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上物理第十一章 简单电路第3节《电荷》学案
北师大版第十一章第三节电荷导学案设计

北师大版第十一章第三节电荷导学案设计1 / 11.两种电荷及它们间的相互作用。
2.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带电性质3.验电器的构造和原理及其使用4.静电感应的一些简单应用课时:1课时温故知新1.日程生活中,脱毛衣有时能听到“啪啪”声,如果在夜晚还可观察到火花,摩擦起电后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2.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课前导学一. 两种电荷1.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叫做 。
只有两种不同的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时,物体才会带电。
2.自然界只存在 种电荷。
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 电荷,用“ ”表示。
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 电荷,用“ ”表示。
3. 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利用带电体的性质可以检验一个物体是否带电。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 ,异种电荷相互 。
5.等量的异种电荷放在一起相抵消的现象叫做电荷的 现象。
二.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1.原子由带 电的原子核和带 电的电子组成。
2.在正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量和原子中所有电子带的负电荷量 ,对外界不表现出电性。
3.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 。
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不同材料的物体彼此向对方转移的电子数目往往 。
失去电子的物体带 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 电。
4.摩擦起电的过程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实质是电荷的 。
三.验电器1.验电器是用来 的仪器。
用带电体接触它的金属球,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两金属箔片上,两箔片上带 电荷相互 而张开。
2.带电体所带的电荷越多,验电器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就越 。
北师大新课标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一章 简单电路 三、电荷》_3

电荷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3)了解原子结构,理解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1)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2)在理解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注意观察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2)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水平,引导学生注重社会、初步理解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课时安排一课时三、教学重点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电荷量及其单位、电荷的定向移动是教学重点。
四、教学难点理解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摩擦起电的过程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声学、光学和热学的知识,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相关电的知识。
提到电,同学们并不陌生,日常生活中的电灯、电扇、电视都要用到电,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电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重要,所以了解一些电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教师设问: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
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学习完本节内容我们就能够找到答案。
(联系实际,设置疑问,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认真观察、思考)(二)讲授新课一、摩擦起电引导学生实验:展示3个小实验,让学生体会摩擦起电。
(教师分析):我们看到,摩擦过的梳子(笔)和气球,都带有了电荷,而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展示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带上了电荷,都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在空气干燥的时候,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就是因为梳子带了电,能吸引头发的缘故。
二、电荷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带电现象,而且知道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带上了电荷,那么它们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课件展示【实验探究一】1.用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互相靠近。
北师大新课标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一章 简单电路 三、电荷》_25

(四)静电现象的应用和防护
1.我们把物体因为摩擦或其他方法所带的电称为“静电”,由此产生的现象称为静电现象。静电现象在生活中有何应用?
2.凡事都有两面性,静电现象有时也会带来不便甚至危险,需要加以防护,请同学们看看书上介绍了哪些防护的措施?
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来判断。
推理得出: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积极思考并回答。
阅读课本并思考摩擦起电的原因。
观看视频并认真思考。
完成练习,巩固所学。
观察验电器的构造。
观察验电器的变化,思考这说明了什么?(验电器的作用)
观看视频并总结验电器工作原理。
阅读课本并了解静电现象的应用和防护。
1.提出问题:物体在摩擦后带了电荷,是不是我们在摩擦的过程中创造了电荷呢?
2.组织学生阅读课本。
3.播放视频,协助学生理解摩擦起电的实质。
4.组织学生完成相关练习。
(三)验电器
1.组织学生观察验电器的构造。
2.组织学生完成实验(用未经摩擦的橡胶棒接触金属球,再用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金属漆球),并提问这说明了什么?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板书设计
3.电荷
1、 摩擦起电(实质:电子的转移)
2、两种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规定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3、验电器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四、静电现象的应用和防护
2.演示实验:将两根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
(教师强调注意事项)
3.学生实验:将两根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将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教案 第十一章 简单电路 3.三、电荷

三、电荷知识与技能1.知道摩擦起电及带电物体的性质。
2.知道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和原理,会用验电器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4.静电现象的应用与防护。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发现其中的问题或规律,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2.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知识去解释具体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常见的电现象、摩擦起电等。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善于观察,勤于分析,具有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两种电荷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摩擦起电的实质。
教具准备毛皮、丝绸布、塑料梳子(或塑料尺子)、橡胶棒、玻璃棒、验电器、气球、细线等。
新课引入列举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并引发学生思考,如:秋冬时节,天气干燥,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会发现头发随着梳子飘动,为什么?运输油料的车辆,车厢后面总是拖着一根金属链条,为什么?电是什么?与前面所学的电路中电流有没有什么关系?学习本节内容将对这些知识有初步了解。
知识点一摩擦起电现象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毛皮(可用头发)摩擦塑料梳子、尺子吸引纸屑。
观察靠近梳子(尺子)的纸屑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讨论:塑料梳子(尺子)摩擦前后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学生给“摩擦起电”下定义。
教师小结并给出摩擦起电的定义及带“电”性。
1.带“电”性: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叫带了电荷,或叫带了电。
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叫摩擦起电。
3.带电体具有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也是判定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之一。
知识点二两种电荷思考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是否一样?实验演示1:将两个吹足气的气球分别在干燥的皮肤上或用干布摩擦几下,然后将悬线提起,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观察与分析:同种电荷是相互排斥的。
实验演示2:1.用两块相同的丝绸分别摩擦两根完全相同的玻璃棒,再将两根玻璃棒相互靠近。
2.用两块相同的毛皮分别摩擦两根完全相同的橡胶棒,再将两根橡胶棒相互靠近。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1章 第3节 电荷导学案 (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学

三、电荷基础知识基础技能1.摩擦起电(1)电的概念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2)带电体性质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3)摩擦起电通过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释疑点怎样摩擦才能起电只有两种不同的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时,物体才会带电,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通常不会带电。
【例1】摩擦起电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上给人们带来了很多麻烦。
下列现象中,不是由摩擦起电引起的是( )A.化纤布料的衣服容易吸附灰尘B.印刷厂里的纸X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C.买食品时,装食品的塑料袋粘在手上甩不掉D.冬天用湿手去摸室外的铁棒,手会被粘在铁棒上解析:答案:D(1)两种电荷①正电荷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规定为正电荷。
②负电荷把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规定为负电荷。
(2)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如图所示)。
【例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甲、乙两个轻小物体,结果甲被排斥、乙被吸引,由此我们可以判定( )A.甲带正电,乙带负电B.甲带负电,乙带正电C.甲带负电,乙不带电或带正电D.甲带正电,乙不带电或带负电解析: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与甲靠近,相互排斥,说明甲带正电;与乙靠近,相互吸引,则乙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答案:D3.摩擦起电的原因(1)原子结构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
(2)起电原因物体带电的根本原因是电子发生了转移。
析规律摩擦起电的本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使物体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负电荷总数不再相等,从而显现出带电的性质。
【例3】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正电,这是因为( )A.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B.毛皮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橡胶棒上C.橡胶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毛皮上D.橡胶棒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毛皮上解析:答案:A4.验电器(1)用途验电器是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 第十一章 第三节 电荷 教学案设计(无答案)

导学流程设计
一、认知准备
1、电源的作用是将能转化Hale Waihona Puke 能提供给电路,电路工作时有通过电路。
2、串联电路的特点:
各用电器是连接,电流有条路径,电路无干路支路之分,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开关可连接在电路的任意位置处,各用电器的工作情况互相。
3、并联电路的特点:
各用电器是连接,电流有条路径,电路有干路支路之分,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只控制本支路,各用电器的工作情况互相。
对任何物体,无论用什么方法使其带电,它们所带的电荷或者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或者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相同,这就是说自然界中只存在种电荷。
总结: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把规定为正电荷,把规定为负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
练习1:有A、B、C三个轻质小球,它们相互靠近时,A排斥B,B吸引C。已知A球带正电荷,试判断B、C两个小球的带电情况?
A、带正电B、带负电
C、不带电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5、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由细线吊着的轻质小球时,产生了互相吸引的现象,则该小球()
A、一定带正电B、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荷
C、一定带负电[ 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
6.有三个轻质小球两两靠近时互相吸引,则这三个小球()
A、都带正电B、都带负电C、都不带电D、两个带异种电荷,一个不带电
九年义务教育银光中学新课程教学模式导学案
学科:物理年级九年级主备人:辅备人:签字:
课题
第三节电荷
课时
2课时
课型
自学、探究与展示
学
习
目
标
1、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
2、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北师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3节 电荷

第十一章简单电路第3节电荷★【知识与技能】1、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关注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新进展.★【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2.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注意观察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2.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重点】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电荷量及其单位、电荷的定向移动.★【难点】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一、激发探究兴趣引入新课请同学们欣赏屏幕上的图片,刚才从大屏幕上我们看到了日常生活中用到的电灯、电视、电扇,还有闪电和美丽的庆云夜景以及上海世博会场馆的夜景.师:这些都与什么有关?那么,你们想了解电的有关知识吗?好!这节我就带大家进入电的世界.师: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老师利用矿泉水瓶在底部扎一小孔形成水流,先让梳子靠近水流观察现象,然后在头发上摩擦几下梳子再靠近水流观察现象.你看发生了什么现象?师:摩擦后气球能吸引水流,你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吗?师:对!这是摩擦起电现象,人类对电世界的认识就是从这一现象开始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最基本的问题──两种电荷.(板书)大屏幕展示学习目标.二、进行新课1.摩擦起电下面同学们来做一个实验,老师说一下实验的做法:学生实验:先用塑料尺(或塑料梳子、圆珠笔、玻璃棒、橡胶棒)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然后塑料尺、塑料梳子、圆珠笔和头发(玻璃棒和丝绸布、橡胶棒和毛皮)摩擦后,再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学生实验、观察,教师巡回指导)提问:这两次实验现象相同吗?被摩擦过的物体为什么会吸引碎纸屑?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它带了电,或说带了电荷.(板书)提问:你刚才是用什么方法使物体带电的?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就叫摩擦起电.提问: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类似的摩擦起电现象吗?①在空气干燥的时候,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②在干燥的秋冬季节,晚上脱毛衣时会发现一些小火花,并伴有“啪啪”的响声;③经常使用的电风扇,扇叶表面往往会带上一些灰尘;2.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已经知道用摩擦的方法使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带上了电荷,那么它们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下:演示实验:①用丝绸分别摩擦两根完全相同的玻璃棒,将一根玻璃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玻璃棒靠近.你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②用毛皮分别摩擦两根完全相同的橡胶棒,将一根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橡胶棒靠近它.你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③将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它.你看到什么现象?此现象又说明了什么?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不同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体带电.带电后的物体带的电荷不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种类相同,就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种类相同,没有第三种电荷,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为了研究方便,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对这两种电荷做出规定:用绸布摩擦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正电荷,可用“+”表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叫负电荷,可用“-”表示.(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验电器电荷量接下来我们做两个练习题:练习:1.用摩擦过的物体去靠近碎纸片,碎纸片被吸引过来,能不能判断该物体带了电?问:这是用什么方法判断物体是否带电的?(1)利用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来判断.2.有三个带电体,若A排斥B,B吸引C,如果A带负电,则B带电,C带电.问:这是用什么方法判断物体是否带电的?(2)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来判断.我们还可以用验电器来检验(出示验电器并介绍构造).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下面我们再来做一组实验,看用验电器能否检验物体是否带电.1.先用不带电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2.再用带电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3.最后用力摩擦橡胶棒,再将它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可见验电器可以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验电器的作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思考:此时金属箔片带什么电荷?金属箔片为什么会张开?(带负电荷,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片上,这两片金属箔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验电器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验电器的原理: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性质.老师演示3步.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带电多的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箔片张角大.)想一想: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我们可以判断出什么?(可以判断所带电荷的多少)验电器金属箔片张角越大,说明所带电荷越多,我们把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大约只有10-7C,一片带电的云所带的电荷约几十库.4.原子的结构原子核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带上了电荷、雷雨云也带上了电荷,电荷从哪里来?请同学们阅读课本9933页原子的结构原子核的内容就明白了.阅读后,请回答:(1)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原子是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2)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3)最小电荷的电荷量是多少?5.电荷定向移动,导体和绝缘体演示实验:1.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电,B不带电,用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看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说明金属杆中有电荷在定向移动).金属中存在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叫自由电子.可见金属是导电的,像金属这样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你知道常见的导体有什么吗?常见的导体有:金属、人体、食盐水溶液、大地等.2.接着老师让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电,B不带电,用塑料棒把A和B连接起来.看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电荷不能通过塑料杆定向移动.)由于塑料内部几乎没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可见塑料不善于导电.我们就把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常见的绝缘体有:橡胶、玻璃、塑料、陶瓷、油等.三、归纳小结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结合课本回顾一下,然后归纳.★【跟进训练】1.人们穿普通化纤面料的服装容易吸附灰尘,这是现象.2.自然界中只存在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同种电荷,异种电荷.3.电荷的多少叫,其单位是 .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叫,它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的原理制成的.4.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带正电,带负电.5.以下学习用品中,在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A.塑料刻度尺B.物理课本。
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11-3 电荷 学案

九年级物理学科导学案课题:第三节电荷(第 1 课时)【学习目标】课标要求:1、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3、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目标达成:1、电荷种类及相互作用,验电器原理,原子结构2、原子结构及摩擦起电的原因学习流程:【课前展示】1.知道什么叫物体带电和摩擦起电。
2.知道什么实验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有两种电荷。
3、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4、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和原理,会用验电器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5、知道电量及其单位。
6、知道原子的核式结构,理解摩擦起电的实质及其原因。
7、知道电荷在导体中能够定向移动。
【创境激趣】用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为什么?【自学导航】1、任务一:电荷1.问题(1)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为什么会随着梳子飘起? (2)冬天,晚上脱化纤衣物时,会看到点点火花,这是为什么?(3)用手捋散开的塑料包装绳,捋的次数越多,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2、猜想: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并说出你猜想的理由。
3、实验验证:实验(1)用塑料笔杆在头发上摩擦一会儿,去靠近桌面上的纸屑,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用毛皮跟橡胶棒摩擦,去靠近桌面上的纸屑,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3)用丝绸跟玻璃棒摩擦,去靠近桌面上的纸屑,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说,这些现象中的笔杆、橡胶棒、玻璃棒都带上了__________,或者说带了_____________。
摩擦过的物体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就是摩擦起电现象。
大量的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有且只有__________种电荷,其中,我们把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电荷叫做_____电荷,把被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电荷叫做______电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电荷
学习目标:
1.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什么?
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
3.了解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摩擦起电”部分,思考下列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
在什么情况下,就可以认为物体带了电荷?
可以用什么办法使物体带上电荷?举例说明。
2、独立完成下面的预习检测题,然后与正确答案对照,了解自己的预习情况。
【预习检测】
(1)梳过头发的梳子能吸起头发、穿过的化纤衣服表面常吸附一些灰尘。
这样,我们就说梳子、衣服带上了。
(2)带了电荷的物体具有的现象。
(3)原子由和组成,位于原子的中心。
4、预习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请跟同学们讨论交流。
合作探究:
●摩擦起电
独立完成下列活动,仔细观察现象,思考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问题1、将自己的塑料直尺、圆珠笔杆、钢笔等文具在毛发中摩擦后,分别靠近小纸片。
问题2、将一束扯成线状的塑料捆扎绳,用干燥的手自上而下捋。
再多捋几次。
问题3、将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分别靠近自来水的细水流、细小纸屑。
会发现,细水流变,小纸屑被。
总结:可以发现,一些物体被后能够带上电荷,因而能吸引物体。
这种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就是现象。
●两种电荷
思考下面问题:(玻璃棒用丝绸摩擦过,橡胶棒用毛皮摩擦过)
问题4、将两根玻璃棒互相靠近(见课本图11-24),自由悬挂的玻璃棒是否会
动?可能向哪个方向运动?
问题5:将橡胶棒靠近自由悬挂的玻璃棒,玻璃棒可能向哪个方向运动?
问题6:将两根橡胶棒互相靠近,自由悬挂的橡胶棒会向哪个方向运动?
现象:靠近的两根玻璃棒会,靠近的两根橡胶棒会,靠近的玻璃棒与橡胶棒会。
总结: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把规定为正电荷,把规定为负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
练习1:台式电脑使用一段时间后,为保证电脑的稳定性,需要打开主机箱盖除尘,这是因为散热风扇的扇叶在转动过程中与空气摩擦带上了,可以轻小物体,所以灰尘会附着在扇叶上。
答案:电荷(静电)吸引
●验电器
阅读课本47页“验电器”部分,试回答、讨论下面问题:
问题7:验电器为什么能检验物体是否带电(验电器的原理)?
问题8:用验电器能粗略比较物体带电的多少吗?为什么?
问题9:用验电器能否检验带电体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
试一试,用验电器检验一下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哪根带有的电荷多?
总结:验电器的原理是,作用是。
电荷量的单位是。
●静电现象的利用和防护
1、举出生活中应用静电现象的例子。
2、举出生活中防止静电现象的例子。
课堂练习
1.将一带电的有机玻璃棒靠近带正电的泡沫塑料小球时,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由此可知:有机玻璃棒带电,这是因为电荷相互。
2.到了冬天,天气干燥,不少人都会发现,自己身边突然出现了好多隐藏“电源”,牵手、脱衣服、开车门,甚至拿东西,都会“触电”。
这主要是由于干燥的空气常会与衣物发生 而使人体 ,当与导体接触时,发生放电现象,有较大的电流通过人体而感到“触电”。
3.如图所示,使用一块丝布分别摩擦两只气球的内侧,松手后,会看到两只气球会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4.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_________电,若把它和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会发现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如图甲所示,原因是 。
若将另一带电小球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发现箔片闭合,如图乙所示,则此带电小球带 电。
5.有甲、乙两个用丝线悬挂的通草球,如图所示,让乙球靠近甲球,在以下几种情况中,能使两球互相排斥的是( )
A .甲球带正电、乙球不带电
B .甲球不带电,乙球带负电
C .甲球带正电,乙球带负电
D .甲、乙两球都带负电
6.用毛皮摩擦过的气球能粘在墙面上不掉下来,下列现象与其实质相同的是( )
A .寒冷的冬天用湿手摸户外的金属单杠,手会被粘上
B .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被梳子粘起
C .两个铅柱底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
D .电视里讲解棋类比赛时,棋子可以粘在竖直悬挂的棋盘上
答案:
1.正;同种;排斥
甲 乙
2.摩擦;带电
3.互相排斥;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4.正;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负
5.D
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