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语文卷考试说明公布

合集下载

2013辽宁辽阳市中考语文考试大纲及说明

2013辽宁辽阳市中考语文考试大纲及说明

2013辽宁辽阳市中考语文考试大纲及说明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我市初中语文学科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考试说明。

1.命题以《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程度要求为依据。

2.命题要有利于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从而达到有效地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的目的,同时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发展。

3.命题要突出语文学科的整体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不仅要注重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更要注重考查学生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在语文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体验和审美活动;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性。

4.命题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5.试题要体现科学性、时代性、基础性、规范性、指导性、连贯性、创新性及适当的选拔性,不出偏题怪题。

考查《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中第四学段规定的内容。

其中文言诗文的背诵默写只考查《语文课程标准》“附录1”推荐的7~9年级的背诵篇目。

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阅读材料一部分来自教材上的课文,范围是《语文课程标准》“附录1”推荐的7~9年级的背诵篇目中的散文部分;另一部分来自课外。

课外文言文属浅易文言文,难度低于教材,考点在课内。

现代文阅读考查的阅读材料一律来自课外。

积累与运用1.认识3500个常用汉字。

能认清字形、读准字音、了解汉字的基本意义,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正确运用汉字;书写汉字做到笔画清楚,字形规范,不写错别字。

2.能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能正确使用词语;能修改病句,能正确运用句子恰当地表情达意。

3.能根据语言环境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五种修辞方法。

4.掌握本考试说明规定范围内的背诵篇目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了解《语文课程标准》“附录2”建议阅读的课外最基本的中外名著的内容及作者。

2013大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模拟试题(一)语文含答案

2013大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模拟试题(一)语文含答案

2013大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模拟试题(一)语文(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积累与运用(28分)1.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2.给加点的字注音,依据拼音填写汉字,改正划横线词语中的别字。

(4分)(1)狡(xiá)(2)萦(yū)(3)今非希比(4)竭斯底里3.在下面句子中有语病的地方画横线,并写出修改意见。

(2分)作为中学生,我们要体味生活、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寻找素材,才能写出感人的好文章。

4.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A.吴敬梓的《范进中举》使用夸张、对比等讽刺小说常用的手法,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B.《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勾画了一幅战略蓝图,《出师表》中又为后主刘禅提出了以“亲贤远小”为核心的三条建议。

C.《杨修之死》节选自《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明末小说家。

D.《故乡》选自鲁迅小说集《呐喊》,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

5.从下面词语中任选两个词语,运用一种修辞方法,写一句连贯的话。

(2分)月明风清不言而喻格物致知润如油膏6.默写填空。

(10分)(1)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

,:而那过去了的……(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2),。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卜算子·咏梅》)(3),。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魏学洢《核舟记》)(4)早春时节,海滨美景吸引世界各国友人将相聚大连,我们不由得想起了孔子的一句话:“,。

”(《论语学而》) (5)《竹里馆》一诗中,写出了夜深人静,明月相伴,构成了全诗优美而又高雅的意境的两句是,。

(《竹里馆》) 7.名著阅读: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6分)(1)“生命太短暂了,不应该用来记恨。

人生在世,谁都会有错误,但我们很快会死去。

我们的罪过将会随我们的身体一起消失,只留下精神的火花。

2013大连市中考卷及答案

2013大连市中考卷及答案

大连市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物理与化学注意事项:1.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物理试卷共五大题,1~32小题,满分90分。

化学试卷共四大题,33~58小题,满分70分。

物理与化学合计共58小题,合计满分16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卷物理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注意:第1~11题中,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乐队演奏时,听众能分辨出二胡声和小提琴声,主要是因为这两种声音的A.响度不同B.音色不同C.音调不同D.频率不同2.下列运动的物体,其运动状态不变的是A.转变的汽车B.加速起飞的飞机C.匀速直线下落的雨滴D.减速进站的火车3.下列各现象,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A.水中的“白云”B.经放大镜放大的“字”C.沙漠中的“海市蜃楼”D.树的影子中圆形的“光斑”4.下列做法中,使电阻丝的电阻变大的是A.把电阻丝拉长B.把电阻丝对折C.把电阻丝剪掉一段D.把电阻丝绕成螺丝管5.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A.电磁感应现象B.电流的热效应C.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D.通电导体的磁场中受力6.下列各种摩擦中,应该设法减少的是A.机器运转时,各部件之间的摩擦B.翻书时,手指与纸之间的摩擦C.走路时,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D.拧瓶盖时,手与瓶盖之间的摩擦7.五月的大连,人们在槐树下闻到了槐花的香味儿。

这个现象说明了21世纪教育网A.气体分子很小B.气体分子是运动的C.气体分子的运动是有规则的D.气体分子之间有引力8.由电功率的公式P=I2R可知,导体中的电流一定时,导体的电功率P与导体电阻R的关系图象是9.如图1所示,竖直墙面上有一个吸盘式挂衣钩。

则与挂衣钩的重力相互平衡的力是A.大气对挂衣钩的压力B.挂衣钩对墙面的压力C.墙面对挂衣钩的静摩擦力D.挂衣钩对墙面的静摩擦力10.在保温杯中装适量0℃的水,从冰箱的冷冻室里取出一小块冻了很长时间的冰,放到保温杯中,设保温杯是绝热的。

2013年中考新学生语文实测卷(一)1

2013年中考新学生语文实测卷(一)1

大连市2013年新学生中考语文实测卷(一)注意事项: 1.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本试卷共四大题,24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8分)1.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分)物竞天择闲情逸致2.给加点字注音,改正加横线词语中的别字。

(4分)(1)烧灼.(2)憧.憬(3)引经剧典(4)更胜一畴3.在有语病的地方画横线,并将正确句子写在下面。

(任选一题作答)(2分)(1)无论是“精英文化”还是”大众文化”,都有一个发展、创新和继承的问题。

(2)在本届全运会形象系统征集活动中,组委会收到大约600份左右的会徽、吉祥物候选作品。

4.提炼文段的主要内容。

(2分)那是个晴朗的日子,我乘汽车来到藏龙山,只见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

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的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

水池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过一丈;小的像个菜碟,水很浅,用小拇指就能触到底。

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5.默写填空。

(12分)(1)刘禹锡《陋室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2),,盖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3),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4)征蓬出汉塞,。

(《使至塞上》)(5)《沁园春雪》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

(6)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巧用典故希望自己能得到重用的的语句是,。

6.名著阅读。

(6分)(1)、《水浒传》中坚决反对招安的将领:、;(2分)(2)请将下面8条相关信息的序号填写在相应名著的横线上。

(4分)(1)《格列佛游记》:___________(2)《鲁滨逊漂流记》:__________①笛福、②斯威夫特、③星期五(人名)、④贝茨医生、⑤小人国、⑥荒岛冒险、⑦皇宫救火、⑧巴西种植园二、古诗文阅读(18分)(一)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大连中考语文考试说明大纲、命题范围内容.doc

大连中考语文考试说明大纲、命题范围内容.doc

2012大连中考语文考试说明大纲、命题范围内容-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语文一、考试性质与命题依据初中毕业升学语文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的终结性考试。

其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考查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习方面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初中阶段语文毕业水平的程度。

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语文学科的学业考试命题主要依据《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2005]2号)、www.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2005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命题指导•语文》、《大连市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和中等学校招生工作意见》和我市初中语文教学实际,力求反映考生的真实学业水平,发挥评价对初中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以促进全市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命题原则1. 命题符合《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要求,符合《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水平。

考虑不同层次、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实际,客观、公正地衡量每一个学生的语文学业水平,使语文考试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个学生服务。

2.命题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处理好课程目标中三个维度的关系,注意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交融、整合,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语文学业考试注重考查语文的积累,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新知识的能力,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有机地渗透在具体的考查内容中。

www.3.语文试题要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性,符合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

要注意通过测试发现学生的潜能,关注他们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理解并尊重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差异。

4.命题应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经验水平,选择文质兼美、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作品作为阅读测试材料,注意材料思想内容的价值导向和语言表达的规范性,适当控制难度及篇幅,处理好教材直接涉及的教学内容与课外语言材料的关系。

2013大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模拟试题(一)语文含答案

2013大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模拟试题(一)语文含答案

2013大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模拟试题(一)语文(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积累与运用(28分)1.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2.给加点的字注音,依据拼音填写汉字,改正划横线词语中的别字。

(4分)(1)狡(xiá)(2)萦(yū)(3)今非希比(4)竭斯底里3.在下面句子中有语病的地方画横线,并写出修改意见。

(2分)作为中学生,我们要体味生活、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寻找素材,才能写出感人的好文章。

4.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A.吴敬梓的《范进中举》使用夸张、对比等讽刺小说常用的手法,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B.《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勾画了一幅战略蓝图,《出师表》中又为后主刘禅提出了以“亲贤远小”为核心的三条建议。

C.《杨修之死》节选自《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明末小说家。

D.《故乡》选自鲁迅小说集《呐喊》,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

5.从下面词语中任选两个词语,运用一种修辞方法,写一句连贯的话。

(2分)月明风清不言而喻格物致知润如油膏6.默写填空。

(10分)(1)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

,:而那过去了的……(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2),。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卜算子·咏梅》)(3),。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魏学洢《核舟记》)(4)早春时节,海滨美景吸引世界各国友人将相聚大连,我们不由得想起了孔子的一句话:“,。

”(《论语学而》) (5)《竹里馆》一诗中,写出了夜深人静,明月相伴,构成了全诗优美而又高雅的意境的两句是,。

(《竹里馆》) 7.名著阅读: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6分)(1)“生命太短暂了,不应该用来记恨。

人生在世,谁都会有错误,但我们很快会死去。

我们的罪过将会随我们的身体一起消失,只留下精神的火花。

2013年大连市中考作文题解析及佳作选评5页word文档

2013年大连市中考作文题解析及佳作选评5页word文档

2013年大连市中考作文题解析及佳作选评【真题回放】任选下面一题作文。

(1)题目:抬头看看,会有别样风景常常有那样的一个时候,因为一次抬头,因为一个机会……我们从生活中的人、事、物、景里,发现了美好,获得了启迪……要求:①以记叙、描写为主,兼用其他表达方式;②内容充实,表达真情实感,行文流畅;③不要使用网络语言,全文不少于600字,但不要超出所给字格;④文中如出现校名、人名,请用育英学校、思齐学校,小王、小李、小芳、小晶代替。

(2)原味指事物原有的味道。

原味的事物是不加修饰的,原味的生活是平凡朴实的,原味的情感是无需伪装的……它值得我们品味,引发我们思考。

请以“原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主立意;③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但要文体明确;④不要使用网络语言,全文不少于600字,但不要超出所给字格;⑤文中如出现校名、人名,请用育英学校、思齐学校,小王、小李、小芳、小晶代替。

【题目一解析】题目一是命题作文,我们要仔细阅读材料和要求。

材料的要求非常明确:以记叙、描写为主。

这就告诉我们,绝不可以写出一篇议论文,而要写成记叙文或散文。

读懂材料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构思:1.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在这篇作文中,我们可以以人为切入点,因为一件事情,让我们对这个人有了不一样的看法。

可以是解开别人对他的误会,例如,小王平常生活很节俭,甚至于有些吝啬,生活用品不用到干干净净绝不会丢弃;总是能把别人不要的东西加以利用;吃的穿的都很简朴……可听说灾区的人们缺衣少食、急需救援时,小王却捐出了一大笔自己攒下的零花钱,令大家对他刮目相看,也解开了误会。

在这个例子中,先抑后扬的手法得到运用,这样形成鲜明的对照,更能突出主人公小王的精神的可贵。

除此之外,也可以写发现人的美德、才智等。

总之,要与材料中的“美好”相符。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一些平时已经司空见惯的景物,不会引起人的注意。

但或许就在雨后,或许就在雾中,或许就在一个不经意的角度,它就能给人以别样的美好。

2013年中考考试说明解读

2013年中考考试说明解读

2013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解读2013年中考考试说明,秉承了稳中有变的原则,在考试性质、考试方式、考试时间、考试范围、考试内容和要求方面与去年是相同的。

与2012年考试说明相比,有以下不同,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语文科目对考试内容及分配比例划分的更细致。

2012年考试内容及分配比例包括三大部分,其中基础积累约占30分,理解感悟约占40分,表达交流占50分;2013年进行了更细致的划分,其中语文基础约占12分,语文积累约占8分,综合性学习约占10分,文言文阅读约占10分,现代文阅读约占30分,作文占50分。

二、将2012年的“题型示例”调整为“参考样题”。

部分样题有调整,需要重点强调的是选择题中的第9题,该题是针对病句的考查,题干要求依据语段内容,选择对画线病句的修改最恰当的选项。

该题型体现了以下特点:1.实践性:引导学生学会在具体语境中辨析、修改病句。

2.综合性:句式、句意、语序等和句子有关的因素都会涉及。

3.学生即使没有完整的语法体系,也可以凭借好的语感来辨析、判断病句。

需要考生重点注意该类型的病句试题。

三、附录内容进行了部分调整。

附录二“文言文阅读篇目”新增一篇《祖逖》,阅读篇目总数由原来24篇增至25篇。

附录五“词语表”增删调换,词语总量不变,四字成语调换10个,俗语调换5个,选取原则为生活中常用并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增加的四字词语不谋而合重蹈覆辙耳濡目染既往不咎坚不可摧略胜一筹目不暇接舍本求木殊途同归一脉相承增加的俗语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2013年中考数学考试说明解读首先,考试说明在考试要求的变化。

在数学学科中考注重考查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考查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意识等,新说明又提出了一些关键词,比如几何直观、模型思维、创新意识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语文卷考试说明公布
大连市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学业考试说明
语文
一、考试性质与命题依据
初中毕业升学语文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的终结性考试。

其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考查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习方面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所规定的初中阶段语文毕业水平的程度。

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语文学科的学业考试命题主要依据《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2005]2号)、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5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命题指导·语文》、《大连市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和中等学校招生工作意见》和我市初中语文教学实际,力求反映考生的真实学业水平,发挥评价对初中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以促进全市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命题原则
1. 命题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内容和要求,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学习水平。

考虑不同层次、不同发展状态学生的实际,客观、公正地衡量每一个学生的语文学业水平,使语文考试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个学生服务。

2.命题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处理好课程目标中三个维度的关系,注意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交融、整合,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语文学业考试注重考查语文的积累,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新知识的能力,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有机地渗透在具体的考查内容中。

3.语文试题要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性,符合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

要注意通过测试发现学生的潜能,关注他们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理解并尊重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差异。

4.命题应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和学生的经验水平,选择文质兼美、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作品作为阅读测试材料,注意材料思想内容的价值导向和语言表达的规范性,适当控制难度及篇幅,处理好教材直接涉及的教学内容与课外语言材料的关系。

5.作文命题力求富有新意,努力设计符合学生认识水平和生活实际的试题,有利于学生表达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受和理解,有利于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

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6.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选择恰当的测试方式,合理确定试卷结构,灵活地设置题目,不断完善测试题型,分散试卷难点,以更好地测查学生的语文水平,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语文素养。

杜绝偏题、怪题、错题。

7.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考试命题有利于引导教师改进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考试命题要有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推进素质教育。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内容要求,参照《大连市初中生学业质量评价标准·语文》,考虑全市初中语文教学实际,确定本学科考试内容。

(一)积累与运用
1.识字、写字。

识字与写字的考查包括汉语拼音、识字和写字三方面的内容。

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重
在考查学生认读和拼写的能力;识字要考查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写字的考查,要求学生能根据汉字的间架结构,正确、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

学生应能够正确识记、使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四学段要求掌握的3500个常用字及人教版语文教材中要求掌握的常用词语。

2.古今优秀诗文的积累与运用。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及人教版语文教材的要求,主要考查学生识记、理解古今优秀诗文的能力,在一定语言环境中恰当运用古今优秀诗文进行合理表达的能力。

3.语言运用能力。

结合具体的语境考查语言的运用情况。

如能够辨识、修改病句,会对对联,会造句,会仿写,能提炼概括信息,能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

4.名著阅读的积累与运用。

主要考查学生对《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及人教版语文教材推荐的名著的阅读情况。

要求学生整体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进行概述并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古诗文阅读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常见文言实词:安、卑、被、本、比、鄙、毕、别、兵、病、策、曾、尝、长、朝、诚、出、初、辞、从、达、旦、当、道、得、独、度、对、尔、发、伐、方、奉、复、负、故、顾、固、观、归、国、恨、会、或、极、及、疾、即、计、既、假、间、见、将、尽、就、居、举、绝、类、良、怜、临、略、名、莫、期、奇、起、遣、穷、求、去、若、塞、善、稍、少、舍、胜、师、识、食、使、始、是、视、适、书、孰、数、属、戍、说、素、遂、所、汤、徒、亡、微、文、闻、鲜、相、信、兴、修、许、寻、一、宜、遗、已、易、意、益、诣、阴、引、余、语、狱、欲、喻、再、彰、知、止、致、置、治、逐、走、卒、坐。

2.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乃、其、且、然、为、焉、以、因、于、与、则、者、之、诸。

3.能够正确断句。

4.正确翻译文言文中的一些语意重要或句式特殊的句子。

5.分析、把握作者在诗文中的态度、情感、观点。

归纳概括文段的思想内容。

6.赏析作品形象。

7.品味语言表达技巧。

文言文阅读两个选段,一段取材于人教版语文教材,另一段取材于课外。

课外文言文的难度略低于教材,考点在课内。

古诗词赏析取材于课外。

(三)现代文阅读
1.阅读文章能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能理解主要内容,理清思路。

2.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探讨疑难问题。

3.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并能分析其作用。

4.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5.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6.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现代文阅读两个语段,均取材于课外,所选材料的难度与教材难度相当。

(四)写作
1.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和简单的议论文。

2.写作感情真挚,努力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能通过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尽可能有创意地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的方式等,进行改写。

7.写作与“综合性学习”相结合。

8.能书写规范的汉字,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四、考试形式、时间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笔试、闭卷。

(二)考试时间
150分钟。

(三)试卷结构
1.基本题型
选择题、填充题、简答题、写作题等。

2.分值与难度结构
卷面满分为150分。

试题的难易程度低、中、高三档试题的比例为7: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