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尔森好田井灌项目区可行性实施报告
内蒙古自治区商都县节水灌溉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自治区商都县节水灌溉建设项目1 综述1.1 项目背景商都县是乌兰察布市北部的一个农业大县,也是全市人口最多的一个县。
该县土地资源丰富,山间盆地水资源条件较好,具有发展以马铃薯为主农产品的优势条件。
根据财政部、水利部《关于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意见》精神,乌兰察布市商都县水利局委托乌兰察布市惠通勘测设计水业有限公司编制了商都县节水灌溉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根据商都县的自然地理建设条件,属于干旱少雨多风地区,商都县的经济基础主要是农牧业生产,而农牧业生产现状耕作粗放,产量低而不稳。
其主要原因是水资源短缺,而且对于有限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低,现有的开采利用能力与农牧业生产发展矛盾突出,旱地比重较大因此加快水资源开发利用速度,发展节水灌溉事业,提高水的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随着商都县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水资源向高效优质配置的问题,水资源有再分配的需要;第二,生态环境的建设需要“小建设,大保护”,其中灌溉是基础;第三,近年来,农民自筹资金打小机电井,发展水浇地,种植蔬菜、马铃薯,符合当地发展和产业扶贫的政策,适应当地经济发展规划。
在此背景和意义下,面对今后农牧业的发展趋向,在水土资源条件相对好的地区实施节水灌溉工程,具有生态和经济建设的双重效益,对商都县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商都县水资源有限,从现状农业灌溉用水来看,一方面水资源紧缺,另一方面现状灌溉方式落后,输水渠道大部分是土渠,灌溉水利用系数很低,水资源浪费十分严重,即使是井灌区,水的利用率也仅为45%。
因此急需要对原有的灌溉方式进行更新改造,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农业。
从近几年推广的大型指针式喷灌和膜下滴灌看,经济效益、节水效益十分显著,尤其是在大旱之年,效益更为突出。
马铃薯的生物特性是喜冷凉,耐干旱,特别适合在商都县这样的气候条件下种植,需进一步发展节水灌溉。
目前,商都县有水浇地34万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20万亩,其余14万亩水浇地仍沿用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水资源浪费严重,生产成本较高,因而这部分水浇地效益不明显。
兴安盟地区井灌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兴安盟土地 资源丰 富 , 资源充足 , 以 “ 水 素 地 沃 宜 耕 植 , 草 便 畜 牧 ” 著 称 。 全 盟 境 内河 网 密 水 而
浸种 消毒 , 主要 是 促 进 根 系 发 育 , 制 地 上 部 分 徒 控 长 , 强抗病力 , 高秧苗综合 素质 , 到壮秧 目 增 提 达
田淑 华 , 沈 承 华 , 刘 金 珠
( 内蒙 古 兴 安 盟 农 业 科 学 研 究 所 , 蒙 古 乌 兰 浩 特 17 0 ) 内 340
中 图 分 类 号 :5 1 S 1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 0 7—0 0 (0 2 0 0 2 10 9 7 2 0 )4— 0 4—0 2
适 期 早 育 苗 , 充 分 利 用 光 能 和 热 能 , 取 积 可 争 温 , 般 从 4月 初 开 始 进 行 种 子 处 理 、 土备 制 及 一 床 苗 床 制 做 工 作 ,力 争 在 4月 2 日前 后 开始 育 苗 , 0
做 到 不 育 5月 苗 , m 播 芽种 4 0 每 5 g左 右 , 到 稀 做
温 带 以 系 选 1号 、 9 松 7—9 8为 主 。
6月秧 。由于 井 水 温 度 低 , 水稻 分 蘖 力 减 弱 , 因此 ,
要 保 证 足 够 穗 数 ,必 须 比 自流 灌 溉 水 稻 适 当增 加 每穴插秧 株数 , 立 井灌水稻合理群体结 构 。 建 4 合 理 经 济 施 肥 井 灌 水 稻施 肥 一 般 是 在 充 分 满 足 水 稻 一 生 对
致 使 水 库 蓄 水 量 严 重 不 足 , 已不 能 满 足 当前 水 稻 种 植 的 正 常 灌 溉 ,若 继 续 利 用 河 水 灌 溉 或 兴 修 水 库 , 需 投 人 大 量 的 资 金 建 设 灌排 水 利 工 程 , 度 则 难
察尔森水库水土保持治理与植被选择

察尔森水库水土保持治理与植被选择摘要:本文根据当地地理条件,结合水库的施工破坏的现场进行合理的整治与自然恢复,通过乔、灌、草本植物的选择与搭配,形成稳定的植物生态群落,使水库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的扼制,发挥巨大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自然恢复适地适树生态群落治理度一、自然地理概况察尔森水库地处东经121°,北纬46°’位于黑龙江、吉林、内蒙交界处,大兴安岭东坡,该地区冬季严寒漫长,夏季炎热短处,年平均气温1.4-2.9,最低气温-38.6,最高气温42.7.年积温2600度,初霜期在10月上旬,终霜期在4月下旬这里年降水量为400——500毫米,土壤为黑钙土和暗栗钙土。
植物种类较丰富,主要有羊草、贝加尔针茅、大油芒、线叶菊等。
二、工程生态破坏情况察尔森水库始建于1973年因当时国民经济等诸多原因1984缓建,1986年列为七.5重点工程由松辽委管辖1989年下闸蓄水,由于当时经济落后、社会动乱时期,没有水库进行全理的规划,只要符合用料随意开采,开挖的土石料就地堆放,水土流失严重威胁着大坝的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主要开采区土料场位于大坝东南、南、西南3处;河卵石骨料坝下随意采取,料坑到处都是,就近采石场子2处。
坝上坝下千窗百孔,混乱不堪;给水库的管理带来诸多的不便,生态环境相当恶劣。
三、水土保持的治理原则根据水库的现实状况,经过工程加固与植物措施相结的方针,使生态环境良好改变达到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大坝和生命财产的损失;通过治理使水库全形成稳定的多样生态群落,生态环境多样化不断改善人们生活和居住环境,通过治理全水库为一流的水库和一流的环境。
四、治理方法及植物的选择1.进行封育保护,进行自然恢复。
保护好天然林,禁止保护区内放牧、挖沙、采石;察尔森水库原有良好的天然的林在长达20多年的建设中都成为烧材,大多都采伐一空,保护好天然林是是恢复生态最好的途径。
天然林主要有蒙古栎、桦树、大果榆、山丁子、山杏、榛子、秀线菊,杂草品种丰富历经多年的保护已经郁闭。
察尔森水库生态环境保护设计

察尔森水库生态环境保护设计卞勋文;毕望舒【摘要】2011年,经过相关单位的鉴定、审查和核查,察尔森水库为3类坝,需要进行加固处理。
通过这次除险加固,在现有工程回顾性影响调查和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生态放流管、鱼类增殖放流站等“以新带老”的生态补救措施。
【期刊名称】《东北水利水电》【年(卷),期】2016(034)008【总页数】2页(P46-47)【关键词】水库生态环境;鱼类增殖站;洮儿河【作者】卞勋文;毕望舒【作者单位】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吉林长春 130021;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吉林长春 1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1.4察尔森水库位于嫩江支流洮儿河中游、内蒙古自治区科右前旗境内。
水库运行已达22年之久。
2011年经过相关单位的鉴定、审查和核查,确定察尔森水库为三类坝,需要进行加固处理。
这次除险加固是在现有水库枢纽建筑物的基础上进行,不改变察尔森水库各项特征参数。
察尔森水库建成以来,较好地发挥了其应有的工程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对促进洮儿河干流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由于察尔森水库建设年代较早,根据现有环境保护工作要求,目前还存在以下主要环境问题:1)下游生态流量保障问题。
察尔森建库运行以来,下泄流量满足《察尔森水库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推荐的最小下泄生态流量1.944 m3/s的满足率较低,全年不足60%,特别是自2000年后非灌溉期(10-4月)由于水库不供水,坝下至归流河汇入口长约46 km的洮儿河干流河段出现季节性断流。
2)水生生物保护问题。
察尔森水库建设时间较早,受当时的历史原因及环境保护要求所限,未采取鱼类生境恢复保护措施。
大坝阻隔了原有的天然河道,改变了洮儿河中下游的水文情势,将原来一个种群分为坝上坝下两个种群,阻断了鱼类上溯通道,造成了鱼类生境的破碎,鱼类交流减少或中断,对水生生态环境产生了长期影响。
2.1最小生态流量保障措施察尔森水库复核后的河道生态最小下泄流量为2.53 m3/s。
察尔森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意见

察尔森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意见2019年5月16-17日,松辽水利委员会察尔森水库管理局在乌兰浩特市召开了察尔森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会,松辽水利委员会察尔森水库管理局组织成立验收工作组,成员包括松辽水利委员会察尔森水库管理局、施工单位松辽水利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施工监理单位吉林松辽工程监理监测咨询有限公司、监测单位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松辽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环境监理单位内蒙古八思巴环境技术咨询有限公司、调查报告编制单位长春松辽环境与水资源咨询服务中心等单位的代表和邀请的相关专家(名单附后)。
验收工作组首先对工程环保设施进行了现场查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验收调查报告编制单位分别介绍了有关情况,并查阅了工程相关资料。
验收工作组经认真讨论,形成如下验收意见:一、建设基本情况1、建设地点、规模、主要建设内容察尔森水库行政区划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位于洮儿河中游,坝址位于科尔沁右翼前旗察尔森镇附近,向下游距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政府所在地乌兰浩特市约32km。
水库枢纽由壤土心墙砂砾石坝、溢洪道、泄洪洞和电站组成。
水库正常蓄水位为365.40 m,死水位342.0 m,正常蓄水位库容10.67×108 m3,死库容0.34×108m3,具有多年调节性能。
坝址控制流域面积7780 km2,多年平均流量25.3m3/s。
电站总装机14.0 MW,多年平均发电量2664×104 kW·h。
察尔森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主要由主体工程、弃渣场、料场、施工临建、施工道路等分区组成,工程设有弃渣场、料场、施工临建区各1处,新建道路3.3km。
2、建设过程及环保审批情况2014年4月,环保部对环境影响报告书予以批复。
2015年6月,水利部以“水总〔2015〕253号”《关于察尔森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对本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予以批复。
环境保护部关于察尔森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环境保护部关于察尔森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4.04.25•【文号】环审[2014]96号•【施行日期】2014.04.2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环境保护部关于察尔森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环审[2014]96号)松辽水利委员会察尔森水库管理局:你局《关于察尔森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的申请函》(察局函〔2013〕46号)收悉。
经研究,批复如下:一、察尔森水库位于洮儿河中游,是洮儿河干流上唯一一座控制性骨干工程,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养鱼等综合利用。
水库正常蓄水位365.40米,汛限水位364.35米,总库容12.53亿立方米,具有多年调节性能。
本工程主要对水库现存安全隐患的建筑物进行加固和修缮,建设内容包括大坝基础处理加固、坝顶结构加固、上下游坝坡加固;溢洪道进水渠、控制段、泄槽段、挑流鼻坎段、尾渠加固处理;泄洪洞进水口清理、进水口闸室启闭机室、进水口边坡、近坝岸坡、洞身段、进水口边坡和出口闸室启闭机室加固等。
工程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总体规划》、《全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和《松花江流域综合规划(2013-2030年)》等相关规划。
项目建设必须全面落实报告书和本批复提出的各项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措施,将不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
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我部原则同意你局按照报告书中所列的性质、规模、地点、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进行项目建设。
二、项目建设与运行管理应重点做好的工作(一)目前,水库无专用的生态流量泄放设施,坝下呈现季节性断流,水环境及水生态系统破坏比较严重。
本工程应补建独立的生态放流设施,以确保下泄足够的生态流量,生态流量下泄应纳入水库水量配置和运行调度方案中。
在非灌溉季节(10月至次年4月)下泄生态流量不低于2.53立方米/秒,灌溉季节(5月至9月)不低于5.06立方米/秒。
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1综合说明 (1)1.1概述 (1)1.2建设内容及规模 (1)1.3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2)1.4附图及附表 (3)2 基础资料 (5)2.1自然概况 (5)2.2社会经济状况 (8)2.3基础设施 (8)3 建设牧区节水灌溉示范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9)3.1建设项目的必要性 (9)3.2建设项目的可行性 (9)4技术设计方案 (12)4.1总体设计 (12)4.2项目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13)4.3规模与方案 (14)4.4典型设计 (18)4.5配套工程设计 (27)4.6试验观测 (29)5 水资源供需分析 (30)5.1项目区地下水资源量 (30)5.2地下水可开采量 (31)5.2.1地下水可供水量 (31)5.3水质评价 (32)5.4项目区水量平衡分析 (32)6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33)6.1投资估算 (33)6.2资金筹措方式 (38)7经济效益分析 (43)7.1经济效益 (43)7.2国民经济效益评价 (47)7.3供水成本计算 (48)7.4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50)7.5综合评价 (50)8环境影响评价 (52)8.1水环境评价 (52)8.2生态环境评价 (52)9项目建设组织与管理 (54)9.1建设管理 (54)9.2资产管理 (55)9.3经营管理和运行管理 (55)1综合说明1.1概述本项目实施地点为某市巴林右旗巴彦塔拉苏木境内,距旗政府所在地大板镇以东12km,总士地面积1.5万亩,天然草场面积0.9万亩。
规划建设节水灌溉示范基地2200亩,林地200亩,采用维蒙特—8120型圆形喷灌机进行灌溉,灌溉率100%。
在该地区建设节水灌溉及林网配套项目从技术方面、资金保证、水资源条件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各方面都是合理可行的。
1.2建设内容及规模1.2.1水源工程及电力配套工程项目区附近无地表水源可利用,发展节水灌溉只能开发地下水源,项目区内现有机电井2眼,需新打机电井4眼,配套200QJ63—48/4潜水电泵6台,建设井房及控制室共8间。
引察济向生态应急补水措施实施及建议

善白鹳、大鸨、黄榆 3 个核心区的生态环境,对抑
化,保障湿地生态安全,应吉林省的请求和水利部
制向海湿地自然环境恶化、维系湿地功能、防止生
的部署,松辽委分别于 2004 年、2011 年和 2020 年
态灾难发生发挥重要作用。
组织实施了三次引察济向生态应急补水工作。
3 应急补水管理机制
2004 年 6 月 25 日,松辽委启动第一次引察济向
燃眉之急。目前,吉林西部供水工程已建立了向
海湿地常态化补水机制,即通过龙华吐分洪工程、
引洮入向干渠工程、引霍入向工程,引洮儿河洪水
和霍林河来水进行常态补水。洮儿河引水时段为
6 月至 10 月,洮儿河龙华吐断面来水大于 70 m3/s
时,通过引洮入向洮儿河渠首工程,为向海湿地补
水,设计引水流量 100 m3/s,引水后下泄流量不小
生态应急补水,截至 8 月 1 日,镇西断面累计过流量
25 440 万 m3,向海水库累计入流 6 220 万 m3 ,库水位
由补水前的 163.65 m 上升至 165.33 m,蓄水量由
补水前的 3 930 万 m3 增加至 9 310 万 m3 ,向海湿地
有水面积增加近 200 km2。
2020 年 4 月 5 日,松辽委启动第三次引察济向
2020 年第 11 期
东北水利水电
水生态环境
[文章编号]1002—0624(2020)11—0049—02
引察济向生态应急补水措施实施及建议
曲 洋 ,胡春媛
(松辽水利委员会流域规划与政策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1)
[摘 要]应吉林省的请求和水利部的部署,松辽委分别于 2004 年、2011 年和 2020监督管理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察尔森好田井灌项目区可行性研究报告1、综合说明1.1 概述1.1.1 项目意义本项目的实施,可以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改变目前靠天吃饭,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局面,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其应有的增产效应和生态功能,加快察尔森镇好田嘎查的经济发展。
解决了目前存在的缺水问题,提高粮食单产,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使农牧业生产经营走向良性循环轨道,同时,可大大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
1.1.2项目区概况察尔森镇好田嘎查项目区,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洮儿河的地表水和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其次为灌溉补给。
在各河谷侧留有少量的基岩裂隙水的补给。
其补、径、排的关系是典型的山区渗入――径流型水循环特点。
该地区属中温带温暖半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当地植被覆盖率高,地下水较为丰富,水位埋深平均在3-10米,动水深埋深10-12米。
成井深度为30-60米,单井出水量30-60/立米/小时。
项目区总耕地面积13327.20亩,其中旱地为8900亩,有3500亩通过灌区进行灌溉,还有2000亩有井灌设备,本次设计井灌田2400亩。
1.2 建设容及规模1.2.1 建设容本示项目灌溉用水为地下水,因此,建设容主要包括:①水源工程建设;②输配水工程建设;③动力配套设施建设;④农业技术配套措施等。
1.2.2 建设规模察尔森镇好田项目区总控制面积为2400亩。
其中新建:机井40眼、井房40间;水泵及配备管线40台套;变压器1台套,低压线路6公里。
1.3 投资概算及效益分析察尔森镇好田项目区总投资74.94万元,其中第一部分41.76万元,第二部分28.58;其他费用4.6万元。
国民经济评价值显示:经济部回收率EIRR=22%>12%;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1.52>1;投资回收年限Pt=3.8年;经济净现值ENPV=58.5万元。
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经济效益较好,井灌工程切实可行。
2 基本资料2.1 自然概况2.1.1社会经济情况好田嘎查位于洮儿河左岸,察尔森镇的东南3公里处,所辖有七个自然屯。
好田嘎查共有农户460户,1899口人,劳动力300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牧业为辅的少数民族聚居的嘎查,总耕地面积为13327.2亩,其中旱地8900亩,本次设计控制面积为2400亩。
2.1.2地形地貌本次设计的项目区位于大兴安岭南麓,科尔沁沙地东北部,海拔高程为200-400米之间,其地形地貌表现为典型的高低起伏的浅山丘陵地貌特征,分布有低山和沟谷,在低山和沟谷之间分布有滩地。
工程项目区主要分布在滩地上。
其地势较为平坦,又经过老乡多年耕地修整,局部基本形成平地。
2.1.3 土壤植被项目区土壤主要以(草甸)黑钙土为主,表土层厚度一般大于0.7米,质地为壤土(轻壤-重壤),保水性好,肥力较高,有机质含量一般为2-4%,土地较为肥沃,适宜种植玉米、高粱、大豆等粮食和经济作物。
项目区为农田耕作土壤,种植一些玉米、土豆、高粱、谷子、杂豆等,主要以玉米为主。
植被主要有羊草、野古草、柞树、杏树、桦树,人工种植林有树、柠条、杏树等。
项目区土地由农户承包,由镇政府统一管理。
2.1.4 气候项目区处温带温暖型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其气候特点为: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短促温热,秋季凉爽,昼夜温差大,冬季漫长寒冷,四季比较分明。
该区主要自然灾害表现为春旱、风沙、冰雹、霜冻、白灾等。
降水是该区水资源的主要补给来源,其表现为时空上分布平均衡,据乌兰浩特气象站多年统计资料表明,年平均降水量411.64毫米,主要集中在6、7、8三个月,约占全年降水的75%。
区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830.5毫米,约是降雨量的4.5倍。
年均气温4.2℃≥0℃积温2900℃以上,≥10℃积温2400℃以上,全年日照时数为2580-3120小时。
全年盛行西北风,风沙较大,多集中在4-5月份,最大风速可达25米/秒。
多年平均无霜期为127天,最大冻土层深度249厘米。
由于上述气候特点,使得本区主要自然灾害为干旱和风沙等危害。
2.1.5水文地质条件察尔森镇好田项目区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洮儿河的地表水和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其次为灌溉补给,此外在河谷侧留有少量的基岩裂隙水的补给。
其补、径、排关系是典型的山区渗入――径流型水循环特点。
本区地下水动态变化受气候、地貌、地质结构、地表水体的动态变化等因素的控制和影响,地下水监测资料表明,地下水的补给与消耗是平衡的,曲线呈锯齿状。
据调查,示项目区区域地层结构主要有:上层为厚约1.0米左右的壤土,其下为砂卵石层,厚约10-20米,再往下为粘土夹碎石层,厚约3-5米,再下层为富水性较好的松散风化层,厚度约为30-50米,基岩深度约在60-80米。
项目区洮儿河流域,流域面积为100多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雨量根据当地水文地址条件及开采经验,降雨入渗补给量为991.68万立米/年,地下水可开采量为694.18万立米/年。
项目区地下水水位埋深3-10米,动水位埋深10-12米,成井深度一般为30-60米,单井出水量30-70立米/小时。
水质良好,符合饮水及农田灌溉水标准。
2.1.6 水利工程现状截止2001年底,科右前旗境建成大、中、小型水库5座,总库容约13亿立米,建成堤防8处,总长63.4千米。
已建或在建引水枢纽5座,兴建各类灌溉井8700眼,耕地有效灌溉面积3.0万平方公里,其中水田面积7300平方公里。
好田嘎查项目区耕地面积13327.2亩,其中8900亩旱田,有3500亩利用灌区灌溉,2000亩有机井等配套设备,这些水利设施给群众带来了经济效益,但仍有一些地块没有任何浇灌设备,农民种地依然得靠自然降雨。
因此为了加大该地区的灌溉力度,发展水利事业,以水利为中心,合理开发利用有限的水资源、调整种植结构,集中经营,使该地区的农业有一个新的发展。
3 总体技术方案设计根据项目总体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本次设计工程建设控制总面积为2400亩。
灌溉形式为机电井配备管带,按地形地块的不同,将项目区概化为两类典型设计,Ⅰ类地规格为250米×267米(面积100亩),共计6块(600亩);设置10眼机电井,Ⅱ类地块规格为500米×333米(面积250亩),共计7块(1800亩)。
此块地设置30眼机电井,利用地下水作为灌溉水源,考虑到新增电容,项目区增建变压器及配套低压线路。
3.1水源工程项目区水源主要以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潜水)为主。
水源工程建设主要包括机电井和井房建设。
需新建(打)机井40眼,设计成井深度30米,单井出水量大于40立米/小时。
为管理方便,每眼机井修建一间9平米井房,同时井房还可作为临时存放物品的地方。
该区需修建井房40间,面积共计360平米。
3.2 首部工程为了积累井灌系统实际运行的基础数据,有利于今后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提高井灌项目工程建设标准,本项目灌溉系统工程的首部,在设置调压阀、控制阀等设备。
3.3 井灌工程项目区灌溉工程采用机井配备输水管带的灌溉形式;是利用输水管带代替土渠(明渠)输水到田间地头进行沟(畦)灌溉的一种地面节水灌溉形式,该项措施目前被农民接受的一种灌水方式。
其特点是:节水、省地、省时、适应性强、便于掌握和管理、增产增收、投资少、见效快,便于应用。
通过本次工程的建设实施,可使察尔森镇好田嘎查的农业经济有进一步的提高。
3.4 灌溉设计保证率与灌溉制度的确定根据乌兰浩特市气象站多年降雨资料统计,科右前旗多年平均降雨量为409.8毫米,4-9月份作物生长季降雨量380.8毫米,占全年降雨量92.9%,降水也是该区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
按有关规要求,本次设计的灌溉设计保证率取85%。
据当地实测资料表明,0-60厘米土层土壤质地多为壤土,土壤干容重为1.3-1.4克/立米厘米,田间持水量为16-20%(重量百分比)。
饲料玉米平均日需水强度5毫米/日。
根据上述气象资料和当地实际灌水经验,结合以往相关地区科研成果,确定本示区灌溉设计保证率和灌溉制度,作物种类为玉米。
其灌溉制度设计的确定详见表3-1作物灌溉制度设计表(灌溉设计保证率85%)3.5 水量平衡计算该区地下水泥塘里深3-10米,单井出水量30-60立米小时,动水位一般在10-12米。
据统计,项目区属洮儿河流域,其流域面积为100多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水量在411.64毫米,根据项目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开采经验,地下水开采系数选用0.70,其开采量用系数法计算。
(1)年降雨入渗补给量由公式Q=αPF计算式中:P――降雨量F――计算区面积α――降雨入渗系数经过计算,在不考虑侧向补给的情况下,示区现状地下水可开采量为763.48万立米/年。
计算成果见表3-2项目区地下水计算成果表(2)流域年需水总量据统计项目区现有水浇地(井灌)2000亩,另有3500亩利用灌区灌溉,共5500亩,(简称上游)。
项目区新增灌溉面积2400亩(简称项目区),则:由公式AqnQ需=——————(1+μ)+Q R可计算出流域年需水总量:η式中:A——灌溉面积,5500亩、项目区2400亩;q——灌水定额,上游60立米/亩、项目区40立米/亩;n——灌水次数,n=5;η——灌溉水利系数,η=0.85;μ——开采水损失系数,μ=5%Q R——人畜饮水量,Q R=0计算结果见表3—3经计算,流域用于灌溉需水总量为192万立米/年(未考虑人畜饮水量),只占地下水可开采量的25%。
说明项目区地下水资源丰富,能满足作物灌溉用水要求。
流域水资源供需平衡表表3—3示区采用井灌措施后,设计年供水量、供水流量均可满足其用水量和用水流量要求。
3.6配套设施建设该区目前正在进行农网(电力)改造,该区有高压(10V)线路,需要把低压线路按补每眼机井,因此尚需解决一些低压线路及配套设施。
总体工程实施设计新建配套变压器1台套(200LKVA1台、100KVA2台),低压线路(380V)6千米。
3.7 农业技术配套措施井灌工程应与农业技术配套措施相结合,才能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当地有关经济发展规划,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结合本地区实际,本着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和气候资源,保护和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农、林、副相结合,以林护农,以农促副,以副增收的原则,以示区农业种植结构进行调整,根据当地政府种植结构调整思路,种植品种以玉米为主。
同时,还要推广一些先进的农业技术措施,如平衡施肥、立体种植、良种引进,以及保水保肥等农业综合技术。
田间测试在种植生产的同时进行水的利用率、作物产量、水分生产率以及系统运行状况综合测试。
4 典型设计及建后管护4.1井灌项目区的灌溉典型设计根据当地生产经营状况和实际情况,确定井灌为本次项目区的主要灌水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