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精品语文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我的信念》优质课教案第二课时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我的信念西师大版

我的信念教材剖析文章先归纳说明:作为一个人,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要有信心,以此来领起全篇。
从这一点出发,她那坚强的意志,不达目的不罢手的精神;她那淡泊名利,不为世俗所迷惑的品行;她那献身科学的精神,正是她获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的重点所在。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的理想和信念。
课文先归纳陈说自己的看法,再用典型资料进行表述,语言朴素,感情真挚,夹叙夹议。
表现出居里夫人作为一位科学家的性格特色和人品魅力,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虑。
教课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
2、认识居里夫人的人品魅力。
3、品尝平实而富于真谛的语言。
教课重难点1、梳理课文内容。
2、归纳居里夫人的人品特色。
3、品尝平实而富于真谛的语言。
教具准备1、收集居里夫人的相关资料。
2、教师准备居里夫人的挂图。
3、多媒体课件。
教课过程一、讲话导入1、沟通居里夫人的资料。
2、导课:同学们都知道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推进了核科学的发展。
但对于她的人品,或许我们知道的其实不多。
今日我们来学习居里夫人的自传体散文《我的信念》,或许对居里夫人的人品魅力,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板书课题二、朗读感知1、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预习:给以下划线的字注音:心安理得()空暇()奢望()践踏()顿然()3、解说以下词语。
心安理得践踏纯粹顿然三、设疑自探默读课文,议论解决以下问题:1、作者以为“人类也需要梦想” ,“梦想家”最基本的特色是什么?从哪一件事能够看出作者就是这样的“梦想家” ?对此你有什么感想?2、为何作者说,科学家也应该是“一个儿童儿”?这反应作者如何的心态 ?3、对于科学的研究,给人的感觉是乏味的,可居里夫人却近五十年向来致力于对真谛的探究,你以为这类动力在哪?4、居里夫人追求如何的工作和生活环境?5、为何作者追求的“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是一种奢望?四、解疑合探,小组展现教师明确:1、“梦想家”最基本的特色是,献身事业,浑身心投入事业,事业就是全部,根本不考虑物质利益。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七课我的信念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七课《我的信念》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以及她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其性格的联系。
3、学习本文质朴、真诚、富有哲理的语言。
【教学重点】1、了解、归纳居里夫人的人格美。
2、品味本文质朴、真诚、富有哲理的语言。
【教学难点】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以及她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其性格的联系。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说起居里夫人,可能很多同学都熟悉她的故事,居里夫人曾经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然而她那淡泊名利,甘于宁静和简单,不为世俗诱惑的品格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构成了她的人格美:爱因斯坦曾在《悼念玛丽·居里》一文中说“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那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夫人晚年所作的《我的信念》,就是阅读居里夫人的灵魂,可以了解她那伟大的人格来自怎样伟大的心灵。
二、整体感知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学生听读。
2、疏通文意、识字记词:问心无愧()渲染()闲暇()奢望()呵责()蹂躏()猝然()眺望()3、梳理归纳:⑴概括要点:让学生独立默读、思考,让学生用简单的短语归纳居里夫人的行为特点。
(概括要点抓住关键词即可。
)坚忍不拔信心勤奋目标探讨真理献身科学安静不谋利自由克制科学之美。
⑵分析整理:在概括要点的基础上,全本分析、归纳、整理信息,归纳居里夫人的人格美,及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①宗旨:探讨真理、不图财富、沉醉于科学之美。
②环境:自由、安静、时间。
③工作:目标、信心、坚忍不拔、勤奋努力。
4、问题探究:引导学生研读课文、探究问题,先让学生默读质疑,提出问题,四人小组互动研讨,自主合作探究,教师作适当的点拨引导。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七课《我的信念》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以及她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其性格的联系。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我的信念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我的信念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内容,主要讲解“我的信念”这个主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通过阅读课文和讨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信念,以及信念对人生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如下:•了解什么是信念,及其定义和作用;•探究信念对人生的重要性;•培养并加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信仰意识;•增强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实现的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和体验什么是“信念”;•了解信念对人生的意义和影响。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了解信念的内涵和意义,以及如何将信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如何帮助学生破除过度依赖外部评价和批评的思维模式,引导他们依靠自己的信念实现心中所愿。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导入,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究学生对“信念”一词的认识;2.课文阅读,要求学生独立阅读文中的“我的信念”一节,理解文章中所传达的信息;3.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文中的问题,了解信念对人们的重要性;4.个人感悟,鼓励学生以自己的角度发表自己对于信念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2.阅读指导,以读者角度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并理解文中的含义;3.合作探究,以集体思考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探究课文中的主题;4.个人表达,提供机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五、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我们将采取以下方式:1.小组讨论时,在一定时间内观察和记录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情况;2.教师通过课堂提问和回答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于信念的理解和想法;3.通过学生的写作作品,了解学生对于信念的认识及其思维和表达水平。
六、教学资源和引用为了能够有效地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我们将引用下列资源:1.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材;2.文学作品:《我的信念》。
《我的信念》教案: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我的信念》教案:坚定信念,勇往直前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信念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将信念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实现自我成长。
教学内容:本章共有五个课时,分别围绕信念的定义、信念的力量、培养坚定信念的方法、信念的应用和信念的实践展开。
第一课时:信念的定义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信念的含义。
2. 讲解:介绍信念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3. 案例分享:分享一些成功人士坚定信念的故事。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信念的理解。
5. 总结:强调信念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信念的力量1. 导入:引导学生认识信念的力量。
2. 讲解:介绍信念对身体和心理的影响。
3. 实验演示:展示信念的力量(如心理暗示实验)。
4. 个人反思:让学生思考自己的信念对其生活的影响。
5. 总结:引导学生意识到信念的力量,并学会运用信念为自己加油。
第三课时:培养坚定信念的方法1. 导入: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培养坚定信念。
2. 讲解:介绍培养坚定信念的方法和技巧。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培养信念的经验。
4. 个人实践:让学生制定自己的信念培养计划。
5. 总结:强调坚持和实践在培养信念过程中的重要性。
第四课时:信念的应用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信念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介绍信念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方法。
3. 案例分享:分享一些信念应用的成功案例。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信念应用经验。
5. 总结:强调信念在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中的作用。
第五课时:信念的实践1. 导入:引导学生将信念付诸实践。
2. 讲解:介绍信念实践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 个人反思:让学生思考如何将信念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在实践信念过程中的心得。
5. 总结:强调信念实践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勇敢尝试。
教学评价: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其对信念的理解和应用。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我的信念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我的信念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回忆那个夏天》中的主旨思想,掌握阅读技巧。
2.能够运用词语“信念”,理解并讨论人们坚持自己信念的重要性,取得一个统一的见解。
3.能够运用“信念”这一概念,描述自己的信念,并且识别并尊重他人的信念。
教学重点1.课文阅读理解及基本技巧的掌握。
2.对于“信念”的理解与讨论。
教学难点1.对于“信念”的个人信仰的理解与阐释,须借助理性与逻辑分析,并体现在写作中。
2.通过讨论达成具有普世性的共识。
教学过程导入1.张老师对学生说:“小朋友们,信念是什么?”2.学生自由讨论,张老师予以适当引导和点拨,并记录学生的表述。
阅读理解1.张老师给学生讲解课文《回忆那个夏天》2.教师使用黑板,让学生单独完成文章的朗读、背诵、理解,辨别知识点和要点,并互动交流学习体会。
3.张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反应,进行必要的解释和引导,让学生对文章(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深刻的感受。
理解“信念”1.张老师通过概括,让学生感受“信念”这个概念,并指导学生对“信念” 这一概念的了解和表述。
2.学生分小组再次进行自由讨论,分享自己的思维和认知,并记录下来。
个人阐述“信念”1.张老师提出个人阐述“信念”的要点,学生通过书写,记录下对“信念”的认识和理解。
2.学生在班内逐一分享,互相评价和提出建议。
讨论普世共识1.在阐述和分享的基础上,大家更深入地探讨“信念”的普世共识,并取得一个较好的共识结果。
2.学生在这个基础上,更好地建立了自己的信念,也学会了尊重和欣赏他人的信念。
课后作业1.选择自己所想表达的“信念”,写出一篇文章。
2.汇总学生阐述和分享的“信念”观点,并分类展示。
教学总结本节课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使同学们从课文阅读到“信念”的理解,再到“本节课目标”的达成,最后达成“信念”普世共识,体现了教育的基本要义和灵魂,既让同学们具备了对于“信念”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人生旅途上,学会了尊重和欣赏他人,思考和探索个人信念的时刻,在人生道路上更坚定一些,也更加充满信心。
《我的信念》的优秀教案

《我的信念》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信念的含义,认识到信念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信念,激发学生追求梦想的勇气和决心。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导入:通过谈论信念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信念。
2. 主体部分:分享名人的成功故事,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信念的力量。
3. 实践环节:分组讨论,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信念,并制定实现梦想的计划。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信念的含义和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享名人的成功故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信念,互相鼓励和支持。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名人的成功故事,用于激励学生。
2. 准备纸和笔,供学生制定梦想计划时使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谈论信念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信念。
2. 主体部分:分享名人的成功故事,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信念的力量。
3. 实践环节:分组讨论,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信念,并制定实现梦想的计划。
4. 总结:强调信念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坚持自己的梦想。
注意事项:1. 在分享名人的成功故事时,要注意选择具有启发性和感染力的案例。
2. 在小组讨论环节,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互相尊重和鼓励。
3.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适时给予鼓励和支持。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信念的理解和重视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信念的坚定性。
3. 收集学生的梦想计划,评估他们的目标设定和行动计划的可行性。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或名人来校分享他们的成功故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信念的力量。
2. 组织一次班级信念展示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信念,并鼓励他人。
3. 开展一次信念主题的写作活动,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对未来的信念和梦想。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我的信念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我的信念西师大版教材分析文章先概括说明:作为一个人,要有坚强不拔的精神,要有信心,以此来领起全篇。
从这一点动身,她那坚强的意志,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她那淡泊名利,不为世俗所诱惑的品行;她那献身科学的精神,正是她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关键所在。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的理想和信念。
课文先概括陈述自己的观点,再用典型材料进行表述,语言纯朴,感情真诚,夹叙夹议。
表现出居里夫人作为一位科学家的性格特点和人格魅力,给我们以深刻的启发和摸索。
教学目标明白得课文内容。
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梳理课文内容。
归纳居里夫人的人格特点。
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
教具预备搜集居里夫人的有关资料。
教师预备居里夫人的挂图。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谈话导入交流居里夫人的资料。
导课:同学们都明白居里夫人发觉了放射性元素镭,推动了核科学的进展。
但关于她的人格,也许我们明白的并不多。
今天我们来学习居里夫人的自传体散文《我的信念》,或许对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板书课题诵读感知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检查预习: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问心无愧()闲暇()奢望()蹂躏()猝然()说明下列词语。
问心无愧蹂躏纯粹猝然设疑自探默读课文,讨论解决以下问题:1、作者认为“人类也需要妄图”,“妄图家”最差不多的特点是什么?从哪一件事能够看出作者确实是如此的“妄图家”?对此你有什么感想?2、什么缘故作者说,科学家也应当是“一个小孩儿”?这反映作者如何样的心态?3、关于科学的研究,给人的感受是枯燥的,可居里夫人却近五十年一直致力于对真理的探究,你认为这种动力在哪?4、居里夫人追求如何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5、什么缘故作者追求的“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是一种奢望?四、解疑合探,小组展现教师明确:1、“妄图家”最差不多的特点是,献身事业,全身心投入事业,事业确实是一切,全然不考虑物质利益。
2016-2017年最新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我的信念》优秀教案第二课时(精品)

(居里夫人所以没有明确地说出来,而用一个比喻含蓄地点出,大概是因为这 种力量是难以明确表述的。这种力量是一种复合的因素。指的是:完成某件事的 决心;对真理的渴求;科学魅力的吸引;进行科学研究,造福人类的崇高使命感。)
7. 细读课文,用四字短语概括文章的宗旨,环境,工作。 (1)宗旨:探讨真理,不图财富,沉醉科学,献身科学。 (2)环境:追求自由,保持安宁,生活简单。 (3)工作:集中目标,树立信心,坚忍不拔,执著勤奋。
3、练习
3
1. 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琐事( ) 获益匪浅( )
2. 写出下列词语的释义。 鞭策: 沉醉: 盛名:
1.基础作业:在摘抄本上摘抄积累文中的名言警句。
2.拓展作业:居里夫人放弃了镭的专利,却两次成为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对此 ,你怎么看?写成300字的小文章。结合《跨越百年的美丽》和学习本文的感受写 一篇读后感,谈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或给自己的启发。
3.预习作业:朗读《论语十则》,力争背过前四节。 6、板书
5.请学生就文中所展示的居里夫人的性格和思想情操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感 受。
6. 找出每段的关键词语,用四字短语概括居里夫人的行为特点。 第1段,坚忍不拔,树立信心。 第2段,执著勤奋,集中目标。 第3段,探讨真理,献身科学。 第4段,生活简单,保持安宁。 第5段,不图财富,追求自由。 第6段,克制自己,热爱生活。 第7段,沉醉科学。
教学目标
《我的信念》教案
1.了解居里夫人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与其性格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会处理信息 的重要方法:梳理信息。
2.学生自主学会概括要点,结合事例体会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信念》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居里夫人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与其性格的关系。
引导学生学会处理信息的重要方法:梳理信息。
2.学生自主学会概括要点,结合事例体会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3.让学生知道居里夫人是如何成为科学家的,明白要成就一项事业所具备的品质。
教学重点
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与她性格特点的联系。
教学难点
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
教学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为两次荣获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的性格特点和人格魅力,品味真诚、质朴的语言文字,从而全面把握课文内容,朗读中要引导学生筛选、梳理文章蕴含的丰富信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居里夫人的挂图。
学生:预习课文,疏通文意;搜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说起居里夫人,我们大都知道她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推动了核科学的发展。
但关于她的人格,也许我们知道的并不多。
我们的作家梁衡在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一百周年时写了一篇文章《跨越百年的美丽》,相信大家读了之后一定有很多话要说,尤其是女同学,甚至要把她当成自己的偶像了
二、新授
1.“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茧一般。
”某种力量指什么力量?
(居里夫人所以没有明确地说出来,而用一个比喻含蓄地点出,大概是因为这种力量是难以明确表述的。
这种力量是一种复合的因素。
指的是:完成某件事的决心;对真理的渴求;科学魅力的吸引;进行科学研究,造福人类的崇高使命感。
)
2.居里夫人所说的“讲究现实”与“梦想家”是什么意思?
(应该根据语境,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讲究现实,是通过工作取得物质利益,因为生活毕竟需要金钱。
获得很多的报酬才能享受很好的生活,这也是居里夫人肯定的。
“梦想家”就是献身事业,全身心地投入事业,完全不存在物质利益的观念。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3.“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
”“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是什么意思?
(作者作为一名科学家所认为世界的“优美”,不是景色的优美,是客观的自然物质世界的规律、奥秘被揭示出来之后,所感受的世界的奇妙。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成果的不断出现,客观世界也越来越展示自己的魅力,所以说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
)
4.听读课文录音,用心倾听一位挺立在智慧高地的伟人的心语,品味语言的质朴、真诚。
5.请学生就文中所展示的居里夫人的性格和思想情操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6. 找出每段的关键词语,用四字短语概括居里夫人的行为特点。
第1段,坚忍不拔,树立信心。
第2段,执著勤奋,集中目标。
第3段,探讨真理,献身科学。
第4段,生活简单,保持安宁。
第5段,不图财富,追求自由。
第6段,克制自己,热爱生活。
第7段,沉醉科学。
7. 细读课文,用四字短语概括文章的宗旨,环境,工作。
(1)宗旨:探讨真理,不图财富,沉醉科学,献身科学。
(2)环境:追求自由,保持安宁,生活简单。
(3)工作:集中目标,树立信心,坚忍不拔,执著勤奋。
三、练习
1. 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琐事()猝然()
获益匪浅()呵责()
2. 写出下列词语的释义。
鞭策:迷醉:
沉醉:懊恼:
盛名:固执:
3.“我的惟一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一句,你是怎样理解的?
4.“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迷醉于大自然的景色。
”在常人看来,科学研究应该是艰深的、枯燥的,作者却不这样看,为什么?
答案:1. 琐事(suǒ)猝然(cù)
获益匪浅(fěi)呵责(hē)
2. 鞭策:用鞭和策赶马。
比喻督促。
迷醉:迷恋,陶醉;沉迷。
沉醉:大醉,多用于比喻。
懊恼:心里别扭;烦恼。
盛名:很大的名望。
固执:坚持己见,不肯改变。
3. 因为她曾经生活在被占领的波兰,缺少自由,没有宁静的科研环境和氛围;而科学是无国界的,科学研究需要和平的环境,自由的精神。
4. 因为只有有了小孩子般的沉迷和好奇,才能对科学产生兴趣,才能沉醉其中,有探求的欲望,才有可能产生新的科研成果。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感受了居里夫人坚忍不拔,抛弃财富,献身科学等伟大的人格。
让我们在学习、生活乃至将来的工作中,以此为楷模,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在居里夫人伟大人格的光辉照耀下,树立远大的理想,把自己的人生奉献给人类事业。
五、作业
1.基础作业:在摘抄本上摘抄积累文中的名言警句。
2.拓展作业:居里夫人放弃了镭的专利,却两次成为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
对此,你怎么看?写成300字的小文章。
结合《跨越百年的美丽》和学习本文的感受写一篇读后感,谈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或给自己的启发。
3.预习作业:朗读《论语十则》,力争背过前四节。
六、板书
《我的信念》
探讨真理保持安宁集中目标
思想观念:不图财富
环境要求:追求自由工作态度:树立信心沉醉科学
珍惜时间坚忍不拔
执著勤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