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全面版
人教高中历史选修1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17页)

“物必先腐而后生虫,教会之所以出现改革的 诉求,皆因自身的腐败”。
——摘自《西方宗教史》
马丁·路德改革
性质:
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根本原因) 是反对天主教会的政治运动 是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
一、社会背景
1、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便利天主教会对德国的勒索。 15世纪末16世纪初,教会牢牢控制德意志
7.圣诗的溯研究实际上必然属于宗教 文化的 范畴。 俗诗的 根则在 于世俗 文化, 尤其是 民间的 文化。 随着从 原始到 文明的 演进, 许多本 作为宗 教信仰 对象的 圣诗逐 渐向世 俗化方 向转变 ,也就 是从固 定于仪 式场合 演唱的 歌诗向 非信仰 的、文 学性的 说唱诗 转变。
8.有时,面对芸芸众生的世界,我常 为那些 美好的 生命和 思想, 浅吟低 唱、瑟 瑟和弦 地奉上 一曲; 而身临 那丑陋 的人生 和污浊 的灵魂 ,我只 能进行 一种自 我的人 生挣扎 和灵魂 的清洗 。
2.也就是说,人已经进化到手机人的 状态。 社会越 是被手 机所充 斥,手 机越是 能够发 挥自己 的潜能 。这从 另一个 方面要 求了手 机的普 及化。 事实是 ,手机 确实越 来越普 及了。
3.手机融合了文字和声音的双重交流 功能, 它将书 信和电 话融为 一体, 而且更 为便捷 。不过 ,同书 信姗姗 来迟相 比,手 机将等 待的美 好期望 一扫而 空。等 待和期 盼趋于 消失。 手机在 扫荡了 书信的 同时, 也扫荡 了书信 的特有 抒情, 扫荡了 埋伏在 书信中 的品味 和生活 风格。
(第6条)教皇决不能赦罪,他只是宣布并引证神 的赦免,凡超过这个的,定罪依旧不变。
(第21条)卖赎罪券的钦差犯了错误,因他们说 教皇的赎罪券可以使人脱离一切刑罚,而且得救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具体内容到底有哪些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具体内容到底有哪些公元1517~公元1546年,马丁·路德坚决抗议罗马天主教会,发动了一场宗教改革运动。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具体内容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具体内容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传统的教会统治使得资产阶级越来越不满意,因为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马丁路德的新思想受到资产阶级以及底层人民的大力推崇。
马丁路德信奉“以自己内心的思想为信仰”的思想。
关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结束了天主教会的宗教封建统治,使得宗教思想进入了一个新的层面,对社会思想的引导具有重要的作用。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不仅在思想上有引导作用,也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马丁路德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思想觉悟源于他的出身以及所受的教育。
马丁路德虽然出身贫寒,但是受到了良好的学历,有着高等的学历。
他曾经进入过修道院,思考自己的灵魂和现状。
马丁·路德认为,救赎是通过信仰而受上帝恩赐的免费礼物。
每一个真正悔改的基督教,即使没有赎罪券,也完全脱离了惩罚和罪债。
并说:那些说为求获得救赎或赎罪券并不需要痛悔的人,是在传与基督不相符的道理。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不仅仅在德国取得重要成效,使得人们的思想解放。
更加推动了欧洲其他国家的思想解放。
使得宗教信仰和民族国家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宗教信仰成为激励民族国家和君权专制发展的动力,成为民族国家发展的精神凝聚力。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对于天主教会统治下的宗教信仰的解放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使得社会思想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宗教改革的意义是什么马丁?路德是德国宗教改革的领导者,有力的推动了德国宗教改革的进行。
作为先驱者,他本人树立了十分坚定的信念和决心,努力掀起宗教改革的浪潮。
马丁?路德对原始基督教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在神学方面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他在大学任教的时候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影响了很多年轻人,那么,宗教改革的意义在于什么地方呢?宗教改革的意义在于改革了德国宗教的中心思想,将基督教还原至社会学科的本质属性,削弱了基督教会的权力,有效制止了罗马教廷的腐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原创3: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路德当众把教皇令投入火中
一.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背景: 1.四分五裂的政局阻碍德意志经济的发展 (根本原因) 2.罗马教廷的政治控制、经济搜刮 3.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4.马丁·路德立志改革 5.教皇兜售赎罪券 (直接原因)
问题二:马丁• 路德的改革主 要有哪些内容?
因信称义
• 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 要想称“义”,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 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功德,而在于本人对上帝的 信仰得到拯救。
问题一:宗教改革为什么首先在德意志爆发?
材料一: 德意志名义上是统一的”神圣罗马帝国”,实 际上长年处于四分五裂的诸侯割据,这使得德国皇帝 不得不依赖于教会的力量,同时由于神圣罗马帝国大 统一梦想是包含了意大利的,所以德国皇帝必然要和 教会合作,教会的力量非常强大。每当罗马教会出现 财政问题的时候,就会想方设法从德国聚敛钱财,以 至于德国被人们戏称为“教皇的奶牛”。当时梵蒂冈计 划建造一座新的圣彼得教堂,于是在整个德国大量发 行赎罪券。
教会阻碍德意志的统一;教会对德意志的经济掠夺
材料二:这个时候的德国,却已经不再是从前的那个完 全蒙昧的日尔曼人国度,虽然与意大利、法国比较,德 国仍然属于文化非常落后的国家,但是它已经受到了欧 洲人文主义思想的巨大影响。为了自己官员培养的需要, 德国的诸侯也纷纷模仿意大利和法国的贵族,在自己的 领地里面建立了大学,新的思想比比皆是。罗马教会对 德国人民的搜刮引起了强烈不满的贵族的嫉恨;同时教 会占有大量德国地产和财富,也引起一些诸侯的觊觎。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马丁•路德把《圣经》翻译德文
1534年的德文《圣经》
路德《圣经》翻译手稿
《圣经》译成德文有利于宗教改革的拓展,促进了德 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

二、材料题 材料二 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 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 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 ——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请回答: (2)材料二中路德的要求反映了什么问题?
答: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罗马教廷的控 制与掠夺,建立适应其发展需要的新教会。
二、材料题 材料三 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说:“十分之九的德国 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喊“罗马教 廷该死!” ——斯大林《宗教改革和伟大农民战争时期的
比较:
天主教会主张 上帝 路德教主张
上帝
神职人员 教徒
教徒
因行称义
唯信称义
马丁· 路德正在 钉贴《九十五 条论纲》
3、促进了路德教派合法地位的确立。 4、打开天主教神权体系的缺口,为欧洲 其他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合作探究】:新教与天主教(旧教)的差异
(1)在经典方面:
(2)在教义方面,
(3)在教规方面 (4)在仪式方面:
(5)在节日方面
(6)在教阶制方面, (7)在组修道
(2)、《九十五条论纲》的内容: ⑴……荒谬无耻; ⑵……实际贪财……; ⑶……不能赎罪……; ⑷……内心忏悔获上帝赦免; ⑸……教会带有欺骗性……
历史小故事 至今在德国仍流传着这样一则马丁· 路 德的小故事:一年夏季马丁· 路德在返乡探 亲途中,突遇暴风雨,电光闪烁,火球落 在他的脚前。 他自念死期临到,仆倒在 地, 大呼:圣安娜救我!我愿意成为一 位修士。瞬间雨过天晴,结果他平安归家。 为了守此誓约,虽遭到家人大力反对,他 仍坚决投进奥古斯丁修会,专心侍奉神。 进入修道院后,他从事最卑贱的工作,开 关大门, 敲钟扫地, 清理房间,甚至在 额富德城街上逐门逐户乞食,期望修道士 的刻苦生活可以拯救他。 正是这位虔诚的天主教徒却在后 来敢于挑战教皇的权威,走上宗教改革的 道路,在欧洲引起轩然大波。
西欧三次宗教改革文献综述(完整版)

西欧三次宗教改革文献综述国内关于西欧三次宗教改革的研究以改革开放为标志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改革开放乃至建国以前,对于宗教改革方面的著作寥寥无几,只是在一些基督教史中,以及编写的教科书中有所涉及。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党和国家贯彻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重视宗教研究工作,我国学者在基督教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各种著作纷纷出现,国内对宗教问题研究展开新的空间。
一.前言20世纪80年代以后,得益于国家文化政策的变化,国内学者关于对欧洲中世纪史,特别是基督教史的研究,都举得了一些的进步。
在研究基督教史时,宗教改革(德意志马丁·路德、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法国加尔文宗教改革)更是受许多学者青睐。
他们的研究涵盖了宗教改革的背景、原因、主要思想及特点、意义、影响、历史地位,及对人物本身及其人物评价,以及从经济伦理层面、思想文化角度、国家政治影响等其他方面。
(下文将会具体阐述)二.正文对于西欧三次宗教改革的相关研究,以下笔者将具体的对宗教改革进行阐述,这样更方便大家了解国内外学者,尤其是国内学者对其研究的状况。
(一)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相关研究中国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马丁·路德的研究,主要从其思想,宗教改革的社会背景、内容、特点,影响,以及对马丁·路德的个人评价为研究对象。
下面就从以上几个方面浅析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纵观四五百年来,对马丁·路德的评价莫衷一是,但不管对其评价如何,人们都不能不承认他是一位“以自己毕生事业深刻改革世界历史进程的寥若晨星的人物之一”【〔美〕威利斯顿·沃尔克《基督教会史》第381页】1994年在中国学者林泽荣发表的《路德的宗教思想及其特点》(《北方论丛》第3期)中曾结合路德宗教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着重分析其主要内容及其特点,从而进一步考察其思想在中世纪的地位和影响。
其宗教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主要慨括为:1.十六世纪初德国特定形势下的产物;2.阶级关系和阶级矛盾高度尖锐复杂;3.德国人文主义思潮蓬勃兴起。
课件3: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袖珍国家——梵蒂冈, 世界天主教的中心,图为 圣彼得大教堂。
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 德把名为《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 论》(即“九十五条纲”)贴在 维登堡大教堂门上。
背景3 导火线:教皇出售赎罪券,马丁·路德发表“九 十五条论纲”。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社会背景和原因
1.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严重阻碍德国经济的发展 (根本原因)
本课小结
•在德意志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下,天主教会的统治阻碍
社 会
了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国家统一,激化了社会矛
背 盾。
马 景 •人文主义在德意志的传播,马丁·路德立志改革。
丁
•教皇兜售赎罪券,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
路 主 •因信称义:信仰即得救
德要 宗内 教容
•《圣经》至上:人人皆祭司 •建立本民族教会:王权高于教权
改
•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的斗争
革影
•路德教派取得合法地位
响 冲击天主教会 •为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标志着近代资产阶级神学诞生
本课内容结束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思考】通过材料,分析德意 志地区民众反教会的斗争带来 什么结果? 2、路德教派取得合法地位 。
《奥斯堡和约》
新教的传播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1、掀起了德意志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推动了广大民众 的反封建斗争。 2、路德教派取得合法地位 。 3、为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4、标志着近代资产阶级神学诞生。
2.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搜刮 (主要原因)
3.马丁·路德立志改革(主观原因) 4.教皇兜售赎罪券,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直接原因)
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
原创2: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3.《九十五条论纲》发表的意义在于 ( B )
A.反驳了赎罪券的功效 B.拉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C.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神学说教 D.提出“因信称义”的思想
4.下列情景不可能发生在路德身上的是 ( A )
A. 正在兜售“赎罪券” B. 在演讲中呼吁“信仰即可得救” C. 正伏案把《圣经》翻译成德文 D. 正与一修女举行结婚仪式
1. 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严重阻碍德国经济的发展 (根本原因)
15~16世纪,德意志的纺织、采矿、印刷、造 纸等工业都有显著发展,虽然封建经济仍占统治地 位,但在矿冶、制革等手工业部门中也出现了资本 主义手工工场。商业相当繁荣,从东方运到意大利 再转往北欧的商品,需要从德意志过境。北方和南 方的一些城市经营对外贸易。但是,德意志的经济 发展远远落后于意大利和英国等欧洲其他地方。由 于封建割据,德意志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没 有一个城市成为德意志的工商业中心,对内贸易少 于对外贸易。经济的分散又影响了政治上的统一。
1. 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斗争
马丁·路德反对教会的一系列举动,固然得 到广泛拥护,但是不同的阶级和集团却是根据其 不同的利益来支持宗教改革的。除了皇帝、高级 教士、部分诸侯和掌权的城市贵族反对改革以外, 在要求改革的势力当中很快就分裂为两个集团。
以路德为代表的温和派倡议建立新的教会,主张 教会脱离罗马控制,取消复杂、森严的教阶制,取消 繁缛的礼拜仪式,把教会土地收归国有。但路德反对 暴力,主张和平发展,消极抵抗。他的宗教改革主张, 不包含社会改革的要求,它代表富裕的手工业者、商 人、工场主、小贵族和部分诸侯的利益。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是德国宗教改革的 先驱和领袖。青年时代的路德,系 统地学习了天主教神学,研读了圣 经,1511年,路德受修道院的差遣 朝拜罗马教廷,目睹了教皇和天主 教会的腐朽糜烂,使他对教会的说 教越来越感到怀疑,萌发了改革德 意志宗教的思想。
人教高中历史选修1 5.2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共16张PPT)

谢谢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一)德意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问题一:宗教改革为什么首先在 德意志爆发?
历史小故事
至今在德国仍流传着这样一则马 丁·路德的小故事:一年夏季马丁·路德在 返乡探亲途中,突遇暴风雨,电光闪烁, 火球落在他的脚前。 他自念死期临到, 仆倒在地, 大呼:圣安娜救我!我愿意 成为一位修士。瞬间雨过天晴,结果他平 安归家。为了守此誓约,虽遭到家人大力 反对,他仍坚决投进奥古斯丁修会,专心 侍奉神。 进入修道院后,他从事最卑贱 的工作,开关大门, 敲钟扫地, 清理房 间,甚至在额富德城街上逐门逐户乞食, 期望修道士的刻苦生活可以拯救他。
一.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背景:
1.德意志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国家统一,
但教会阻挠统一
(根本原因)
2.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3.罗马教廷的政治控制、经济搜刮
4.教皇兜售赎罪券 (直接原因)
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序幕:
1.开始的标志: 《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 2.《九十五条论纲》的内容: 揭露赎罪券的荒谬 3.《九十五条论纲》的影响:
兜售“赎罪券”
天主教宣扬:购买“赎罪券”的人,当钱币落
马丁·路德公布《九十五条论纲》
1517年维滕堡大学 神学教授马丁·路德针 锋相对,在教堂门口贴 出《九十五条论纲》, 痛斥了“赎罪券”的欺 诈,提出了“信仰耶稣 即可得救”(因信称义) 的原则。宗教改革运动
路德坚决拒绝放弃所发表的主张,他理直气 壮地说,“除非圣经或理由清楚的说服我(我不 信任教皇,也不相信总议会,因为他们时常错误, 也自相矛盾),我受所引用的圣经约束,我的良 心受神的话捆绑。我不能,也不愿收回任何的意 见,因为违背良心既不安全,也不正当。我不能 那样作。这是我的立场,求神帮助我。”最后他 郑重宣布 :“我不能移动,这是我的立场。但 求上帝帮助,阿们”,令全场震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 在上帝和《圣经》面前人人平等;
3.国家权力应当高于教权并且支配教权, 停止向教廷纳贡,取消教廷的最高宗教司 法权,教会民族化。
四、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1.直接影响:冲击天主教会统治 ☆不少宗教团体接受了路德宗教改革;
☆掀起反罗马教廷的风潮,推动了下层 民众的反封建斗争(闵采尔起义);
☆译德文《圣经》,推动宗教改革拓展;
☆经过宗教战争——“教随国定”原则 被确定,路德派取得合法地位。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1.直接影响:冲击天主教会统治 2.其他影响: ⑴创建了基督新教;
⑵首次在天主教神权统治体系中打开缺 口,为其他国家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九十五条论纲》节选:
第27条 有人说当钱币一投入钱柜中叮 当作响时,灵魂就超脱炼狱飞入天堂, 这是宣传者的捏造。
第36条 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 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被赦罪或免 罪。
《九十五条论纲》节选:
第86条 教皇的财富今日远超过最富有 者的财富。他为建筑一个圣彼得堂,为 何不用自己的钱,而要用贫穷信徒的钱 呢?
2.《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 在上帝和《圣经》面前人人平等;
所以我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
任来惩治奸邪,保护良善的。因此我们
应该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
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阻碍。无论什么
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
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马丁•路德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
的皇权。
——《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二: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说:“十分
之九的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
在喊:罗马教廷该死!”
——《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时的德国》
三、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
《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等文章发表 1.理论基础:“因信称义”。简化宗教仪 式,神职人员可娶妻;
天主教的“因行称义” 路德教的“因信称义”
2.支持路德,意味着可以将税收留为己 用,而不是交给意大利;也意味着收回 治下教士的任命权、削弱宗教法庭的审 判权,没收修道院的财产。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开始
马丁•路德为什么与教皇和教会决裂?
材料一: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们的不堪忍
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
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
《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等文章发表
1.理论基础:“因信称义”。简化宗教仪 式,神职人员可娶妻;
2.《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 在上帝和《圣经》面前人人平等;
3.国家权力应当高于教权并且支配教权, 停止向教廷纳贡,取消教廷的最高宗教司 法权,教会民族化。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
《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等文章发表
上帝
上帝
神职人员
信徒
信徒
凡知道自己不适合独身生活的人应 该赶快做些功夫,奉上帝的名赶快结 婚,男孩子最晚二十岁﹑女孩子在十五 岁到十八岁之间就应该结婚,这是他们 正健康而适合结婚的年龄。
——马丁•路德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
《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等文章发表 1.理论基础:“因信称义”。简化宗教仪 式,神职人员可娶妻;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开始
《九十五条论纲》造成的后果: 1.激起了反对教廷的风潮,揭开了欧洲宗 教改革的序幕; 2.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支持; ?
3.马丁•路德最终与教廷公开决裂。 ?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开始
封建统治者为什么支持马丁•路德?
1.封建王公需要政治上的主权,而路德 教义否定了罗马教会存在的正当性;
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 革
【课程标准】: 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 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马丁•路德
马丁路德(1483—1546),16世 纪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者。出生 一个矿工家庭, 18岁时进入爱尔福特 大学学习法律。1505年,他断然放弃 学业,进了奥古斯丁修道院,当上了 修道士,希望通过苦修,求上帝赦免 自己的罪过,后入神学院学习。1507 年后成为神学博士,大学神学教授。 路德曾代表修道院访问罗马,按天主 教的传说,用双膝跪爬上“圣梯”台 阶朝圣,每爬一级就念一次“主祷 文”,认为这样可以获得赦罪的功德, 但是在他膝行还没有到顶之时,圣经 的话照亮他的内心:“义人必因信得 生。”他既醒悟,放弃这种迷信膝行 朝圣的想法,起身走下梯阶去了。
一、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原因
1.16世纪初德意志的发展,需要改革。
2.天主教对德意志的压榨,矛盾激烈。
3.马丁•路德深受人文主义思想影响,立志 改革。 4.(导火线)利奥十世兜售赎罪劵。
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开始
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将一份辩 论提纲按照神学辩论的惯例张贴在德国维 滕堡教堂大门上,名为 《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 论》(即《九十五条论 纲》),这是新教的宗 教改革运动之始。这一 天被新教国家定为“改 革节”。
思考探究:马丁·路德的宗 教改革的实质?
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是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一场政治
运动.
课堂小结
马丁•路宗教改革的原因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历史影响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实质
只要我们坚持了,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或许,为了将来,为了自己的发展,我们会把一件事情想得非常透彻,对自己越来越严,要求越来越高,对任何机会都不曾错过,其 目的也只不过是不让自己随时陷入逆境与失去那种面对困难不曾屈服的精神。但有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更需要用时间持久的用心去做一件事情,让自己其中那小 小的浅浅的进步,来击破打破突破自己那本以为可以高枕无忧十分舒适的区域,强迫逼迫自己一刻不停的马不停蹄的一直向前走,向前看,向前进。所有的未来,都是靠脚步去 丈量。没有走,怎么知道,不可能;没有去努力,又怎么知道不能实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那不如,生活中、工作中,就让这“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 渗入我们的心灵,着心、心平气和的去体验、去察觉这一种灵魂深处的安详,侧耳聆听这仅属于我们自己生命最原始最动人的节奏。但,这种聆听,它绝不是仅限于、执着于 “我”,而是观察一种生命状态能够扩展和超脱到什么程度,也就是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深处又会是如何?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又或者,对于很多优秀的人来说,我们 奋斗了一辈子,拼搏了一辈子,也只是人家的起点。可是,这微不足道的进步,对于我们来说,却是幸福的,也是知足的,因为我们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隐隐约 约的感觉到自己的人生正把握在自己手中,并且这一切还是通过我们自己勤勤恳恳努力,去积极争取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我们坦然接受这人生的终局, 或许,这无所皈依的心灵就有了归宿,这生命中觅寻处那真正的幸福、真正的清香也就从此真正的灿烂了我们的人生。一生有多少属于我们的时光?陌上的花,落了又开了,开 了又落了。无数个岁月就这样在悄无声息的时光里静静的流逝。童年的玩伴,曾经的天真,只能在梦里回味,每回梦醒时分,总是多了很多伤感。不知不觉中,走过了青春年少, 走过了人世间风风雨雨。爱过了,恨过了,哭过了,笑过了,才渐渐明白,酸甜苦辣咸才是人生的真味!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所以,面对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顺境和逆境都学会 了坦然承受,面对突然而至的灾难多了一份从容和冷静。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承受的,只要你有足够的坚强!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放下的,只要你有足够的胸襟! 一生有多少 属于我们的时光?当你为今天的落日而感伤流泪的时候,你也将错过了明日的旭日东升;当你为过去的遗憾郁郁寡欢,患得患失的时候,你也将忽略了沿途美丽的风景,淡漠了 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没有十全十美的生活,没有一帆风顺的旅途。波平浪静的人生太乏味,抑郁忧伤的人生少欢乐,风雨过后的彩虹最绚丽,历经磨砺的生命才丰盈而深刻。 见过了各样的人生:有的轻浮,有的踏实;有的喧哗,有的落寞;有的激扬,有的低回。肉体凡胎的我们之所以苦恼或喜悦,大都是缘于生活里的际遇沉浮,走不出个人心里的 藩篱。也许我们能挺得过物质生活的匮乏,却不能抵挡住内心的种种纠结。其实幸福和欢乐大多时候是对人对事对生活的一种态度,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就是一粒小小的 沙子,也有自己精彩的乾坤。如果想到我们终有一天会灰飞烟灭,一切象风一样无影亦无踪,还去争个什么?还去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