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上语文复习知识点汇总(2017.10打印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知识重点

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知识重点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的知识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字词:学习并掌握课本中的生词和词语,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语法: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如句子成分、主谓宾、定状补等,能够正确运用。
阅读理解:培养阅读能力,包括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
写作:学习不同类型的作文,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
文学常识: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包括作者、作品、流派等。
修辞手法:学习并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能够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这些知识重点是六年级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
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重积累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如何有效地掌握这些知识重点?
要有效地掌握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的知识重点,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 制定学习计划: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按照计划有序地学习,避免遗漏或重复学习。
2. 做好笔记:在学习过程中,及时记录重点知识、难点问题和
自己的思考,有助于加深印象和理解。
3. 多做练习:通过做练习,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学习方法。
4. 阅读拓展: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课外书籍等,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5. 参加课外活动:参加语文相关的课外活动,如朗诵比赛、写作比赛等,有助于提高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
6. 请教老师和同学: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有助于解决疑惑,加深理解。
要掌握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的知识重点,需要付出努力和时间,同时要注重方法和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化常识汇总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化常识汇总
一、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二、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其代表作《离骚》为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
三、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名丘,字仲尼,思想家,教育家。
四、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西汉司马迁。
五、初唐四杰: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
六、李杜:李白(诗仙)和杜甫(诗圣)。
七、小李杜:李商隐和杜牧。
八、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九、边塞诗派代表人物:王昌龄、王之涣等。
十、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王维、孟浩然等。
十一、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
十二、四大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
十三、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其代表作有《狂人日记》、《呐喊》、《彷徨》。
十四、“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十五、“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十六、中国的传统节日:除夕、春节、元宵节、龙抬头、上巳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
十七、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十八、中国古代主要乐器:琵琶、二胡、编钟、箫、笛、瑟、琴、埙、笙、鼓。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汇总一、基础知识1.生字词学习:o掌握本册书中的所有生字词,包括会认字、会写字,理解其含义,并能在具体语境中准确运用。
2.多音字与形近字:o区分并掌握常见多音字的多个读音和用法,以及形近字的细微差别,避免在书写和阅读中出现混淆。
3.成语与俗语:o学习并积累课本及课外出现的成语和俗语,了解其来源、含义及用法,能在写作中恰当运用。
二、阅读理解1.课文精读:o深入理解每篇课文的主旨大意、思想情感和写作特色,掌握关键句段的理解与分析方法。
o学习并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和表达方式(如记叙、描写、议论等)。
2.阅读策略:o掌握快速阅读、精读、略读等不同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o学会在阅读中做笔记、提问题、概括总结,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深度理解能力。
3.课外阅读:o推荐并指导学生阅读适合年龄段的经典文学作品、科普读物等,拓宽阅读视野,提升文学素养。
三、写作表达1.记叙文写作:o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能够清晰、有条理地叙述一件事。
o学习并运用细节描写、环境烘托等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
2.议论文初步:o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论点、论据、论证),学习如何提出观点、搜集论据并进行论证。
o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学会用合理的理由和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
3.应用文写作:o学习并掌握书信、请假条、通知等常见应用文的写作格式和技巧。
四、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1.文学常识:o了解国内外重要作家、作品及其时代背景、艺术特色等。
o掌握文学体裁的分类及特点,如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
2.传统文化:o学习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古诗词、文言文、传统节日、民俗风情等。
o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五、综合性学习与语文实践活动1.综合性学习:o结合课文内容,开展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如探究科学现象、了解历史文化等。
o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重点知识归纳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重点知识归纳
(一)语言文字
1. 汉字:由一笔一点一线构成,是汉族书写文字,用来表达语言,进
行书写、交流思想,也是文字文化中心所在。
2. 词语:由汉字构成,代表某种意义,是语言中信息传达的基本单位;词语不仅代表概念,也能表达主观思想。
3. 熟词:反复使用的词语,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率正确表达
一定的语意,使用起来更加便捷。
4. 书法:以汉字为书写文字的成熟形式,被称为“字的艺术”,书法有静、动两种;通过书写可以表达一种个性,也可以给人留下美的审美
刺激。
(二)阅读
1. 阅读理解:根据文章内容,对文章进行内容理解和概括,从文章中
寻找关键词,进行判断细节性推理,从而获得文本含义;
2. 上下文思考:阅读文献时,要注意其前后上下文之间的关联,联系
作者意图及文本中蕴含关联;
3. 积累智慧:长期积累各种读物,积极思考,积极分析,吸取知识,
帮助增进学习能力。
(三)写作
1. 真实描述:根据主题,结合真实的生活经历,以真实的文字描述事
物,表达自己的看法、感受;
2. 词语表达:选择准确的词汇,用精彩的句子,确切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3. 篇章结构:精准布局篇章的内容,从正面写作到反面写作,充分展现自己的成果;
4. 逻辑思维:以逻辑思维分析问题,把写作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进行分类,为文章加入清晰的逻辑。
人教版2017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2017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人教版2017年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期末复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知识梳理一、生字瀑布、津津乐道、邀请、俯身、峭壁、躯体、蕴含、侠客、小巷、静谧、俊俏、引逗、庞大、烘烤、音韵、勤勉、勉强。
二、多音字血(xuè、xiě)、冠(guān、guàn)、扎(zhā、zā)、转(zhuàn、zhuǎn)、散(sàn、sǎn)、和(hé、hàn)、数(shù、shǔ)、悄(qiāo、qiào)、调(tiáo、diào)、踏(tà、tā)、旋(xuán、xuǎn)。
三、近义词舒适——舒服、顾惜——爱惜、抱怨——埋怨、探望——探视、宽厚——仁厚、尴尬——难堪、XXX——慌张、阻止——阻挡、叮嘱——嘱咐、疑惑——困惑、隆重——盛大、和谐——协调、沮丧——气馁、抱歉——歉疚、珍藏——收藏、破坏——毁坏、仿佛——似乎、熟练——纯熟、割舍——舍弃、平静——宁静、亲吻——吻。
四、反义词嘶哑——宏亮、魁梧——矮小、舒适——艰苦、蜷缩——伸直、残疾——健康、尴尬——自然、从容——慌忙、劝阻——怂恿、偶然——必然、沮丧——高兴、庄重——随意、兴奋——颓唐、慈祥——凶恶、幸福——痛苦、珍藏——丢弃、平静——喧闹、唯一——许多、荒唐——合理、继续——暂停、熟练——生疏、温柔——粗暴、悦耳——难听、耐心——急躁、熟悉——陌生、兴高采烈——无精打采、流连忘返——归心似箭、忐忑不安——镇定自若。
其他年过花甲、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左冲右撞、意味深长、庞然大物、行色匆匆、奇妙无比、不拘一格、一碧千里、苍翠欲滴、翠色欲流、碧波荡漾、绿草如茵、螳臂当车、金蝉脱壳、飞蛾扑火、噤若寒蝉、蜻蜓点水、蜂拥而来、黑白相间、前赴后继、横七竖八、上天入地、小心翼翼、千里迢迢、大腹便便、神采奕奕、熙熙攘攘、浑浑噩噩、纷纷扬扬、洋洋洒洒、浩浩荡荡、轰鸣、海风、怒吼、撕破、瘦小、唯一、听众。
语文六年级上册人教版重点知识

第一部分:词语辨析1. 相似词语辨析1.1"个"和"本"的用法1.2"是"和"有"的区别1.3"的"和"得"的辨析1.4"在"和"于"的用法比较2. 词语运用2.1 词语的正确使用2.2 词语的搭配和辨析2.3 词语的丰富表达第二部分:诗词鉴赏1. 古诗词鉴赏1.1 名句赏析1.2 诗词的背诵和表达1.3 古诗词的欣赏2. 现代诗词鉴赏2.1 现代诗词的特点2.2 现代诗词的理解与欣赏2.3 现代诗人作品的分析第三部分:文章阅读1. 散文阅读1.1 散文的特点和体裁1.2 散文篇目的理解1.3 名家散文赏析2. 短篇小说阅读2.1 短篇小说的特点2.2 短篇小说的理解和鉴赏2.3 名家短篇小说作品的分析第四部分:语法知识1. 词类1.1 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的基本认识1.2 词类辨析和拓展2. 句子成分2.1 主谓宾、状语成分的分析2.2 句子成分拓展和运用3. 句子结构3.1 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的认识3.2 句子结构的拓展第五部分:作文写作1. 议论文写作1.1 议论文的基本要求1.2 议论文的结构和写作技巧1.3 议论文的范文分析2. 述事文写作2.1 述事文的特点和写作要点2.2 述事文的结构和表达技巧2.3 述事文的示范作品第六部分:修辞格与修辞手法1. 修辞格的认识1.1 比喻、拟人、夸张的应用1.2 反问、排比、设问的妙用2. 修辞手法的运用2.1 修辞手法的灵活应用2.2 修辞手法的分析和欣赏结尾部分:通过对语文六年级上册人教版重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掌握,同学们将在写作、阅读、鉴赏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学习的成绩,培养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
经过对语文六年级上册人教版重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掌握,学生们将在写作、阅读、鉴赏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综合复习要点.doc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综合复习要点.doc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综合复习要点一、字、词、句过关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静谧追随小巷俏丽烘烤音韵演奏探索勤勉漫游亲吻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左冲右撞意味深长庞然大物行色匆匆杰出修筑设计施工阻挠控制轰动艰巨毅然铲平勉励恶劣泥浆岔道真挚避免朦胧凄凉引用强烈居庸关悬崖峭壁狂风怒号惹人讥笑寝不安席思潮起伏可见一斑舒适搁板勉强抱怨倾听掀起魁梧撕破倒霉严肃忧虑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湿淋淋心惊肉跳自言自语自作自受缝缝补补大吃一惊遥望晶莹资源矿物恩赐节制枯竭滥用威胁指望设想移民破碎目睹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和蔼可亲闪闪发光厨房刺猬畜生遗体挽联致敬爱抚团聚情节记性保存阴暗低微寒意深奥详细枯瘦逝世文章咳嗽明晃晃失声痛哭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马马虎虎恍然大悟北风怒号匆匆忙忙饱经风霜塑料饼干节奏乐谱吉祥企盼急速日寇华贵英武气概伤感苍茫石碑抑扬顿挫相依相随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浴血搏杀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属陌生清幽琴键陶醉苏醒飞奔记录莱因河霎时间微波粼粼雕梁画栋巧夺天工独具匠心引人入胜古色古香余音绕梁不落窠臼雅俗共赏美不胜收脍炙人口曲高和寡妙笔生花阳1 / 22春白雪笔走龙蛇不同凡响别具一格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 2、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张维屏) 3、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平) 4、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 5、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陈与义) 6、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 重点知识梳理

复习要点:重点课文可能涉及到的考点1、作者2、文章标题及含义3、文中重点问题4、蕴含的哲理(中心思想)5、写作方法(包括文体)6、评价主要人物7、文章情节第一单元复习形近字激(激动)暴(暴露)律(纪律) 俏(俏丽)巷(巷子)龙(巨龙)邀(邀请)瀑(瀑布)津(津津乐道) 峭(陡峭)港(香港)庞(庞大)悄(悄悄)供(供应) 侠(侠客) 辩(辨认) 拷(拷问) 漆(漆黑) 烘(烘烤) 峡(峡谷) 辨(辨别) 烤(烤干) 膝(膝盖) 近义词轻盈──轻快 水洼──水坑 欢悦──愉悦 清晰──清楚 优雅──文雅柔软──柔和 宛若──好像 啼啭──婉转 湿润──潮湿 轻捷──轻快辨认──分辨 融化──消融 异常──非常 幽静──寂静 凝聚──凝结赋予──给予 雕琢──雕刻 万仞──万丈 绵亘──绵延反义词清晰──模糊 干燥──潮湿 幽静──喧闹 柔软──坚硬 异常──正常词语搭配德高望重的老人 清凉的山泉 汨沓的溪流 飞流的瀑布 陡峭的悬崖 悠悠的白云 淘气的云雀 别有深意的仪式 湿润的山风 无字的歌谣 奇妙无比的琴键 优雅的小曲幻想的色彩 轻捷柔软的手指 炎一般的红色 水淋淋的嫩绿 清脆的音响 天然的美惊险的美 磅礴的美 随心所欲美 不拘一格的美 野性的美 熙熙攘攘地往来 意味深长地对视 不断地左冲右撞 悠悠忽忽地漫游 1条几声犬吠 一路月色 一阵山风 一缕缕云雾 一曲歌谣 一个音符 一首小曲 一丛绿草一只鸟儿 一场山雨词语意思幽径:隐蔽、僻静的小路。
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唱和: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作答。
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
轻捷:轻快敏捷。
飘飘洒洒:飘舞着落下来。
优雅:优美雅致。
倩影:美丽的身影(多指女子)。
丝丝缕缕:一丝一丝,一条一条,连续不断。
啼啭:鸟婉转地叫。
余韵:遗留下来的韵致。
轻盈:形容女子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静谧:安宁而平静。
花色斑斓:色彩艳丽,灿烂夺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汇总第1课山中访友作者:李汉荣(著名诗人,散文家)《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在作者眼中,这一花一树,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他们能跟作者说话交流,成了作者的朋友,所以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2、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采用比喻的手法。
写出了桥的古老,突出了桥的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3、“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采用拟人的手法。
表达了作者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之间的默契和情谊。
4、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这一组句子是写“我”跟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内容一致,结构相似,是一组排比句,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5、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变成陈述句)这山中的一切,哪个都是我的朋友。
6、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双重否定句)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都不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第2课山雨作者:赵丽宏《山雨》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
课文是按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写的。
1、从文中哪几句话可以看出雨改变了山林颜色?原句:a.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
b.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2、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作者将雨声比作无字的歌谣,写了雨来时由轻及重、由远及近的动态过程.第3课草虫的村落作者:郭枫(著名诗人,作家)《草虫的村落》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草虫和谐的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
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作者赞美这些音乐演奏者,不仅深深地被它们所吸引,而且觉得它们的音乐胜过人间的一切音乐,觉得这是只有虫子才能演奏出来的天籁之声。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小生灵的赞美之情。
游侠——黑甲虫村落——草虫的洞穴南国的少女——小圆虫远房亲戚的住宅——黑甲虫的住宅茂盛的森林——细密的草茎两棵大树——两簇野灌丛音乐演奏者——甲虫测气候者和工程师——甲虫静谧”的“谧”,字音是“mì”。
“巷”字提醒第8笔是横。
第4课索溪峪的“野”作者:曹敬庄题目中的“野”意思是“野性的”,是天然的、自然的意思。
作者认为索溪峪的美就在于它的“野”;本文围绕索溪峪的“野”,依次描绘了那儿的山、水、野物及人的“野”,体现了一种天然之美。
表达了作者对索溪峪自然景色的无比喜爱和轻松愉快的心情。
日积月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龚自珍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新雷》张维屏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月夜》刘方平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秋夜洛城闻笛》李白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襄邑道中》陈与义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元稹第5课詹天佑本文记叙了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事迹,说明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表现了他的聪明智慧、创造才能和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问题:(1)课文是从三个方面来叙述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
(2)詹天佑开凿居庸关隧道采用的是(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方法);开凿八达岭隧道采用的是(中部凿井法)。
1、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铁路工程专家。
京张铁路修筑的主要修筑者。
2、清政府提出修筑京张铁路,为什么受到帝国主义的阻挠和要挟?答:帝国主义的目的是想争夺京张铁路的修筑权,以便进一步控制我国北部。
3、一个中国工程师在自己的国土上主持修筑一条铁路,为什么会引起国内外的轰动?答:1、当时帝国主义百般阻挠、要挟和嘲笑。
2、从北京到张家口这一带的地理环境极其恶劣。
3、当时技术设备非常落后。
4、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答:三个方面:1、是勘测线路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2、开凿隧道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设计过青龙桥的线路时又遇到了困难。
5、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詹天佑遇到困难时所表现出来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的?答:从五个方面:1、马上开始勘测。
2、勉励工作人员工作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3、亲自深入勘测第一线。
4、夜以继日地工作。
5、经常请教当地农民、虚心学习。
6、为什么说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这件事情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答:因为修筑京张铁路以前,帝国主义者曾千方百计阻挠我国工程技术人员修筑,攻击我国任命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是个笑话”,甚至狂称“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第6课怀念母亲作者:季羡林本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1、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
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频来入梦”,频,屡次,连续多次。
意思是祖国母亲经常到梦中来。
原因是作者第一次离开祖国,所以非常思念祖国母亲。
2、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作者身处异国他乡,与亲友和祖国的距离远了,心中有忧愁,有思念,所以内心凄凉。
另一方面,能时常回想起故乡的亲朋好友,感到他们无处不在,心中自然又多了一丝甜蜜。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对祖国母亲魂牵梦萦?答:从“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
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的朋友。
我有时想得简直不能忍耐。
”“我仰躺在沙发上,听风路过窗外,风里夹着雨。
天色阴得如黑夜。
心里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国了。
”这些句子可以看出。
4、作者为什么要写房东太大的事情?答:通过房东太太的那些话,表达了一个母亲对自己儿子回来的盼望,说明了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关爱孩子、思念孩子的。
由此作者也联想到自己的母亲也是如此。
第7课彩色的翅膀本文通过宝石岛观察通讯站信号兵小高回家探亲,在从黑龙江探亲返回的路上,提了一纸箱小昆虫带回小岛的故事,赞扬了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
1、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好像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这两句话写出了战士们收获西瓜后喜悦、激动、自豪的心情,表现了他们对自己劳动成果的珍爱。
2、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
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小昆虫已经在海岛安居乐业,同时生动、含蓄地反映了海岛战士爱岛如家、安居乐业的爱国情感。
第8课作者:李少白《中华少年》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雪莲”喻指纯洁,“海燕”喻指勇敢乐观,“雏鹰”喻指抱负远大,“山丹丹”喻指热烈顽强。
日积月累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周恩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她,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
(巴金)第9课作者: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
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写作特点:通过人物的环境、心理、语言的描写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1、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这样做”是指抱回孩子,“非这样做不可”反映了桑娜助人为乐的品质。
2、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总能熬过去的”是说一定能度过艰难的日子。
一个“熬”字,很恰当地写出渔夫一家的苦日子,也很准确地表现了渔夫坚强的性格。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渔夫善良、关心他人的美好心灵。
3、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回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
……嗯,揍我一顿也好!”桑娜忐忑不安的原因是因为桑娜擅自把孩子抱回来。
这五个省略号真实、准确地表现了桑娜当时极度矛盾的心态。
从这里可以体会到桑娜崇高的思想境界──宁愿自己挨打,也要收养孩子。
4、作者在对屋内环境和屋外环境描写的时候,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何作用?答:对比手法。
这样写更能体现出桑娜的勤劳与能干。
(烘托人物的品质)5、作者在刻画桑娜与渔夫的性格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答: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6、省略号的作用(1)古老的钟嘶哑地敲了10下,11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2)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回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
(表示心理活动时断时续)(3)“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家,你在家里做什么呢?”(表示语意的跳跃)(4)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表示说话结巴,欲言又止)第10课作者:许申高《别饿坏了那匹马》赞扬了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对残疾青年的感激之情。
爸爸:为别人着想。
我:爱看书,有志气。
残疾青年:对人宽厚,善解人意。
1、我上小学五年级那年,学校不远处的书摊是我放学后流连忘返的地方。
“流连忘返”写出了“我”酷爱看书的程度。
2、几张毛票是哪儿来的?为什么要利用这种办法给钱?答:是父亲利用翻书的机会,悄悄的夹在书里的。
父亲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我”认识到:做人不能只为自己着想,要也为别人着想。
3、“别饿坏了那匹马”这句话一共出现了几次?分别是谁对谁说的?其用意是什么?答:共出现了3次。
第一次是青年对“我”说的,让我把时间用在看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