上 人们一般将艺术重复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完全重复; 第二类是不 完全重复; 第三类是螺旋式重复; 从重复的形式上又可将艺术重 复分为: 语言上的重复, 节奏上的重复, 以及画面与情节的重复 等。 电影作为综合各种表现手段的艺术,重复艺术在电影中也 是必不可少的。就像朱维之先生说道; “有些在书面上不必重复 的话,在口头上却又必要重复一遍,这是为了听众能加深印 象, ” ?我们在读书面作品时, 忘记了前面的内容可以翻到前一页 重新读一遍,而导演为了观众记住某个重要情节便一遍一遍重 复这个情节, 这种方式便可以加深印象, 引人深思。 但是 “艺术重 复” 在电影中运用时却是格外困难, 运用的好则能起到推波助澜 的作用, 推进电影情节发展, 增强观众的感染力, 运用的不好则 有可能使电影情节繁琐、 进展迟缓, 还有可能让观众产生疲惫和 厌倦感。但在影片 《城南旧事》 中导演吴怡弓便将这一艺术重复 手法发挥的淋漓尽致。 影片 《城南旧事》 原是著名作者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改编 的, 其内容大致讲述的是一个叫林英子的北京小女孩, 对 20 年 代末时期的旧北京 (所谓的北平) 所见所闻所受。此部影片总体 可以分为三个大情节, 一是英子和妞儿以及妞的妈秀贞、 英子与 出没在荒草园里的小偷、 英子与朝夕相伴的奶娘宋妈的 “分离与 相聚” 。 大概讲的是英子玩耍时无意间在会馆门前认识了一个善 良无助名叫秀贞的 “疯女人” , 她的男人在当时是位大学生, 因为 当时革命活动而被逮捕起来, 从那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他们 俩人的孩子被当作私生子丢到了旧北京的粮门齐化门城墙根底 下, 从此便似人间蒸发, 杳无音讯了, 秀贞受到了刺激, 此后秀贞 便成大家眼中 “疯子” 了。秀贞一直在嘱咐英子如果见到了她的 小桂子就一定要把她带回家来。妞儿在当时仅仅是英子的一个 小玩伴本该有像英子般纯真无忧的童年生活,但狠心的养父逼 着她去卖唱, 时不时的还经常被打的浑身是伤。在一次被打后,

诗化电影的扛鼎之作----城南旧事影评

诗化电影的扛鼎之作----城南旧事影评

诗化电影的扛鼎之作-----评《城南旧事》一、电影中的诗意作为一种电影类型,诗电影在世界电影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臵。

它是来源于电影抒情本质的艺术形态。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法国电影先锋派人物被喻为‚银幕诗人‛。

他们提出‚影片应该成为诗‛[1]的口号,努力探求新的电影形式,在电影中学习文学的传统,追求诗意的境界,排斥情节和叙事,主张‚纯粹的运动‛、‚纯粹的节奏‛、‚纯粹的情绪‛,[2]把诗意的电影当作他们的创作主旨。

苏联蒙太奇学派在电影诗意上也作了有益的探索。

他们通过隐喻、象征、节奏等诗歌的形式以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爱森斯坦在《战舰波将金号》把隐喻蒙太奇发挥到极致,普多夫金则在《母亲》中以冰块解冻的镜头有效地实践了诗意蒙太奇,二者都成为电影史上的不朽之作。

他们的作品也被称为‚蒙太奇诗电影‛。

皮〃保〃帕索里尼在1965年发表《诗的电影》一文。

帕索里尼在文章中分析了诗的电影的概念,他指出,诗的电影是以创造风格为根本出发点的。

因此,电影的诗意可以说是一种风格样式。

中国也有着自觉的寓诗寓情的传统,从1948年费穆的《小城之春》到谢铁骊的《早春二月》,中国电影中的诗情风格越来越鲜明,逐渐走出属于中国自己的风格特色。

真正能称得上诗电影的电影作品,除了具有诗一般的风格外,多以真挚动人的情感作为影片的中心,故事简单,结构单一,在结构、节奏、意境上都蕴涵着浓浓的抒情性。

1、诗的结构帕索里尼在《诗的电影》一文中指出,电影的本性具有强烈的梦幻性,因而电影是诗的。

帕索里尼反对传统的决定论和中心主义叙事,他认为电影中的叙事应该是主观化、暧昧而梦幻的。

在这里,语言被放臵到比事件更重要的位臵,其强悍性与丰富性构成了影片最具有震撼性的力量。

这就是他所说的诗的意义。

[3]传统的戏剧电影,通常具有复杂的线索和结构,事件与事件之间是按因果关系以激烈的内部冲突推动着向前发展的,在起承转合间形成复杂的网状结构。

而诗电影摒弃了戏剧式的叙事方式,摆脱了事件的外部冲突和激烈矛盾,全片以人的情绪或者感受为主要描述对象,按时间顺序叙述事件,形成了自然本真的非线性结构。

《城南旧事》电影影评

《城南旧事》电影影评

《城南旧事》电影影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这首优美的骊歌在电影的开头和结尾渐渐响起,暗示着童年的开始与结束。

《城南旧事》是一部具有独特魅力的电影,它以情感和心理线索整合情节结构,通过孩子的视角,展现了英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件件大事,让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天真和烂漫。

影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其故事叙述的手法。

导演巧妙地运用了留白的艺术,让观众在无声的镜头中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悲痛。

例如,在宋妈失去两个孩子后,导演用一个呆呆地坐在厨房里,面对着火炉的镜头,表现了宋妈内心无尽的悲痛,让观众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她的痛苦和无奈。

而在结尾处,宋妈的离去也同样如此,五分钟的戏,没有大动作,没有语言,只有蕴藏在表面之下无限的深情。

这种留白的手法让观众能够自行思考和感受,增强了影片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

此外,影片还运用了重复的叙述艺术,通过场景的重复来显示时间的流逝。

例如,清晨井台打水的场景出现了四次,操场放学也是如此,这种重复让观众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了时间的推移和英子的成长。

同时,“骊歌”的旋律也屡次出现,每当音乐响起,英子的身边就有一位她喜爱的人离开,英子的无奈与不舍通过重复的曲词一层层渲染,让观众为之心伤,也为之无奈而惆怅。

情景交融是电影中常见的表现人物情感的方式,在影片结尾处,英子一家埋葬着父亲,画面中是满山的红叶,红叶纷飞,又落下,英子送别了自己挚爱的父亲。

这种情景交融的手法让观众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英子的悲伤和无奈,也让影片的情感表达更加淋漓尽致。

影片中的时代背景也不容忽视。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好人坏人,天与海,在孩子眼中都无须分清。

穷人富人之间没有严重的对立,人们之间也没有尔虞我诈,更谈不上心机与阴谋。

社会对孩子的耳濡目染,让我们看见了那个时代的天真和烂漫。

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也非常鲜明,英子是一个善良、纯真、勇敢的女孩,她的成长历程让观众感受到了童年的美好和纯真。

城南旧事影评

城南旧事影评

《城南旧事》以它那清新和隽永的散文叙事镜语表现了一个时代“童年往事”般的心理路程。

在影片中,小英子是故事中的叙事人,但由于她的年幼,这就必然消解文本的深层语意欲望对象缺席的象征意味,从而也推卸了小英子的社会行为承担责任。

影片最大的魅力就是编导有意让真正的叙事人即成年后的“小英子”(也可说是吴贻弓或者林海音)与被叙述的故事拉开时空距离,使影片的叙事风格笼罩了一段惆怅、朦胧的情感色彩。

在影片开始的情景里,小英子学着骆驼咀嚼的模样,这不仅反衬了她内心的天真和童稚,更为重要的是奠定了她在影片中的叙事视点。

全片大多数镜头是以小英子的低视角的主观镜头拍摄的,这样,随着小英子那纯真目光的追溯,“一切都离我而去”的伤怀情绪显得尤为真切,同时也显得更加凄婉和痛楚。

从影片的内容上看,故事中所讲述的人物命运可以说是相当凄惨的,但语调还是相当温婉。

如秀贞发疯了,是因为与她相好的大学生从事地下革命活动被警察抓走,生死不明。

导演是用秀贞那哀伤的画外音讲出来的,镜头在当年曾居住过这对恋人的房屋内缓缓地移动,那朱红的被剥落的墙壁和窗户仿佛烙下了他俩情感的印迹。

这些都为影片提供了丰富的视听想象空间,使观众沉浸在一种特定的情绪之中。

秀贞与那大学生的自由恋爱为宗族礼法不能容忍,私生的孩子却作为耻辱扔到齐化门,直至母女俩相见后去火车站,以至最终惨死于火车巨轮之下,似乎是那个社会给她们安排的必然归宿。

影片为了表现这一悲惨的人物命运,精心拍摄了雨夜送别的场面,让火车烟囱冒出的白烟吞没了整个大远景的镜头画面,大雨中,给母女俩送行的小英子晕倒了。

画外传来买报声的叫喊:瞧一瞧,母女俩被火车压死了。

导演在这里没有让小英子幼小的心灵承受太多的打击,也不想让她纯净的眼睛蒙上太厚的灰尘,一切沉重的精神浩劫都推到了幕后,这种含蓄的表现手法是十分耐人寻味的。

相反,在表现年幼的妞儿和小英子相互关爱和体贴上,导演却有意依仗各种视听形象的延续和积累,来渲染内心情感氛围的弥漫和扩散。

《城南旧事》点评

《城南旧事》点评

《城南旧事》点评《城南旧事》是一部具有深刻情感和人文关怀的自传体小说,通过小英子童稚的双眼,展现了20世纪20年代北京城南的生活画卷。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首先,作品的语言和结构非常独特。

林海音以朴实、纯真的笔调,通过小英子的视角,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童趣和纯真的世界。

同时,作品的结构也非常巧妙,以“离去”为线索,将五个故事串联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叙事风格。

这种叙事方式不仅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也使得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其次,《城南旧事》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种问题和矛盾。

通过小英子的视角,读者可以看到当时社会中的贫富差距、道德沦丧、人性的扭曲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也引发了读者对人性、道德和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

此外,作品还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和温暖。

尽管故事中充满了悲欢离合和生死离别,但作者仍然通过小英子的视角,展现了人性中最为美好和温暖的一面。

比如小英子与疯女人秀贞的友谊、与小偷的交往等情节,都让读者感受到了人性中的善良和关爱。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城南旧事》的艺术成就。

林海音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高超的叙事技巧,将这部小说打造成了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高度艺术价值的文学佳作。

无论是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还是对场景的描绘,都展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造诣和深厚的艺术功底。

综上所述,《城南旧事》是一部充满深刻情感和人文关怀的自传体小说。

它以其独特的语言和结构、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度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这部作品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人文环境,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中的美好和温暖。

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城南旧事》影评

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城南旧事》影评

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城南旧事》影评第一篇: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城南旧事》影评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城南旧事》影视鉴赏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2班张熙婷1019087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这首由弘一法师所做的《骊歌》正是电影《城南旧事》的主题曲。

正如《骊歌》所给人的感觉那样,《城南旧事》给人的感觉便是哀愁淡淡,相思沉沉。

观赏《城南旧事》就像欣赏一篇散文,潺潺如流水,清澈得只有恬静的美,即使是令人心中微泛苦涩的离别也显得那么落寞凄美。

一、散文般的电影《城南旧事》是一部散文式电影,它的整体结构清晰明了,是由三个小故事组成的。

这三个小故事都有同一个主人公,那就是小英子。

小英子跟随父母从宝岛台湾横渡海峡来到北京城。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小英子最初的住所。

在她家附近有个“疯子”秀贞,她整天呼唤着她失散的孩子小桂子和她被抓走的北大学生丈夫司康。

小英子还认识了一个唱戏的小女孩妞儿。

真是命运弄人,妞儿竟然是秀贞失散的女儿!母女俩相认,想连夜乘火车去寻夫,没想到双双被碾死在火车轮下……第二个故事发生在小英子搬新家后。

这时小英子七岁了进了学堂。

某天放学回家后,因帮小伙伴捡球,不小心进入了一座荒宅,她在宅院里遇到了那个“小偷”。

“小偷”为了供弟弟上学,不得已才去偷窃别人的东西。

此后,小英子放学回家就会去荒宅院子里找“小偷”聊上几句。

一天小英子在黄宅院里捡到了一尊小佛像,给了一个便衣密探。

这样小偷被抓,小英子又失去了一个朋友……第三个故事是关于小英子家的女佣宋妈的。

宋妈的丈夫泼皮无赖,时常将宋妈的工资占为己有。

宋妈也不在乎,她在乎的是他的儿子小栓子跟她的女儿。

但没想到小栓子早就死了,女儿也被狠心的丈夫卖给了拉车夫,宋妈痛不欲生。

最终,小英子与宋妈也不得不分离……这三个故事是按照时间顺序拍摄的,虽然故事之间没有太多的联系,但都围绕了“离别”这个主题。

《城南旧事》电影影评

《城南旧事》电影影评

《城南旧事》电影影评《城南旧事》是一部改编自林海音同名小说的电影,由吴贻弓执导,沈洁、郑振瑶、张闽、张丰毅等主演。

影片透过小女孩英子的纯真眼眸,讲述了发生在民国十二年的三个故事:秀贞与思康的爱情悲剧、小贼与英子的友情以及宋妈的不幸遭遇,展现了旧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苦难生活,也表达了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生命的感悟。

影片以一种淡淡的叙述方式,将故事娓娓道来,没有过多的渲染和修饰,却让观众感受到了深深的触动。

其中,秀贞和思康的爱情悲剧是影片的一大亮点。

秀贞与思康相识相恋,生下了小桂子,然而思康却不知所踪,小桂子也被送走,最终秀贞疯了。

在英子的帮助下,秀贞和小桂子相认后,却不幸死在了火车下。

这个故事充满了悲剧色彩,让人感受到了封建社会的残酷和人性的扭曲。

小贼的故事也令人深思。

小贼因为没钱而去偷窃,有一个学习很好的弟弟,想供弟弟读出书所以到处偷东西。

英子知道他躲在哪儿,常和他聊天,英子或许隐隐约约知道他偷东西,又或许不知道。

影片中有一句话,“我分不清海和天,我也分不清好人和坏人”,对于英子来说,这个小贼是个好哥哥,可是他又偷东西,没办法定义是好人还是坏人。

最终,小贼被抓走,他的命运也令人惋惜。

宋妈的故事则展现了人性的无奈和命运的悲哀。

宋妈是英子家的帮佣,她侄子会按时来拿钱,告知宋妈家人的情况。

宋妈一直以为自己的孩子都好好活着,然而,一个已经死了,一个被卖了。

这可怜的女人寄回去的钱,全都打了水漂。

她的遭遇让人感到痛心,也让人深刻地认识到了封建社会对人性的摧残。

影片中的英子是一个善良、纯真的小女孩,她的成长历程也是影片的一个重要线索。

她从懵懂无知到逐渐理解,小女孩眉间也染上了愁绪,故事里的马车越走越远,而曾经幸福天真的日子也渐渐远去了。

这种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生命的感悟,让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城南旧事》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旧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苦难生活,也表达了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生命的感悟。

浅析《城南旧事》的艺术特色

浅析《城南旧事》的艺术特色

浅析《城南旧事》的艺术特色《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于1960年出版的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也可视作她的代表作。

小说曾被评选为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八十年代还被搬上银幕,还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等多项大奖,感动了一代人。

它描写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住着英子温暖和乐的一家。

它透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城南旧事》满含着怀旧的基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地表现出来。

书中的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

小英子作为一个主要人物出现在小说中,当她发现大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反差时,她天真善良的幼小心灵就愈发显得孱弱。

缠绕在小说那种无往不复的悲剧轮回也就更加令人触目和深省,这也正是小说显得丰富厚重的关键之笔,而且小说中的许多的生活细节都洋溢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都保存了一份难得的温馨:像学校的阵阵钟声和孩子们的阵阵歌声,还有那辘轳井,那水车,以及在烈日下吐着舌头的狗和那条幽静而蝉声如雨的小巷…经过他们的艺术渲染和升华便有了生命。

当然,一部没有艺术特色的小说是不可能成为一部好的作品,作品的艺术特色也是极为吸引读者的艺术手法。

可以说《城南旧事》是一部非常出色的作品,它的出色最主要表现在特别的艺术特色方面,它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采用儿童的视角、悲剧的意蕴、散文化的风格。

一、采用儿童的视角来看社会。

儿童视角是指以儿童的眼光去看世界,通过孩子的别一种眼光的观察与透视,揭示为成人世界所难以体察或忽略的生存景观。

在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中,以一个儿童--小英子作为叙述者,从她的视角看待世界、体味人生百态,这样的儿童视角的采用是这部作品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儿童视角的使用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白,使文本韵味无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话 ,在 口头上 却又 必要重 复一遍 ,这是 为 了听众能 加深 印 象, ” ? 我们在读书面作品时 , 忘记 了前面 的内容可 以翻到前一页
重新读一遍 ,而导演为 了观众记住某个重要情节便一遍 一遍 重 复这个情 节 , 这种方式便可 以加深 印象 , 引人深思。 但是 “ 艺术重 复” 在 电影 中运用时却是格外 困难 , 运 用的好则能起到推波助澜 的作用 , 推进 电影情 节发展 , 增强 观众的感染力 , 运用 的不好则
去 火 车 站 找她 爸 去 ,结 果 被 火 车 轧 死 ,从 此 在 这 个 世 界 上 消 失 了。
法 。艺术重复也是诗歌 、 童话 、 民间故事 以及小说上最 常用 的修 辞手法 。艺术重复是指“ 小说 中的某一 事件 、 某一个细节在 小说
的各个不同章节 中被一次次地重复叙述 。” ? 重复 的运用不 仅能 构成完整结 构还能在 内容上引人思 考和探析更 深层 次 的意蕴 , 此外还能彰显主题的深度内涵和体现艺术的张力 。在现代 电影
能彰显主题的深度 内涵和体现艺术的张力。 从 艺术重复的角度来赏析影片《 南城 旧事》 , 并从 画面语 言上的重复 , 声音
语言上的重复 , 以及情 节与节奏 的重复 四个方 面来深层次的探 析该影片。
关键词 : 艺术重 复; 《 城 南旧事》 ; 电影 ; 英子
中图分类号. J 9 0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0 0 5 — 5 3 1 2 ( 2 0 1 4) 3 0 — 0 1 1 7 一 O 2
相聚” 。 大概讲 的是英子玩耍时无意间在会馆 门前认识 了一个善
良无 助名叫秀贞的“ 疯女人 ” , 她 的男人在 当时是位大学生 , 因为
悲伤 的 目光送走 了他 。
有 可能使 电影 情节 繁琐 、 进展迟缓 , 还有 可能让 观众产生疲惫 和 厌倦感 。但在影 片《 城南 旧事》 中导演 吴怡 弓便将这一艺术重复
手 法 发 挥 的淋 漓尽 致 。
影片 《 城南 旧事》原是著名作者林海 音的 自传体小说改编
的, 其 内容 大致讲述 的是 一个 叫林 英子的北京小 女孩 , 对2 0年 代末时期 的I E I : I L 京( 所谓的北平 ) 所见所 闻所受 。此 部影片总体
可 以分为三个大情节 , 一是 英子和妞 儿以及妞的妈秀贞 、 英子与 出没在荒草园里 的小偷 、 英 子与朝夕相伴 的奶娘宋妈 的“ 分离与
宋妈 , 极度想念孩子 , 章法 逼不得 已告知 了宋妈儿 子在两年前掉
河里淹死了 , 女儿被 “ 送” 认 了, 宋妈得知 以后伤心 欲绝 。英 子也 十分痛恨宋妈那个无 能的丈夫 , 又怜惜宋妈 的遭遇 。 英子的父亲 是个大知识 分子 , 父亲对英子和弟弟既严厉 又慈爱 。 他经常在 自
史上 , 艺术重复也被渐渐与故事 的情节相结合 即为重 复叙 事 , 所 第二情节 , 英 子为 了能让妞儿和秀贞相认 , 并 给予他们路上 谓 重复叙 事往 往旧事多次讲 述发 生过一次的事 。重复 内容上 盘缠 , 导致淋雨生病发烧 。 在大病痊愈之后英子一家人搬进 了有 人们 一般将艺 术重复分为三类 : 第一类是完全重复 ; 第二类是不 新帘子 , 有胡 同的新家 , 她多次 听到宋妈说起 附近经常闹鬼 房子 完全重复 ; 第三类是螺旋式重复 ; 从重 复的形式上又可将艺术重 复分 为 : 语 言上 的重 复 , 节 奏上 的重 复 , 以及 画面与情节 的重复 等。 电影作为综合各种表现手段 的艺术 ,重复 艺术 在电影 中也 是必不可少 的。就像朱维之先生说道 ; “ 有些在 书面上不必重复 和 闹贼 的事 。 在 闹鬼房子和另一件房子的 中间有一 片空地 , 里面 长满 了草 , 前 面有 个很矮 的砖墙 , 英子一脚 就可 以迈过去 , 一 天 她在这片荒草地里玩耍 时 ,偶然 间碰上 了一个看着很 和善 的年 轻人。年轻男人要给英 子讲 故事 , 正好英 子最喜欢 听故事 。 此后 他经常去那 找他 玩 ,在这个陌生男人那里听到 了一些似懂非懂

的话语 , 由于他俩兴趣 相似 , 也 比较玩 的来 , 时间一长他们 变得 熟悉了不少 , 在学校的毕业典礼上 , 英子见到了前来看望弟弟毕
业 典礼 的他 。 有一次英子找他玩 而他不在 , 英 子在 荒草 中发现 了 些物 品并顺手将藏在荒草 中的一件器物拿 出来 ,交给 了一个 卧底警察 。 不久 , 英子便 看到警察把他抓走 。 英子用风场诧异和 第 三情 节 , 宋 妈是顺义县人 , 由于家里 贫困 , 来到北京 找事 情做 , 正好 到英子家做保姆 , 也是英 子的乳娘照顾英 子的起居 , 她家境十分窘迫 , 丈夫也很无能懒惰 , 支撑家庭 的重担 就压 在 了 宋妈身上 , 家庭生活开支基本都是宋妈挣来 的。 多年在外奔波的
“ 艺术 重复” 是古今文学史和艺术创作 中最 为基本的修辞手
可怜的妞儿告知小英 子 自己并不是现在父母亲生 的 ,她 十分想 要去找她的亲生父母 ,并无意 间说到 了 自己是在齐化 门墙根被 捡的 , 聪 明的英子突然想到了小桂子 , 看到 了妞儿脖子后面 的青 痕, 便 冒雨将妞儿带到了秀贞家 中, 过度激动 的秀贞便带着妞儿
2 0 1 4 —1 0
文艺 生活 L I T ER A TUR E L I F E
影 视 评 论
从“ 艺术重 复" 的角度来 鉴赏影片《 城南旧事》
邢馨文 , 姬 文渊
( 湖北 工业大学 艺术设计 学院, 湖北 武汉 4 3 0 0 6 8 )
摘 要: “ 艺术重复” 是古今文学史和艺术创 作 中最为基 本的修 辞手 法。 电影作为综合各种表 现手段 的艺术 , 重复艺术 在 电影 中也是必不可 少的。重复的运用不仅能构成完整结构还能在 内容上 引人 思考和探 析更深层次的意蕴 , 此外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