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友送别诗

合集下载

临别诗句 赠友

临别诗句 赠友

临别诗句赠友
1. “朋友啊,此去何时见也,且把情谊记心间。

”就像那天空的飞鸟与白云,总是相互陪伴,我们不也是这样吗?
2. “离别时刻莫悲伤,未来路长等你闯。

”你看那大海中的船儿,即使历经风浪,也依然勇敢前行,我们也能如此!
3. “今日一别各东西,友情永远不会移。

”这就好比那屹立的山峰,无论四季变换,始终坚守在那里呀。

4. “前路漫漫莫彷徨,好友永远在身旁。

”想想那夜晚的星星和月亮,相互辉映,我们不也这样相互支持吗?
5. “虽要分别心莫愁,思念连线情长久。

”如同那首尾相连的火车车厢,我们的情谊也不会断开呀!
6. “送君千里终须别,重逢之日定不远。

”像是冬天过去春天总会来,我们的相聚还会远吗?
7. “分别在即话不多,深情厚谊不用说。

”这不就像那深深的湖水,无需言语也知道它的深沉。

8. “终有一别莫流泪,笑容相伴才最美。

”恰似那绽放的花朵,总是用最美的姿态面对呀。

9. “临别赠言表真心,友谊之花永长存。

”就如同那古老的大树,岁月流转依然生机勃勃。

我的观点结论:朋友间的离别纵然不舍,但真正的友谊不惧距离与时间,会永远存续。

赠友送别的诗有哪些

赠友送别的诗有哪些

赠友送别的诗有哪些赠友送别的诗有哪些诗,最早见于战国文字,其本义是把心中的思想表达出来的语言,后延伸至比喻美妙而富于生活情趣或能引发人强烈感情的事物等。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赠友送别的诗有哪些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赠友送别诗1王勃(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赠友送别诗2李白(唐)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赠友送别诗3岑参(唐)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赠友送别诗4李商隐(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赠友送别诗5王昌龄(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赠友送别诗6李白(唐)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相关阅读:送别朋友的话1、如果我们能回到昨天,我一定努力站住笑着会祝福你!2、即将是分别,我真心的祝福你永葆天真,无邪,快乐,向上的气息。

3、我不去多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那块绿洲,便不再瞻前顾后!4、相聚总是短暂,分别却就是久长,愿我们的心儿能紧紧相随,永不分离。

5、离别时,希望你能记住我。

不要问,善变的世界,明天是否依然如故。

6、梦被黎明轻轻地摇醒,朦胧中我再说一句多情的`悄悄话:晚上再与你相见。

7、有人居然说,爱情在分别时就会减退,其实心爱之物得不到时滋味更甜美。

8、别离,有点难舍,但不怅然;有点遗憾,但不悲观。

因为相逢的希望在安慰。

9、自己走过的路,就是自己最贵重的财富。

只有记住这些路,才能走好以后的路。

七言送友诗

七言送友诗

七言送友诗
七言送友诗是一种以七个字为一句来进行构思的诗歌形式。

它常用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祝愿,同时也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

赠友本就是一种非常美好的情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表达出我们对朋友的祝福。

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篇七言送友诗。

春风十里送行舟,离别之时,相忘于江头。

惟愿友谊常伴在,花前月下,圆满如梦。

这首七言送友诗中,作者叙述了自己送别朋友的场景。

他们站在江边,听着春风,看着行船,感受着离别的悲凉。

作者尤其强调了相忘于江头,意味着以后的时间里,他们可能会很遥远,很多事情会改变,但是这种友谊仍要寄托于江水之上,划过这片天地。

接下来是诗中的祝福部分。

作者希望友谊能够常伴在花前月下,象征着生活中的美好,同时也寄托了作者的情感和希望。

最后,他希望友谊圆满如梦,没有任何的遗憾和缺憾,让这份美好的情感化为永恒。

总体而言,这首七言送友诗语言简练,与作者心意相符,不仅表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也寄托了作者的祝福和希望。

这种送别的方式,能够让人更好地去祝福朋友,传递自己的情感和感激之心。

友情是一种珍贵的情感,常常能够陪伴我们走过生命中的难关。

虽然我们也许会分别,但是这种情感却与日俱增,能够慰藉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不再感到孤独和无助。

因此,朋友之间的送别,也可以是一种不断成长的经历,让我们更珍惜自己的人生。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赠友送别诗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赠友送别诗

常用手法
直抒胸臆 情景关系 比喻、拟人、夸张、借代 虚写(虚实结合) ……
温故而知新1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 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 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真题1
(2022·全国乙卷)
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勃
下驿穷交日, 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 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 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 长安在Hale Waihona Puke 边。(2022·全国乙卷)
译文: 在做官之前,像虞卿和魏齐,这是从小的穷朋友,算
是很早的了;在穷困中,像韩信和南昌亭长之间寄食交 往的穷朋友,也算是很早的了。
金秋八月送你离去,在这芦花被风吹动的飒飒 声中我更觉忧愁。
远眺你的船帆已经看不见了,只有日暮下的长 江独自流淌。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
路驶往三峡方向。
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
正与这美景相称。
CB.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 陵“》友中人也的曾风使采用正。与这美景相称”错误。三、 D四.诗句中的前意后思两是次:那使里用的“美君景”一,都直是为指世即人将所离称别道的,友人, 含你义到并了无蜀不中同地。区也一定会说风景很美。诗中
2.请简要赏析诗的颈联。
颈联借景抒情,
寒夜里,一束暗淡的灯火映照着蒙蒙的夜雨, 竹林深处,似飘浮着片片烟云。孤灯、寒雨、浮 烟、湿竹,四个意象是多么凄凉。诗人写此景正 是借以渲染伤别的气氛。其中的孤、寒、湿、暗、 浮诸字,都是得力的字眼,

赠友送别诗

赠友送别诗
[大意] 大意] 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 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 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 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 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 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 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 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此去你 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 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
• 抒写同僚、朋友间的离别送友人去远 抒写同僚、朋友间的离别送友人去远 充满豪情壮志, 征,充满豪情壮志,感情慷慨激昂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惟见长江天际流。 抒写同僚、 抒写同僚、朋友间的离别 送友人去 远游,写游山玩水的闲情逸致, 远游,写游山玩水的闲情逸致,意 境高远, 境高远,情深意浓 。
城流。此地一别,你将如蓬草孤独行万里。游子 城流。此地一别,你将如蓬草孤独行万里。 的行踪似天上浮云,落日难留,纵有深深情谊。 的行踪似天上浮云,落日难留,纵有深深情谊。 挥手告别,你我各奔东西。萧萧长呜, 挥手告别,你我各奔东西。萧萧长呜,马匹也怨 别离。 别离。
问题:颈联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问题:颈联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答案
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 答:“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似 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 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 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1、长亭 2、杨柳 美酒:元代杨载说: 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 3、美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 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 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 4、南浦 寒蝉” 阳关” 古道” 西风” 5、“寒蝉”、“阳关”、“古道”、“西风”等也 都是与离别有关的意象。 都是与离别有关的意象。 6、夕阳 7、秋

赠友送别 古诗

赠友送别 古诗

赠友送别古诗
以下是赠友送别的古诗:
1、《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山中送别》唐·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3、《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草》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5、《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6、《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

朋友远行送别的诗句

朋友远行送别的诗句

朋友远行送别的诗句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诗句吧,诗句是组成诗词的句子。

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好的诗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朋友远行送别的`诗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朋友远行送别的诗句篇11、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5、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6、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7、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8、朋友天一端,友于甚相欢。

珍重千金字,重逢一解颜。

9、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0、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11、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2、送进多歧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13、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1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别朋友的伤感诗句15、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朋友远行送别的诗句篇21.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王维《送别》2.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王维《送别》3.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杜甫《赠卫八处士》4.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杜甫《石壕吏》5.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李白《送友人》6.衰兰送客咸阳道。

——贺铸《行路难·缚虎手》7.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苏武《留别妻》8.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杜牧《赠别》9.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10.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11.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送别赠友诗pptx

送别赠友诗pptx

长亭、渡口、南浦等空间意象
《灞陵行送别》李白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注释:长安东南三十里处有一条灞水,汉文 帝葬于此,遂称灞陵,水边有灞陵亭。唐 代人们出长安东门相送亲友,常在这里分 手。因此灞陵亭在唐诗里常和别离联系在 一起。
长亭、渡口、南浦等空间意象
《南浦别》白居易
送别诗常用意象
一、习俗类意象
1、折柳惜别 2、饮酒饯别 3、唱歌送别
折柳送别
折柳送别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 体有三:
1、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 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 2、“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 留、惜别、不舍之意。 3、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 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之意。
意境: 莽苍、辽阔、苍凉、朦胧、荒凉、 凄清、渺茫、暗淡、冷寂、悲凉慷 慨、缠绵宛转、雄浑壮阔、空寂寥 落、萧条荒凉。 深远、幽远、幽静、宁谧、繁丽、 热烈、高昂、空灵、幽美、繁华、
一、送别诗中的情感
别离,是令人哀伤愁怨的,故古代诗人创作出 了不少含悲忍泪的名篇;但别离所包含的感情又是 复杂的,它表达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
1、依依惜别时的不舍与伤感
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2、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送沈子福之江东 送杜十四之江南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
罟师荡桨向临圻。
唯有相思似春色,
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
送别诗中常出现“日暮”、“斜 阳”、“暮雪”、“暮钟”等表明傍 晚时分的词语。并非喜欢傍晚时分送 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 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情景交融)。 并且,傍晚时候会伴随着飞鸟归林、 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 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 (反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的抒情艺术和表现艺术
第三讲
一、学习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1、解说这首诗
银烛吐青烟,银色蜡烛兀自吐着青烟,
金樽对绮筵。

手持金色酒杯面对着华丽的筵席,主客相视无言。

离堂思琴瑟,在这充满离情别绪的厅堂,回想起我们深厚的友谊,
别路绕山川。

此后一别长路独行山川绵延环绕。

明月隐高树,明月从高高的树丛中隐去
长河没晓天。

银河淹没在破晓的天空。

悠悠洛阳道,想起这悠长的洛阳古道,
此会在何年。

不知此地一别何年才能再相会。

注:绮筵:华丽的宴席。

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

长河:银河。

2、这首诗在时间和空间上出现了怎样的转换?
时间上:由夜晚→天亮;空间上:由室内→户外→遥想洛阳古道
3、首联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蕴含了怎样的情思?
首联描写出了朋友离别时面对华筵,相对无言的场景。

蕴含了朋友间深厚的友情,烘托出即将分别时的怅然。

4、颈联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诗人是如何抒写这种情感的?
颈联抒发了离别时的难舍难分,怅惘缠绵。

诗人借景物的变化来抒情,“隐”字和“没”字,表面上写树阴遮掩了明月,长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实际上表明时光催人离别,不为离人暂停须臾,时间的流逝更增难舍难分之情。

5、尾联写悠悠无尽的洛阳古道,引起了诗人怎样的感触?
诗人联想到悠悠不尽的洛阳古道,不禁产生后会无期的感触,忧伤哀愁的情绪自然涌上心头。

二、学习李颀《送魏万之京》
1、解说这首诗
朝闻游子唱离歌,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
昨夜微霜初渡河。

昨夜你才和薄霜一起刚刚渡过黄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怀愁之人最不能承受鸿雁的鸣叫,
云山况是客中过。

云山令人生畏,更何况是在作客途中来跋涉。

关城树色催寒近,潼关城的树色渐渐枯黄,催促着寒气越来越近,
御苑砧声向晚多。

长安城的深秋捣衣声越接近晚上就越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请不要只看到那长安是行乐所在,
空令岁月易蹉跎。

以免白白地把宝贵时光轻易消磨。

注:离歌:离别之歌。

关城:潼关、函谷关。

御苑:皇家的宫苑。

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2、首联、颔联写出了怎样的季节特征?表达出诗人的什么情绪?运用怎样的抒情手法?“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3、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是诗人想象凉秋九月,寒气逼近,万户捣衣的景象。

营造出寒冷萧瑟、急迫忙碌的意境。

包含了作者岁月如流、时不我待的感慨。

4、尾联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
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

三、学习王维《送沈子福之江东》
1、解说这首诗
杨柳渡头行客稀,
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
江南江北送君归。

2、三四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又是如何来写自己的情感的?
表达了诗人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

运用比喻的修辞(奇特的想象),诗人将自己心中无限的惜别之情,比作江南江北的春光,无处不在,伴随着友人归去。

诗人即景寓情,情景妙合,以眼前之景写无形之情,使离情别绪哀而不伤,形象丰满。

四、学习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解说这首诗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写作背景:唐宪宗信佛,曾派人去把释迦牟尼佛的一节指骨迎接到宫中来供养,弄得劳民伤财。

韩愈写了一道奏章来劝阻。

唐宪宗大为恼火,要杀掉他,因宰相和其他大臣等出来替他说情,才把他降职,贬到潮州(在今广东省)。

他在去潮州时,路经蓝田关(在今陕西省),侄孙韩湘特来与他同行,韩愈写了这首诗与侄孙。

2、首联点明了什么?蕴含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点明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蕴含了诗人忠而遭贬的怨愤与无奈之情。

3、颔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说明自己的原意是想为圣明的皇帝去掉一些不利于国家的事。

为了国家的利益,怎么敢顾惜自己的年老体衰呢?诗人表明了自己对朝廷的一片忠心,表现了老而弥坚、刚直不阿、为匡正祛邪而义无反顾的情怀。

4、颈联描写什么样的景象?作者借景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颈联描写了一幅雄阔而又冷峻的画面。

回头望长安,看到的只是浮云隔断的秦岭,家已不知在何方;看一看往前走的道路,蓝田关积雪拥塞,连马也踟蹰不前。

作者借景抒情,写出自己对长安的恋恋不舍,以及离开长安、被贬至潮州的冷落、凄凉之情,饱含着英雄失路之悲。

五、学习王昌龄《送魏二》
1、解说这首诗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2、全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抒发的?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抒发了作者依依惜别的深情,离别时的愁苦凄凉之情。

一、二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香气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
友人上船。

)是写眼前实景。

后两句诗人以“忆”字为友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
场景(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潇湘之上,一轮孤月高照,恐难成眠,即使暂时入梦,
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无法摆脱愁绪。

)这两句借助想像,使整首诗虚实
结合,拓展了表现空间,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

六、学习许浑《谢亭送别》
1、解说这首诗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作者是怎样表达?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这首诗表达了缠绵的离愁,突出别后的怅惘、孤寂与落寞。

首句“劳歌”点明送别。

第二句写红叶青山水急流,画面感强,色彩明丽,洒脱飞动,是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出离别之愁。

三、四句写酒醒之后,独留谢亭,友人已去,天空暮色苍茫,满楼风雨凄迷,是以哀景写哀情,突出别后的孤寂、落寞。

七、学习陈子昂《送魏大从军》
1、解说这首诗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2、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雁山横亘在代北,狐塞与云中相接,描绘了边塞阔大险峻的景象,突出山川的雄伟壮阔。

(自然地引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
3、尾联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运用了什么手法?
尾联化用典故,直抒胸臆,寄托了诗人对魏大的美好愿望,激励魏大英勇杀敌,实现建功立业的理想,也表现出自己为国立功的宏愿。

(本诗为送别诗,兼有边塞诗的味道,一改送别诗的愁苦缠绵,而是表现出边塞诗的豪迈雄伟。

前人评价这首诗不落窠臼。


总结
以上都是送别诗。

1、古人送别常有哪些习俗?
答:折柳送别、唱歌送别、饮酒饯别。

(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2、送别诗中常出现的意象有哪些?
答:离别诗中多出现傍晚和月夜等时间意象,如“日暮”、“斜阳”、“暮雪”、“暮钟”等。

因为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情景交融),傍晚飞鸟归林、鱼翔潭底,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反衬)。

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而唐人常借月抒怀。

此外还有鸿雁、清猿、云山、江水、风雨等。

离别诗中多出现长亭、渡口、南浦等意象,这是送别的地点。

3、送别诗中常见的抒情艺术和表现艺术有哪些?
答: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写哀情)、直抒胸臆;
想象、虚实结合、比喻、用典等。

4、送别诗常常抒发哪些情感?
答:抒写离别的不舍愁苦,表达对朋友亲人或爱人的依恋;抒发离后的孤寂落寞;抒发对未来的怅惘迷茫;表达对人间种种美好情感的珍惜;或互相勉励,寄托诚挚的安慰与祝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