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实词第一次检测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实词专项练习(古今异义+通假字)(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实词专项练习(古今异义+通假字)(附参考答案)

高考文言文实词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古今异义1.写出下面加粗字词的古义。

(1)其实百倍古义:今义:实际上、事实上(2)思厥先祖父古义:今义:即父亲的父亲(3)然后得一夕安寝古义:今义:之后(4)至于颠覆古义:今义:表示对事物进行补充说明或处理(5)率赂秦耶古义:今义:率领;不慎重(6)后秦击赵者再古义:今义;表示又一次(7)于反覆不宜卤莽古义:今义: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8)不任区区向往之至古义:今义:小或少(9)故略上报古义:今义:向上级汇报(10)必固其根本古义: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11)凡百元首古义:今义:国家的最高领导人(12)则纵情以傲物古义:今义:尽情(13)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古义:今义:走路(14)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义:今义:认为2.下列各组句子全都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汝可以模拟得之裹足不入秦不如拼搏一笑B.行李之往来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期山东为三处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D.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于是项王大呼驰下役聪明之耳目3.下列选项中加粗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傲物则骨肉为行路楚人一炬,可怜焦土B.与战败而亡者,其实百倍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C.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D.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4.下列句子中加粗字词不全属于古今异义的一组是()A.行李之往来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B.敢以烦执事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C.而听细说持千金之资币物若舍郑以为东道主D.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太子欲求天下之利匕首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5.下列句子中,不含有古今异义词语的数量是()①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②于反复不宜卤莽③汉天子我丈人行也④以货物与常⑤律知武终不可胁⑥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⑦匈奴诡言武死⑧武等实在⑨蹑足行伍之间⑩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⑪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⑫朝夕遣人候问武A.1B.2C.3D.46.对下面每组句子中加粗双音节词语意义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①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优秀人才)②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动心)B.①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公公和婆婆)②传其事以为官戒(把……作为)C.①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文雅)②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人力能做到的事)D.①不抑耗其实而已(它的果实)②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它的旁边)7.下列加粗的文言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安定强盛)②汝可以模拟得之(模仿)③约为婚姻(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④燕赵之收藏(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⑤故略上报(向上级汇报)⑥思厥先祖父(泛指祖辈父辈)⑦依乎天理(天然的道理)⑧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古代指中原地区)⑨行李之往来(外交使者)⑩童子六七人(小孩)A.①②⑤⑦B.③⑥⑧⑩C.④⑤⑥⑧D.①③⑥⑨8.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思全都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①既窈窕以寻壑②悦亲戚之情话③感慨系之矣④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⑤气息奄奄⑥桂影斑驳A. ①③⑥B.①②④C.①④⑥D.②③⑤(二)通假字一、填空类1.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张良出,要项伯“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5)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令将军与臣有郤“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通假字(1)无以,则王乎:()(2)然则废衅钟与:()(3)王说,曰:“诗云……”:()(4)为长者折枝:()(5)刑于寡妻:()(6)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7)无不为已:()(8)盖亦反其本矣:()(9)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10)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11)无不为已:()(12)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1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二、选择类1.下列对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鼓瑟希希:同“稀”,稀疏B.批大郤郤:同“隙”,隔阂,嫌隙C盖亦反其本矣盖:同“盍”,何不D.距关,毋内诸侯内:同“纳”,接纳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所守或匪亲圣人无常师B.外连横而斗诸侯赢粮而景从君子生非异也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輮以为轮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吞二周而亡诸侯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下列句子通假字最多的一项是()A鼓瑟希,铿尔莫春者,春服既成夫子喟然叹曰B.距关,毋内诸侯令将军与臣有郤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不复一一自辨张良出,要项伯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D.振之以威怒高低冥迷,不知西东各抱地势,钩心斗角4.下列各组句子,全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藉寇兵而赉盗粮河海不择细流乌江亭长檥船待B.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君冯轼而观之抚军亦厚赉成C总此十思,弘兹九德乡师而哭堕军实而长寇仇D.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遂散六国之从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5.下列各组句子中,通假字最多的一组是()A隰则有泮偭规矩而改错鼓瑟希,铿尔辟邪说,难壬人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芳菲菲其弥章刑于寡妻距关,毋内诸侯C扈江离与辟芷兮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因击沛公于坐振之以威怒D.来吾道夫先路须臾成五采技盖至此乎遂散六国之从6.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皆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A来吾道夫先路(《离骚》)/郡县逼迫,催臣上道(《陈情表》)B.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兰亭集序》)/园日涉以成趣(《归去来兮辞》)C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孔雀东南飞》)/西当太白有鸟道(《蜀道难》)D.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2020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测评考试试题 文言文

2020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测评考试试题 文言文

文言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天下合纵,赵使魏加见楚春申君曰:“君有将.乎?”曰:“有矣,仆欲将.临武君。

”魏加曰:“臣少之时好射,臣愿以射譬.之,可乎?”春申君曰:“可。

”加曰:“异日者,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

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

’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

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

’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

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

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

’今临武君为秦孽.,不可为拒.秦之将也。

” (《战国策·楚策》)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臣愿以射譬.之,可乎 譬:打比方 B .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 京:都城 C .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 息:消除、痊愈 D .不可为拒.秦之将也 拒:抗拒、对抗 【解析】 此题主要运用“语境推断法”。

A.“譬”有打比方、知晓和晓谕三个义项,只有“打比方”合乎文意。

B.“京”意为“高、大”。

“京台”即“高台”。

“都城”一义不合文意。

C.“息”有“止息、停止”的义项,文中用于“故疮”之后,就产生了“消除、痊愈”的语境义。

D.“拒”有“抵御、抗拒”和“拒绝”两个义项,文中为“拒秦”,作“抗拒”解。

【答案】 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①君有将.乎②仆欲将.临武君B.⎩⎪⎨⎪⎧ ①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②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 C.⎩⎪⎨⎪⎧ ①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②更羸以虚发而下.之 D.⎩⎪⎨⎪⎧ ①更羸曰:“此孽.也。

”②今临武君为秦孽.【解析】 此题主要运用“语法分析推断法”。

A.①名词,将领,作“有”的宾语;②用在名词前作使动词,译为“使……为将领”。

B.①用在“弓”前,意为“拉”;②在文中由“退却”的义项派生出“离开、躲避”之义。

高考文言文实词专项训练1

高考文言文实词专项训练1

高考文言文实词专项训练(一)高考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文实词1、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6古之遗爱也《子产执政》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静女》2、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失街亭》3然后得一夕安寝《六国论》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赤壁之战》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失街亭》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7衣食所安《曹刿论战》8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3、被1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论积贮疏》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3将军身被坚执锐《李愬雪夜入蔡州》4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赤壁之战》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登泰山记》7幸被齿发,何敢负德《柳毅传》4、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晏》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孙子兵法》3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4焉用亡邻以倍郑《烛之武退秦师》5、本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种树郭驼橐传》2盖亦反其本矣《庖丁解牛》3此之谓失其本心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文天祥指南录后序》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活版印刷术》6若止印三二本《活版印刷术》7本未倒置8抑本其成败之迹《伶官传序》9本在冀州之南6、鄙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3鄙人不知忌讳4孔子鄙其小器5肉食者鄙《曹刿论战》6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史记•李将军列传》7、兵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过秦论》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廉颇蔺相如列传》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孙子•谋攻》4左右欲兵之《史记•伯夷列传》5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廉颇蔺相如列传》6兵旱相乘,天下大屈《论积贮疏》7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孙子•谋攻》8、病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史记•货殖列传》6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训俭示康》7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赤壁之战》9、察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赤壁之战》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屈原列传》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齐桓晋文之事》6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宫》7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齐桓晋文之事》8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高考文言文实词专项训练(二)高考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文实词10、朝1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邹忌讽齐王纳谏》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邹忌讽齐王纳谏》4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5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6期年不听朝《史记》7坐南朝北11、曾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信陵君窃符救赵》4是高、曾时为一户5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2、乘1乘犊车,从吏卒《赤壁之战》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过秦论》3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4比至陈,车六七百乘5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涉江》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肴之战》7超乘者三百乘《肴之战》8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宋书•宗悫传》13、诚1帝感其诚《愚公移山》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国论》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赤壁之战》4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实词综合检测 03 Word版含答案.doc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实词综合检测 03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实词综合检测0351.【怜】下列各选项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是A.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可惜,令人遗憾)B. 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孔雀东南飞》(可惜)C.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卖炭翁》(值得怜悯)D. 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西厢记》(怜悯,同情)52.【弥】下列各选项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是A.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六国论》(更加)B. 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滕王阁序》(长)C.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离骚》(愈,更加)D. 太傅之计,旷日弥久。

《史记》(长,久)53.【莫】下列各选项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是A. 遣去慎莫留。

《孔雀东南飞》(不要,不能)B.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没有)C.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孟子》(代词,没有谁)D. 稍出近之,然,莫知。

《黔之驴》(副词,不)54.【乃】下列各选项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是,就是)B.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项羽本纪》(刚,才)C. 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

《孔雀东南飞》(如此,这样)D. 乃有二十八骑。

《项羽本纪》(仅)55.【内】下列各选项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是A. 距关,毋内诸侯。

《鸿门宴》(通“纳”,译为“接纳”“放进”)B. 西宫南内多秋草。

《长恨歌》(里面)C.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史记》(国内,内政)D. 少间,帘内掷一纸出。

《促织》(内室,里面,内部)56.【期】下列各选项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陈情表》(穿一年孝服的人)B. 不期而遇《中国成语大词典》(希望)C.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满一年)D. 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病梅馆记》(时期,期限)57.【奇】下列各选项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六国论》(特殊的,罕见的)B. 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推断、特殊句式词类活用检测卷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推断、特殊句式词类活用检测卷

文言文特殊句式、实词推断词类活用检测卷( 70分钟 150分)姓名考号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兰亭集序》)2、登高而招。

(《劝学》)3、积善成德。

(《劝学》)4、雁阵惊寒。

(《滕王阁序》)5、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六国论》)6、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游褒禅山记》)7、信者效其忠。

(《谏太宗十思疏》)8、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

(《游褒禅山记》)9、智勇多困于所溺。

(《伶官传序》)10、多可喜,亦多可悲。

( 《项脊轩志》)11、宾主尽东南之美。

(《滕王阁序》)12、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五人墓碑记》)13、亦以明死生之大。

( 《五人墓碑记》)14、匹夫之有重于社稷。

(《五人墓碑记》)15、胜地不常,盛筵难再(《滕王阁序》)三、推断以下加点的文言实词意义(2*25=50分)1、丰则贵籴,歉则贱23 4、5、 67 89 1011 12、忧懈怠,131415 1617 18、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焉19、有飞骑犯法,善才(人名)绳之 202122、张苍罢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窦广国为丞相,曰:”23、道济趋下阶,叩头曰:’24、隆庆时,绍兴岑郡候有姬方娠。

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

”岑曰:“璋也弄,瓦也弄。

”怒而责之。

未己,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

《古今谭概》25、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

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

常见实词检测1

常见实词检测1

文言实词检测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实词,每空2分,满分100分。

1.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________(《过秦论》)2.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________(《赤壁赋》)3.被发行吟泽畔________(《屈原列传》)4.闻妻言,如被冰雪________(《促织》)5.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6.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________(《鸿门宴》)7.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8.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________(《烛之武退秦师》)9.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________(《陈情表》)10.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登泰山记》11.因利乘便,宰割天下________(《过秦论》)12.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________(《屈原列传》)13.战败而亡,诚不得已________(《六国论》)14.寻蒙国恩,除臣洗马________(《陈情表》)15.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________(《烛之武退秦师》)16.大礼不辞小让________(《鸿门宴》)17.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________(《苏武传》)1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________(《鸿门宴》)19.合从缔交,相与为一________(《过秦论》)20.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师说》21.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________(《六国论》)22.得不焚,殆有神护者________(《项脊轩志》)23.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________(《鸿门宴》)24.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苏武传》25.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苏武传》26.未得与项羽相见________(《鸿门宴》)27.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学之道》28.度我至军中,公乃入________(《鸿门宴》)29.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答司马谏议书》30.觉今是而昨非________(《归去来兮辞并序》)31.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大学之道》32.见犯乃死,重负国________(《苏武传》)3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高考实词检测及答案

高考实词检测及答案

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 阅读实词学案一、120个文言实词分组强化训练第一组1.爱⎩⎪⎨⎪⎧①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 )②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 ( )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 (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 )⑤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 ( )2.安⎩⎪⎨⎪⎧①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②然后得一夕安.寝(《六国论》) ( )③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 )④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 )⑤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 )3.被⎩⎪⎨⎪⎧①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 ( )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 ( )③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 ( )④被.明月兮佩宝璐(《涉江》) ( )4.倍⎩⎪⎨⎪⎧①尤倍.重于三十年前(《〈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 )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 )5.本⎩⎪⎨⎪⎧①自言本.是京城女(《琵琶行(并序)》) ( )②父母者,人之本.也(《屈原列传》) ( )③摇其本.以观其疏密(《种树郭橐驼传》) ( )④今存其本.不忍废(《〈指南录〉后序》) ( )⑤君子务本.(《论语·学而》) ( )⑥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 ( )6.鄙⎩⎪⎨⎪⎧①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 ( )②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 )③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孔雀东南飞(并序)》) ( )④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 )7.兵⎩⎪⎨⎪⎧①可汗大点兵.(《木兰诗》) ( )②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 )③兵.旱相乘,天下大屈(《论积贮疏》) ( )8.病⎩⎪⎨⎪⎧①病.万变,药亦万变(《吕氏春秋·察今》) ( )②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 ( )③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 ( )④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 )9.察⎩⎪⎪⎨⎪⎪⎧①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石钟山记》) ( )②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赤壁之战》) ( )③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 ( )④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陈情表》) ( )⑤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齐桓晋文之事》) ( )10.朝⎩⎪⎨⎪⎧①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 )②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 ( )③朝.歌夜弦,为秦宫人(《阿房宫赋》) ( )④先轸朝.,问秦囚(《殽之战》) ( )⑤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 ( )【自我校对】1.①动词,爱护②动词,爱惜③动词,吝惜④动词,喜欢,爱好⑤通“”,隐藏 2.①形容词,安稳②形容词,安逸,舒服③疑问代词,哪里,什么地方④疑问副词,怎么⑤使……安定3.①蒙受,遭受②介词,表被动③动词,通“披”,披散④动词,通“披”,穿 4.①加倍②动词,通“背”,违背5.①本来,原来②本源③树干④稿本,诗稿⑤根本⑥本着,按照6.①边邑,这里用作动词,以……为边邑②名词,边远的地方③轻贱④浅薄,鄙陋 7.①军队,士卒②兵器③战争8.①疾病②担心,忧虑③有病,患病④困苦不堪9.①细看,观察②详审,细究③洁净的样子④察举,考察后予以推荐⑤看得清10.①名词,朝廷②名词,朝代③名词作状语,在早晨④动词,拜访,拜见⑤动词,上朝,朝见11.曾⎩⎪⎨⎪⎧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②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并序)》) ( )③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 )④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 )12.乘⎩⎪⎨⎪⎧①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 ( )②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涉江》) ( )③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陈涉世家》) ( )④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 ( )⑤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殽之战》) ( )⑥兵旱相乘.,天下大屈(《论积贮疏》) ( )13.诚⎩⎪⎨⎪⎧①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 臣(《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 )②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国论》) ( )③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 ( )④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谏太宗十思疏》) ( )14.除⎩⎪⎨⎪⎧①扶辇下除.,触柱折辕(《苏武传》) ( )②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 ( )③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 ( )④手长,为除.不洁者(《左忠毅公逸事》) ( )⑤爆竹声中一岁除.(《元日》) ( )15.辞16.从⎩⎪⎪⎨⎪⎪⎧①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 )②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并序)》) ( )③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 )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过秦论》) ( )⑤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桃花源记》) ( )⑥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 ( )17.殆⎩⎪⎨⎪⎧①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石钟山记》) (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 )③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梦溪笔谈》) ( )④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庄子·秋水》) ( )18.当⎩⎪⎪⎪⎨⎪⎪⎪⎧①当.窗理云鬓(《木兰诗》) ( )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 ( )③惴惴恐不当.意(《促织》) ( )④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捕蛇者说》) ( )⑤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过秦论》) ( )⑥北邀当.国者相见(《〈指南录〉后序》) ( )⑦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 )⑧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赤壁之战》) ( )⑨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苏武传》) ( )⑩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孔雀东南飞(并序)》) ( )19.道⎩⎪⎪⎪⎨⎪⎪⎪⎧①有碑仆道.,其文漫灭(《游褒禅山记》) ( )②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 )③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六国论》) ( )④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 )⑤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 )⑥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送东阳马生序》) ( )⑦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 )⑧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 )⑨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微子》) ( )20.得⎩⎪⎪⎪⎪⎨⎪⎪⎪⎪⎧①白马令李云以谏受罪,秉争之不能得.(《后汉书·杨秉传》) ( )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 ( )③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 ( )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石钟山记》) ( )⑤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 )⑥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记王忠肃公翱事》) ( )⑦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 )⑧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文言文实词综合检测答案(一)

文言文实词综合检测答案(一)

15.【答案】D(抵挡、抵抗)
16.【殆】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下》(疑惑)
B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孙子·谋攻》(危险)
C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表推测,大概)
D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可能,会)
16.【答案】D(几乎,差不多)
18.【辞】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陈情表》(辞退)
B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纪》(计较)
C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报任安书》(言辞;文辞)
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项羽
C. 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动词,观察,仔细看。)
D.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名句)(清楚、明晰)
9.【答案】D.(明智、精明)
10.【朝】下列各选项中选出错误的一项是:
A.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名词,朝廷)
B.朝闻道,夕死可也。(名词,早晨,读zhāo)
④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过秦论》(名词,方式,方法,技能)
⑤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说》(名词,学问,修养)
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名词,风尚)
⑦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动词,说,讲)
⑧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史记·项羽本纪》(名词,小路)
A①② B③④ C⑤⑥ D⑦⑧
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不同寻常)
22.【答案】C (A.不同寻常 B.无,没有 D.突如其来的变故)
23.【复】下列各选项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 •
19.【道】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①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 项羽本纪》(名词、道路) 道受业解惑也。《师说》(名词 道义、道理) ③然墨之道,兼爱为本。《中山狼传》(名词 学说、主张) ④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过秦论》(名词 方式、方法、技能) 道相似也。《师说》(名词 学问、修养) 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名词 风尚) ⑦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动词 说、讲) ⑧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史记· 项羽本纪》(名词 小路)
• • • • • • • • •
1、(1)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 (2)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渔歌互答。 (3)从今若许闲乘月, 。 (4)山河破碎风飘絮, 。 (5)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 。 (6)我寄愁心与明月, 。 (7) ,归雁入胡天。 (8)白头搔更短, 。 (9)不畏浮云遮望表》(授予官职)
• C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五人墓碑记》(修治、修整) • D除暴安良(躲避)
• 12.【乘】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乘彼垝垣。《诗经· 氓》(升、登) • B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驾、乘坐) • C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骑、驾 着) • D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战国策· 赵策》(量词 辆)
• 17.【殆】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 •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为政下》 (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 B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孙子· 谋攻》(危险)
• C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表推测 大概) • D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可能、会)
• 14.【除】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 • A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
• 20.【得】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此余之所得也。《游褒禅山记》(得到、获得) • B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希望)
)
• C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琵琶行(并序)》(实现、成 功) • D此言得之。《六国论》(适宜、得当)
• E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副词 必须、应该)
• 24.【负】下列各选项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阿房宫赋》 (背、背着) • B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孔雀东南飞》 (违背、背弃)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六国论》(遭 受) D负隅顽抗(辜负)
• • • • • • •
13.【答案】B 能够、可以 14.【答案】D ⑧名词作动词 取道 16.【答案】D 几乎、差不多 19.【答案】D 清除、去掉 20.【答案】C 趁、就着 24.【答案】B A.担负,承担 C.失败 D.依仗,凭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