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实验教案
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备课教案细胞实验的操作与观察

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备课教案细胞实验的操作与观察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备课教案前言:本教案旨在为细胞生物学实验的准备工作提供指导,包括实验的操作步骤和观察要点。
实验内容涵盖细胞培养、染色和观察等方面,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细胞结构和功能,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实验材料和仪器:1. 细胞培养物:如细菌培养物、动物细胞培养物等。
2. 细胞培养器具:如培养皿、离心管、移液器等。
3. 染色剂:如荧光染料、溴酶、乙酰酚染料等。
4. 显微镜和载玻片。
实验步骤:步骤一:准备工作1. 检查实验材料和仪器是否齐全。
2. 清洗工作台和实验器具,保持清洁。
步骤二:细胞培养1. 取出细胞培养物,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稀释。
2. 将细胞培养物分装到培养皿中,每个培养皿的细胞密度控制在适当水平。
3. 采用无菌操作,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设定适当的温度和培养时间。
步骤三:细胞染色1. 取出培养皿中的细胞,使用适当的方法将细胞附着在载玻片上。
2. 准备染色溶液,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染色剂。
3. 将染色溶液滴在载玻片上,与细胞接触一定时间。
4. 用适当的方法将载玻片洗净,准备观察。
步骤四:观察和记录1. 将载玻片放置在显微镜上,调整镜头和光源,观察细胞的形态和染色效果。
2. 用目镜和物镜逐步调整焦距,获得清晰的细胞图像。
3. 用规定的倍率进行观察,并记录细胞的结构特征和染色的结果。
步骤五:数据分析与讨论1. 根据观察结果,总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特点,并进行分析讨论。
2. 分析不同染色方式对细胞观察结果的影响。
3. 理解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并提出改进的方法。
步骤六:实验总结1. 总结实验的目的、步骤和观察结果,梳理实验过程中的关键点和问题。
2. 分析实验结果的意义和应用价值,并展望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3. 总结实验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建议。
《细胞生物学教案》

《细胞生物学教案》word版一、引言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激发学生对细胞生物学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细胞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3. 教学方式:讲授、互动讨论。
二、细胞的概念与起源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细胞的基本概念,掌握细胞起源的理论。
2. 教学内容:细胞的概念、细胞的起源与发展。
3. 教学方式:讲授、实例分析。
三、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教学目标:使学生熟悉细胞的主要结构,了解细胞的功能。
2. 教学内容: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等结构及其功能。
3. 教学方式:讲授、实物展示、互动讨论。
四、细胞分裂与生长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细胞分裂和生长的基本过程,了解其生物学意义。
2. 教学内容:有丝分裂、无丝分裂、细胞生长与细胞周期。
3. 教学方式:讲授、实例分析、互动讨论。
五、细胞分化与发育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与机制,掌握细胞发育的基本过程。
2. 教学内容:细胞分化的概念、机制与生物学意义,细胞发育的过程。
3. 教学方式:讲授、实例分析、互动讨论。
六、细胞膜与细胞外环境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掌握细胞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
2. 教学内容:细胞膜的组成、结构与功能,细胞膜的物质交换机制,细胞信号传递。
3. 教学方式:讲授、实验演示、互动讨论。
七、细胞内信号传递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细胞内信号传递的基本途径和机制,了解其在细胞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细胞内信号传递的途径、第二信使的作用,信号传递途径在细胞调控中的作用。
3. 教学方式:讲授、图解分析、互动讨论。
八、细胞代谢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细胞代谢的基本过程,掌握细胞能量转换和物质代谢的关键环节。
2. 教学内容:细胞呼吸、光合作用、代谢途径与代谢调控。
3. 教学方式:讲授、实验演示、互动讨论。
九、细胞遗传与基因表达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细胞遗传物质DNA的结构与功能,掌握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原理。
细胞生物学实验教案

植物组织培养一、实验目的1、掌握植物细胞无菌培养技术。
2、了解不同激素对细胞的不同诱导作用。
二、实验原理植物组织培养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植物细胞生物学中发展起来的一项生物技术。
它是借用无菌操作方法,培养植物的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使其在人工合成的培养基上,通过细胞的分裂、增殖、分化、发育,最终长成完整的再生植株。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在生产实践中也已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组织分化与形态建成问题,快速繁殖与去除病毒,花药培养与单倍体育种,幼胚培养与试管受精,抗体突变体的筛选于体细胞无体系变异,悬浮细胞培养与次生物质生产以及超低温种质保存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与实际应用,都必须借助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深刻理解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三、实验用品1、材料半夏无菌苗。
2、仪器卧式灭菌锅、超净工作台、烘箱、培养箱或培养室。
3、用具镊子、刀、牛皮纸、marker笔、棉线。
4、器皿试剂瓶(50、100、1000ml)、三角瓶(100ml)、刻度吸管(0.5、1、5、10ml)、培养皿(直径9~11cm)。
1、药品与试剂1).药品(见下表)2).70%酒精四、实验方法1、培养基的配制配制培养基前先要配制母液。
母液分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铁盐及有机物质四类。
(各类成分浓度、用量详见下表)。
表1 MS培养基母液配制(单位:mg)类别成分规定量称取量母液体积(ml) 扩大倍数配1升培养基的吸取量(ml)大量KNO3 1900 190001000 10 100 NH4NO3 1650 16500元素MgSO4·7H2O 370 3700 KH2PO4170 1700 CaCl2·2H2O 440 4400微量元素MgSO4·4H2O 22.30 22301000 100 10 ZnSO4·7H2O 8.6 860H3BO3 6.2 620KI 0.83 83Na2MoO4·2H2O 0.25 25CuSO4·5H2O 0.025 2.5CoCl2·6H2O 0.025 2.5铁盐Na2-EDTA 37.25 37251000 100 10 FeSO4·7H2O 27.85 2785有机物质甘氨酸 2.0 100500 100 10 盐酸硫胺素0.4 20盐酸吡哆素0.5 25烟酸0.5 25肌醇100 50001).大量元素母液(10倍液)分别称取10倍用量的各种大量无机盐,依次溶解于大约800ml热的(60~80℃)蒸馏水中。
细胞生物学实验教案大全

细胞生物学实验教案【经典学习资料,收藏必备】实验一、细胞形态结构与几种细胞器的观察【实验目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识别细胞和细胞器的形态结构,掌握生物绘图的方法。
【实验原理】细胞在形态上是多种多样的,有球形、椭圆形、扁平形、立方形、梭形、星形等。
虽然细胞的形状各异,但是它们却有共同的基本结构特点,都由细胞膜(动物)、细胞壁(植物)、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如线粒体、高尔基体、中心体、核仁、染色体等,一般经过一定固定染色处理后,大多数在光学显微镜下是可以看见的(图)。
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与电子显微镜下所看到的结构有很大的差别。
(自拍图)(a)(b)(c)(d)图 1 细胞形态结构a. 柿胚乳细胞示胞间连丝;b. 马蛔虫受精卵分裂中期示中心粒;c. 兔的神经细胞中高尔基体;d.小鼠肝细胞线粒体【实验仪器、材料和试剂】1. 仪器:复式显微镜、擦镜纸2.材料:洋葱根尖切片、小白鼠肝切片、兔神经节切片、马蛔虫受精卵切片3.香柏油或石蜡油、二甲苯【方法与步骤】一、洋葱根尖切片细胞的观察先用低倍镜观察根尖的纵切面,注意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细胞的异同,然后再仔细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特别注意细胞的形状、大小,以及细胞壁、细胞核、核仁、细胞质、液泡的形态结构。
二、兔神经节细胞切片高尔基体的观察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兔神经节细胞,然后转用高倍镜观察,可看到细胞内淡黄色的背景上有黄褐色的细胞核,核的周围分布着许多深褐色的(硝酸银镀染)高尔基体,呈弯曲的线状,颗粒状,少量分散在细胞质。
三、小白鼠肝细胞切片线粒体的观察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观察,可见到许多肝小叶,每小叶有许多紧密排列成索状的多角形的肝细胞,细胞中央有大而圆的细胞核。
这时,转用油镜观察,可见到细胞质内分布着许多被苏木精染成深紫色的线粒体,呈颗粒状和线状。
四、马蛔虫受精卵切片中心体的观察1.取马蛔虫受精卵切片,在显微镜下找到充满子宫腔的受精卵,每个马蛔虫受精卵外围有一层较厚的卵膜,膜内有宽大的围卵腔,各围卵腔内有处在不同分裂期的卵细胞。
大学生物学实验教案:细胞生物学的观察和实验操作

大学生物学实验教案:细胞生物学的观察和实验操作1. 实验简介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大学生对细胞生物学有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将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不同类型的细胞样本,并进行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从而探究细胞结构和功能。
2. 实验器材和材料•显微镜及其配件(物镜、载玻片、盖玻片等)•细胞样本(动植物组织片、单细胞等)•高锰酸钾溶液•甘油•生理盐水•紫外线灯3. 实验步骤步骤1:制备样本载玻片1.准备干净的载玻片。
2.使用无菌注射器吸取少量生理盐水,并滴于载玻片中心。
步骤2:观察活细胞1.将采集到的活体细胞放置在准备好的载玻片上。
2.加盖并尽量避免形成气泡。
3.将载玻片放置在显微镜台上,使用低倍物镜进行初步观察。
4.切换至高倍物镜,并对细胞进行详细观察和记录。
步骤3:观察动植物组织片1.准备已染色或未染色的动植物组织片。
2.将组织片放置在载玻片上,并加盖。
3.将载玻片放置在显微镜台上,使用低倍物镜进行初步观察。
4.切换至高倍物镜,并对组织结构进行详细观察和记录。
步骤4:实验操作:渗透压的影响1.制备三个小瓶,分别标注为A、B和C。
2.在瓶A中加入生理盐水。
3.在瓶B中加入高浓度甘油溶液(可根据需要调整浓度)。
4.在瓶C中加入低浓度甘油溶液(可根据需要调整浓度)。
5.将离心后的红血球分别放置于三个瓶子中,记录下红血球的变化情况。
步骤5:实验操作:核酸染色1.准备一份含有DNA的细胞样本。
2.加入适量的缓冲液,混合均匀。
3.滴加一滴染色剂(如乙溴橙),轻轻晃动。
4.等待几分钟后,用载玻片将混合液取出,并使用盖玻片加盖。
5.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染色后的样本。
4.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实验中,学生应记录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细胞分裂、渗透压对红血球的影响等结果,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
他们可以比较不同类型细胞之间的差异,并与理论知识进行关联,从而深入理解细胞生物学的多个方面。
5. 安全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务必佩戴安全眼镜和实验手套。
细胞生物学实验第三版教学设计

细胞生物学实验第三版教学设计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让学生深入理解细胞学原理,掌握常见的细胞实验技术和方法,能够熟练操作和分析细胞观察数据。
二、实验设备和试剂1. 实验设备•显微镜•市售培养皿•移液管•离心管•恒温器•电子天平•墨汁荧光显微镜2. 试剂•细胞培养基•细胞减数分裂停止剂•手性酒石酸钾•酵母菌mRNA定标物•乙醇•甲醛•茉莉酮•DAPI核酸染色剂三、实验步骤1. 培养细胞1.选择合适的细胞,进行培养、繁殖直至细胞密度达到足够高。
2.取出细胞培养物,将细胞放在一定的培养基中,调整至合适的浓度。
2. 停滞细胞的分裂1.将细胞培养物放入离心管中,在1500 rpm的转速下离心10分钟。
2.将上层培养液倒出,加入一个向上开口的滴管中,震荡混合。
3.将停滞细胞放入离心管中,使用分裂停止剂停止细胞分裂。
3. 蛋白质定量1.将蛋白样品通过电子天平定量。
2.将样品在手性酒石酸钾中进行反应,然后使用光度计测量吸收峰。
4. mRNA提取1.将酵母菌细胞破裂,采用柱层析法分离目标mRNA,并根据标定物进行定量。
5. 单细胞RNA测序1.将选定的细胞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离心机离心分离,取上清液。
2.将上清液的细胞进行破碎裂解,提取RNA。
3.将提取的RNA通过RNA-seq技术测序并分析,得到RNA的信息。
6. 细胞形态和染色体组分观察1.将细胞沉淀液转移到培养皿上,用甲醛定性,用蒸馏水稀释后用Dylight 488标记的二级抗体进行染色体组分检测。
2.对细胞进行脱水和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7. 细胞成像1.用脱水剂对细胞进行脱水处理,并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2.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发出的荧光信号。
四、实验要点•实验流程严谨,注意细节和标准化操作。
•注意个人安全保护,专业知识学习,科学和严谨的态度,遵守实验室规则。
•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并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五、实验结果分析分析样品中的细胞形态和其他的细胞组分以及细胞分子,从而对样品进行识别和研究。
细胞生物学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的教学备课教案

细胞生物学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的教学备课教案教学备课教案:细胞生物学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1.了解细胞生物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设计方法;2.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技巧,包括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呈现;3.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学案例:《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观察与数据分析》;2.实验材料和设备:显微镜、载玻片、细胞标本、计算机等;3.教学辅助工具:投影仪、实验图表、PPT等。
三、教学步骤1.导入a.通过简要介绍细胞生物学实验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b.展示一些细胞生物学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约10分钟)a.引导学生思考一个好的实验应具备的特征,如重复性、可操作性、可观察性等;b.提供一个教学案例,介绍染色体变化的观察实验设计过程,包括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条件等;c.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设计一个关于细胞生物学实验的方案,并展示出来。
3.数据收集与整理(约15分钟)a.讲解学生在实验中如何收集和记录数据,如使用实验记录表格或软件;b.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整理和归类实验数据,掌握数据的分类和编码方法;c.要求学生根据教学案例的实验结果,展示出自己整理的数据表格。
4.数据分析与呈现(约20分钟)a.指导学生学习如何使用统计方法和图表来分析实验数据,如平均值计算、柱状图绘制等;b.讲解学生如何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并用科学术语进行表达;c.要求学生根据教学案例的实验数据,尝试进行数据分析和呈现。
5.实验结果与讨论(约15分钟)a.展示学生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的结果和结论,并让学生讨论其合理性和科学性;b.鼓励学生提出对实验的改进意见,并进行相互交流和讨论,积极思考如何提高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可靠性。
6.实验总结与拓展(约10分钟)a.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所学知识;b.布置相关的拓展任务或作业,如要求学生设计一个与细胞生物学相关的实验,或用实验数据给出新的解释。
细胞生物学实验结果解读与讨论教案

细胞生物学实验结果解读与讨论教案一、引言细胞生物学实验是学习和理解生物学中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一份细胞生物学实验结果解读与讨论的教案,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实验结果的解读和讨论,深入理解细胞生物学的相关知识。
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分析细胞生物学实验结果,学生将能够:1. 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掌握细胞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3. 运用所学细胞生物学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解读和讨论。
三、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显微镜- 细胞切片样品- 细胞染色剂等2. 实验方法:- 准备细胞切片样品,并进行染色处理;- 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切片样品,并拍摄相关照片;- 记录实验观察结果并进行数据整理。
四、实验结果解读与讨论1. 细胞结构解读学生将观察到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重要结构,并理解它们在细胞内的作用。
学生可以通过对比正常细胞和异常细胞的差异,探讨细胞结构与细胞功能之间的关系。
2. 细胞功能解读学生将观察到细胞内的重要功能器官,如线粒体、高尔基体等,并了解它们的功能。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结果分析,探讨细胞的能量转化过程、蛋白质合成等重要生物学过程。
3. 细胞分裂与增殖学生将观察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变化、细胞膜的变化等,并分析细胞分裂对于生物体生长和发育的重要性。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结果讨论细胞分裂异常与疾病的关系,如癌症的发生。
4. 实验结果的统计与分析学生将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并运用相关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学生可以通过统计结果的比较,探讨不同条件下细胞生物学变化的差异,如不同温度对细胞活性的影响等。
五、实验结果讨论的形式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并汇报他们的观察结果和结论。
通过小组讨论,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尽可能多地参与讨论和发表看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学生报告鼓励学生选择一个他们感兴趣的实验结果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报告。
在报告中,学生应该详细描述实验过程、结果和讨论,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组织培养一、实验目的1、掌握植物细胞无菌培养技术。
2、了解不同激素对细胞的不同诱导作用。
二、实验原理植物组织培养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植物细胞生物学中发展起来的一项生物技术。
它是借用无菌操作方法,培养植物的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使其在人工合成的培养基上,通过细胞的分裂、增殖、分化、发育,最终长成完整的再生植株。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在生产实践中也已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组织分化与形态建成问题,快速繁殖与去除病毒,花药培养与单倍体育种,幼胚培养与试管受精,抗体突变体的筛选于体细胞无体系变异,悬浮细胞培养与次生物质生产以及超低温种质保存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与实际应用,都必须借助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深刻理解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三、实验用品1、材料半夏无菌苗。
2、仪器卧式灭菌锅、超净工作台、烘箱、培养箱或培养室。
3、用具镊子、刀、牛皮纸、marker笔、棉线。
4、器皿试剂瓶(50、100、1000ml)、三角瓶(100ml)、刻度吸管(0.5、1、5、10ml)、培养皿(直径9~11cm)。
1、药品与试剂1).药品(见下表)2).70%酒精四、实验方法1、培养基的配制配制培养基前先要配制母液。
母液分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铁盐及有机物质四类。
(各类成分浓度、用量详见下表)。
表1 MS培养基母液配制(单位:mg)类别成分规定量称取量母液体积(ml) 扩大倍数配1升培养基的吸取量(ml)大量KNO3 1900 190001000 10 100 NH4NO3 1650 16500元素MgSO4·7H2O 370 3700 KH2PO4170 1700 CaCl2·2H2O 440 4400微量元素MgSO4·4H2O 22.30 22301000 100 10 ZnSO4·7H2O 8.6 860H3BO3 6.2 620KI 0.83 83Na2MoO4·2H2O 0.25 25CuSO4·5H2O 0.025 2.5CoCl2·6H2O 0.025 2.5铁盐Na2-EDTA 37.25 37251000 100 10 FeSO4·7H2O 27.85 2785有机物质甘氨酸 2.0 100500 100 10 盐酸硫胺素0.4 20盐酸吡哆素0.5 25烟酸0.5 25肌醇100 50001).大量元素母液(10倍液)分别称取10倍用量的各种大量无机盐,依次溶解于大约800ml热的(60~80℃)蒸馏水中。
一种成分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种,最后加水定容至1000ml后装入试剂瓶中,冰箱内贮存备用。
2).微量元素母液(100倍液)分别称取100倍用量的微量无机盐,依次溶解于800ml重蒸水中,加水定容至1000ml。
3).铁盐母液(100倍液)称取100倍用量的Na2-EDTA(乙二胺四乙酸钠)和FeSO4·7H2O溶于800ml重蒸水中,最后定容到1000ml。
4).有机物质母液(100倍液)分别称取50倍用量的各种有机物质,依次溶解于400ml重蒸水中,定容至1000ml,装入棕色试剂瓶中,贮存冰箱备用。
除了上述四种母液外,培养基中经常附加的各种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也要配成母液贮存,临用时按浓度定量吸取加入。
5).生长素如2,4-D、IAA、NAA等。
准确称取20mg,先用2ml 95%乙醇溶解,然后加水,定容至20ml,浓度为1mg/ml,再放置冰箱内贮存备用。
6).细胞分裂素如激动素(Kt)、6-卞基嘌呤(6-BA)。
准确称取20mg,先用2ml的1mol/L HCl或NaOH溶解,然后加水,定容至20ml,浓度为1mg/ml,再放置冰箱内贮存备用。
2、1L培养基的配制与分装1).取1000ml烧杯一只,加大量元素10倍母液100ml,微量元素100倍母液10ml,铁盐100倍母液10ml,有机物质100倍母液10ml。
然后加水至800ml,加蔗糖30g,NAA终浓度0.25mg/L,6-BA0.75mg/L。
待蔗糖充分溶解后用1mol/L的NaOH或HCl调酸碱度为pH5.8-6.0。
2).取一个250mL的烧杯,加200mL蒸馏水。
煮沸后加8g琼脂条,待煮到一定境界后,液体为白色,糊了就会有点偏黄,但液体中最好不要还可见条状的琼脂。
煮琼脂时顺便把刚才的800mL液体也加热至50-60度,待琼脂煮好后再混合就能避免琼脂凝固。
由于加热挥发,琼脂溶液少于200ml,混合后要定容至1L。
分装到培养用三角瓶中,每只50ml三角瓶约装25ml培养基。
分装时要避免把培养基倒在瓶口上,如果这样做了就用滤纸擦一擦,否则培养时容易引起杂菌污染。
3).把牛皮纸裁成适当大小的长方形,背靠背折起来,使成正方形,紧密裹在瓶口上,随后便可进行灭菌。
培养基的种类和附加成分是根据培养物的种类、外植体的来源以及具体的实验目的和要求来确定的。
培养基中附加的蔗糖浓度均为0.8%(m/v)。
3、培养基的灭菌把装好培养基的三角瓶放入高压灭菌锅中,盖好锅盖,我们此次用的是卧式灭菌锅,用法比较特别。
首先最重要的是要确保水加够,然后放气阀为确保安全是一直开着的,先将旋钮打在关闭上,打开电源,当第一次加热的显示灯灭了之后,转换旋钮至灭菌,当第二次加热灯灭的时候,开始计时20min,然后关闭电源,打到慢排至压力降到0.05MPa再打到快排,降到0.02MPa后再换成全排,降至零后再换成关闭,打开盖子透气,让纸慢慢变干。
放气过程有声音,所以也可以通过声音来判断是否该转换。
3、超净台的操作两小时前先用70%酒精擦拭超净台,擦好后关上挡风玻璃,按D打开紫外,接种前15分钟,关闭紫外,打开大风,稍微将挡风玻璃打开一点。
先在外面把手洗干净,然后在超净台内先用70%酒精浸泡过的棉球擦拭工作台的台面。
放入培养瓶和接种工具,接种用的镊子、解剖刀、接种针及培养皿等可事前放入,点燃酒精灯,用酒精棉球擦拭手。
把镊子、解剖刀、接种针灯插入盛70%酒精的广口瓶中。
取一瓶半夏的无菌苗,先将整瓶苗分装到各个培养皿内的吸水纸上以防交叉感染,吸干水后,把叶子切成3×5mm大的小片,打开三角瓶,把叶片投入瓶内,用接种针拨匀,重新盖上牛皮纸,扎上棉线。
用记号笔在瓶壁上写明培养材料、培养基代号,标明接种日期。
全部接种工作都是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进行的,所以要特别认真、仔细、以防杂菌污染。
五、培养和观察接种完毕后取出培养瓶,置26~28℃恒温培养箱室内,先暗处理三天再移置在光照条件下培养,定期进行观察。
一般三天染细菌(长菌处有浑浊的液体),七天染真菌(长菌处有霉和普通的霉差不多)如有污染则弃之,培养3~4周后观察实验结果。
有兴趣的找小老师做胡萝卜。
五、实验结果1、计算接种成功率(指没被污染的叶片数占总叶片的百分比)和诱导成功率(指诱导出细胞的叶片数占总叶片的百分比)。
如果没有添加植物激素结果又会怎样?为什么?2、人工条件下培养的植物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经过分裂、增殖、分化、发育,最终长成完整植株的过程说明什么问题?细胞内DNA和RNA的显示【目的要求】1、掌握显示细胞内DNA和RNA的方法。
2、熟悉细胞内DNA和RNA的分布位置。
【实验原理】核酸是酸性的,它们对于碱性染料派洛宁和甲基绿具有亲和力。
利用这两种染料的混合液处理细胞,可使其中的DNA和RNA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这种颜色上的差异由DNA和RNA聚合程度的不同所引起,因为甲基绿分子上有两个相对的正电荷,它与聚合程度较高的DNA分子有较强的亲和力,可使DNA分子染成蓝绿色;而派洛宁分子中仅一个正电荷,可与低聚分子RNA相结合使其染成红色。
这样细胞中的DNA和RNA可被区别开来。
【器材与试剂】1、器材: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染色缸、染色架、注射器。
2、材料:鸡血。
3、试剂:0.2mol/L醋酸缓冲溶液、2%甲基绿染液、1%派洛宁染液、甲基绿·派洛宁混合染液。
4、试剂的配制(1)0.2mol/L醋酸缓冲溶液:用2ml注射器抽取1.2ml冰乙酸加入到98.8ml蒸馏水中,混匀。
再称取醋酸钠(NaAC·3H2O)2.72g溶于100ml蒸馏水中,使用时按2:3的比例混合两液即成。
(2)2%甲基绿染液:称取2.0g去杂质甲基绿溶于100ml0.2mol/L的醋酸缓冲溶液中即成。
甲基绿粉中往往混有影响染色效果的甲基紫,它们必须预先除去,其方法是将甲基绿溶于蒸馏水中,放在分液漏斗中加入足量的氯仿(三氯甲烷)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弃去含甲基紫的氯仿,再加入氯仿重复数次,直至氯仿中无甲基紫为止,最后放入40 C温箱中干燥后备用。
(3)1%派洛宁染液:称取1g派洛宁(吡罗红)溶于100ml0.2/L醋酸缓冲溶液中混匀。
(4)甲基绿派洛宁混合染液:将2%的甲基绿液和1%的派洛宁液以1:1的比例混合均匀即可。
该液应现配现用,不宜久置。
【内容与方法】1、去鸡血一小滴在干净的载玻片一端,用另一载玻片的一端紧贴血滴,待血液沿其边缘展开后,以30~400角向玻片的另一端推去,制成较薄的血涂片,室温下晾干。
2、固定:将晾干的血涂片浸入70%乙醇中固定10分钟,取出后在室温下晾干。
3、染色:滴甲基绿派洛宁混合染液于血膜上,染色15min。
4、冲洗:用蒸馏水冲洗标本片,并用吸水纸吸去玻片上多余的水分,但不要吸得过干。
5、分化:将血涂片在95%酒精中迅速地过一下,进行分色,取出晾干。
6、观察:光镜下可见细胞质呈现红色,细胞核呈绿色。
【作业与思考】1、简述DNA和RNA的染色原理。
2、细胞核中核仁理论上应被染成何种颜色?为什么?鸡血细胞体外融合【实验目的】(1)了解聚乙二醇诱导体外细胞融合的基本原理。
(2)通过PEG诱导鸡血细胞之间的融合实验,初步掌握细胞融合的基本方法。
【实验原理】细胞融合又称体外细胞杂交,是指用人工方法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细胞融合成异核体细胞,随后,异核体细胞同步进入有丝分裂,核膜崩溃,来自两个亲本细胞的基因组和在一起形成只含有一个细胞核的杂种细胞。
细胞融合技术是研究细胞遗传、基因定位、细胞免疫、病毒和肿瘤的重要手段。
依据融合过程采用的助融剂的不同,细胞融合可分为:1.病毒诱导的细胞融合,如仙台病毒;2.化学因子诱导的细胞融合,如PEG;3.电场诱导的细胞融合;4.激光诱导的细胞融合。
PEG是乙二醇的多聚合物,存在一系列不同分子质量的多聚体。
PEG可改变各类细胞的膜结构,使两细胞接触点处脂类分子发生疏散和重组,引起细胞融合。
该方法应用相对分子质量为400-6000的PEG溶液引起细胞的聚集和粘连,产生高频率的细胞融合。
融合的频率和活力与所用PEG的分子质量、浓度、作用时间、细胞的生理状态与密度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