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联药物治疗慢性胃炎28例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分析符兴南
【期刊名称】《中外医药研究》
【年(卷),期】2022(1)8
【摘要】目的:分析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1-10月海南省琼海市中医院收治的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

对照组给予三联疗法,观察组给予四联疗法。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理功能、身体健康、日常生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效果较为理想,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生活质量较高,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较高,可加速患者的胃部修复,保证患者健康。

【总页数】3页(P12-14)
【作者】符兴南
【作者单位】海南省琼海市中医院护理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
【相关文献】
1.临床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效果分析
2.中西医结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88例临床分析
3.临床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效果分析
4.胃苏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分析
5.益生菌联合铋剂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的效果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医结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88例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88例临床分析
a n d s e v e n t y - s i x p a t i e n t s o f c h r o n i c g a s t r i t i s wi t h Hp nf i e c io t n we r e r nd a o mi z e d i n t o t wo ro g u p s : he t s t u d y g r o u p a n d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 wi h t 8 8 p a t i e n t s i n e a c h ro g u p . T h e s t u d y g r o u p a p p l i e d nt i e ra g t e d t r a d K i o n a l Ch i n e s e a d n We s t e n r me d i c i n e q u a d r u p l e t h e r a p y , wh i l e he t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a p p l i e d t r a d i t i o n a l t r i p l e he t r a p y . Re s u l t s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ic f a c y
Da n z h o u 5 7 1 7 0 Ha i an n , C HI NA
【 A b s t r a c t 】 0b j e c t i v e T o o b s e r v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ic f a c y o f t r e a t i n g c h r o n i c g a s t r i t i s wi t h H e l i c o b a c t e r p lo f i r

四联疗法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治疗中的作用

四联疗法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治疗中的作用

四联疗法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治疗中的作用【摘要】目的:探究四联疗法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治疗中的作用效果。

方法:选取于2021年1月到2022年6月本站收治的8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四联疗法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40人。

结果: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较高,临床症状改善更明显(P<0.05)。

结论:四联疗法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治疗中的作用效果十分显著。

【关键词】四联疗法;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慢性胃炎属于一种慢性黏膜炎症改变,胃腺体萎缩减少是主要的表现。

在胃上皮细胞表面黏膜层,幽门螺杆菌比较多见,在消化道疾病中,它是一个重要的致病菌[1]。

慢性胃炎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恶心、嗳气、反胃、呕吐等是主要的表现,其病程时间比较长,必须给予对症治疗。

本文旨在探究四联疗法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治疗中的作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于2021年1月到2022年6月本站收治的8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人。

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56.15±8.01)岁;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7.28±7.95)岁。

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1.2方法常规治疗对照组:雷贝拉唑每次10mg,一天2次;左氧氟沙星每次0.2g,一天2次;阿莫西林每次1.0g,一天2次。

给予观察组四联疗法治疗:使用的药物为枸橼酸铋钾,一次220mg,饭前半小时用药,一天两次;奥美拉唑为一次20mg,饭前用药,一天两次;阿莫西林一次1000mg,饭后用药,一天两次;呋喃唑酮片一次1000mg,饭后用药,一天两次。

两组均进行2周时间的持续治疗。

1.3观察指标(1)幽门螺杆菌清除率。

(2)采用李克特评分表对临床症状进行评分;(3)1.4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

2结果2.1幽门螺杆菌清除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疗效观察

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疗效观察

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疗效观察发布时间:2022-10-26T03:49:29.332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15期作者:罗庆元代琴祺[导读] 目的:探讨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疗效。

罗庆元代琴祺新疆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28【摘要】目的:探讨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疗效。

方法:随机选取70例于本院治疗的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具体就诊时间为2020年5月~2022年5月,以双盲法进行分组,2小组患者分别接受常规三联疗法(对照组,35例)和四联疗法(实验组,35例),对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和Hp根除率分别达到了91.43%、82.86%,显著比对照组高,2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为20%,对照组为17.14%,2组差异不显著(P>0.05)。

结论: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疗效优越,在保证治疗安全性的同时,可有效提高患者HP根除率,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病情,指的应用。

【关键词】四联疗法;幽门螺杆菌;慢性胃炎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慢性胃炎发病率持续升高,尤其是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胃炎,病情反复迁延,久治不愈,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随着病程进展,还可能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如消化性溃疡、萎缩性胃炎,甚至是诱发胃癌的发生,极大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1]。

HP和慢性胃炎的发生密切相关,是引发该病的独立危险影响,故而,有效根除HP是临床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重点,目前临床对于这类患者的常用治疗方法有三联疗法和四联疗法,为探究四联疗法对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本文对上述2种疗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70例于本院治疗的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具体就诊时间为2020年5月~2022年5月,以双盲法进行分组,2小组患者分别接受常规三联疗法(对照组,35例)和四联疗法(实验组,35例),前一组:男患者19例,女患者16例,年龄范围:20~70岁,平均年龄:(46.24±3.29)岁;后一组:男患者18例,女患者17例,年龄范围:22~71岁,平均年龄:(47.18±3.15)岁。

益生菌治疗耐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炎患者的效果分析

益生菌治疗耐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炎患者的效果分析

临床论著Health Protection and Promotion December 2020 Vol.20 No.22,2434益生菌治疗耐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炎患者的效果分析孙云霞 韩宇*摘要 目的 分析益生菌治疗耐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炎患者的效果。

方法 以2018年5月—2019年12月我院诊治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基本临床特征均衡的原则分为对照组、益生菌A 组、益生菌B 组,每组28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四联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益生菌A 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益生菌B 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布拉式酵母菌散。

对比三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对比三组治疗前、治疗7天后、治疗14天后临床症状评分。

结果 益生菌A 组根除率为84.62%、益生菌B 组根除率为88.89%,均高于对照组的64.29%,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7天、14天后,三组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且益生菌A 组、益生菌B 组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益生菌A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5%、益生菌B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1%,均低于对照组的17.86%,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益生菌A 组复发率为15.38%、益生菌B 组复发率为11.11%,均低于对照组的32.14%,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益生菌治疗耐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炎患者可提高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减轻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均较低,有临床推广应用前景。

关键词 耐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炎;益生菌;四联疗法;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中图分类号 R57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0)22-034-03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具有常见性,为常见慢性细菌感染之一,世界范围内约44亿人口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影响[1]。

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对慢性胃炎的治疗作用

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对慢性胃炎的治疗作用

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对慢性胃炎的治疗作用所谓四联疗法,即同时应用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和三种抗生素(通常为甲硝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持续治疗一周。

这种治疗方法的原理是通过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来增强幽门螺杆菌的灭菌效果,减少治疗失败的风险。

在临床实践中,四联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消化系统疾病,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四联疗法的治疗作用主要体现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方面。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生存于胃和十二指肠黏膜表面,能够分解尿素产生氨,使周围环境呈碱性,从而保护自身不受胃酸的侵蚀。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导致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

由于幽门螺杆菌的难以根除性,传统的三联疗法效果逐渐下降,因此四联疗法便应运而生。

研究表明,四联疗法的根除率明显高于传统的三联疗法,特别是对于一些耐药株和复发性感染的患者,其疗效更为显著。

四联疗法对慢性胃炎的治疗作用还体现在改善症状和预防并发症方面。

慢性胃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不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还可能受到饮食、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因而疾病的症状和严重程度各有不同。

四联疗法可以有效减轻疼痛、消化不良、胃酸反流等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根除幽门螺杆菌还能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消化性溃疡、胃癌等,降低患者长期处于疼痛和不适状态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四联疗法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由于同时使用多种药物,造成了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可能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从而引起肝肾功能异常、消化道反应、过敏反应等不良症状。

抗生素的使用还可能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增加肠道菌群紊乱的风险。

在应用四联疗法时,医生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合理调整用药方案,监测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对慢性胃炎的治疗作用是显著的。

从临床研究和实践中可以看出,四联疗法相对于传统的三联疗法来说,具有更高的根除率和更强的抗药性,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四联疗法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四联疗法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四联疗法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幽门螺杆菌是胃炎的主要致病因子之一,被认为是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等疾病的重要诱因。

目前,常规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和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但由于抗生素耐药性问题以及药物副作用等限制,使得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荆花胃康胶丸是一种中草药复方制剂,其主要成分为荆花、厚朴、黄柏等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的作用。

四联疗法是目前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常用方法,通过联合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和多种抗生素来根除幽门螺杆菌。

本研究旨在探讨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四联疗法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

通过该研究,旨在为慢性胃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评估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四联疗法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希望可以为慢性胃炎患者提供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选择,减轻他们的症状并改善生活质量。

我们也希望通过这项研究,进一步了解荆花胃康胶丸和四联疗法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炎中的作用机制,为相关领域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深入探讨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四联疗法的应用效果,我们希望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推动这种治疗方式在临床中的应用和推广,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福祉。

1.3 研究意义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幽门螺杆菌是引起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原微生物之一,其感染率在我国人群中相当普遍。

随着抗生素滥用和耐药性的增加,传统的治疗方法已经面临挑战,因此寻找更有效的治疗策略变得迫在眉睫。

荆花胃康胶丸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主要成分包括荆花、薄荷、苏梁、甘草等药材,具有理气和胃、解毒消肿的作用。

四联疗法则是目前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标准疗法,包括两种抗生素和一种质子泵抑制剂,以及一种胃粘膜保护剂。

艾普拉唑联合铋剂标准四联对比序贯方案在慢性胃炎治疗中效果观察

艾普拉唑联合铋剂标准四联对比序贯方案在慢性胃炎治疗中效果观察

艾普拉唑联合铋剂标准四联对比序贯方案在慢性胃炎治疗中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究艾普拉唑联合铋剂标准四联对比序贯方案在慢性胃炎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至我院就诊的20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样本容量均为100例的研究组和对照组,均予以艾普拉唑治疗,在此基础上分别联合铋剂标准四联和铋剂序贯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疗效情况。

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达到93%,远高于对照组的66%(P<0.05);研究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为91%,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也显著低于对照组31%(P<0.05)。

结论相较于标准四联方案,使用序贯方案治疗对慢性胃炎患者来说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发生概率较低,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关键词]艾普拉唑;铋剂;阿莫西林;标准四联;序贯方案;效果[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prazole combined with bismuth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gastritis. Methods 200 patients with chronic gastritis who came to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20 to June 2021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they were pided into research group (100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100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standard quadruple treatment with Eprazole combined with bismuth, and the research group received sequential treatment with eprazole combined with bismuth. Thetreatment effect, eradication rat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HP)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gastriti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in the study group (93.00%)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66.00%), the eradication rat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91.00%) was higher than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70.00%), and the adverse reaction rate(5.00%)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31.00%),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he standard quadruple therapy of eprazole combined with bismuth, the sequential therapy of eprazole combinedwith bismuth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patients with chronicgastritis, and the probability of adverse reactions is relatively low, which is suitable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 Eprazole; Bismuth agent; Amoxicillin; Standard quadruple; Sequential scheme; The effect慢性胃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尤其现在随着年轻人生活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作息不规律以及食物摄入不均衡,加之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胃炎发病率不断增长[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联药物治疗慢性胃炎28例临床观察
作者:何香
来源:《今日健康》2014年第01期
【摘要】目的:探讨阿莫西林、胶态果胶铋、奥美拉唑及呋喃唑酮四联药物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极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28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给予患者口服阿莫西林,每日2次,每次0.5g;口服胶态果胶铋,每日3次,每次200mg;口服奥美拉唑,每日2次,每次20mg;口服呋喃唑酮,每日3次,每次0.1g。

口服药物疗程为7d,疗程结束后,观察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及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

结果:采用四联药物治疗慢性胃炎28例患者都参与复查,在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存在轻微不良反应,不影响治疗,治疗后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达到96.42%。

结论:采用阿莫西林、胶态果胶铋、奥美拉唑及呋喃唑酮四联药物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极根除幽门螺杆菌维持7d治疗,具有剂量小、疗程短、根除率较高以及价格低廉和不良反应较低等优点,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关键词】慢性胃炎;四联药物;幽门螺杆菌;药物治疗;胃炎
【中图分类号】 R57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1-0054-01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主要是由于不同病因而引起的各类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在胃病的发病率中高居榜首。

慢性胃炎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60%以上,多年以来,慢性胃炎的真正致病原因一直不明了。

经过多年研究,专家普遍认为幽门螺杆菌是引起慢性胃炎的重要致病菌。

治疗慢性胃炎,首先要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根治,达到治标治本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28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

28例慢性胃炎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9例,患者年龄在25岁至4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25±2.1岁。

所有患者均为首次正规治疗,患者经过幽门螺杆菌快速检测试纸检查,14C呼气试验检查幽门螺杆菌呈阳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服药前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进行胃镜检查,并在患者胃窦部取黏膜一块,经过幽门螺杆菌试纸检测,在1min-3min呈红色者为阳性。

通过胃镜检查和幽门螺杆菌试纸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者为幽门螺杆菌感染。

患者停药4周以后,再次进行胃镜检查,观察胃炎症状的消退情况,再次取胃窦黏膜进行检测,对患者进行呼气试验检测,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者判定患者的幽门螺杆菌得到根除。

1.3 给药治疗
给予患者口服阿莫西林,每日2次,每次0.5g;口服胶态果胶铋,每日3次,每次
200mg;口服奥美拉唑,每日2次,每次20mg;口服呋喃唑酮,每日3次,每次0.1g。

口服药物疗程为7d,疗程结束后,观察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及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

患者服药期间,不加服其他药物,康复前也不加其他药物治疗。

患者未用过青霉素类药者,给药前先给予皮试,依据皮试结果给药。

1.4 疗效判定
将患者临床治疗后的疗效分为三个等级,即有效、好转及无效。

有效:患者慢性胃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经胃镜检查和幽门螺杆菌试纸检测为阴性,胃粘膜病变消失。

好转:患者慢性胃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经胃镜检查病变范围缩小,黏膜病变明显好转。

无效:患者慢性胃炎临床症状经治疗无缓解,病变范围维持不变或扩大,黏膜病变未减轻。

治疗后患者经胃幽门螺杆菌试纸检查及14C呼气试验检查,结果均为阴性,判定患者幽门螺杆菌得到根除。

1.5 不良反应
部分患者在用药后可能出现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呕吐、食欲减退、上腹疼痛及恶心等症状,对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采用四联药物治疗慢性胃炎28例患者都参与复查,在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存在轻微不良反应,不影响治疗。

28例患者经过四联药物治疗后,有9例有效,好转18例,无效1例,总有效27例,治疗后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达到96.42%。

2.2 不良反应
患者在治疗期间,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呕吐、食欲减退、上腹疼痛及恶心等症状,其中恶心、食欲减退及呕吐3例,出现皮疹1例。

不良反应较为轻微,针对皮疹进行相应处理,各类不良反应在停药后均消失。

3 讨论
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症状,胃粘膜病变及症状轻重并非一致。

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表现,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饭后反酸、饱胀、食欲减退及上腹隐痛等。

个别患者可能出现黑便或呕血等症状。

慢性胃炎治疗时,要经过胃镜检查和病理活检进行诊断。

浅表性胃炎一般为胃窦部较为明显,弥漫性胃粘膜的表面黏液较多,出现黄白色或灰白色渗出物。

病变位置呈花斑状,有时可能出现糜烂。

慢性胃炎通过活检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能够快速确诊。

在治疗过程中,通过采取阿莫西林、胶态果胶铋、奥美拉唑及呋喃唑酮四联药物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

大量的资料表明,采用单一药物治疗慢性胃炎及根除胃幽门螺杆菌的疗效不佳,具有较低的根除率。

要达到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目的,就有必要进行联合用药。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采用阿莫西林、胶态果胶铋、奥美拉唑及呋喃唑酮四联药物治疗,具有价廉有效等特点,同时具有根除率高、不良反应少、疗程短等优势。

选择价廉的奥美拉唑,能够持续降低胃酸;阿莫西林在临床上多和其他抗生素联合应用,价格较低,对根除幽门螺杆菌具有较好作用。

呋喃唑酮和甲硝唑相差无几,都具有价格低廉的特点,呋喃唑酮对幽门螺杆菌的作用较强,服药后不容易产生抗药性,同时患者出现厌食、呕吐及恶心等不良症状得到改善。

采取四联药物治疗慢性胃炎的研究过程中,虽然出现1例不良反应,但不良反应症状较轻,并未因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

患者出现皮疹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在治疗结束后皮疹得到好转。

慢性胃炎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对胃镜检查存在担忧。

临床治疗过程中,医师要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引导,进行胃镜检查前,详细讲解相关注意事项,争取患者的配合。

在患者治疗疗程结束后,要求患者再次进行胃镜检查,以确保真正根除幽门螺杆菌,从而实现治疗慢性胃炎,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喻昌利,刘飒,王立民等.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疗效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6,9(3):210-211
[2]李一云,黄梅华,张红梅等.对内科治疗无效慢性胃炎的临床探讨[J].四川精神卫生,2009,22(3):145-1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