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嗜铬细胞瘤临床病例讨论_王效增
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_附7例报告_

1.1 临床资料 本组男 4 例,女 2 例;年龄 36~72 岁,平 均 52.7 岁。病程 2 天~6 年。有高血压病史 3 例。其中 1 例具有明显排尿时头晕、头痛,血压最高达 170/110 mmHg。肉眼血尿 7 例。具有尿频、尿急、尿痛 1 例。7 例 行 B 超检查见三角区(2 例)、顶部(1 例)、左侧壁(3 例) 及右侧壁(1 例)黏膜下或肌层均质的实性肿块,呈半球 型凸向腔内,轮廓清晰,表面光滑,黏膜连续,血流丰 富,2 例形态不规则。2 例行 CT 检查,见圆形实性肿块, 包膜光滑,将黏膜顶起但黏膜无破坏,1 例呈现肌层内
非功能性膀胱嗜铬细胞瘤症状隐匿,常无临床症 状,多为病理切片发现,没有因分泌儿茶酚胺过多引起 的头痛、心悸、排尿后血压短暂升高等症状。多数学者 认为这些特殊病例其实并非肿瘤不具分泌功能,而是 患者体内缺乏儿茶酚胺的代谢酶系,使儿茶酚胺不能 被激活而产生效应,故不产生内分泌紊乱的相关症状 和体征[7]。本组中共有 3 例属于此类。
另外,膀胱嗜铬细胞瘤有膀胱肿瘤常见的临床表 现,例如:嗜鉻细胞瘤血液供应较丰富,故极易引起无 痛性血尿,常为间歇性全程肉眼血尿,女性患者可以出 现月经持续不净假象;因嗜鉻细胞瘤位置的不同所引 起的尿路梗阻症状。肿瘤位于尿道内口可出现排尿困 难,病变靠近输尿管口可引起输尿管下段梗阻,并可导 致继发性同侧肾盂输尿管积水,伴有相应临床表现如
分叶状结构。肿瘤大小 2.0~5.0 cm 不等。5 例行膀胱镜 检查,见黏膜下球型肿块明显凸向腔内,3 例黏膜表面 血管丰富,2 例黏膜正常。检查过程中未诱发血压升高、 头痛、头晕、心悸。2 例行膀胱活检,病理提示为黏膜下 增生的梭形细胞及少量炎性细胞浸润。1 例血儿茶酚胺 (CA)升高,2 例尿香草扁桃酸(VMA)阳性。 1.2 治疗方法 3 例确诊者术前 2 周运用哌唑嗪 2mg/d 渐增加剂量至血压降至 150~130/90~70 mmHg,运用 心得安、倍他乐克等使心率控制在 <90 次 /min,术前 3 天运用平衡盐液 500~1000 ml、琥珀酸明胶液 500 ml 补充晶体及胶体,扩充血容量。4 例术前未确诊者未特 殊准备。7 例均行手术治疗,2 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2 例行膀胱部分切除和输尿管再植术 (累及患侧输尿管 口),2 例行 TUR- BT,1 例行小切口腹腔镜辅助膀胱部 分切除术。术中 3 例出现挤压肿瘤时血压波动剧烈,最 高 1 例达 220/120 mmHg,经暂停手术,酚妥拉明、硝酸 甘油等降压,变更麻醉方式,增加补液通路,输注血浆 及快速补液,行中心静脉压和平均动脉压监测等处理 病情稳定后,继续完成手术。
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附6例报告)

嗜铬 细胞 瘤 最 常 发 生 于 。 肾上腺 区 , 肾上 腺外 嗜 铬细胞 瘤 临床较 少 见 , 发 生 于膀 胱 的嗜 铬 细胞 瘤 而 更 少 见 。18 9 8年 1月 ~20 06年 l 2月 , 们共 收治 我
安, 心率 控制 在 9 0 ̄/ i mn以内 。2例 术前 未 确诊 者 未准 备 。6例 均 行 手 术 治 疗 , 膀 胱 部 分 切 除 术 4 行 例, 中 l 其 例行 电切 术 中血压 出 现波 动 改 为膀 胱 部 分切 除 术 ; 2例 行 肿瘤剜 除术 。 余 术 中 2例 出现 血 压 波 动 , 处 理后 稳 定 。术 后 经 病 理均 证 实为 嗜铬 细胞 瘤 。5例 随访 均 未 见 复 发及
[ 摘要 ] 回顾 性分析 6例膀胱 嗜铬 细胞瘤患 者的临床 资料。本组 高血压 4例 , 中 3例排 尿时 发作 。尿儿 其
茶酚胺( A) C 阳性 1例 , 尿香 草扁桃酸 ( MA) V 阳性 2例 。5例行 B超 检查 , 3例行 C T检 查 , 发现黏膜 下或肌层肿 均
瘤, 黏膜光滑 。膀胱镜 检查 6例 , 5例见黏膜下肿块 。术前 4例服用 受体阻滞剂 2周 , 1例心率较 快加用心 得安 。 4例行膀 胱部 分切 除术 , 2例行肿瘤剜 除术。术前 确诊 4例 , 中血压 变化 2例。6例术后病 理均证 实为 嗜铬 细胞 术
及右侧壁( 例 ) 1 黏膜 下或肌层 均质 的实性肿块 , 呈 半球 型 凸 向腔 内 , 轮廓 清 晰 , 面光 滑 , 表 黏膜 连续 , 血 流 丰富 。3例行 C T检 查 , 圆 形 实 性 肿 块 , 膜 光 见 包 滑 , 黏膜顶 起 但 黏 膜无 破 坏 。6例 均 行 膀 胱 镜 检 将 查, 其中有 5 例见黏膜下球型肿块 明显凸向腔内, 3 例黏膜 表 面血管 丰 富 , 2例黏 膜 正 常 。3例检 查过 程
嗜铬细胞瘤11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嗜铬细胞瘤11例临床与病理分析【摘要】嗜铬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内分泌肿瘤,本研究对11例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征进行了分析。
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血压升高、多汗、心动过速等,病理特点显示肿瘤细胞呈现巢状、囊泡状或实性生长,胞浆含有嗜铬颗粒。
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定位和诊断,肿瘤常显示为肾上腺肿块。
治疗方面主要采取手术切除,随访情况显示患者预后良好,但仍需定期监测。
研究结果表明,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多样,病理特点具有一定规律,影像学检查对诊断至关重要。
这些发现为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 临床分析, 病理分析, 影像学检查, 治疗, 随访, 预后, 多样性, 规律, 诊断, 鉴别诊断1. 引言1.1 研究背景嗜铬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内分泌肿瘤,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它起源于肾上腺的嗜铬细胞,通常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
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多样,可以包括高血压、头痛、心悸、出汗和体重减轻等症状。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但由于其症状缺乏特异性,容易被误诊或漏诊。
对嗜铬细胞瘤的临床与病理特点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治疗方法。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11例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标本进行分析,探讨该疾病的临床特点、病理特点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并对治疗及随访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1.2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11例嗜铬细胞瘤的临床与病理分析,探讨该疾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及随访情况以及预后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关于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参考。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内分泌肿瘤,由来源于嗜铬细胞的恶性肿瘤所引起。
由于嗜铬细胞瘤的症状表现多样化,且易被误诊,因此对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的深入分析对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通过本研究的结果,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完善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标准,提高其治疗效果,并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为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提供更好的支持。
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治分析(附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 ] 邹 香 国, 4 李雪峰 , 李
7 3 :7 ( ) 12—13 7.
伟 , 血液透析 治疗老 人 慢性 等. 午
态与营养不 良关 系 [ ] 实用诊 断与 治疗杂 志 ,0 7 2 J. 2 0 ,1
( 1 :3 84 1 ) 8 3— 3 .
肾衰竭 8 6例分析 [ ] 中国中西 医结合 肾病杂 志 ,0 6 J. 20 , [ ] 车文体 , 贵勉 , 5 邹 郭骏军 , 甘露醇 预防血液 : 等. 透析相关 低 血压 临床研究 [ ] 临床 肾脏病杂志 ,0 0 3 16 J. 2 1 , :1 . [ ] 韩 志武 , 国乾. 6 姚 慢性 肾脏 病患者 高血压 及其 防治 [ ] J. 临床肾脏病杂志 ,0 0 6 24 2 1 , :4 . [] 巢 7 军. 维持 性血 液透析 治疗 老年 尿毒症 [ : 临 床 医 J. I
20 0 8年 7月 至 2 1 0 1年 3月 收治 膀 胱 嗜 铬 细 胞 瘤 2
【 文章编号 】 0 5 - 0 (0 2 0 - 1- 23 34 2 1 ) 1 19 3 4 0 0
胱腔 内 , 形状呈 不 规则形 , 内部 回声 欠均 匀 , 变体 位 改 不移 动 。彩 色多普 勒超 声显示 : 肿块 内部 可见 丰 富的 搏 动性 血流 信 号 。术 前 拟诊 为膀 胱 嗜铬 细胞 瘤 。在
分 钟 至 数 小 时 不 等 , 有 面 色 苍 白, 作 时 血 压 伴 发 20 10m g无肌 肉及肢体颤抖 , 0 /2 mH , 无晕厥 , 无多汗 等 ,
常于解小便后发作 , 明显血尿 , 无 初发时 I 3 周 , 不孕 I 怀疑 j
妊高症 , 3 孕 7周剖宫产后症状未缓解 , 发作时血 、 尿儿茶
膀胱嗜铬细胞瘤

• 右侧 扁平,多呈三角形
• 左侧 “Y” “V”等,分内、外侧支
•
球状带 分泌醛固酮
浅
皮质 束状带 分泌皮质醇
•
网状带 分泌少量性激素
•
肾上腺素
• 髓质 分泌儿茶酚胺 去甲肾上腺素 深
多巴胺
临床表现
肾上腺素 儿茶酚胺 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胺
心悸 头痛 三联症 出汗 高血压 高代谢 三高症 高血糖 其他一系列症状
20mg.bid, 术前血压稳定在150/80mmHg。
• 患者于2019.08.24 02:00在全麻下行膀胱部 分切除术,术中患者血压高达 250/120mmHg,瘤体切除后血压 90/60mmHg,至SICU监测控制血压2天后转 入普通病房,术后血压正常,于2019-0905出院。
经验总结
静脉导管测定不同部位的血儿茶酚胺含量
影像学表现
形状:圆形、类圆形、梨形,少数分叶不规则
大小:一般较大,3~5cm,个别达20cm
CT:平扫
均匀/不均匀, 多不均匀
等、低密度为主
CT:15~55HU
较大者出现出血、坏死、囊变
少数伴出血或钙化者密度可增高
增强扫描 血供丰富 实质明显增强,边缘为著
• 1.术前详细询问病史非常重要,减少漏诊; • 2.嗜铬细胞瘤术前控制血压、扩容非常关键; • 3.对于嗜铬细胞瘤,术中麻醉师作用非常关
键,直接决定手术能不能做,术中术后患 者的安全; • 4.术后患者病情不平稳,需转ICU必须转 ICU。
• 排尿时发作性头痛,是由于膀胱伸张与收 缩刺激瘤体分泌CA引起。
诊断
• 定位诊断:术前的B超、CT检查非常必要,通过这 些检查可以发现是否有转移,特别要注意髂血管旁 的淋巴结,因为恶性膀胱嗜铬细胞瘤最常转移的部 位是髂血管旁淋巴。
膀胱嗜铬细胞瘤临床病例讨论王效增

肿大 ▲双肾上腺磁共振检查未见异常 ▲24 h尿儿茶酚胺248.0nmol/d(正常148~739nmol/d) ▲膀胱镜检查(第10天):膀胱后壁和顶部移行处正中偏左可见一直
径2 cm圆形膨隆,局部黏膜未见异常。镜鞘戳该部位数次,血压在 1 min内从90/60mmHg迅速上升到160/100mmHg,心率70次 /min升至100次/min,5min后血压、心率恢复正常
肺梗死诊断依据不足: ▼无长期卧床史 ▼无肺梗死相应的咯鲜血症状 ▼反复发作与排尿关系密切,无法用肺梗死解释;如为肺梗死反复发生应有 肺动脉高压,但心脏超声及胸部CT无肺动脉高压表现 ▼心电图缺乏与肺梗死相关的SⅠQⅢTⅢ及右束支传导阻滞等改变 ▼氧分压70.1mmHg,余正常。但患者有心衰存在,可影响氧分压 ▼D2-二聚体阴性对除外肺梗死意义较大,但其阳性对确诊意义较小 ▼胸部CT肺模糊阴影提示肺水肿,而肺灌注扫描可出现假阳性
疗效指征: 胸闷、气短症状有所减轻 肺部啰音减轻,仅左侧肺底少许细湿啰音
疾病延展
入院后第3天床上用力排尿后症状发作,出 现心悸、气短,伴有咳嗽、咳粉红色泡沫 样痰,无头痛、胸痛症状。平卧受限,需 端坐。当时血压190/120 mmHg,双肺 呼吸音粗糙,双肺可闻及湿性啰音,心率 130次/min,律齐,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 奔马律。心电图与前比较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无特殊,无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及 胃肠疾病史;30年前患肺结核,已治愈
无山区居住史,顺产2子1女,51岁闭经
查体
体温36.8℃,脉搏66次/分,呼吸18次/分,血 压110/70 mmHg。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 呼吸音粗糙,双肺底可闻及少许细湿啰音。心 界向左下扩大,心率66次/分,心律齐,心音弱, 无心脏杂音及心包摩擦音。腹部无阳性体征。 双下肢无水肿
嗜铬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附12例报告)

嗜铬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附12例报告)【关键词】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过去是一种罕见病,随着诊断方法改进,对于本病报道也越来越多,为一种分泌儿茶酚胺的肾上腺髓质肿瘤,也可发生在肾上腺外,如腹主动脉以上的神经丛、膀胱、纵隔、胸腔或颅内等部位都可发生,这些部位的嗜铬细胞瘤又称嗜铬性副神经节瘤,嗜铬细胞瘤可发生在两性任何年龄,以中年患者居多,部分患者有家族史,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阵发性高血压,触摸肿块可诱发,有时呈持续性高血压,患者血尿儿茶酚胺增多,为主要临床诊断依据。
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12例中,男3例,女9例,年龄最大者54岁,最小者22岁,病史长者达7年,最短者6个月,2例以右上腹包块入院,10例均以阵发性及持续性高血压入院,其中1例血压高达270/128mmHg,高血压10例(%),其中持续性高血压7例,阵发性高血压3例。
血压正常者2例(%),其余症状包括头痛(%)、头晕(%)。
方法术前准备重视术前准备,术前充分降压,一方面使机体血管放开,减轻心脏负荷。
改善各血管尤其心脏的营养,使血管床内外离子体液自我调节扩容,另一方面使血管α受体处于阻滞状态,术中挤压肿瘤时儿茶酚胺入血不致引起严重的高血压,术前扩容及术中超量补液,可减少肿瘤摘除后儿茶酚胺下降引起的低血压,增加手术的安全。
术中及术后的注意事项和处理手术操作应尽量减少对肿瘤挤压和牵拉,本组12例右侧肾上腺8例,左侧4例,其中1例术后20h死亡。
术后病理诊断肉眼所见肿瘤均有完整包膜,直径3~6cm,重量均在105g以下,圆形或椭圆形,切面实性,其中7例伴有出血及囊性变,镜下观察肿瘤由富含血管的结缔组织分割成不规则的细胞巢或腺泡样结构,瘤细胞大小不一,胞浆丰富,淡嗜碱,含细颗粒,有的呈空泡状,常见嗜酸性核仁,核分裂很少见,有些肿瘤组织中可见分散的神经节细胞,伴有神经鞘细胞及神经母细胞成分,神经鞘细胞S-100蛋白阳性,神经母细胞NSE阳性。
2 讨论病理诊断问题诊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并不困难,主要根据大体检查肿瘤颜色和嗜铬反应,镜下大多边形细胞巢和腺泡周围以丰富血管及血窦,胞浆偏嗜碱,电镜下肿瘤细胞胞浆特殊形态的神经分泌颗粒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所显示的特殊着色反应有助于诊断,家族性嗜铬细胞瘤一般为双侧或多发,倾向于早发,患者年龄小,常与其他内分泌肿瘤伴发。
最新嗜铬细胞瘤病例讨论

病史
近1月前起,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口干多饮,日 饮开水2000ml左右,尿量增多,日解小便10次左右; 头痛、多汗较前频繁,胃纳减退,无视物旋转,无 视野缺损,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无胸闷气 短,1月来体重下降约2公斤。今来我院,测血压 150/85mmHg , 生 化 : 血 糖 10.3mmo1/L 、 K:3.1mol/l ; 尿常规:尿糖1+、蛋白质1+、隐血1+、酮体(-); 拟“糖尿病、高血压”收住入院。
进入夏天,少不了一个热字当头,电扇 空调陆 续登场 ,每逢 此时, 总会想 起
那一把蒲扇。蒲扇,是记忆中的农村 ,夏季 经常用 的一件 物品。
记忆中的故
乡,每逢进入夏天,集市上最常见的 便是蒲 扇、凉 席,不 论男女 老少, 个个手 持
一把,忽闪忽闪个不停,嘴里叨叨着 “怎么 这么热 ”,于 是三五 成群, 聚在大 树
是那么凉快,那么的温馨幸福,有母 亲的味 道!
蒲扇是中国传统工艺品,在
我国已有三千年多年的历史。取材于 棕榈树 ,制作 简单, 方便携 带,且 蒲扇的 表
面光滑,因而,古人常会在上面作画 。古有 棕扇、 葵扇、 蒲扇、 蕉扇诸 名,实 即
今日的蒲扇,江浙称之为芭蕉扇。六 七十年 代,人 们最常 用的就 是这种 ,似圆 非
立卧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试验,报告 未回。
治疗
入院后予胰岛素泵降糖治疗,完成立卧位肾素 —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试验后予络活喜联合代 文降压,血压控制欠佳。
治疗1周后: 口干多饮、多尿症状改善
血糖监测:
空腹
早餐
中餐
晚餐
血糖
6.9
8.7
7.6
9.2mmol/l
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院情况: 女患,58岁。主诉:发作性胸闷、气
短、出冷汗3年,加重10天
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胸闷(不向肩背部放散), 1-2个月发作1次,每次持续10-30 min,伴气短、出冷 汗,可自行缓解。心电图示ST-T改变。曾在国内6家医 院按“冠心病”诊治3年,其发作频率、持续时间逐渐 加重。无胸痛、心悸、头痛、头晕、消瘦等症状
肺梗死诊断依据不足: ▼无长期卧床史 ▼无肺梗死相应的咯鲜血症状 ▼反复发作与排尿关系密切,无法用肺梗死解释;如为肺梗死反复发生应有 肺动脉高压,但心脏超声及胸部CT无肺动脉高压表现 ▼心电图缺乏与肺梗死相关的SⅠQⅢTⅢ及右束支传导阻滞等改变 ▼氧分压70.1mmHg,余正常。但患者有心衰存在,可影响氧分压 ▼D2-二聚体阴性对除外肺梗死意义较大,但其阳性对确诊意义较小 ▼胸部CT肺模糊阴影提示肺水肿,而肺灌注扫描可出现假阳性
类风湿因子(RF)6 IU/ml,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 (ASO)17 IU/ml,红细胞沉降率(ESR)46mm/h,D2-二聚 体2.0μg/ml(正常值小于0.5μg/ml ),抗核抗体(-)
结核快速诊断试验:活动性结核抗体(-);集菌法:痰中未查 到抗酸杆菌
入院后辅助检查
血气分析:不吸氧时PO270.1mmHg, PCO227.8mmHg;吸氧时PO282.2mmHg, PCO228.9mmHg
类似发作每2~3 天发生1次,经积极处理后均可于20~30 min后缓解。入院后第7天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
鉴别诊断心血管内科疾病
“冠心病急性高侧壁心肌梗死”依据不足 ▼无剧烈心前区疼痛发作 ▼心肌酶谱化验正常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
鉴别诊断-呼吸内科疾病
肺梗死高度可疑支持点: ▲患者有咳粉红色泡沫样痰 ▲ D2-二聚体高 ▲胸部CT扫描:双肺野模糊阴影 ▲同位素肺灌注显像:右肺中叶内段、下叶背段放射性分布稀疏
既往史无特殊,无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及 胃肠疾病史;30年前患肺结核,已治愈
无山区居住史,顺产2子1女,51岁闭经
查体
体温36.8℃,脉搏66次/分,呼吸18次/分,血 压110/70 mmHg。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 呼吸音粗糙,双肺底可闻及少许细湿啰音。心 界向左下扩大,心率66次/分,心律齐,心音弱, 无心脏杂音及心包摩擦音。腹部无阳性体征。 双下肢无水肿
入院时心电图
窦性心律, I为qR型,aVL为Qr型,ST I、aVL弓背向上抬 高0.05mV, T V4-V6倒置,室性早搏
入院后化验检查
尿、便常规正常
血常规:白细胞10.3-16.0×109/L,中性74.5%-86.3%
血糖、血脂、电解质、肝肾功能正常
两次心肌酶学检查正常
肿瘤检查:甲胎蛋白、β2-微球蛋白、癌胚抗原、血清铁蛋 白均正常
鉴别诊断-内分泌科疾病(1)
嗜铬细胞瘤特点: ▲可持续或间断地分泌大量儿茶酚胺而引起持续性或阵发
性高血压和多个器官及代谢紊乱。表现为发作性高血 压、头痛、心悸、面色苍白、四肢冰凉、出汗、代谢 增高、体力、体重下降、易感染、血沉快等交感神经 兴奋症状。发作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 ▲严重者可并发高血压危象、脑血管意外、急性肺水肿和 急性心肌梗死。表现:血压可升高亦可降低,一般为 先升高后降低,甚至突然发生休克(与大量儿茶酚胺 引起血管强烈收缩,组织缺氧及微血管通透性增强致 血容量锐减,伴发严重心功不全或心律失常有关) ▲过量儿茶酚胺可引起神经结阻滞,导致交感神经反射受 损,也是血压先升高后降低的解释之一
入院前10d排便后出现以上症状加重,伴有咳嗽、咳粉 红色泡沫样痰、恶心、欲呕吐、端坐呼吸。急诊入某医 院,诊断为“冠心病;急性高侧壁心肌梗死;急性左心 衰竭”,予心肌营养、抗心衰治疗,病情无好转,而转 入我院
入院情况:病史
患者胸闷发作时从未测过血压,多次就诊时测 血压正常,此次入某医院时测血压偏低(具体不 详),未用升压药
抢救治疗过程
治疗:按急性左心衰处理给予静脉注射速尿40 mg,毛花甙C 0.2mg;硝酸甘油缓慢少量静脉点滴(20μg/min)。5min后 气短明显好转,血压突然降为80/50 mmHg,予多巴胺维持血 压于95~110 /60~75 mmHg
疗效指标:30min后可平卧位,右肺细湿性啰音消失,仅左侧 肺底可闻及少许细湿性啰音。心率74次/min,律齐,舒张期奔 马律消失。
鉴别诊断-内分泌科疾病(2)
“膀胱嗜铬细胞瘤”高度可能的依据: ▲既往无高血压病史及高血压家族史。3年来频繁发作胸闷、
气短、出冷汗,仔细追问病史发作多与排尿有关 ▲入院后发现:发作时伴有一过性血压升高 ▲发作时伴发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血压先升高继而突然
下降需升压药维持血压 排尿时或排尿后诱发血压骤升机理:膀胱内尿液增多时
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左心房内径39mm,左心室舒张 内径58mm,左室侧壁与室间隔近心尖部活动明显减弱, 左室收缩功能减低(EF=0.40),二尖瓣返流
胸部CT:双肺模糊阴影,纵隔内未见异常 同位素肺灌注显像:右肺中叶内段、下叶背段放射性分
布稀疏,提示肺梗死高度可疑
入院后初步诊断
冠心病 急性高侧壁心肌梗死 急性左心衰竭(Killp Ⅲ级) 室性早搏
内压增高、神经反射、膀胱平滑肌收缩挤压膀胱嗜铬细 胞组织,短时内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入血,导致血管强烈 收缩、血压剧增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诊断经过
膀胱嗜铬细胞瘤,并发儿茶酚胺心肌病、急性左心衰竭 的诊断依据
肺内感染待排外 可疑肺梗死
治疗
治疗:予限制活动,利尿、强心、抗凝、抗感染 及扩张冠状动脉等药物治疗
疗效指征: 胸闷、气短症状有所减轻 肺部啰音减轻,仅左侧肺底少许细湿啰音
疾病延展
入院后第3天床上用力排尿后症状发作,出 现心悸、气短,伴有咳嗽、咳粉红色泡沫 样痰,无头痛、胸痛症状。平卧受限,需 端坐。当时血压190/120 mmHg,双肺 呼吸音粗糙,双肺可闻及湿性啰音,心率 130次/min,律齐,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 奔马律。心电图与前比较无明显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