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写法
常用公文写作格式及范文

常用公文写作格式及范文培训公文格式的简报推荐度:公文会议纪要格式推荐度:公文写作工作方案推荐度:英文写作经典句子推荐度:公文管理制度推荐度:相关推荐常用公文写作格式及范文常用公文写作格式及范文篇1是向特定受文对象告知或转达有关事项或文件,让对象知道或执行的公文。
通知具有广泛性、周知性、时致性。
所以正确描写作尤为重要。
通知一般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局部组成。
具体描写法如下:〔1〕标题。
通常有三种形式: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构成;由事由和文种构成;由文种“通知〞作标题。
〔2〕正文。
由开头、主体和结尾三局部组成。
开头主要交代通知缘由、根据;主体说明通知事项;结尾提出执行要求。
在描写正文之前,要在标题之下、正文之上顶格描写出被通知对象的名称,在名称后加冒号。
〔3〕落款。
描写出发文机关名称和发文时间。
如已在标题中描写了机关名称和时间,这里可以省略不描写。
通知的内容要描写得明白、具体。
1、在第一行正中描写“通知〞二字,也可视情况描写成“关于某某的通知〞、“紧急通知〞等,详见图片。
2、描写被通知单位或个人的名称,详见图片。
3、描写通知内容。
如内容较多,可分条开列。
4、结尾可描写“特此通知〞等字样,详见图片。
5、最后描写上发通知者的名称和发通知的日期。
用公文形式发出的通知要加盖公章,详见图片。
常用公文写作格式及范文篇2[通知的格式]通知公文写作格式,方法——简介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
是向特定受文对象告知或转达有关事项或文件,让对象知道或执行的公文。
通知具有广泛性、周知性、时致性。
所以正确写作尤为重要。
[通知的格式]通知公文写作格式,方法——详细知识[通知的格式]通知公文写作格式,方法一通知一般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局部组成。
具体写法如下:〔1〕标题。
通常有三种形式: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构成;由事由和文种构成;由文种“通知〞作标题。
作文的格式6篇 .doc

作文的格式6篇书信的写法书信虽然是一种个人性很强的运用文,写法上也比较灵活,但书信还是应该遵循一定的要求,最基本的可概括为以下二点:(—)必须合乎规范书信写作规范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书写格式的规范,二是书信语言的礼仪规范,这两种规范都必须严格遵守,否则就会出乱子,闹笑话。
(二)言之有物,通情达理“信”字本身含有信任之义,这要求书信不论写给谁看,所述之事都要实在,所表之情都要率真,所讲之理都要通达。
书信的格式书信历史悠久,其格式也几经变化。
今天,按通行的习惯,书信格式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1.称呼也称“起首语”,是对收信人的称呼。
称呼要在信纸第一行顶格写起,后加“:”,冒号后不再写字。
称呼和署名要对应,明确自己和收信人的关系。
(具体可参见第四编《应酬称谓》)称呼可用姓名、称谓,还可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作称呼。
这里简要说明几条细则:关于书信的格式〖打印文章-下载本文〗〖唐诗三百首-在线字典〗〖字号:大中小〗(1)给长辈的信。
若是近亲,就只写称谓,不写名字,如“爸”、“妈”、“哥”、“嫂”等;亲戚关系的,就写关系的称谓,如“姨妈”、“姑妈”等。
对非近亲的长辈,可在称谓前加名或姓,如“赵阿姨”、“黄叔叔”等。
(2)给平辈的信。
夫妻或恋爱关系,可直接用对方名字,爱称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如“丽”、“敏华”、“亲爱的”等;同学、同乡、同事、朋友的信,可直接用名字、昵称或加上“同学”、“同志”,如“瑞生”、“老纪”、“小邹”、“三毛”等。
(3)给晚辈的信。
一般直接写名字,如“乐毅”、“君平”、“阿明”等;也可在名字后加上辈分称谓,如“李花侄女”等;亦可直接用称谓作称呼,如“孙女”、“儿子”等。
(4)给师长的信,通常只写其性或其名,再加“老师”二字,如“段老师”、“周师傅”、“宏海老师”等。
对于十分熟悉的师长,也可单称“老师”、“师傅”。
假如连名带姓,在信首直称“孙松平老师”、“王达夫师傅”,就显得不大自然且欠恭敬。
写作和读作的写法

写作和读作的写法
写作和读作写法如下:
一、写作:
1、数字应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书写,例如:1、
2、3...9、10、11。
2、整数和分数应按照规定的方式书写,例如:整数应按照整数部分+小数部分的方式书写,小数应按照“整数部分,小数部分”的方式书写。
3、有理数和无理数应按照规定的方式书写,例如:有理数应按照分子/分母的方式书写,无理数应使用根号或其它符号表示。
4、数学表达式应按照规定的符号和格式书写,例如:加号(+)、减号(-)、乘号(*)、除号(/)等。
二、读作:
1、数字应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读出,例如:1、
2、
3、...9、10、11。
2、整数和分数应按照规定的方式读出,例如:整数应按照整数部分+小数部分的方式读出,小数应按照整数部分,小数部分的方式读出。
3、有理数和无理数应按照规定的方式读出,例如:有理数应按照分子/分母的方式读出,无理数应使用根号或其它符号表示。
4、数学表达式应按照规定的符号和发音读出,例如:加号读作加,减号读作减,乘号读作乘,除号读作除。
写作手法(10篇)

写作手法(10篇)篇一:写作手法常见有哪几种篇一(一)八种常见的修辞格:比方,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二)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
对比的基本特点是相互“对立”。
对偶的基本特点是相互“对称”。
对偶要求结构相同,字数相等;而对比要求是意义上的`相反或相对。
(三)常用的表达技巧: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象征,讽喻等。
(四)表达方式:记叙,争论,描写,抒情,说明。
篇二:夹叙夹议法篇二间接抒情的特点是抒情含蓄宛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
间接抒情一般可以通过叙述抒情,作者在叙述时加上自己主观感情色调,依据感情的流淌来叙述,使读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过争论抒情,作者在争论中,表达剧烈的爱憎、褒贬之情,这种记叙中的争论一般是利用推断来进行;还可以通过描写来抒情,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
采纳间接抒情的方法,要做到语言漂亮而又富有感情色调。
篇三:化动法篇三主要事务记叙突出,次要事务交代清晰,主次搭协作理,叙述井然有序。
这种写法,事务再困难,也可繁而不乱。
篇四:写作手法常见有哪几种篇四1、表达方式由记叙、说明、争论、抒情、描写5种。
2、修辞手法主要有排比、比方、拟人、对偶、夸张、设问、反问、引用等。
3、写作手法有运用修辞格、对比衬托、前后照应、铺垫与伏笔、象征、侧面烘托、特写(细微环节描写)、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物抒情等。
这些其实在写作中都常常运用的。
篇五:拟人法篇五这种写法,思想发展的主线要分明。
思想改变的各个阶段贯要自然,比照要清晰。
篇六:以中心事务为线索篇六夹叙夹议的特点是叙事和争论穿插进行,写法上敏捷多变,作者可以逍遥自在表情达意。
采纳夹叙夹议的方法写作要留意叙事的连贯性,争论插入要自然。
篇七:运用五觉法篇七学习画画,要从写生、素描学起;学习书法要从描红临帖练起;学习状物也需从写生素描练起。
我们作文时,假如能把看到的物品用文字描绘出来,读者看了文章,如见其物,我们的作文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常用的写作方法

常用的写作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倒叙法:将事情的结局或某个关键的情节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这种写作方法称为倒叙法。
2. 顺叙法: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来写,这种写作方法称为顺叙法。
3. 插叙法:在叙述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一下,插入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这种写作方法称为插叙法。
4. 补叙法:在前面所写的事情不完整时,后面可以加以补充,使内容更加完整,这种写作方法称为补叙法。
5. 夹叙夹议法:在叙述中穿插议论,这种写作方法称为夹叙夹议法。
6. 先议后叙法:先提出论点,然后通过叙述来证明论点,这种写作方法称为先议后叙法。
7. 先叙后议法:先叙述事情,然后通过议论来总结全文,这种写作方法称为先叙后议法。
8. 对比法:通过对比不同的事物或人物来突出主题,这种写作方法称为对比法。
9. 象征法:通过象征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写作方法称为象征法。
10. 衬托法:通过衬托手法来突出主题,这种写作方法称为衬托法。
以上是常用的几种写作方法,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写作方法,具体使用哪种方法要根据文章的主题和内容来决定。
申论作文的规范写法

申论作文的规范写法
在申论写作中,标题是不必要的,因此作文可以直接开始,不需要开头写标题或在文中重复标题相同的文字。
以下是申论作文的规范写法:
1. 开头段
- 可以直接引入文章主题,例如提出问题、引用名言或背景介绍,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 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应该是文章的观点陈述,明确表达自己对待讨论的问题的观点。
2. 主体段落
- 主体段落应该围绕文章的观点展开,每段只讨论一个主要观点或论据。
- 每个段落应该紧密结合文章的中心论点,使用合理的论证和事实支持。
3. 结尾段
- 结尾段要对文章的观点进行总结,并给出一个得出结论的句子。
- 结尾可以再次强调或扩展主题,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结:
申论作文的规范写法不需要标题,可以直接开头开始写作。
在开头段引入文章主题并明确观点,主体段落展开观点并使用合理的论证。
结尾段对观点进行总结,并给出一个得出结论的句子。
这样的写作格式可以使作文结构清晰且易于理解。
作文开头写法大全

作文开头写法大全写作是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要使用到的一项重要技能。
而文篇开头是写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起读者的兴趣,并为接下来的文章内容做铺垫。
在不同的题材和类型的写作中,开头的写法也各有不同。
下面我将为你介绍一些常见的作文开头写法,希望对你的写作能够有所帮助。
1. 引用名言或警句开头许多名人的名言和警句都能够概括一个重要的主题或观点,因此在作文开头引用这些名言或警句,不仅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还能够将文章与更大的语境联系起来。
例如:“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这是一句常用的古人诗词警句,可以用来引出文章讲述时间的流逝,人生的变迁等等。
2. 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在作文开头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和兴趣。
这种写法常用于议论文和说明文等。
例如:“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用手指滑动手机屏幕上的操作,实际上是在控制一种看不见的力量?”这个问题可以引出关于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等话题。
3. 描述现状引起共鸣描写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或问题,引起读者的共鸣,是作文开头常用的一种写法。
这种开头直接抓住读者的兴趣,让读者迅速进入文章主题。
例如:“每天早上,你是否也和我一样,在床上挣扎着起床,抱怨时间不够用,追求更多的时间?”这种开头可以引出关于时间管理的话题。
4. 呈现一个场景或故事通过详细描写一个场景或故事,能够很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将他们带入文章所讨论的主题中。
这种开头常见于记叙文和写景文等。
例如:“阳光透过稀疏的枝叶洒在小溪上,小溪里的鱼儿嬉戏着,欢快地跳跃……”这个场景可以引出关于大自然美景的探索和保护。
5. 引出观点或命题在作文开头直接引出自己的观点或命题,能够清晰地告诉读者你要讨论的主题是什么。
这种开头通常用于议论文和说明文等。
例如:“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电子产品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因素。
”这个开头可以引出关于科技发展的利弊讨论。
(2)简述正文写作的写法

(2)简述正文写作的写法有:
1.逻辑清晰:文章的段落之间应该有明确的逻辑关系,使得文章
的结构清晰明了,使读者能够理解作者的论点和论据。
2.文字简洁:文章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不要使用冗长复杂的
句子和单词。
使用简单的语言可以使文章更容易被理解。
3.论据充分:文章的正文部分应该充分阐述作者的论点,并提供
充足的论据来支持这些论点。
这些论据可以是数据、事实、例子或引用其他人的观点。
4.细节丰富:文章的正文部分应该包含足够的细节来支持作者的
论点。
这些细节可以是具体的信息和例子,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和可信。
5.适当引用:文章的正文部分应该适当引用其他人的观点来支持
作者的论点。
这些引用可以来自权威的专业人士或者其他可靠的来源。
6.篇章结构:文章的正文部分应该有明确的篇章结构。
每段应该
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句,并且每段之间应该有明确的过渡句,使得文章的结构更加清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言论的特性及写作特点小言论属评论家族,主要是指论题单一、分析扼要、篇幅简短、运用灵活的小型评论。
有人又称之为微型评论、袖珍评论。
它具有一般言论就新闻事件和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有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共性,又与杂文、短评这些相近文体有一定的相通性,但它更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也就是它的特性。
其特性有以下几点:(一)群言性。
报纸评论中的其他体裁,无论社论、编辑部文章、评论员文章,还是短评、按语,都是代表编辑部发言的,体现的是办报人的立场、观点和态度。
而小言论均系作者个人署名,作者队伍来自编辑部外的上上下下,四面八方。
因为体现了“群言堂”精神,就少了“官腔官调”,少了居高临下,少了我说你听,少了装腔作势,而多了街谈巷议,多了平易近人,多了言为心声,多了新鲜活泼。
内容涉及面广,问题讲得新鲜,遣词生动,读来亲切,具有大众化、群众性的特点。
(二)微型性。
小言论选题要求以小见大,写作要求一事一议,一得之见,毋需旁征博引,层层说理,所以也就言简意赅,短小精悍。
一般在四五百字左右。
(三)新闻性。
小言论有相当的自由度,既可配合当日新闻或最近发表的新闻而发,更多则是以作者所见所闻新鲜事实为依据来立论。
新闻性事实在行文中是不可或缺的。
融新闻与政论为一体,使之水乳交融,是它鲜明的特性之一。
(四)针对性。
有感而发,有的放矢,是报纸小言论文体存在的理由。
在社会生活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由于社会急剧变化,人们会对各种社会现象产生不同的想法,产生意见,产生困惑,人们不但自己有话要说,更希望能听到解疑释惑的真知灼见,得到判断是非的思想标尺。
报纸没有理由不满足广大读者这种要求,而小言论则恰恰是满足这种要求的最好手段。
所以针对倾向性问题发言,便成为小言论的又一特性。
(五)贴近性。
小言论之所以受读者欢迎,是因为它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
这就要求它时刻与读者心心相印,说出人人心中想到的、而又没有机会和条件说的话;这就要求它用群众听得亲切、听得明白、听进心里去的文风去说话。
即从内容到形式,都要离普通读者近些、近些、再近些。
有些通讯员同志反映,他们在写作小言论时,总把握不住小言论与杂文、短评的差异,常有写出来后“非驴非马”的苦恼。
本来嘛,这三者之间是有许多相通之处的,写出“非驴非马”的东西也不要紧,骡子还有杂交优势呢。
实际上只要我们把小言论的特性把握准了,它们之间的差异是很明显的。
一般来说,小言论相对更短些。
杂文相对更长些。
杂文属文学家族,是文学与政论的结合;小言论属新闻家族,是新闻与政论的结合。
小言论在写作上重事实,是以事论理,而杂文重形象,以情动人;小言论一般借助新闻由头立论,由新近发生的事情的转述来挑开话题,而杂文起论的由头则宽泛得多,所谓“嘻笑怒骂,皆成文章”。
在运笔时,小言论一般采取叙事说理、直抒己见的办法,而杂文则笔法多样,描摹、比拟皆可用;成文之后,一个就相对明快畅达,一个则风趣含蓄。
小言论与短评的差别也是明显的。
短评是先有“成龙”(新闻报道在先),尔后运“点睛”之笔;小言论则需将“龙”牵引出来,尔后借龙“耕云播雨”;短评是编辑部说的话,政策性强,讲究庄重;而小言论则多是个人身份说话,且来自各行各业各个阶层的声音,娓娓道来,平易近人。
小言论写作上的特点(一)选题上的特点。
许多读者朋友说是读了报上的小言论后,深受启迪,也引发了自己想写小言论的愿望,但就是不知别人写小言论的题目都是从哪儿来的,自己却苦于找不着题目。
选题既难也不难。
生活中方方面面、大大小小、林林总总的问题其实都可以入题的,这是它的不难。
而从生活中抓出最能牵动众人心弦、吸引众人视听的题目,则难。
这里有个由生到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功夫。
总起来讲,小言论大体上有如下几种选题办法:1.作“遵命之章”,即从上级的指示精神中得到启发,就如何更好地贯彻上级意图问题发表议论。
如江泽民同志不止一次谈到唐诗宋词的博大精深,建议多读其中的传世佳作。
就有作者写了《接受唐诗宋词的熏陶》一文,提出“人们从心底追慕唐诗宋词的遗韵,也是对今天文化艺术一定程度上呈现的浅俗浮薄的一种违反”。
2.从饱满的政治热情出发去褒贬是非。
有句诗歌界的行话叫“愤怒出诗人”,对身边的丑恶、腐朽现象,就是要举起鞭子去鞭挞。
对人们身边出现的新人新事新风尚,则引导人们齐声讴歌与赞扬。
3.将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亲身所历的感受写下来。
这个写法对第一线的同志最为简捷。
有作者在朋友家闲坐,发现朋友之妻教育女儿有方,只给8岁的女儿擦一只皮鞋,而另一只让她自己学着擦。
联系培养独生子女的劳动观念问题,写了《只给孩子擦一只皮鞋》一文。
作者有感而发,读者随着感同身受。
4.预见一个时期可能出现的带倾向性的社会问题,及时加以提醒。
报纸的功能之一,就是教育干部群众在关键时刻站对立场,明辨是非。
所以每逢节假日,报纸总要发一些提示性的言论。
5.表达普通群众意愿,替老百姓立言。
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
他们会有许多想法,有忧虑,有担心,有困惑,也有欢欣、建议和希望。
小言论就要反映他们的心声,说老百姓的话,替老百姓说话。
6.转述传媒的有关报道,作进一步阐发、引申、生发开去,也是一种常用手法。
7.对“焦点”、“热点”问题的讨论、争鸣,是小言论争取读者的惯常手段。
各种社会生活中一段时间里总会形成其“焦点”、“热点”问题,问题为读者所关注,自然也为新闻报道关注。
小言论对这些问题不仅不应回避,反而应积极参与,以发言来引导视听。
总之,小言论选题一定要准,其大体原则是,要找带有普遍兴趣、带方向性的新事物、新问题立论,选形成社会焦点的问题立论,选众人中有争议而有待阐疑释惑的问题立论,选取众人尚未充分察觉而可能形成倾向性的问题立论,务要言人所盼言、欲言、未言、该言之言。
(二)写作上的特点。
郑板桥有两句诗很有名,“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三秋树铁干虬枝三五叶,表明精炼;二月花俏模俏样抢占春,表明新颖。
借这两句话来表明小言论在写作上的要求,是很贴切的。
1.“以小见大”,是保证小言论写得精炼的最惯常的手法。
分析这个“小”字,可以是一物,托物起兴;可以是一件小事,由事论理;可以是一句话,说出“话外音”来;可以是一个地名,引出此地此景此情来;可以是一块牌匾,说出其蕴含的哲理;可以是一件举动,道出此举的意义或注意事项。
“以小见大”手法,要求作者要着眼大局,视野宽阔,心中装着全局,善于发掘出平凡中的伟大来,善于拿一滴水去反射太阳的光芒。
2.开掘要深,这是保证小言论写得新颖的必要前提。
有些小言论写得冗长、浮泛、空洞、陈旧,是初学者易犯的毛病。
冗长则抓不住要害,浮泛就要失去根本,空洞就言之无物,陈词滥调就会让读者腻味。
这些都与小言论写得新颖的要求格格不入。
怎样出新?首先是思想出新。
认识同样一件事情,即便是选题都是一样的,写作起来仍有深浅高下之分,个中原因,与思想深度大有关系。
有的小言论,读罢如饮一杯醇酒,芬芳在口,余味无穷。
有的小言论,读罢如喝一杯白开水,平淡无奇,索然寡味。
可见关键在于这杯饮料里有没有思想的酵母。
其次是角度出新。
所谓角度,就是指立论的落脚点和针对性。
就像照相上下左右,远近高低,相机取景框的移动、焦距的变化,所拍的画面效果就有很大不同。
角度选取得当,是文章出新的又一必要前提。
一般来说,小言论的角度以小些为好。
“窗含西岭千秋雪”。
窗有多大?但能把空间和时间的广阔与长远都包含进去。
角度小了,选题方向易明确;角度小了,议论的焦点容易集中;角度小了,容易生发开去,见解独到;角度小了,可以及时回答读者最急于知道的问题。
角度选小,思想也容易跟着出新,新颖就容易做到了。
其三是文采出新。
把小言论比作“三秋树”和“二月花”,既表现它简练精干、标新立异,也表明它争奇斗艳,给人美的感受。
许多小言论写得枯燥,除空洞无物外,就是缺乏文采。
小言论要写得有文采,首先思想上要放得开,不要总板着面孔说话,总想我说你听,我打你通,要学会含蓄,来点幽默;要信手拈来,说古道今;要举一反三,洞幽烛微。
其次要下工夫学会拟题。
标题是小言论画龙点睛时的点睛之笔。
标题拟得好,文章就成功了一半。
对标题的最明确的要求是准确、鲜明、生动,最高境界是“引人入胜”。
做小言论标题,忌平铺直叙,应善于用疑问句,巧引成语和谚语,多些动词的修饰,多些比喻的手法,多从古诗词里觅些有生命的词句加以借用和套用等。
小言论文字虽短,也是文章,就要遵循做文章的规律,讲究开头和结尾,讲究叙事的简要,表达的多样与灵活,说理的透彻与富感染力。
总之,千方百计避免小言论的干巴,务求神采飞扬,让人过目不忘。
小言论标题十法作者:西祠小胡同摘自:《编辑的家》题好一半文。
尤其对只有三、五百字的小言论来说,一个好的标题,不仅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能使文章增色生辉。
那么,怎样才能制作好小言论的标题,使其既传神又富有魅力呢?笔者认为,常用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十种:一是易字法。
在引用成语、谚语或熟语入题时,对某个字巧妙地加以更换,会使其赋予新义,寓有新的意境。
如笔者有篇《喜闻“孔雀东南回”)的小言论,即引用“孔雀东南飞”这则我国古典叙事诗诗名,以“飞”易“回”,而后形成标题。
“孔雀东南飞”这句话曾常常喻为本地人才外流。
经过易字后的这则标题则对伟人故里湘潭投资环境日趋改善,人才由过去的“东南飞”变成“东南回”的事实进行了赞誉。
一字之易,使标题不仅寓意新深,而且幽默逗趣。
二是谐音法。
通过谐音使成语、俗语或谚语转化原意,或由褒变贬,或由贬变褒,产生新的见解。
如1996年初湘潭市有少数干部群众对形势看法存在“四气”,即叹气、泄气、歇气、怨气。
对此,笔者写了篇《要把“四气”变士气》的小言论,拟题时将“四”更换为“士”,题义即由贬变褒。
又如笔者另一篇小言论《不要以“声”作则》,将“身”更换为“声”,其题义,也由褒变贬,标题由此增添幽默和富有嘲讽味。
三是反义法。
对一些名句、古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反其意而用之,常常能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如有一句俗话“世上没有后悔药吃”,笔者有篇小言论拟题为《后悔也是药》,对1999年下半年各地报纸、广播、电视不断披露出来的“***”练习者幡然悔悟的事实进行了议论。
这篇小言论由于标题别致新颖,一看题便能产生引人思索、耐人寻味的效果。
四是比喻法。
运用通俗易懂的具体事物去比喻、说明某些抽象的、生疏的论点或概念,有助于小言论标题化虚为实,富于形象化。
如湘潭纺织印染厂1996年生产出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中国虎”牌衬衫,而且在当年全国名优特新产品博览会上一次成交额就突破600万元。
笔者据此在《湖南日报》发表的小言论《这一“虎”吼得好!》,拟题时以“虎”喻“国有大中型企业重振雄心的决心和信心”,标题由此显得生动、贴切;富于形象感。
五是回文法。
利用句中词序颠倒重复的方法拟题,不仅生动,而且能反映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也能表现事物之间回环往复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