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柏拉图的理念论与其美学观的关系
试析柏拉图的理念论

试析柏拉图的理念论柏拉图(Plato)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他的理念论集中体现在他的著作《理想国》中。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通过对话的形式,提出了他对理念的认识和理想国家的构想。
他的理念论包括对理念的本质、理念的层次和理念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是柏拉图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我将对柏拉图的理念论进行详细的分析。
柏拉图的理念论包括对理念的本质的探讨。
在柏拉图看来,理念是超越感官世界的存在,是超越经验的真理和现实。
他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和真实,而感官世界只是理念的影子和映射。
柏拉图通过“洞穴寓言”来阐述理念与感官世界之间的关系,认为人们生活在一个由感官世界所构成的洞穴中,而真理和现实则在光明的外面。
在这个洞穴中,人们只能看到感官世界的影子,而不能认识真理和现实。
柏拉图强调理念是超越感官世界的形而上的存在,是人们认识真理和现实的唯一途径。
柏拉图的理念论还包括对理念的层次的探讨。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提出了三种理念,分别是真、善和美。
他认为,真理是理念的最高层次,是超越一切的理念。
真理是智慧和知识的源泉,是世界的本质和根基。
而善和美则是真理的衍生物,是在感官世界中的真理的影子。
善和美代表着道德和审美的价值,是人类生活的目标和价值所在。
柏拉图认为,真、善、美三者是构成理念的基本元素,是世界的最高价值和最高境界。
他强调,要实现理想国家,就必须以真、善、美为指导,追求真理、追求善良、追求美好,才能使世界变得更加完善和美好。
柏拉图的理念论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广阔的理论视野,它是柏拉图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柏拉图的理念论不仅是对理念的本质、层次和关系的探讨,更是对实现理想国家的构想和设想。
他通过对理念和理想国家的探讨,提出了一种超越感官世界的哲学,强调了真理、善和美的重要性,为人类的精神追求和社会进步指明了方向。
柏拉图的理念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当代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精神的提升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从“理念论”看柏拉图美学思想.

从“理念论”看柏拉图美学思想[关键词]理念美本身模仿回忆理念论是柏拉图美学思想的核心。
柏拉图由此为基础研究了很多关于艺术与美的问题。
他区分了“美本身”和美的事物,探讨了理念的美和艺术的美,艺术的特征论和审美的过程。
本文也将从这几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一、美的理论——理念1.“美本身”与美的事物我们知道柏拉图研究了美的本质问题,最早区分了“美本身”和美的事物。
“美本身”是柏拉图创造出来的词汇。
柏拉图认为存在一个纯粹的“美”,即“美本身”。
它与美的事物是对立和分离的,并且具有使事物美的功能。
在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中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的对话区分了“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这两个问题。
在对话中他们的讨论涉及了美是小姐、母马、竖琴、汤罐之类具有美的属性的具体事物吗?美是使事物显得美的质料或形式吗?美是某种物质或精神上的满足吗?美是恰当、有用或有益吗?美是否是由视觉和听觉引起的快感呢?《大希庇阿斯篇》这篇对话对美学的最大贡献就是区分了“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这两个问题。
柏拉图对美本身的追问被称为天才的追问,正是有了这个追问,西方才产生了美学。
2.理念论柏拉图区分了“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之后,并没有止步于此。
他进一步研究了“美本身”的来源和特征,以及使事物美的具体原因。
这也是他著名的理念论。
在柏拉图看来,纯粹的“美”是一种真实的存在。
现实世界中事物的美不仅是多种多样且富于表面,是现象的存在。
事物之所以被人们认为美是由于美的事物中具有“美本身”。
这是因为美的现象分有了美的本身、本质或美的理念。
所谓理念,就是那些被赋予以形而上学的实体性质的观念或原则。
美是一种既超越于物质世界,又独立于人心之外的形而上学的实体。
美的本质不在于自然事物,而在于“理念”。
“理念”是“自存自在”的,因此是永远没有变异和发展的。
事物的美是由于分有“理念”所形成的。
在这里,“理念”存在于理念的世界,人存在于可知的世界。
论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美学思想的相通之处

论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美学思想的相通之处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被公认为是开启和引导西方两千多年来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思想走向的两大哲学巨擎。
人们普遍认为,此后的西方美学思路便沿着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两条对立的路线发展,前者路线是唯心主义的路线,后者路线基本上是唯物主义路线,继而,在文艺思想和创作方法方面,浪漫主义者视柏拉图为其先祖,而现实主义却尊奉亚里士多德为其开山鼻祖。
二人美学思想上的对立被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拉斐尔形象地定格在他的名画《雅典学派》之中:柏拉图手指苍天,而亚里士多德手指大地。
虽然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高足弟子,但人们常常引用“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句话来说明亚里士多德对其恩师的学说的批判性。
因此,学界着重考察了二者美学思想之间的差异性,如有人从柏拉图的“理式”论和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出发讨论二人诗学思想的差异,也有人深入分析二人在“摹仿说”上的区别,还有人结合当代文学批评的最新潮流,认为柏氏的美学思想属于道德批评,而亚氏的美学则应归入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范畴。
不可否认,亚里士多德在批判柏拉图文艺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与后者迥然不同的学说。
然而,作为柏拉图的爱徒,难道亚里士多德仅从恩师那儿学会了方法论上解构老师的批判性,没学到其老师本体论上的一点点思想和观点?如若这样,于情于理解释不通。
从师生关系来看,亚氏的美学思想从柏氏的美学思想脱胎而来,前者或多或少会受到后者的影响,二者之间理应存在着一些相通之处。
本文着重考察二人美学思想方面的相似性,从而指出西方早期美学思想发展中的连续性,纠正断裂性的认识,弥补对美学思想进行简单化贴标签的失误。
首先,在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上,二人都持反映观。
众所周知,柏拉图在《理想国》卷十中举例说有三种“床”:第一种是理式之床,是由神创造的;第二种是由木匠按照第一种理式之床制造出的个别的床;第三种床是画家摹仿个别的床画出来的床。
柏拉图认为“如果我们把画家叫做那两种人所造的东西的模仿者,应该是最合适的。
柏拉图的美学观点柏拉图美学思想

柏拉图的思想是十分丰富的,并非是现在一些学者所认定的,就是一个客观的唯心主义者的早期代表,对于他的思想还需要进一步地深入研究与与讨论,本文就试着做一点这方面的工作。
柏拉图出身于奴隶主又是较显赫的贵族家庭,从小就受到过良好的教育。
成年后喜欢艺术和哲学,又受到奴隶制政治的影响和吸引。
在他成长的年代中,当时正是古代希腊奴隶主民主政治创建时期,也是奴隶主头子间争权夺利,主张要更民主些还是更****些,相互间血腥较量,垂死斗争的时期。
漫长的伯罗奔尼苏战争就是这一斗争现实的体现。
残酷的斗争现实,给予了柏拉图思想的深刻影响。
另外,希腊的两个较主要的宗教,如奥林匹克神和俄耳菲斯教的宗教意识对他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再由于他成年中热爱诗歌和戏剧等艺术,所以古希腊以神话为题材的史诗和戏剧等,也在柏拉图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审美的种子。
总起来说,对柏拉图思想影响最为深刻的还是古希腊早期的哲学,如米利都派、毕达哥拉斯派、恩培多克勒、爱利亚派的自然哲学,智者派的社会哲学和伦理学。
其中对柏拉图思想影响最深的为毕达哥拉斯的数的和谐理论,恩培多克勒的原始物质论,爱利亚派中的赫拉克利特的万物流变论,巴门尼德的宇宙实在抽象永恒不变论,苏格拉底以善为主的哲学与伦理学。
其中又以苏格拉底无惧无畏的恂道精神对柏拉图思想的成熟和以后的志向确立影响最大。
因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又是执友,所以可以这样说,苏格拉底的学说和品德,基本上就成为柏拉图学说建立最为主要的理论基础。
以上这些就是形成柏拉图思想较为直接的现实基础和原因。
柏拉图吸收如此丰富的古希腊文化,与他一生中勤奋学习读书,多次出游,广集人材,兴办学园有关。
据有关资料介绍,柏拉图一生的着作以柏拉图的名义流传下来的有30多篇对话和13封信,如《斐多》、《斐德罗》、《巴门尼德》、《国家》、《会饮》、《大希庇阿斯》、《智者》、《斐利布斯》、《蒂迈欧》、《法律》等等篇。
经过学者们多年的研究,大体上分辨了真伪,确定了着作的先后分期。
柏拉图的理念哲学与理念美学

柏拉图的理念哲学与理念美学
付兰梅
【期刊名称】《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4(000)002
【摘要】理念论是古希腊哲学家和美学家柏拉图整个哲学系统和美学理论的基础,在古希腊哲学和美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他的理念哲学和理念美学作为其理念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互相推进、密不可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对后世哲学与美学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总页数】3页(P29-30,33)
【作者】付兰梅
【作者单位】长春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吉林长春;1300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502.23
【相关文献】
1.“理念”“善”“正义”——对柏拉图“理念哲学”的思考 [J], 刘闻名
2.理念与光照--论柏拉图理念论对中世纪哲学的影响 [J], 溥林
3."理念"与审美——由《理想国》看柏拉图的美学思想 [J], 胡俊
4.论柏拉图的理念论与其美学观的关系 [J], 祝铭
5.美的理念与终极价值r——柏拉图美学价值理论探析 [J], 杨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_理念论_透视柏拉图的美学思想.

第26卷第1期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Nol.26,No.12010年1月Journal of Gansu Lianhe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Jan.2010【收稿日期】2009209214【作者简介】邓雪梅(1980—,女,四川德阳人,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社会学研究。
从“理念论”透视柏拉图的美学思想邓雪梅,杜学元(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四川南充637009【摘要】柏拉图的“理念论”是他的哲学和美学思想的基调和核心,是具有唯心主义色彩的,曾是被抨击的对象。
但是根据柏拉图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政治立场,其美学思想中也有不少的积极之处,并且对西方美学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研究柏拉图的美学思想对当代美学也有其借鉴意义。
【关键词】柏拉图;理念论;灵感论;艺术论【中图分类号】I0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07X (20100120041202A R eview on the Plato ’s Aesthetic Ideology from “Theory of Iidea ”DEN G Xue 2mei ,DU Xue 2yuan(S ichuan Research Center f or Education &Development ,X i hua N ormal Universit y ,N anchong 637009,China Abstract :Plato ’s “theory of idea ”was the tone and core of his philosophical and aesthetic ideas ,and had been criticized by its idealism.But from Plato ’s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political positions ,his aesthetic theories werereasonably and those theories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aesthetics.Plato ’s aesthetic ideology had a certain inspirat ion for contemporary aesthetics.K ey w ords :Plato ;theory of idea ;inspiration theory ;Art Theory著名的哲学家怀海特曾说过“两千五百年的西方哲学不过是对柏拉图的一系列注脚”[1],对一般的哲学是如此,对美学而言,这也是适用的。
柏拉图的美学理论

柏拉图的美学理论柏拉图(Plato)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重要的一位,他对于美学理论的探讨也是独具一格的。
在他的著作《理想国》中,他提出了一种关于美的理念,这种理念在柏拉图美学理论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美的本质、美的层次以及美的作用三个方面来探讨柏拉图的美学理论。
首先,柏拉图认为美的本质是超越感官世界的理念。
他认为,物质世界是不完美的,而真正的美存在于理念世界中。
对于柏拉图来说,美是一种超越于感官的理念,是一种永恒不变的存在。
物质世界中的美只是理念世界中美的影子,是对于理念世界中美的模仿。
因此,柏拉图认为真正的美不是通过感官来感知的,而是通过理性思维来领悟的。
其次,柏拉图将美分为三个层次:物质美、形式美和理念美。
物质美是最低级的美,它是对于感官世界中物体的外在美感的体验。
然而,物质美是短暂的,它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形式美是对于物质世界中事物的内在本质的把握,它超越了感官的局限,是对于事物的真正理解。
最高级的美是理念美,它是对于理念世界中的真理的追求,是对于真理的领悟。
柏拉图认为,只有通过追求理念美,人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最后,柏拉图认为美具有一种教育的作用。
他认为,通过美的教育,人们可以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达到更高的境界。
美的教育不仅仅是对于感官的培养,更是对于人的灵魂的培养。
通过对于美的追求,人们可以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培养自己的智慧。
柏拉图认为,只有通过美的教育,人们才能实现真正的自我完善。
综上所述,柏拉图的美学理论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长度。
他认为美的本质是超越感官世界的理念,美分为物质美、形式美和理念美三个层次,美具有一种教育的作用。
柏拉图的美学理论对于我们认识美的本质、追求美的境界以及实现自我完善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通过对于柏拉图美学理论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领悟美的真谛。
柏拉图的理式美学

柏拉图的理式美学说道柏拉图的美学,不得不从西方的美学发源说起。
西方美学思想发源于古希腊,在公元前6世纪末,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根据“数的原则”来剖析美,认为“美是和谐与比例”。
苏格拉底论述了美和善的关系,提出了“美在于效用”。
柏拉图在美学著作《大希庇阿斯篇》中,不仅对当时流行的种种关于“美”的见解提出了异议,还辨析了“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这两个不同性质的命题。
柏拉图认为美是一种不能为人们六识所识(美的这种客观形式称其为理式),却是客面存在着的一种事物,这种事物加载在任何人六根可识的事物之上后就可以使其产生美。
柏拉图这种思想似乎很机械。
他把美的事物当作理式美的一个影子,不具有理式美的东西就不美,具有理式美的则美。
美其实是一种事物特性的抽象,是一种一般存在形式,其实理式美是不可能孤立存在的。
一般的理式美也只能建立在个别事物之上。
理式美即是一种抽象概念,不可能脱离具体事物而存在,脱离具体事物来研究抽象的理式美意义也不大。
柏拉图的研究方法也很独到,正是他这种观点,他才启发人们对美的普遍本质加以探讨。
通过柏拉图对美的研究方式,他充分向后人传达展示了哲学的研究方法:哲学是研究各种各样事物共性、普遍性及类性的一门学科,哲学方法就是用类的方法进行各种各样事物的普遍性、共性进行抽象与研究,并把这性抽象的体现事物共性、类性与普遍性的内容进行扩展并认识新的特殊事物的一种方法。
哲学是其他理论的一个基础。
在任何科学理论中无不体现与渗透着哲学的一些观点,思想与方法。
说得直白点,柏拉图认为“美”是客观存在的一种事物,虽然我们看不到摸不到它,但是凡是有东西和它“接触”的东西事物都会变美。
同时,将这个绝对的“美”给衍生开来,还和柏拉图的“两个世界”有关,幻影的世界——即一般人所认为现实的世界,柏拉图也将之称为可见世界,是由感觉所接触到的具体事物构成的世界,这是虚幻的、不真实的。
理念的世界,柏拉图又将之称为可知世界,那些『理念』——今天被作为类的那些概念,则存在于一个真实的、没有幻灭的世界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2
祝 铭:论柏拉图的理念论与其美学观的关系
一、理念论
柏拉图的哲学和前哲学展现了一种明确的继承关系。
以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为代表,以人为中心,主要从社会科学、伦理道德的角度研究哲学问题。
以苏格拉底为例,在柏拉图对苏格拉底思想的叙述记录中,所讨论的主题几乎全是关于伦理道德的定义,他寻求决定善、正义、美等这些性质的本性,并对之加以界定。
他所追求的,是认识事物本身,是普遍的定义,是真正的知识。
可以说,这是柏拉图“理念论”形成的最主要源流。
与苏格拉底只关注伦理道德层次不同,柏拉图把理念论运用到更为宽广的领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
柏拉图理念论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斐多篇》、《理想国》等篇目中,柏拉图开始划分理念世界和感觉世界。
他认为,理念是不变的、单一的、只能通过思想把握的独立的精神实体,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
可感事物在不断变化中的、不纯粹的且是可感的,是理念世界的衍生物,是第二性的。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还论述了两个世界的分层和联系过程,将本体论和认识论联系在一起。
把可见的现象世界和可知的理念世界由低到高分为四个级别。
同时,将人的认识也分为四个等级,理性是最高的知识。
对于可感世界和理性世界的分离,柏拉图提出了“分有说”来解决。
正是因为可感事物“分有”了某概念,才成为人类表达和感知的事物。
在柏拉图的理念论中,虽有“分有说”作为粘连剂,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脱节,物质和意识关系的颠倒,依旧影响了他在美学等方面的认识。
二、理念论与美学观的关系
理念论是柏拉图哲学和美学思想的基础和核心,并提出了“美在理念”的思想。
他认为,具体的美的事物并不是美的本质,事物的美是对“理念”的“摹仿”或者“占有”,客观事物的美是相对的,易变的,只有美的理念才是真实的,绝对的,永恒的。
受理念论对认识层次的划分,柏拉图对美和善也进行了层次划分。
在《会饮篇》中,他把“美本身”与“善的理念”相等同,从追求形体美到行为制度的美,再到学问知识的美,最终到最高的理念之美即美善合一。
善,即效用。
这里可以看出他“美趋于善”的思想倾向。
这种倾向可以通过摹仿论来看,他认为许多诗人的作品“对于真理并没有太大的价值”, “逢迎人性中低劣的部分”,他希望寻找“对于他们因描绘
而博得赞赏的那些事物真正有知识”的艺术家,“把真善美的东西写到读者的心灵里去”,提高对于真善美的追求。
柏拉图对于文艺作品的排斥和利用,放大了美善之间的张力,显示出其美学思想倾向——美一定要依附于善。
在现实来看,这种思想为维护社会理性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理念论中理念世界和可感世界的分离,产生了对于艺术才能来源的混淆。
他将诗人划分成级别不同的两类,比较低等的是“诗人或其他摹仿的艺术家”,他们是凭诗的技艺从事创作的诗人,他认为这类诗人的作品是“黯淡无光”的。
另一类是“爱智慧者,爱美者,或是诗神和爱神的顶礼者”,这些诗人是诗神的代言人,从理念出发,他们可以对永恒的“理念”世界“凝神观照”,“孕育无量数的优美崇高的道理,得到丰富的哲学收获”,“得到以美为对象的学问”。
从中看出,这一类人的审美对象是抽象的理念,其中没有感性世界的参与。
同时,他提出了“灵感说”来解释艺术家的创作作品。
他认为,“凡是高明的诗人”,“都不是凭技艺来做成他们的优美的诗歌,而是因为他们得到灵感,有神力凭附着”,诗人“不得到灵感,不失去平常理智而陷入迷狂,就没有能力创作,就不能做诗或代神说话。
”①“灵感说”认为艺术才能的来源是理念世界,与可感世界剥离,这与柏拉图理念论的本体哲学有关,是其认识论所决定的。
三、理念论对后世的影响
柏拉图的理念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就直接来源于他的理念论。
同时,他的艺术创作思想带有非理性的神秘主义色彩,灵感说深化了浪漫主义作家对于创作个体主体性的认识,侧重对于内在感情的宣泄和理想的抒发,使文学更富有表现力。
柏拉图从其理念论思想出发,构建了美学史上第一个美学体系,对于美学问题的开创性的总结给后世的美学流派带来的深远的影响,为美学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注释:
①柏拉图.柏拉图文艺对话集[M].朱光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7.
参考文献:
[1]苗力田.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七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摘 要】柏拉图的理念论是构成其美学思想的基础,与前哲学呈现出明显的承递关系,提出了“分有说” 来解释理论中可感世界和理性世界的分离。
以理念论为本体,他提出了“美在理念”的美学观点。
受理念论对认识层次的划分,柏拉图对美和善也进行了层次划分,显示出“美趋于善”的美学思想倾向,提出了“教化”的美学效用。
重视艺术对于理念的表达,用“灵感说”来解释艺术家文艺才能的来源。
柏拉图的美学思想是以理念论建构起来,带动了新理论的产生和文学思潮的兴起。
【关键词】理念论;分有说;美在理念;美趋于善;灵感说
中图分类号:B502.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5-0232-01
作者简介:祝 铭(1994-),女,汉族,山东省济南市人,硕士,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美学专业,研究方向:美学原理研究。
论柏拉图的理念论与其美学观的关系
祝 铭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 济南 25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