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原文、赏析

合集下载

《石壕吏》原文及翻译赏析

《石壕吏》原文及翻译赏析

杜甫《石壕吏》原文及翻译赏析原文: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到村子里抓人。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官吏大声呼喝得多么愤怒,妇人大声啼哭得多么悲苦。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戍边在邺城。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回来了!里再也没有别的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他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虽然老妇我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立刻就去投向河阳的战役,还来得及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赏析:《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

它以耳闻为线索,按的顺序,由暮夜夜久天明,一步步深入,从投宿叙起,以告别结束,从差吏夜间捉人,到老妇随往;从老翁逾墙逃走,到事后潜归;从诗人日暮投宿,到天明登程告别,整个有开始、发展、高潮、结局,情节完整,并颇为。

诗的首尾是叙事,中间用对话,活动着的有五六个之多,诗人巧妙地借老妇的口,诉说了她一家的悲惨遭遇。

诗人的叙述、老妇的说白,处处呼应,环环紧扣,层次十分清楚。

诗人虚实交映,藏问于答,不写差吏的追问,而只写老妇的哭诉,从哭诉中写出潜台词、画外音,将差吏的形象融入老妇的前致词中,有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诗人写老妇的哭诉,语言朴实无华,一个典故也不用,很切合老妇的口吻,且随着内容的多次转韵,形成忧愤深广、波澜老成,一唱三叹,高低抑扬的韵致,使沉郁顿挫达到极致。

全诗述情陈事,除吏呼一何怒二句微微透露了他的爱憎之外,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描述。

哀鸿遍野民不聊生杜甫《石壕吏》及赏析

哀鸿遍野民不聊生杜甫《石壕吏》及赏析

【导语】杜甫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的作品风格,⽽以沉郁为主。

杜甫⽣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暗、⼈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盾和⼈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被誉为“诗史”。

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下⾯是⽆忧考为⼤家带来的杜甫《⽯壕吏》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壕吏唐代:杜甫暮投⽯壕村,有吏夜捉⼈。

⽼翁逾墙⾛,⽼妇出门看。

吏呼⼀何怒,妇啼⼀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男附书⾄,⼆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完裙。

⽼妪⼒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翁别。

译⽂⽇暮时投宿⽯壕村,夜⾥有差役来强征兵。

⽼翁越墙逃⾛,⽼妇出门应付。

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妇⼈啼哭得是那样悲伤。

我听到⽼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去参加邺城之战。

其中⼀个⼉⼦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刚刚战死。

活着的⼈姑且活⼀天算⼀天,死去的⼈就永远不会复⽣了!⽼妇我家⾥再也没有其他的⼈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

因为有⼩孙⼦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件完好的⾐裳都没有。

⽼妇虽然年⽼⼒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翁告别。

注释暮:在傍晚。

投:投宿。

吏:官吏,低级官员,这⾥指抓壮丁的差役。

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

逾(yú):越过;翻过。

⾛:跑,这⾥指逃跑。

呼:诉说,叫喊。

⼀何:何其、多么。

怒:恼怒,凶猛,粗暴,这⾥指凶狠。

啼:哭啼。

苦:凄苦。

前:上前,向前。

致:对……说。

前致词:指⽼妇⾛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石壕吏》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石壕吏》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石壕吏唐代:杜甫原文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到村子里抓人。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官吏大声呼喝得多么愤怒,妇人大声啼哭得多么悲苦。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戍边在邺城。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回来了!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虽然老妇我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立刻就去投向河阳的战役,还来得及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注释暮:在傍晚。

投:投宿。

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逾(yú):越过;翻过。

走:跑,这里指逃跑。

呼:诉说,叫喊。

一何:何其、多么。

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啼:哭啼。

苦:凄苦。

石壕吏原文、翻译及赏析

石壕吏原文、翻译及赏析

石壕吏原文、翻译及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

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注释1、暮:在傍晚。

2、投:投宿。

3、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4、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5、逾(yú):越过;翻过。

6、走:跑,这里指逃跑。

7、呼:诉说,叫喊。

8、一何:何其、多么。

9、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10、啼:哭啼。

11、苦:凄苦。

12、前:上前,向前。

13、致:对……说。

14、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15、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16、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17、附书至:捎信回来。

书,书信。

至,回来。

18、新:最近,刚刚。

19、存:活着,生存着。

20、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

且:姑且,暂且。

偷生:苟且活着。

21、长已矣:永远完了。

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22、室中:家中。

23、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

更:再。

24、唯:只,仅。

25、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26、未:还没有。

27、去:离开,这里指改嫁。

28、完裙:完整的衣服。

29、老妪(yù):老妇人。

30、衰:弱。

31、请从吏夜归:请让我和你晚上一起回去。

请:请求。

从:跟从,跟随。

32、应:响应。

33、河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原河南省孟县),当时唐王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

杜甫《石壕吏》唐诗原文注释及赏析

杜甫《石壕吏》唐诗原文注释及赏析

杜甫《石壕吏》唐诗原文注释及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作品介绍】《石壕吏》的作者是杜甫,被选入《全唐诗》的第217卷第33首。

《石壕吏》是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

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原文】石壕吏(陕县有石壕镇)作者:唐·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注释】1、暮:在傍晚。

2、投:投宿。

3、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4、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5、逾(yú):越过;翻过。

6、走:跑,这里指逃跑。

7、呼:诉说,叫喊。

8、一何:何其、多么。

9、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10、啼:哭啼。

11、苦:凄苦。

12、前:上前,向前。

13、致:对……说。

14、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15、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16、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17、附书至:捎信回来。

18、新:最近,刚刚。

19、存:活着,生存着。

20、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

且:姑且,暂且。

偷生:苟且活着。

21、长已矣:永远完了。

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22、室中:家中。

23、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

更:再。

24、唯:只,仅。

25、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26、未:还没有。

27、去:离开,这里指改嫁。

28、完裙:完整的衣服。

29、老妪(yù):老妇人。

30、衰:弱。

31、请从吏夜归:请让我和你晚上一起回去。

《石壕吏》原文及赏析 石壕吏原文及赏析

《石壕吏》原文及赏析 石壕吏原文及赏析

《石壕吏》原文及赏析石壕吏原文及赏析【解题】安史之乱持续日久,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唐王朝为补充兵力,在洛阳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

杜甫在乾元二年(759)春,从洛阳返华州,途经石壕村,亲身经历了官差夜捕丁役之事,便写出了这首《石壕吏》。

诗中叙写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也表现了从征老妇坚韧忘我、从容沉着的性格特征。

【全诗】《石壕吏》。

[唐]。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注释】(1)石壕:地名,即石壕镇,在现在河南三门峡东南。

吏:小官,这里指差役。

(2)投:投宿。

(3)逾:越过。

(4)一何:多么。

(5)前致词:走上前去说话。

(6)戍:防守。

(7)附书至:捎信回来。

(8)新:最近。

(9)偷生:苟且活着。

(10)已:停止。

这里引申为完结。

(11)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

(12)乳下孙:还在吃奶的孩子。

(13)有孙母未去:(因为)有孙子在,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

(14)无完裙:没有完整的衣服。

(15)老妪(yu):老妇。

(16)请从吏夜归:请让我今晚跟你一起回营去。

请:请让我。

(17)急应河阳役:赶快到河阳去服役。

应:应征。

(18)犹得:还能够。

(19)夜久语声绝: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有了。

(20)泣幽咽:(有人)低声地哭。

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21)“天明”句:(诗人)天亮登程赶路的时候,只同那个老头儿告别。

【赏析】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秋,杜甫因救房琯获罪,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冬末到洛阳。

第二年(759年)三月,唐军同安史叛军战于安阳河北。

唐军溃败,郭子仪引军断桥退保洛阳。

杜甫随溃散的市民离开洛阳,折往华州任所。

石壕吏原文翻译

石壕吏原文翻译

石壕吏原文翻译《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

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下面是其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石壕吏唐代: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存有孙母未去,进出并无回去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尼里前途,蔡国庆老翁别。

译文日暮时借宿石壕村,夜里存有差役来强兵役。

老翁越墙逃跑,老妇回家应付。

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老妇我家里再也没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存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离开,但来来往往连一件较完整的衣裳都没。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骂人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见低微断断续续的哭泣声。

天亮后我稳步出门,就可以与回到家中的那个老翁挥别。

注释1、暮:在傍晚。

2、投:投宿。

3、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4、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5、逾(yú):越过;翻越。

6、走:跑,这里指逃跑。

7、呼:倾诉,大喊。

8、一何:何其、多么。

9、怒:生气,凶悍,蛮横,这里指凶悍。

10、啼:哭啼。

11、痛:凄惨。

12、前:上前,向前。

13、并致:对……说道。

14、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15、邺城:即为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16、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17、附书至:传话回去。

书,书信。

至,回去。

唐诗三百首-《石壕吏》赏析

唐诗三百首-《石壕吏》赏析

唐代杜甫《石壕吏》赏析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是中国古典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唐诗对中华文明的独特影响。

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唐诗三百首是唐诗中的精华.“唐诗三百首赏析精品篇《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词句注释(1)暮:傍晚。

投:投宿。

石壕村:现名干壕村,在今河南陕县东七十里。

(2)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3)逾(yJ ):越过;翻过。

走:跑,这里指逃跑。

(4 )呼:诉说,叫喊。

一何:何其、多么。

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5 )啼:哭啼。

苦:凄苦。

(6)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前,上前,向前。

致,对……说。

(7 )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戍(shu):防守,这里指服役。

(8 )附书至:捎信回来。

书,书信。

至,回来。

(9 )新:刚刚。

(10 )存:活着,生存着。

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

且,姑且,暂且。

偷生,苟且活着。

(11)长已矣:永远完了。

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12 )室中:家中。

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

更,再。

(13 )惟:只,仅。

孚^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14 )未:还没有。

去:离开,这里指改嫁。

(15 )完裙:完整的衣服。

"有孙"两句一作"孙母未便出,见吏无完裙"。

(16 )老妪(yCi):老妇人。

衰:弱。

(17 )请从吏夜归:请让我和你晚上一起回去。

请,请求。

从,跟从,跟随。

(18 )急应河阳役:赶快到河阳去服役。

应,响应。

河阳,今河南孟州,当时唐王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出自唐代杜甫的《石壕吏》
原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