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湖坑中学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助学案:地图和地球(无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地理期末复习——地图和地球第一:地图
一、地图的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一)方向
1.地图上的方向:
2、地图上方向的判断方法:
(1)一般定向法(无指向标和经纬线时)——上_____下____、左_____右______。

(2)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定向法——箭头的指向为______方。

(3)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____________方,纬线指示_________方)。

【方法技巧】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读方向的基本方法:指向标平移法。

示例:如图:
判断A在B的什么方向?
步骤:①将指向标平移到参考点B点。

②再根据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确定出北方,然后再确定出其他三个方向。

③连接A、B两点,即可得出A点在B点西北方向。

(二)比例尺
1.比例尺的公式:比例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算时应注意:单位的换算;)
2、比例尺形式:
(1)数字式——1∶1 000 000 1/1 000 000
(2)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
(3)线段式——
注意:比例尺的大小比较:比例尺是个比值, 分子为1,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则越大。

3、【特别提醒】
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时:
比例尺大,表示范围越______,表示内容越__________;
比例尺小,表示范围越______,表示内容越__________。

所以绘制地图时,实际范围大的,选用小比例尺;实际范围小的,选用大比例尺。

(三)、图例和注记
1、图例:地图上代表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如表示首都;表示运河。

2、注记:地图上的文字说明和数字等。

3、识记下列常用图例:
二:地图的选择
1、查找或了解某个地方(国家、省)----政区图(世界地图、中国地图)
2、外出旅游,查询乘车路线-----交通图(如:利用电子地图,可以确定出行路线(导航)、确定地理位置(定位)、交通管理等。


3、导游图-----景区游览寻找景点
4、地形图-----野外考察
三、学看地形图
(一).海拔和相对高度
1、海拔——地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如上图:A点的海拔是_______米,B点的海拔是_________米;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米。

3、高度与温差的计算:
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____________度。

(二)、等高线地形图:
1定义:在地图上,把海拔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等高线。

用多条等高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叫做等高线地形图。

2、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距: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海拔高度差。

如上图等高距是__________米。

2、写出上图山地不同部位的名称(注意其等高线特点)
A:_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E:_________
注意:山谷是河流的发育地,常形成河流;开展攀岩运动,要选陡崖。

3、等高线的疏密和坡的陡缓之间的关系: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_________;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_______。

如上图F处是_____坡,J处是_____坡;和老人一起爬山,一般要选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山顶山峰(H)海拔的范围的估算:
最大等高线值﹤H﹤最大等高线值+等高距;
如上图山峰A海拔范围是__________米。

注意:
(1)等高线呈闭合状态,若数值中心大,四周小,为山地;若数值中心小,四周大,为盆地。

(2)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的地势起伏和坡度陡缓。

(三).分层设色地形图:根据等高线原理绘制:
平原——绿色;低山、丘陵——黄色;海洋——蓝色;高原、山地——褐色;冰雪——白色。

第二:地球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地球是个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球体。

2、能证实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首次证明地球是球体);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现象;海边看驶来的船;
3、地球的大小:地球的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平均半径_________千米,赤道周长__________千米,地球的表面积约___________平方千米。

二:地球仪
(一)经纬线和经纬度
1、经线和纬线特点对比
注意:
(1)、地球仪上重要的纬线:赤道(0°纬线)、回归线 (南回归线23.5°S、北回归线23.5°N)、极圈(南极圈66.5°S、北极圈66.5°N)。

(2)、地球仪上重要的经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20°W、160°E、180°经线。

2.经度和纬度
(1)经度: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________(也叫线),向西递增到180°为西经,用字母________表示;向东递增到180°为东经,用字母_________表示。

(2)纬度:___________为0°纬线,向北递增到90°为北纬,用字母__________表示;向南递增到90°为南纬,用字母__________表示。

南极和北极各为90°。

3、半球的划分
(1)南、北半球的划分: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___________。

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2)东、西半球的划分: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东到160°E 属于东半球,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

注意:判定东西半球的方法:“小小东半球(经度≤20°都是东半球),大大西半球(经度≥160°都是东半球)”;当经度在20°----160°之间,东经度位于东半球,西经度位于西半球。

4.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0°~30°称为____________;30°~60°称为___________;60°~90°称为________________。

(二)、经纬网
注意:经纬网中某点经纬度的判读方法
(1)先判断纬线和经线——“横纬竖经”
(2)再确定纬度和经度的符号——观察度数变化特点来确定
度数向北(上)增加——N
度数向南(下)增加——S
度数向东(右)增加——E
度数向西(左)增加——W
(3)最后确定纬度和经度的度数——对应度数
三、地球的运动
2、地球公转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______,全球昼夜_______,无极昼、极夜现象。

6月22日前后(_______日),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______,北半球______________(昼长夜短或夜长昼短),北极圈以内出现___________现象;南半球___________,(昼长夜短或夜长昼短)南极圈以内出现__________现象。

12月22日前后(_________日),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______,北半球__________(昼长夜短或夜长昼短),北极圈以内出现__________现象;南半球)___________ (昼长夜短或夜长昼短),南极圈以内出现_____________现象。

注意:(1)地球的自转,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

(2)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则为夏季)。

3、地球上的五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