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植物版)

合集下载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编者梁亦龙张继承生物信息学院2004年9月前言细胞是一切生物(包括人类)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生命科学中的各个学科领域,甚至非生命科学的许多学科领域中的学者们,越来越多地投入到对细胞生命现象的研究。

细胞是生命的载体,不理解细胞就不理解生命。

在现代生命科学教学中,不设置细胞生物学课,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就称不上是完全的生命科学家。

在细胞生物学放学中,实验课不可或缺。

实验课的基本任务是,让学生学习细胞生物学基本技术,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并培养他们树立独立设计实验的思考观念和进行科研的基本素质。

我们借鉴兄弟院校的经验编写了这本《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供我院开设的各专业选用。

由于我们主客观条件所限,而且编写时间仓促,肯定会有不少缺点和错误,请提出批评意见,帮助我们不断改进教学。

编者梁亦龙2004年9月目录实验是规则与操作要求 (1)实验一细胞形态及大小的观测 (2)实验二相差和暗视野显微镜的原理、使用及标本观察 (5)实验三荧光显微镜原理及应用 (9)实验四电镜参观 (12)实验五植物细胞骨架的显示及光镜观察 (14)实验六人淋巴细胞染色体标本制作 (15)实验七人淋巴细胞姐妹染色体区分染色 (17)实验八碱性磷酸酶的显示 (19)实验九叶绿体的制备及其对染料的还原 (22)实验十人体细胞核型图的制作 (24)实验十一线粒体的分离及活性测定 (27)实验十二联会复合体的染色与观察 (32)实验十三细胞融合 (33)实验十四死、活细胞鉴别 (39)实验十五细胞固定染色法 (41)实验十六早熟染色体凝集(PCC) (43)实验十七细胞同步化 (46)实验十八动物染色体分带技术 (48)实验十九线粒体的显示 (50)实验二十植物愈伤组织培养以及再分化 (52)实验二十一肿瘤细胞培养实验步骤 (57)实验二十二细胞器的分离 (62)实验二十三石蜡切片的制作 (66)实验室规则与操作要求为获得较好的实验结果,避免发生差错与意外事故,特制定以下规则与要求,希望实验者能严格遵守。

细胞生物学实验

细胞生物学实验

二、实验原理
植物原生质体是除去细胞壁后为原生质所包围的“裸露细胞”,是开展基础研究的理想材料。其中酶解法分离原生质体是一个常用的技术,其原理是植物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质组成,因而使用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能降解细胞壁成分,除去细胞壁而使原生质体释放出来。
原生质体分离纯化或融合后,在适当的培养基上应用合适的培养方法,能够再生细胞壁,并启动细胞持续分裂,直至形成细胞团,长成愈伤组织或胚状体,再分化发育成苗。其中,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及培养方法是原生质体培养中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环节。
选取新鲜的嫩菠菜叶,洗净擦干后去除叶梗脉,称30g于150ml 0.35mol/L NaCl溶液中,装入组织捣碎机。
将匀浆用6层纱布过滤于500ml烧杯中。
利用组织捣碎机低速(5000r/min)匀桨3-5min。
将上清液在3000r/min下离心5min。弃去上清液,沉淀即是叶绿体(混有部分细胞核)。
二、实验原理
凝集素是一类含糖的(少数例外)并能与糖专一性结合的蛋白质,它具有凝集细胞和刺激细胞分裂的作用。凝集使细胞凝集是由于它与细胞表面的糖分子连接,在细胞间形成“桥”的结果。
01
凝集素与糖分子结合有一定的专一性和结合价,并与细胞膜上受体的分布有关。
01
三、实验仪器
显微镜、粗天平、载玻片、滴 管、 离心管、离心机等.
用镊子撕去叶的下表皮,然后将叶放有酶液的培养皿或带盖三角瓶,每10ml酶液放2g叶片;
洋葱、小麦种子或黄豆幼根根尖
人口腔上皮细胞
五、实验内容与实施过程
1.人口腔粘膜上皮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与观察
1.人口腔粘膜上皮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与观察 清洁载玻片放在37℃恒温水浴锅的金属板上 ↓ 滴2滴1/5000詹纳斯绿B染液 ↓ 用牙签口腔颊粘膜处稍用力刮取上皮细胞 ↓ 刮下的粘液状物放大载玻片的染液滴中 ↓ 染色10-l5min(注意不可使染液干燥,必要时可再加滴染液) ↓ 盖上盖玻片,显微镜下观察

植物细胞工程实验指导

植物细胞工程实验指导

实验一植物组织培养培养基的配制【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常用MS培养基的配制。

【仪器及试剂】1.仪器::500 ml试剂瓶4个,100 ml试剂瓶4个,高压灭菌锅,电子天平,烧杯(大、中、小各2个),玻璃棒,移液管,搪瓷缸,培养瓶,电炉,pH计或精密pH试纸,容量瓶(大、中、小各1个)2.试剂:见MS培养基的配制方法一览表【操作步骤】1、母液的配制:为了避免每次配制培养基时都要对所需的各种成分进行称量,人们便把培养基中必需的一些物质按原量的10倍、100倍或1000倍称量后放在一起,成为一种浓缩液,这种浓缩液就叫“母液”。

①大量元素:一般配成使用浓度的10-20倍,浓度太大的母液在冰箱保存时会结晶。

除钙盐外,其它大量元素按一定倍数分别称量并分别用蒸馏水溶解后混合在一起,最后加蒸馏水定容。

钙盐要单独配制,不能和PO43-、SO42-混合,以免生成Ca3(PO4)2或CaSO4,发生沉淀。

②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因用量小,为称量方便及精确起见常配成100倍或1000倍的母液,即每种化合物的量加大100倍或1000倍,逐个溶解并混合在一起。

③铁盐:微量元素中的铁盐是单独配制的,由硫酸亚铁(FeSO4·7H2O)5.56克和乙二铵四乙酸二钠(Na2-EDTA)7.46克溶于1升水中配成。

每配1升培养基加铁盐5毫升。

④有机物质:主要指氨基酸和维生素物质,它们都是分别称量及分别用容量瓶配成所需浓度(0.1-10毫克/毫升),用时按培养基配方中要求的量分别加入。

这些化合物都易溶于水,直接用水配制。

⑤生长调节物质:一般配成0.1-1.0毫克/毫升。

生长素类IAA、NAA、2,4-D等,配制时先按要求浓度称好药品,置于小烧杯中,用1-2毫升0.1 N氢氧化钠溶解,再加蒸馏水稀释至所需浓度。

如果用少量95%的乙醇来溶解亦可,有时效果不如氢氧化钠好。

配制细胞分裂素类物质时,则宜先用少量0.5 N或1 N盐酸来溶解,然后加蒸馏水至所需量。

细胞生物学实验(精)

细胞生物学实验(精)

Company Logo
六、实验结果
1 .绘制质体和后含物生物图,并进行比较说明。 2. 完成核型图,并加以分析。
Company Logo
七、思考题
植物器官的不同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如何判断
和鉴别?
植物细胞中有哪些代谢产物?如何鉴别?
不同植物的淀粉粒形态结构是否相同?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五、实验步骤
I 质体和后含物的观察 将植物材料徒手切片后,制成水装片,于显微镜 下由低倍到高倍观察。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II 核型分析
1.染色体测量 用毫米尺测量染色体总长和两臂长度(着丝粒一分为二 算入两臂)。并注意各染色体随体的有无,随体和次缢痕长 度一般不计算在染色体长度内。 2.测量结果的计算 染色体组总长度=该细胞全部染色体长度(包括性 染色 体)之和 相对长度=(某染色体绝对长度/染色体组总长度) ×100% 臂比=长臂长度/短臂长度 臂指数(着丝点指数)=短臂长度/染色体全长 随体的有无
Company Logo
染色组通常是指生物体细胞染色体所有可测定的 表型特征的总称,包括染色体的总数,染色体组 的数目,组内染色体基数、每条染色体大小、形 态等。它是物种特有的染色体信息之一,具有很 高的稳定性和再现性。 染色体组型分析是指对染色体进行分组,对核型 的各种特征进行定量和定性的描述,如对染色体 长度、着丝点位置、臂比和随体有无等。 染色体组型分析是细胞遗传学、现代分类学和进 化理论的重要研究手段,也是一种简便的方法。
Company Logo
3.配对:根据测量数据及染色体相对长度、臂率、 着丝粒指数、次缢痕有无及位置、随体的形状和 大小等进行同源染色体的剪贴配对 4.粘贴:染色体对从大到小,短臂向上,长臂向 下。各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在一条直线上。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
二、 材料:
新鲜菠菜。
三、 试剂:
0.35 mol/L氯化钠,0.01%吖啶橙(acridine orange)。
实验方法:
1. 选取新鲜的嫩菠菜叶,洗净擦干后去除叶梗和粗脉,称30 g于 150 ml 0.35 mol/L氯化钠溶液中,装入组织捣碎机。
2. 利用组织捣碎机低速(5000r/min)匀浆3-5 min。
3. 分别在另外8种等渗溶液中进行同样实验(步骤同上)。
实验结果:
将观察到现象列入下表,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不同低渗溶液下的溶血现象
试管编号 是否溶血 时间 结果分析
1. 10 ml 氯化钠 + 1 ml 稀释羊血
2. 10 ml 氯化铵 + 1 ml 稀释羊血
3. 10 ml 醋酸铵 + 1 ml 稀释羊血
实验结果:
描述并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二 叶绿体的分离与荧光观察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能量转换细胞器,光合作用就是在叶绿体中进行的。由于具有这一重要功能,所以它一直是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较大的一种细胞器,利用低速离心即可分离集中进行各种研究。
实验目的:
(一)原理
气孔复合体由一对保卫细胞(有的有副卫细胞)组成,组成气孔的保卫细胞对光、温度、湿度、CO2等环境因子以及一些植物激素非常敏感。保卫细胞接收信号后,经过胞内信号转导,保卫细胞渗透势变化引起保卫细胞吸水或失水,使气孔开放或关闭,而K+是调节保卫细胞渗透势的重要物质,因此气孔的运动伴随着K+的迁移,如在光下,K+大量进入保卫细胞,渗透势下降,细胞吸水,气孔张开,反之,气孔关闭。

高考生物细胞生物学实验

高考生物细胞生物学实验

高考生物细胞生物学实验细胞生物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研究的是生物体内最基本的单位——细胞。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组成单元,也是生物体发育、生长与功能表现的基础。

为了更好地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学生需要通过实验来加深对细胞生物学的理解。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高考生物细胞生物学实验。

实验一: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材料与设备:1. 显微镜2. 镜片和载玻片3. 无定形玻片片和盖玻片4. 双刃手术刀5. 鲜活的洋葱或鳃片6. 拭子7. 壁护套或荧光笔实验步骤:1. 将洋葱或鳃片洗净后,用双刃手术刀切薄片。

2. 将薄片放入载玻片上,加入一滴水。

3. 将无定形玻片片放在载玻片上,再加入一滴水。

4. 用拭子轻轻将无定形玻片片推开,使其和薄片紧密接触。

5. 用盖玻片盖住薄片,用拭子轻轻挤压,使细胞释放汁液。

6. 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用低倍镜或高倍镜观察细胞形态和结构。

7. 利用壁护套或荧光笔,标记细胞的主要部分,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可以看到洋葱或鳃片中的细胞结构。

植物细胞通常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部分,而动物细胞通常只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实验二:测定小苏丹红染料渗透细胞膜的情况材料与设备:1. 鲜叶片2. 小苏丹红染料3. 酒精棉球4. 滴管5. 盛有无铜网眼的漏斗和锥形瓶实验步骤:1. 将鲜叶片剪成大小相同的小方块。

2. 在锥形瓶内加入适量的小苏丹红染料。

3. 将叶片放入锥形瓶中,使其完全浸泡在染料中。

4. 待一段时间后,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

5. 取出叶片,用酒精棉球擦拭掉叶片表面的染料。

6. 用滴管滴入适量的酒精,用来漂白叶片。

7. 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

实验结果与分析:正常状态下,小苏丹红染料不能渗透细胞膜,因此叶片的颜色不会发生变化。

如果叶片的颜色变红,说明细胞膜已被破坏,染料渗入细胞内部。

通过以上两个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实验一、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方法一、实验目的1.认识显微镜的构造2.学会独立操作显微镜二、仪器和材料显微镜、擦镜纸、装片三、实验内容1.学生按编号把自己的显微镜取出,放在试验台上,在教师的指导下熟悉显微镜各部分的构造及用途,然后进行操作练习。

先用低倍镜进行对光联系,使视野明亮而均匀。

如果使用双筒目镜,还应学习目镜间距的调节。

在转换高倍物镜观察,此时应注意它的视野亮度与低倍物镜有无区别?并思考通过哪几种方法调节使得高倍物镜的视野达到要求的亮度。

2.取已制备好的装片进行观察:按低倍镜使用步骤和方法进行操作练习。

注意要使观察到的像向前移动时,玻片标本应向那个方向移动?欲使观察到的像向右移动时,拨片标本应向那个方向移动?3.观察制备好切片:细胞核、中心体、胞间连丝、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高尔基体等。

4.观察完毕后,按正规要求取下玻片,把显微镜收好。

四、作业绘制2-3中细胞结构实验二、Feulgen反应显示DNA(一)实验目的1.掌握临时制片法。

2.熟悉Feulgen反应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3.观察细胞中DNA的分布。

(二)实验原理Feulgen在1924年发明一种对DNA特异的组织化学染色反应,故称Feulgen反应。

DNA经酸(1mol/L HCl)水解后,DNA分子中的嘌呤和脱氧核糖连接的配糖键被打开,脱氧核糖的一端释放出醛基,并在原位与Schiff试剂反应形成特异性的紫红色产物。

该产物能特异地吸收峰值为550~570nm的光波。

并且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对550~570nm光波的吸收值与DNA 含量成正比关系,既符合化学计量学关系。

此法既可定位用于细胞或组织化学染色反应,观察DNA的分布,又可用显微分光光度计和图像分析仪对细胞或组织中DNA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

紫红色的产生,是由于反应产物的分子内含有醌基,醌基是一个发色团,所以具有颜色。

对照组或采取不经盐酸处理,或预先用热三氯醋酸或DNA酶处理,抽提去细胞中的DNA而得到阴性反应。

(整理)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

(整理)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生物学教研室二00九年十月实验一叶绿体的分离与荧光观察一. 实验目的1. 通过植物细胞叶绿体的分离, 了解细胞器分离的一般原理和方法.2. 观察叶绿体的自发荧光和次生荧光, 并熟悉荧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二. 实验原理将组织匀浆后悬浮在等渗介质中进行差速离心,是分离细胞器的常用方法。

叶绿体的分离应在等渗溶液(0.35mol/L氯化钠或0.4mol/L蔗糖溶液)中进行, 以免渗透压的改变使叶绿体到损伤。

将匀浆液1000r/min的条件下离心2min, 以去除其中的组织残渣和未被破碎的完整细胞。

然后,在3000r/min的条件下离心5min,即可获得沉淀的叶绿体(混有部分细胞核)。

分离过程最好在0~5℃的条件下进行,如果在室温下,要迅速分离和观察。

某些物质在一定短波长的光(如紫外光)的照射下吸收光能进入激发态,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就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放射出比照射光波长更长的光(如可见光),这种光就称为荧光。

若停止供能,荧光现象立即停止。

有些生物体内的物质受激发光照射后,可直接发出荧光(称为自发荧光),如叶绿素的火红色荧光。

有的生物材料本身不发荧光,但它吸收荧光染料后同样也能发出荧光(称为间接荧光),如叶绿体吸附吖啶橙后可发橘红色荧光。

本实验利用荧光显微镜对发荧光的叶绿体进行观察。

利用荧光显微镜对可发荧光的物质进行检测时,将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光,淬灭剂等。

因此在荧光观察时应抓紧时间, 有必要时立即拍照。

另外,在制作荧光显微标本时最好使用无荧光载片、盖片和无荧光油。

三. 实验用品1.器材: 1)主要设备: 普通离心机,粗天平,荧光显微镜;2)小型器材: 剪刀,研钵,移液管,漏斗,滴管, 10ml刻度离心管,纱布若干, 无荧光载玻片和盖玻片。

2.材料:新鲜菠菜。

3.试剂: 0.35mol/L氯化钠溶液,0.01%吖啶橙(acridine orange).0.01%吖啶橙的配制:称取0.1g吖啶橙加蒸馏水100ml做干液,贮棕色瓶,置4℃冰箱保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一不同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胞一般形态结构的观测[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巩固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学习相差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习显微测量及显微摄影的操作方法,增强对细胞的形态和真实大小的感性认识。

通过本实验操作,要求学生掌握细胞形态结构的基本观测方法与技术,为进一步的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好基础。

[实验原理]应用显微镜的成像原理(详见翟中和等主编《细胞生物学》,第三章第一节),同时借助显微镜的镜台测微尺和目镜测微尺,两尺配合使用,进行测量和运算,观察细胞形态,得出细胞的大小。

该实验完成需时6学时。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一、仪器普通光学显微镜、相差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显微拍摄系统、37℃温箱、镜台测微尺、目镜测微尺等。

二、材料洋葱根尖切片标本,念珠藻永久装片,兔肝细胞标本,夹竹桃花丝毛细胞,人口腔上皮细胞等。

三、试剂生理盐水,10µg/mL罗丹明123染液(溶于甲醇,避光于4℃保存)[实验步骤]一、暗视野显微镜观察夹竹桃花丝毛细胞1、取一张清洁的载玻片,滴上一滴生理盐水。

用镊子轻轻夹下一根夹竹桃花丝,置生理盐水中,盖上盖玻片,略微压片,用滤纸条吸去盖玻片四周多余的水分。

2、将上述装片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在10×物镜下找到夹竹桃花丝毛细胞清晰的图像。

3、换上暗视野聚光器,调节至最佳位置,通过聚光器上的调中螺旋调节聚光器的中心位置,得到最好的暗视野图像效果。

4、观察夹竹桃花丝毛细胞内部的显微结构和细胞质环流现象,并拍照。

5、换用高倍物镜观察时,要换用与高倍镜相匹配的暗视野聚光器,重复以上调节步骤。

二、相差显微镜观察夹竹桃花丝毛细胞1、取一张清洁的载玻片,滴上一滴生理盐水。

用镊子轻轻夹下一根夹竹桃花丝,置生理盐水中,盖上盖玻片,略微压片,用滤纸条吸去盖玻片四周多余的水分。

2、将装片置于载物台上,在明视野用聚焦螺旋聚焦样品,将观察到的夹竹桃花丝毛细胞移到视野中央。

3、换上10×相差物镜和相应的相差聚光器,完全打开聚光器的孔径光阑,装上绿色滤光片,调节光源,使视野内亮度均匀。

4、拨出目镜,插入中心望远镜,找到环状光阑的亮环和相板的黑环,调节聚光器,使二者完全重合。

5、拔出望远镜,插入目镜,镜检、拍照。

6、换用高倍相差物镜观察时,要换用与之相匹配的聚光器环状光阑,重复以上调节步骤。

三、荧光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1、用灭菌的牙签刮取口腔上皮细胞,涂于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上一滴罗丹明123染液,于37℃温箱温育30min。

2、盖上盖玻片,吸去多余的液体。

3、将装片置于载物台上,10×物镜下找到样品焦面,关闭透射光,置于激发光为蓝光、发射绿色荧光的滤片组合块下观察线粒体。

必要的话,可换用40×荧光物镜进一步观察、拍照。

四、测微尺的使用操作1、卸下目镜的上透镜,将目镜测微尺有刻度一面向下装在目镜镜面上,再旋上目镜的上透镜。

2、将镜台测微尺有刻度一面朝上放在载物台上夹好,使测微尺刻度位于视野中央。

调焦至看清镜台测微尺的刻度。

3、小心移动镜台测微尺和目镜测微尺(如目镜测微尺刻度模糊,可转动目镜上透镜进行调焦),使两尺左边的"0"点一直线重合,然后由左向右找出两尺另一次重复的直线(图1)。

4、记录两条重合线间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的格数。

按下式计算目镜测微尺每格的长度等于多少μm目镜测微尺每格的长度(μm)=镜台测微尺的格数/目镜测微尺的格数*10图1 目镜测微尺的标定上:目镜测微尺,下:镜台测微尺五、几种不同类型细胞形态的观察及大小测量1、观察各种装片标本,注意不同类型细胞的形态及大小差异。

2、用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测量细胞的长、短径或半径的长度,每类被测物测3个数据,最后取平均值。

[实验结果][注意事项]1、荧光镜下观察细胞时,由于荧光易淬灭,观察时要尽量快。

2、荧光探针都有一定的毒性,因此操作时要注意防止污染皮肤和环境,如弄到手上或桌子上,应及时冲洗。

[实验报告]1、完成上述表格。

2、思考:不同物镜放大倍数下,目镜测微尺每格的单位是否相同?3、思考:不同类型显微镜的适用范围有何不同?实验二细胞膜的渗透性观察[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习、掌握观察、研究细胞膜物质通透性作用的实验方法与技能。

了解细胞膜对物质通透性的一般规律。

了解溶血现象及其发生机制。

[实验原理]细胞膜是细胞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选择通透性屏障。

它是一种半透膜,可选择性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各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是不同的,水是生物界最普遍的溶剂,水分子可以按照物质浓度梯度从渗透压低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渗透压高的一侧扩散,这种现象就是渗透。

渗透作用是细胞膜的主要功能之一。

将红细胞放在低渗盐溶液中,水分子大量渗到细胞内,可使细胞胀破,血红蛋白释放到介质中,由不透明的红细胞悬液变为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这种现象称为溶血。

将红细胞放在某些等渗盐溶液中,由于红细胞膜对各种溶质的通透性不同,膜两侧的渗透压平衡会发生改变,也会发生溶血现象。

因此,发生溶血现象所需时间长短可作为测量物质进入红细胞速度的一种指标。

本实验选用红细胞作为细胞膜透性的实验材料,将其放入不同的介质溶液中,观察红细胞的变化。

当红细胞置于不同等渗溶液中时,由于对各种溶质的通透性不同,因此有的溶质分子可透入,有的溶质分子则不能透入,能透入的溶质分子的速度也不同。

当溶质分子进入红细胞使细胞内溶质浓度增加时,导致水的摄入。

当红细胞吸水膨胀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破裂,血红素溢出即红细胞发生溶血。

由于溶质透入速度不同,溶血时间也不同。

该实验完成需时3学时。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一、仪器普通光学显微镜、手术刀、秒表、载玻片、盖玻片、吸管、小烧杯、试管等。

二、材料鸡或鸭血细胞三、试剂1.5%氯化钠,生理盐水,0.17 mol/L氯化钠,0.17 mol/L硝酸钠,0.12 mol/L硫酸钠,0.12mol/L草酸钠,0.32 mol/L葡萄糖,0.32 mol/L甘油,0.32 mol/L乙醇,0.32mol /L丙醇。

[实验步骤]一、红细胞渗透压的观测1、取一小烧杯,加入新鲜鸡血,迅速以十倍生理盐水稀释,制成鸡血细胞悬浮液。

2、取5支试管,编号后依次向各试管加入1.5%氯化钠5,3,2.16,1,0mL,然后分别向各试管加入蒸馏水,使每一试管总体积达到5mL,配成一浓度梯度的氯化钠溶液。

3、向每一试管加入0.5mL鸡血细胞悬液,立即轻轻摇匀。

4、稍停片刻后,观察溶血情况,并记录于表一。

二、红细胞对不同溶质的渗透性观察1、取8支试管编号,依次向各试管加入等渗溶液0.17 mol/L氯化钠,0.17 mol/L 硝酸钠,0.12 mol/L硫酸钠,0.12mol/L草酸钠,0.32 mol/L葡萄糖,0.32 mol/L甘油,0.32 mol/L乙醇,0.32mol/L丙醇各5mL。

2、向每一试管加入0.5mL鸡血细胞悬液,立即轻轻摇匀。

3、观察溶血情况,并记录于表二。

[实验结果]将实验结果记录于表一、二,并加以分析。

表一红细胞渗透压的观测表二红细胞对不同溶质的渗透性观察[注意事项]新鲜鸡血提取后要立即稀释,否则会凝固结块,影响后续实验操作。

[实验报告]完成表一、表二并对实验结果加以分析。

实验三活体染色及不同细胞结构的观察[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掌握活体染色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并通过对绿豆根根尖细胞液泡系和洋葱鳞茎表皮细胞线粒体的活体染色观察、了解液泡系和线粒体的形态及其在细胞中的分布。

观察胞间连丝及叶绿体的形态及其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原理]活体染色是利用某些无毒或毒性较小的染色剂显示出细胞内某些天然构造存在的真实性,而不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和产生任何物理、化学变化以至引起细胞死亡的一种染色方法。

其主要特征是染料的堆积,即染料的胶粒固定、堆积在细胞内某种特殊的构造里面。

这种堆积主要是受染料分子的电荷影响。

因为碱性染料的胶粒表面带有阳离子,酸性染料的胶粒表面带有阴离子,它们彼此之间会发生电吸附作用(静电吸附)。

活体染色的另一特征是专一性。

例如中性红只染液泡系,詹纳斯绿-B只染线粒体,而细胞质和细胞核在活体染色过程中并不被染色。

只有当细胞死亡或开始死亡时,细胞质和细胞核才能被染成均匀一致的颜色。

该实验完成需时4学时。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一、仪器普通光学显微镜(带油浸物镜)、荧光显微镜、DIC显微镜、相差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双面刀片、滴管、载玻片、盖玻片等。

二、试剂Ringer氏溶液、1/3000浓度的中性红溶液、1/5000浓度的詹纳斯绿-B溶液三、实验材料黄豆(或绿豆)幼根根尖,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菠菜叶,胞间连丝永久装片[实验步骤]一、液泡系的活体染色及观察1、用双面刀片把初生的黄豆(或绿豆)幼根根尖(约1-2cm长)小心切一纵断面薄片,放在预先滴有一滴1/3000浓度的中性红溶液的载玻片中央,染色15分钟。

2、用滴管吸去染液,滴加一滴Ringer氏液,盖上盖玻片,镜检。

二、线粒体的活体染色及观察1、用镊子撕下一小块洋葱鳞片叶表皮,放在预先滴有一滴1/5000浓度的詹纳斯绿-B 溶液的载玻片中央,染色30分钟。

2、用滴管吸去染液,滴加一滴Ringer氏液,盖上盖玻片,镜检。

三、叶绿体的观察1、取一小块菠菜叶,放在预先滴有一滴Ringer氏溶液的载玻片中央,用镊子将菠菜叶夹碎,盖上盖玻片,镜检。

四、胞间连丝的观察取一片胞间连丝永久装片,置显微镜下认真观察。

[实验结果]1、中性红溶液染色结果:可见生长点细胞内有很多大小不等的被染成玫瑰红色的圆形液泡。

若观察已分化长大的细胞,可见到较大的液泡,数目较少,有时只有一个浅红色的中央大液泡,其中有些深红色颗粒作布朗运动。

2、詹纳斯绿-B溶液染色结果:可见线粒体被染成兰绿色,呈颗粒状或线条状,在细胞核周围分布得特别多。

[实验报告]1、绘图示黄豆(或绿豆)幼根根尖细胞液泡系。

2、绘图示洋葱表皮线粒体。

3、思考:用一种活体染色剂处理细胞,为什么不能同时看到多种细胞器被染色。

实验四细胞组分的分离与观察[实验目的]掌握细胞组分的分离方法(差速离心法)的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离心机、组织捣碎机的使用方法。

掌握细胞组分的鉴定方法。

为进一步研究亚细胞组分的化学组成、理化特性及其功能奠定基础。

[实验原理]差速离心是指低速与高速离心交替进行,使各种沉降系数不同的颗粒先后沉淀下来,达到分离的目的。

沉降系数差别在一个或几个数量级的颗粒,可以用此法分离。

样品离心时,在同一离心条件下,沉降速度不同,通过不断增加相对离心力,使一个非均匀混合液内的大小、形状不同的粒子分步沉淀。

操作过程中一般是在离心后用倾倒的办法把上清液与沉淀分开,然后将上清液加高转速离心,分离出第二部分沉淀,如此往复加高转速,逐级分离出所需要的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