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生物一轮复习教案:第8讲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含答案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学案(必修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doc

第三单元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课标要求 (一)、能力要求1、进行探究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课标:通过模拟实验研究膜的透性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2、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3、正确解读坐标数据图表(二)、内容要求1、描述半透膜的特征2、举例说明动物细胞膜和植物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3、理解水的跨膜运输是顺浓度梯度 知识网络体系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设计实验4、科学实验5、记录结果6、分析结果,得出结论7、表达与交流质壁分离的条件重难热点归纳重点是弄清楚水分跨膜运输的特点,以及膜的特性。
区分以下概念1.扩散与渗透的区别?扩散: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动渗透:水及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区别:渗透与扩散的不同在于渗透必须有渗透膜(半透膜)。
2.原生质层和原生质的区别?原生质层:细胞膜和 液泡膜以及两层 膜之间的细胞质。
原生质:细胞内具有生命活动的物质称为原生质。
(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结论: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3.为什么说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水分子跨膜运输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其他物质的跨膜运输并不都是这样,这取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
细胞对物质的吸收是有选择的。
结论:细胞膜不仅是半透膜,还是选择透过性膜4.动物细胞膜是不是半透膜?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低于红细胞内部的浓度红细胞一般会因持续吸水而涨破当外界溶液浓度比细胞质的浓度高时,红细胞失水皱缩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与细胞质的浓度相同时,水分进出红细胞就处于动态平衡探究的过程原生质层是半透膜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有细胞壁结论:动物细胞是半透膜5.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对于动物、植物细胞来说: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低吸水高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高失水低结论:水分子是顺相对含量梯度跨膜运输复习策略本节是将水的跨膜运输作为一个实例来分析,由物理现象过渡到细胞,先分析动物细胞的水分进出,尔后通过一个探究性实验来说明植物细胞水分的进出情况,最后得出水是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运输的结论。
高考生物一轮特训:8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Word版含解析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16·福州模拟]某植物细胞间隙的浓度为a,细胞液的浓度为b,细胞质基质的浓度为c,当它因缺水而萎蔫时,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a>b>c B.b>c>aC.a>c>b D.b>a>c答案 C解析植物缺水萎蔫是因为细胞失水,故外界溶液(a)>细胞质基质(c)>细胞液浓度(b)。
2.[2016·南京模拟]A.该图绘制正确,处于该状态的细胞依然保持活性B.该图所示细胞一定正在发生质壁分离,1内液体为红色C.除图中5以外,其他细胞成分均属于原生质层的范畴D.若将该图所示细胞放于清水中,预测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答案 D解析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线粒体、高尔基体等亚显微结构;该图所示细胞也可能正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原生质层仅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而细胞核不属于原生质层的范畴;红墨水未进入细胞质,说明该细胞依然保持活性,将其置于低渗溶液中将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3.[2016·衡水调研]红甜菜根的液泡中含有花青素。
某同学将红甜菜根切成大小相同的薄片,分别放在不同温度的蒸馏水中处理 1 min后取出,再分别放在等量清水中浸泡1 h,获得不同温度下的浸出液,然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浸出液中花青素吸光值,吸光值大小可以反映浸出液中花青素的含量。
根据图示的实验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花青素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为协助扩散B.温度超过50 ℃,膜结构受到破坏,通透性增大C.在50 ℃以下,甜菜细胞内合成的花青素极少D.在10~50 ℃时,甜菜细胞膜流动性保持不变答案 B解析由题图不能确定花青素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温度超过50 ℃,膜结构会受到破坏,通透性增大,大量花青素从细胞中出来;在50 ℃以下,花青素吸光值小的原因是从甜菜细胞中浸出的花青素较少,而不是细胞内合成的花青素少;随着温度升高,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和蛋白质分子运动加快,细胞膜流动性加大。
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ppt文档

-5-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2.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原理
核心梳理 提能探究 考向感悟 归纳总结
①外界溶液浓度 < 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 膨胀 ②外界溶液浓度 > 细胞质浓度⇒细胞 失水 (2)现象 皱缩
③外界溶液浓度 = 细胞质浓度⇒水分进出 平衡
-6-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核心梳理 提能探究 考向感悟 归纳总结
-3-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3)常见渗透装置图分析
核心梳理 提能探究 考向感悟 归纳总结
①水分的流动判断:当溶液浓度S1>S2时,水分最终表现为通过半 透膜由S2流向S1;当溶液浓度S1<S2时,水分最终表现为通过半透膜 由S1流向S2。
②在达到渗透平衡后,若存在如图所示的液面差Δh,则S1溶液浓 度仍大于S2。
(√ )
-9-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核心梳理 提能探究 考向感悟 归纳总结
开启高考长句应答模式!
下页左上图甲是一个典型的渗透装置,成熟的植物细胞也应符合
渗透系统的全部条件。图乙中与图甲中a、b、c对应的结构分别是
什么?
提示:图乙中,与图甲中a对应的为①细胞液,与b对应的为⑥原 生质层,与c对应的是“外界溶液”。
-7-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4)引发质壁分离的原因
核心梳理 提能探究 考向感悟 归纳总结
-8-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核心梳理 提能探究 考向感悟 归纳总结
(1)细胞膜对膜两侧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 √ ) (2)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由细胞膜和液泡膜组成。 ( ×) (3)所有小分子物质均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 ×) (4)将人的红细胞放入4 ℃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其主 要原因是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 √ ) (5)发生渗透平衡只意味着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移动达到平衡状态, 既不可看作没有水分子移动也不可看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 √ ) (6)溶液浓度指质量浓度而非物质的量浓度。( × ) (7)相对于细菌和植物细胞而言,动物细胞离体培养更需关注培养 基的渗透压,因为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对培养基的渗透压更敏感。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方式

小肠吸收葡萄 糖、氨基酸、 无机盐等
表示曲线 (一定浓度 范围内)
影响因素
细胞膜内外物质 细胞膜内外物 的浓度差;膜载 体的种类和数量 质的浓度差
载体的种类和 数量;能量
延伸拓展:
(1)一般情况,物质由低浓度高浓度,需载体、能量。
若物质由低浓度高浓度,则必为主动转运,但主 动转运不一定都是由低浓度高浓度。如葡萄糖、 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和各种离子(矿质离子、有机 基团)。
待测细胞+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
细胞液
浓度介于未发生质壁分离和刚刚发生质壁分离的蔗糖溶液的 浓度之间。 (4)比较不同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不同植物细胞+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 刚刚发生质壁
分离时所需时间的比较―→判断细胞液浓度(即时间越短,
细胞液浓度越小)。
(5)比较一系列溶液的浓度的大小 同一植物的相同成熟细胞+未知浓度的溶液 记录
(1)判断细胞的死活 待测细胞+蔗糖溶液 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 →活细胞 不发生质壁分离→可能是死细胞 (2)验证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伸缩性的大小 成熟植物细胞+蔗糖溶液 → 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细胞壁 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伸缩性 不发生质壁分离 伸缩性。 →细胞壁伸缩性大于或等于原生质层的
(3)测定细胞液浓度范围
图例
实例
白细胞吞噬病菌、变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形虫吞食食物颗粒等 浆细胞分泌抗体等
判断物质运输方式的方法
①据分子大小判断
②根据运输方向判断: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 式是主动运输。
感悟高考
1.(2010天津理综)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 误的是 A.主动运输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ATP提供能量 B.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不再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 C.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 D.抗体分泌过程中,囊泡膜经融合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专题-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方式导学案资料讲解

精品文档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方式【高频考点解读】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Ⅱ)2.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通透性(实验)3.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热点题型】题型一渗透系统的组成及应用例1.如图中甲、乙两图是渗透装置示意图,丙图是根毛细胞示意图。
请根据甲、乙、丙三图回答下列问题(甲图是发生渗透作用的初始状态,乙图是甲图发生了较长时间的渗透作用之后达到的平衡状态)。
(1)典型的渗透装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甲图中①和②处溶液浓度的大小:①________(填“大小”“小于”或“等于”)②。
(3)丙图中⑦为________,其在渗透系统中的作用类似于甲图中的________。
(4)甲图和丙图中都有渗透膜,两者相比其本质的区别是细胞膜作为生物膜具有________性,细胞膜的这一特性与其膜上________的作用有关。
(5)若把根毛细胞放在30%的蔗糖溶液中,它会出现的变化是________。
(6)盐碱地中的植物常出现萎蔫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提分秘籍】1.对比分析基本组成或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原生质层——选择透过性膜浓度差——细胞液与外界溶液之间条件度差精品文档.精品文档2.渗透系统的应用 (1)比较不同溶液浓度大小(2)验证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①具有半透膜:②具有浓度差:(3)探究物质能否通过半透膜(以碘和淀粉为例)精品文档.精品文档【举一反三】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可与外界溶液构成渗透系统进行渗透吸水或渗透失水。
图甲表示渗透装置吸水示意图,图乙表示图甲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图丙表示成熟植物细胞在某外界溶液中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漏斗液面上升可知,实验初始时c两侧浓度大小是a________b(大于、小于、等于)。
由图乙可知漏斗中溶液吸水速率在________,最终液面不再上升。
高中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第三章已对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进行介绍,本节课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细胞膜结构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奠定了基础。
另外,本节课中,"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探究"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第一次接触探究实验,学好本节知识能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开拓道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通过前几章的学习,学生对于细胞的分子组成、基本结构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能理解细胞膜是系统的边界,并知晓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物质如何进出细胞,顺理成章且符合学生认知要求。
另外,学生在生活中具有这样的经验:做菜馅时加入一些盐,蔬菜中的水分会大量渗出;对农作物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现象等,这些生活经验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教学目标:生命观念:通过对物质跨膜运输实例的学习,认识生物生存所必需的物质交换,指导探究生命活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科学思维:运用归纳与概括方法,寻找细胞质壁分离的原因,阐释生命现象及规律。
科学探究:明确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在探究中增强小组合作,勇于创新。
社会责任:尝试利用本节课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教学难点:尝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细胞基本结构的学习,我们知道细胞的边界是?它的功能特点是?什么意思?有点物质可以透过,有的不行。
物质到底是如何进出细胞的呢?从这节课开始,进入第四章的学习,认识一下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在一个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细胞生活的环境决定了其与外界交换最多的物质是?下面我们就以水为例来研究物质的跨膜运输。
过程师:现在老师这里有一个盛有清水的烧杯,如果往里面滴一滴墨水,会出现什么现象?学:扩散师:我明明加了一滴墨水,怎么整个烧杯都变黑了?如何运动?学:由相对含量多的地方向相对含量少的地方的自由运动,叫扩散。
《物质的跨膜运输》教案(精选7篇)

《物质的跨膜运输》教案(精选7篇)《物质的跨膜运输》教案 1教学目标本节课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内容。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课程标准中与本节内容相关的具体内容标准是:“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我理解这项要求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1、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2)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方式的异同点;(3)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2、另外根据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分析,本节课制定的技能方面的目标是:能够正确解读坐标数据图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强调积极思考,大胆提出问题、回答问题;(2)参与讨论与交流,学会合作;(3)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本模块的第2章和第3章的内容分别是细胞的物质组成和结构,本章和第5章的内容都属于细胞的功能。
第3章介绍了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细胞膜大致的功能,本章着重介绍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出这一重要功能,其中第一节主要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通过性膜,而这种功能与膜的结构有关,这样进入本章的第二节内容,能进入膜的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否相同,这正是本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任何一个生命系统都是开放的系统,都与外界有物质的交换,可见这节内容对学生理解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着重要意义。
另外,本节内容又与本模块第五章的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以及前面所学的“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有关联的地方,同时又是对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一个很好的例证。
2、教学重点(1)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2)图表数据的解读确定的依据:该重点是由本节所学内容的教学目标所决定的。
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围绕物质进出细胞膜的几种方式展开的,因此应该将其确定为教学的重点。
另外根据《标准》所提倡的“落实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利用数学方法处理、解释数据”的观点,本节内容在对坐标图表分析上有较好的教学价值,因此我将“图表数据的解读”也作为了本节课的一项重点内容。
高中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

4.3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教学目标1.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织和引导 活动我们先来看一幅图,,大家应该很熟悉吧?生物膜的结构如何?生物膜控制物质进出有什么特点?我们再来看这幅图。
这是不是生物膜? 很好,观察很准确。
这是人工合成的没有蛋白质的磷脂双层膜。
大家看看什么物质可以通过,什么物质不能通过。
大家在学习中要善于提出问题,这里你有疑问吗?很好,原因是磷脂分子间是有缝隙的,氧气等小分子可以通过,葡萄糖等稍大的分子、带电荷的离子不能通过。
还有疑问吗?它们化学成分与磷脂比较相似,物质具有相似相溶性。
下面大家思考问题探讨2,3。
同桌间互相讨论该如何回答? (葡萄糖不能通过脂双层,但小肠上皮细胞却能吸收葡萄糖; 回忆最近学过的知识,看这个图还能发现什么问题)很好,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蛋白质在物质跨膜运输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煮菜时,在客厅就可以闻到菜的香味,这时由于气味分子可以从厨房到达到客厅,这就是扩散。
如果我们把两种溶液连通,溶质会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
1小分子和离子的跨膜运输的方式有些也是如此,有些则相反。
由于内容比较简单,下面请同学们自学“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两部分。
看看物质运输有几种方式,有什么异同,如何区分?希望大家能通过这个表格讨论、总结出来。
(10分钟) 我们通过多媒体动画先回顾大家自学的内容,然后请几位同学来填写。
(先解释图形含义,细胞膜内外位置等。
这里的ATP 是一种能源物质,可以提供能量,详细知识我们到第五章再学习。
如果这是运输钠离子的载体;如果这是运输钾离子的载体。
) 下面我们简单比较三种方式,P71思考与讨论,请大家讨论回答问题2和问题3。
2: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有什么相同点?3:两者被称为被动运输,为什么?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对于总结的内容,你能提出问题吗? 为什么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主动运输消耗能量? 先举一个例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讲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一、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阅读 必修1课本 P60~63 完成以下填空(不能独立完成的空用红笔标出) 1.原理:渗透作用。
(1)发生此现象的物质: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
(2)发生的条件⎩⎪⎨⎪⎧具有半透膜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2.动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分析 (1)动物 细胞⎩⎪⎨⎪⎧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细胞质:有一定浓度,和细胞外液发生渗透作用 (2)植物 细胞⎩⎪⎨⎪⎧细胞壁:全透性原生质层⎩⎪⎨⎪⎧⎭⎪⎬⎪⎫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相当于半透膜细胞液:具有一定浓度,和外界溶液发生渗透作用3.验证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 (1)动物细胞(以哺乳动物红细胞为例)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反之细胞失水皱缩。
(2)植物细胞(洋葱细胞的质壁分离实验)①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②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失水的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思考 植物细胞为什么不能吸水涨破? 提示:因为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
二、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阅读 必修1课本 P63 完成以下填空(不能独立完成的空用红笔标出) 番茄和水稻吸收无机盐离子的比较科学家将番茄和水稻分别放在含有Ca 2+、Mg 2+和SiO 4-4的培养液中培养,结果及分析如下:(1)实验结果①不同植物对同种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有差异。
②同种植物对不同无机盐离子的吸收也有差异。
(2)实验结论:植物细胞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思考 由图可知植物吸收水分和吸收矿质离子是不是同一途径? 提示:它们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三、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阅读 必修1课本 P70~73 完成以下填空(不能独立完成的空用红笔标出)1.填写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结构名称甲:自由扩散;乙:协助扩散;丙:主动运输;a :载体蛋白。
2.影响因素 (1)甲图:浓度差。
(2)乙图:浓度差和载体蛋白。
(3)丙图:载体蛋白和能量。
3.实例(1)自由扩散:水、甘油、乙醇、乙二醇、苯、CO 2、O 2、脂质、尿素等。
(2)协助扩散: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动作电位形成时Na +内流等。
(3)主动运输:小肠吸收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等。
四、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1.方式⎩⎪⎨⎪⎧进入细胞:胞吞排出细胞:胞吐2.特点:需要消耗能量,同时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3.实例(1)胞吞:白细胞吞噬病菌等。
(2)胞吐:分泌蛋白的分泌、神经递质的释放等。
思考胞吞胞吐跨过几层膜?提示:0层。
考点渗透作用原理及应用1.渗透系统的组成分析2.验证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1)比较不同溶液浓度大小(2)探究物质能否通过半透膜(以碘和淀粉为例)态如图,则刚开始时和最终时的液面高低分别为()A.a高于b,a高于b B.a高于b,a低于bC.a低于b,a高于b D.a低于b,a低于b1.渗透压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提示:溶质颗粒多少。
2.渗透溶液的浓度相等时将不发生液面变化,此浓度指什么浓度?提示:摩尔浓度。
解析渗透压的高低与溶质颗粒的多少有关,与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无关。
开始时两液面一样高,但由于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小,因此质量分数同样为5%的蔗糖溶液和葡萄糖溶液相比较,单位体积的蔗糖溶液中水分子数多于葡萄糖溶液中水分子数,因此,开始时a侧→b侧的水分子数多于b侧→a侧的水分子数,b侧液面升高。
但随着葡萄糖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入a侧,a侧溶液浓度大于b侧,a侧液面又升高。
答案 C渗透方向及浓度大小的判断(1)判断溶剂渗透的总方向①若半透膜两侧是同种溶液,根据质量浓度或物质的量浓度判定。
②若半透膜两侧是不同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才能体现溶质或溶剂分子数的多少,如半透膜两侧为质量分数相同的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则葡萄糖溶液一侧单位体积中葡萄糖分子数多(水分子数少),水分子由蔗糖溶液一侧通过半透膜向葡萄糖溶液一侧扩散。
(2)判断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大小若渗透平衡后,半透膜两侧液面仍存在液面差,则半透膜两侧溶液就存在浓度差,液面差越大,浓度差就越大,且液面高的一侧溶液浓度高。
1.小明用玻璃槽、饱和蔗糖溶液和清水做成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生物膜通透性的模拟实验。
甲、乙两槽间的隔板中央圆圈为玻璃纸,玻璃纸是一种半透膜,蔗糖分子不能透过,而水分子能自由通过。
几小时后,发现()A.甲槽内水的体积减少B.乙槽内溶液的体积减少C.甲槽内水的体积无变化D.乙槽内水的体积无变化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渗透作用的原理。
由题意知,饱和蔗糖溶液的浓度大于清水的浓度,水分子通过玻璃纸由清水进入蔗糖溶液的数目多于由蔗糖溶液进入清水中的,甲槽内水的体积减少,乙槽内溶液的体积增多。
易错警示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由浓度低的一侧扩散到浓度高的一侧。
2.[2015·赤峰二中模拟]将盛有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的透析袋袋口扎紧后浸于蒸馏水中,图示透析袋中蔗糖溶液浓度与时间的关系,正确的是()答案 B解析将盛有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的透析袋放在蒸馏水中后,蒸馏水将不断向透析袋中扩散,蔗糖溶液浓度不断下降,由于受到透析袋容积的限制,一段时间后蔗糖溶液浓度不再下降。
易错警示水分进入透析袋,使其溶液浓度降低。
考点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复原实验1.原理: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
2.流程3.质壁分离的原因及表现(1)原因①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②内因:a.细胞壁的伸缩性<原生质层的伸缩性。
b.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2)表现①宏观:坚挺→萎蔫。
②微观:a.液泡:大→小。
b.细胞液颜色:浅→深。
c.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4.质壁分离实验的应用(1)比较不同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同的植物细胞+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观察细胞吸水后状态和质壁分离程度的大小→推断不同植物细胞细胞液浓度大小。
(2)判断植物细胞的死活待测细胞+一定浓度的外界溶液→⎩⎪⎨⎪⎧发生质壁分离→活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死细胞(3)测定细胞液的浓度范围同种植物的相同细胞+不同浓度外界溶液→观察实验现象→⎩⎪⎨⎪⎧发生质壁分离时外界溶液浓度大细胞有胀大趋势时细胞液浓度大细胞液的浓度介于刚发生质壁分离和尚未发生质壁分离的浓度例2 [2014·上海高考]以紫色洋葱鳞叶为材料进行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原生质层长度和细胞长度分别用X 和Y 表示(如图),在处理时间相同的前提下()A .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 值越小,则紫色越浅B .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 值越大,则所用蔗糖溶液浓度越高C .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 值越小,则越易复原D .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 值越大,则细胞的正常细胞液浓度越高1.题中X/Y 值说明什么?提示:X/Y 值越小,说明细胞失水越多。
2.细胞失水程度与复原难易程度有什么关系? 提示:失水越多,复原越难。
解析 将同一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溶液中,X/Y 值越小,则说明该细胞中的液泡失水越多,液泡的紫色越深,其蔗糖溶液的浓度越高,A 、B 错误;将不同细胞置于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X/Y 值越小,则说明细胞失水越多,越不易复原;X/Y 值越大,则说明该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越高、失水越少。
故C 项错误,D 项正确。
答案D关注几个问题(1)在实验中,当质壁分离现象出现后,观察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细胞因长期处于失水状态而死亡,影响质壁分离复原现象的观察。
(2)不选动物细胞做实验材料是因为动物细胞无细胞壁,不会在失水时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3)本实验所用的方法为引流法,采用了自身对照(前测和后测)。
(4)当以可吸收的物质做溶质(如甘油、尿素、KNO3、乙二醇等)时,可出现质壁分离和自动复原现象。
(5)质壁分离时,原生质层的外界面是细胞膜。
[2015·广东名校联考]成熟的植物细胞在较高浓度的外界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下图a是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图b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一时刻的图像。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a中细胞的质壁分离指的是细胞壁和________的分离,后者的结构包括[]和[]以及二者之间的细胞质。
(2)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所需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____,植物细胞自身应具备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b是某同学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拍下的显微照片,此时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形状、大小相同的红心萝卜A和红心萝卜B幼根各5段,分别放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甲~戊)中,一段时间后,取出红心萝卜的幼根称重,结果如图c所示,据图分析:①红心萝卜A比红心萝卜B的细胞液浓度________。
②在甲蔗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清水,一段时间后红心萝卜A的细胞液浓度会________。
答案(1)原生质层24(2)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3)细胞液的浓度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4)①高②降低解析本题考查了植物细胞的渗透吸水和失水、质壁分离复原实验及渗透作用在实践中的应用。
(1)质壁分离是原生质层和细胞壁的分离,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二者之间的细胞质。
(2)发生质壁分离的外界条件是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而植物自身具备的结构特点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3)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当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时,此时细胞可能正在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也可能质壁分离完成,细胞原生质层大小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还可能处于质壁分离的复原过程中,因此,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是细胞液浓度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溶液浓度。
(4)①由图中两种红心萝卜的质量变化结果可知,甲~戊五种蔗糖溶液的浓度大小为丙<戊<甲<丁<乙,甲为红心萝卜A的等渗溶液,戊为红心萝卜B的等渗溶液,因此红心萝卜A比红心萝卜B的细胞液浓度高。
②在甲蔗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清水,溶液浓度降低,红心萝卜A吸水一段时间后,细胞液浓度降低。
易错警示易错1:本题(3)易根据惯性错误认为图b在质壁分离,没有前后对照不可妄加判断。
易错2:(4)中红心萝卜的细胞液浓度判断,当变量有两个时可以固定其中一个保持一个变量,相同蔗糖浓度下比较A、B变化,如甲液中A无变化,B在失水,说明A等渗,B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所以细胞液浓度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