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1.3 美洲 南美洲气候第一课时素材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课件-南美洲

未来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
生态文明建设
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总体布局,推 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环保产业和绿色经济。
资源节约利用
加强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 率。
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恢复生态系统功 能和生物多样性。
06 跨学科知识融合:将地理 知识与其他学科相结合
01
02
03
生物多样性概念
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定义、 价值和意义,认识南美洲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
保护意义
阐述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 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 续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保护方法
介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具 体措施和方法,如建立自 然保护区、推广生态旅游 等。
气候变化对南美洲影响分析
气候变化趋势
了解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及 其对南美洲的影响。
与中国的贸易关系
中国与南美洲国家的贸易关系日益紧密,双方在能源、矿产、农业、基础设施等领域开展 了广泛的合作。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经济发展前景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南美洲国家经 济结构的调整,未来南美洲经济发展 前景看好,增长速度有望加快。
产业发展趋势
国际贸易与合作展望
未来南美洲国家将继续深化区域经济合作 ,加强与中国等亚洲国家的经贸联系,推 动全球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进程。
未来南美洲国家将继续加强农业、矿业等传 统产业的发展,同时积极培育制造业和服务 业等新兴产业,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
04 南美洲文化特色与旅游资 源
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
1 2 3
印第安文化传承
南美洲是印第安人的故乡,拥有独特的印第安文 化和历史遗产,如玛雅文明、印加文明等。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下册班级::第一章认识第一节亚洲和欧洲一、“亚细亚〞和“欧罗巴〞1、亚欧大陆的的含义洲名的由来“亚细亚〞和“欧罗巴〞:亚细亚:日出之地:欧罗巴:西方日落之地2、亚洲的地理位置:〔1〕经纬度位置:北部深入北极圈,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2〕半球位置:北、东半球〔3〕海陆位置:亚洲东、南、北三面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亚洲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
3、欧洲:北、西、南三面濒临北冰洋、大西洋、地中海,东与亚洲相连,南与非洲相望。
二、地形:亚洲欧洲平均海拔除南极洲外海拔最高世界拔最低的相对高度地面起伏大,上下悬殊〔世界最高的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世界陆地外表最低的死海的湖面〕小主要地形高原、山地为主平原为主地形分布中部高,四周平原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侧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三、气候〔P7图1-7,P8图1-8、1-9〕1、亚洲:〔1〕类型:除温带海洋性气候缺失外,其它气候类型都有〔2〕特点:气候复杂多样大陆特征显著季风气候典型2、欧洲:〔1〕类型上: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2〕特点:温带气候占优势海洋性气候特征典型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特征显著四、河湖:1、河流:〔1〕主要河流:亚洲:注入太平洋:长江、黄河、湄公河〔澜沧江〕;注入印度洋:恒河、印度河;注入北冰洋: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等。
欧洲:多瑙河、莱茵河〔2〕河网特点:亚洲:一是放射状分布;二是流区面积广阔。
欧洲:一是河网稠密,水流平缓;二是河流短小,水量丰富;三是航运价值高。
2、湖泊:课本P10活动题3。
五、人口与国家:1、人口:亚洲最多,分布在东南部和南部;欧洲人口密度大自然增长率最低,分布在西部2、人种:亚洲以黄色人种为主,欧洲以白色人种为主3、国家:亚洲48个,欧洲43个六、时区和区时1、时区和区时A. 世界时区的划分是每隔经度15°为一个时区,国际上规定:把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中考湘教版七年级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湘教版七年级地理复习资料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一、地图的分类:1、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自然植被图等〕2、社会经济地图〔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二、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1、方向:在地图上断定方向的方法:A、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断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平行挪动指向标〕B、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断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C、既无指向标,也无经纬网的地图,根据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断定在野外确定方向的方法:A、指南针定方向:指南针平放,红磁针指向北,白磁针指向南B、北极星定向:面对北极星的方向是正北方C、太阳和手表定向:在中高纬地区,手表平放,时针对准太阳,时针及表盘中12点之间夹角的平分线所指的方向为南方。
D、树木定方向:在北半球,向南的一侧,树木茂密或树的年轮较稀疏2、比例尺:公式:比例尺=图上间隔 /实地间隔〔留意单位要统一,1千米=100000厘米〕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1: 100000线段式:0 1千米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间隔 1千米推断比例尺大小的方法:首先,都化成数字式。
然后,把它们都假想成“分数〞。
最终,看一下假想的“分数〞,“分数〞大的比例尺大;“分数〞小的比例尺就小。
图幅大小一样的地图:比例尺大的,表示的范围小,内容具体。
比例尺小的,表示的范围大,内容简洁。
3、图例〔符号〕和注记〔文字〕:记住地图上常见的图例。
第二章地球的相貌第一节相识地球1、地球的形态: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列举地球不是平面而是球体的证据①登高望远;②发生月食时地球影子的边缘是弧形的;③在海边看远方行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在看到船身。
3、6、纬度范围: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1.3 美洲 北美洲气候 素材

北美洲气候北美洲大陆北宽南窄,地形结构别具一格,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气候具有下列主要特征:温带大陆性气候占优势冬季寒冷,夏季暖热,年较差大,降水量适中,以夏雨为主。
1月气温最低,全洲有3/4面积在0℃以下,格陵兰岛中部低至-45℃,绝对低温可达-66℃;7月气温最高,绝大部分地区在8~28℃之间,死谷地区高达38℃;最大年较差为50~55℃,以内陆最大、东岸次之、西岸最小。
年雨量500毫米以上地区占全洲面积1/2强,大陆东南部、中美洲地峡、西印度群岛和西北部沿海地带均在1000毫米以上,全洲夏季降雨占40%以上。
典型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面积很小,温带气候大陆性强度仅逊于亚洲。
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北美洲大陆是一个独立、庞大的自然综合体,拥有热带到寒带、东岸至西岸的各种气候类型。
但受大陆轮廓制约,热带气候类型分布不广、也不典型。
而极地冰原气候面积则超过除南极洲以外的其他各洲。
温带季风气候远不及亚洲典型。
气侯类型结构的独特性在地理位置和地形结构为主导因素制约下,北美洲各气候类型在空间分布和排列上具有明显区别于其他大洲的独特性。
极地冰原气候、极地长寒气候和亚寒带大陆性气候自北而南依次排列、占据着大陆北部广大地区,其中后二者呈纬向地带性横贯大陆东西。
其南,气候类型的分布和排列图式出现了明显的东、西对比。
大致以西经100°线为界,东部地区从北向南依次分布着东西延伸、南北更替的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和热带海洋性气候;西部地区,幅度宽大、地形差异明显,降水量发生经向变异,气候类型呈南北延伸、东西排列的经向地带性排列图式;大陆西岸,自北而南分布着狭长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夏干气候,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和热带干湿季气候,这种南北延伸、南北更替的排列图式,既反映了西岸型气候的分布规律,又体现了地带性因素与非地带性因素的综合影响。
北美洲与亚洲一样,也是北半球跨越寒、温、热三带的大陆,北宽南窄,主要属于中高纬度带,在气候的大陆性和类型的复杂多样性等方面堪与亚洲相匹。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地理七年级下湘教版1.3美洲 同步课件

南美洲降水特点:
1、大部分地区降水 在1000毫米以上。
2、是世界上最湿润 的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思考:根据地形和气候等因素,综合分析说明为 什么亚马孙河的河口平均流量大?
极地气候
地跨温、热、
寒三带,气候 类型复杂多样。
温带海 洋
亚寒带针叶林 气候
性
地中海气候
气 候
温带大陆性气 候
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 性湿润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说说北美洲降水的分布 特点。
1、北美洲落基山脉迎 风坡受降水多。
2、落基山脉背风坡和 西部的高山和高原地 区降水少。
3、北美洲东南部由沿 海向内陆逐渐减少。
农矿 产品
墨西哥城和玉米
四、移民与经济 1、美洲的居民组成 原住居民:印第安人
北美:白种人、黑种人 拉丁美洲:世界人种大熔炉(混血种人) 2、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1)、发达国家:北美国家(美国和加拿大) (2)、发展中国家:拉丁美洲国家 墨西哥:石油工业为支柱产业 玉米的原产地 巴西:南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阿根廷:为重要的小麦出口国,牛肉、羊肉出口量多
(3)、南美洲以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 矿产资源丰富,农业以热带作物为主。
(4)、生产水平落后,粮食不能自给。
讨论:北美洲的降水分布特点与北美洲的地形有什么关系?
太平洋沿岸的狭长地区位 于西部山系的迎风坡,能 接受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 流。
暖湿气流
而受高大山系的阻挡,太 平洋水汽难以进入北美大 陆内部,因而北美洲的降 水分布明显受到太平洋湿 润气流的影响,从墨西哥 湾沿岸即北美洲的东南部 沿岸向西北内陆地区逐渐 减少。
七年级地理下册 美洲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课件 湘教版

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降水丰沛,是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
北美五大湖 圣劳伦斯河 密西西比河
亚马孙河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休伦湖
伊利湖
安大略湖
密歇根湖
圣劳伦斯河
密西西比河
南美洲:亚 马 孙 河
课堂小结
地形 气候 水文
北美洲
南美洲
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 平均海拔较高,地势起伏较大 冰川作用显著
西部为高大的安第斯山脉 东部平原、高原相间分布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 气候为主 地形对气候影响显著
拉
山
普 拉
塔
脉 原平
巴西 高原
南美洲的地形特征
西部
安第斯山脉
东部
平原、高原相间分布
亚马孙平原 巴西高原 拉普拉塔平原
南、北美洲各有哪些 气候类型? 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
北美洲西部高大山脉 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南美洲降水充沛, 是世界上最湿润的 大洲。
北美洲
多气 样候
类 型 复 杂
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包括什么呢?
……
北美洲主要的 地形有哪些?
塑造北美地貌 的主要外力作 用是什么?
冰川作用
地北 势美 起洲 伏平 如均 何海 ?拔
怎
你能总结出北美洲的地形特征吗?
(1)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 (2)平均海拔较高,地势起伏较大 (3)冰川作用显著
安 亚 马孙 平 原第斯林以气温 地 候带 形 为大 对 主陆 气
性候 气的 候影 和响 亚显 寒著 带
针
叶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美洲》说课稿

第三节《美洲》说课稿金塔县第四中学政史地组葛妍妍一、说教材1、教材的分析、处理(1)教材的内容《美洲》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三节的课文。
本节教材的内容有:(1)新大陆;(2)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3)移民和经济。
教学建议为3个课时,其中美洲的地形和气候部分内容安排为第2课时。
(2)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前后联系本节课依次讲授美洲的地形以及气候,由于一个地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往往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形成起着决定作用,所以教材这样设计是非常合理的,可以说是为后面的气候学习起铺垫的作用。
2、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通过对课本26页27页的地形图进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地形的特点。
通过对课本28页29页的气候图进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气候的特点。
通过对图1-41、图1-42的分析突出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②能力目标:通过读地形图、统计图表对比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的水文特征。
③情感目标:使学生逐步学会熟练的掌握对比分析了解地理事物的异同。
3、重点、难点①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本26页27页的地形图进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地形的特点。
通过对书28页29页的气候图进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气候的特点。
通过对图1-41、图1-42的分析突出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②教学难点:通过对书28页29页的气候图进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气候的特点。
通过对图1-41、图1-42的分析突出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4、教学用具:多媒体二、说教法和学法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三、说教学过程情景导入:(观察一组配乐图片,直观了解美洲。
)通过展示一组配乐图片,提问:这组图片所展示的是哪一地区的风光?讲述新课: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1、美洲的地形观察26页图1-35,要求学生找出北美洲主要的山脉、平原和高原,并在地图上圈画出这些地理区域的名称。
交流北美主要的地形区:西部是高大的山系:海岸山脉、落基山脉;中部是广阔的平原:大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地: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脉。
七年级地理下册课件:美洲(湘教版)

目
CONTENCT
录
• 美洲概述 • 美洲的地形地貌 • 美洲的气候和生态系统 • 美洲的文化和历史 • 美洲的资源与经济 • 美洲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01
美洲概述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
美洲位于西半球,包括北美洲和南美洲,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 洋,南接南极洲。
详细描述
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之一,纵贯南美洲西部,形成了壮丽的高原山地景观。这些高原山地地势高峻, 气候寒冷,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如高山草甸和寒带针叶林。同时,这些高原山地还对周边地区的气候产生了 显著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气候带。
平原低地
总结词
北美洲中部和南美洲东部地区分布着广阔的平原低地,这些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农业发展的 重要区域。
05
美洲的资源与经济
矿产资源和能源
矿产资源
美洲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 、铁矿石、铜、金、银等。这些资源为美洲的经济发展提供 了重要的支撑。
能源
美洲地区能源种类多样,包括水能、地热能、太阳能、风能 等。这些能源的开发利用为美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农业发展与粮食生产
农业发展
自然环境
美洲地势复杂多样,有广阔的森林、草原、沙漠和山脉。北美洲 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南美洲则具有热带雨林和温带草原等多种 气候类型。
人口和民族
人口
美洲人口约5.8亿,其中北美洲约 5.6亿,南美洲约2亿。
民族
美洲的民族构成多样,包括印第 安人、欧洲移民、非洲后裔等。
经济概况
经济体系
美洲经济体系以资本主义为主,但各国经济发展水 平差异较大。
美洲各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积极参 与全球气候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议题的谈判和 决策,为解决全球环境问题贡献智慧和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美洲气候
温暖湿润是南美洲最大的特色。
南美洲位于北纬12°~南纬56°之间,北宽南窄,赤道横贯北部,有2/3地区位于热带,尤以热带雨林所占范围最大,是世界热带雨林分布面积最大的地区。
最冷的七月平均0℃等温线在大陆南端穿过,这表明南美大陆除高山外,冬季最冷月均温是在0℃以上。
最热月均温则在10℃以上。
南美既缺乏象亚洲那种严寒气候,也没有非洲那样的酷热气候。
南美洲年平均降水量为1350毫米,是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大陆。
南美洲的干旱区约占大陆总面积的15.8%,仅大于欧洲,远小于澳大利亚、非洲、亚洲和北美洲,说明南美洲的湿润地区范围很大。
南美洲具有气温日较差、年较差都小,一般降水量比较充沛的气候特征。
从圭亚纳暖流、巴西暖流上吹来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登陆和深入内陆,形成湿热的热带海洋性气候。
整个大陆气候几乎都受到从海洋吹来的信风和盛行西风影响,有信风大陆之称。
南美洲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
气候特点是温暖湿润,以热带为主,大陆性不显著。
全洲除山地外,冬季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均在0℃以上,占大陆主要部分的热带地区,平均气温超过20℃。
冬季远比北美洲暖和。
大部分地区夏季最热月平均气温介于26?8℃之间,远不及非洲和澳大利亚大陆的热带地区炎热。
南美洲各地气温的年较差较小,不象亚洲、北美洲那样变化剧烈。
全洲降水充沛,年降水量在1 000毫米以上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的70%以上,为各洲中沙漠面积较小的一洲。
南美洲气候的基本特点
1、温暖湿润,以夏雨为主。
南美洲是个温暖的大陆。
除高山地区和南部的火地岛以外,冬季(7月)最冷月平均气温均在0℃以上,远比亚洲、北美洲的同纬度地区温和。
在热带地区,夏季(1月)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4℃~28℃,远不如非洲和澳大利亚大陆炎热。
气温年较差很小,大陆性不显著。
冬季不冷,夏季不热,体现了南美洲独特的温暖性。
全洲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为1350毫米;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的地区占全洲总面积的70%,此两项指标均居世界各洲之首,而干旱区只占大陆总面积的15.8%,仅大于欧洲(干旱区占6.4%)、远小于其他各大洲,干旱气候区面积比率居各洲之末。
体现出南美洲的湿润性。
此外,热带雨林气候区在世界同类型气候区中所占面积最广。
南美洲以夏季降雨为主
的地区占大陆总面积的3/4。
2、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
南美洲拥有多种气候类型,其中热带类型区约占大陆面积的2/3以上。
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气候在世界同类型中面积最广;奥里诺科平原、圭亚那高原西部和巴西高原大部为热带草原气候,所占大陆面积比率及绝对面积均为各大洲之首;南美洲西岸的热带干旱气候,面积虽小,但南北延伸达27个纬度,显示了在各大洲中的独特性。
3、气候类型结构独特。
安第斯山脉以东,各种气候类型纬向地带性分布规律十分明显。
安第斯山脉,特别是山脉以西的太平洋沿岸地区,气候类型表现为比北美洲更强烈的非纬向地带性分布特点,甚至表现为同纬度的大陆东西部之间气候类型截然对立的分布格局。
突出表现在赤道以北:哥伦比亚太平洋沿岸属热带雨林气候,而大西洋沿岸却属热带草原气候;南纬3o以南:东部属热带雨林气候,而西部却属热带沙漠气候;南纬40o以南:西部属温带海洋性气候,而东部却属温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南美洲气候形成的因素
1、位置和轮廓。
从海陆位置看,南美洲面积比亚欧、非洲大陆都小,东西两侧分别濒临大西洋、太平洋,没有别的大陆互相干扰,故南美洲受海洋影响远比其他大洲大,干旱气候区较小。
从纬度位置看,南美洲大致处在北纬12o~南纬56o之间,赤道在北部横贯,南回归线横穿中部偏南,约有2/3的面积位于热带地区。
北部为赤道无风带和信风带。
南回归线~南纬56o之间,全属亚热带和温带地区。
除山地外,无寒带气候类型存在。
南美洲轮廓呈三角形,低纬度地区东西很宽,中纬度地区东西宽度变窄。
使南美洲热带和亚热带的气候类型区面积很大,温带各气候类型所占面积很小。
此外,由于海陆性质不同引起的陆上冬夏热力差异较小,因而季风环流不明显,中纬度各地气候的大陆性程度不同。
2、地形结构。
安第斯山是南美洲气候的重要分界线:(1)安第斯山构成了气团运行的障壁,来自太平洋的赤道气团不能越山东行,大西洋上的赤道气团经常停滞在亚马孙平原;(2)安第斯山影响了降水分布,向风地带多地形雨,背风地带产生焚风效应,雨水稀少;(3)安第斯山造成气候类型多样化的垂直分布,在低纬度垂直带发育最为完整,从山体基部赤道多雨气候直至高山冰原气候,无不俱备。
高纬度山脉降水量较多而形成冰川。
大陆中部和东部都是广阔的高原和平原,为各气候类型的发育提供了广大的空间,为气候类型结构体现纬向地带性提供了地形条件,同时也便于气团南北运行。
另外,巴西高原东南沿海地势
较高,有利于气流抬升,迎风坡形成地形雨,高原部分气温随之下降,夏季凉爽。
3、大气环流作用4、洋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