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笔记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5篇)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精选5篇〕苏东坡传读书笔记〔精选5篇〕苏东坡传读书笔记1从小我就读苏东坡的诗。
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悲伤;还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气势……这些无不表达出苏东坡的丰富情感以及豪迈的气概。
昨天我读完了苏东坡传这本书,让我对苏东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纵观苏东坡的一生,在才华毕露的背后,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几度升迁的心酸呢?他一生为官,一生清廉,还一生与大文豪,大政治家,宋朝的宰相王安石斗智斗法。
至于王安石的变法是好是坏,我们先不管。
但是苏东坡敢与皇帝的宠臣,宋朝的宰相相逆而行,用那颗博大的心去斗那些排斥良臣,任人唯亲的小人,就需要有多大的勇气呀。
说到底,就是苏东坡的人生目的就是为了百姓的生活。
苏东坡关注的更多地是百姓的愉悦或疾苦。
只要他认为某一条政策不利于百姓,与救百姓于水深炽热之中相逆,就一定会对此对抗。
读完这本书,我总结了一个问题:如何在当时步步高升?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不要得罪当权者。
比方郑侠,是全国第一个重挫王安石的人,结果惨遭流放。
再比方雷州太守热情招待宰相章惇的敌人苏东坡,结果被开除。
把苏东坡似乎不懂这一点。
他一生堂堂正正,明辨是非,实事求是。
一心只为国家人民。
这是多么值得赞颂啊。
让我们走进苏东坡,见证这个传奇人物,领略他的传奇一生。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2读了林语堂教师的《苏东坡传》,不禁想起苏东坡那一首豪放的《念奴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东坡的一生,饱经忧患,几经沉浮,但苏东坡人性更趋温和厚道,过得快乐,无所畏惧。
苏东坡是一位人格完好,可以驾驭自己心灵的高士。
再加上他深沉的文学造诣,敢做敢为的正直作风,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造就了一个万古不朽的伟大人生。
正如作者所言,苏东坡是中国历史受骗之无愧的、极令群众倾心仰慕的伟大文人,这不仅是基于他的诗歌和散文的魔力,更基于他总是英勇地坚持自己的原那么和主张的满腔正气,在苦难中寻找乐趣的罕见本领,以及由此形成的亮堂的人格魅力。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精选10篇)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苏东坡传读书笔记(精选10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笔记了。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苏东坡传读书笔记(精选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自从接触语文,苏轼这个名字就在小学课本中屡次出现。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诗、文、书、画在宋代登峰造极,但仕途上却屡遭迫害贬官。
公元1101年,苏轼病逝与常州,享年65岁。
但是仅课本对苏轼的介绍,往往不多。
于是,我翻开林语堂先生写的《苏东坡传》,认真读起来。
这本书介绍了苏轼坎坷曲折的一生,展现了一个性格鲜明、多才多艺、形象饱满、和蔼可亲的一代文豪形象。
读罢此书,我对苏轼一生印象最深的有三点。
第一点苏轼从小刻苦努力学习,不断攀登艺术顶峰,取得巨大成就,这还得从他小时候说起。
苏轼从小受到良好教育。
六岁入学后,每天回家,都要把课本上的古诗词抄在笔记本上。
这不仅让他记得更加牢固,还可以练习书法,这为他后来的成就奠定了基础。
从这件事中,我明白了:只有像苏轼那样从小勤奋刻苦学习,才能取得巨大成就。
第二点苏轼在人生遭遇重大转折时,依然乐观面对。
在苏轼被流放之前,是杭州太守这样一位大官。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宋哲宗听信小人谗言,将苏轼一贬再贬,不断流放。
仕途上接连挫折,使他生活极其艰苦。
但他从不怨天尤人,依然乐观如故。
因为乐观,他纵情山水,而且完成了《易经》《尚书》《论语》的注解,写出至今脍炙人口的佳句。
我在佩服苏轼的同时,也反省了自己。
从前,我在学习上,生活上遇到一些小困难、小挫折,就只知道抱怨、逃避,一心只想打退堂鼓。
如果是我面对如此逆境,就容易悲欢失望,丧失坚定的信念。
所以从现在起,我向苏轼学习,像他那样做个乐观向上的人!第三点苏轼始终做到心系百姓,关心百姓疾苦。
苏轼担任杭州太守时,他发现,杭州人口虽多,却无一家公立医院,导致一些病人还没来得及治疗就一命呜呼了。
苏东坡传100字读书笔记(精选5篇)

苏东坡传100字读书笔记(精选5篇)苏东坡传100字读书笔记篇1苏东坡传读书笔记《苏东坡传》是20XX年1月1日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英国的丘吉尔。
本书主要讲述了北宋著名文学家苏东坡的人生故事。
第一章童年时代“乌台诗案”是苏东坡一生中最艰难的时期。
尽管我们不能直接从本书中了解这一事件的始末,但是,从第四章中对苏东坡流放生涯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想象到苏东坡在“乌台诗案”中所经历的苦难。
苏东坡在黄州虽然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但是,他并没有消沉堕落,而是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去面对苦难。
苏东坡在狱中思出狱后,其弟辙四处奔走、上下打点,想尽快为哥哥赎身。
这充分体现了苏东坡在文学和政坛上的影响力,也说明了他的文学成就不仅在当时,而且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第二章政治生涯北宋时期的读书人,如果能在科举中考中进士,就能实现人生的大跨越。
苏东坡就是这样的幸运者之一。
在考中进士后,苏东坡进入翰林学士院任编修,后来又任起居舍人,还拜为知制诰,可以说正一步步走向仕途的顶峰。
如果一直这样下去,那么苏东坡的前途将会无可限量。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苏东坡突然被贬出京,任杭州通判。
在杭州任上,苏东坡取得了丰硕的政绩。
但是,因为所作所为过于生硬激烈,再次被贬谪,这次被贬到密州、徐州、湖州。
这些地方大多是当时社会比较混乱、民生困苦前线。
如果换了别人,也许早就心灰意冷、怨天尤人。
但是,苏东坡却依旧抱着乐观、豁达、通达明理的心态去接受命运的安排。
他希望在地方做事有政绩、对百姓有恩泽、对自己有所成就。
这种宠辱不惊、乐观向上的心态不仅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文学史上的趣谈。
第三章幸福时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在苏东坡的生活中,处处都是矛盾。
他身在官场,却始终保持着天真直率的性格。
他善于用理性思考问题,用诙谐幽默的方式应对困难和挫折。
在密州任职时,他带着随从射虎,表现了豪迈的气概;在徐州任职时,他率领百姓抗洪筑堤,表现了为民请命的勇气;在湖州任职时,他敢于冒犯皇帝的旨意,为民请命减赋税,表现了敢于为民请命的胆量。
《东坡集》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书中附有复旦大学朱刚教授所作万言导读与苏轼年谱,详解一代文豪苏东坡的性格与命运,理想与选择,艺 术追求与生活态度。
插图收录《宝月帖》《赤壁赋》《归去来兮辞卷》《归安丘园帖》《覆盆子帖》五种苏轼书法代表作,皆根 据国家一级文物原作等比例复刻。
《东坡集》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思维导图PPT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菩萨
雨
浣溪沙
歌子
风波
浣溪
蝶
木兰花
月
宋神宗 西江
渔家
字
花 江城子
水调歌头
东坡
苏轼
熙宁
01 导读
03 书法
目录
02 词 04 诗
目录
05 文
07 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
06 简谱
本书依《东坡集》南宋杭州刻本残卷为底本,以《东坡后集》补充篇目。参照元刻本《东坡乐府》以及《东 坡乐府笺》《东坡长短句》等大家选本综合勘校,共收录苏轼创作的三百三十七阕词作、一百六十四首诗歌以及 三十二篇文章。
02
满江红·天 岂无情
03
殢人娇·别 驾来时
04
望江南·春 未老
06
满江红·东 武南城
05
望江南·春 已老
1
河满子·见说岷 峨凄怆
2
水调歌头·明月 几时有
3
画堂春·柳花飞 处麦摇波
4
江城子·前瞻马 耳九仙山
5
江城子·相从不 觉又初寒
01
阳关曲·济 南春好雪初 晴
02
统编版高二语文必修上册:选择性第二单元研习任务范文

统编版高二语文必修上册:选择性第二单元研习任务范文一、阅读材料概述本单元的阅读材料主要涉及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通过阅读《苏轼的《东坡笔记》》和《马可·波罗游记》两篇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文化修养和旅行见闻,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的探索。
二、阅读材料分析1. 《东坡笔记》《东坡笔记》是苏轼的一部笔记随笔集,记录了他的生活见闻、思考感悟以及对文化艺术的品评。
苏轼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和思考问题,对于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反思。
他通过对诗词、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观点和见解,对于古代文化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马可·波罗游记》《马可·波罗游记》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所著的一部游记,记录了他在中国的旅行经历和对中国文化的观察。
马可·波罗以客观的态度描述了中国的风土人情、政治制度、农业生产等各个方面的情况,为后世人了解古代中国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于中西文化的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个人见解通过阅读这两篇文章,我深刻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样。
苏轼和马可·波罗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人物,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的思考和见解,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也对于我们的现代生活和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我看来,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我们应该既尊重传统,又要勇于创新。
只有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我们才能够使传统文化保持活力,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同时,我们也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国际交流的机会,加强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让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发出更加响亮的声音。
四、总结通过本次研任务,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苏轼和马可·波罗的经历和思考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传承创新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精选8篇)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精选8篇)苏东坡传读书笔记篇1小时候不求甚解地背过“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道不明为何身在庐山中就不能识其真面目。
慢慢地,我读出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沉痛凄凉,领略了赤壁当年的风云迭起,也曾在中秋月圆之时,有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完美祈愿。
作为苏东坡的半个老乡,一向以家乡东坡故里眉山为傲,不满足于仅从诗词作品中了解这位历史人物,于是我翻开《苏东坡传》,跟随着一代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的笔触,从质朴而睿智的文字中,品读苏东坡坎坷而伟大的一生。
全书以时间为序,共分为四卷:童年与青年、壮年、老年、流放岁月。
该书不是单纯地讲苏东坡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写了哪些作品,去了哪些地方,而是在讲述苏东坡生平事迹的同时,分析宋史,阐明当时多变的政治时局和复杂的人物关系,并附有其他相关人物典型事迹的叙述,或正面彰显,或侧面烘托。
可谓是由讲史以写人,由写人以传道。
的确,人物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是分割不开的,仅写人物则不足以动情,单写背景则颇显空虚。
作者的生花妙笔,在北宋厚重的政坛风云画卷上叙写着苏东坡一生的诗情词意。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睛。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
”苏家的家风淳厚优良,父母赐予了苏东坡童年良好的诗书教育,他少年才俊,高中科举,壮志凌云,才华纵横,在中国文坛上一向拥有着有无可替代的高位。
作者在传记中也对苏东坡的才华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赞扬:“他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作家……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苏轼兼修儒、释、道,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方面都到达了登封造极的程度,他还大胆地尝试酿酒、制墨,修炼瑜伽术,亦同历代众多文人、君王一样追求着长生的境界。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篇2回想我对苏轼的记忆,从小学开始就开始接触他,中学时期更多的诗词,说起来人人会唱的《但愿人长久》……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宋代的着名书法家、画家。
有关苏东坡传的读书笔记(通用6篇)

有关苏东坡传的读书笔记(通用6篇)有关苏东坡传的读书笔记篇1“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生有味是清欢”谈及苏轼,满心荡漾如歌的行板,遍地的词花。
可东坡,不止于东坡之词所流露出来的淡然自如。
读《苏东坡传》才知,他的行止由心,他在与人交往,与内心相处时的和谐,才是他名芳千古的魅力所在。
苏轼与人之和谐,从垂髫之时与家人相处中便体现出来。
让我感兴趣的是他与母亲的一段小对话,不仅早早地见出他的心之所向,更体现出了母亲对他的疼爱有加与母子关系的融洽。
对话道后汉时朝政混乱,一位名叫范滂的正直学者冒死进谏,被判死罪之后深觉愧于母亲的养育之恩,可范母依然支持儿子去做对的正直之事。
苏轼欣赏他的凛然正义,询问自己的母亲会不会容许他长大之后,也变成范滂这样的人,苏母说:“你能做范滂,难道我就不能做范母吗?”从小事中见出苏轼与家人之间的和睦,体现出浓浓的亲情美。
苏轼在父亲苏洵和弟弟子由的陪伴下学习成长,在他的日后生涯中同弟弟所表现出来的手足之情,在中国这样一个伦理道德之邦也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在成长的道路上,子由同他是最为亲近的,即便长大做官之后,他们也常写诗互赠,身影也常在对方的梦里出现。
以前只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嫦娟”的明月千里寄相思,只知子瞻对子由之思念情深,却不知子由对兄长付出得更为深切。
在苏轼最穷困潦倒的时候,是弟弟用羸弱的肩膀扛起了整个家庭;在他的政见最孤立无援的时候,也是子由在背后毫无保留地支持他;政治风暴席卷而来,他们相互担心,互相帮扶,手携着手走过了一路坎坷。
苏轼曾说“嗟余寡兄弟,四海一子由”,更足以见他们亲情之深厚,相处之和谐了。
子由对哥哥的帮助是巨大的,苏轼却因他的才华与抱负,还是不可避免地成为政治风暴中搏击风浪的海燕。
可不管是仕途上的擢升还是贬谪,都没有改变他自始至终都听从着内心真实的声音,一如既往地做到与自己内心的和谐。
内心的声音在呼唤他,不要被利欲贪念所蒙眼蔽窍,身心该放在为人民谋真切的利益上。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前十五章4篇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前十五章4篇苏东坡传读书笔记前十五章篇1“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是北宋词人苏东坡——旷达超脱。
但我认为这是一个高傲的苏东坡,因为世上仅此一个苏东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闪耀在中国的星空。
青春盛开,美好凝眸;青春为畔,永恒的河。
东坡的第一位妻子王弗容纳他的年少轻狂,指导他该如何为人处世,伴他走过青春年少。
在她十周年忌日时,苏东坡为你她作诗一首——“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从子儋的十八岁到二十九岁,二人在侧,佳人共度青春。
苏轼对于这个追随自己十一年的人,怀有不舍的深情与刻骨的感激。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一代少年,壮志凌云,抱负不凡。
所谓拳拳赤子心,殷殷爱国情,都在这个少年身上体现了——“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
他是他灵魂上的双胞胎,是莫逆之交。
与“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曹氏兄弟截然不同的是,他与胞弟子由的手足之情,令人心生羡慕。
他们政见同一,子由教子儋沉稳,子儋教子由学识。
记得东坡因乌台诗案入狱,子由天天给兄长送饭。
中秋月夜醉后,子儋怀想的还是子由。
本说兄弟只是血缘上的亲近相似,但他们由貌至气质无一不随时产生共鸣。
只是可惜的是,东坡死前都未能在见子由一面。
但所幸这首词流芳百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对于病故妻子的悼亡,对于兄弟的亲情,对于国家的热爱与渴望报效,还是对于黎民百姓的造福——赈济难中的百姓,帮助百姓饮水解渴,建设公立医馆,这都是他人格高尚的所在。
自然,他也有一具有趣的皮囊。
贬谪他乡,穷乡僻壤,不比京都的繁华,一切都如烟云般消逝了。
但东坡居士的日子从来没有寂寞过。
清水煮猪肉,研制墨水,酿造酒饮,吃羊脊,种田,料理园子,这是他随处可栖的江湖。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有趣的皮囊与高尚的灵魂相结合,是我们所景仰的苏东坡。
大江东去矣,东坡已逝矣。
东坡曾追求长生不死药,但未得愿,他的肉体已归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天是个不错的日子,云淡风轻。
宜昌这边刚下过雨,久违的阳光有一次洒满大地。
白驹过隙,大学的第一年便悄然走过,也是转瞬之间,我的生命已走过了整整二十年。
直到今天,我才发现自己还没有仔仔细细认认真真从里到外地好好审视自己一番。
审视自己的情感,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念,审视自己的功过错失。
这些都没有,所以也就没有比较,自然进步体现在哪里,也不得而知。
古人云:‚一日三省吾身。
‛此言未免有些过,但一日一省总是必要的。
我明天的安排,我未来一段时间的计划,我一段时间后的目标等等都需要我好好考虑,其可行性和价值都是关键之处。
我有做过这些吗,至今我记住的最令我感动的事情就是自己花了三个月时间好好的读完了孙皓晖先生的
宏篇历史小说《大秦帝国》,感慨良多,受益匪浅。
其给我的精神鼓励和意志支持也在岁月长河中一点一滴的消失殆尽。
然这一切都归根何处?
只能说自己不够坚韧,不够清醒。
欲望的魔爪和懒惰的推手正在一点一滴的吞噬我的灵魂。
面对着日益繁华的大千世界,如果不能及时丰富自己,这必定是一个极度悲哀的事情。
所以我不得不用心抵御每一处的诱惑,强大心灵。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诚斯如此,绝对的警世名言。
所以说谋定而后动,三思而行才是智者所为。
此刻的我依旧稚嫩,依旧不能不会很成功地处理某些事情。
我目前正在不可阻挡地追求完善自我,追求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完善自我是我毕生都要做的事情,它值得一生投入,尤其是精神生活的幸福指数。
而此追逐的关键在于
外强体魄,内修学养。
即‚修身‛事也。
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2012/5/26
关于我们生活的一些问题
1、年轻人的社会关注;
2、面子和里子;
3、中国年轻人---‚少读经典‛现象;
4、文化快餐和文化意识的浅薄之态:
5、社会媒体的责任意识;
6、中国社会典型的异己情怀;
7、我们的大学怎么了还是我们的大学生怎么了;
8、关于手机;
9、先秦文化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
10、我们到底把几分爱留给了父母;
11、如何适应快节奏生活,不再疲于奔命,寻回心灵之门;
12、亲,我们依旧是纳税人;---维权意识
13、能否扶起‚社会道德‛;
14、‚大仁不仁‛是真是假;悲天悯人是否有错;
15、谈读书和旅行;
2012/8/20
关于书籍
1、林语堂人生不过如此;
2、刘墉作品集;
3、周国平爱情的容量
4、柏杨丑陋的中国人;
5、田海进激情中国人;
6、中国威胁还是威胁中国;
7、曾国藩家属;
8、孙皓晖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
9、孙皓晖大秦帝国
10、宋晓军中国不高兴
11、鬼谷子
12、二十四史;
13、东周列国志;
14、我就是想停下来看看这个世界;
15、余华活着;
16、在路上
关于学习
2013/3/16
材料学,口才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商学
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不用起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故不困也。
2013/5/18
棋道
围棋之道,天道人道交合而成也。
远古洪荒,大禹疏导,大地现出茫茫原野。
于是大禹立井田之制,划耕地为九九扩大的无限方块。
其中沟渠纵横交织,民居点点布于其上,便成人间棋局也。
后有圣哲,中夜观天,感天中星光点点,大地渠路纵横成方,神往遐思,便成奇想,遥感天上星辰布于地上经纬,当成气象万千之大格局。
神思成技,做经纬交织于木上,交叉点臵石子而戏,便是棋道之开始。
其后攻占征伐,围城夺地,人世生灭愈演愈烈,棋道便也有了生杀攻占、围地争胜的规则,久而久之,棋道成矣。
人间诸象,天地万物,皆环环相围而生。
民被吏围,吏被官围,官被君围,君被国围,国被天下围,天下被宇宙围,宇宙被造物围,造物最终又被天地万物芸芸众生之精神围。
围之愈广,其势愈大。
势大围大,围大势大。
此为棋道,亦是天道人道。
棋道圣手,以围地为目标,然必以取势为根基。
子子枢要,方可成势。
势坚则围地,势弱则地断。
若方才之棋,若‘秦国’处处与‘魏国’纠结缠斗,‘秦国’则难以支撑。
若以势围地,势地相生,则‘秦国’自胜。
因由何在?棋若无势,犹国家无法度架构也。
棋若有势,则子子有序,若民有法可依,兵有营规可循也。
圣手治棋,犹明君治国,名将治军也。
2013/8/19
如果你想选择,你必须有选择的资本,不管是职场,还是情场。
人不可能不进入社会,而一旦进入社会,现实的影子就毫不隐藏的笼罩在世人的身上,那就是世俗的力量,这股力量不可谓大,亦不可谓小,但它总会时不时地影响左右很多事情。
世俗的力量与我们而言,究竟何利何弊呢?
人生方圆该如何把握?
2013/9/23
正视批评,是需要勇气的。
人都喜欢被他人认可,这是一个社会现象,更是人的本性。
可是生活之中,我们难免听到指责与批评,如果我们不加以思考就全盘否定,未免太过武断。
既然有异议,其必然也有自己的评判标准,当然有值得思考的地方。
因为他们大多也是基于一般的社会价值标准而衍生出来的。
所以不必因别人的指责而不乐,反而应该查纳忠言,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