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组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课时课件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组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件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组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件

学习 要 点
• 1.全面把握文章内容,了解周 恩来读书目的的形成过程。
• 2.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 3.能够准确地阅读文中的重点
段落。 • 4.把握文章的三点写作特色。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概括课少年周恩来产生伟大志向的原因
为 中 华 崛 起 而 读 书
•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诞 生于江苏淮安。他的童年 时代正是中国急剧沦为半 封建半殖民地的悲惨时代。 他从小目睹中国的贫弱不 振,立志要为国家为民族 的振兴而读书。正是在这 种志向的引导下,并不断 践行自己的理想,终于成 为一代改变数亿人民命运 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度?
思 ▲ 周恩来是怎样回答的,校长又是 考 什么态度?
★ 听了其他学生和周恩来的回答
校长的态度为什么不一样呢?
•1、使教育过程成为一种艺术的事业。 •2、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2021/10/242021/10/242021/10/2410/24/2021 7:41:10 PM •3、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4、智力教育就是要扩大人的求知范围 •5、教育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 •6、要经常培养开阔的胸襟,要经常培养知识上诚实的习惯,而且要经常学习向自己的思想负责任。2021年10月 2021/10/242021/10/242021/10/2410/24/2021
•7、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2021/10/242021/10/24October 24, 2021 •8、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2021/10/242021/10/242021/10/242021/10/24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课时PPT【优秀课件PPT】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课时PPT【优秀课件PPT】

我会认
jué
shěn
fàn
崛 起 沈阳 范围
wèi

魏校长 严肃
xī huái

清晰 淮安 租界
huò
疑惑
chì

训斥 羞辱
sù xī zhèn xiōng huái zàn xiào
肃 晰振胸怀赞效
zū yí huò fán gù xùn chì rǔ
租疑惑凡顾训斥辱
xiōng

不要少写 “∣”
“崛起”是兴起的意思。 为中华的兴起而读书。
读一读
要求: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象。 思考:你能不能用一个简短的句子说说周恩来立 志的原因? 中华不振,周恩来亲眼见到中国人在租界受到不 公正的待遇。
中华不 振
1
c 课文题目的特点是______。
A.以人物的名字命题 B.以动物的名字命题 C.以人物的语言命题 D.以物体.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一个十二岁的孩子,竟
然有抱如负此的( 胸怀 )和(
)。
2.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赞声叹(
):
“好中哇华!之为崛(起
有志)者而读书,

)当效此生!”
3 给生字分类。
肃晰振胸怀赞效 租疑惑凡顾训斥 辱 三拼音节的字:胸 怀 效 惑
平舌音的字:肃 赞 租
整体认读音节:疑 斥
第一段(第1-10自然段):在修身课上,周恩来表明了 心迹: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二段(第11-14自然段):听伯父说“中华不振”, 他疑惑不解。 第三段(第15-17自然段):在租界里看到一位中国妇 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无处说理,体会“中华不振”。
议一议
同桌小声讨论一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是什么意思?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1课时课件(共22张PPT)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1课时课件(共22张PPT)
笔画:三


结构:左右 音序:G 部首:页
组词:环顾 奋不顾身
笔画:十
xùn

结构:左右
音序:X 部首:讠 组词:教训 训练有素 笔画:五
chì

结构:独体 音序:C 部首: 组词:怒斥 排挤异己 笔画:五
朗读课文,初步理解
正确 朗读课文, 初步理解 课文内容。
校——效
委+鬼=魏 不要只读一
再见
被外国人占 中国妇女(受欺侮) 据的地方 中国巡警(不惩戒、批评)体会)
回顾第四单元学习的把握一件事主要内容的方法, 思考这三件事的主要内容,与同桌说一说。 点拨:
在第一件事中,很多学生都回答了魏校长的问题, 但是,文章的主要人物是周恩来,归纳主要内容时,抓 住主要人物的回答即可,其他同学的回答可以忽略。
三件事是因果关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了作者少年时代耳闻目睹
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从中深刻 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中华 之崛起而读书的事。
你赞同作者先写结果后写原因的 写法吗?为什么?
赞同。作者有意先写故事的结果,再 写故事的原因,这是一种倒叙的写法。这 样写,更强烈地表现了周恩来博大的胸怀 和远大的志向。
半,不要读成“gěi”。
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沈阳东关模范学
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
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门框上 的横木。
是平舌音,
不要读成 “shù”。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日+析=晰 “晰”和“析” 是形近字,都读“xī”。
再读课文,归纳内容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件PPT(完美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部编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件PPT(完美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部编
学习课文1-10自然段,说一说,周恩 来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人教版 语文 四年级 上册
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
人教版 语文 四年级 上册
此时的周恩来在做什么呢?他是怎么回答的?
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 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
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人教版 语文 四年级 上册
易错音
读下面的词语,给加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 肃静(sù shù) √ 训斥(cì chì ) √ 训斥(xùn xǜn)
√ 惩处(chéng chěng ) √ 崛起(jué jüé) √ 淮河(huái hái)
人教版 语文 四年级 上册
同音易混字
振 zhèn

但是“中华不振”四个字和伯父沉郁的表情却让
他难. 以忘怀。
nán (困难) 难 nàn (遇难)
注意加点字 的读音!
读一读:两位老人的生活很困难. (nán),不幸的是唯一的儿子在一 次车祸中又遇难. (nàn)了。
人教版 语文 四年级 上册
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主要写了少年时代的周恩来在修身课 上表明了自己的心迹的故事。
字义:是摇动,挥动的意思。 组词:(振奋)(振动)(振振有词)
字义:迅速而剧烈的震动,也特指 地震,还指情绪过分激动。 组词:(震撼)(震怒)(敲山震虎)
运用: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大家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呼声。
人教版 语文 四年级 上册
范 崛




人教版 语文 四年级 上册
多音字
加点的字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是多音字!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课时(课件)(共21张ppt)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课时(课件)(共21张ppt)

时间 地点 新学年 修身课 开始了 上
主要人物做了什么
周恩来立志振兴中华
十二岁 奉天 周恩来 耳闻“中华不振” 那年
被外国 一个星
人占据 期天
的地方
周恩来目睹“中华不振”
课文 先写了______ 然后写______ 最后写______
课文先写了新学年的一节修身课上,周恩来 立志振兴中华,
然后写了周恩来十二岁那年,在奉天耳闻 “中华不振”,
······ 这位同学是谁呢?他就是周恩来,后来成为了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
周恩来诞生于1898年。十二岁那年,他离开故乡江 苏淮安,随回家探亲的伯父来到了东北。在奉天上学的 时候,伯父告知他,奉天有些地方被外国人占据了,不 要随便去玩,有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 说理。
少年周恩来疑惑不解,问道:“被外国人占据?为 什么呢?”
wèi
chéng chǔ
为之一振 惩戒
1.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
2.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戒肇 事的外国人,反而批评她。
默读课文1-10自然段,借助表格 ,试着把第一件事说清楚。
时间
地点
新学年开始了 修身课上
主要人物做了什么
周恩来立志振兴中华
默读课文11-17自然段,借助表 格,试着将第二、三件事说清楚。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 他怎么也没想到,一 个十二三岁的孩子, 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 胸怀!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有志者当效此生!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 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 书?”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 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 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楚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5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PPT

25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PPT

惩 处
铿 锵 有 力
找一找:课文写了哪几件事?
(同桌互相交流、讨论)
1.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伯父让他没事不要 到租界去玩,这让他疑惑不解。 (疑惑) 2.周恩来在租界亲眼目睹一位中国妇女的亲 人被洋人汽车轧死,却无处说理。(目睹) 3.在修身课上,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立志 :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返回
“中华不振”的含义:
当时的政府腐败无能, 国力衰弱,领土不完整,人 民饱受帝国主义的欺凌。
分角色
第 三 件 事:
议一议:
周恩来从租界回来后, 他一个人在沉思,他沉思什 么?
修身课上,魏校长问同学们 为什么而读书 其他同学的回答:
为明理而读书 为做官而读书 为挣钱而读书 为吃饭而读书
周恩来是怎么回答的?
返回
自读课文,动动手,动动脑:
1、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画出课文中含生字的词语,读 一读。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周恩来少年时代耳 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 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从中 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 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 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 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不论严寒酷暑,还是刮风 下雨。 我们每天都坚持到校读 书,是为了什么 ?
人物介绍
生字学习
课文学习
拓展延伸
崛起:指兴起,振 兴。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了中国的振兴而读书。
返回
周恩来
(1898~1976),伟大的无产 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 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 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 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 放军创建人之一。中华人 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
谢谢观看! 多多指导!
jué kēng qiāng dì 崛 铿 锵 帝 fàn chuǎng fán 范 闯 凡

最新统编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1课时)》优质教学课件

最新统编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1课时)》优质教学课件

归纳第三件事时,要划去次要的人物同学、 围观的中国人,保留主要人物。再理清人物之间 的关系,说清楚主要人物做了什么或想了什么。
第三部分( 第15-17自然段):周恩来在租界里看到 一位中国妇女受到外国人的欺侮,而无处说理,体会“中 华不振”。
让我们用上“之所以……是因为……”将 三件事连接起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的是少年周恩来之所 以从小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是因为他耳闻目睹了 中国人在租界里受外国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现象,体 会到了中华不振。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 大志向。
课文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概括包含多件事的文章主 要内容的方法。课文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讲在 修身课上,周恩来表明了心迹:要“为中华之崛 起而读书” ;第二件事讲十二岁那年,在奉天 听伯父说“中华不振”,他疑惑不解;第三件事 讲周恩来在租界里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外国人 的欺侮,而无处说理,体会“中华不振”。
效 凡顾训斥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zàn

左边的“先”的 弯钩要变成提。
“厂”里是横折钩加竖 提,不是“巳”。最后是点。

下半边的笔顺为“先两边后 中间”而非“从左到右”。
互动课堂
学习活动一
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写了几件事? 这几件事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在第一件事中,很多同学都回答了魏校长 的问题,但是,作者重点是要写周恩来的回答, 在归纳主要内容时其他同学的回答可以忽略。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有什么疑惑? 请与同伴交流!
课后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默写生字词。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探索 很成功,但探索远还没有结束, 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一 起慢慢去发现新大陆吧!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课时) (部编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课时) (部编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一课时)

造字本义:心之所向,即内心追求的目标。
而“志”就是“士”经过用“心”的思考立下的 志向。
在我们中华名族的传统中,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 ,或是有一定知识技能的人才能称为“士”。
自学生字
jué
崛起Βιβλιοθήκη fàn模范wèi魏校长

清晰
xiào
当效此生
huái
淮安
chì
训斥
huò
疑惑不解
学习词语 严肃 清晰 抱负 胸怀 赞叹 疑惑 表情 忘怀 果真 非凡 左顾右盼 指望 训斥 体会 分量 响亮
我能写好以下汉字
我能写好以下汉字
理解词语
租界: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 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在通商都市内“租借” 给他们“居留和经商”的地区。
梳理结构,把握大意
第一件事:修身课上,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回答让魏 校长震撼和赞赏。
第二件事:初到奉天,伯父告诫周恩来由于中华不振,被外国人占据的 地方不能随便去,周恩来对此疑惑不解。
第三件事: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周恩来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洋 人欺侮而没处说理,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所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从而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概括小标题
耳闻“中华不振” 目睹“中华不振” 立志“振兴中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解 题
中华:指中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崛起:指兴起。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了中国的兴起而读书
导读提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 不理解的地方。 2、读完课文,大家说说这篇课文 讲的是谁的故事?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江苏淮安人, 籍贯浙江绍兴,字翔宇,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外交家。 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 和领导人之一。早年留学日本、法国、德国、英国等地,为 旅法共产主义小组骨干。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担任中共苏区 中央局书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委兼第一方面军政委、中央 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抗日战争期间,他担任国军政治部 驻渝办事处主任。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担任解放军代总参谋 长,并代表中共进行北平和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 先后任政务院和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 常委等直至1976年1月逝世。
帝国主义 洋人 租界 欺凌 训斥 耀武扬威 衣衫褴褛 哭诉 轧死 铿锵有力 惩处 巡警
扩展练习
1、搜集1910年的历史背景。 2、思考本文讲了几件事情? 3、思考读书的目的。
生字
dì yì bó 帝 义 伯 帝国、皇帝 主义、义气 伯父、大伯 zhèn fàn 振 范 振兴、振动 模范、示范 zū 租 出租、租界 fán 凡 平凡、凡是 chéng 惩 惩处、惩罚
chuǎng 闯 闯进、闯入
fù rǎng xún 嚷 妇 巡 巡警、巡视 叫嚷、吵嚷 妇女、媳妇
我 会 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