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的学校教案

合集下载

《花的学校》教案10篇

《花的学校》教案10篇

《花的学校》教案10篇《花的学校》教案10篇《花的学校》教案1 教学目的1.引导同学细心观察各种植物枝叶生长的构造,叶片,花瓣的形状特征以和枝杈的前后穿插变化。

2.能运用不同大小的点,流畅富有变化的单线条来写生各种植物,并将点与线结合添加上背景使画面的构图更完好。

3.通写生培养同学热爱生活,发现美,表示美,锻炼同学的观察力,感受力和动手才能。

教学施行一、课前准备1.老师准备教具:在教室里摆几盆盆栽,再准备一些用不周资料制成的花卉作品。

2.同学准备学具:绘画工具资料。

二、课堂教学1.引导阶段引导考虑,是什么把我们的学校装点的如此美丽。

培养同学能从身边寻找美,发现美,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在教室里分别摆放几盆盆栽,请同学观察,植物的枝叶是怎么生长的?叶片或花瓣什么形状?有什么特征?枝杈之间如何穿插的?得出画画前要先仔细观察对象的认识。

2.开展阶段任何植物,都有它的个性特征,有的茎干粗壮,有的根细弱,有的叶肥厚。

老师引导同学讲植物枝叶的构造,叶片或花瓣的形状特征。

如八月菊的叶子是椭圆形的,边缘还长着许多小齿,像是一把把木工用的锯子。

叶子有大有小,良莠不齐。

有的时子还垂下来。

等同学心中有数了,再下笔去描绘。

这时要注意画面的构图与盆栽外形有整体感觉,从什么地方画起都可以,主要是把前面的花,叶,枝杈的形态画出来,后面的花叶枝可根据前面的特征进展添加与加工。

三、教学拓展1.出示用其它资料制成的花卉作品供同学欣赏。

2.启发深长用纸和其它资料通过剪,折拼贴等方法制作成立体或半立体的花卉,美化教室。

《花的学校》教案2 《花的学校》是一首优美而富有童趣的诗歌,节选自泰戈尔《新月集》。

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展开了丰富的想象。

以儿童的目光描绘了花孩子们的美丽、活泼、淘气。

这首诗共有四节,诗歌的语言和所描绘的情境很能调动学生相关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学习内容产生亲近感。

一、教学效果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的,我获得了以下一些效果:1、画出“花的学校”。

2023部编版花的学校优秀教案范文(通用5篇)

2023部编版花的学校优秀教案范文(通用5篇)

2023部编版花的学校优秀教案范文(通用5篇)部编版花的学校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会写“落、荒”等生字,正确认读“荒、笛”等生字,认识多音字“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像,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

2、体会课文丰富细腻的想像。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落、荒”等生字,正确认读“荒、笛”等生字,认识多音字“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2、你们可知道某不但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今天学习第二课《花的学校》,(课件出示)(2花的学校),板书课题。

(板书:2花的学校)3、齐读课题。

二、按照要求,自主预习1、我们先来看看第2课要完成的预习任务。

(课件出示)(1)正确认读本课的12个生字及新词,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辨析多音字“假”的读法;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借助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使用“”标画生字新词;尝试读出自己的感受,用“”画出精彩的语句;尝试读懂课文内容,能大胆提出自己的疑惑,用“?”把没弄明白的问题做上标记。

(3)学会和同伴交流学习收获,在相互检测、交流、评价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并能够将学习中获得的学习经验应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去,逐步学会学习、指名读预习任务。

2、“不动笔墨不读书”,预习同样要动笔墨。

下面我们就把自己对本单元预习的感悟用特定的符号标记出来,在书本上留下智慧的或是思考的痕迹。

三、检查预习,进行闯关大家认真预习了这些课文,预习得怎么样呢?下面,老师带来了一个闯关游戏,大家比一比,看一看你能闯过几关?得到几颗星?(课件出示)第一关:汉字大本营。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花的学校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花的学校教案

【导语】《花的学校》选⾃泰⼽尔的散⽂诗《新⽉集》,是⼀⾸优美⽽富有童趣的散⽂诗,兼有诗歌与散⽂的特点,具有诗歌的⾳韵美和节奏感,但⼜没有分⾏和押韵。

课⽂以⼉童的视⾓描绘了⼀群活泼天真,渴望⾃由的花孩⼦,通过丰富的想象,把孩⼦和妈妈之间的感情表达得⾃然深厚。

⽆忧考为⼤家准备了《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花的学校教案》,供⼤家参考阅读。

【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花的学校教案 ⼀、教材分析 本⽂是选⾃泰⼽尔《新⽉集》⾥的⼀⾸⼉童散⽂诗。

诗⼈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勾画出甜美纯净的⼉童世界。

诗⼈巧妙地从孩⼦的眼中叙述花们的活泼、可爱、美丽、向上。

全诗充满了童真童趣,充满了丰富奇妙的想象。

教学设计中,引导学⽣通过抓住重点词语,边读⽂边想象,体会诗歌语⾔的形象、⽣动。

通过对课⽂中不理解的地⽅提出疑问,深⼊感受诗⼈想象的丰富奇妙。

⼆、教学⽬标 1.“落、荒”等13个⽣字,正确认读“荒、笛”等5个⽣字,认识多⾳字“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默读课⽂,能对课⽂中不理解的地⽅提出疑问。

3.理解课⽂内容,体会课⽂富于童真童趣的语⾔和丰富细腻的想象,培养学⽣的质疑、表达、想象能⼒。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1.理解课⽂内容,体会课⽂富于童真童趣的语⾔。

2.体会课⽂丰富细腻的想象。

(⼀)谈话导⼊,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每天在学校中学习⽣活,享受着学校⽣活的快乐。

花们也和你们⼀样有 ⾃⼰的学校,让我们⼀起⾛进“花的学校”,去体验他们的学习⽣活。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课件出⽰作者的图⽚及简要资料,教师介绍作者。

泰⼽尔,印度诗⼈、哲学家。

他出版过《飞鸟集》《园丁集》等五⼗多部诗集,曾于1913获诺贝尔⽂学奖。

本⽂选⾃泰⼽尔的散⽂诗集《新⽉集》。

(⼆)初读课⽂,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课⽂朗读录⾳,学⽣认真听,注意⽣字的读⾳。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花的学校 教学教案(多篇)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花的学校 教学教案(多篇)

2.花的学校【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课文的想象丰富、奇特、充满儿童情趣。

语言运用:重视朗读的指导,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

思维能力:关注第一至六自然段中有新鲜感的词语,想象画面。

能仿照“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的表达方式写句子。

审美创造:能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等情景。

【课前解析】关注文本:本课是一篇散文诗,兼有诗歌与散文的特点,具有诗歌的音韵美和节奏感,但又没有分行和押韵。

作者是印度的泰戈尔。

本课重点一是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进而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依恋母亲的思想感情。

二是找出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关注结构:全文共9个自然段,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先描写了阵雨落下时,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狂欢;接着想象关了门做功课的花朵们,雨一来就放假了;然后想象他们穿着各色的衣裳,在雨中冲了出来;最后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对着妈妈扬起了双臂。

画面与画面之间衔接紧密,浑然一体。

关注描写:文章语言生动,作者想象丰富而奇特,充满儿童情趣。

如描写花朵时,运用一连串动词,把花想象成“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共赴一场花的宴会。

【教学目标】1.认识“荒、笛”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假”,会写“荒、笛”等13个字,会写“阵雨、荒原”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等情景。

(重点)3.关注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

能仿照“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的表达写句子。

(难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荒、笛”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假”,会写“荒、笛”等13个字,会写“阵雨、荒原”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圈画词语感知课文描写的情景,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3.朗读第1、2自然段,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教学过程】一、读好课题,了解作者1.(出示课件2)板书课题,(板书:花的学校)学生齐读课题。

三年级花的学校教案

三年级花的学校教案

三年级花的学校教案三年级花的学校教案「篇一」《花的学校》是一首优美而富有童趣的诗歌,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展开了丰富的想象。

以儿童的眼光描绘了花孩子们的美丽、活泼、调皮。

这首诗共有四节,诗歌的语言和所描绘的情境很能调动学生相关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学习内容产生亲近感。

一、教学效果: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勾画出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

顽强活泼而且具有丰富细腻想象力的孩子,在看到六月里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之后青草地上冒出的花儿时,就在自己想象的天空里自由驰骋起来。

他把未冒出地面的花儿想象成地下学校上学的孩子们,在墙角旮旯冒出来的零星小花是犯错误被罚站的小孩儿。

大雨来时,花儿们便衣着鲜艳地冲出学校度假了,而花儿们这么急切地生长是因为要回家找他们的妈妈。

作者巧妙地从孩子的眼中叙述出花儿们的活泼、可爱、美丽、向上,充满了儿童情趣。

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朗读指导,读出花孩子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勇敢坚强、活泼向上、童真童趣。

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成功之处:1、增加表象,扩展想象空间。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创设条件,采用多种手段运用不同措施来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改进表象的质量,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想象。

如“各色鲜艳的花,想一想花儿们当时在想什么?说什么?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引导学生放飞想象,自由描述。

再如:“想一想,在花的学校里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说一说,写一写。

看谁想得奇妙,写得美妙。

”丰富学生的感知不能靠大量的、单一的阅读材料简单重复,而需要多方位、多种形式、多种感官参与感知等途径,才能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正确而丰富的表象。

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要加强直观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2、鼓励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多角度思考。

一个人被肯定,受到别人的欣赏,其心情是不言而喻的。

学生的想象力被老师肯定,其心情更是高兴无比。

不管这些学生的天分与潜质如何,只要能给他们予以适当的肯定,利用表扬、鼓励或婉言的引导的语言,再加上适当的动作、表情等体态,可以激起学生的想象、兴趣,他就会以愉快的心情主动地展开想象,这也是激发学生阅读时展开想象的有效手段。

花的学校教案六篇

花的学校教案六篇

花的学校教案六篇花的学校教案范文1今日,我们在这里开一个关于“走进花木”校本课程二度开发的研讨会,在临会的前一天,我突发感觉,本次会议的功能可以放大,提了这样一个会标“尧塘学校‘一校一品’实施开发研讨会”。

校本课程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们的《走进花木》的校本课程推动了我校高标准地跨入了省级实小的行列,并被常州日报,江苏教研网以“农村沃土上绽放的特色之花---金坛市尧塘学校《走进花木》校本课程研发与实践纪实的专题报道。

“走进花木”花木的课程为我校带来声誉的同时,也真真实实地给学校带来了教育的实效,同学享受到了真实的课程体验,学校有生气学习有情趣,许多老师的课程意识与课程建设的力量都得到了长足进展。

老师们在评职称之际,总把《走进花木》参考方案放入成果集里。

开发了《走近小庄村——花盆拾趣》《秋来江南白果香》《小小导游我能行》等十数个经典教学案例。

教育是与时俱进的事物,打造“一校一品”是我市教育提出的新举措新目标。

在校长这个学校进展的导师拍板,仍以打造“花木文化”为学校共性品质的打算后,当下我们应当继往开来,把花木文化深化研发与实践就成了当前的重点工作。

今日的研讨,主要分成这样两个议程。

议程一,我们大家就尧小实施“花木文化”校本课程做一个历史的回顾,也可以谈谈自己在以往的实施开发花木文化教学案例中的感悟,更可以谈谈学校在深化推动校本课程中的难点与困惑。

议程二,有本人就二度开发校本课程谈几点参考看法,供大家争论。

如下:一、编本既是教本又是读本。

通俗易懂,尽可能做到贴近老师的教与同学的学。

以课时教学方案设计为主。

二、课程开设后,老师要有东西可教,同学有东西科学。

分班级分学期编写,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分班级是考虑到课程的目标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分学期编写是考虑到时令,让我们的老师能随着季节的变化落实在课堂内外,同学感觉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学到眼前所感的东西。

每学期可以设计到15课时,让老师选用,预设性与生成性共存。

《花的学校》教案

《花的学校》教案

《花的学校》教案《花的学校》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写“落、荒”等13个生字,正确认读“荒、笛”等4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假”,正确读写“阵雨、荒野”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培养学生质疑、表达、想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闯关游戏,实际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

3.借助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花儿们的美丽、活泼、可爱、天真的儿童情趣。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

2.体会课文丰富细腻的想象。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落、荒”等13个生字,正确认读“荒、笛”等4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假”,正确读写“阵雨、荒野”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2.你们可知道不但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今天学习第2课《花的学校》。

2 花的学校(师板书课题)3.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聊聊自己最熟悉的校园,引出花的学校,调动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二、按照要求,自主预习。

1.我们先来看看第2课要完成的预习任务。

(1)正确认读本课的13个生字及新词,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辨析多音字“假”的读法;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借助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使用“”标画生字新词;尝试读出自己的感受,用“”画出精彩的语句;尝试读懂课文内容,能大胆提出自己的疑惑,用“?”把没弄明白的问题作上标记。

(3)学会和同伴交流学习收获,在相互检测、交流、评价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三年级课文《花的学校》教案可参照

三年级课文《花的学校》教案可参照

三年级课文《花的学校》教案可参照三年级课文《花的学校》教案篇1教学目标1.引导同学细心观察各种植物枝叶生长的结构,叶片,花瓣的形状特征以和枝杈的前后交叉变化。

2.能运用不同大小的点,流畅富有变化的单线条来写生各种植物,并将点与线结合添加上背景使画面的构图更完整。

3.通写生培养同学热爱生活,发现美,表示美,锻炼同学的观察力,感受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实施一、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教具:在教室里摆几盆盆栽,再准备一些用不周资料制成的花卉作品。

2.同学准备学具:绘画工具资料。

二、课堂教学1.引导阶段引导考虑,是什么把我们的学校装点的如此美丽。

培养同学能从身边寻找美,发现美,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在教室里分别摆放几盆盆栽,请同学观察,植物的枝叶是怎么生长的?叶片或花瓣什么形状?有什么特征?枝杈之间如何交叉的?得出画画前要先仔细观察对象的认识。

2.发展阶段任何植物,都有它的个性特征,有的茎干粗壮,有的根细弱,有的叶肥厚。

教师引导同学讲植物枝叶的结构,叶片或花瓣的形状特征。

如八月菊的叶子是椭圆形的,边缘还长着许多小齿,像是一把把木工用的锯子。

叶子有大有小,良莠不齐。

有的时子还垂下来。

等同学心中有数了,再下笔去描绘。

这时要注意画面的构图与盆栽外形有整体感觉,从什么地方画起都可以,主要是把前面的花,叶,枝杈的形态画出来,后面的花叶枝可根据前面的特征进行添加与加工。

三、教学拓展1.出示用其它资料制成的花卉作品供同学欣赏。

2.启发深长用纸和其它资料通过剪,折拼贴等方法制作成立体或半立体的花卉,美化教室。

三年级课文《花的学校》教案篇2一、导入新课你喜欢小动物吗?谁来说说你家的小动物?小朋友这么喜欢小动物,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花的学校》的动物篇,来看我们的38课“偷看大王”,板书。

谁看出我们的课题有什么不同?这是为什么呢?二、学习《偷看大王》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遇到不好读的句多读几遍。

2、出示词语:小老师领读从课文中找出这些词语,动笔划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花的学校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认读“罚”“裳”等生字,会写“荒、舞、够、臂”等字,理解“润湿”“碰触”“狂欢”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

3.会用拟人的手法描写身边的事物。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鸟儿已经飞过”这句诗吗?你知道这句诗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泰戈尔,印度著名的诗人。

(课文后面有资料袋,生可自主积累)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他的另一首优美的诗歌——《花的学校》。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师出示生字卡片
1.读准下列字音。

荒、笛、罚、假、裳
2.交流、识记生字。

师出示田字格,引生认真观察并牢记生字的结构和笔画。

A.加偏旁记忆的字:由——笛青——猜
B.换偏旁记忆的字:汤——扬汪——狂劈——臂
C.注意这些字的结构:
“落”是上下结构,草字头要写宽点;
“舞、猜、臂”字横画较多,要注意书写均匀。

3.读读写写下列词语。

润湿、荒野、口笛、狂欢、簌簌地、衣裳、双臂、急急忙忙
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润湿:潮湿润泽。

荒野:宽广平坦的地方
簌簌:文中是指风吹物体等的声音
狂欢:纵情的欢乐。

急急忙忙: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请四名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其他同学思考本诗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想象了哪些事物,它们是什么样的表现?教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一部分诗的内容。

第一部分(1—2段):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舞、狂欢。

第二部分(3-5段):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放假了。

第三部分(6段):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

第四部分(7-9段):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着妈妈扬起了双臂。

四、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四、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1.听教师朗读。

2.教师领读,生齐读课文。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4.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6.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读课文。

2.指名学生用简洁的话复述本诗的主要内容。

二、读中感悟,探究解疑
1.学习第一节。

A.老师范读。

B.交流汇报这一节中优美的词句,并说明喜欢它的原因。

C.反复吟诵,细细揣摩,品位语言的精妙。

(a)句:润湿的东风走过原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理解体会:哪一个词语概括了东风的特点?(润湿)
从“走过”、“吹着口笛”这两个词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读了这句话,你会想到怎样一幅画面?
(b)句: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理解体会: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呢?
你认为花会从什么地方跑出来呢?教师引导,启发想象。

你从“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这句话中感悟到了什么?
“狂欢”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出花儿在绿草地上跳舞的情景吗?
D.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学习第三至第五段。

A.学生齐声朗读。

B.读中感悟,合作探究。

a.为什么“我”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它们关了门在做功课”?
b.你是怎么理解“雨一来,它们便放假了”?你喜欢这样的表达吗?
请你照样子写一写,如“清风一吹,他们……”“蝴蝶一来,他们……”
清风一吹,他们
蝴蝶一来,他们
3.指导学习第六段。

A.教师范读。

B.小组内交流下列问题。

a.“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一句说明了什么?
b.你是怎么理解“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一句的?
c.“雷云拍着大手”是什么意思?
你是怎么理解“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这句话的?
你认为花孩子们冲了出来,要到哪里去?为什么?
C.教师指导朗读。

D.学生自由朗读。

4.学习第七至九段。

A.学生齐声朗读。

B.指导学生理解、感悟、朗读。

小作者认为花孩子们的家在哪里?“那儿”是指哪儿?
你能想象出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的情景吗?
在作者看来,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是为了什么?
C.学生自由朗读、感悟、想象。

5.小结。

三、拓展延伸
说说你想象中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 花的学校
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蹈
花孩子在地下学校关了门做功课真可爱
急忙回家对妈妈扬起双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