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单元第二课时学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人教三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三单元-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三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三单元-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案

8.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内容,领悟故事深刻的思想内涵,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和作者寄予的深切同情。

培养学生的爱心,并启发学生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女孩几次擦着火柴出现的幻象,关注人物的悲惨命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深入到字里行间以获得情感的体验。

4.在品读中要有所感悟并形成见解,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全面发展。

重点难点:1.了解本文作者及当时的写作背景,理解课文的内容,领悟课文深刻的思想内涵,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是本课的难点。

2.感受小女孩几次擦着火柴出现的幻象,从而感悟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和作者寄予的深切同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起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心,并启发学生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三、教学流程: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世界著名作家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吗?你们有谁知道安徒生是哪国人吗?他都写过什么作品?你们又听过他的哪些故事呢?谁来说一说?(学生简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安徒生笔下的这篇名作《卖火柴的小女孩》。

2.播放本文的朗读录音。

(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听,真正地走进故事,了解故事梗概。

)3.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标画出相关词句,回答相关问题,整体感知全文内容,初步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作者是怎样描述小女孩卖火柴的情景的?说明了什么?(标画出相关的词句:“冷极了""下着雪”"快黑了”"大年夜〃“赤着脚〃“又冷又饿〃“哆哆嗦嗦”〃蜷着〃”缩成一团〃)学生甲:小女孩在这样寒冷的大年夜里光着脚卖火柴,说明小女孩的生活很痛苦、很悲惨。

老师小结:大年夜本应该是孩子与父母团圆欢聚、最幸福的时候,可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却在此时流浪街头,叫卖火柴。

说明小女孩的生活境遇非常悲苦。

⑵小女孩“没注意〃什么?她“忘不了”什么?为什么?学生乙:小女孩“没注意〃的是她美丽的金发,她“忘不了”的是大年夜。

湘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二课《土壤的成分》教案

湘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二课《土壤的成分》教案
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土壤的组成成分。知道借助工具和科学方法探究土壤的成分。
四、教学策略及资源准备:土壤标本,托盘,放大镜,镊子,烧杯,搅拌棒,塑料袋,报纸,筛子,水,量杯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个性化教学设计 (三次备课)
第一步:导入新课
(一)教学导入
问题导入:土壤中有什么?
第三步:拓展应用
6)讨论:怎样想办法分离土壤中的不同物质?
(7)实验设计汇报
①用筛子来分离土壤。
②把水中的土块搅拌分散,然后静置沉降,观察沉降物大致分成几层,每层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③将土壤密封在塑料袋中观察土壤。
④将干燥的土壤放置水中,观察。
(8)小组实验并记录:你用了哪些观察方法。发现了什么呢?用图或者文字将你的发现记录在活动手册P8的表格中。
单元各课时备课
时间:
课题
第二课《土壤的成分》
课型
新授课
教材版本
湘科版
课时
1课时
教学年级
三年级
设计者
一、教材分析:这是本书的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时,在本单元中是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刚开始学习土壤,既有一定的难度又有很浓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组成土壤的主要成分包括有砂、黏土、水、空气,还有动植物的残体和动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腐殖质。
(9)小结:土壤中的主要成分有砂、黏土、水、空气,另外还有动植物的残体和由它们腐解而产生的腐殖质。
第四步:归纳总结
同学们: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土壤的成分
六、作业设计
七、教学反思Βιβλιοθήκη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土壤的组成成分。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教案16(2022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教案16(2022新版)

2.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教材简析】本课时是单元第二课时,在上一课,学生了解到地球家园给我们提供珍贵的生存环境。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交流、分析的形式,了解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知道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发的,这些环境问题会给地球上的生物带来灾难,了解人类不合理的活动给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对“环境污染”已有一定认识,并且具有一定的环境保护意识,有部分学生还可能参与过一些环保活动。

不少学生已经了解地球这颗独特的星球为人类提供了珍贵的生存条件,但是对于地球面临的复杂、严重的环境问题,那些环境问题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不是很清楚。

通过对环境问题的整理和分析,引导学生关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巨大影响。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有些环境问题是由人类的活动引发的,地球面临着多种环境问题。

2.人类的一些不合理的活动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科学探究目标]能够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查阅资料、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有关环境问题的信息。

[科学态度目标]关注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树立改善环境问题的信心。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人类活动会对环境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自觉采取行动,保护环境。

【教学重难点】[重点]人类的一些不合理的活动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难点]能够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查阅资料、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有关环境问题的信息【教学准备】[教师]“面临的环境问题”班级记录表、有关环境问题的录像及其他资料。

[学生]课前收集相关资料,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有关环境问题的录像]以谈话方式导入:“地球提供给我们宝贵的生存环境,现在全球的环境状况令人乐观吗?”1. 提问1:“除了自然灾害之外,我们的地球家园面临着哪些环境问题?可以是学生自己观察、感受到的,也可以是听说、了解的。

预设学生答案(垃圾污染、大气污染等)2. 提问2:有些环境问题是由人类活动引发的,这些环境问题又对人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进行简单分析。

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 教案

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 教案

10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一、学情分析第二课时的教学,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了解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特点,重点了解爬山虎的“脚”攀爬的过程。

进一步感受作者连续的、细致的观察。

品味文中表达准确、生动的语句,体会观察与表达之间的关系。

学会观察,掌握观察日记的写法。

二、教学目标1.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感受作者连续观察的作用。

2.结合图文,了解整体和局部的描写方法。

学写观察记录。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语,了解爬山虎的攀爬过程,体会准确生动的表达。

感受观察与表达之间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学写观察日记,积累准确表达的语句。

四、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词语积累:展示课文的词语,学生朗读,教师抽查,检查学生对新字生词的掌握情况。

2.内容回顾:引导学生用承接词“先、然后、最后”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的脚是怎么往上爬的。

3.观察方式:小组合作找出课文中提示观察方式的词语,引导学生表达感受。

明确:第3~4自然段:“注意、仔细看”——暗示观察爬山虎的脚并不容易,需要用心观察。

第2~5自然段:“不几天、以前、今年、原先、现在、后来、逐渐”等词语——在不同时间对事物进行连续观察,观察变化过程。

(二)品读课文1.阅读要点:(1)自主阅读课文,感受作者的观察方式。

(2)说说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特点。

(3)交流探讨:爬山虎的脚攀爬的过程。

(4)抓住重点语句体会语言特点。

2.观察特点:引导学生阅读第2自然段,探讨叶子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感受。

重点:抓住关键词句,从颜色、形态、长势了解叶子。

3.观察与表达:出示重点句子,感受作者表达的准确性和观察方式。

重点句子: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

问题:把“嫩红”改成“红”,“嫩绿”改成“绿”好不好?点拨:用词准确(表达的准确性)源于细致的观察。

拓展:引导学生找出其他语句,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 《蟋蟀的住宅》第二课时 教案

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   《蟋蟀的住宅》第二课时 教案

11 蟋蟀的住宅第二课时教案一、学情分析本文选自《昆虫记》,是作者对蟋蟀的住宅进行细致、持续观察后写的。

课文采用了拟人手法,表达准确生动。

学习本文,能引导学生学会连续细致地观察事物,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此外,本文的语言表达准确生动,为学生语言表达提供借鉴。

第二课时着重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的过程,理解“伟大工程”的含义,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方式。

二、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的过程,体会“伟大工程”的含义。

2.能从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中,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体会观察的乐趣。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蟋蟀的住宅特点和修建过程的写法。

体会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体会运用拟人手法表达的好处。

四、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词语积累:出示“住宅、临时”等16个词组,要求学生认读,并朗读相关语句。

2.内容回顾:(二)精读课文1.阅读提示:(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的住宅是伟大工程的?用自己的话说说修建的过程。

(2)内容理解:①找出蟋蟀住宅的特点。

②了解蟋蟀修建住宅的过程。

(3)写法感受:找出文中的拟人句,批注,朗读体会好处。

2.住宅特点:阅读2~6自然段,概括住宅的特点,感受作者情感。

明确:特点:安全舒适外部——向阳、隐蔽、干燥、有门、有平台内部——平整、简朴、清洁、干燥、卫生表达了作者对蟋蟀的欣赏、赞美之情。

3.语句品析:出示第5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进一步理解描写准确、细致是由于细致与持续的观察,使学生意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4.交流思考:阅读7~9自然段,小组交流以下问题。

(1)蟋蟀是如何修建住宅的?(精心修建)(2)作者从哪些方面写蟋蟀修建住宅的?找出相应的词句批注。

(时间、工具、修建过程、劳作方式)5.精心修建:阅读第7自然段,找出蟋蟀修建住宅的工具和用途,批注。

用自己的话说蟋蟀修建住宅的过程。

6.观看视频:结合视频和教材插图,完成下面练习。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二课时 直角的认识及画法》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二课时 直角的认识及画法》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二课时直角的认识及画法》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直角的概念,知道直角的特点,能正确识别直角。

2. 培养学生运用直角的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找到直角,并能用直角工具画出直角。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直角的概念2. 直角的特点3. 直角的画法4. 直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1. 直角的概念和特点2. 直角的画法四、教学难点1. 直角的特点2. 直角的画法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直角模型、直角工具、教学课件2. 学生准备:直角工具、练习本六、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直角,让学生初步感知直角。

- 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直角?直角有什么特点?2. 新课导入- 讲解直角的概念:直角是一种特殊的角,它的度数是90度。

- 讲解直角的特点:直角的边是直的,直角的两个角是相等的。

- 通过课件展示直角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直角的概念和特点。

3. 直角的画法- 讲解直角的画法:使用直角工具,先画一条直线,再在这条直线上画一个90度的角。

- 示范直角的画法,让学生跟随示范一起画直角。

- 学生分组练习画直角,教师巡回指导。

4. 直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讲解直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物的角落、书本的角落等。

- 学生举例说明直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直角的概念、特点和画法。

- 强调直角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七、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或周围环境中的直角,并记录下来。

2. 让学生用直角工具画出5个直角。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和实际应用,让学生掌握了直角的概念、特点和画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直角,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同时,要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课后作业中,要让学生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加深对直角的理解。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爬山虎的脚教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爬山虎的脚教案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2. 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能找出课文描写爬山虎脚特点的句子,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讨论为辅。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理清课文的叙述脉络,那同学们说一说这篇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1,、爬山虎生长的地方。

2、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3、爬山虎的脚。

课件出示)我们跟随作者的观察对爬山虎的生长地方和叶子都有了很好的理解,那我们再来回顾一下。

1、爬山虎都生长在哪些地方?在课件中出示一些爬山虎爬在屋顶、墙上的图片,给学生以直观的认识。

2、你觉得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的?刚长出来是嫩红——没过几天是嫩绿——长大了的叶子绿得很新鲜--一顺儿朝下--铺得均匀--不留空隙。

我们知道,爬山虎是一种攀缘植物,它有着不依赖任何东西自己就可以爬得很高的本领,其中的秘诀就在于“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我们这一节就好好去认识爬山虎的脚。

二、讲授新知,细读课文,自主学习1.认真朗读第三-五自然段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爬山虎的脚的?同学讨论教师总结(1、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2、爬墙的过程。

3、脚没触着墙和触着墙的情形。

2、学生用横线画出具体描写以下特点的句子:(1)爬山虎脚的位置。

(2)爬山虎脚的样子。

(3)爬山虎脚的颜色。

学生勾画并阅读,教师课件出示。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形状:枝状的细丝,像蜗牛的触角;颜色:嫩红细心的同学有没有发现在描写爬山虎形状的句子里有一个比喻句,作用是什么?(更生动。

形象的写出了爬山虎脚的特点)3、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仔细默读课文,作者运用到了哪些十分贴切的动词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你能找出这些动词吗?触着墙——变圆片--巴住墙——拉——贴住墙--一爬(重点理解:“细丝原先是直的,后来弯曲了”,启发学生体会“弯”、“拉”“紧”的因果关系,由直到弯,所以产生了拉力,使它在墙上贴得更紧。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够理解并背诵《课外读物》中所给诗句。

2.能够用自己的话语来表达诗句所传达的意义。

3.能够完成分组共读《课外读物》的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课外读物》,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分组共读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并增强学生的互助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能够准确理解并背诵《课外读物》中的诗句。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的意义。

教学难点1.能够理解诗句中蕴含的意境和情感。

2.通过分组共读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过程1. 第一部分: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语文园地三》中的主要内容。

•利用音频资源播放《课外读物》中的其中一首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韵之美。

2. 第二部分:整体呈现•讲解诗歌的意义与情感表达,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所传达的情感。

•每个小组分别选择一首诗进行共读,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与讨论,理解诗歌背后的更深意义。

3. 第三部分: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表演《课外读物》中的诗歌,通过表演的方式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学生展示表演成果,相互欣赏与评价,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延伸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并整理《课外读物》中所有的诗句。

•播放《课外读物》中的音频资源,让学生体会诗歌的美妙之处。

2. 拓展阅读•鼓励学生寻找并阅读《课外读物》中其他诗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课外读物》中的诗句意义,还能够通过分组共读的形式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同时,通过诗歌的表演形式,更深入地理解诗歌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旨在引导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和情感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et’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finish2aand 2b.)
3.完成2a、2b4分钟
(引导学生仿照所给例文编写两组对话)
4.熟读下列对话,同组互动4分钟
A: Do you like tigers ?☆A: Do you like koalas ?
B: No , I don’t .☆B: Yes , I do .
----It’s _________.
A.my B.your词补全对话.(每空一词,每词只能用一次)
(A)
from, does, giraffes, because,Africa, kind of
A: Does your brother like______?
B: Yes, he_____.
Lions are fromAfrica.
2能力目标:
①进一步掌握表示动物的名词和部分描写动物特征的形容词。
②熟练运用why和where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及其答语。
3情感目标:通过让学生描述自己所喜爱的动物,来激励学生热爱动物。
教学重难点
表示动物的名词和描写动物特征的形容词
教学过程
预㈠预习感知5分钟
1、动物2、盒子
㈢当堂检测(15分钟)
I.根据句意和首字母提示完成单词。
1. The e_______ is the biggest animal on land.
2. T____ is the King of the animal.
3. D______ can swim in the water and they
3、有几分4、南方
5、非洲6、宾戈(一种游戏)
7、澳大利亚
8、狮子来自哪里?
9、狮子来自于非洲。
10、因为它们可爱。
㈡合作探究(共25分钟)
(Let’s check your homework .Do the report like this .)
Report your survey(调查)4分钟
1.What animals dose your mother / father like?Why?
( )4.Where ____ Lily and Lucy ____? ---Australia.
A.is , fromB.do , come
C.are , e , from
( )5.--- There is a picture of dolphin .Whose picture is it ?
4. do , like , why , koalas , you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omework
仿照P14 2b对话,与好友讨论
后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Why?
B: _______they are ______smart.
A: Where are they_____?
B: They are from______.
(B)
lions,elephants,very,why,fun,them
A: Let’s see the elephants.
B: ____do you like________?
This is a _____. It’s kind of _______
This is a _____. It’s kind of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They are _______.They are kind of _____注:kind of = a little
are very friendly.
4. P_____ live only inChina.
5. Lions are very c___.
Ⅱ.单项选择
( )1. —Whyhe like pandas?
— Because they are very cute.
A. do B. is C. does D. are
( )2. —do you like lions?
—Because they are very clever.
A. What B. Where C. Why D. Who
( )3. This animal isbig. That one is very big.
A. kind of B. kinds of C. kind D. kind off
2. interesting , because , are , kind of , the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see , the , do , why , lions, to , want , you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Because they are ____big.
B: Well, I like____.
A: Why do you like____?
B: Because they are kind of____.
Ⅳ.连词成句
1. lions,from,are , wher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注:very=quite
A: Where are koalas from ?〓A: Where dose koalas come from ?
B: They are fromAustralia. B: They come fromAustralia.
注:be from=come from
课题
Unit 3 Why do you like koalas?
第二课时Section A2a--4
课型
新授
执笔人
彭焕梅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词汇
animal, box, kind of , south, Africa, bingo,Australia, fun, smart
句子
Where are lions from ?
A: Why don’t you like tigers ?☆A: Why do you like koalas ?
B: Because they are not interesting .☆B: Because they are very fun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自于
请编写如上两组类似对话,并在组内展示
第一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Play the game “Bingo”4分钟(教师解释游戏规则,引领学生完成游戏)
My mother likes…..because they are …….
My father likes……. because they are …….
(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并解释kind of )
2.Let’s talk4分钟
funcute smartinteresting
This is a panda . It’s kind of interesting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