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树有多少棵(第1课时)
第四单元 乘与除

第四单元乘与除第1课时小树有多少棵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大家一进校园就会看到花坛里盛开着美丽的鲜花,它在装点着我们美丽的校园,这么美的环境大家喜不喜欢。
为了美化我们的校园学校买来了三捆树苗,仔细观察课本上的情境图,请大家看看。
二、自主学习:(一)出示自学目标:学会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黑板出示)(二)自学指导:自学课本第30页主图内容,解决以下问题:(黑板出示)1.仔细观察并说出图意。
2.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
3.试着解决所提的数学问题。
4.思考:哪种算法最简单。
三、反馈交流:(出示数字卡片)3×2 5×4 6×730×2 50×4 6×70300×2 500×4 6×700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四、精讲点拨: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
五、当堂训练:(课件出示练一练第5题)香蕉每堆200根,小象每天吃60根,大象每天要吃90根。
⑴3头小象吃一堆香蕉,够1天吃吗?⑵1头大象一个星期要吃多少根香蕉?⑶你还能提吃哪些数学问题?六、课堂小结:在这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比较简便?作业布置:课本31页第1、2、3题。
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方法一: 20+20+20=60(棵)方法二: 2×3=6 20×3=60(棵)方法三: 20×2+20=60(棵)答:小树有60棵。
第2课时需要多少钱一、激趣导入:暑假里,有三个小朋友,来到了美丽的大海边。
出示挂图:同学们自己观察这幅图把你看到的说给同桌听一听。
二、自主学习:(一)出示自学目标: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技巧。
(二)出示自学指导:自学课本32页的内容,并解决以下问题:1、观察情境图,并根据图提出问题。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时小树有多少棵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时小树有多少棵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数学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小树有多少棵。
我们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用整数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整数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整数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难点:让学生理解整数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并能够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之初,我会给学生出示一个情景:小明种了一些苹果树和梨树,苹果树有10棵,梨树有12棵,请问小明一共种了多少棵树?2. 例题讲解:我会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发现这是一个用整数加法解决的问题。
然后我会带领学生一起探讨,如何通过加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学生出示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合作:我会让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题目,用整数减法来解决。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共同完成题目。
六、板书设计整数加法:苹果树 + 梨树 = 小明种的树的数量整数减法:小明种的树的数量卖掉的苹果树的数量 = 现在剩下的苹果树的数量七、作业设计(1)小明有5个苹果,妈妈给了他3个苹果,请问小明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小红有8个橙子,她吃掉了2个橙子,请问小红还剩几个橙子?(1)小明有10个糖果,他给了小明5个糖果,请问小明还剩几个糖果?(2)老师有12个本子,给了学生6个本子,请问老师还剩几个本子?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整数加法和减法的理解有了明显的提高,大部分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整数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对整数减法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
第1课时 小树有多少棵

第1课时小树有多少棵教学内容:教材第30-31页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2、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明确算理。
教学难点: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能够正确的进行口算。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的好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小树的问题,有兴趣吗?出示课题:小树有多少棵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1)出示情境图,说说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2)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什么问题呢?学生提出:3捆杨树一共有多少棵?这个问题你会解答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自由发言,对于合理的都给予表扬和鼓励。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你喜欢用加法计算还是乘法计算?为什么?那4捆杨树一共有多少棵?5捆呢?6捆呢?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学生尝试自己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然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对解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
(3)解决问题:园林工人远走了3车树苗,一共运走了多少棵?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学生独立解答。
(4)算一算下面的式题,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最下面式题)学生尝试独立计算,讨论发现了什么;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只要学生说得合理,就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三、拓展延伸,实践应用1、练一练第1、2、3题。
让学生运用乘法口算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练一练第4题。
借助直观图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引导学生尝试完整叙述数学问题。
3、练一练第5题。
引导学生用乘除法口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理解题意,说说数学信息,让后独立解决问题,并集体交流。
四、课末总结,树立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小树有多少棵2×3=6 5×3=1520×3=60(棵) 500×3=1500(棵)答:3捆杨树一共有60棵。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1课时《小树有多少棵》优秀教案

《小树有多少棵》教学简案【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问题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口算。
2.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3.养成独立思考、勇于表达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观察情境图,读懂数学信息。
二、知识新授1.提出数学问题(1):3捆杨树一共有多少棵?学生独立解决问题,集体交流,总结方法。
(1)画数线。
(2)画图解决。
(3)列乘法算式解决问题。
(4)继续追问:3捆、4捆、5捆一共有多少棵。
(5)总结方法:在计算的时候我们可以应用乘法口诀,先用十位上的数去乘,然后在乘积的后面再添0。
2.提出数学问题(2):3车树苗一共运走多少棵?(1)出示问题,理解题意。
(2)汇报交流。
(3)学生方法:说说整百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新知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8×4=6×7 =80×4=6×70 =800×4=6×700 =(1)交流方法。
(2)学生总结。
(3)再写这样的一组算式,并交流。
四、练习提升1.算一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70×8=30×6=600×9=4×60=40×5=5×800=2.五、全课总结在这节课中,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
第四单元第1课时 小树有多少棵(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 北师大版

【同步备课】第四单元第1课时小树有多少棵(教案)一. 教学目标1.知道数字0-99 之间的顺序和大小关系;2.能用指数词表述0-99之间的数字,掌握两位数的读法;3.能读写0-99之间的数字;4.能用百度小学数学app完成0-99的数字连线和多项选择练习;5.通过音、视、手多种感官方式学习和记忆新知识。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数字连线和多项选择练习,加深对数字0-99之间的顺序和大小关系的理解,同时掌握两位数的读法,能读写0-99之间的数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的读写和记忆,能较好地运用数字进行练习和实践操作。
三. 教学过程1. 前置知识回顾通过数字表的学习,让学生回顾数字0-99之间的顺序和大小关系,以及数字的读法和写法。
2. 新知识讲解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小树上的果实,问学生有多少个果实,引导学生理解数字的概念和抽象意义,让学生感受到数字的用途和实际运用。
2.讲解数字0-99之间的读法和写法,让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的读写和记忆方法,同时加深对数字的理解。
3. 练习操作1.导入百度小学数学app,让学生进行数字连线和多项选择练习,让学生通过感官方式学习和记忆新知识。
2.在课堂上进行数字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字的运用和实践。
四. 总结反思通过数字连线和多项选择练习,加深了学生对数字0-99之间的顺序和大小关系的理解,同时掌握了两位数的读法,能读写0-99之间的数字。
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字的运用和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感官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记忆新知识。
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加强对数字的运用和实践,进一步提高数学应用水平。
北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4单元 第1课时

第1课时小树有多少棵课时目标导航一、教学内容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材第30页)二、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重点难点重点: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理解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一、情境引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植树造林吗?组织学生小组内讨论,点名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
植树造林既可以美化环境,又可以净化空气,还可以减少沙土的形成,防止沙尘暴。
每年我们都会去植树,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植树活动中蕴含的数学问题吧!二、学习新课1.教学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情境图)师:观察情境图,从图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点名学生说一说)师: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学生相互交流,自由回答。
(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第1问)组织学生独立列式,点名学生回答。
可能有两种列法,板书:加法:20+20+20乘法:20×3师:这两种列法都正确吗?(点名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明确:相同数连加的算式可以转化为乘法,乘法是一种特殊的加法。
师:思考一下,可以怎样计算20×3呢?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探究解题方法。
(教师巡视指导)点名小组汇报,教师点评、完善。
(课件出示方法)(方法一)用连加口算。
20+20+20=60(方法二)根据数数的规律计算。
1→202→403→60师:能不能直接用乘法计算呢?学生相互交流,点名学生说一说。
引导学生一起分析:我们知道2×3=6,先不看这里20中的“0”,把2和3相乘得6,再把这个“0”加上,就是60,所以20×3=60。
(方法三)根据表内乘法计算。
2×3=6→20×3=60师:比较上面的三种算法,哪种比较简便?引导学生明确:方法三相对比较简便。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四单元 第1课时 小树有多少棵∣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四单元第1课时小树有多少棵∣ 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掌握“组合数学”的概念,能够应用“组合数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能力目标:通过主题讨论、小组讨论和问题解决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习惯性思维的局限性,以及当态度、方法和思路发生改变时所带来的清新感受,从而促进学生在学习中拥有积极态度和乐观心态。
二、教学内容通过“小树有多少棵” 这个命题,学习与探讨组合数学的概念以及基本原理。
全面了解组合数学相关概念,《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a.理解组合数学相关概念b.运用基本原理进行组合数学运算c.运用组合数学解决实际问题2.教学难点a.通过实际情境理解组合数学知识b.发掘问题背后的思维方法四、教学设计1.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竞赛式学习法、问答式学习法、讨论式学习法。
2.教学步骤:a.通过短片、图片等引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进入今天的主题。
b.利用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组合数学的初步探究,了解组合数学相关基本概念。
c.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工合作,理解组合数学运用的基本原理,并掌握组合数学的运算方法。
d.利用整体板书的方式,帮助学生概括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e.基于实际情境,设计问题解决活动,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灵活运用组合数学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f.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回归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并掌握组合数学的相关知识和方法。
五、教学评价1.教学方式是否多样化,是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2.是否能让学生理解实际情境和组合数学之间的联系?3.学生是否能在活动中理解组合数学的基本原理和运算方法?4.学生是否能够通过组合数学解决实际问题?5.教学评价是否客观全面,是否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提高能力?六、教学反思本课设计尝试将课堂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解决相结合,形成一套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案。
第四单元第1课时《小树有多少棵》(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教案:《小树有多少棵》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乘法算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1.乘法的意义: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乘法算式的结构:乘数×乘数=积。
3.乘法口诀: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五五二十五,六六三十六,七七四十九,八八六十四,九九八十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计算器、乘法口诀表。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PPT展示一组小树,引导学生观察并数一数有多少棵小树。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小树有多少棵》。
2.新课:讲解乘法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乘法是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通过举例说明乘法算式的结构,乘数×乘数=积。
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3.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5.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乘法的意义: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乘法算式的结构:乘数×乘数=积。
3.乘法口诀: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五五二十五,六六三十六,七七四十九,八八六十四,九九八十一。
七、作业设计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入乘法的学习,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义。
在讲解乘法算式的结构时,通过举例让学生明确乘数×乘数=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