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2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课后强化演练新人教版选修1

合集下载

[精品]新人教版选修1高二历史第五单元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达标习题及答案

[精品]新人教版选修1高二历史第五单元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达标习题及答案

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1.如图反映的是罗马教廷兜售赎罪券的情景。

有关该图的历史阐释正确的是( )①罗马教廷在德意志常常通过这种方式搜刮财富,故德意志被称为“罗马教皇的奶牛”②对这种行为进行公开抨击的是“九十五条论纲”,这也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③这种兜售赎罪券的行为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④这一历史事件是导致德意志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A.①③④B.②③④.①②④D.①②③解析:兜售赎罪券,引起了众多的反对,成为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导火线,马丁·路德公开抨击,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根本原因是天主教会的腐朽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④错误。

答案:D2.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的直接原因是( )A.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B.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阻碍了经济发展.天主教会在德意志大肆搜刮钱财D.马丁·路德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解析:注意题干关键信息“直接原因”。

“九十五条论纲”是马丁·路德在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引起各阶层人民愤怒的情况下发表的。

答案:A3.“唯独圣经”“唯独恩典”“唯独信心”“唯独基督”“唯独把荣耀归给上帝”是宗教改革时期重要的口号,其意义在于( ) A.宣扬因行称义B.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论基础.创立新教教派D.否定教皇的权威解析:“唯独圣经”“唯独信心”表明是因信称义,故A项错误;启蒙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论基础,与材料中“宗教改革”不符,故B项错误;创立新教教派是宗教改革的重要内容,与题中“意义在于”不符,故项错误;材料中“唯独圣经”“唯独信心”“唯独把荣耀归给上帝”,就是没有“教皇”,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故D项正确。

答案:D4.路德认为,“信”不是外在修炼的结果,而是与之俱的、是深深地植根于人的内在经验之中的东西。

路德把最基本的宗教信条直接建立在个人内心之中,也就是说他在人的内心世界中发现了宗教。

高中历史第5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5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1

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一、选择题1.天主教会之所以在德意志有很大影响力,主要原因是( )A.教权高于王权B.资本主义处于萌芽状态C.德意志四分五裂,未能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D.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答案】C2.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

这种思想产生的社会效果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B.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D.使基督徒实现了人人平等【答案】B【解析】马丁·路德阐述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实际是说明人们可以不通过教皇,自己和上帝沟通,这就强调了人的独立性,故选B项。

3.下列符合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主张的是( )①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获得上帝的拯救②《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③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高于并支配教权④简化基督教宗教仪式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答案】C4.马丁·路德认为:“那些说为求获得救赎或赎罪券并不需要痛悔的人,是在传与基督教不符的道理。

”“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该主张的直接目的是( )A.推动宗教信仰自由B.否定教会权威C.抵制天主教会的掠夺D.传播无神论思想【答案】C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马丁·路德的直接目的是反对教皇出售赎罪券,而不是“推动宗教信仰自由”,故A项错误;马丁·路德主张信仰得救,否定教会权威,但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马丁·路德反对教皇出售赎罪券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抵制天主教会的掠夺,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马丁·路德传播无神论思想,故D项错误。

] 5.闵采尔农民起义的进步意义在于( )A.推翻了天主教会在德意志的统治B.建立起人人平等的社会C.促进了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D.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和封建势力【答案】D6.1555年,德意志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这说明( )A.新教与旧教矛盾消除B.路德教派获得合法地位C.路德教派取代了天主教会的地位D.基督教在德意志的地位下降【答案】B [注意结合史实分析各项。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第二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第二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

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二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课标要求及其解读1.课标要求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2.解读本课教材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16世纪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改革的社会背景,主要内容和对天主教会统治的冲击。

由于本课世纪的宗教问题理论性强,对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结合必修三的内容,重点理解几个比较核心的历史概念,比如赎罪券,“因信称义”,“教随国定”,新教,路德派等,并逐步探讨宗教改革的实质,为下一节课理解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打下基础。

学法建议1.理论引领法: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宗教属于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所以说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这样就可以准确的理解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2.史料学习法: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是他宗教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高考中的考试频点,课本上罗列性质的引了主要几条,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碍把它作为几则材料阅读,培养史料研读能力。

同时,进一步增强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感性认识。

历史名词释疑“因信称义”基督教用语。

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是指信仰是得到救赎和在上帝面前得到义的必要条件。

狭义是指路德派如何得救的教义。

具体解释见知识梳理。

赎罪券天主教认为,世人“犯罪”后,就失去了上帝的宠爱,要想获得免罪,必须做忏悔和善功;还认为每个人的能力有限,靠耶稣救赎之功,所以每个人要缴纳一定的钱币才能得到“大赦”。

14世纪以来,这类“免罪罚”的方式,逐渐演变成出售赎罪券的方式来进行,这成了16世纪宗教改革的导火线。

基础知识大梳理一,“九十五条论纲”1.背景(1)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严重阻碍德国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2)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搜刮(主要原因)(3)马丁路德立志改革(个人原因)(4)教皇兜售赎罪券,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直接原因)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1520年马丁路德连续发表了《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等一系列文章,系统地阐述了自己宗教改革的主张。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教学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教学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2.5 课堂反馈: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五、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宗教改革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宗教改革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宗教改革教学目标和宗教改革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宗教改革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宗教改革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宗教改革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历史事件,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宗教改革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宗教改革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八、课后作业
1. 简要概括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并说明其对欧洲历史的影响。
2. 分析宗教改革对德国历史的意义,包括其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3. 探讨宗教改革对欧洲宗教格局的影响,如天主教与新教的对立,以及不同教派之间的竞争与合作。
4. 分析宗教改革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如宗教自由、信仰与道德的关系等。
九.板书设计
1. 宗教改革背景:马丁·路德的生平,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精选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精选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精选同步习题(解析版)一、选择题1.宗教改革家加尔文提出“先定论”,主张信徒不仅要信仰上帝,还要做荣耀上帝的“善功”(对职业劳动和简朴生活的热爱)。

这一思想的提出A.巩固了民众对宗教的信仰B.扩大了路德教的社会影响C.强化了天主教的禁欲思想D.拉近了宗教与世俗的距离2.布鲁斯·雪莱的《基督教会史》认为:加尔文强调上帝的主权反过来产生出一种特殊的国家观。

路德倾向于认为国家至高无上。

……但加尔文教导说,没有人(无论是宗教还是国王)可以要求绝对的权力。

……加尔文教反对君主施行独裁的思想是现代宪政得以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据此可知雪莱主要强调A.以上帝名义反对君主独裁B.宗教改革是人文主义思潮发展的结果C.加尔文教崇尚民主共和D.宗教改革思想是现代宪政的核心思想3.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是A.新教反对天主教的运动B.一场反对天主教,建立本民族教会的运动C.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建立本阶级教会的运动D.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4.欧洲宗教改革的主张或措施中对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提供借鉴的是A.剥夺天主教会的财产B.加尔文主张建立民主、共和的教会组织C.加尔文主张勤勉敬业和积极进取D.因信称义5.天主教是基督宗教的三大宗派之一,其正式名称为“罗马天主教会”或“罗马公教会”,即由罗马教宗领导的教会。

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错误的是A.中世纪的欧洲人民都要阅读理解《圣经》B.天主教教义严格禁锢欧洲人民C.牧师是中世纪欧洲人理想的职业D.中世纪欧洲人一生与天主教有密切关系6.宗教改革(英语:Reformation),开始于欧洲16世纪基督教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运动。

中世纪末期,欧洲人民的反封建反教会斗争是以“异端”的形式出现,根本原因是A、天主教教会是中世纪欧洲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B、天主教教会对人民的影响无处不在C、资产阶级早期力量比较弱小D、天主教教会成为各种社会矛盾的焦点7.英国哲学家指出:16世纪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1

新教
新教(德语:Protestantismus),又称基督新教,是在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脱离天主教会而形成的基督教派别,与天主教(又称公教会)、东正教(又称正教会)并列为基督教三大派别。

又译为抗议宗、抗罗宗、誓反教、更正教等。

在中文里,“基督教”一词时常是专指新教,这是中文的特有现象,也使得部分人士改以基督宗教来称呼整个基督教。

新教继承了基督教的许多传统的教义,比如三位一体、圣经是神的启示、原罪、救赎、审判等,与天主教会不同的是特别强调因信称义;相信信徒皆祭司,否认教皇与罗马教会有特别的权柄;强调唯独圣经,否认教会传统有同样的权威。

其信仰可以用五个唯独来简单概括。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
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 文件格式。

本文档仅用于百度文库的上传使用。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2课 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提升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2课 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提升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1

【课时讲练通】2014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提升训练新人教版选修1一、选择题1.(2013·济宁高二检测)16世纪初,德国有一句谚语说:“德国是教皇的奶牛。

”右图漫画形象地说明了()A.罗马教皇对德国搜刮掠夺B.罗马教皇对德国的重视C.德国的畜牧业发达D.德国与教皇的关系密切2.(2013·昆明高二检测)路德说:“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该材料反映了路德()A.倡导人的解放B.否定基督教C.宣扬《圣经》D.否定教皇地位3.面对教皇和教会组织的围剿,路德慷慨陈词:“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撤回任何意见。

”这最能表明他()A.对天主教会的教义、做法不满B.具有坚定的宗教信仰,坚持斗争C.痛心于天主教分崩离析的局面,积极挽救D.得到了德国人民和部分封建主的支持4.(2013·潍坊高二检测)“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思,就不需要问别人”,也不需要由教士举行仪式。

他主张“从头到脚改良教会”。

上述观点主要反映马丁·路德的思想是()A.极力反对教会神学B.天主教徒不应盲从教会说教C.主张简化宗教仪式D.虔诚信仰并与上帝直接对话5.(2012·广东文综)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

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A.教会是否腐败B.信仰是否必要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6.在《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等文章中,马丁·路德的哪一主张特别受到诸侯的欣赏()A.《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B.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C.减少教堂和修道院D.神职人员可以结婚生子7.(2013·南京高二检测)马丁·路德是德国宗教改革的掀起者,他的宗教观点具有极高的价值。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2课 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同步练测 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2课 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同步练测 新人教版选修1

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建议用时实际用时满分实际得分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525年7月,路德与一位曾经当过修女的姑娘喜结良缘。

这个消息传开以后,引起轩然大波。

在罗马,人们怒不可遏。

路德的一位朋友也担心这一举动可能损害他的威信。

但是,路德就这样跨出了转向市民生活的第一步,不少宗教界人士随之纷纷仿效。

上述材料不能说明()A.路德主张神职人员也可以结婚生子B.路德具有坚强的毅力和非凡的胆识C.宗教改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D.宗教改革后,宗教不复存在2.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产生的影响有()①推动了广大下层民众的反封建斗争②反对农民战争,要求人民服从政府③路德教派取得了合法地位④冲击了天主教的统治⑤为欧洲国家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⑤C.①③④⑤D.①③⑤3.下列有关对“因信称义”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核心内容是“信仰耶稣即可得救”B.主张通过阅读《圣经》和虔诚的信仰,直接与上帝沟通,获得拯救C.《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D.主张通过教堂、宗教仪式由教士引导信仰上帝,从而获救4.闵采尔农民起义的进步意义在于()A.推翻了天主教会在德意志的统治B.建立起了人人平等的社会C.促进了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D.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和封建势力5.“九十五条论纲”发表的主要意义在于()A.推翻了天主教会的统治B.使一些封建统治者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束缚C.直接推动了闵采尔领导的农民起义的爆发D.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二、非选择题(共40分)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有人问教廷枢密大臣:“为什么犯罪的人不受上帝的惩罚?”他悠然地回答说:“上帝不愿罪人死去,宁愿让他们活着出钱。

”材料二赎罪券贩子的赦罪词:“首先赦免受教士责难的人,无论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其次赦免犯罪、犯规或过分无节制的人,不论他的过错多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课后强化演练
1.德意志宗教改革前夕,各种社会矛盾的焦点是()
A.分裂局面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B.封建主加重对下层人民的剥削和压迫
C.封建经济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天主教会对德意志的神权统治和经济掠夺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前的德意志,教会成为众矢之的。

答案:D
2.马丁·路德认为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是()
A.上帝B.教会
C.《圣经》D.教皇
解析:马丁·路德认为《圣经》是信徒和上帝沟通的唯一渠道。

答案:C
3.下列对有关“因信称义”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核心内容是“信仰耶稣即可得救”
B.主张通过阅读《圣经》,虔诚地信仰
C.《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
D.主张由教士引导信仰上帝,从而获救
解析:人人只要信仰上帝便可得救,《圣经》是唯一的神圣权威,人人可以对《圣经》的含义作出个人的价值判断与理解,不必尊崇教皇和教会,这实际上就是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

答案:D
4.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A.倡导人的解放B.否定基督教
C.宣扬《圣经》精神D.否定教皇地位
解析:材料主要强调了世俗政权和世俗权力的地位,主张世俗权力高于教权,否定教皇地位。

答案:D
5.下列符合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主张内容的是()
①只有内心虔诚信仰上帝,才能获得上帝拯救②《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③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④简化宗教仪式
A.①③④B.①②④
C.①②③④D.①②③
解析:结合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基本主张分析,①②③④都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

答案:C
6.瓦尔特堡是德国著名的古城堡,这座城堡之所以著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1521~1522年间,马丁·路德在这里以惊人的速度将新约从希腊文翻译成德文。

马丁·路德的做法()
①有利于德意志民族教会的建立②有利于打破教会对《圣经》解释权的垄断③有利于否定罗马教会的权威④有利于否定《圣经》至高无上的地位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马丁·路德翻译《圣经》,是为德国人阅读《圣经》提供方便,而不是要否定《圣经》的权威。

答案:A
7.下列关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影响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为欧洲国家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B.促进了德意志语言的发展
C.16世纪末取得合法地位
D.冲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解析:1555年,德意志的新、旧教诸侯签定和约,规定“教随国定”的原则,标志路德派取得合法地位。

答案:C
8.面对教皇的责难,马丁·路德曾慷慨陈词:“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撤回任何意见”。

马丁·路德的主要“意见”是()
A.脱离罗马教皇统一德意志地区
B.教徒宗教信仰自由不必禁欲苦行
C.教徒需摆脱宗教束缚争取自由
D.通过《圣经》信仰宗教无需通过教皇
解析:教会主张因行称义,强调依靠以教皇为首的教阶制度和复杂的圣礼才能得救;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主张信仰即可得救。

答案:D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36条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被赦罪或免罪。

——“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二: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

——《路德选集》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出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的直接原因,它的发表有何意义?
(2)材料二中路德的要求表达了怎样的思想主张?
答案:(1)直接原因:反对教皇出售赎罪券。

意义: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权威,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2)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与掠夺,教会应该从属于世俗王权。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

材料二:许多修道院与公共妓院无甚差别。

——伊拉斯莫材料三: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的财富达30万古尔登,这个数目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倍。

材料四:天主教会宣称,人若要得救,必须以教会为中介……(教会)声称只要购买赎罪券,上帝就可以赦免他本人及其亲属的罪。

(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德国宗教改革的原因。

(2)针对材料四,马丁·路德做了什么事?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答案:(1)天主教会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天主教会的腐败;德国受天主教会的压榨最严重。

(2)在教堂的大门上贴出《九十五条论纲》。

反驳了赎罪券的功效,指出信徒得救,既不靠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