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学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学案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学案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学案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目题(一) 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普遍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1)自然界是发展的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中,整个自然界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前进和上升过程。

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正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每个人的认识都经历着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各种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距离过去或现在不远的事,变化一定不会太大。

(×) 辨析: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中。

2.人的认识可以跨越式发展。

(×) 辨析:人的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联系和发展的关系 (1)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世界既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变化发展的,事物的联系和发展不可分割。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统一的。

(2)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

(3)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是变化发展的,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事物的变化发展表现出来。

[典例应用] (福建高考)下列与漫画蕴含的哲理相近的诗句有( ) ①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解答漫画类选择题首先要明确漫画的寓意。

该漫画的大概意思是满树叶子时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剩下一片叶子,人们才知道珍惜,这启示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把事物看成了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答案为B。

[答案] B 目题(二) 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什么?(1)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案1全面版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案1全面版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内容】本框题分为两个目。

第一目,发展的普遍性。

逻辑顺序是: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本目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再到人的认识都是永恒发展的,都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漫长的不断发展的过程。

第二目,发展的实质。

逻辑顺序是:唯物辩证法是从事物前进性和方向性出发来理解发展——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最后得出结论:没有发展就没有自然界,就没有人和人类社会。

学习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就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会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进一步运用所学的知识,处理好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发展的实质。

【教学难点】判断新旧事物的客观标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发展的实质,新事物、旧事物的含义。

2、理解发展的普遍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地对待生活中失败与成功、困难挫折与理想目标之间关系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增强对社会发展的信心,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的精神,自觉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唯物辩证法的两个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引起事物的变化,推动事物的发展。

让学生回忆:哲学把世界分为几大领域?学生讨论回答: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教师提出问题:那么自然界、人类社会跟人的认识是发展的嘛?二、新课讲授(一)发展的普遍性1、自然界是发展的。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学习型教学案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学习型教学案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学案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一、【了解】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二、【理解】发展的实质,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发展1、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提示】发展与运动变化的关系运动变化有两种情形:一是前进性的;二是倒退性的。

发展特指前一种情形,因此发展是运动变化,但运动变化不一定是发展。

【拓展】关于新事物与旧事物1、什么是新事物?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判断是否新事物的标准,不是形式的新旧,不是产生的先后,不是一时力量的强弱,其根本标志在于它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2、新事物永远是新事物吗?新事物也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不会永远是新事物。

3、新事物与旧事物毫无关系吗?新事物在旧事物中孕育产生,是对旧事物的“扬弃”。

2、发展的普遍性(1)表现(原理)【提示】世界永恒发展是指事物运动变化所包含的趋势,而并非指任何事物在任何时候都处于发展之中。

(2)方法论要求补充理解:第一,既要认识事物的现状,又要了解它的过去,预测它的未来。

如:坚持可持续发展。

第二,要根据事物在发展中的阶段来确定我们对事物的态度。

如:正确评价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三,要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如:第十课讲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

[例1]“长江后浪催前浪,一辈新人换后人。

”与本句话反映的哲理相同的诗句是A.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c.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D.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例2]温家宝总理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针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用“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来表达我们的信心。

与该诗句体现相同哲理的是A、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B、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例3].XX年12月21日,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在谈话中表示,海协会与海基会的制度化协商已走上行稳致远的轨道,两岸通过平等协商发展两岸关系的理念深入人心。

高中政治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一必修4政治教案

高中政治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一必修4政治教案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一).发展的普遍性1、观点:世界是永恒发展的2、表现:(1)自然界是发展的。

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中。

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相互联系引起的。

正是由于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才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社会形态的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每个人的认识都会经历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各种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整个人类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

(4)总之,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不断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

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二).发展的实质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发展的意义:如果没有发展,就不会有缤纷秀丽的自然界,就不会有生生不息的人类社会,也不会有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

【知识理解】1.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关系2.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1)在把握“发展实质”知识点时,应抓住“实质”“前进和上升”“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等关键词去理解发展的实质。

2)发展是运动、变化,但运动、变化不一定是发展。

发展是前进的和上升的运动和变化。

运动分前进的、上升的及下降的、倒退的的两类,不可混淆。

【判断】1.发展是运动和变化,所以,运动、变化也是发展()提示:看知识理解第一题。

2.一切事物都是处在运动、变化、发展之中的()正确3.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正确【构建知识体系】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64-65页)(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1)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

它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第十八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案

第十八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案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第十八中学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开展观教案新必修4授课班级:高二〔4〕〔6〕班科目:思想政治④生活与哲学课题: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开展观一、【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识记:(1)开展的普遍性(2)运动的根本形式(3)事物开展的道路◇理解:(1)开展的本质,开展的方向、道路和形式(2)联络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开展(3)用开展的观点看问题(4)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分析:(1)联络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运动的详细事例.分析说明开展的几种形式&)结合现实问题,分析说明事物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2、才能目的(1)运用根本观点、根本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才能(2)比拟区分易错易混点的才能(3)综合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演绎、归纳方法解决详细问题的才能(4)从整体上把握知识构造,形成知识网络体系的才能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的(1)正确认识国际一一共产主义运动的前进性、曲折性,坚决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2)促进新事物成长壮大(3)深化理解“勿以善小而不为〞,要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二、【教学重点、难点】:1、开展的本质;2、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3、准确地理解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三、【整体感知】: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明确开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个总特征,把握开展的本质.理解开展的普遍性,学会用开展的观点看问题,正确认识事物开展的方向、道路和形式。

四、【方法点】:(1)开展的普遍性这一知识点,要从三个层次分析,即自然界是开展的、人类社会是开展的、人的认识是开展的,全面把握开展。

(2)结合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的有关事实,说明开展的本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结合历史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详细事例,分析说明事物开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五、【课文导语】:唯物辩证法既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络的科学,也是关于世界永久开展的科学。

开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个总特征。

高中政治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案一、本课学习目标和知识结构1、本课逻辑结构:在上节课介绍了世界的普遍联系的基础上,本节课介绍了客观世界的基本特征不仅是普遍联系的,而且是变化发展的,通过分析新旧事物的不同和联系感受到万事万物运动发展的状态,进而掌握事物发展两种不同的状态:质变和量变,从而引导同学们树立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学会运用辩证法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

2、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识记:新事物、旧事物的含义;量变和质变的含义。

理解:理解发展的实质,懂得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于变化之中,掌握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有创新精神,支持新事物的成长。

列举实例,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说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运用:根据新旧事物的判断标准,分析生活中新出现的事物是否意味着“发展”,例如怎样认识社会制度的进步、个人生活、工作、学习中的暂时挫折以及对科技创新的态度等等。

能力目标:掌握用发展的观点观察问题的方法,增强应用这个方法去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发展的观点,提高认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运用运动的观点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观。

二、学习重点、难点:1、判断新旧事物的客观标准。

实际生活中有各种不同的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有些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欺骗性,所以要学会掌握科学的依据。

判断新旧事物的客观标准为: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而不能以事物出现时间的先后,以事物一时的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熟和完善,或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上去判断新旧事物。

因为,一般来讲,新事物可能是后出现,但不能说凡是后出现的东西都是新事物;从事物发展的最终情况来看,新事物要比旧事物力量更强大,发展速度更快,更加完善和成熟,但新事物在开始时是弱小和不完善的,而旧事物反而会显示出强大的特点;新事物的名称固然是新的,但旧事物有时也打着新的名称和旗号来欺世盗名,而其本质仍是旧事物。

唯物辩证法发展观教案

唯物辩证法发展观教案

唯物辩证法发展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认识到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2. 让学生掌握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基本原理,包括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量变与质变等。

3. 培养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基本概念2. 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3.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4. 唯物辩证法发展观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唯物辩证法发展观。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分析和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事物为什么会产生变化。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基本概念,如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量变与质变等。

3. 分析案例: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唯物辩证法发展观。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分析和解决问题。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分析和解决问题。

3. 准备下一节课的案例分析。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材: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相关内容。

2. 案例素材:生活中的实例和案例。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案例和辅助教学。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基本概念。

2. 第二课时:讲解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学设计教案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学设计教案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学设计教案教案: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内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开拓创新的精神态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2.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发展的基本观点。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通过教师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历史是如何在发展中的?人类的社会历史发展中有哪些观点?请举例说明。

Step 2:概念讲解(15分钟)1.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定义和基本内容。

2.通过讲解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发展的基本观点。

3.通过解释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Step 3:案例分析与讨论(20分钟)1.教师提供一些案例,如工业革命对社会历史的影响,社会主义革命对人类历史进程的推动等,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这些案例中的矛盾和发展规律。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整理出案例中的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总结出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发展的基本观点。

Step 4:方法探究(25分钟)1.讲解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方法: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2.通过教师提供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进行分析。

3.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对一个历史事件或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如学生集体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

Step 5:归纳总结(15分钟)学生回答开头提出的问题,总结并概括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内容以及方法。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讨论的质量,评价学生对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理解和熟练运用方法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主题: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内容:1.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定义和基本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发展的普遍性(2)运动的基本形式(3)事物发展的道路◇理解:(1)发展的实质,发展的方向、道路和形式(2)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3)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4)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分析:(1)联系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运动的具体事例.分析说明发展的几种形式(2)结合现实问题,分析说明事物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2、能力目标(1)运用基本观点、基本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比较辨别易错易混点的能力(3)综合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演绎、归纳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4)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体系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正确认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前进性、曲折性,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2)促进新事物成长壮大(3)深刻理解“勿以善小而不为”,要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二、【重点、难点】:1、发展的实质;2、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3、准确地理解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三、【整体感知】: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明确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个总特征,把握发展的实质.了解发展的普遍性,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道路和形式。

四、【方法点津】:(1)发展的普遍性这一知识点,要从三个层次分析,即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全面把握发展。

(2)结合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的有关事实,说明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结合历史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具体事例,分析说明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五、【课文导语】:唯物辩证法既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也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个总特征。

把握发展的实质,了解发展的普遍性,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道路和形式,自觉抵制各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错误观念。

第一框题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一)、发展的普遍性◇课堂探究:(1)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它说明了什么?(2)你认为人类的体质还会发展吗?◇探究提示:(1)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从化学进化到生物进化的上升过程,最后产生了人类。

人类的出现是自然界的一次巨大飞跃。

它说明了自然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2)会发展。

因为人类社会也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

怎样理解唯物辩证法讲的发展的普遍性?(1)唯物辩证法所说的发展的普遍性包括三个层次: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2)自然界是发展的。

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中。

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相互联系引起的。

正是由于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才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课堂探究:(1)回顾20世纪中国的历史,你能否体会到中国社会的巨大发展?(2)20世纪人类社会的巨大发展对你有什么启示?◇探究提示:(1)从课本中的两幅图片,以及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例,我们可以感觉到我们国家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各方面的巨大变化。

(2)整个人类社会都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3)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社会形态的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课堂探究:(1)“整个宇宙都要服从”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的神话为什么被打破?它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2)人们对自然科学的认识是这样,对某一具体事物的认识也是如此,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探究提示:(1)说明了随着实践的发展,人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

(2)略。

(4)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每个人的认识都会经历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本知识.最要求同学们维时要从自然界是发展的从知识整体性上理解把握唯物辩证法发展的普遍挂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三个角度理(二)、发展的实质1、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在把握这一知识点时,应抓住“实质”“前进和上升”“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等关键词去理解发展的实质。

运动分前进的、上升的及下降的、倒退的两类,不可混淆。

事物的运动只有进的、上升的才是发展,下降的、倒退的运动不是发展。

2.发展的意义。

有了发展才有了缤纷秀丽的自然界,才有生生不息的人类社会,才有日新月异科技。

结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有关知识,举例说明发展的重要性。

◇课堂探究:(1)计算机的更新换代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2)谈谈你对发展概念的理解。

◇探究提示:(1)说明事物在不断发展,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

(2)略。

教材设专家点评讲了事物的运动变化,事物的运动变化分前进的、上升的和下的、倒退的运动两类,只有那种前进的、上升的运动才是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念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

◇课堂练习:简要回答怎样正确认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答案:(1)唯物辩证法从事物的前进性和方向性出发理解发展。

(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

解析:本题从知识的完整性上考查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在理解这一问题时抓住“实质”“前进性”“方向性”等关键词,注意区分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那种倒退的、下降的运动变化则不是发展。

第二框题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课堂探究:(1)结合上述两种说法,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2)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社会具有远大发展前途?◇探究提示:(1)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遇到空前的挫折,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了重大曲折。

(2)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有着远大发展前途的社会主义社会,一定能充分地发挥出它的巨大潜力和优越性。

②我们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爱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同时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①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

它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不是全盘彻底地否定旧事物,而是汲取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②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为什么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因为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因此它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①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②新事物本身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

③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因而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④因此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

人们对新事物的认可也有一个过程。

如我国改革开放之初,人们对发展非有制经济的认识持反对的意见的人就较多,但事实证明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正确的,它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二)、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1、量变和质变。

(1)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

(2)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着的变化。

(3)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着的变化。

(4)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课堂探究:(1)“谷堆”和“秃头”的生成过程,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2)“量的进展看起来并不改变什么,而只是增加和减少;但是最后却过渡到了反面去。

”黑格尔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探究提示:(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正是由于最后的一粒谷子和最后的一根头发,才导致了谷堆和秃头的生成。

(2)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的状态。

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叫量变,它是一种渐进的、不显着的变化;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叫质变,它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着的变化。

2.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对人们的启发。

(1)做任何事情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3)只有善于抓住机遇,才能赢得主动;只有努力赢得优势,才能加快发展。

(4)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或优柔寡断、缺乏信心,都是不可取的。

◇课堂练习:马克思在撰写《资本论》时,每天上午九点就去伦敦大英博物馆阅览室查找资料,研究文件,一坐就是一整天。

由于精力集中,常常情不自禁地在座位上用脚来回蹭地,日久天长,竞把脚下的水泥地面磨去了一层,留下了很深的痕迹,人们称之为“马克思的足迹”。

马克思孜孜不倦40年才成就了这部鸿篇巨着。

试分析“马克思的足迹”中所蕴涵的哲学道理及对青年人成才的启示。

答案:(1)“马克思的足迹”表明了一切事物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没有一定程度的量的积累,就不会有事物性质的变化,就不会实现事物质的飞跃,所以,要重视量的积累。

马克思经历40年的潜心刻苦研究,搜集、分析大量材料,才写出名着《资本论》,就说明了这一点。

(3)青少年一代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使自己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变成效国之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必须向马克思学习,把远大理想、崇高目标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德、智、体各方面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同时要坚持抵制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有害的坏思想、坏行为,做到防微杜渐,健康成长。

本课小结:从整体上把握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即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以上两点又分别讲述了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等知识。

本课板书设计:唯物辩证法的发世界是永恒发展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的普遍发展的实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量变和质变的关系量变、质变对人的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